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吃到鹹的東西臉就出汗
Ⅰ 為什麼我一吃東西就會出汗
盜汗、虛汗多是由於體質虛弱所致,往往由於身體無太大的不適而被許多家長忽視。其實兒童盜汗、虛汗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常出虛汗極易導致脫水、體內電解質平衡紊亂、微量元素喪失等等。輕的常覺頭暈、身軟、面色蒼白、食慾不振、睡眠不寧、身體消瘦;重者肌肉抽搐、心慌氣短、記憶力下降、發育遲緩、智力低下。可見,小孩出汗過多絕不可掉以輕心,應當及時治療。
辨識虛汗:
出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具有調節人體體溫的作用,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出汗可散熱降溫、減少中暑。中醫認為,汗是人體津液受陽氣作用蒸發從毛孔排出的液體。生理性多汗見於炎熱的天氣、過高的室溫、過厚的衣褥或精神緊張等情況。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氣味發生改變,則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種提示,應引起重視。以下是中醫對一些常見的異常出汗現象所作的解釋:
自汗:不因天氣悶熱、服用發汗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經常出汗。多因肺氣虛弱、衛陽不固、津液外泄所致,常伴有神疲、乏力、氣短、畏寒等陽氣虛損的症狀。多見於患有佝僂病的孩子及甲亢患者。
虛汗:顧名思義,這種多汗乃因體虛所致,它既可以單獨出現,也可發生於多種疾病過程中。多見於兒童,有些兒童入睡後出汗不止,間或身體冰涼,這便是醫學上所說的「出虛汗」。有些兒童因為身體虛弱、感冒發燒或患肝炎等炎症使用大量抗生素(或其它葯物)後,導致出虛汗。成人也會出虛汗,一些體質虛弱的人在安靜情況下,或無原因而全身或局部出汗,甚至大汗淋漓,這也是「虛汗」。某些患急慢性疾病者或產後婦女體質特別虛弱,往往也會出虛汗。
盜汗:是中醫學上的一個病證名,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徵。出盜汗的人有的一入睡即盜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後盜汗出,汗量相差懸殊很大。其中,重型盜汗病人往往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乾燥等症狀。中醫學認為,自汗和盜汗都屬於虛汗。
治表固本:
中醫學認為,汗為心之液。若病人出汗太多或自汗、盜汗的病程持續時間過久,將導致精氣耗傷,出現精神倦怠、臉色蒼白、四肢乏力、不思飲食、容易感冒、睡眠多夢等陰陽失調的症狀,損害人體的身心健康,甚至誘發其他疾病。對兒童患者的影響尤其明顯。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出汗過多會導致體內必需的微量元素流失和電解質失衡,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常出虛汗的孩子,會導致記憶力下降,智力發育遲緩。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久了會使病情惡化,向「脫症」發展,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治療虛汗症,首先應找出導致虛汗的原因,如果是因疾病引起,應在止汗的同時積極治療疾病;如果是病後體虛,則應在止汗的同時加強調養,適量活動,以增強自身的抗病能力。對於原因不明的虛汗,最好請醫生幫助找到原因。
由於虛汗症由來已久,我國民間總結出了大量葯食兩用的止汗方。如用太子參8-10克,紅棗6顆,加一大碗水煮開後小火煎10分鍾,稍微當茶喝,每天一次;桃未成熟的乾果名碧桃干,有止盜汗、虛汗的功效。葯物方面,據了解,目前用於治療虛汗症的葯物尚不多,其中以廣州奇星葯業生產的「虛汗停顆粒」較為有名。該葯以宋代著名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方中的「牡蠣散」為基礎,經對原處方進行調整和改進,運用現代制葯技術和先進生產工藝精製而成。根據中醫「虛則補之」的法則,精選煅牡蠣、黃芪、浮小麥、糯稻根、大棗等諸味葯材科學組方和配伍,達到益氣養陰、固表止汗的目的,尤其對氣虛或氣陰兩虛引起的自汗、盜汗效果顯著。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該葯在止汗的同時還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補鈣、調節植物神經的功能。
夜晚經常出汗,稍一活動就加重,這種情況為虛汗中的自汗.多因陽虛引起.自汗的寶寶常容易感冒,身體疲倦,面色蒼白或怕冷.此時治療以益氣固表止汗為大法.
推薦食療方;
1,取山葯材10克,百合6克,蓮子6克,大米適量,煮粥食用.
