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哪吒鬧海時間短
Ⅰ 哪吒鬧海的故事
從前有一位大將軍,叫做李靖,李靖的夫人懷胎三年零六個月後,生下一個肉球,在地上滾來滾去。
李靖說:「這一定是個妖怪。」拿出寶劍來,朝著那肉球一劈,真怪,忽然光芒四射,那肉球一裂開,從裡面跳出一個男娃娃來,胖胖的臉,可逗人喜歡了。但是大家都很吃驚,這李靖也看呆了,正不知道該怎麼好。
這時,乾元山金光洞的太乙真人駕鶴而來。他是專程來收這個小孩為徒的,這位神仙說:「恭喜,恭喜!我知道你生了個男娃娃。這娃娃很了不起,讓我收他當徒弟吧。」並且還還親自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哪吒。
說完,太乙真人拿出一個鐲子,一塊手帕,交給李靖,「這是我送給徒弟的禮物,這鐲子叫做乾坤圈,這手帕叫混天綾。」
時間過的很快,哪吒也漸漸長大了。七歲那年,天乾地裂,東海龍王滴水不降,還命夜叉去海邊強搶童男童女。哪吒聽說了,決定去教訓一下他們,於是他裝作洗澡的樣子,在海邊拿著混天綾一晃,就掀起大浪,大浪把東海龍王的水晶宮震得東搖西晃。龍王嚇了一大跳,就派了一個夜叉上去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夜叉鑽出水面一看,原來是個娃娃在洗澡,舉起斧頭就砍。哪吒可機靈啦,連忙把身於一閃,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別看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還重,正好打中夜叉的腦袋,一下就把他打死了。
龍王聽說夜叉給打死了,氣得一個勁地吹鬍子,就叫他的兒子三太子敖丙帶上士兵,去把哪吒捉來。他的兵是什麼呀,是蝦、魚、蚌、螃蟹,噼里啪啦一大串。
只見三太子敖丙帶著蝦兵蟹將們沖出水面,對哪吒說:「打死我家夜叉的是你嗎?」
哪吒說。「是我,是我。我好好兒的在洗澡,你家夜叉話不問一句,就拿斧頭劈我,我用乾坤圈碰了他一下,他就死了.他那麼大的個兒,怎麼一點兒也挨不起打呀?」
三太子蠻不講理,舉起槍就刺,哪吒讓了他好幾次,可是三太子就是不放過他。哪吒急了,就把混天綾一扔,這混天綾馬上噴出一團團火焰,把三太子緊緊裹住,怎麼也逃不掉。哪呢又拿乾坤圈一打,把三太子也打死了,嚇得那些蝦兵蟹將連滾帶爬地鑽到水裡去。
三太子一死,就現出原形來了,原來是一條小龍。哪吒把他拖到岸上,心想:爸爸少一根腰帶,我把這小龍的龍筋抽出來,搓一根腰帶送給爸爸不好嗎?他就把小龍的龍筋一根根的抽了出來,帶回家去。
龍王聽說自己的兒子也被哪吒打死了,又是傷心,又是生氣,就變成一個讀書人的樣子,離開水晶宮,來找李靖了。龍王氣沖沖地對李靖說;「你生的好兒子,打死了我家夜叉,又打死我的三太子!」
李靖說;「你弄錯了吧,我的兒子哪吒才七歲,能打死人嗎?」
龍王說:「你不信,就把他找來問一問。」
李靖找了前屋我後屋,又找到花園里,哪兒也沒找著哪吒。原來哪吒躲在一間小屋子裡,在搓龍筋呢。李靖好容易才找到他:「你在這小屋子裡做什麼?」
哪旺說:「爸爸,我今天打死了一條小龍,抽了他的筋,正在給你搓腰帶呢。」
李靖這才知道哪吒真的闖了大禍。只好帶了他去見龍王。哪吒看見龍王就說:「老伯伯,請您別生氣。我不是故意打死你家三太子的。他用槍刺我,我讓了他好幾次,可是他還一個勁地追著打我。我沒法兒了,才還了手,不小心把他打死了。您瞧,這是從他身上抽下來的龍筋,還給您就是了。」
龍王看見兒子的龍筋,更加傷心了,就說:「我的兒子能讓你白白打死嗎?我要到天宮去告你的狀。」說完,就乘著雲彩上天宮去了。
龍王去天宮告狀,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於是,東海龍王請來三位兄弟 ,共商報復之計。
第二天,四海龍王約定好,帶領水兵水將興風作浪,水淹陳塘關 ,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哪吒想要反擊,遭到李靖的阻攔,因為如果反抗的話,全城的百姓可就是滅頂之災,那些手無寸鐵無辜的百姓怎麼辦?
