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瑞士製造的東西這么好
A. 有人說瑞士製造比德國製造還「精密」,這是真的嗎
德國製造在“精密”這一方面來說確實不如瑞士,瑞士製造之所以如此精密是因為它的國家非常的小,沒有辦法走數量低價競爭的路線。只能是在質量和精度上做得更高一些才有競爭兄吵力。這就決定了瑞士製造出來的手錶和軍刀都是非常完美的東西。
瑞士的精密製造現在仍然是領先水平,德國除了製造數量上能壓瑞士一頭,在精度上是輸給了瑞士。和瑞士不在一個層次上。當然,單靠“精密”這個優勢瑞士的製造業是沒有德國的收入高的,畢竟德國的實力是強於瑞士的。
B. 瑞士手錶的優勢體現在哪裡
1、優秀的製表師
瑞士手錶之所以舉世聞名,這背後的原因無疑是令人尋味的。其中製表師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沒有製表師就沒有手錶的出現。一塊出眾的手錶需要的不僅是材料,製表師的技術才是它的靈魂。越好的手錶,對製表的師的技術水平越苛刻察陪漏。而這也恰恰說明瑞士的製表師都是非常優秀和專業的。
2、精密的製表儀器
瑞士手錶除了在技術方面有要求之外,對於儀器也是有要求。精密的製表儀器,製作出來的手錶往往都很精細。也正因為如此,瑞士在研究手錶的同時,對儀器的研究也有一定成果。如瑞士自產的數控機床,其精密的層度是我們無法想像的。而這樣專業的設備,在國內目前是還沒有辦法達到的。
3、得敗爛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瑞士雖然是一個小國,但它的地理位置卻非常獨特,周圍都是其他有名的國家,如德國、法國、義大利等。這些亂皮條件使瑞士在文化和經濟方面的發展都非常便利。這也是瑞士手錶能那麼快起勢的原因之一。
4、不畏艱難的製表精神
製作手錶本事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事情。因為裡麵包含的東西有很多,一些細小的零件都需要做到完美,而這個製作的過程無疑是繁瑣而又枯燥的。如瑞士的製表人和製表師沒有一份不畏艱難的製表精神,那肯定是沒有今天舉世聞名的名譽。
C. 瑞士光刻機為什麼厲害
光刻機的軸承部分是採用瑞士的,總之都是採用全球最頂尖的技術。
從技術的角度,瑞士製造大都是傳統工業,而荷蘭的半導體產業屬於前沿科技,尤其是ASML的EUV光刻機技術,具有不可替代性。不過荷蘭只有一個ASML,而瑞士在每一個行業,都有多家企業參與,形成了整體的領先優勢。像精密機床產業,斯達拉格的機床可以加工航空發動機的大部分零件,在瑞士,類似斯達拉格這樣的精密機床企業還有很多,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業。
機械與電子設備領域,瑞士同樣擁有眾多世界級企業,像工業機器人企業ABB集團,精密機床製造商斯達拉格,電梯領導品牌迅達,醫療康復設備企業HOCOMA等。至於瑞士精密儀器和鍾表,更是工藝精湛的傑作,成為念豎高端品質的象徵。整體來看,瑞士製造的領仔肢大先優勢飢差更加明顯,產業競爭力更強,國際領先的企業和品牌也更多。
D. 瑞士手錶為何這么出名
世紀末法國宗教斗爭,大量製表人才外流瑞士,和當地的金銀首飾業結合後出現了瑞士製表業,在四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瑞士表漸漸成為了手錶質量和品質的標志。說到瑞士手錶有什麼牌子,愛彼就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和文化傳承的高端野虛腕錶品,皇家橡樹系列是其永不過時頌碧燃的經典,新推的千禧系列砂金石表盤霜金腕錶也是千禧系列的又一經典慧配。深藍色砂金石表盤令人聯想到繁星點點的浩瀚夜空。18K白金錶殼、表圈、內表圈和表耳均採用霜金工藝裝飾,搭配18K白金波蘭式編織表帶。璀璨星空的美集中到了這塊表上,讓愛美的女性難以抵擋這樣魅力。
E. 為什麼瑞士巧克力這么出名