2,取山葯15克,板栗20克,大棗5克,廋豬肉50克,燉湯調味後,喝湯,吃栗子,大棗與豬肉.每日一次,連服15日.
3,取小麥12克,蓮子6克,大紅棗6克,桂圓肉6克,甘草3克,水煎.喝湯,吃棗與噶桂圓肉.
盜汗多是陰虛所致.盜汗除睡覺時出汗外,還會表現為手腳心熱,口乾易渴.盜汗以滋陰降火為主要治療.
推薦食療方;
1,取百合15克,銀耳10克,小麥仁15克,雪梨2片,加水適量,用文火燉爛後,吃梨,喝湯.每日一次,10天為一個療程.
2,取沙參4克,黃精6克,麥冬3克,小麥仁10克,雪梨2片,加水適量共燉15分鍾,吃梨喝湯.每日一次,10天為一個療程.
Ⅱ 怎麼我一吃多鹹的東西,臉就會水腫
食用過多的納鹽會導致皮下水分瀦留的,所以人會看上去水腫
鹽高害處多 1、升高血壓:許多研究已經證實,高鹽飲食有升高血壓的作用。2、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吃鹽多不僅可以升高血壓,同時還能使血漿膽固醇升高,有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3、致胃癌:高濃度食鹽可破壞胃黏膜,誘發胃癌。4、易患感冒:多吃鹽的人易患感冒。因為高濃度食鹽能抑制呼吸道細胞的活性,抑制其抗病能力;同時還可減少唾液,使口腔內溶菌酶減少,增加病毒和病菌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5、加快骨鈣丟失:多吃鹽易患骨質疏鬆症。
所以,既然會水腫,而且這么多危害,少吃為好,健康第一!
Ⅲ 吃飯的時候,臉上為什麼容易出汗
1
一、老話說「吃飯大汗,一生白乾,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從字面意思來看,非常好理解,吃飯的時候身上大汗淋漓,這說明身體健康已經受到了影響,需要花費很多的金錢才能夠調養過來,不就相當於上半輩子的工作全都白幹了嗎?
02
二、出汗等於排毒嗎?
我們人體排出毒素最主要的方式是通過出汗,還有另外一種就是排泄,如果堅持運動後,身體表面會出很多的汗,通過運動可以將身體當中的毒素通通排出體外,是非常好的養生方式。
人們之所以會說出汗是排毒,其原因為經過皮膚的新陳代謝之後,體內保存著大量的毒素,通過汗液排除體外。
其實出汗只不過是作為排毒的一種形式罷了,大量出汗並不等同於身體排毒,因為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出汗的形式多種多樣,比如劇烈運動後大汗淋漓或者感冒發燒的時候也會出汗。
03
三、不同部位的出汗代表著什麼
1.額頭出汗
如果在吃飯的時候感覺額頭總是大汗,可能是甲狀腺功能受損造成的,如果是這種情況引發的額頭出汗。
建議大家在生活的飲食方面保持清淡,少吃太油膩的食物,多吃綠色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在生活當中遇到煩心事不要著急,多想開些保持平穩的心態。
2.手、腳心上出汗
如果處在很炎熱的環境當中,手心和腳心出汗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生理排泄,如果排除這種情況,因為情緒緊張或是生氣造成的,手心和腳心出汗,不排除是脾胃濕熱的情況。
如果是因為脾胃濕熱造成的手心和腳心出汗,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一些無所謂的事情天天生氣緊張,每天晚上睡覺前堅持泡腳,不吃太生冷的食物。
3.頸部出汗
在人們的頸部並沒有太多的汗腺,當然這是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如果身體發生了嚴重的病變,會導致脖子流汗,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是內分泌失調。
出現這種問題最好去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然後再調整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這種情況就能逐漸緩解。
在生活當中多吃一些新鮮的瓜果蔬菜,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多喝水,多運動,早睡早起才能夠保持精神愉悅的狀態,對於身體健康也是起到不錯的好處。
4.腋下出汗汗腺過大
一般情況下,人們腋下的汗腺分布特別密集,因為有著許多汗腺的存在,所以在夏天悶熱的狀態下,特別容易出汗,如果汗液的分泌非常嚴重的時候,會伴隨著很難聞的臭味,排除氣溫過熱的前提,那就是最近這段時間飲食比較重口味,比如吃了很多大蒜和洋蔥之類的食物。
如果大家不想讓自己的腋下味道很重,還是盡量保持清淡的飲食,多吃些蔬菜和水果,情況會逐漸改善。
結語:如果察覺到身體的這些部位流汗時出現了不一樣的情況,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才能對身體健康,更有好處。
Ⅳ 吃鹹的食物易出汗,為什麼
鹽,如何吃才科學?