沒辦法,李靖作為父親,只能忍痛收去哪吒的兩件法寶。可是四海龍王根本就不善罷甘休,一定要李靖交出自己的兒子,哪吒。
哪吒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憤自刎。事後,太乙真人借蓮花與鮮藕為身軀,使哪吒還魂再世。復生後的哪吒手持火尖槍、腳踏風火輪,大鬧龍宮,戰敗龍王,最終,為民除害。
(1)為什麼哪吒鬧海時間短擴展閱讀:
主人公原型
原型是那吒,是佛經中的梵文 Nalakuvara 的音譯之略。相傳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之子,是佛教護法神之一。毗沙門天王有五子(一說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除了三太子那吒之外(哪吒是中國道教神,那吒是佛教神,二者不一樣),二太子獨健也是神通廣大,母親是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屬佛門中之豪門之家。
《西遊記》講的是扥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形似少年,但神通廣大。曾參與討伐孫悟空,大敗而歸。《封神演義》說:一日哪吒去東海九灣河沐浴,因將太乙真人所賜寶物「乾坤圈」置水中玩耍,東海龍宮動搖不已。龍王急忙差巡海夜叉察看,惹惱哪吒被打死。後龍王三太子敖丙調集龍兵與之大戰,被哪吒打死。
龍王准奏玉帝,捉拿其父母。哪吒又在天宮門前痛毆之。後為表示自己的作為與父母無關,便拆肉還母,拆骨還父。死後,其師太乙真人把哪吒的魂魄借蓮花為之而復活。又賜火尖槍,腳踏風火輪。後助姜子牙興周滅紂,戰功顯赫。
Ⅱ 關於哪吒鬧海的故事
陳塘關總兵李靖的夫人懷胎三年零六個月後,生下一個肉球。忽然光芒四射,從中跳出一個男孩。李靖悶悶不 樂,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長卻來賀喜,為孩兒取名哪吒,收為徒弟,當場贈他兩件寶物:乾坤圈和渾天綾。 哪吒七歲,天旱地裂,東海龍王滴水不降,還命夜叉去海邊強搶童男童女 。哪吒見義勇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 ,又殺了前來增援的龍王之子敖丙。 龍王去天宮告狀,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於是,東海龍王請來三位兄弟 ,共商報復之計。
第二天,四海龍王 帶領水兵水將興風作浪,水淹陳塘關 ,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哪吒想 要反擊,遭到李靖的阻攔,並收去哪 吒的兩件法寶。哪吒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憤自刎。事後, 太乙真人借蓮花與鮮藕為身軀,使哪吒還魂再世。復生後的哪吒手持火尖槍、腳踏風火輪,大鬧龍宮,戰敗龍王,為民除害。
Ⅲ 三鬧東海:一擺什麼便一扔什麼便一抖什麼變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誰來讀課題?一起讀——
師:知道這個故事嗎?怎麼知道的?
師:這個故事啊,是明朝一個叫許仲琳的寫的,他寫了一本書《封神演義》。哪吒鬧海出自第十二回《陳塘關哪吒出世》。
二、初讀課文,問寫什麼
師:聽你們老師說,上課前你們都預習過了,預習可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真棒!來,把書打開到第10課。捧起書,把課文再大聲朗讀一遍。自己讀自己的,開始吧。
師:讀書很投入。老師來問問,課文寫的是什麼?
師:初讀一篇新的文章,要養成一個習慣,問問自己,文章寫什麼?
師:接下來,我來檢查預習的效果。(出示詞語)(開火車讀)。
師:老師在備課時,有三個成語的意思不明白,於是查了詞典,解釋也記下來了,但我這個馬大哈,都忘記這三句話分別是哪個成語的解釋了,你們能幫我看看嗎?
師:還是你們聰明,謝謝你們!以後遇到不理解的詞語,你們也可以查詞典。課文中是說誰稱霸一方、誰興風作浪、誰胡作非為啊?(東海龍王父子)
師:哎喲,這對父子真是無惡不作,他們都是——(大壞蛋)一起讀一讀這三個詞——
師:真好,自己再讀一讀這些詞,爭取把它們記住。
師:學習新的課文,要學會積累詞語。知道了嗎?
三、細讀課文,問怎樣寫
起因
師:課文是怎樣來寫哪吒鬧海這個故事的呢?我們繼續讀課文。
誰來讀第一自然段?
師:讀得真流利!你還可以讀得更好些。這段話當中有些詞語很重要,要讀重音。哪些詞語呢?(稱霸一方、興風作浪、治一治、出一口氣)
師:嗯,有輕有重,就有起伏,就好聽了。這就是進步!
師:這一段講東海龍王父子怎樣呢?(稱霸一方、興風作浪。)所以哪吒要——(治一治他們)師:連起來說一說,
(第二自然段)
師:誰來讀第二自然段?
師:讀得很正確,也流利。下面,老師把這一自然段也讀一遍,注意聽老師讀的和他讀有什麼不一樣?
(重點指導朗讀停頓。在哪兒停頓的時間比較長?(每個句號的後面)
師:朗讀,停頓很重要。看到有標點,就要停頓,逗號,停頓的時間短一些,句號停頓的時間稍長一些。朗讀是給別人聽,停頓就是為了給聽的人留下思考的空間。知道了嗎?)
師:你再來試著讀一讀。
師:有進步了,你也來讀一讀。
師:哪吒有兩件寶物——混天綾、乾坤圈
師:哪吒就是帶著這兩件法寶去鬧海的。這一次,他是怎麼鬧的?(他用混天綾在水裡一擺,龍王的水晶宮搖晃起來。)
師:哪吒輕輕一擺(板書:一擺)混天綾,便把龍宮攪得天翻地覆、雞犬不寧。一鬧東海!
(第三自然段)
師:請你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
師:讀得還不錯。我朗讀的癮又來了,也想來讀這一自然段,可以嗎?
師:這次你們聽我朗讀啊,不能看著書,要看著我的臉,注意觀察我讀課文時表情有什麼變化?(學生觀察點評)
師:我們朗讀時還要注意表情,能學著老師的樣子試試嗎?(指名讀)
師:真好!這一回哪吒怎樣鬧海了?
生:小哪吒隨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可別小看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還重,一下就把夜叉打死了。
師:哪吒只是一扔(板書:一扔)乾坤圈,便把夜叉給打死了。這是二鬧東海!
(第四自然段)
師:該讀第四自然段了,這次老師不讀了,全讓你們讀,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你們肯定能讀好,可以讀給同桌聽聽。
師:很認真,剛才在下面我聽到(點學生的名字)讀得很棒呢,真厲害!第三次哪吒如何鬧的?
生:哪吒抖出混天綾,混天綾立刻噴出一團團火焰,把三太子緊緊裹住。三太子只好現出原形。
師:哦,哪吒一抖(板書:一抖)混天綾,便使——
(第五自然段)
師:經過哪吒這樣三鬧過後,最後?一起讀——
師:讀完課文,我們知道了龍王父子——(稱霸一方、胡作非為),經常——(興風作浪)。所以哪吒要去——(治一治它)。哪吒一擺混天綾,便——(掀起滔天巨浪,連龍王的水晶宮也搖晃起來),哪吒一扔乾坤圈,便——(把夜叉給打死了)。哪吒一抖混天綾,便——(把三太子逼出了原形)。老百姓又——(過上了太平日子)。
師:這么一概括啊,文章脈絡就很清晰了,課文先寫了——(哪吒為什麼鬧海)這就是鬧海的(板書:原因),再寫了——(哪吒怎樣鬧海的),這就是鬧海的(板書:經過),最後寫了——(哪吒鬧海後怎樣了),這就是鬧海的(板書:結果)
師:作者先寫原因,再寫經過,最後寫結果,就把哪吒鬧海這個故事講得很清楚了。如果你要寫一件事,也可以像這樣,先寫事情的——原因、再寫事情的——經過、最後寫事情的——結果,那你肯定也能把一件事講清楚。對嗎?