瑞士雖然與巧克力原料可可豆的生產地沒有直接關聯,但卻是巧克力的第一生產大國。除了因為所有的巧克力製造方法都是在瑞士發明之外,瑞士人還使巧克力成功地從昂貴的奢侈品成為大眾所能接受的賀高普通消費品。在這兒以巧克力為名的旅遊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如搭乘「巧克力快車」去雀巢巧克力工廠;在遍布各式巧克力專賣店的蘇黎世街頭,吃喝玩樂之餘還可肆無忌憚地嗅著只屬於巧克力的芬芳…… 據說,瑞士人喜歡吃巧克力的歷史槐爛是從19世紀開始的,那時比較有名的巧克力是混合了牛奶的黑巧克力。如今的瑞士擁有眾多巧克力知名品牌,其中產自伯爾尼,按照阿爾卑斯山的樣子,將三鉛拍漏角形作商標的瑞士三角巧克力,以其新穎的造型,深受眾人喜愛,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 三角巧克力的名字是由一個姓「Tobler」和一個意思是「專業杏仁糖」的單詞「torrone」合並而成的。「Toblerone」這個名字就在1908年被全世界所知道,一年後,這個獨一無二含有杏仁、太妃糖和蜂蜜的巧克力申請了第一個專利:尖頂的三角形包裝。今天,瑞士三角巧克力已擁有三種不同的口味:黑巧克力,白巧克力和牛奶巧克力,在全世界110多個國家均可見到它可愛的模樣。
F. 為什麼瑞士的表那麼有名呢
http://www.sinoswiss.net/chinese/sector-006.htm
THE ECONOMIC & COMMERCIAL COUNSELLOR'S OFFICE OF CHINESE EMBASSY IN SWITZERLAND
瑞士鍾表製造業
提起瑞士,恐怕所有的人都會下意識地想到手錶。的確,手錶幾乎已成為瑞士的某種象徵,這也是瑞士人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手錶為瑞士不僅帶來了無盡的商機,也為瑞士帶來了莫言的榮譽。在世界鍾表業數百年的發展進程中,瑞士手錶曾攀上風光無限的頂峰;也曾滑落至衰退的低谷。靠著瑞士人那種精益求精、不落人後的性格,瑞士始終將鍾錶王國的桂冠牢牢地戴在自己頭上。
手錶的出現是人類社會文明和進步的標志,它使整個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間是一種度量衡單位,而手錶卻是劃分時間的工具,時至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如果沒有時間的刻度,如果沒有計量時間的工具,恐怕誰都無法想像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模樣。從第一隻手錶的面世起,手錶的創制及生產都基於一個簡單而機智的發明,這就是「彈簧」,它能夠收緊並儲存能量,又能慢慢地把能量釋放出來,以推動手錶內的運行裝置及指針,達到顯示時間的功能,手錶內的這種彈簧裝置被稱為主彈簧(Mainspring)。
瑞士鍾表業最早出現於16世紀中葉的日內瓦,製表業很快就風靡日內瓦,成為一門新興的、獨立的手藝。到16世紀末,日內瓦製表業就以其質悄凱量聞名。隨著行業規模的擴大,日內瓦製表藝人決定組織並規范他們的行業,並於1601年創建了日內瓦製表協會,成為世界首家鍾錶行業協會。當時,表廠已多達500多家,這迫使一些人移至人口較為稀少的城鎮。日內瓦北部的汝拉山區逐漸成為製表藝人生活和生產的理想場所。1665年,在汝拉山區誕生了一個名叫Daniel Jeanrichard的人,他後來成為一名金匠,組織了鍾表生產部門。1741年他去世時,納沙泰爾汝拉山區已有了數以百計的鍾錶行。
早期的鍾表十分昂貴,只是皇室貴族用以顯示身份的奢侈品,其首飾的作用多於報時的功能。他們甚至煩厭每日多次去上發條,而且早期鍾表准確程度較差,直至16及17世紀因製表工藝的不斷改進,才提高了報時的准確性。1675年出現了一項技術的突破,就是「平衡」(balance)彈簧,此彈簧是用以調整傳統主彈簧因運行波動而產生的不平衡,加裝了此平衡彈簧終於使鍾表的准確度大大提高,一天的誤差不足五分鍾。
18、19世紀,製表技術開始突飛猛進,1690年第一隻雙行針的鍾表面世,1770年,Abraham-Louis Perrelet創造了「永久性」的鍾表,這就是現代可自行上弦手錶的先驅。1776年,第一隻有著三支指針的鍾表面世,確定了現代手錶的基本結構。1842年,Adrien Philippe發明了垂式上弦鍾表,此君也是著名的Patek Philippe手錶公司的創始顫旁人之一。在同一階段,製表業開始生產復雜的鍾表和引進特殊的部件如永久性日歷表及秒錶等。
