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變黃了為什麼不吃東西
❶ 霉變食物的危害
在儲存食物的時候,一定要盡量將食物放在乾燥的環境當中,避免陽光直射,這樣才不至於食物發霉。但是對於處於潮濕的南方地區的人們來說,食物發霉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現象,因為食物處於潮濕環境當中就容易發霉。當食物發霉之後要將食物丟棄,如果誤食霉變食物的話對身體會帶來怎樣的危害?
一、為什麼不能吃發霉的東西?
首先,發霉的食物含有大量的黴菌,會導致消化道菌群混亂,食物中毒,甚至引起急腹症,危及生命。
其次,食用發霉的食物會導致黴菌孢子侵入血液或呼吸道而導致重大的問題。
第三,發霉的食物多含有黃麴黴素,這是一種世界公認的頭號致癌物質,長期攝入黃麴黴素,會導致多器官癌變。
黃麴黴素毒性大 會致癌
食物發霉後,不僅改變了色、香、昧,降低了食物質量,而且由於黴菌毒素直接侵入人體,導致病變。在目前已發現的一百多種黴菌毒素中,以黃麴黴毒素毒性最強,對人體危害也最大。
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的一種代謝產物,極易污染稻穀、玉米、花生等糧油食物,它的毒性是氰化物的80倍,敵敵畏的100倍。黃麴黴毒素通過消化系統進入體內,便會引起肝臟的急性病變。目前國際上公認它是最強的化學致癌物之一,據非洲、東南亞一些國家、地區調查,凡食品被黃麴黴毒素污染嚴重的地方,肝癌發病率最高。此外還會引起腎、胃、腦等部位的癌腫。
黃麴黴毒素十分耐熱(可達270℃的高溫),故一般烹調加工難以徹底去毒。黃麴黴菌在溫度28℃至32℃,相對濕度85%以上的環境下最易繁殖、產毒。
目前清除糧油中黃麴黴毒素一般採用鹼煉法,即用氫氧化鈉(燒鹼)、苛性鹼鈉,使黃麴黴毒素變為蠶豆酸鈉鹽,能溶於水而被水洗掉,達到去毒目的。其次,採用活性白土吸附法,即用活性白土把油中黃麴黴毒素吸附到表面孔洞中,並將吸附毒素後的白土殘渣。
二、哪些食物容易產生黃麴黴素?
黃麴黴毒素一般通過飼料進入牛奶。動物採食含有黴菌毒素的飼料後,其內臟和所產的奶、蛋、肉中也會含有毒素,通過食物鏈侵害人類。牛奶是最易受黃麴黴毒素污染的畜產品之一。另外,生活中的霉變食物千萬不要吃,即使將霉變部分去除也不行。
黃麴黴毒素主要污染糧油食品、動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麥、肉類、乳及乳製品、水產品等。家庭自製發酵食品也能檢出黃麴黴毒素,尤其是高溫高濕地區的糧油及製品檢出率更高。發霉的醬菜中也可能會有黃麴黴毒素,一粒發霉的花生米,要比牛奶中超標的黃麴黴毒素多得多。不完整的花生米也不能吃,半粒花生米表面最容易發霉,盡管肉眼看不見,但實際上含有很多黃麴黴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