師:所以,當我們自己細細讀文章時,也要問一問——作者是怎樣寫的。經常這樣問啊,相信對你寫作文,肯定有很大的幫助。
三、結束
師:下節課,我們還要來精讀課文,問問自己——作者為什麼這樣寫。相信,最後你們就能達到熟讀課文的程度,那時,你們肯定能把這個故事講得繪聲繪色。
師:學習語文,讀書是關鍵,只有反復讀,一邊讀一邊思考,你一定會讀有所獲。記住了嗎?
Ⅳ 《哪吒鬧海》《天空之城》
《哪吒鬧海》
中國經典動畫-《哪吒鬧海》這部(電影)從1926年的第一部中國動畫片《大鬧畫室》到《大鬧天宮》再到《哪吒鬧海》,最偉大的中國卡通都源於「鬧」源於對權威和生活秩序的反抗。《哪吒鬧海》成全了眾多人的神往:生於權貴之家,這部影視動同樣取材於古典文學作品《哪吒》,蓮花化身托塔天王李靖的三兒子很奇怪的孕育過程,懷孕三年出生四處惹禍,最後剔骨胳肉還給父母,師傅太乙真人用蓮花給他重新復活
哪吒鬧海》-影片簡介
陳塘關總兵李靖的夫人懷胎三年零六個月後,生下一個肉球。忽然光芒四射,從中跳出一個男孩。李靖悶悶不樂,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長卻來賀喜,為孩兒取名哪吒,收為徒弟,當場贈他兩件寶物:乾坤圈和渾天綾。哪吒七歲,天旱地裂,東海龍王滴水不降,還命夜叉去海邊強搶童男童女。哪吒見義勇為,用乾坤圈打傷夜叉,又殺了前來增援的龍王之子敖丙。龍王去天宮告狀,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於是,東海龍王請來三位兄弟,共商報復之計。第二天,四海龍王帶領水兵水將興風作浪,水淹陳塘關,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哪吒想要反擊,遭到李靖的阻攔,並收去哪吒的兩件法寶。哪吒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憤自刎......
《哪吒鬧海》-影片評價
而到1983年王樹忱拍攝《天書奇譚》時,則又完全換了另外一副心腸,《哪吒鬧海》有悲壯色彩,造型美術都極其古典唯美,不乏瑰麗浪漫的幻想場面,而《天書奇譚》的氣質則完全草根,想像天馬行空,如在造型上面,年畫,京劇,紹興泥娃娃,凡是和民間文化有關的元素幾乎都被信手拈來的借用,王樹忱還是一位漫畫家,他的漫畫多用水墨,常從古典文化中選材,但往往立意詼諧,賦予漫畫現代意義,《天書奇譚》很像王樹忱漫畫的電影版。這部電影嚴定憲沒有再參與,嚴定憲設計的動作京劇功底很深,一舉手一投足都充滿了儀式般的美感,《哪吒鬧海》中三頭六臂的哪吒與四海龍王交戰,其動作的繁復高難令人驚嘆。而沒有嚴定憲的《天書奇譚》,在動作設計上則出現了另外一種味道,沒有過於嚴謹和形式感的動作,而是設計出極為誇張和幽默的動作來,特別是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打鬥,簡直就是「功夫喜劇」,這正是王樹忱的風格。
唯一與《哪吒鬧海》類似的,是王樹忱的改編劇本,電影改編自《平妖傳》的部分情節,同樣是一部《封神榜》般,想像力奇異,但並無甚人情味的小說,而王樹忱的改編,使原來平面空洞的人物,變得真實難忘(畢克、丁建華等人的配音也功不可沒),使原本打來殺去的故事,變得生趣盈然,又不乏感染力。徐克一向以改編原著不拘一格著稱,但他所改編的神怪小說《蜀山》系列,個人覺得比起王樹忱對古典神怪小說的改編卻遠遠不如。王樹忱是個幽默的人,既使早期《過猴山》這樣的小品,也是令人捧腹,然而他最後的作品卻完全拋棄了與動畫片密不可分的幽默元素,拍出了以水墨為技法,將中國文化物我同一,高山流水的情懷以影像再現於銀幕的作品,充滿了東方美學氣韻的《山水情》。這部作品將「中國學派」的藝術性推到最高,獲得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獎大獎,三年後,仍抱有很多動畫計劃的王樹忱導演去世,年僅60歲。
天空之城 動畫相關評論
1、文明的困惑
——淺析《天空之城》
古希臘有一個神話:有一個巨人,他是大地的兒子。大地母親賜予他無窮的力量,沒有誰能夠戰勝他。但有一次,他的對手將他誘到空中去決斗,雙腳離開了大地的巨人無法再從母親那裡獲得力量,最終戰敗被殺。離開了大地母親的懷抱,即便是神勇無比的巨人也會變得不堪一擊。古希臘的先民們也許沒有預想到他們那個時代里尚如嬰兒般的人類文明會成長為今天巨人般的現代社會,但他們當年先知先覺般地試圖通過神話留給後人的這個忠告,卻在被人類遺忘了數千年之後,由一位東方人在這喧囂的世界中用心靈聆聽到,並用他那獨特的、比神話故事更有震撼力的方式,向世人解讀出來——這就是動畫電影大師、日本著名導演宮崎駿和他的作品《天空之城》。
情節的設定
縱觀宮崎駿的所有動畫電影作品,不難發現「飛翔」是其永恆的主題。在本片中,他更是將舞台搬到了一座「空中樓閣」之上——天空之城拉普達。這是一座以反引力裝置的飛行石為懸浮動力的空中城市。滿懷強烈的社會意識和人文關懷的宮崎駿試圖通過對文明失落的根本原因的追問,影射出人類文明的現存弊端,並對文明如何才能生存、發展的哲學命題進行探討。而這一切,都是通過拉普達這座虛構的天空之城的興衰來表現出來的。
