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時間為什麼有紀年
『壹』 為什麼要分年份還有公元公元前民國這都是怎麼算的
公元紀年,也稱公歷紀年,或和基督紀年。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後的時間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注意,不能寫成公元後XX年)。這就是紀年法。我國從1949年起開始採用公元紀年,現在的教材實際上也是把各種紀年方法換算成公元紀年來表達歷史時間的,因此,公元紀年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紀年方法。
與公元紀年相關的兩個概念是「世紀」和「年代」。每一個世紀為100年,從理論上講,公元1年~公元100年為一世紀,公元101年~公元200年為第二世紀,…….,以此類推,但是按照習慣的用法,人們常把某個100年的最後一年作為下個世紀之首,如公元100年,人們並不把它作為一世紀的最後一年,而是把它作為二世紀的最初一年。這樣公元一世紀中剩下99年,變成公元1年~99年,以後的每一個世紀仍是100年,即二世紀變成公元100年~199年,三世紀變成200年~299年,……..。公元前的世紀推算以此同理,所不同者,只是每一個世紀的推算要從絕對值大的年代向絕對值小的年代順序進行,如公元前一世紀的為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1年。判定某一年在哪個世紀時,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即如果這個年份是兩位數,即在1~99年間,那麼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紀里,如果這一年是三位數即在100~999年之間,那麼把這一年的第一位數加上1,就可得到這一年所在的世紀。例如公元618年,第一位數為6,6+1=7,所以這一年是在公元7世紀里。如果這一年是四位數,即在1000以上,那麼就以這一年的前兩位數加上1,就可得到所在的世紀了。如1840年,前兩位數為18,18+1=19,所以這一年在公元19世紀內。公歷的一個世紀中,又分為早期(初期),中期,晚期(未期),或前半期後半期等。早期(初期),一般是一個世紀的前30年;中期,指一個世紀的中間50年。晚期(未期),指一個世紀的後20年;前半期和後半期是指一個世紀的前50年和後50年。
從理論是講,每一個世紀分為幾個年代,每一個年代為10年。但是習慣上人們並不具體稱每個世紀的前20年(公元後的第一個世紀為19年)為某年代。而是籠統的稱之為某世紀初,把以後的20~29年稱為20年代,30~39年稱為30年代,……,90~99年稱為90年代。這樣每個世紀實際上只有8個年代。在世界古代史教材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有幾處用了「千年代」這個概念,如在講古代印度河流域的城市遺址時說「這些城市開始興建於公元前三千代中期」。一千年是一個「千年代」,公元前三千年代是指公元前第三個一拮年,即公元前3000~3001年之間。
在使用公元紀年時,應當指出的一點是:計算涉及跨公元前後的時間,與單純的計算公元前或公元後的時間有所不同,即必須在計算出的 時間總數上減去一年,如計算公元前841年到1949年之間有多少年,正確的計算是841+1949-1=2789年,可以把這種演算法歸納成一個簡單公式「前後相加再減一」。這里之所以要減出一年是因為公元紀年不設公元0年,不能按照數學上的正負數的概念來計算跨公元前後的時間。
『貳』 古人是如何掌握節氣與紀年的
01 通過高表測影法古人發現了太陽高度變化造成的物體影長變化與歲月周期變化的相關性,進而確立了最早的幾個節氣——夏至、冬至、春分、秋分。而兩次冬至或夏至之間的時間間隔,就是一個回歸年。在確定了回歸年周期之後,人們把一年的時間再二十四等分,即得出了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經驗積累和智慧結晶,對指導古代勞動人民掌握農時,合理安排農事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據史料記載,我國在秦漢時期已經總結出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而二十四節氣中的兩分、兩至日在更早的戰國時代已有記載。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繞日公轉時在黃道(即公轉軌道面)上的位置確定的。把地球繞日軌道平均分為二十四份,每隔15°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在沒有現代天文學知識及精密觀測儀器的情況下,古人是如何做到准確確定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呢?這就要從一種簡單易行的觀測方法和一種相應的觀測儀器說起。這種觀測方法稱為高表測影法,相應的儀器就是圭表。所謂高表測影法,通俗的說,就是垂直於地面立一根桿,通過觀察記錄它正午時影子的長短變化來確定季節的變化。垂直於地面的直桿叫表,水平放置於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測量影長的標尺叫圭。
太陽每天東升西落,正午時處於最高的位置。但季節不同,正午太陽的高度也不相同,夏季時太陽高一些,冬季時低一些。
因此,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現了太陽高度變化造成的物體影長變化與歲月周期變化的相關性,進而確立了最早的幾個節氣——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由於我國主要位於北回歸線以北,當正午時,太陽始終位於正南方,圭表中的圭尺朝南北方向放置,垂直的表因太陽照射形成的影子正好落在圭尺上。到了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最低,影子最長;而到了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最高,影子最短。經過長期的反復觀測記錄正午日影,確定了一年中影子最長最短的位置,因此確立了夏至與冬至。
而兩次冬至或夏至之間的時間間隔,就是一個回歸年。在確定了回歸年周期之後,人們把一年的時間再二十四等分,即得出了二十四節氣,古人把這種方法叫“平氣法”。因為冬至時影子最長,其相鄰幾天的影長變化最為明顯,更利於觀測記錄。
我國古人利用冬至日間隔來計算回歸年,所測量計算的結果十分精確。而且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我國所測定的回歸年時間精度一直位居世界第一。由於圭表中表的高度與測量精度呈正比,所以,在我國有一部分的圭表設計的非常高大,比如河南的登封觀星台。
『叄』 為什麼要有公元紀年,有什麼用