18世紀的一位傑出的人士,Abraham-Louis Breguet (1747-1823),被譽為最偉大的製表匠。他生於瑞士的納沙泰爾,一生中的大部份時間卻身處法國巴黎,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前,他是最頂尖的鍾表匠,專門製造貴族化的珍貴稀有款式,供應皇室成員及貴族商賈。他有名的顧客包括路易十六的王後瑪麗·安東瓦內特、拿破崙和約瑟芬,及美國的喬治華盛頓總統等。
當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法國社會及人民都處於動盪而紛亂的時期,Breguet如日中天的事業似乎就要因此而停頓,但不平凡的 Breguet運用他機靈及成熟的交際手腕,不久就與新政府的成員成為朋友,反而啟洞喚為他增加了另一批新的顧客。 Breguet的一項偉大發明就是「陀飛輪」(tourbi1on),此機械裝置可以補償鍾表在處於不同水平位置所產生的誤差,使鍾表走時更為准確,陀飛輪裝置是被高度推許的發明,現今只出現於頂級價格的手錶中。
Breguet同時還製造了一個可以連續運行60小時而不需上發條的鍾表,另一項發明是萬年歷(perpetual calendar)裝置,可以自動調節月份及年份,連閏月亦早已計算在內,此性能亦為現代手錶所樂於採用。從當時的技術來看,上述發明都相當先進。
Breguet逝世後,隨時代的轉變,一場無可阻擋的製表工業革命悄然降臨。經濟領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產量也隨之猛增。1825年,世界上第一條蒸汽火車鐵路在英國誕生,隨後,新建的鐵路在歐洲及美洲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人們對於可攜帶的准確計時工具需求越來越大。鐵路把各地連接在一起,同時也帶來時間差異的問題,於是標准時區首先出現在美國,其後歐洲直至全世界都設立了時區標准系統,從事國際貿易及經常旅行的人士,都提高了對時間的重視,對鍾表的需求日益增加。1800年世界總產量達到二千五百萬只,其中瑞士鍾表佔了產量的三分二,超越了英國而領先世界。
19世紀,瑞士及美國的工廠已進行機械化大批量生產手錶。美國的 Waltham鍾表公司是其中的代表者。他們成為採用先進而精密的機械製造鍾表技術的先驅。美國鍾表高水準的成就甚至引起瑞士同行業的妒忌。但瑞士以其更精密、更先進的機械及技術、富於經驗的設計師及工人,終於擊敗了美國這個最大的競爭對手。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瑞士製表的技術提供了多樣化的功能及設計款式。瑞士製表廠決心走向改革創新之路,提高產品檔資,對技術精益求精。例如百達翡麗(Patek Phi1ippe)就以歐洲皇室名字來命名其鍾表系列,推出了維多利亞女王型(Queen Victoria)、阿爾伯特王子型(Prince Albert)及其它名字響亮、型號獨一的鍾表,專供皇室、富商購買。
在進入20世紀時,瑞士引進了兩個偉大的表匠Pierre Frederic Ingold和Georges-Auguste Leschot發明的新技術,即可快速和精確生產帶齒輪的夾板和主夾板並發明了可替換的內部零件,為鍾表生產的規模化和標准化鋪平了道路。
到20世紀初,瑞士已經是世界鍾表業的領頭羊。這時腕錶開始流行,並逐漸取代懷表的地位,1906年,卡地亞(Cartier)應著名的飛行家Alberto Santos-Dumont要求,製造了一隻腕錶,使他在駕駛飛船途中,亦可方便地看時間。此一創新十分成功,卡地亞更於1911年正式生產Santos-Dumont型腕錶供應上流社會的人士,這是第一款公開發售的商業型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軍方意識到「免手提」腕錶的重要性,這才啟發了一般民眾對手戴腕錶的熱切需求。20年代未,腕錶的產量已大大超越了懷表,除了方便的因素外,可外露的特點更是顧容購買手錶時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由此推動了各式各樣的外觀設計以吸引顧客:正方形、蛋形、圓形,甚至三角形的設計紛紛出現,再加上各種特意的裝飾,手錶已成為一種令入眼花繚亂的商品。1926年,發明了第一塊自行上弦的腕錶,從1960年起,傳統的圓形表樣普遍受到接受。瑞士對腕錶的進一步改進,就是把懷表所具有的計時、日歷、陀飛輪及自動發條裝置加以微型化,而裝設於腕錶上。
