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為什麼找不到
『壹』 為什麼有些字在字典上查不到
是因為字典的出版年代不一樣,版本不一樣,收集的字就有差別,不過康熙字典就比較全面。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ㄗˋ),又稱中文、中國字,別稱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復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漢字起源說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起源的說法,歷來各家有不同主張,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說法有:結繩說、八卦說、刻契說、倉頡造字說、刻劃說和圖畫說。
『貳』 為什麼新華字典里查不到「焢」這個字
由於漢字使用的歷史悠久,「出生不報,死而不葬」,所以字的總數越積越多,現在已經突破了7萬大關。這樣一來,我們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有時就難免遇到讀不出或寫不出的字,在《新華字典》里也查不到。
在《新華字典》中,共收單字(包括異體字、繁體字在內),共11100個左右,以常用字為主,也兼收部分古籍、方言和各行各業的常用字,基本上可以滿足閱讀一般書刊的需要。
《同音字典》收單字比《新華字典》多些。其中主要是現代漢語中常用的字,也收了一些備參考的較生僻的字,如古書中用的字和地名、人名用字。
新華字典收錄的是一些常見字,並沒有收錄所有的漢字,有一些生僻字、冷僻字並沒有收錄在新華字典中,因此是找不到的。
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是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最早的名字叫《伍記小字典》,但未能編纂完成。自1953年,開始重編,其凡例完全採用《伍記小字典》。從1953年開始出版,經過反復修訂,但是以195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作為第一版。
原由新華辭書社編寫,1956年並入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新華字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歷經幾代上百名專家學者十餘次大規模的修訂,重印200多次,成為迄今為止世界出版史上最高發行量的字典。
《新華字典》是中國第一本按漢語拼音音序排列的小型字典。1953年新華辭書社編,主編者為語言文字學家魏建功(1901—1980)。195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印行第一版,按注音字母順序排列;以後續有修訂,改用漢語拼音字母順序,轉由商務印書館重排出版。
『叄』 「晬」字為何找不到
如果在字典上找不到「晬」這個字,可能是因為它的讀音比較生僻,或者它是一個比較罕見的漢字。在字典中查找漢字的方法通常是通過拼音或部首進行檢索,可以嘗試以下方法:使用部首檢索、查找其他字典、查找拼音等等。
1、使用部首檢索
在字典中找到部首「□」所在的位置,然後找到「晬」這個字,根據其後面的拼音確定它的讀音。
晬字有關知識如下:
1、晬,是一個古代漢語漢字,意為嬰兒滿一百天或一周歲。這個字在古代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兒童成長和慶祝活動中。在古代,兒童在出生後的第三個月、第五個月和第七個月都要進行晬盤儀式,這是對嬰兒健康成長的祝願和慶祝。
2、晬盤儀式包括將嬰兒放在一個裝滿物品的盤子或籃子里,這些物品代表了不同的希望和祝福。例如,放置算盤代表數學和商業技能,放置秤代表公平和正義,放置書代表知識和文化等等。家長和親友們會圍繞著嬰兒唱著祝福的歌曲,表達對嬰兒健康成長的美好願望。
3、晬字在古代文獻中也有一些相關的論述。《禮記》中有一篇名為《內則》的文章,其中提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故乳子三年乃會知免人之懷。孩子在出生三年後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因此嬰兒在三歲時才能學會離開父母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