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費輸液要晚上輸
① 內蒙古醫科大學門診看病給輸液嗎,要是輸液晚上給輸液嗎
晚上一般是看急診的吧,晚上,一般門診應該不會有的吧。具體自己去看看吧。
② 醫院晚上能輸液嗎
看你住在哪了。一中心!中醫一附屬!空軍醫院(464醫院)外,告訴你些中型醫院,王頂堤醫院、三潭醫院其實社區醫院也都是24小時。
③ 為什麼醫院里給病人輸液時必須使用生理鹽水 還有是先單獨吊瓶生理鹽水再吊所需要的還是混在一起吊
混在一起吊
必須要把生理鹽水和葯物混在一起的滲透壓和濃度調成和人的血液一樣才能輸,不然會溶血的。
④ 為什麼醫生護士們都說半夜輸液要有人陪呢
醫護人員說半夜輸液要有人陪。
其實是怕你輸液的時候睡著了。
把空氣吸進。血液里。
那樣對你會有危險的。
所以你和同事室友可以嘮嘮嗑啥的,以免增加睡意呀。
⑤ 住院下午不輸液非要等到晚上輸,而且一輸就輸到半夜,合理嗎
小孩子發燒一般是經過幾天的反反復復,退燒了,晚上又會燒。 這時候要密切注意量體溫,只要體溫不超過39度,白天精神狀況良好的話,是沒事的,還是那句老話,多喝水多休息,勤給孩子擦汗。 發燒時,如果四肢都是熱的而且沒超過39度,就不需要吃退燒葯了。如果四肢身體很涼,就還有可能升溫,需要注意密切觀察。
⑥ 醫院費用清單上,微量泵或者輸液泵連續輸液每天的時間都超過24小時,
很簡單,兩個泵同時輸液,那收費就是一天24×2=48小時。3個泵,以此類推。一般用泵的葯品都比較特殊,速度慢,還不能混用,如果要輸兩種不同的葯品,要麼兩個泵,要麼上一個葯品輸完了,中間輸一種和前後兩個葯品都沒有沖突的葯品作為緩沖,非常麻煩,也費時間,還容易出問題。如果病情較重,需要盡快把葯品輸入,那就是兩個泵、3個泵,根據情況來嘛。給你一日清單的目的就是讓你監督,如果一個泵24小時不停輸液,一個泵用了6個小時就拔了,那收費就應該是24+6=30,這下明白了吧?!
⑦ 醫院凌晨三點給患者輸液 算不算打擾患者休息
醫院凌晨三點給患者輸液,不算是打擾患者休息!因為患者在什麼時候輸液,醫生都是根據病情需要,一天需要輸液多少次,用量多少,間隔時間多長等來定,不會亂用葯的,之所以排到凌晨三點自然也是病情需要!
⑧ 人為什麼要輸液
如今,人們已經把靜脈輸液當成了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無論大病小病都選擇輸液。其實,不適當的輸液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甚至會危及生命。
即使像一般的感冒、發燒、腹瀉,很多人也要求醫生輸液,認為輸液可以讓病情迅速好轉,把靜脈輸液當成了無所不能的「救命稻草」。專家提醒,現在許多人對靜脈輸液存在誤區。
誤區一:很多患者常說,輸液能提高身體對葯物的吸收速度,病就好得快
現在多數患者到醫院看病,都要求醫生給自己輸液,認為只有輸液才能使病好得快。32歲的吳女士是公司的財務主管,她可是醫院的常客,每次只要有些發燒、腹瀉、頭痛,她都要到醫院去輸液。當醫生問她為什麼總是要求輸液時,她說:「我覺得吃葯病好的慢,輸液快。每次感冒後吊一瓶葯水,沒幾天就能好,比吃葯快多了。」
走出誤區:濫輸液的危害相當大,一般情況下,可服葯或肌肉注射治療
解放軍302醫院的劉士敬博士強調,大多數人對於輸液可能和吳女士有同樣的理解,這是缺乏醫學常識所致,也是大多數人存在的誤區。
不可否認,靜脈輸液的方法減少了胃酸對葯物的破壞,效果比較直接,特別是對那些患有胃病和伴隨高燒的患者。
但是,輸液也並不像某些人所想像的那樣液到病除,相反,輸液的方式比口服葯物有更大風險。因為輸液要求無菌操作,特別是靜脈輸液,環境必須清潔,否則大氣內的細菌、致病微生物會對穿刺部位和輸入的液體造成污染,引起患者不良反應。對於有心、肺、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及老年人,不適當的輸液甚至會造成生命危險。
專家建議:如果不是十分必要輸液的話,可以用肌肉注射或服葯來治療。
誤區二:大多數人認為,輸液效果好,無論大病小病都選擇輸液
有些人把輸液當成了救命的法寶,認為輸液的治療效果是最好的,無論是大病還是小病都要求醫生給其輸液。其實,治療像感冒這類疾病,一般是不需要靜脈輸液的。
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張維君教授認為,對付普通的病毒性感冒發燒,最好的辦法是多休息、大量喝水、補充維生素C。當然,你也可以遵醫囑口服抗感冒葯物,緩解感冒症狀。口服葯物與輸液相比有方便、安全、經濟的優點。
當然,如果感冒者症狀較重,如高熱不退、食慾極差、頻繁嘔吐、繼發細菌感染(如肺炎等),就應由專科醫生診斷,看是否需要輸液。
走出誤區:不合理輸液很危險,能吃葯盡量不打針,能打針盡量不輸液
靜脈輸液對葯物的純度要求也非常高,如果葯物中有雜質,隨著吊針直接進入血管,會造成嚴重的後果,這樣非但沒能治病,還會產生副作用,甚至造成過敏性休克,如果搶救不及時,人在幾分鍾之內就會喪失生命。另外,一些補液中本身就帶有容易引起發燒的物質。
因此,專家告誡:能吃葯盡量不打針,能打針盡量不輸液,尤其不要輕易輸抗菌素和激素。
誤區三:常聽人講,每年輸液兩次可以防腦血栓
