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執業時間長了為什麼越長越少
㈠ 在律師行業,是不是存在嚴重的「二八定律」呢
肯定存在!
一,二八定律在大多數行業都存在
二八定律既然是一個定律,而且我傾向於該定律是社會學和經濟學上意義上的概念。其必然適用於各個行業及各個階層。在政界,20%的政客掌握著80%的權力;在商界,20%的商人掌握著80%的財富;在社會資源分配上,20%的社會精英掌握著80%的社會資源。
通過經驗、學識、競爭躋身於20%的行列,是每個懷有夢想且富有激情的年輕律師應當得到的回報!正像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目前看是積極的、正面的、有利於社會進步的。
㈡ 以後如果有了律師證,但不想當律師,那律師證拿在手裡,時間長了會被吊銷么
不會,沒有違反法律規定不會吊銷律師證的。律師也是會為當事人提供相應的幫助,為了更好的規范和確保律師從業人員的資質也是需要在司法考試前取得律師資格憑證,在取得律師資格證時也是需要經過具有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在考取了律師證後也是需要按照律師法的相關規定,否則也是會被吊銷律師證。
法律分析
律師執業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會被吊銷:1.受到吊銷律師執業證書處罰的;2.原准予執業的決定被依法撤銷的;3.因本人不再從事律師職業申請注銷的;4.因與所在律師事務所解除聘用合同或者所在的律師事務所被注銷,在6個月內未被其他律師事務所聘用的;5.因其他原因終止律師執業的。律師證是律師從事執業活動的有效證件,是核定律師身份的有效依據。未持有律師執業證的人員,不得以律師名義從事活動。要獲得律師證,必須先通過司法考試然後就可取得法律職業資格,持證就可申請律師執業實習、律師執業證。律師證由省級司法行政機關經法定程序對申請人資質等要件審查合格後方予以頒發。因此,律師執業證的取得,要求申請人不但具有取得律師資格所應有的知識水平,而且應具備實際執行律師業務的能力。律師證與律師資格證不同,律師資格證是取得律師執業證的一個必要前提,但如果僅有律師資格證卻無律師執業證,是不得從事律師執業活動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第四十九條 律師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停止執業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違反規定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方式影響依法辦理案件的;(二)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介紹賄賂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的;(三)向司法行政部門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虛作假行為的;(四)故意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威脅、利誘他人提供虛假證據,妨礙對方當事人合法取得證據的;(五)接受對方當事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與對方當事人或者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託人權益的;(六)擾亂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擾訴訟、仲裁活動的正常進行的;(七)煽動、教唆當事人採取擾亂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決爭議的;(八)發表危害國家安全、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的;(九)泄露國家秘密的。律師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處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
㈢ 律師時間越久錢越多麼
不是
有些人熬幾年,可能熬不下去,轉行,或轉法務。
律師早期執業會非常煎熬,可能OUT的比例也不低。
堅持下來的,也不是每個人每年都能有高收入,差距巨大。
㈣ 為什麼有的律師執業時間越長案源越少
說明水平差,業內口碑差
㈤ 工作時長律師
摘要 根據NALP提供的數據,律師平均工作時間從每年2067小時上升到了每年2081小時,在擁有律師數701或以上的大型律所,律師年平均工作時間從2175小時上升到了2199小時。
㈥ 律師真的可以是終身職業嗎
律師可以是終身職業嗎?
當然。律師是一個厚積薄發的職業,前期需要積累足夠的經驗,後期才會有比較好的突破,如果前期沒有很好的積累,碌碌無為的律師也是比比皆是。
很多律師工作幾年後沒有太大的發展是很正常的。
想做一個優秀的律師,就要保持終身學習的身學習的態度,不僅學習法律、法規,還需要學習各行各業的知識,如金融、經濟、心理學等等知識。時代在改變,我們也在改變,法律也在不斷優化,所以律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
律師的經驗非常寶貴,作為一個行業資深律師,只要有實力,哪怕年齡大了,照樣還會有很多人來找你辦案,除非你不想接,否則沒人阻擋案子來找你。
再加上律師本身不受年齡限制,所以說律師可以是一個終身的職業。
當然也並不是誰都可以做律師的,想要成為一名律師需要先參加法考,然後在律所實習1年後拿到律師執業證才能正式執業,而且律師執業的前幾年也是非常辛苦,很多律師因為熬不下去而選擇轉行。
所以說,想要做律師不僅需要先過法考,還要有堅持下去的決心和毅力。如果你覺得自己可以的話可以選擇律師這個職業。而那些還沒有參加法考的考生要盡早備考法考了。
㈦ 律師職業相比其他職業有什麼優勢和劣勢
當律師有何優勢?