在影片中,拉普達城出現時已是一座空無一人的廢城。人們只能通過巨大的飛行石、不計其數的機器人、堆積如山的財寶來遙想其當年的繁盛。宮崎駿顯然無意於著重向觀眾介紹拉普達文明產生與發展的過程。他僅僅是以這種曾經極度繁盛的文明的最終毀滅來強烈地震撼和沖擊每位觀眾的心靈,從而對現代社會中的芸芸眾生提出質問,並最終來思考人類文明應向何處發展的現實問題。
當然,宮崎駿不會像某些所謂的科幻片那樣淺薄地將天空之城拉普達的文明歸功於外星文明的教化或神秘力量的恩賜。他在觀眾通常不太注意的片頭中,以短暫的幾十秒鍾時間,用幾組畫面向觀眾簡單而有序地展示了這個神秘文明的演化過程:
風之女神微笑著俯視大地,她輕緩地吹著一陣陣和風,吹散了雲層,也吹散了拉普達人心頭的蒙昧。於是,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拉普達人架起了第一架簡陋的風車。繼而風車進化了,它有了高聳的塔樓作軀干,無數的齒輪和杠桿作肢體。接著,拉普達人的采礦機不停地向地下深入挖掘。在地面上,綠色的草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龐大的工廠和不停地冒出滾滾濃煙的煙囪。同時,拉普達人也沒有停止向天空進軍的腳步。由單個的簡單的飛艇到配有先進動力源的飛行艦隊;由靠無數螺旋槳才能緩慢升空的形如航空母艦的「空中母艇」,到只需底部的一個大螺旋槳就能懸浮於雲端的空中城市;直至配備有反引力裝置飛行石的天空之城拉普達。而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風之女神的眼中,僅僅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間。接下來,伴隨著烏雲和閃電,一艘龐大的飛行器從天空之城飄降地面。從那裡走出成群結隊的人們,投入到大地的懷抱中。風之女神依舊含笑地關注著這一切,依舊用柔風輕撫著大地。最後一個畫面中,在廣袤的綠色草原上,又出現了一架簡陋的風車,旁邊站著一個提著竹籃的小女孩——希達。和風緩緩地撥動著風車,也輕輕地舞動著希達的衣裙。一切有如一幅靜謐、祥和、自然的銅版畫。翻開這恬美的扉頁,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隨即展開。片頭中留給觀眾的那些懸念也隨之被慢慢解開。
整部影片講述的是主人公少女希達和少年巴斯以及海盜、軍隊、穆斯卡等三股勢力尋找天空之城拉普達的歷險記。在情節上分別以現實的和歷史上的拉普達文明為明暗兩條線索,並利用兩者的交錯來推動情節的演進。下面讓我們跳出影片情節的先後順序,而按照時間的流程來重新審視一下故事的來龍去脈。
很久以前,拉普達人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之後,擁有了高度的智慧和文明。他們從埋藏於大地深處的礦石中提煉出飛行石的結晶體,建造了天空之城拉普達。七百年前,拉普達人離開天空之城返回大地,並散居於大地上的各個角落裡過著平靜的生活。時光飛逝,希達作為現在的拉普達公主,從母親那裡繼承了王室世代相傳的飛行石,同時也銘記下了能喚醒飛行石魔力的咒語。雖然希達一族對遠世的繁華早已淡漠,但拉普達王室另一族的後裔——穆斯卡卻是野心勃勃,他一直企圖重返天空之城,並利用其統治世界。而在這七百年間,大地上人類的文明也在飛速發展。隨著飛行技術的成熟發展,人類不斷地尋找著傳說中的天空之城。有人還曾經親眼目睹過這座神秘之城,巴魯的父親就是其中一位。某一天,從天而降的一個拉普達機器人,更是證實了天空之城的存在,堅定了人類尋覓它的信念。尤其是在機器人身上所體現出的尖端智能,更是地面上的人類所無法企及的。於是,政府出動了大批軍隊,還派遣了一個由穆斯卡領導的類似克格勃式的神秘組織一起來尋找天空之城拉普達。與此同時,一群垂涎於拉普達財寶的海盜也在行動。最終,為了不讓穆斯卡的野心得逞,希達和巴斯一起念出了毀滅之咒,天空之城的科技、財富和武器等所有拉普達文明的痕跡統統化為灰燼,只剩下一棵大樹載著拉普達城的殘骸永遠地消失於天際。
思考的軌跡
在對全片的時間脈絡進行了梳理之後,我們不難發現宮崎駿的思考主要集中在兩個時間點上。
第一個時間點即七百年前,宮崎駿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拉普達人為何要放棄已有的繁華和強盛而重返大地?
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天空之城上的建築只是由於年代久遠而顯得古舊,一點也看不出遭受人為侵略或被自然災害破壞的敗落。無盡的財寶完好地封存於倉庫中,根本沒有遭遇洗劫的跡象。成百上千威力驚人的機器人沉睡於類似蛋殼的裝置中,毫無曾經戰斗過的傷痕。由此可見,拉普達人離開天空之城的原因並非是遭到其他文明的攻擊或者內部戰爭,也不是因為自然因素的侵襲,更不是由於自身財富或能源的耗盡和枯竭。也就是說,拉普達人根本不是被迫地背井離鄉,那麼只剩下一種可能:他們自覺自願地選擇了放棄一切而回歸大地。由此我們會進一步思考:拉普達人為何會心甘情願地舍棄天空之城,而腳踏實地地去過那種原始、簡單卻平靜、恬適的生活呢?