現在,定期給腦血管病患者輸一些活血化瘀、抗氧化、抗自由基、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聚集的葯物,已經成為許多醫院的慣例和患者心目中的「救命稻草」,認為輸了液就能防止腦血栓,即便是血栓已經形成了,也能使其化解。很多老年人聽說輸液可以防腦血栓,都到醫院要求輸液。連有些醫生都奇怪,為什麼我們開的這些葯老年人不信,卻偏要相信傳言呢。經常有老人去醫院要求輸液並且說,「輸液好啊,有病治病,無病防病。」
走出誤區:遵醫囑吃降壓葯平穩降壓、控制血壓,才是預防腦血栓的最好辦法
事實上,輸進的葯液隨著身體的新陳代謝,葯物的作用會很快消失,並不可能長期有效。所謂每年春秋兩次輸液可以防腦血栓是沒有道理的。
醫學研究表明:腦血栓的最重要危險因素血粘度增高、顱內或顱外動脈粥樣硬化,使血腔狹窄,血栓形成、栓塞或造成出血。腦血栓往往伴有高血壓,而長期的高血壓也易導致腦血管意外,使小動脈硬化,易於破裂出血或痙攣,導致腦溢血。因此,腦血栓的防治必須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靠輸液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
專家提示:
在生活上,腦血栓患者要注意:
1.消除不良危險因素的影響,積極治療引起腦血管病的各種因素,如高血壓患者應注意有效控制血壓。
2.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有規律的作息時間,要保證充足睡眠,遠離煙、酒。
3.應注意營養素的合理搭配,控制體重;多吃蔬菜、水果,減少動物性食物的攝入;不暴飲暴食;減少食鹽攝入量(5克以下)。
4.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避免精神過度緊張、焦慮。
5.定期進行腦血管病的預防性檢查。
誤區四:經常有人談論說,自行輸液好,既方便,又同樣有效果
36歲的王女士是某軟體公司的經理,平時工作非常忙。為了生病時減少到醫院掛號、排隊的時間,她讓家裡的小保姆學會了注射,有個小病小痛的,就自行去葯店買葯和輸液器,回家讓小保姆給她輸液。她說,這樣既省了時間,也治了病,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王女士忽略了很多問題,靜脈輸液直接給葯於血管中,它對無菌要求非常高,患者很難在家中自行解決。一旦病菌直接進入血液就有可能導致敗血病,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
走出誤區:自行輸液存在4大安全隱患,實在要輸液也應去正規醫院
專家指出,王女士至少忽略了4大安全隱患:
1.葯物安全問題:如果出現假葯,過期、過質的葯,將會嚴重損害身體,甚至危及生命。
2.注射器的安全問題:如果消毒不徹底,或者注射器感染了如肝炎、愛滋病等傳染病,就可能感染這些傳染病。
3. 在輸液過程中的安全問題:操作程序不正確、不規范,都可能出現嚴重的輸液反應。
4.輸液的人員問題:輸液人員是要通過嚴格訓練和考核的,不要相信一些沒有行醫執照的「江湖郎中」,另外自行輸液要慎重,不要讓你的安全受到威脅。
因此,專家建議,在必須輸液治療的情況下,您應該去正規的醫院,在合格的環境下、正確的操作下進行輸液。即使是醫生要求輸液,您也要問個明白。尤其當要給您輸抗生素或激素時,更要問清楚為什麼,以防濫輸液給您帶來沒有必要的傷害。
相關鏈接:輸液反應
1.發熱反應發熱是輸液中常見的一種反應,常因輸入致熱物質、輸液瓶清潔滅菌不完善或被污染、輸入的溶液或葯物製品不純、消毒保存不良等所致。表現為發冷、寒戰和發熱,輕者發熱常在38℃左右,在停止輸液數小時內可恢復正常。嚴重者,初起寒戰,繼之高熱達40~41℃,並有惡心、嘔吐、頭痛等症狀。
2.循環負荷過重肺水腫是由於輸液速度過快,短時間內輸入過多液體,使循環血容量急增加,心臟負擔過重而引起。患者突然出現呼吸困難,氣促、咳嗽,泡沫痰或血性泡沫痰,嚴重時稀痰液可從口鼻湧出,肺部出現濕啰音。這是急性左心衰竭的表現,如果不停止輸液並採取急救措施,可能導致生命危險。
3.靜脈炎靜脈炎是由於長期輸注濃度過高、剌激性較強的葯液,或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時間太長,而旨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也可因在輸液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引起局部靜脈的感染。沿靜脈走向出現條索狀紅線,局部組織發紅、腫脹、灼熱、疼痛,有時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
4.空氣栓塞空氣栓塞是輸液時空氣未排盡,橡膠管連接不緊有漏縫或加壓輸液輸血無人在旁看守時,可能發生的危險並發症。只要少量空氣進入靜脈時,患者就會感到胸部異常不適,隨即發生呼吸困難、嚴重紫紺和缺氧,並可立即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