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為什麼近代時間經常聽到月亮

為什麼近代時間經常聽到月亮

發布時間: 2022-07-10 23:18:49

❶ 月亮是什麼時候開始在歷史上有記錄的

中國有關月亮的記載,最早出現於帝俊的神話中,《山海經·大荒西經》說:「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是殷商民族神話中的人物,僅《山海經》的《大荒西經》有零星的記載,除此以外,任何古籍再無記載。從「帝俊生後稷」的記載看,帝俊的神話已經相當晚了,近乎文字發明的時期,根本不能與盤古、女媧的神話相提並論。
再說,帝俊之妻常羲,實際上就是嫦娥,很明顯,它綜合了嫦娥的神話。那麼,嫦娥是什麼時代的神呢?這條線索比較明顯,「天地分離」之後,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然後才有後羿射日及嫦娥奔月之說。可見月亮神話在中國整個神話系列中,出現的時期很晚,大約是在」天地分離」、「大洪水」之後才有了關於月亮的記載。
還有一個證明,這就是神話與仙話的時間差別。中國是先有了神話,後來才有了仙話。月亮的出現與仙話的關系很大。比如,關於嫦娥就與仙家有關,嫦娥是吃了不死之葯飛上月亮的,到了月亮上,又一直指揮一隻白兔在製造不死之葯。而不死是仙家的最大特點。可以說,嫦娥奔月是由於仙話而大放光明的。
在「天地分離」、「大洪水」之前,中國沒有月亮的記載,這一點可以成為定論。宋代大詩人蘇東坡(1037—1101年)早在800多年前,就曾寫出這樣的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個問題問得好啊!因為我們今天也在問:明月幾時有?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❷ 月亮的起源

,關於月亮的起源,科學界的爭論從來沒有統一,摪⒉�迶登月計劃曾使許多科學家認為,這次人類登月可以徹底結束關於月球起源問題的爭論。摪⒉�迶登月計劃不但沒有帶回科學家預期的答案,而是帶回了比登月以前多出不知多少倍的新疑問。關於月球的起源有三種假說,一種是月球被捕獲說;一種是地月同源說;一種是地球分裂說。但這三種假說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取得強有力的證據。

月球被捕獲說是指地球引力將月球捕獲,使月球從行星變成了地球的衛星。這一假說從天體力學的角度看,有許多致命的弱點。月球被太陽抓過去的可能,要遠遠大於地球。還有木星,它也比地球大得多,具有極為強大的引力,是使地球免遭巨型隕石轟擊的自然屏障,月球闖入太陽系時應該被木星捕獲輪不上地球。超出了撀逑<�迶的月球為什麼會安全留在地球的軌道上。俘獲說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無法解釋現在月球的正圓形軌道形狀。根據引力的規律,它應該沿一條扁形或橢圓形軌道運行,而不應該沿一條近圓形的軌道運行。同時在統計學上也站不住腳。難怪不少天體物理學家認為:地球捕獲月球作為自己的衛星的可能性極小,甚至完全無此可能,除非月球是撟栽笖被地球捕獲的。

地月同源說與地球分裂說根本無法解釋月球岩石年齡和物質成份不同於地球。宇宙的年齡上限不超過200億年,而月球不但比地球、太陽更古老,它幾乎與宇宙同齡,最保守的估計,月球也有50億-100億年的歷史。如果要想像地球將月球那麼大的一塊拋出,而自身沒有散架反而形成兩個幾乎完美的球體,也是極端困難的。月亮從何而來?我們不知道,那些天文學家同樣不知道。總之要解開這個迷團,看來只能是跳出那三種假說了。

美國科學家威廉·羅伊·謝爾頓指出:「為了將月球維持在現在的軌道上,承認有某種因素使月球就範是重要的,因為『阿波羅』宇宙飛船在距離地面150公里的軌道上,圍繞地球飛行,如果要90分鍾旋轉一圈的話,它(月球)就必須每小時飛行2.9萬公里。與此同時,某種因素也必須准確的讓月球以一定的高度和運行速度飛行。只要保持一定的方向和速度,它就不會偏離地球軌道。看一下人類當初如何使第一顆人造衛星進入軌道就明白了,不過,人造衛星雖然要保持一定的速度、高度和方向,由於它不會偏離軌道,所以不見得一定要微妙的地心引力與離心力來保持平衡。」

謝爾頓還指出:「過去在討論月球起源問題時,科學家們幾乎費盡了心機,但問題依舊是問題。他們對月球准確地選擇了這么一條軌道感到無法理解,肯定存在某種因素,它使月球以現在的高度和速度運行。」

還有月球環形山之謎。宇宙飛船拍回的月表照片顯示,月球表面的環形山分配得極不平均。月球背面的環形山,密密麻麻,一個挨著一個,而且月球上大多數山脈也分布在背面。月球向著地球這一面,環形山出奇的少,而且山脈也不多,幾大月海占據了相當大的面積,而且月海平坦得像桌面,找不到一個環形山。據科學家說,月球上的環形山是天外隕石的撞擊事件形成的撔巧藬。大家知道,月球有公轉也有自轉,那麼來自哪一個方面的隕石都基本相同,每次隕石都擊在背面是根本不可能的。月海那樣的平坦,絲毫沒有被撞擊過的痕跡,五六十億年的時間里,它怎能安然躲過撞擊?這種地貌分配是自然形成的嗎?