顯然是因為拉普達人察覺到了表面的繁盛下所潛伏著的危機。正如希達最後對穆斯卡所說的那樣——無論擁有多麼可怕的武器、擁有多少恐怖的機器人,離開了大地的泥土,拉普達文明的生命之樹就不能夠生存。
也許,當拉普達人終於使自己的城堡浮上天空,使大樹之根游離於土壤的時候,他們還沾沾自喜於自己扭轉乾坤的力量,還沉醉於飛翔於雲端的快樂,還洋洋自得於對自然的控制和對大地的俯視。不過,當天空之城越飛越高,自身文明越來越發達的時候,他們終於通過不斷的自省,悟到了自己的文明只有在代表著自然的大樹的蔭護下才能生存發展,正是大自然給了拉普達文明以生命力。於是,他們毅然放棄了那些現代人類夢寐以求的東西,褪去了拉普達文明浮華的外衣,讓它如初生的嬰兒一樣,以最本真的狀態重新投入到大自然母親的懷抱中。
這種回歸從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意味著一種文明的倒退或者說是消亡,但就其本質而言,卻是文明進步的一種標志。因為它表明拉普達文明在對世界的認識以及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上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從而也證明拉普達文明自身在文明程度上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進而我們可以說,拉普達文明正是在拉普達人於七百年前集體回歸於大地、回歸於自然的行為中得到了升華。
第二個時間點即希達和巴斯一起念出毀滅之咒的一瞬,拉普達人封存在天空之城裡的,那些在現代社會中被普遍用來判斷一種文明是否先進是否強大的東西,最終還是灰飛煙滅般地消失於天空。還有那個看似堅不可摧的黑色半球體也崩潰、瓦解得如此迅速。此時,宮崎駿又提出一個問題:是什麼力量如此強大,如此可怕呢?
表面上看起來當然是希達的一句咒語,但實際上卻是無盡的貪婪、慾望和野心——這才是毀滅天空之城的真正元兇,也是導致一種文明歸於消亡的根本原因。
如果將文明比作人體,那麼貪欲並不是破壞其生理機能的病毒,而是直接操縱其精神和思想的惡魔。它會將文明的軀體——科技、財富和武器的效用向邪惡的方向發揮到極致並以之去破壞一切直至自我毀滅。
當天空之城已經處於野心家穆斯卡的控制之下的時候,當大地上的生命都在「天火」武器系統的炮口下戰栗的時候,拉普達文明的毀滅已成定局。這樣先進、發達的文明都無法擺脫被貪欲控制的命運,最終甚至不得不以自我毀滅來做最後的反抗,如此的結局實在是令人感到可惜、可嘆、可悲。
即使沒有穆斯卡,隨著飛行技術的不斷提高,人類最終也會尋找到天空之城拉普達,並會在貪欲的驅使下利用被封存於其中的東西來進一步「統治」自然,甚至自相殘殺。到那時,拉普達的文明還是在劫難逃,而人類的文明也勢必葬送在自己手中。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在本片中,宮崎駿的思考是分為兩個層次的:在第一個層次中,宮崎駿認為文明與自然的關系,就如同樹木與泥土的關系一樣。如果不植根於大地的泥土,即使是參天大樹也無法存活。同樣,妄圖脫離自然、控制自然、凌駕於自然之上的文明也一樣無法生存。只有「植根厚土,沐浴清風,和種子一起過冬,和鳥兒一起歌唱」,文明之樹才能枝繁葉茂,四季常青。在第二個層次中,宮崎駿認為如果說自然會賜予文明以生命力的話,那麼貪欲則會奪取文明的生命力直至徹底毀滅文明。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這兩個層次的思考並不是一種平行的關系,而是交織於影片之中,並最終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問題貢獻了一條真知灼見、一劑苦口良葯——只有融合於自然,並能抵禦住貪欲侵蝕的文明才能不斷進步以至永存。應該說,正是這種結合人類自身現實命運的人文思考,形成了宮崎駿動畫電影作品永恆的魅力。
未解的難題
如果沿著宮崎駿的思路對拉普達文明的得失與興衰做更進一步的深層次分析,我們會發現影片中仍留下兩點懸疑令所有的觀眾一起去思索:
其一,如前所述,拉普達人的回歸行為是拉普達文明進步的一種標志。但這是一種認知和精神層面上的進步,並且拉普達人獲得的這種進步是以現實和物質層面上的犧牲為代價的。有沒有可能找到一條可以實現精神層面與現實物質層面相並舉的進步之路呢?追求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與追求融合於自然的生存狀態,一定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嗎?人為的科技能否完美地融合於原生的自然呢?
拉普達人回歸大地後雖然過著安適恬淡的生活,但是同時也必然要忍受繁重、辛苦的勞動。我們不禁會想,以拉普達人的聰明才智,能否改造幾個機器人讓它們去「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而自己悠哉游哉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呢? 其二,拉普達文明毀滅了,但「貪欲」這個罪魁禍首並沒有隨著天空之城的崩潰而消失。相反,它正以勝利者的姿態獰笑著,而它的魔爪下一個伸向的也許就是我們人類的文明。宮崎駿通過在影片中對現實世界林林總總的影射,來反映他內心對於人類文明前景的憂慮。天空之城拉普達的文明本身就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許多曾經輝煌但現已消亡的文明的縮影。看到那座浮於天際的城市,人們很容易就會聯想到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已化為流星的「和平號」以及人類正在建設中的國際空間站……細心的觀眾還不難發現,影片中出現的巨型空中戰艦,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用以空襲英國的「齊柏林」式飛艇為原型的;軍隊中那個大腹便便的將軍,胸前掛著的也正是德意志第三帝國的納粹鐵十字勛章;拉普達在穆斯卡的控制下所發出的「天火」,與廣島原子彈爆炸時的蘑菇雲無甚區別;而被穆斯卡控制後高懸於大地上的已伸出武器的半球體,不是正好象徵著從東西方冷戰開始至今一直懸於人類頭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嗎?
