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為什麼吃東西會腹脹
『壹』 吃多了拉肚子怎麼回事
吃多了拉肚子可能是由於腸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或者食物中毒所導致。
- 腸胃功能失調:當攝入食物過多時,腸胃可能無法承受過大的負擔,導致其功能出現紊亂,進而引發拉肚子的症狀。
- 消化不良:吃得過量會導致食物在腸胃內堆積,無法被充分消化和吸收,從而引發腹瀉。消化不良還可能伴隨腹脹、腹痛等不適症狀。
- 食物中毒:如果攝入的食物中含有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等有害物質,過量攝入可能會加重中毒症狀,導致拉肚子。食物中毒通常還伴有惡心、嘔吐、發熱等症狀。
建議: 科學控制飲食:避免過量攝入食物,注意飲食結構的均衡和合理。 增強體育運動:適當的體育鍛煉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功能。 就醫檢查: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到醫院消化內科就診,遵醫囑進行檢查和治療。
『貳』 拉肚子時可以吃雞蛋嗎
拉肚子時盡量不要吃雞蛋。原因如下:
- 高蛋白不易消化:雞蛋屬於高蛋白食物,拉肚子時腸胃功能減弱,不利於雞蛋的消化和吸收,可能會加重腸胃負擔。
- 可能加重症狀:食用雞蛋有可能會加重腹脹、腹痛等不適症狀,不利於拉肚子病情的恢復。
拉肚子時,建議的飲食如下:
- 溫熱清淡易消化:多吃溫熱、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大米粥、小米粥、山葯粥等。
- 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松軟的面條、發面饅頭、麵包等,這些食物易於消化,不會給腸胃帶來過多負擔。
- 適量補充營養:可以適量的喝溫牛奶、清淡的鯽魚湯來補充營養,同時減輕胃腸黏膜的刺激。
- 溫和的蔬果:如胡蘿卜、南瓜、香菇、蘋果、桃子等,這些食物既易於消化,又能提供必要的營養。
此外,拉肚子時還需注意:
-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濃茶、咖啡、各種酒以及冰鎮飲料等,這些食物可能會加重拉肚子症狀。
- 飲食規律:避免暴飲暴食,保持飲食的規律性。
- 及時就醫:如果經常拉肚子,建議進行腸鏡檢查或腹部CT檢查,了解腸內外有無器質性的病變,以便給予對應治療。
『叄』 本人經常拉肚子,而且時常晚上肚子脹氣,是什麼原因
正常人胃腸道內存在100--150毫升氣體,分布於胃與結腸部位。當胃腸道存在過量的氣體時,即稱為腹脹。腹脹常為多種疾病的首發症狀,了解引起腹脹的病因,對於指導掛號就診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引起腹脹的病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六種:
1.胃腸道疾病
①胃部疾病:常見於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擴張及幽門梗阻等。
②腸道疾病:常見於腸結核、痢疾、腸梗阻及習慣性便秘等。
③其它:胃腸神經官能症。
2.肝、膽與胰腺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變,慢性膽囊炎,膽石症及胰腺炎等。
3.腹膜疾病--常見於急性腹膜炎、結核性腹膜炎等。
4.心血管疾病--常見於心力衰竭、腸系膜動脈硬化症、腸系膜動脈梗塞等。心絞痛和心律失常亦可反射性地引起腹脹。
5.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敗血症、重症肺炎及傷寒等。
6.其它--可見於手術後腸麻痹、肺氣腫、哮喘病、低鉀血症、吸收不良綜合征、脊髓病變、葯物反應、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結締組織疾病及甲減等。如何掛號就診
2)上述多種疾病均可引起腹脹,那麼,就診時如何區分科別呢?一般根據病史及伴隨症狀即可一目瞭然:
1.消化內科--腹脹伴暖氣、反酸,進食後加重或有腹瀉的病人,應掛消化內科。
2.普通外科--急起的腹脹、腹痛,伴嘔吐或不排氣、不排便的病人,應掛普通外科。慢性腹脹伴右上腹痛、進食油膩食物後加重者,亦應掛普通外科。
3.婦科--經常腹脹伴腰酸、白帶多的病人,應掛婦科。
4.肝炎科--腹脹伴厭油、黃疽的病人,應到肝炎科就診。
5.結核科--經常腹脹伴低熱的病人,應掛結核科。
6.心臟內科--有心臟病史,經常腹脹者,應到心臟內科就診。
7.神經內科--有下肢癱瘓的病人,經常腹脹,應到神經內科就診。
3)下面給你介紹減少腹脹的發生的「十二字經」:
1.多運動每天堅持1小時左右的適量運動,不僅有助於克服不良情緒,而且可幫助消化系統維持正常功能。
2.少生氣焦躁、憂慮、悲傷、沮喪、抑鬱等不良情緒都可能使消化功能減弱,或刺激胃部製造過多胃酸,其結果是胃氣增多,腹脹加劇。
