為什麼在侵華時日本找不到石油
A. 日本本土幾乎不產石油,二戰時日本的石油是從哪裡來的
不生產石油,也可以從其他地方運輸過來啊。
現在的日本,也沒有生產什麼石油,不一樣活的好好的。
其實,二戰的時候,各個地方發現的油田,其實都不多。我們中國的大慶油田,還是在解放後發現的。如果那個時候,日本發現了大慶油田的話,說不定就不會對美國宣戰了。
而在二戰那會,其實東南亞地方,礦產資源都比較豐盛。例如鐵礦還有石油這些,還有橡膠,都可以在東南亞地區找到。整個東南亞,就相當於一個寶庫。所以,日本也是可以從這些地方掠奪資源的。
只是,日本要對東南亞動手的話,勢必會觸及到美國的利益。所以日本孤注一擲,想要在珍珠港那裡,把美軍的主力給消滅了。結果,沒有傷到美軍的航母,後面美軍才能反敗為勝。
不過,在戰爭前期,日本的確從東南亞那邊,搶了很多東西,用來發展國內的工業。只是,搶奪來的東西,遲早是會被搶回去的。日本在東南亞那邊的島嶼,最後都被盟軍攻佔後,慢慢的,日本國內的石油也就開始緊缺了。
最後日本還想死守本土,想要和盟軍決一死戰,只可惜,美國沒有登島,而是送日本兩顆原子彈吃,才能逼迫日本投降的。
B. 大慶油田在60年代才發現,日本佔領東北那麼多年,為什麼沒發現
大慶油田幫我們甩掉貧油國家的稱號,他也是從20世紀60年代到今天我國最大的油田,對我國的工業發展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所以他們錯過了大慶油田,不僅僅只是我們幸運,而是在這多重背景之下確實無力實現。
C. 日本二戰為何沒有發現東北石油
日本「滿洲石油公司」曾在大慶油田的邊緣地區打了一口1000米深的探井,流出來的是黏稠、含硫量很高的重油,而且流量很小(王進喜的1205鑽井隊的第一口井的深度為1100米)。
有人後來為這件事解脫說,以日本當時的煉油技術,很難用這種石油提煉90號以上的航空汽油,陸軍煉油廠生產的汽油最高不過是78號,要想用高含硫的重油生產航空汽油,就必須從美國導入新的技術和設備,僅這一點恐怕就要等上十年八載,所以就放棄了繼續找油的計劃。
日本在中國東北找不到石油還有一個原因。日本當時有相當不錯的探礦公司,比如「日本礦業」是採用最先進美國設備找油的公司,但是日本軍方擔心在東北找油的消息一旦被美國人知道,就勢必暴露自己的戰略目標,所以沒用這家公司。日本的陸軍,尤其是佔領東北的關東軍就像一個獨立王國,他們也有自己的勘探設備,並且最深可以打到1800米,但是由於缺少專業的技術人員,找不到石油並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