即使說到環形山,它也有許多令人不解的地方。如果環形山真是像人們認為的那樣,是由巨大隕石撞擊後形成的,那麼月球環形山本身的特點,就立即否定了這一看法。月球環形山,不論多大,可是深度幾乎一致,大多數都在4-6公里之間,有些環形山達到直徑160公里以上,可深度只有2-3公里,與一個直徑10公里左右的環形山幾乎一樣。這是為什麼呢?難道說,撞擊月球的隕石不論大小,力量都是一致的嗎?可這在自然界中是不可能的事。

科學家推測,一個能形成直徑80-160公里環形山的隕石撞擊月面,其能量相當於幾萬億噸TNT爆炸的當量,撞擊月球的隕石會在月面上撞出一個深達幾十公里的深坑。甚至有的科學家認為,一個直徑6公里以上的隕石,也會造成一個比直徑大4-5倍的深坑。可奇怪的是,月球上沒有一個隕石坑是按科學家的推測出現的。月面上最大的環形山是加加林環形山,它的直徑有280公里,可深度僅有6公里,一般直徑200公里的環形山,深度大約都在3-4公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又是什麼力量能以鐵鈦合金將月海鍛造得如此光滑平整?科學家們迷茫不解。

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與月球的體積相比,月球上的隕石坑大得出奇,比如,加加林環形隕石山就是月球直徑的1/13,而地球最大的隕石坑是地球直徑的1/60,兩相比較,月球的隕石坑讓人不寒而慄。大家無法想像,以月球這么小的個頭(指月球體積與隕石坑相比),卻承受了如此巨大的沖擊力,而在沖擊之下竟然沒有破碎,也沒有改變軌道,真是一件天下奇聞。請不要忘記,隕石下擊是在瞬間完成的,聯想起月球上200公里以上的隕石坑如此之多,如此之集中,那就更加讓人不可捉摸了。科學家面對如此分布的月球地貌,還有那些深度差不多的環形山,他們真的感到無能為力了,以往的科學理論和各種各樣的統計、計算統統失去了作用。

還有一個難解的迷,月球是中空體嗎?,摪⒉�迶登月計劃帶回來的月表岩石密度遠遠大於地球岩石。實測表明,月表岩石的密度為每立方厘米3.2-3.4克,而地球岩石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2.7-2.8克,而且月球深處密度甚至高得驚人。在地球能毫不費力打進360厘米的電鑽,帶到月球最多也只能打進75厘米。按照這一現象推測,月球的中心應該是一個大密度物質的內核。但這樣月球的總質量就會比現在的計算大得多,相應的,其引力強度也要大一些,考慮到月表離月中心比地表距地中心要近得多,再加上它的總質量,引力會比我們想像的要大許多。可是月球的引力只有地表引力的1/6,好像月球引力與其密度、質量無關一樣。這說明了月球是一個巨大的空心球體。

1969年,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首次登月中,在月表安放了撐拊叢掄鷲觳觳飭科鰏,以後的幾次登月活動都安放了這種儀器。摪⒉�迶13號宇航員遙控飛船的第三級火箭撞擊月球,能量相當於11噸TNT炸葯爆炸的效果,月球震動時數據傳回地球,這次人為製造的月震竟持續了3個小時,月震的深度達35-40公里,直到3小時20分鍾後月震才漸漸消失。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地震專家們驚愕不已,無法對這次月震為什麼能持續如此長時間作出科學的解釋。為獲取更多數據,再用摪⒉�迶14號的S-4B上升段的火箭去撞擊月球,結果又引起了一場長達3小時的月震,深度還是35-40公里。在此以後,又利用摪⒉�迶15號的火箭製造月震,震波傳到了1100公里遠的風暴洋,甚至達到弗拉矛洛高原的月震儀。如果用同樣的方法在地球上製造地震,震波只能傳100公里,也不會出現持續1小時之久的震動。

1972年5月13日,一顆較大的隕石撞擊了月面,其能量相當於200噸TNT炸葯爆炸的威力。這種概率極低的幸運事件,給科學家提供了測量月球縱波的絕好機會。如果月球的確是中空的,縱波不會通過月球中心,而橫波則會在月球殼體上反復震盪。如果月球是個實心球體,這種震動應該反復幾次,而這次隕石撞擊引起的震動傳入月球內部以後全無消息。發生這種情況只有一種可能,震動的縱波在傳入月球內部後,被巨大的空間給摮詳掉了。這些都說明月球是空心球體,事實再一次讓科學家失望和震驚了,他們清楚知道,按照宇宙形成的理論自然形成的星球決不會是個空心球,月球如果真是中空的,目前的一切科學解釋就統統失去了作用。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卡爾·薩根博士認為,「自然形成的衛星,不應該存在內部空洞」,這也是科學家們普遍一致的看法,其中部分人開始偏向承認「月球-宇宙飛船」的假說,認為在無法科學解釋月球眾多特難疑點的情況下,這個解釋恐怕是最合理的。「月球-宇宙飛船」的假設認為,月球奇怪的環形山並非自然形成,而是被智能生物改造而成的,它實際上是「月球-宇宙飛船」最外面一層防護層,而月海類似鐵,鈦合金的鍛造層被認為是有力證明。通過對月球密度的分析計算,他們認為,一顆較大的隕石如果撞上這層防護層,只能形成一個最多不超過4公里的小坑。