3.挑食吃高纖維食物如土豆、麵食、豆類以及捲心菜、花菜、洋蔥等蔬菜,易在腸胃內製造氣體,導致腹脹的發生;炒豆、硬煎餅等硬食物不容易消化,在胃腸里滯留的時間也較長,可能產生較多氣體引起腹脹,故應少吃。
4.慢進食進食太快,或邊走邊吃,容易吞進空氣。用吸管喝飲料也會讓大量空氣潛入胃部,引起腹脹。
4)應用辨證食療法治療腹脹:
1.乳食內積型
①取鮮山楂是適量切片。炒至棕黃色,每次取10--15克,加溫水浸泡片刻,煎取濃汁150毫升,再加水300毫升,入粳米50克,白糖適量,煮至稠粥即可服食。
②用焦麥芽30克,焦山楂、焦神曲各10克。焙乾,研細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連服1周。
2.脾虛夾積型
①取大棗肉250克,生內金50--60克,生薑30克,麵粉500克,白糖適量。先將生薑煎湯,棗肉搗爛,生雞內金焙乾研細末,共和入面,作成小餅,烘熟。每次吃2--3個,每日2--3次,連服1周。
②用鯽魚1條,生薑30克,胡椒1克。鯽魚去鱗及內臟,姜切片與胡椒一同放入魚肚內,加適量水燉熟,加少許鹽,飲湯食魚。每天1次,連食1周。
『肆』 又拉肚子,又肚子有脹氣,咕咕會響的是怎麼回事
我也如此!!!!!!悲劇~ 網上看到說吃東西吃慢點~睡前和早上起床躺在床上做腹部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各5分鍾~我也是聽來的~祝我們都早日健康~ 脹氣是胃腸道出毛病的一個信號。一般地說,正常人的胃腸道內存有100~150毫升氣體,分布在胃與結腸之中,並無脹氣之感。當胃腸道內存在過量氣體時,人就會有脹氣...的感覺。 生活中,誰不會碰到頭疼腦熱等一系列小毛病?除了吃葯打針,自己也可以掌握一些自療辦法。試試這些方法,你的不適之感也許會跑得無影無蹤。 脹氣是胃腸道出毛病的一個信號。一般地說,正常人的胃腸道內存有100~150毫升氣體,分布在胃與結腸之中,並無脹氣之感。當胃腸道內存在過量氣體時,人就會有脹氣的感覺。 進食時邊吃邊說或狼吞虎咽,不經意之間吃進許多空氣是脹氣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消化不良(因生活壓力過大、情緒緊張、生活不講規律等均可導致消化酶分泌不足),而各種胃腸道疾病引起胃腸道功能紊亂、通路受阻、腸壁氣體吸收減少等也往往會引起脹氣。當然,大量攝入易發酵產氣的食物,如豆類、花生、山芋等,或因對某些食物過敏導致腸道產生過多氣體,也易感到脹氣。還有人由於過多服用抗生素,抑制了正常細菌,造成菌群失調,也會出現脹氣。只要盡量避免這些容易造成脹氣的因素,如養成進食時不說話、細嚼慢咽等好習慣,就能夠大大減少脹氣的發生。消化能力較弱者,常食稀軟少渣食物是避免脹氣的最佳選擇。 不過,一旦出現脹氣,也有不少簡便方法能將之消除。 1。常喝粥湯:如果腹中脹氣,胃裡 覺得灼熱,可以頻頻而少量地進食米湯、大麥湯或稀的粳米粥、大麥粥。 2。喝點稀醋: 若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脹氣,可以每天飲兩三次稀醋。將一湯匙米醋加入一杯冷開水中,調勻服下。每天清晨喝一杯檸檬水,也有一定作用。 3。多做運動:若無大病、重病,出現脹氣後,應該增加運動,如快步行走、做體操、收腹等。 4。食療方: ①雞肫皮煎酒麴:腹中脹氣、胃中堵塞、不思飲食的人,可用雞肫皮30克、生酒麴15克,共煎飲服。每日早晚各1次,連飲數天,可使脹氣消除、食慾增加。 ②橘皮茶:用新鮮橘皮50克,將其撕碎,加少許白糖,開水沖泡,當茶飲,對較輕微的脹氣頗有療效。若無新鮮橘皮,可去葯店買 6克陳皮泡茶飲服,也有一定作用。 ③楊梅酒:鮮楊梅洗凈,晾乾,加高粱酒浸滿,封固三個月備用。食慾不振、脹氣不舒時,少量佐餐飲用,可獲立竿見影之效。 ④山楂麥芽湯:生山楂、炒麥芽各15克,水煎2次, 1日分2次飲服,連飲數日。食積不化、脹氣持續者服用,能較快消除症狀。 5。適當用葯: ①出現腹瀉、腹脹,最簡單的辦法是立即吞服0。3克或0。5克的葯用炭片3~5片,因為活性炭既能止瀉,又能有效地吸收過多氣體,迅速消除脹氣。但必須注意,切勿與其他葯物同時服用,因為炭片也會吸附葯物成分而使葯效降低。此外,炭片不宜經常使用,因為它還會吸收有用的營養 素。 ②在消化不良脹氣時,可常服些嗜酸菌制劑如酵母片等。 ③脹氣難受時,可在中葯房買十香丸,每次服3~9克,日服1或2次,連服3~7天。濕重苔膩、食積不化的腹中脹氣,可口服白蔻調中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連服3~7天。 6。溫熏足三里:大病之後或勞倦過度,出現精神疲乏、腹脹綿綿時,可以用干艾葉點燃熏灼足三里穴(間隔1~2厘米),也可用隔姜灸。每次約5分鍾,每日1或2次,連熏3~5天。 特別提醒: 經常脹氣甚至脹氣持續不消者,應盡快去醫院檢查,許多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擴張、胃下垂、幽門梗阻、慢性腸炎、腸梗阻、習慣性便秘、胃腸神經官能症、肝硬化、胰腺炎、腹膜炎、心力衰竭、敗血症、毒血症、腸系膜血管栓塞等,均可出現頑固的脹氣,需醫生明確診斷後再進行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