拉普達文明在貪婪、慾望和野心面前所表現出的無力、無助和無奈已經為我們提出了振聾發聵的警示,而現實世界中的這一切,卻似乎表明人類仍在執迷不悟地、一步步重蹈著拉普達文明的覆轍。那麼人類究竟能不能迷途知返、懸崖勒馬呢?人類憑自己的努力,到底有沒有可能探尋出另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以避免悲劇的重演呢?
對於上述這些決定著人類自身文明的興衰、存亡的問題,宮崎駿並沒有在本片中給出答案。也許他也無法給出答案,因為這些問題必須匯聚全人類的智慧去思考。在本片中,宮崎駿通過清晰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懸念迭生、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天馬行空、經天緯地的虛構想像,將動畫電影天然的娛樂性與閃耀著智慧光芒的思想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深深地感動了無數觀眾,同時也必然引發觀眾對人類文明的關注、反省和思考。而照亮人類文明前景的火炬,也許將由這些受到感動和啟發的觀眾的腦海中劃過的一簇簇星星之火所點燃。從這個角度來說,宮崎駿既是一名卓越的電影導演,更是一位人類思想的先行者。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天空之城》作為吉卜力工作室的開山之作,宮崎駿一人在其中兼任了原作、腳本、導演和角色設定四項重任,從而使得這部作品從頭至章節附註入了純粹的宮崎駿理念,而成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因此,這部作品所獲得的熱烈好評和巨大成功,不僅為吉卜力工作室的事業發展贏得了良好的開局,也對宮崎駿日後的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其中作為思考的主線,貫穿於宮崎駿此後創作生涯的,正是本片中所提出的兩個斯芬克斯之謎般的未解難題。
2、作品中寓含神話結構
在導演宮崎駿的構想里,天空之城並不是圍繞著空心的浮島,雖然飛行石供給天空之城的能源,卻不是唯一的核心所在,真正撐起天空之城的是「樹」,是那根參天巨樹,令人印象深刻!這棵樹使我想到神話結構的問題。為什麼是樹?而不用其它的東西?天空之城究竟是靠什麼樣的系統在維持,這個問題必須回到古老的農耕文化與狩獵文化/畜牧文化諸民族的世界觀來探討。
不管是父系社會也好,母系社會也好,農耕文化的世界觀,有一套公式可循,那就是「大地-肉體-靈魂-生與死」,由這些來形成世界的圖像,進而內化到人們的心中,就好象中國以五行來看待萬物消長,而人的身體五臟六腑也以五行來說明內部的運作與調和;靈魂離開了身體,必須入土為安。在這個秩序里,大地佔了極重要的角色,就好象希臘神話里的大地之母蓋婭是孕育萬物的女神,而中國的女媧,也是以泥土造人,以泥土補天。萬物皆植根於大地,就好象希達面對穆斯卡最後說的「如谷之歌,與風共舞,與種子過冬,與鳥共鳴,無論多麼可怕的武器,無論擁有多麼可怕的機械兵,人一旦離開泥土就活不下」。
然而狩獵文化/畜牧文化滋養的民族,他們基本的自然-世界觀,又是如何呢?以本來的素材〈森林-海洋-天空以及星辰-動物-力量〉建構的公式,更擴大了農耕文化的視野。如果我們把世界觀和神話擺在一起,就會發現它們的一致性,神話與其被創造出來的環境是息息相關的。宮崎駿在動畫影片中也展現他的神話觀,從《風之谷》、《天空之城》、《幽靈公主》、《千與千尋》,一路走來,不變的是以「樹」撐起的神話結構。
像是《風之谷》因為人類的污染,造成「腐海」的蔓延,森林的功能在於凈化,以確保地下水源不被污染;像是《龍貓》里孩子們和胖胖的龍貓,在夏天的夜晚,種橡樹,只要心裡想著會長高,樹彷佛吹汽球一樣膨脹,快速地發芽、茁長,在孩子的心裡埋下種子,樹成為人格教育的隱喻,如同中國人所說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像是《幽靈公主》扣緊毀滅性武器禁絕後,人類文明的再生與發展的母題,而森林裡住著野豬(山神),麒麟(又名四不像,介於人與神之間的聖獸,其形體時有變化,神出鬼沒,掌管萬物的生命)當人們任意地開采自然資源時,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為了生存就要砍伐森林,而森林的消失令動物無棲身之處(像是亞馬遜的熱帶雨林正面臨相同的處境,為了生存,當地原住民必須燒林以闢田耕作)。影片到了最後,則是以麒麟之死來交換自然環境的恢復,著實令人感到悲哀;像是《千與千尋》最終前往沼底的電車,來到了猶如《龍貓》片中出現的鄉間森林,也暗寓著日本必須重新回到過去的農業社會來思考資源過度浪費以及社會價值迷失的課題,無言的森林傳達了「回歸」的命題。還記得,千尋的爸爸也是開車在森林裡迷路的,失去的東西,卻等到拜訪了住在森林裡的錢婆婆才找回來。到了結尾,千尋和爸媽穿過車站的隧道,開車走出森林,故事始於森林也終於森林,這是善的循環,這也是輪回。
3、轉生之章
★照葉林文化論
如果看過宮崎駿早期的畫風與題材,可以發現到他的畫風與後來的動畫電影有顯著的不同。幾部長篇動畫片拍攝下來,走出了另一個嶄新的視野。宮崎駿面臨一個思考上的大轉變,是1970年代後半的事,當時他接觸了植物學者中尾佐助所主張的「照葉林文化論」。