難道「月球-宇宙飛船」的假說真的是唯一的解釋嗎?肯定不是!時光隧道理論能有更完美的解釋。首先環形山的形成方式就與傳統觀點大相徑庭,大多數環形山並非隕石撞擊所致,隕石撞擊通常是拋物線的坑,中間不會是平底的。如果你對前面章節的陳述還有印象,你就會知道反物質湮滅和同類物質高能量束轟擊,以及這兩類物質隧道共有的採集搬運能力,製造這種種環形山正是它們的拿手好戲,簡直輕而易舉。但僅僅解釋環形山是不夠的,還要解釋月球成因和中空的疑惑。

根據世界各地口口相傳的神話,以及部分文字記載和考古發現,共同指向15000年前後,地球曾經歷了一系列災變慘禍。其中有高度定向的核轟擊、地軸傾角大幅度改變、1000-1500米高的大洪水、陸地及城市沉入海底、大規模的動植物死亡、天降大火和黑稠的暴雨、看不見太陽的黑暗年月等等。為什麼這些災變會如此集中在一個天文時間上極短的時期內?而且以這個時間劃分前後的話,這之前的神話和岩壁畫中,從來沒有出現過月球的描述,而從這以後從巨大的極近的月球,一直到近代的月球都伴隨著人類的藝術及文化創作,伴隨著人類的情感,這難道不奇怪嗎?

史料記載和考察發現的內容太多,難以於此羅列,挑幾個有代表性的作為佐證。本世紀以來,在中國的華南地區、德國、法國及北美地區,各國地質學家都不約而同地發現了一層海底濁流沉積物。科學家肯定地認為:這是由一場巨大的海嘯造成的,而且是全球范圍內的大海嘯,時間大至在距今1萬-3萬年之間。大家一定會注意到,上述的幾個地點都在地球北半部,因此可以肯定地認為,這場海嘯僅僅發生在北半球。所有記載洪水的民族都生活在北半球,越往南水位越低,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海洋退潮現象。現在還沒有確切發現赤道以南地區存在大洪水的記載。

19世紀人們在印度旁遮普邦一帶,發現許多文化古跡,其中最為著名的兩座古城遺址--哈拉巴和馬亨佐達摩。印度最早期的神話中卻沒有這兩座古城的記載,所以,它的歷史很可能比猜想的要古老得多。考古學家通過對這里發現的人體骨骼鑒定斷言:這里發現的人種,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這種人種混合了世界諸多人種的要素。在城市建築的挖掘中,考古學家根本找不到神殿和宮殿,所有的住房都是由磚木建成的,從格局、規模來看基本差不多,好像貧富分化沒有在這里出現。整個城市沒有進攻和防禦的建築,馬亨佐達摩的衛生設施令考古學家吃驚不已,其完善的程度即使是如今現代化的城市也未必能夠達到。每家都有一個從樓上傾倒垃圾的通道,設在二樓的廁所也有一條專門的管道通人地下,然後經過一個沉澱槽流入排水系統。這套地下排水系統密如蛛網,完全可以和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統相媲美。

在馬亨佐達摩,出土了大量的遺骨,有一些在街道上,更多的是在居室里。在一個比較大的廢墟里,考古學家發現了成排倒地死去的人們,有些遺骨是用雙手蒙住臉,好像在保護自己,又好像看見了什麼可怕的事情。可以肯定,所有的人都是在突然狀態下死去的,這座古城當時一定發生了一件很巨大的異常事變。印度的考古學家卡哈,在對出土的人骨進行了詳細的化學分析以後說:「我在九具白骨中,發現它們均有高溫加熱的痕跡。」這說明馬亨佐達摩城市的毀滅、居民的死亡與突然出現的高溫有關,這與上引《聖經》中所多瑪城的毀滅是相同的,都是在一夜之間被高溫或大火毀滅的。人們在馬亨位達摩還發現,在許多坍塌的建築物上有承受過某種高溫的痕跡,人們甚至發現了由於瞬間高溫熔化了物體表面形成的「托立尼提物質」。至今人們只在熱核武器爆炸的現場發現過這些人為的物質。一切證據說明這里似乎曾經發生過核爆炸。在1萬多年前並沒有熱核武器,這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印度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有首敘事詩,《馬哈巴拉塔》中記載了一種十分可怕的武器爆炸時的情景,即使是原子彈時代的人也會感到震驚。書中這樣寫到:「一點煙也沒有,閃光的炮彈像一團火一樣被發射出去,濃霧一樣的東西突然包圍了軍隊。整個地平線都消失在黑暗之中。帶來的不幸的旋風颳起來了。黑雲一樣的東西咆哮著,帶著巨大的響聲升到空中,使人感到連太陽也不存在了。被火焰炙烤的大象,在恐懼中沒命的奔跑。」接著,又講述了由於這種可怕武器的爆炸,被當場燒成灰燼的幾千輛戰車、大量的人和大象。爆炸後倖存的所有士兵,都急急忙忙跑到附近的河裡,在那裡清洗各自的衣服和武器。在古代印度的傳說里,這種武器被稱為「婆羅門的武器」或「雷神的火焰」。在南美洲被叫做「馬修瑪麗」;在凱爾特人的神話里則被稱為「閃電彈」。