1952年在美國、法國和瑞士生產出第一塊電子表。1967年,納沙泰爾的電子鍾表中心開發出第一塊石英手腕錶,並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開始大量生產。自此,新的技術開始快速開發。
1970年代,由於太空及電腦科技帶動了人們對高科技的興趣,就像其他新興的科技產品一樣,石英科技開始主宰手錶工業,人們開始厭煩機械手錶需要每天去上發條,而工業界也有悲觀的人士認為機械手錶勢將沒落。結果到了70年代末,一些企業家開始察覺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一些舊款的機械腕錶逐漸地在市場上消失,一兩年前不被一顧的舊表已靜躺在收藏家的保險箱里 。但不為人知的事實是:消費市場正在自行調節,為機械手錶的重臨醞釀條件。
以日本為代表的石英手錶對瑞士手錶工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在70年代中期,很多人都認為瑞士鍾表業已處於垂死掙扎的最後階段。由於各國的鍾錶行業都轉向電子計時技術,似乎只有瑞士鍾表業沒有搭上這班車,並感受到全面衰退的嚴重威脅。在身陷危境的25年裡,瑞士鍾表業從根本上進行了重整,並重新奪回了在70年代危機前的地位。
時勢造英雄,同樣也適用於瑞士製表業。1978年,瑞士鍾表業受到來自日本競爭的巨大壓力。 Ernst Thomke博士積極研究對策,他要求技術人員研製出一款比日本表更好、更纖巧的石英錶。六個月後,瑞士微電子集團(SMH集團)的表芯部門生產出一款只有2毫米厚的表樣原型,是當時世界上最薄的石英錶。最後生產出來的型號,更是減去了51個零件,表芯藏置於一個防水的膠殼內,而且防震、耐用、低成本,最重要的是價錢低廉,他們稱之為斯沃琪(Swatch),斯沃琪表一經推出,便風靡全世界,成為老少皆宜的產品,自此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手錶,直至今日。1998年,瑞士微電子集團乾脆把集團的名字改為斯沃琪集團。
80年代,收藏古董手錶的熱潮在世界各地全面爆發,著名的拍賣行更是專設部門處理這一新興業務。人們開始懂得去欣賞機械手錶的製作工藝、研究各個不同表匠的獨特發明、設計與及個人化的風格、鍾表的發展及歷史等。名廠及有特別功能的舊款式鍾表價格逐日飈升,新一代機械手錶的來臨已指日可待。
至80年代末,瑞士表廠開始生產一系列高價位的機械手錶,受到廣泛的歡迎,這一潮流遂得以逐漸壯大,一些結構復雜的機械手錶再次得到認同。如勞力士、百達翡麗這類公司一直信守只生產機械手錶的宗旨,經過石英錶熱潮的洗禮後,機械表銷量回升,重拾了昔日的尊貴地位。就像勃浪帕愛(Blancpain)手錶所自誇的那樣:「自1735年以來,世界上從來不曾有過一隻勃浪帕愛石英錶,日後為什麼要有呢?」
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戰勝競爭對手,瑞士製表業通過不斷的技術革新,取長補短,先後推出一系列技術新品。1979年,Ebauches公司/ETA公司生產出世界上最薄的表,僅0.98毫米;1982年,浪琴公司生產出高精確度的模擬石英錶; 1988年,瑞士Le Phare Jean d』Eve公司生產出第一塊不需要電池的自動石英錶,通過手腕的運動提供動力;1988年,ETA公司生產出世界上最復雜的石英天文計時機芯;1991年,Ronda公司開發出可使用20年的鋰碘電池石英機芯;1992年IWC公司生產出世界上最復雜的機械腕錶,共有750個零件,21種功能。
至此,瑞士製表業的出口呈穩定上升趨勢,從1985年的43億瑞郎增長到1997年80億瑞郎。其中成品手錶占據最大部分,約占出口總值的90%,其它10%分別為機芯、表殼、鬧鍾和大、小時鍾等。而塑料產品的數量超過了鋼產品,但從出口值計算,鋼產品占據出口額的一半多。
在過去的幾年裡,瑞士手錶生產數量的91%為電子表,只有9%為機械表。但是產品出口產值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機械表占總銷售值的48%,與電子表幾乎平分秋色。 一個普遍現象是:瑞士機械表經常以貴重金屬或寶石作為裝飾物,銷售對象是上層消費群體。從出口手錶的平均價格中就可看出這個理論的正確性:每塊瑞士手錶的平均價格為235瑞郎,而日本表的價格為23瑞郎,香港表的價格為9瑞郎。瑞士手錶出口價格高出世界手錶平均價格(54瑞郎)近4倍,從這個比較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瑞士手錶的價值。