遠古的地球,從喜馬拉雅山麓一直綿延至日本,常綠的照葉樹林呈帶狀分布,生長得十分茂密,在這個范圍內的,各地以森林為根據地發展出來的文化,食衣住行的傳統有著許多共通點,可以視為相同的文化圈。另外,照葉樹林只生長在溫暖潮濕地帶,再生力特別強,因此即使人為加以破壞,隔了幾十年又能恢復原本的面貌,即使是屬於先進國家的日本,照葉樹林仍能寬容地面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這個理論的重心擺在不論是國家或是民族,原生植物的屬性決定人類的文化。
這樣的觀點,為宮崎駿的思想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活力,他發現原來自己對於暗郁的森林以及日本的繩文文化有著憧憬,好象找到了尋覓已久的水源。對於祖國的歷史、與政治、經濟體制,他的看法比較偏向左派,反而對於中亞、東歐、歐洲諸國有著濃厚的興趣,從動畫片中故事發生的地點和背景就可以看得出來。但是,當他確立了「把世界觀和森林連系在一起的子民=日本人」這套邏輯之後。他開始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日本的風土以及照葉樹林的特色。
面對被獨裁者、軍火商和資源大量消耗的世界,唯一的做法就是採取一種反其道而行的態度,世界的秩序終會被大自然的力量平衡過來,新聞所見的天災僅僅是大自然反撲的一種手段,目的在調整生態環境達致新的和諧狀態。宮崎駿作品的主題在進入1980年代以後,踏進了復雜難解的思想領域。不再只是圍繞著冒險故事打轉,也希望在其中表達對人與自然互動的課題。這時候,宮崎駿作品是以「照葉林文化論」為核心,開始朝植物學、考古學、民俗學探索,只是他始終不願被定位,仍持續尋找新的可能。
★人與土地共生
《天空之城》的片尾,抱著必死的決心要拯救希達的巴斯,最後兩人被天空之城僅存的大樹樹根所救,暗示著財寶與武器爭奪戰的外部,應該還有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世界——「人與土地共生」的主旨昭然若揭。雖然並沒有詳細說明,未來「人與土地共生」將會是什麼樣的形態?但是從天空之城美好的空中花園,我們彷佛看見宮崎駿心中對於美好的未來透視圖,從《風之谷》的殘破荒蕪又倒退,回到他早期的作品《未來少年柯南》的時代,即使是高科技的帝國,還是被生命力強勁的大樹所寄生,整個城堡中到處都是蔓生的植物,猶如原始森林一樣。暗喻著文明破滅之後,人們依然可以找到新天新地,追尋自己的伊甸園,讓後代子孫能延續下去。就好象身為公主的希達,雖然眼睜睜看著祖輩的基業在瞬間瓦解,但是她澄澈的瞳孔中依然閃耀著希望之光。
從作品中,可以看出毀滅性武器如原子彈、核武的威脅,以及獨裁者的嘴臉,甚至也預言了如果發動毀滅性武器,世界將藉由人類的手消滅,這部作品公開放映於1986年,當時各國仍在進行軍備擴張的競賽,也是冷戰結構將要徹底崩壞的前三年,1989年柏林圍牆倒了,東西德宣布合並,蘇聯共產體制瓦解,冷戰時代正式結束,進入了後冷戰時代。宮崎駿的先知先覺,開啟了世紀末對於未來的美好憧憬,確實有激勵人心的作用,即使單純地把它當作一個故事來看,也能夠領會故事的背後,是一個人心所嚮往的桃花源。
4、冒險故事現代版
回到孩子們最喜歡的冒險故事,我們看到了巴斯和希達兩人互相扶持,彼此搭救對方,彷佛受到命運的主使,但是他們兩人毅然決然地接受了這個命運,也沒有逃避也沒有放棄,當希達為阻止穆斯卡企圖用飛行石及機器士兵來稱霸全世界,而念出毀滅的亞語「巴魯斯」!,整個「拉普達」旋即崩潰,好象解開了千年的咒縛似的,被王宮繁茂的大樹保護的兩人,即使沒有了手中的飛行石也絲毫不以為意,縱身跳下原先停在天空之城的飛行器與海盜們會合,這時候男女主角的表情和從前的冒險故事有著極大的轉變。現代版的冒險故事,並不是找到寶藏或是打倒壞人,故事就這樣結束,一場追尋自我,最後肯定自我的冒險之旅才是宮崎駿作品中所傳達的訊息。
天空之城不只有活在記憶里,只能在考古的素材中翻尋,看完這部片,我相信還有許許多多的天空之城,飄浮在未來的時空,向我們招手,也許下一個科幻版的天空之城,從你的手中浮現也說不定?
Ⅳ 怎麼評價79年動畫電影《哪吒鬧海》
《哪吒鬧海》的人物形象相傳也借鑒了永樂宮壁畫的元素,李靖彈琴,琴的擺放、坐姿、指法等幾乎完全正確,而且指法基本對上了音樂,非常震撼,可令如今某些電視劇和動畫無地自容了。總體來說還是非常精緻,很用心的一部電影。
Ⅵ 永劫無間哪吒鬧海時間短
在游戲中如果玩家想要觸發哪吒鬧海需要先滑鼠點擊左鍵或者右鍵都可以。無論滑鼠左鍵還是右鍵,蓄力到第二段的瞬間刺出(一定要在第二段蓄力聲響起的瞬間),再點擊左鍵就可以觸發哪吒鬧海了。
游戲以虛構的幻想世界為背景,陰陽二神互相殺伐,導致世界處於永劫之中。玩家需扮演一名英雄,在地圖中收集各種資源,與其他玩家對抗,生存到最後。
永劫無間其他情況簡介
永劫無間的槍號稱「百兵之王」,因為其不僅攻擊范圍大,而且槍的招式大多迅捷靈活。武器招式:大回馬掃——長按左鍵發出,第一段和第二段蓄力均為大回馬掃;半月劈——長按右鍵發出,第一段和第二段蓄力均為半月劈。
龍王破——槍蓄力過程中,如果在一個精確時間點釋放,會將原本的招式變為龍王破,會向前突進一段距離;哪吒鬧海——在龍王破命中敵人後瘋狂按左鍵即可發出,繼續借勢武槍,舞槍過程為金色霸體,能夠無視並打斷敵人的藍色霸體。
Ⅶ 哪吒鬧海主要內容是什麼
哪吒鬧海是人們熟悉的神話故事。傳說托塔李天王在陳塘關作總兵時,夫人生下一個肉蛋。李天王認為是不祥之物,一劍劈開,卻蹦出一個手套金鐲,腰圍紅綾的俊俏男孩,這就是後來起名為哪吒的神童。哪吒自幼喜歡習武。
有一天,他同小朋友在海邊嘻戲,正好碰上東海龍王三太子出來肆虜百姓,殘害兒童。小哪吒見此惡徒,義憤填膺,鋌身而出,打死三太子又抽了它的筋。東海龍王得知此訊、勃然大怒,降罪於哪吒的父親,隨即興風作浪,口吐洪水。