《馬哈巴拉塔》中還寫到:「從各個方向將閃電開始向城市集中。」但這還不夠,因此他又「發射了具有能夠破壞整個宇宙的那種力量的炮彈,城市在這時開始燃燒起來。它在爆炸的一瞬間,天空中明亮得好像有一萬個大陽。」現代的人們也見到過原子彈的爆炸,並將其與太陽的亮度進行了對比,發明原子彈的參加者之一茵戈就曾在著作中說,原子彈爆炸「比一千個太陽還要耀眼」。

在另一部古印度的文獻《摩河婆羅多》中也記載了這些可怕的武器:「自然力似乎已失去了約束。太陽團團打轉,大地為這種武器散發的熾熱所烤焦,在高熱中震顫。大象被火燒得狂吼亂叫,竭力躲避這場可怕的暴力。水在沸騰,百獸喪命,敵人被殲……數以百計的戰車被摧毀……大地通紅發亮……我們從來未見到過如此恐怖的武器,也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的武器。」這些武器從外表看上去,「好像一支巨大的鐵箭,使人感到好像是死神派來的巨大使者」。還有一部名叫《拉馬亞那》的敘事詩中,描寫了幾十萬大軍瞬間被化為灰燼的情景,詩中說,當時這些軍隊就是在「蘭卡」這個地方被毀滅的,而「蘭卡」正是印度人對馬亨佐達摩古城的稱呼,這更加證明了馬亨位達摩確實是毀於一場大爆炸之中。

《聖經》中所多瑪城被毀滅的記載、印度古詩中描寫的武器、馬亨佐達摩「玻璃物質」的考古發現,等等,它們都好象在向我們證明在1萬多年以前,地球上發生了一場非人類的武裝沖突,這場沖突發生在神與神之間。也就是說,發生在來自宇宙某一處的宇宙高級智慧生命之間,戰爭的規模很大,涉及美洲、亞洲。歐洲和北非。由於他們十分先進,使用了許多我們不知道的武器互相攻擊,許多城市和無辜的人類在轟擊中被毀滅,正像所多瑪和馬亨位達摩一樣。讀到這里時,你是什麼感受呢?難道你真的相信,這些遠古的神話和敘事詩所描述的,真的就是一場熱核武器的戰爭嗎?聯想到月海也受到同樣的轟擊,似乎讓人合理的認為,地球和月球上的神之間爆發過核戰爭。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的考古隊員在新疆的一座古老山洞裡,發現了一批古代岩畫。其中,有一組世界上最早的月相圖,由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殘月等連續的畫面組成。最令人震驚的是,滿月圖上,在月球的南極處的左下方,畫有七條呈輻射狀的細紋線,這表明月圖作者已經准確地知道月球上大環形山中心輻射出的巨大輻射紋。可這幅岩畫的年代有近萬年,當時是沒有望遠鏡的。本圖作者很可能是在月亮比現在近得多的位置上觀察了月球,也就是說,月亮曾經比現在的軌道低得多,時間大約在1萬年以前左右。

美國天文學家們,在仔細研究了中國3000年的日食記載後(中國古書中的日食記載是世界公認最早的,也是最全面的,綿延記載了3000年左右的天象),認為在遙遠的年代裡,月亮圍繞地球旋轉的軌道比現在低得多。現在天文學家也發現,即使是現在,月亮的軌道還在每年不斷地升高,每年約升高1.5英寸。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就不對了。現代天文學研究證明,行星的衛星在圍繞行星旋轉時,由於受到行星強大的引力作用,其運動的軌道會越來越低,最後,當它越過撀逑<�迶後,會墜毀在行星上。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它的運行軌道不但不在降低,反而每年都在向相反的方向升高,這不是有意和科學家作對嗎?然而透過這種反常的現象,我們感覺到月亮的確與眾不同,它那麼不合常埋,好像天生就是為了和人類作對。

諸如此類的記載和發掘,多得不勝枚舉,它們共同指向一個時間點,15000年。不妨根據已有的資料,結合時光隧道的特徵進行推理,看能不能將它們合理的串織起來,以解開這重重迷團。首先,因為時光隧道有六大特徵,再加上與目標地的角度,一共有七個主要因素,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定性,才便於定量分析判斷。我們說過強勢粒子的吞噬融合,這種吞噬並不在乎對方是不是反物質,只要吞噬後不湮滅就行,吞噬後物質呈強勢粒子的屬性。顯然同屬性物也是可以被時光隧道攜帶走的,但由於它沒有反引力的引力排斥效應,所以要求被攜帶物體處於引力極小的近乎零重力狀態,並且它的行動方向恰巧與隧道行動方向近似一致,雖然要求中有太多的巧合因素,但宇宙之遠大久長,奇巧的事總是不少的。下面的敘述仍然少不了偶然巧合因素。