公元是「公歷紀元」的簡稱,是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 以傳說中耶穌基督的生年為公歷元年(相當於中國西漢平帝元年)。基督教在歐洲的興起,逐漸成了占統治地位的宗教。為了擴大教會的統治勢力,有一個基督教的僧侶名叫喬尼西,竭力主張紀年應以耶穌誕生作為紀元,這種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持。羅馬主教正式宣布把基督教所崇拜的神——耶穌誕生的那一年定為公元紀年,所以也有人稱為基督紀元。耶穌誕生前叫「公元前(A.D. 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縮寫,意為「主的生年」)」,耶穌誕生後叫「公元後」( B.C. 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縮寫,意為「基督以前」)。 西方國家約在公元1400年普遍使用公元紀年。中國從辛亥革命後的次年(1912年)起採用公歷月、日,但同時採用中華民國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公元紀年制度,這是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協商決定的。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採用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公用的紀年制度,即用公元為新中國的紀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四項決議的第二項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 世界各國關於紀年的方法有很多,不過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紀年法。除此之外,還有干支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等。另外,還有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以及希臘紀元、日本紀元等。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元法」,即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 由於公元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而沒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數對公元紀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學家和世界上大多數權威天文機構,都明確支持21世紀始於2001年的說法。
採納哦
『肆』 中國歷史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明確的紀年有什麼意義兩問,感謝🙏
紀年開始的時間:中國歷史是從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開始有了明確的紀年。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年表——史記的十二諸侯年表就是從這一年開始的,因此說這一年是中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為什麼是這一年?司馬遷說他在編纂史書時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關於紀年的書籍很多,但是他們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之後的記載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公元前841年以後的確切紀年是可以確定的。那麼前841年以前的紀年有沒有記載呢?有,而且司馬遷說,自黃帝時代以來都有確切的紀年。可是不同的資料說法也有所不同,真實的歷史紀年沒法確定,於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司馬遷沒有把它們記錄下來。隨著歷史的演進,那些有著公元前841年以前的紀年的珍貴史料漸漸湮沒失傳了,流傳下來最早的年表就只有史記的十二諸侯年表了,因此我們取公元前841年作為我國有確切紀年的歷史的開始。
紀年存在的意義:年號紀年是中國歷史的一種現象,便於區分不同的統治時期。
『伍』 中國的農歷紀年是怎麼制定出來的
農歷: 我國在春秋時代就創造了「十九年七閏法」,其方法就是在純陰歷的基礎上,每十九年裡面七年算是閏年,閏年多加出一個月來,為十三個月,如癸亥年只有十二個月,三百五十四天,而甲子年規定閏十月,一年有十三個月,三百八十四天。這樣安排和調節的結果,歷法既反映了月亮的圓缺,也與隨陽歷而來的氣候冷熱變化相適應了。這樣的歷法實際上已經是陰陽合歷,簡稱陰陽歷。我們現在使用的農歷就是這樣的陰陽歷,有的人把農歷叫做陰歷,就叫錯了。 陽歷: 陽歷的由來 陽歷來源於古羅馬的儒略歷,它的產生與歐洲基督教的發展有直接的關系。據傳說,耶酥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後復活,恰好是春天。早期基督教徒慶祝復活節的日子曾因地而易,相當混亂。後復活節定為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隨著歲月的流逝,春分就慢慢地靠近冬天了。為了使復活節回到春天去,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根據天文學家提出的方案,對儒略歷進行改革。修改後的儒略歷稱為格里歷,是把太陽周年運動視為制歷依據的一種純太陽歷,因此俗稱陽歷。它不僅解決了復活節與天時不合的問題,而且具有很高的精度。
比如正月初一,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雲正朝,亦雲元朔。」「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陸』 古代的記年與現在不同,一甲子究竟是幾年
甲子年的「甲子」是我國農歷紀年的年份名稱之一,不僅古代有,現代依然存在。如今年2021年,就是農歷「辛丑」年,這和甲子一樣,也是我國農歷紀年的名稱之一。總的來說,我國農歷紀年一共有六十個不同的年份名稱,從「甲子」開始到「癸亥」為一個周期,周而復始。通常,我們把這樣一個周期稱為一甲子——也就是說,一甲子是六十年。
天乾地支配合使用,從一開始天干「甲」,配合地支的「子」,這是第一年甲子年。十年之後 天干輪完了,而地支還未完,於是天干又從頭開始輪,第11年就是「甲戌」年。這樣輪完60年之後,天干輪了6次,地支輪了5次,剛好是10和12的最小公倍數,第61年「甲子」重逢,又開始了一個新的輪回.
