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為什麼可以一直吃東西
❶ 為什麼豬愛拱牆壁和亂啃東西
豬有拱地覓食的習慣,也總愛通過蹭牆或蹭料槽把身上的死皮去掉,達到清潔皮膚的效果。 但是如果生豬每天經常性、高頻次的蹭牆拱地,還總用後蹄子撓癢,養豬朋友可要注意了,這或許無關習慣問題,而是你家的豬可能得了「豬疥蟎病」
豬疥蟎病的表現症狀
病症表現
生豬患疥蟎病後,皮膚出現病變,先自頭部開始,特別是耳朵、眼、鼻等周圍,出現黑色硬痂(皮膚皺褶或龜裂),隨後擴散至背部、腹部、尾部和四肢,不僅黑色痂皮面積擴大,皮膚層變厚,還會出現大面積的紅斑、濕疹等。
2.行為表現
豬疥蟎病的表現症狀非常明顯——奇癢無比。 因此病豬會經常性在豬圈牆壁、地面、料槽等地方磨蹭病變皮膚,或者用蹄子撓癢,會造成病變處出血、脫毛。 而病豬到處摩擦,也導致疥蟎蟲卵和蟲體進一步擴散。
❷ 有的豬為什麼吃的多不長肉
農村有句養豬俗語:「一年養殖半年長」,意思是說有半年時間豬光吃不長。那麼這半年的東西吃到哪兒去了呢?讓我們從營養學的能量轉化角度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豬需要的主要營養素包括能量、蛋白質、氨基酸、脂肪、常量礦物元素和微量元素及維生素。從某種意義上講,畜禽的生產就是物質能量轉化的一個過程。營養學上將物質燃燒釋放的化學能稱為總能。食物能量在除去糞能、尿能、總產熱之後的生產凈能才能轉化為有效益的產品。飼料能量在這個轉化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浪費掉了,但這個轉化過程中能量分配不是固定的,是可隨條件不同而改變的。當生產凈能最大化時,我們的生產效益也就達到了最大化。那麼怎樣才能達到效益最大化呢?
選擇優質飼料。優質飼料易於消化吸收,在消化、吸收、代謝過程中損耗的能量就少;優質的飼料營養平衡,吸收完全,從糞、尿中排泄的能量就少,從而用於生產的凈能就高。
採用科學的飼喂方法。應根據豬不同階段的營養需要和可消化能力喂給適當的飼料。喂太多吸收不全而從糞便中排除,浪費飼料;喂太少,用於基本消耗後生產凈能減少甚至沒有,這就會出現2-1=0的情況,也就是說,如果你喂2斤料可長1斤豬,但如果只喂1斤料就可能一點肉也不長。豬每天可轉化體重3—4%的優質配合飼料,清湯灌大肚的方法只會加重豬的代謝負擔,費力不討好。所以定時、定量、定餐、定質的科學飼喂方法很重要。
減少運動,減少應激。俗話說:「豬站著吃,睡著長」,運動要消耗大量能量,好動的豬吃得多長得少。對於育肥豬,應盡量減少運動,不能大聲吵鬧,不能讓生人以及其他動物隨便進入豬舍,以盡量減少應激。
通風、保溫,創造舒適的環境。不同階段的豬有不同的最佳生長溫度(乳仔豬32-28攝氏度,育肥豬18-21攝氏度)。溫度過高,採食量下降,生理代謝加強;溫度過低,豬需產生大量熱量調節體溫。因而,過冷過熱都可能引起豬生長停滯甚至因消耗體液、脂肪而引起體重下降。
只有供給充足的能量,又有效地控制了糞能、尿能和產熱能的損耗時,養豬效益才能最大化。
了解了這些,你應該知道農村為什麼「一年養豬半年長」了。豬理想的生長模式是豬出生後6個月達100公斤,如果你的豬在一切正常情況下光吃不長,你應該問問你的豬:吃的東西都到哪兒去了?
❸ 為什麼豬愛拱牆壁和亂啃東西
野豬主要靠用鼻子拱土中的植物根莖和蚯蚓、蟲子等來獲取食物,同時從泥土中得到生活必須的鈉、鉀、鈣、磷、鐵、硫、氯、鎂、 銅、鋅、鑽、錳、硼等礦物質,這些礦物質能使豬正常生長發育,增強抗病力,提高生產力和促進正常的新陳代謝。拱泥巴是家豬的原始習性。     現在的家豬,大多關在圈裡喂養,不到外面自己找食吃,一切都依賴於人。如果喂給的飼料中缺乏某種或某幾種礦物質,或者礦物質的比例不適當,豬就會用鼻子拱泥巴、牆壁和啃木頭欄桿、吃煤灰等來滿足對礦物質的需要。如發現這些現象、應及時分析原因並補充給所缺的礦物質。要不,時間一久,豬的生命活動便會發生一系列嚴重障礙。如缺鈣時,小豬患軟骨病、大豬患骨質疏鬆症。缺鉀時,豬的生長停滯,嚴重的成為僵豬。缺鐵時豬就生貧血病;缺鋅時豬生皮膚病。缺鈷時豬發生惡性貧血、食慾消失、體質衰弱,甚於死亡等等。     為了促使豬生長發育和預防疾病,防止豬拱牆壁、亂啃東西,要經常給豬喂些鹽巴、飼料骨粉和深層的紅土等礦物質飼料,並到醫葯商店買些復方微量元素制劑(又叫畜用生長素)喂豬,就會收到很好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