瑞士手錶銷售的足跡遍布全世界,瑞士手錶業95%的產品供出口海外,1997年,以價值計算,出口產品的39%銷往亞洲和大洋洲,36%銷往歐洲,15%銷往北美,6%銷往中東,3%銷往拉美,1%銷往非洲。
瑞士向中國和香港出口手錶情況一覽表
單位:瑞郎
年代
向中國出口總值
向香港出口總值
1993年
29,839,559
1,320,549,647
1994年
55,644,314
1,506,213,418
1995年
32,248,252
1,422,029,790
1996年
7,485,106
1,324,324,761
1997年
48,493,873
1,390,268,758
根據瑞士鍾表協會公布的數字:1998年瑞士手錶生產總量為3390萬只,產值82.36億瑞郎,手錶出口總值為75.71億瑞郎,遠超其競爭對手香港(9.22億瑞郎)、日本(6.61億瑞郎)、德國(3.9億瑞郎)等,穩居世界第一位。 瑞士手錶的銷售市場主要是:美國(16%)、香港(12.9%)、日本(9.3%)、義大利(9.3%)、德國(8.5%)、法國(6.1%)等國家和地區。將元件、時鍾出口等計算在內,1998年,瑞士鍾表業出口總值84.22億瑞郎,占瑞士各行業出口總值的7.3%,為瑞士第三大出口行業。
瑞士鍾錶行業目前有近600家公司,職工約34000人。大多數公司都是中小型生產商,平均僱傭60人左右。多數公司只進行成品表生產,零配件由專業廠家供貨。也有部分公司除成品表之外,也自行生產零配件,但是在過去的幾年裡,這類公司的數量呈下降趨勢,原因是他們所提供的款式只能小批量生產,在利潤上無法與大規模生產的公司相提並論。
產品多樣化是瑞士手錶業取得成功的基石。隨著世界經濟的持續增長,一些地區的購買力繼續增強,瑞士手錶業對產品的思考已經走在時代的前列。未來瑞士手錶業的挑戰在於滿足消費者的期望,提供全方位的可靠產品。
名牌戰略是瑞士手錶的另一致勝法寶。瑞士各手錶品牌質量穩定、性能可靠且各具特色。那些享譽國際的著名品牌都沒有放棄「瑞士製造」的標志。名牌與「瑞士製造」標志互為支持,為消費者提供了最佳的品質保證。
在瑞士手錶業中,除品牌外,手錶製造商生產地也成為重要的標志:或是在手錶上標出「瑞士製造」(Swiss Made),或是更准確地地理位置的描述如日內瓦。品牌名字吸引購買者的注意力,標出原產地則更具說服力,並可防止其它國家的廠商仿製產品。
瑞士手錶是世界上被仿造最多的產品之一,這當然是成功的代價。盜版的方式有多種多樣,盜品牌,盜表款,盜金屬上的品質證明標記,盜「瑞士製造」或原產地字樣,甚至盜一些技術詞語如精密時鍾等字樣。假冒產品對瑞士手錶業造成嚴重損害,不僅使其收入減少,而且對整個品牌產生不利的影響。不足為奇的是,整個瑞士鍾錶行業為同這些行為做斗爭付出了巨大努力,以保護自身產品的價值和消費者的信心。
保護「瑞士製造」標志,與防冒者做斗爭是瑞士鍾表協會的主要任務之一。這一斗爭需要運用各國的法律及國際協定來執行,其中包括瑞士與歐洲數國達成的雙邊協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及世貿組織制定的多邊協定-TRIP協議。瑞士立法機構更是以身作則,通過法律武器來行使保護職責,1992年8月28日新制定的「商標及原產地標志保護法」加強了民事及刑事懲罰的力度。瑞士海關對進出口及轉口貨物實施更為嚴格的監管。
如何確定「瑞士製造」(Swiss Made),這是一個十分有趣而又眾說紛紜的話題。在瑞士製造的表擁有「瑞士製造」棥癝wiss made」這一名稱(或其簡稱「瑞士」 棥癝wiss」),這不僅僅是標明製造者或銷售者國籍的商標。這一標牌(用法律術語來說應該是「原產地標志」)在全世界范圍內享有很高的聲譽。
幾十年來,「瑞士製造」已在人們心目中建立起高品質的形象。它既代表著可信的技術質量(准確、可靠、防水、耐熱),又是美觀(優雅與新穎的設計)的代名詞。它是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結晶。