小哪吒不願牽連父母,於是自己剖腹、剜腸、剔骨,還筋肉於雙親,借著荷葉蓮花之氣脫胎換骨,變作蓮花化身的哪吒。後來大鬧東海,砸了龍宮,捉了龍王。人們藉助這個神話故事,發泄對造成水害的龍王——最高封建統治者——「真龍天子『的怨恨。
元代神話典籍《三教搜神大全》記載中,哪吒是玉皇大帝派下凡降魔的偉大戰神,他乃天生神力、法力廣大的屠龍勇士,年幼時曾腳踏東海龍宮,殺九龍,又將東海龍王打死於天門外,還誅殺了妖族首領大魔頭石磯,降伏各種孽龍和鬼怪,後來降群魔有功,回歸天庭,被玉帝和如來加封神位,永鎮天門和天下妖怪。
(7)為什麼哪吒鬧海時間短擴展閱讀:
哪吒又作那吒。源於元代《三教搜神大全》,是道教護法神。
相傳哪吒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也是太乙真人的弟子之一,在天宮任三壇海會大神。哪吒出生時,左手掌有個「哪」字,右手掌有個「吒」字,所以起名哪吒。他三歲就下海,闖下大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抽筋刮鱗。
托塔天王怕他長大再惹大禍,想殺哪吒以絕後患,誰知哪吒憤怒,拿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後來太乙真人取荷藕做他的骨骼,荷葉做他的肌肉,使哪吒起死回生。
後來哪吒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多虧女媧從中說和,賜給天王法寶玲瓏塔一座專克哪吒,所謂棒下出孝子打服了哪吒,才消釋了父子冤讎。
道教中的哪吒,為斗神有戰神神格,天將中當仁不讓的先鋒上將。年少但法力廣大,可以變化為三頭六臂,准確說是三頭八臂,所以人稱八臂哪吒。可同時使用八件武器,足蹬風火輪,雙手使兩桿火尖槍。
其餘六隻手用金磚、九龍烈火罩、混天綾、乾坤圈、陰陽雙劍六件法寶,變化多端。每逢托塔天王掛帥出征,哪吒必然前往,有時當先鋒,有時為大將,先後降服九十六個妖魔,是天上人間公認的少年小英雄。
Ⅷ 哪吒鬧海是什麼時候的作品
是20世紀70年代末的作品。
取自於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的神話故事。因其主角人物——哪吒的天真爛漫與不畏強權精神,備受人們喜愛。故事中因妖龍作祟,殘害百姓,引出哪吒大鬧龍宮水府。
由於此篇故事膾炙人口,幾經改編造就了一批動畫影視作品。其中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創作的《哪吒鬧海》,被譽為「色彩鮮艷、風格雅緻、想像豐富」的作品,深受國內外好評。至今仍被奉為經典。
(8)為什麼哪吒鬧海時間短擴展閱讀
哪吒鬧海事件的地點
傳說中的地點在今安徽固鎮縣劉集鎮九灣河
澮河從固鎮至澥河入澮口共有九道大灣,故俗名九灣河;入澮口的北岸是九灣渡。南岸是陳塘渡,在渡口不遠的河中,有一深不可測的龍潭。
潭面煙霧籠罩,終年不散;水色墨黑,再旱不涸,再冷不凍。因為潭底有一清泉直通東海。潭內宿有青、白二龍,每逢夏秋之際興妖作怪,推波助瀾,使洪水沖破堤岸,淹沒良田,吞噬人畜。
陳塘關鎮守李靖第三子哪吒,出生於肉蛋,七歲下河玩水,擺動布兜兜,頓時河水大作,驚動青、白二龍。二龍遂出水大戰哪吒,敗逃東海求援。東海龍王率領蝦兵蟹將前來捉拿哪吒。哪吒手執項圈、手鐲,取下布兜兜化作高牆,洪水始終漫不過高牆。
龍王戰不過哪吒,便帶領青、白二龍逃回東海,老龍潭從此平安無事。百姓為了紀念李氏父子,在陳塘關東門外建起七進院落的大廟。
塑有基手托起七級寶塔、右手按劍而立的托塔天王李靖神像,又在九灣集南興建哪吒廟,塑有三頭六臂的哪吒神像。哪吒橫眉怒目,注視河心,時刻提防青、白二龍來犯,以保護平民百姓。
也有一說哪吒出生地在天津,現在就在河西區陳糖庄街,與海地街只隔一條微山路,海地街就是因為是海退之地而命名挨著陳糖庄街海地街 就是上河圈、下河圈傳說是哪吒留在人間的兩個烽火輪。
小說所寫哪吒於九河下處屠龍即現在三岔口入海口處。
但是據考證,哪吒其實是四川江油人,而哪吒行宮在宜賓市的翠屏山上。
Ⅸ 傳說中哪吒鬧海是什麼時候的事
商朝 商紂王當朝時 。約公元前 1046年 武王伐紂的7年前,李靖史上確有其人,但是,不是封神榜里說的什麼 在昆侖山 學道 怎麼怎麼地更沒有當過哪吒的父親(那是瞎編的)地球上有懷胎三年的人嗎?而是 唐朝 陝西的一個將軍 重慶衛視 經典電影 介紹(希望採納)
Ⅹ 哪吒鬧海的故事!
《哪吒鬧海》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MeSxtVWeqcqOT90cE4lwnA
《哪吒鬧海》是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一部動畫電影,它是我國第一部大型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在國內外各大電影節上均獲得過多個獎項,1980年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動畫電影獎,1983年獲得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特別獎。影片主要講述了陳塘關李靖之子李哪吒與東海龍宮之間的恩怨情仇。影片已於1979年5月19日在中國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