哪些人應該少碰鹽?
通常人體組織中的水分含鹽的濃度為0.9%,即100毫升水中含0.9克鹽,這種濃度的鹽水在醫學上稱為生理鹽水,醫院里給病人注射的多是此種鹽水。但我們吃的菜,喝的湯卻不是這個濃度,其中的含鹽量要比人體組織中的含鹽量多好多倍。這些食物吃進去鹽被吸收後,最終通過排尿、出汗等排泄出去。
一、腎臟病人、肝硬化腹水病人、心力衰竭病人
排尿要增加腎臟的負擔,腎臟病、腎功能不好的人排尿少,多餘的鹽分排不出去,積蓄在人體組織之中,為了達成膜兩邊的平衡,便吸收水分來稀釋這些鹽分。結果人體組織中便積水,這便是腎臟病人水腫的根源,所以腎臟病人不能吃鹽,這是許多人都知道的。其實同樣肝硬化腹水的病人也不能多吃鹽,不然腹水便很難消退。心力衰竭的病人也不能多吃鹽,不然水腫也難消退,這些都不難理解。
二、高血壓病人不能吃太咸
高血壓的病人也不能吃得太咸。高血壓的起病因素很多,有的至今尚未完全弄清,但與血管的緊張度,心臟的搏血量以及血液循環的總量有關是肯定的。血管緊張度高,心臟搏血量大,血液總量多都會使血壓增高。所以在抗高血壓葯物應用之前,西方的醫生是用放血療法來治療高血壓危象的。高血壓的病人吃得太咸,大量的鹽分攝入,透過腸粘膜首先進入血壓循環之中,血液中的鹽分高了,必需要吸收水分來稀釋它,所以人便會覺得口乾,於是便大量地喝水,這些水分進入血液中,便使得血液的量擴張了起來。於是血壓便會升高。並不是說高血壓的病人不能喝水,因為如果血液中沒有過量的鹽,水分便不能在其中保留,很快經腎臟作為尿被排泄出去了,而血中鹽分過高的情況則不同了,鹽把水分保留在血液中增高了血壓。所以高血壓的病人不能吃得太咸,道理便在於此。
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高血壓大國,據估計,我國10%的人口患有高血壓,只不過許多人並不知道罷了,已知有高血壓的人中血壓控制良好的大概還不到10%。除了一部分未認真服葯的人以外,有相當數量的人葯也沒少吃,血壓就是降不下來,這其中吃得太咸、鹽攝入過多恐怕是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壓久久不能控制,會引起心、腦、腎臟的並發症,單說腦的並發症———中風就是一個嚴重危害我國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如果以單病種而論便是嚴重危害我國人民生命的第一大病。預防中風的關鍵是預防高血壓,控制高血壓,減少鹽的攝入對我國國民來說已經是刻不容緩了。
三、胃癌在鹽消耗量高的地區高發
鹽攝入過多的危害豈止高血壓。我國人民的胃病發病率極高,有人估計我國人民一生中患過胃炎或十二指腸潰瘍的至少佔20%。上腹部不適的人作胃鏡檢查,十有八九都患有胃炎。胃炎、胃潰瘍的病因也很多,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都是重要的病因。病理學家把胃炎、胃潰瘍的病因分為攻擊因子過強、防護因子減弱兩個方面。胃酸過多、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攻擊因子一方面,而胃粘膜的防護因素減弱則是另一個方面。人們吃東西飽了口福,酸甜苦辣灌下來,胃靠什麼來保護它自己呢?胃的粘膜分泌出一層粘液塗在粘膜上成為一個絕好的保護膜。
我們吃的食物過咸,這個保護膜便會受到損傷。這不用做實驗了,買個豬肚子回來,裡面的粘液洗不幹凈怎麼辦?老太太們都知道,抓把鹽一擦、水一沖便洗干凈了。就這么簡單,鹽能破壞胃粘膜的保護膜,使胃粘膜暴露在酸甜苦辣之中,怎能不生病?甚至致癌因子也會長驅直入,胃癌在鹽消耗量高的地區高發,大概便是這個道理。