瑞士有關法律規定對「瑞士製造」做出了比較詳盡的解析。在「表類『Swiss』標識使用條例」中,詳細規定了可使用「瑞士製造」的手錶所必須達到的要求。這一條例的基本原則是:判斷一塊瑞士表的質量要看其有多少工序是在瑞士境內完成的。即便有時需使用部分外國部件,但表的機芯及整體組裝,以及對機芯和成品表的最終檢驗都必須在瑞士境內完成。瑞士產的零部件還必須佔到50%以上的比例。
——使用條件:
根據瑞士「表類『Swiss』標識使用條例」的第1條款,只有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方可在外表使用「Swiss made」、「Swiss」或其它含「瑞士」一詞的表達方式,即:
機芯為瑞士產;
組裝在瑞士完成;
生產者的最後檢測在瑞士完成。
——瑞士機芯:
根據「表類『Swiss』標識使用條例」第2條款,對瑞士機芯的定義是:
機芯組裝在瑞士完成;
機芯的最後檢測在瑞士完成;
除組裝價格外,機芯中的瑞士原件價格至少佔全部原件價格的50%以上。
如果機芯為瑞士製造,而整表不是在瑞士組裝的,則「瑞士」標志只能出現在機芯中的一個元件上。表的外表上只允許使用「瑞士機芯」(「mouvement suisse」或「Swiss movement」)字樣。「表類『Swiss』標識使用條例」的第3條款規定,「機芯」一詞必須完整地拼寫而不能使用簡稱,且必須與前面的「瑞士」一詞使用同樣的字體、字型大小和顏色。
——「瑞士」標志的使用范圍:
根據「表類『Swiss』標識使用條例」第5條款,「瑞士」標志除使用在手錶上以外,擁有這一標志的品牌還可以在銷售、促銷、宣傳、廣告、說明書、發票及商業函件上使用這一標志。
——表帶
只有在手錶及表帶均為瑞士製造的情況下,才能在表帶上標明「瑞士製造」。只有主要工序在瑞士完成且實現價值50%以上的表帶方被視為瑞士製造。
如瑞士產表帶被用於非瑞士表上,則只可在表帶上明確標出表帶為瑞士產,例如:「瑞士表帶」(bracelet suisse)。
——表盒
用於表盒上的「瑞士表盒」(Swiss case)標志的使用條件是:
主要工序在瑞完成;
組裝及檢驗在瑞完成;
至少50%的生產價值在瑞士完成。
如盒上標有「瑞士表盒」,而內裝非瑞士表,則必須將表的機芯或整表原產地標志貼在表的外殼上。
——「瑞士石英」(「Swiss Quartz」)標志
這一標志經常被外國生產者用在表面上,以說明使用的機芯是瑞士製造的。而根據「表類『Swiss』標識使用條例」的規定,只有瑞士原產表才有權使用這一標志。
——「瑞士原件」(「Swiss parts」)標志
當手錶機芯使用的原件為瑞士產而裝配在國外完成時可使一這一標志。但它只能出現在機芯上,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用於表的外部。
在保護這一原產地標志方面,瑞士鍾表協會所起的主要作用是:1、根據聯邦議會授權解釋這一標志的使用范圍;2、對侵權使用行為進行干預和制止,以保護「瑞士製造」標志的名譽及品質形象。
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勞力士」即是瑞士手錶的極品。其實不然,在瑞士眾多的手錶品牌中,很多表無論價值還是製造工藝絕不在「勞力士」以下,只是在世界范圍內廣大消費者中的知名度不如「勞力士」而已。
在全世界不同市場上,每個品牌均有擁有不同的認知度和名氣,而瑞士的廠家均擁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品牌。因此,要列出一個「著名」品牌的單子是很難的,即使羅列出來也無法保證客觀的尺度。豪華表在瑞士及世界手錶業上可能地位更特殊一些,那些在日內瓦及Vallee de Joux生產的牌子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根據瑞士製表協會提供的材料,在一般情況下,瑞士市場習慣上根據售價將表分為四個檔次:
1、廉價表 出口價在100瑞郎以下
2、中檔表 出口價在101瑞郎至500瑞郎之間
3、高檔表 出口價在501瑞郎至1500瑞郎之間
4、豪華表 出口價在1500瑞郎以上
實際上,每個品牌的手錶都有自己在市場中的定位,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品牌為了市場需求或廣告需求及其他因素而生產一些與其市場定位不相符的產品,如生產高檔表或豪華表的廠商有時也生產一些價格較低廉的產品,而一些生產低檔表或中檔表有時也生產一些豪華表。