一個由地球同類正物質組成的巨無霸(最大的強磁場直徑可達5000公里)、高能量級(介於X射線與伽瑪射線之間)、隧道集群(大大小小可達上百個)。在一個極特殊的環境內生成後,一直在宇宙中游盪,其間不知毀滅了多少物體,有一天它迫近了一個大獵物--原始月球。月球當時是一個早期恆星系的最外圍行星,由於恆星的演化、質量減少引力變弱而脫離了宿主恆星的引力束縛,也已在宇宙中游盪了近百億年,它正好處在無重力的與隧道同方向慢行狀況。終於,它們在慢奇點上相遇了,最大的隧道高密度區直徑約達2500公里,強磁場區直徑達5000多公里,它的大隧道中心正好從超光速靜止於月球中心。慘烈的粒子束轟擊立刻降臨在月球上,月海在這時開始高溫熔融,由於月球本身的質量使它不可能沿隧道前行方向加速,只能硬著頭皮挨轟。由超光速突然靜止的高能級高密度的粒子束早已直透月球背面,2300公里直徑中的月球物質不斷被粒子束剝離出去,越來越深。這時的月球幾乎牢牢的被強磁場套在中心位置,轟擊和剝離仍在小幅移動中持續著。當什麼時侯隧道和月球在同一方向上的速度為零時,隧道粒子融合吞噬了全部月球粒子,月球原先所在的弱引力場即不再對它起作用,轟擊和剝離也就停止了,所有的信息和能量、包括轟擊時產生的高溫狀態,都被完整的保存下來,月球隨著時光隧道的側移開始緩慢加速,一直加速到超光速。從此開始,月球就與隧道成了一體,按隧道的既有路線游盪,直到有外力強迫它釋放時為止。

不知過了多久,這截包含著月球的時光隧道闖入了太陽系的引力范圍。我們別忘了,其中那個月球是可以感受到外部引力的,只要在相對低的速度下引力又足夠強,月球粒子與隧道粒子的角動量出現差異,兩種粒子就會分離,恢復出高熱狀態下的月球,轟擊立刻又開始,轟擊產生的輻射能量足以穿透磁場,以可見光形式被外部察覺,這就是傳說中的「月亮發了瘋似的在天上忽遠忽近的跳來跳去」。隧道移動雖然極快,但在一段時間內卻可以反復出現在同一片區域,只要在快、慢奇點上月球沒有獲得外部引力足夠的加速度,它只能是又被重新俘獲帶走,外部觀察的感覺只是不斷變換位置閃亮了一段時間而已。

月球就是這樣跳躍著,躲開了太陽和木星來到了地球附近,不知在地球旁出現了多少次後,終於有一次不幸靠得太近了,使它再也擺脫不了地球引力的糾纏。粗略的估計是這樣的:在快奇點的減速階段,隧道中的月球在幾百公里的地球軌道後側,以每秒十公里左右的速度,沿一條弧形軌跡從偏南向偏北掠過地球赤道,持續減速並最終靜止在地球軌道外側的北上方約幾千公里處。掠過後側時引力相互作用引起地球角動量加速,這類似被抽了一鞭的陀螺,但由於的地球巨大質量,立即加速轉動是不可能的,這個巨大的能量只能被各種機制轉換儲存,逐漸釋放後使地球自轉從原先的繞太陽一圈用260天增加了很多,加上地球在軌道上的運行減速等作用,到現在保持在365天。突如其來的巨大引力波動引起地球一系列反應,極近距離新加在北半球外側的巨大星球引力,使原先較傾斜的地球傾角,向直立方向偏轉了許多,隨著後來月球向地球軌道平面移動,便有了今天的地軸傾角。

當隧道中的月球掠過赤道後速度越來越慢,慢到一定程度時,月球粒子在足以穿透隧道磁場的地球引力作用力下顯形,一個巨大的高熱的月球顯現在距地球很近的空中,立即開始受到粒子束繼續轟擊,前端轟出熔融的岩漿和後端被轟出的岩石紛紛落入大氣層,象焰火一樣壯觀。強大的相互引力使月球力圖克服隧道強磁場的束縛,這時月球與隧道有了相對運動,靠近地球的下端力圖靠近地球,上端隧道磁場卻要將它拖離地球,兩種力使月球開始轉動,慣性使這種轉動只能是漸加速的,但卻實實在在發生了轉動。而這時隧道也即將進入摽炱嫻銛,最難以理解的怪事就要發生了。現在進入摽炱嫻銛了,隧道粒子開始重新俘獲相對靜止的月球粒子,由於月球已經開始緩慢轉動,並且是在隧道中轉動,這種轉動狀態下的情況,誰都可以理解由於轉動時各點的線速度不同,這時已不可能俘獲所有的月球粒子了,隧道只能在某一層面以下靠中心部分俘獲相對靜止的部分。所以,當時光隧道瞬間進入超光速時,只攜帶走了中間被俘獲的部分,而留下了一個殼厚200多公里的中空月球。由於各點速度差異,這個中空部分並不一定是正圓形的。