鹽對人體不可或缺
民俗有「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說。無論是誰,只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柴米油鹽是少不了的,小民百姓日夜操勞的目標也主要就是為著柴米油鹽吧。
柴倒是起了變化,現在燒煤、燒煤氣、燒天然氣了。米或許也不一定必須了,西方人都吃麵包,而且飲食的歐化在東方國家似乎成了一種時尚。油,因為心腦血管病越來越多,高脂肪飲食是罪魁禍首,所以人們對它開始敬畏起來。只是這鹽是在我們這個很講究飲食文化的民族中千年一貫地保留了下來,而且由於關乎民生大計,「民以食為天」,鹽就是被包含在這個「食」中的。
鹽對於人體確實是不可或缺的,不然為什麼人生病了要到醫院里去「吊鹽水」呢?當人不能正常進食時如無糖分攝入,便可能有「低血糖」反應:心慌、手抖、出冷汗甚至終成餓殍。而如無鹽分攝入便可能有「低鈉綜合征」,表現為全身軟弱無力,腹脹不適。還有「低氯性鹼中毒」,表現為嘔吐、氣急,甚至昏迷。所以和糖分的攝入一樣,一定的鹽分攝入是必須的。
在中國,人們一般是不會缺鹽的,因為我們的飲食講究口味。「鹽能吊鮮」意思是說只有多放些鹽菜餚吃起來才鮮美。江蘇啟東地方民諺「三天不吃鹽基湯腳下水汪汪」。「鹽基」是一種鹹菜,「水汪汪」猶言腳下無力,其實又何止是啟東地方,我們中國人對鹹菜、泡菜、蘿卜干、榨菜之類是有些偏好的。當然,這些傳統食品少吃一點也無妨。
吃多了必損健康!
我們講的是鹽,鹽吃多了損害健康!
惡霸地主黃世仁搶走了喜兒,楊白勞悲憤交加,喝下一碗鹽鹵,便是腌鹹菜用的鹽水,便一命歸西了。高濃度的鹽液造成胃腸粘膜損傷,可致急性糜爛出血,人體組織脫水,而血液循環猛增,可致急性心力衰竭;豈有不致命之理。
為了說明鹽對健康的影響,讓我們來做一個實驗:用一段腸衣(做香腸用的)裡面放進鹽水,兩頭扎緊,然後將它放在一杯清水之中,不用多久這杯清水也就變咸了,最後腸衣內外的水鹹淡都一樣了,反過來也是如此,在腸衣裡面放上清水,然後將它放入一杯鹽水之中,最後腸衣里的水也變咸了。原來這個腸衣是個「半透膜」,放在裡面的肉當然出不來,但裡面的鹽分卻會透出來,這是物理學上「滲透壓」的原理,當膜的兩側溶液中某種物質的濃度不同時,薄膜的通透性開放,直到兩邊溶液中的某種物質的濃度平衡為止。
吃多少恰到好處?
吃得過咸影響健康,已經毋庸置疑。鹽又是人體所必需的食品之一,那麼我們應該吃多少才符合健康的要求呢?營養學家的建議是每人每天攝入5克為宜,一個三口之家一天15克,一個月30天應該是450克。不過要注意醬油里有鹽,鹹菜里有鹽,早晨還吃了一個咸鴨蛋,這里的鹽也不能不算啊。所以若說一天5克鹽,對一般群眾而言,實在也難掌握,即是營養學家恐怕也不能把家裡的廚房變成化學實驗室來測定一天到底只能吃多少鹽。
不過中國營養學會做過調查,倒有參考價值。據調查我國北方居民每人每天大約攝入食鹽15~18克,我國南方居民約為10~12克,這下好辦了,看來北方同志們要把鹽的攝入減少2/3,南方的同胞要減少1/2,雖然不很精確,但大致有了個數。
接下來的問題便是又回歸到「淡而無味」的問題了,不過我想吃得咸和吃得淡是一個習慣問題。為了健康,習慣應該是可以改的。如粵菜相對而言比較淡些,如今粵菜已風行全國,北方同胞吃粵菜也很樂意的。足見淡未必就「無味」,還是可以在烹調上下點功夫的。
建議:這是生活的一般常識,如果問一些上年紀的人,可能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