為了對瑞士手錶的品牌有更好的了解,我們將市場上比較常見的部分手錶品牌及表廠的發展歷史做一如下簡介(勃浪帕愛、雷達、歐米茄、浪琴、天梭等品牌介紹另見本章斯沃琪集團簡介):
CHOPARD (蕭邦表)
1860年,Louis-Ulysse Chopard在瑞士汝拉山地區設立了一所小規模的製表廠,直到1920年,他的兒子開展了鑽石裝飾手錶的分支業務,並移師日內瓦。其後,來自德國的 Scheufele家族收購了 Chopard ,並創制了他們的主力系列 「快樂鑽石」(Happy Diamonds),在水晶表面下裝有七粒可以自由流動的鑽石。近年來又推出了一款男士手錶系列,並命名為L.U.C.,以紀念公司創辦人L.U. Chopard。今天,蕭邦表是瑞士眾多璀璨明珠中最閃亮的一顆。
PIAGET(伯爵表)
1874年由 Oeorges Piaget創立,現在公司的掌舵人Yves Piaget仍是其家族成員。伯爵表的「豪華珠寶」(Haute Joaillerie)型號因它新穎的設計及超薄的表身而聞名。伯爵表的宗旨是追求品質上的完美,而非以數量為先,因此所有產品都是小量生產令其形象更為高貴罕有。1980年它成為瑞士著名的奢侈品公司 Richemont集團的一員。
CARTIER(卡地亞)
自從1847年Louis-Francois Cartier從巴黎著名珠寶匠 Adolphe Picard手中收購了他的工場之後,Cartier的名字差不多已成為豪華瑰麗珠寶首飾的代名詞。1904年,他的友人 Dumont要求為他製作一隻准確的手錶,Cartier於是聯同另一位瑞士友人Le Coultre設計並製造了一隻准確的時計表。其後他又發明了Tank式設計,並採用了來自瑞士最高質量的表芯零件,自此 Cartier便踏上了鍾表業成功之途。
PATEK PHILIPPE(百達翡麗)
百達翡麗是瑞士手錶中最尊貴的品牌之一,公司於1839年在日內瓦成立,創辦人 Antoine de Pradwdzic遇上了法國手錶匠 Adrien Patek,並合作製造出工藝細致的手錶。他們總共得到了500多個獎項。客戶亦包括不少皇室貴族。1932年,Stem家族接收了此公司,並繼續其手錶發展的方向。1932年推出的 Calatrava系列迄今仍是最受歡迎的設計,百達翡麗的品牌也至今屹立不倒 。
AUDEMARS PIGUET(愛彼表)
Jutes Audemars及Edward Piguet二人於1875年在 Le Brassus創立Audemars Piguet公司時,分別只有24歲及22歲。他倆宣稱其宗旨是創造世界上最精美的手錶,兩人的家族成員現仍位列於董事會內。由成立至今,該公司一直都專注於研製精密的表。1972年,愛彼表推出了皇家海艦(Royal Oak)型,這一型號的手錶也成為其產品系列中成功的旗艦。
BAUME& MERCIER(名士表)
1542年,當鍾表製造業仍然處於萌芽時期時,Baume家族就已在瑞士汝拉地區設立了一所工場,他們的後人更於1834年正式注冊公司製造整隻鍾表。直至1918年,Baume與Mercier合作,在日內瓦成立了一所新的鍾表製造廠。1950年,伯爵(Piaget)入股成為大股東,直至1988年,公司被 Canier收購後。至今,名士表不斷向市面推出其獨特的時尚設計,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GUCCI(古琦)
由 Severin Wundennann於1972年創立的 Severin集團,於1989年將總部遷往瑞士的 Lengnau。由創立至1997年為止, Severin公司一直都擁有世界性的特許權製造及批銷 Gucci手錶。於1997後,Gucci收回此特許權並自行經營,它的聲明基於同品牌時裝的廣大知名度,以及成功的市場策略,它自稱為瑞士的第三大手錶製造商,並於1997年推出頂級型號 G3OO,以慶祝全球分銷商達至此數目。
ROLEX(勞力士)
勞力士被認為是最成功及推崇備至的瑞士手錶。創辦人 Hans Wilsdorf於1908年24歲時注冊了 Rolex這個商標,並由英國移師至日內瓦。1920年,勞力士獲第一張由官方發出的品質鑒定證書。其著名的防水「蚝式」(Oyster)表面世,瞬即成為瑞士名貴手錶銷量榜中之冠。
