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書時間越來越少
1. 為什麼在工作之後,就很難靜下來讀書
讀書可能是我們很多人在學生時代培養的一個習慣,但是我們發現一點是在工作之後,我們很難再靜下來去讀書,可能在學生時代保留的讀書的習慣在工作之後也慢慢的沒有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認為還有就是在工作之後,除了時間支配和精神上面的疲憊以外,還有就是需要關注的東西可能不太一樣。在工作之後,我們有著比較多的時間去提升自己的一個方式和手段是去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其實也就是會有更加功利性的看一些書,或者是聽一些課程,學習一些東西。真正的靜下心來去讀,能夠讓自己的精神世界豐富的書的人是會非常少的,因為普遍都變得浮躁了起來,或者說變得功利了起來。
2. 中國人為何讀書越來越少
現在網路很發達,智能手機的普遍應用,人們看書越來越少,但是人們的知識容量卻越來越大
3.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沒時間閱讀
每個人都知道,要「生命不息,閱讀不止」,讀書是一輩子的事。然而真正肯花時間閱讀的人卻少之又少,據統計2015年中國平均閱讀數為4.5本(其中還包括教科書),在世界排名倒數。
這時候,肯定很多人會說:「工作很忙,根本沒時間」、「天天上課做作業,哪來的空閑?」但是,我們真的沒時間嗎?哪怕每天睡前抽出半小時、十五分鍾的時間都沒有?
今天要介紹的讀友寶樹,基本保持一周讀完一本書,在加入精讀讀友會將近1年的時間里,她已經閱讀打卡了近40本的書籍。她將證明,即使生活繁忙,照樣可以閱讀。所謂沒時間,都是懶惰的借口。
【一】
當音樂遇上閱讀
精讀君:看到「寶樹」這兩字就想到「謝家之寶樹」這句話,你為什麼會用它來做自己的昵稱?
寶樹:當時沒考慮那麼多,只是樹的頑強的生命力給了啟發。
精讀君:你的工作是?
寶樹:中專音樂老師。
精讀君:你平時有什麼興趣愛好?
寶樹:讀書、聽音樂。
精讀君:有什麼音樂想介紹給讀友嗎?
寶樹:以前經常聽西方的古典音樂,喜歡肖邦、莫扎特、勃拉姆斯。現在更喜歡中國的傳統音樂,特別是崑曲,它悠長的曲調和婉轉的行腔讓我著迷。
精讀君:我想到了《游園驚夢》。
寶樹:是的,現在常聽的是單雯的專輯,唱的婉轉動聽、韻味悠長。
【四】
閱讀,也是一個分享的過程
精讀君:看到你《查令十字街84號》的讀後感,這種惺惺相惜的知己感情的確讓人羨慕。但也有人說他們也許是愛情,你是如何看待他們之前的關系呢?
寶樹:志同道合的筆友吧,精神知己。不是所有男女的惺惺相惜就一定要給他們賦予曖昧的,覺得他們有一種心裡坦盪的光明。
精讀君:你有什麼想介紹給讀友們閱讀的書籍嗎?
寶樹:稻盛和夫的《活法》和袁了凡的《了凡四訓》。一直很喜歡佛法,也深受其益,它的因果教育可以給很多人啟發,也對端正世道人心具有極大的功效。
精讀君:最後,有什麼話想對讀友說的嗎?
寶樹:勤能補拙,加油吧!也許你現在並不優秀,但是只要秉承著信念,用心堅持、不忘初心,未來的日子你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
你的問題 這里有答案 微信公眾號 【精讀君】
4.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覺得看書時間不夠怎麼辦
我家兒子今年上五年級了,從孩子愛看書到後來沒時間看書,再到後來劃出專門時間讀書,我們也是頗費了一番功夫!今天各位分享一下我們的心得:
現在我們一直還在繼續,過程當中當然沒有寫出來這么簡單,個別時候,因為作業量大,也會因為讀書而導致作業很晚才會完成,甚至有幾次我們看時間太晚,讓孩子先休息,第二天早上早早起來又補的作業,但是不管怎麼說,跌跌撞撞的,我們好歹堅持下來了,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相信增加的這40分鍾讀書時間只會對他未來的學習形成促進而不是拖累,我們也期待孩子能通過這每天的40分鍾,有更大更長久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