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有記錄東西的習慣
A. 時間記錄下來真的有用嗎
當然有用!如果每天記錄自己的時間,就能摸索出自己各個時間段的特點,從而更好的去利用。
通過記錄時間,我重新安排了自己的作息,工作更加高效,還多出了很多時間用於成長。
你也可以嘗試看看記錄時間,沒准會有更多的發現哦。
我是「強大的小萌萌」,用一年的時間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如果你有個人成長方面的問題,歡迎關注,我們來一起變強大。
B. 為什麼有些人熱衷量化生活呢這有什麼用呢
“量化生活 ”是指通過各種數據來進行規劃和自我認知的一種生活方式,典型特徵有記錄體重變化,每日消費金額,做一件事的時間消耗,甚至連心情愉悅程度這種模糊概念都可以用數據進行衡量。從某種意義上看,現代人似乎越來越熱衷量化生活,這是對個人的一種規劃,包含時間,精力等等。
第二,完善工作計劃
其次量化生活可以幫助我們完善工作計劃。就拿減肥這件事來說,每天要記錄體重數據,這樣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自身的變化,減肥起來更有動力。此外還可以根據這些數據調整下一階段的鍛煉內容。
第三,緩解內心焦慮
當代社會節奏非常快,接收信息的頻率和內容量也特別高,這會讓人變得非常恐慌。為了理清思緒,也為了更好地分配精力解決問題,大家總習慣把任何東西進行量化處理,在“化整為零”情況下壓力和焦慮似乎就被緩解了,所以這也算是種解壓方式。
C. 為什麼人腦要記住東西,要一遍又一遍,才能記住
因為記憶的形成是不斷試錯的過程。大腦智慧的地方在於無論失敗多少次,都要確定下一步的解決方案,利用排除法進行自我修正。比如我們記單詞,這次考試錯了,重復記憶,再出錯再記憶,直到記得越來越牢固。
人類大腦內在數十億個神經細胞,它們相互之間通過神經突觸相互影響,形成極其復雜的相互聯系。記憶就是腦神經細胞之間的相互呼叫作用,其中有些相互呼叫作用所維持時間是短暫的,有些是持久的,而還有一些介於兩者之間。
人腦內存在多種不同活性的神經細胞,分別負責短期、中期、長期記憶。
活潑細胞負責短期記憶,數量較少,決定人的短期反應能力。這種細胞在受到神經信號刺激時,會短暫地出現感應閾下降的現象,但其突觸一般不會發生增生,而且感應閾下降只能維持數秒至數分鍾,然後就會回復到正常水平。
中性細胞負責中期記憶,數量居中,決定人的學習適應能力。這種細胞在受到適量的神經信號刺激時,就會發生突觸增生,但這種突觸增生較緩慢,需要多次刺激才能形成顯著的改變,而且增生狀態只能維持數天至數周,較容易發生退化。
惰性細胞負責長期記憶,數量較多,決定人的知識積累能力。這種細胞在受到大量反復的神經信號刺激時,才會發生突觸增生,這種突觸增生極緩慢,需要很多次反復刺激才能形成顯著的改變,但增生狀態能維持數月至數十年,不易退化。
以上三種細胞的區分是相對的,腦細胞的活性分布並沒有明確的界線,相對而言是連續分布的,例如活潑細胞的活性也不是都一樣的,有些活潑細胞的突觸變化周其只有幾秒種,而有些則達到幾分種。
神經細胞並不會對所有接受到的刺激作出反應,只有當刺激的強度超過神經細胞的感應閾時才會激發神經細胞作出反應,通常少量的信號刺激,只能使活性細胞的感應閾下降一點,而不能使中性或惰性細胞的突觸增生,因而難以保持較長的時間,要形成有效持久的記憶,必須通過反復的學習刺激,直至相應的惰性腦細胞發生充分的突觸增生而形成有效的相互呼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