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
江詩丹頓被稱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鍾表製造商,1755年Jean-Marc Vacheron便於日內瓦設立了他的工場。1920年他們製造了 Grand Complication型表,裝有世界上最薄的自動運轉裝置。1990年,江詩丹頓開始發展新款的腕錶,它還是少數自行生產機芯的廠商之一。它與伯爵表同為Richemont集團下屬的Vendome公司的成員。
BREGUET(寶璣表)
Abraham桳ouis Breguet被公認為最偉大的鍾表製造大師。追溯至1775年,寶璣表已經因其在鍾表製造業方面多項的發明及貢獻而享負盛名,他們的客戶包羅了當時歐洲各國的皇室巨賈。隨著時光的流逝,公司的業權亦經歷了多次的替換,現時歸於Olyp公司,但仍然保留著以往的輝煌傳統,生產多款精密細致的機械手錶。
BUCHERER(寶齊來)
寶齊來是瑞士最大的鍾表及珠寶代理商,同時,寶齊來這個品牌實際上亦是一個成功而規模龐大的手錶製造廠。他們生產的男女裝手錶,由物美價廉的低檔表型號到一系列精密細致的高檔機械表,均處於瑞士製表工藝的先進地位。所有的寶齊來手錶均具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物有所值。
CORUM(昆侖表)
1955年,Rene Bannwart、Gastone及 Simone Ries三人創立了昆侖表公司,他門的產品均以其原創性的獨特設計而享負盛名。昆侖表的里程碑之一是推出了「金幣」(Coin)系列,首個型號是美國「雙鷹」(Double Eagle),表殼一分為二,內藏一個超薄的表芯。昆侖表最著名的系列是「海軍上將」(Admiral』s Cup),其十二面體表殼代表了十二個小時,並以國際航海標志代表l-12的十二面三角旗作為時標。
EBEL(玉寶表)
1911年, Eugen Blum成立了公司,Ebel的取名是來自他及妻子名字 Eugen Blum Et Levy中的首個字母。1970年,一位熟悉銷售業務的高手Pierre-AIain Blum收購了 Ebel之後,推出了極為成功的「運動」(Sports)系列,為近代瑞士鍾表業寫出了一個為人津津樂道的成功故事。此後,運動系列亦再推出多個改良型號。在「時間的建築師」這一新穎創意之下,玉寶表的系列產品獨具神韻。
IWC(萬國表)
1860年,一位美國人在瑞士最北的 Schaffhausen市設立了一所製表工場,充分利用當地熟練工匠及較低工資的優勢,自此 IWC便在製表業中佔一席位。它是最早為世界各國海軍供應腕錶及航海時計的工廠之一。1978年更大批引進德國先進的 VDO生產工藝。1985年,Da Vinci製造了一款機械的萬年歷手錶,其預設514年的驚人性能,為腕錶設立了另一個新的標准。
FRANCK MULLER(
G. 為什麼大家都說瑞士表好
都說手錶也可體現出一些人的內涵,一般成功人士不會說買多好禪告的房子車子,但一定會買一塊瑞士的手錶。
瑞士的手錶真的是世界第一大手錶大國,最著名的百達翡麗,勞力士都是手錶中中的領頭羊。
瑞士的表確實是好,要不也不能這么多人都只認瑞士的手錶。
瑞士表其實發展到今天也是不容易的。瑞士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小的國家,沒有什麼資源,根本沒有什麼競爭力,但他們卻進去了競爭激烈的鍾表業。
瑞士也是有一個契機,當時別的國家有一場戰亂,有幾個製表的人逃到瑞士,帶來了製表的技術。
瑞士一開始的時候製表業也不行,但他們用他們的智慧,研究出更廉價更賀豎明好的表,讓他們一下子就火了。
製造一塊好的手錶,需要幾千道工序而且是手工製作。所以瑞士表的質量更是比別的國家要好很多,像百達翡麗這樣的表更是一年都限量的。
都說瑞士的表好也因為瑞士表是一種身份和財位的象徵,一般帶瑞士表的人都非官及貴。
所以大家認為有錢的人都帶瑞士纖早的表,認為貴的就是好的,也就這方面的原因。
H. 瑞士,荷蘭,比利時,丹麥。這樣的小國家,製造任何產品。為什麼都會被國際認可
那數蔽爛是因為他們的薯漏產品質量特別好,信譽度也高了,所以國家都會世界上都會承認他們這幾個國家的。生產的任何產品因為他們特別的注重質量並敏和信譽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