前面我們還提到過,隧道集群總是趨向於在奇點上集中的,短時間內仍靜止在新地點的月球,持續不斷經受了趕來的高能粒子束的轟擊,在原本最大的月海上又形成了一個比一個小的套疊的新月海,轟擊的同時抹平了月球游盪幾十億年中受轟擊留下的環形山,高能粒子束轟擊產出了大量新物質,高鐵高鈦含量的撏辛⒛崽嵛鎦蕯就這樣形成了。這就是為什麼這個面上環形山特別少,特別平坦,鐵鈦含量特別高的原因。同時,千萬不要忘記,這時的月球離地球非常近,隧道集群中的不少直接就轟擊到了地球上,地球的自轉擴大了受轟擊的區域,遲遲不肯遠去的隧道集群,可能在幾天內反復從各個方向轟擊地球,造成了傳說中神之間的熱核大戰相似的後果。大量的動植物死亡,興旺的城市在高溫下熔化,放射性塵埃遮天蔽日,物種基因產生突變等等災難同時出現在約15000年前。

當隧道釋放月球離開後,它已將月球原有的動量還給了月球,月球將按被俘獲前的方向繼續前行,萬幸的是這個方向大致是向著地球外側北上方離開地球。由於月球原先的速度就很慢,跟不上地球前進的速度,近距離上的巨大引力硬扯著它加速以跟上地球,這段時間內發生了引力引起的一系列相關變化。巨大的引潮力在北半球引起了1000多米高的滔天大洪水,並因地球自轉而席捲沖刷了所有東西,江河倒流,連南半球的海水都大量湧入北半球,海底沉積物被巨大的潮流攪起隨水一起湧上了陸地;月球雖然被漸漸加速,但還是離地球越來越遠,月球月海這面因大量重粒子轟擊形成新的大量的重物質,而對應穿透轟擊轟走13公里厚度的2300公里直徑范圍物質的環形山正好在它背面,巨大的球體兩面質量不平衡使它開始翻轉;翻轉經歷了較長一段時間的振盪,這種引力振盪也引起潮水的振盪,加速了月球的遠離,大約30-40天後減幅振盪趨於穩定,月海從此面向地球,拉大了的地-月距離使引潮力漸弱,洪水開始漸漸勢弱,並在150天左右基本平靜;月球同期也受到了太陽和各大行星的引力作用,逐漸向地球軌道平面移動,同時繼續拉直地球的傾角,減緩地球的速度,當月球加速到可以跟上地球前行速度時,原先的動量使它開始繞地球旋轉。這些劇變發生也是大約於15000年前。

從此,一個全新的地-月系統形成了,做為一個完整的質量體系,質量增加了,為保持太陽-地球軌道基本恆定,系統總動量減少放慢了速度。月球留在了兩萬公里左右的圓形軌道上,永遠以一面向著地球,那時的海潮要比現在大得多,月球遠離地球的速也遠不止今天的1.5英寸。所有一系列的變故都基本符合歷史記載和科研探索發現,雖然沒有精確的計算,但總體估計出入不會很大,這里只作為一種理論敘述而已。人們不會相信有這種高能級高密度高速度的時光隧道,其實不妨想想太陽上那些直徑相當10倍地球直徑的黑子到底是什麼,那些巨大的耀斑和日冕又是什麼,也許能給大家一些啟示。土衛八那張黑白分明的陰陽臉,只能是另一個能級、密度不同的時光隧道的傑作,也是一個極好的佐證。

