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懸疑的東西都很吸引人
『壹』 2020年懸疑劇為何是爆發之年
「懸疑劇」的火熱絕非僅僅限今年的迷霧劇場,在國產影視中,大IP」唐人街探案」系列,《法醫秦明》、《白夜追凶》等都是近些年的「爆款」;在引進片中,《看不見的客人》、《調音師》、《海市蜃樓》等懸疑片也備受好評。
可以說,大眾一直都很愛看「懸疑劇」。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希區柯克的《後窗》、《蝴蝶夢》、《迷魂記》等一系列懸疑片,在好萊塢早已獲得巨大的成功。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的《名偵探柯南》更是成征服了全球觀眾,連續播出二十幾年,還成為了懸疑劇的經典模板,劇中的很多經典推理橋段被其他影視作品多次引用。而《無人生還》、《東方快車謀殺案》、《白夜行》等經典懸疑電影更是被多次改編,可謂是長盛不衰。
而在中國,「懸疑劇」的高峰實際上早已開啟。在九十年代到20世紀初,誕生過很多膾炙人口的懸疑劇,像《少年包青天》、《重案六組》、《神探狄仁傑》等都已經成為人們的童年回憶。這些劇中的案件多是精心設計,層層反轉,出其不意,不僅有其縝密的推理手法,還有森冷的氛圍。比如《少年包青天》中《隱逸村之秘》中經典的占星術殺人法,兇手取六具屍體的一部分,拼接成第七具屍體來製造死亡的假象,至今仍被很多觀眾認為是「童年陰影」。
不過,中國懸疑劇的野心要大得多,它們並不滿足於僅僅是破案找到兇手,更是把視角對向了人性的幽暗處,比如童年和時代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因而在那個時期產生過一批高質量的懸疑劇。
最經典的莫過於姜偉的《沉默的證人》和《迷霧》。《沉默的證人》是國產劇中對心理犯罪測寫最早的演繹,塑造了一個迷人、富有魅力的「連環殺人兇手」。劇中並不刻意營造懸疑,相反它直接告訴觀眾主角就是兇手,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卻是在說這個人是如何成為兇手的,因為其童年時期母親出軌自殺,獨自長大的經歷,讓他對於「自甘墮落」的女性充滿了仇恨。
《迷霧》則挖掘得更深,首先它展現了何為「日常生活中的恐懼」,驚悚並非來源於鬼怪,而是來自於日常的偽裝,一個認識幾十年的朋友,他清楚知道你的軟弱處,並以此對你進行誤導,就可以讓你懷疑自己,甚至是變瘋。
同時,它還帶入了社會學、哲學的視角,所謂的兇手並非異類,他們只是展現出了人類內心中所隱藏的癲狂,到最後觀眾並不會因為罪犯被抓到而大快人心,反而會感到唏噓不已,因為像復仇、對於命運不公的反抗等都是印刻在人類內心中的永恆情結。這種視角其實就是讓《真探》、《心靈獵人》等美國懸疑劇能夠被奉為「神劇」的原因,它在十幾年前的中國同樣也出現過,只不過當時並沒有引發太多的關注。
『貳』 網劇《獵罪圖鑒》熱度居首,為什麼懸疑劇總能爆火
《獵罪圖鑒》這部網劇在播出之後又獲得了非常高的熱度和人氣,而這部電視劇的題材就是懸疑劇,為什麼懸疑劇總能夠爆紅呢?
而且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懸疑劇都能夠爆紅的,這個還是與電視劇的質量有著很大的關系的,就比如《獵罪圖鑒》這部電視劇的質量就是很好的,而且演員的演技也非常好,觀眾們更願意買單的是製作精良的電視劇,是演員演技在線的電視劇,而顯然,《獵罪圖鑒》中檀健次和金世佳的演技給這部劇收獲了一批熱度,所以這部電視劇爆紅也並不僅僅是因為它是懸疑題材的原因,還有其他多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