『柒』 我國確切的紀年是怎麼有的
厲王逃走後,朝中只好由召公(召穆公)、周公(周定公)共同執政處理國事,史稱為"共和"(一說由諸侯共同攝行政事)。這一年被稱為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司馬遷作《十二諸侯年表》就從這一年開始,從此我國的歷史就有了確切的紀年。
『捌』 既然人類不知時間的開始,為何會有公元元年
公元元年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在儒略歷與格里高利歷中,在耶穌誕生之後的日期,稱為主的年份Anno Domini(A.D.)(拉丁)。而在耶穌誕生之前,稱為主前Before Christ(B.C.)。但是現代學者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稱用公元(Common era,縮寫為C.E.)與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縮寫為 B.C.E.)的說法。
辛亥革命爆發後次年(1912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公歷作為國歷,紀年方面,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並行。
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歷和公元作為歷法與紀年。但是也並沒有廢除農歷,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歷為准。
(8)歲月時間為什麼有紀年擴展閱讀:
中國公元大事記
1、王莽指示益州以「越裳氏」名義獻黑、白雉,以為祥瑞,乃加莽「安漢公」。
2、王莽上書使孔光任太師、王舜為太保,甄豐封爵廣陽侯、官封少傅,甄邯封爵承陽侯,四人皆為四輔。
3、西漢劉開明為東平王;劉成都為中山王;封漢宣帝的曾孫劉信等三十六人都為列侯;又賜太僕王惲等二十五人關內侯。
4、王莽下令讓諸侯王公等的爵位可由近親繼承,又發退休官員原俸祿三分之一的退休金等,大施政策恩惠天下。
5、在王莽的運作下,太皇太後王政君下詔說除了封爵之事全權託付給王莽,王莽權力比擬皇帝。
6、西漢據《周禮》設置羲和官,官秩為二千石
7、申屠剛反對王莽專權被罷官。
8、六月二十日,封周公旦後人公孫相如為褒魯侯,封孔子後人孔均為褒成侯,追謚孔子為褒成宣尼公。
9、王政君詔令天下已定罪的女徒都釋放歸家,每月出錢三百,僱人代役。
10、九月,大赦天下,所有囚徒釋放。
11、佛教傳入中國。
『玖』 形容有一定的歲數是有年得積還是有年得紀
有年得紀1、當你年輕時,以為什麼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時候,你會明白,實人生並沒有所謂的答
案。
2、我們的未來很輝煌,因為我們現在很年輕,還可以打拚,不瘋狂我們就老了。
3、夏洛:媽,兒子孝,不能伺候你終老了。你趁年輕,再找一 個吧。夏洛媽:放心吧,張
揚是個值得託付的人。張揚:洛兒,咱們以後各論各的,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爸。
4、六個不能:不能餓了才吃,不能渴了才喝,不能困了才睡,不能累了才歇,不能病了才檢
查,不能老了再後悔。
5、或許有-天我們都老了,但是我還是記得當初你讓我心動的樣子。
6、我有所愛,在遠方。時間蒼老了我的言,蒼老了顏,蒼老不了愛的心。.
7、母親老了,走路都很費力,她扶著牆, 慢慢的走著,已踏不出腳步聲。
8、等我們都老了,頭發也白了,我還是會用心去愛你,因為很晚才愛你,生只愛你。
9、學會用- - 顆強悍的心,讓過去過去,讓未來到來。人生真正的終點是希望的終結。蒼鷹的
驕傲是飛K翔的雙翼,人生的意義是不斷的追求。不要等錯過了才悔恨,不要等老了才懷念。
時光一不回頭,抓住每一個當下, 再苦再累也要奮力飛翔。
10、 青春是用來浪費用來做夢用來努力的,你應該用這樣的時光做你想做的事情,變成你想
變成的人,哪怕這很難,哪怕會失敗。因為不管怎麼樣,我都不想要遺憾,因為我不想老了
之回想起來,沒有一個回憶起來能上我嘴角上揚的青春。比起失敗,我更害怕遺憾。
11、我永遠熱愛籃球這項運動,即使將來我老了,不能再打籃球了,但是我對籃球的愛依然
是執迷不悔的!
一坍
『拾』 漫長的歷史歲月是如何開始紀元的,歷史學家是如何標注過去幾千年的歷史的
西方的公元紀年在明朝時就被傳教士帶到中國,但並未施行,因此至少在那時是比較好對應的。 因為公歷的一年開始的時候,農歷的一年還沒結束,所以其對應關系就採用公農歷一年中重合的那絕大部分對應。 而且農歷和古代皇帝的年號是完全對應的,比如康熙元年(1662)正月初一就是農歷正月初一,此時公歷1662年已經開始一兩個月了。1662年剩下的十個月就是康熙元年,而康熙元年最後一兩個月就是1663年最初一兩個月,以此循環。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