❸ 關於月亮的知識

月球俗稱月亮,也稱太陰。月球就是最明顯的天然衛星的例子。在太陽系裡,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衛星。月球的年齡大約也是46億年,它與地球形影相隨,關系密切。月球也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佔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體積只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當於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早期的天文學家在觀察月球時,以為發暗的地區都有海水覆蓋,因此把它們稱為「海 」。著名的有雲海、濕海、靜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脈,那裡層巒疊嶂,山脈縱橫,到處都是星羅棋布的環形山。位於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公里,可以把整個海南島裝進去。最深的山是牛頓環形山,深達8788米。除了環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脈。高山和深谷疊現,別有一番風光。
月球的正面永遠向著地球。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邊沿附近的區域因天秤動而中間可見以外,月球的背面絕大部分不能從地球看見。在沒有探測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個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幾乎沒有月海這種較暗的月面特徵。而當探測器運行至月球背面時,它將無法與地球直接通訊。
月球約一個農歷月繞地球運行一周,而每小時相對背景星空移動半度,即與月面的視直徑相若。與其他衛星不同,月球的軌道平面較接近黃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對於背景星空,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月球公轉)一周所需時間稱為一個恆星月;而新月與下一個新月(或兩個相同月相之間)所需的時間稱為一個朔望月。朔望月較恆星月長是因為地球在月球運行期間,本身也在繞日的軌道上前進了一段距離。
因為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它的公轉周期是完全一樣的,我們只能看見月球永遠用同一面向著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月球便一直受到一個力矩的影響引致自轉速度減慢,這個過程稱為潮汐鎖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轉的角動量轉變為月球繞地公轉的角動量,其結果是月球以每年約38毫米的速度遠離地球。同時地球的自轉越來越慢,一天的長度每年變長15微秒。
月球對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現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圍繞地球的軌道為同步軌道,所謂的同步自轉並非嚴格。由於月球軌道為橢圓形,當月球處於近日點時,它的自轉速度便追不上公轉速度,因此我們可見月面東部達東經98度的地區,相反,當月處於遠日點時,自轉速度比公轉速度快,因此我們可見月面西部達西經98度的地區。這種現象稱為天秤動。又由於月球軌道傾斜於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動時,極區會作約7度的晃動,這種現象稱為天秤動。再者,由於月球距離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徑之遙,若觀測者從月出觀測至月落,觀測點便有了一個地球直徑的位移,可多見月面經度1度的地區。這種現象稱為天秤動。
嚴格來說,地球與月球圍繞共同質心運轉,共同質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徑的2/3處)。由於共同質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圍繞共同質心的運動好像是在「晃動」一般。從地球北極上空觀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時針方向自轉;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時針繞地運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時針繞日公轉的。
很多人不明白為甚麼月球軌道傾角和月球自轉軸傾角的數值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其實,軌道傾角是相對於中心天體(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轉軸傾角則相對於衛星(即月球)本身的軌道面。在這個定義習慣很適合一般情況(例如人造衛星的軌道)而且是數值相當固定的,但月球卻非如此。
月球的軌道平面(白道面)與黃道面(地球的公轉軌道平面)保持著5.145 396°的夾角,而月球自轉軸則與黃道面的法線成1.5424°的夾角。因為地球並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較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斷進動(即與黃道的交點在順時針轉動),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間,白道面相對於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傾斜於黃道面)的夾角會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間變化。同樣地,月球自轉軸與白道面的夾角亦會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軌道這些變化又會反過來影響地球自轉軸的傾角,使它出現±0.002 56°的擺動,稱為章動。
白道面與黃道面的兩個交點稱為月交點--其中升交點(北點)指月球通過該點往黃道面以北;降交點(南點)則指月球通過該點往黃道以南。當新月剛好在月交點上時,便會發生日食;而當滿月剛好在月交點上時,便會發生月食。

數據資料

平均軌道半徑 384,400千米
軌道偏心率 0.0549
近地點距離 363,300千米
遠地點距離 405,500千米
平均公轉周期 27天7小時43分11.559秒
平均公轉速度 1.023千米/秒
軌道傾角 在28.58°與18.28°之間變化
(與黃道面的交角為5.145°)
升交點赤經 125.08°
近地點輻角 318.15°
默冬章 (repeat phase/day) 19 年
平均月地距離 ~384 400 千米
交點退行周期 18.61 年
近地點運動周期 8.85 年
食年 346.6 天
沙羅周期 (repeat eclipses) 18 年 10/11 天
軌道與黃道的平均傾角 5°9'
月球赤道與黃道的平均傾角 1°32'
赤道直徑 3,476.2 千米
兩極直徑 3,472.0 千米
扁率 0.0012
表面面積 3.976×10^7平方千米
扁率 0.0012
體積 2.199×10^10 立方千米
質量 7.349×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水的3.350倍
赤道重力加速度 1.62 m/s2
地球的1/6
逃逸速度 2.38千米/秒
自轉周期 27天7小時43分11.559秒
(同步自轉)
自轉速度 16.655 米/秒(於赤道)
自轉軸傾角 在3.60°與6.69°之間變化
(與黃道的交角為1.5424°)
反照率 0.12
滿月時視星等 -12.74
表面溫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氣壓 1.3×10-10 千帕

月球周期
名稱 Value (d) 定義
恆星月 27.321 661 相對於背景恆星
朔望月 29.530 588 相對於太陽(月相)
分點月 27.321 582 相對於春分點
近點月 27.554 550 相對於近地點
交點月 27.212 220 相對於升交點

人類探月史
第一件到達月球的人造物體是前蘇聯的無人登陸器「月球2號」,它於1959年9月14日撞向月面。「月球3號」在同年10月7日拍攝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月球9號」則是第一艘在月球軟著陸的登陸器,它於1966年2月3日傳回由月面上拍攝的照片。另外,「月球10號」於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軌,成為月球第一顆人造衛星。
在冷戰期間,美利堅合眾國和前蘇聯一直希望在太空科技領先對方。這場太空競賽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名人類登陸月球時進入高潮。美利堅合眾國「阿波羅11號」的指令長尼爾·阿姆斯特朗是踏足月球的第一人,而尤金·塞爾南則是最後一個站立在月球上的人,他是1972年12月「阿波羅17號」任務的成員。
「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留下了一塊9英吋乘7英吋的不銹鋼牌匾在月球表面,以紀念這次登陸及為有可能發現它的其他生物提供一些資料。
6次的太陽神任務及3次無人月球號任務(月球16、20、24號)把月球上的岩石及土壤樣本帶回地球。
在2004年2月,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提出於2020年前派人重新登月。歐洲航天局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亦有計劃發射探測器前往月球。歐洲的「Smart 1」探測器於2003年9月27日升空,並於2004年11月15日進入繞月軌道。它將會勘察月球環境及製作月面X射線地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亦積極開展探月計劃,並尋求開采月球資源的可行性,尤其是氦同位素氦-3這種有望成為未來地球能源的元素。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探月計劃,見嫦娥工程條目。
日本及印度亦不甘人後。日本已初步訂出未來探月的任務。日本的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甚至已著手計劃的有人的月球基地。印度則會先發射無人繞月探測器「Chandrayan」。

❹ 很小的時候經常聽到老人說「月亮離地球很近,還經常有些人跑到上面玩」,會不會是真的

好!
遠古時期的月球距離地球是比較近的,而且遠古時期發生了很多超時代現象,比方說古時候的UFO、太空人等······畢竟現代的科學技術有限,想要將歷史研究徹底是基本上不可能的,所以肯定存在一些令人無法解釋的事情,比方說曾經有人上過月球,或者曾經有外星人來過地球等事情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你聽到的這類故事並不能否定是假的,只能說證據不是很足。

❺ 從天文學和光學上講,為什麼有的時間白天也可以見到月亮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會發現,有的時間白天也可以見到月亮,其實主要是因為月亮的光芒非常的閃耀,所以即使白天這么亮的情況下也依然會照射出來。而且再加上雖然白天非常的亮堂,但是多數時候天空中有時候會是陰天的。而這時候天空之中的光鮮其實就沒那麼明亮了,沒有這么的必然,比較黑暗的環境下才有可能看到月亮。因此仔細回想也會發現,我們能夠在白天看到月亮,一般也是比較陰天的時候,這時候月亮的關系強,天空的光線弱,所以就形成了反差,才能讓眼睛准確地看到。

❻ 中國人為什麼對月亮情有獨鍾 原因有這幾點

中國人對月亮情有獨鍾,不乏贊美之詞。
其原因有:
1,月亮,是產自於中國五十萬年以前的珠穆朗瑪火山所噴發的岩漿,在《山海經》「共工怒觸不周山」、「後裔射.日」、「女媧補天」等故事中,皆暗示了月亮產生的過程和造成的後果。
2,月亮是中國人命名的,名稱的語言特點完全符合中國抽象形態文字結構特徵。
3,月亮,是中國黃土高原人炎黃禹天文天體工程經緯線測繪中的基本時間單位之一,以月球繞地三十天作為一個30進制的時間核算單位是太陽系中地球所獨有的。
5,月亮,是中國人賦予了美好的象徵和愛神「月老」的贊譽,更有神話故事的情節描述。

❼ 月亮是什麼時候開始在歷史上有記錄的

中國有關月亮的記載,最早出現於帝俊的神話中,《山海經·大荒西經》說:「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是殷商民族神話中的人物,僅《山海經》的《大荒西經》有零星的記載,除此以外,任何古籍再無記載.從「帝俊生後稷」的記載看,帝俊的神話已經相當晚了,近乎文字發明的時期,根本不能與盤古、女媧的神話相提並論.
再說,帝俊之妻常羲,實際上就是嫦娥,很明顯,它綜合了嫦娥的神話.那麼,嫦娥是什麼時代的神呢?這條線索比較明顯,「天地分離」之後,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然後才有後羿射日及嫦娥奔月之說.可見月亮神話在中國整個神話系列中,出現的時期很晚,大約是在」天地分離」、「大洪水」之後才有了關於月亮的記載.
還有一個證明,這就是神話與仙話的時間差別.中國是先有了神話,後來才有了仙話.月亮的出現與仙話的關系很大.比如,關於嫦娥就與仙家有關,嫦娥是吃了不死之葯飛上月亮的,到了月亮上,又一直指揮一隻白兔在製造不死之葯.而不死是仙家的最大特點.可以說,嫦娥奔月是由於仙話而大放光明的.
在「天地分離」、「大洪水」之前,中國沒有月亮的記載,這一點可以成為定論.宋代大詩人蘇東坡(1037—1101年)早在800多年前,就曾寫出這樣的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個問題問得好啊!因為我們今天也在問:明月幾時有?

熱點內容
為什麼蘋果手機打不開uc主頁 發布:2025-05-11 11:00:35 瀏覽:320
為什麼很短的時間特別喜歡一個人 發布:2025-05-11 10:53:16 瀏覽:509
筆記本電腦為什麼登錄不了騰訊課堂 發布:2025-05-11 10:53:15 瀏覽:646
為什麼阿炳的眼睛歪了 發布:2025-05-11 10:50:36 瀏覽:168
淘寶店別人為什麼開得好 發布:2025-05-11 10:44:41 瀏覽:914
為什麼小米手機屏幕碎了還可以用 發布:2025-05-11 10:44:41 瀏覽:66
為什麼兩歲半的寶寶晚上睡覺哭 發布:2025-05-11 10:38:52 瀏覽:740
我的世界手機版不能傳送了是為什麼 發布:2025-05-11 10:36:27 瀏覽:333
華碩為什麼能安裝聯想軟體商店 發布:2025-05-11 10:33:58 瀏覽:552
為什麼睡得時間很長還是很犯困 發布:2025-05-11 10:29:14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