自由
工作到一定階段(通常是到了合夥人階段),可以自由的決定做什麼不做什麼,可以自由地選擇上班的時間和地點,可以自由地搭建自己的團隊。
收入不錯,相對穩定
社會上最有錢的一小部分人肯定不是律師,但律師通常是相對有錢的。頂級的律師一個人一年收入幾千萬,超過了很多上市公司一年的收入,而且上市公司可能有虧有賺,律師虧錢的可能性不大。做得很好的律師,養幾匹馬,買幾艘遊艇,買架私人飛機都不是問題。
律師的現金流不錯,一方面律師不用像企業家那樣有點錢都用來擴大生產,另一方面律師的風險意識太高,也導致很多律師寧可錢趴在賬戶上也不願意去做投資。例如我們所出國旅遊,可以用三個字概括,買買買。
社會地位不錯
雖然罵律師的人不少,雖然很多律師生活很苦逼,雖然律師不被各種政府部門待見,但人一輩子很可能總有那麼幾次有求於律師的時候,而且這個社會是看錢的社會,收入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社會地位。
律師不惑
法律是個規則體系,也是個思維體系。這是其他職業很少有的。至少對我而言,做了律師之後,覺得什麼事都是有解決辦法的。因為善於利用法律武器,所以大概被欺負的時候也會少一點。
人際關系簡單
通常來說,律師可能需要在律師事務所外部維系一個必要的社會關系網。但在律師事務所內部,人際關系相對簡單,因為律所內部人人都有機會當合夥人,不像公司的金字塔結構想晉升就得把別人踩下去。
當律師有何劣勢?
不自由
(1)除非不想掙錢了,否則工作基本只會越來越多,空閑時間越來越少。
(2)作為服務提供者,本質上是靠賣時間掙錢的,幾乎得隨時響應客戶的需求,所謂自由職業者,有時只是能自由地選擇加班的時間和地點而已。
辛苦
工作上的辛苦不說了,律師還得終身學習。當然其他行業也得學習,但律師行業尤甚。
壓力大
不管做訴訟還是做非訴,都會壓力越來越大。做非訴的,可能一個公司上市的進度就取決於你完成文件的速度;做訴訟的,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各種雞飛狗跳的爭議都堆到律師身上。
做了合夥人,還要考慮律所管理,業務開拓,客戶維護等等,一個人幾乎要干其他行業總經理、市場總監、銷售總監、人力資源總監、生產總監等所有人的活兒。
門檻高
做律師首先得考證,理論上大多數人都可以參加司法考試。但即使考過了也只是過了第一關,這個行業的競爭還是很激烈的,能生存下去並發展起來的只是少數。
㈧ 律師行業的現狀
1.律師人數變化趨勢
我國律師行業發展蓬勃,截至目前,全國執業律師人數已超過29.7萬人,律師事務所達2.4萬多家,與4年前相比增幅分別達到38%和20%。第八屆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王俊峰在工作報告中指出,近年來,我國律師工作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影響力顯著提升。目前,全國共有1445名律師擔任各級人大代表,4033名律師擔任各級政協委員,其中有27名律師擔任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1]。追溯到2013年8月26日,全國律協首次向全國發布了《中國律師行業社會責任報告》[2]。據報告介紹,截至2012年底,中國律師數量為232384名。律師平均年增長速度為9.1%。女律師數量為61717名,占律師總數的26.6%。2013年,全國有1343名律師當選縣、市、省和全國四級人大代表,占律師總人數的5.8‰;有3790名律師擔任各級政協委員,占律師總人數的1.6%。省級及省級以上人大代表中,有125名律師代表;省級及省級以上政協委員中,有189名律師委員。本屆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律師總人數為27名,從目前的國內律師人數的變化趨勢來看,律師隊伍不斷的壯大,這說明,律師行業在目前的大環境下,一直被看好。
2.收入概況
2013年至2016年,近4年來,全國律師共辦理訴訟案件1000多萬件辦理非訴訟案件300多萬件,為50餘萬家政府和企業事業單位擔任法律顧問,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54萬多件,提供公益法律服務近1000萬件次,全行業業務收入2000多億元[1]。
3.律師行業對社會的貢獻
根據《中國律師行業社會責任報告》2011-2013期間的統計數據顯示:①中國律師開展的普法培訓達到35000餘次,受益人群達到267萬餘人次。②全國各地律師協會為公司管理者、企業員工、學校教職員工、政府執法人員開展專業培訓35000餘次,培訓人次超過63萬。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捐助金額達到1928萬余元,律師協會捐助超過2475萬元。③律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協會還發起設立了常設性基金超過140個,資金額達到2627萬余元。④中國律師向社會貢獻的公益服務可折算的律師服務費金額達到56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年近19億元人民幣。律師提供這些免費公益法律服務為廣大困難群體避免或挽回了數以億計的損失,更有價值的是保障了個案公平正義,及時化解了可能激化的矛盾,樹立了人們對法治的信心,這一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二、律師行業發展弊端因素分析:律師隊伍的青黃不接
雖然律師行業的律師隊不斷壯大,律師隊伍仍然面臨著人才緊缺的狀況,其表現形式是老年律師「廉頗老矣」,而青年律師在發展過程中面對各種誘惑,缺乏管束。其誘因有二,一是律師事務所對青年律師的管束有限,青年律師自律稍弱。有統計數據顯示,每個獨立執業的律師需要保證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才能維持各種辦案開銷,而青年律師面對當今的浮躁與奢華,急功近利在所難免。二是律師事務所缺乏文化傳承,青年律師沒有歸屬感,趨向流動。就目前國內律師行業現狀而言,鮮有律所會將青年律師當作人力資源加以整合利用,青年律師的大部分作用往往只是用在充人頭、充數量上;亦因青年律師的獨立性強、流動性大,亦少有律所對青年律師願意投入成本進行管理培訓。形成一種律所對青年律師「缺愛」,青年律師亦對律所缺乏貢獻的尷尬局面。筆者認為要解決以上問題要做到「內外兼修」。先說對外,律師行業要樹立文化品牌,講究文化傳承,我國立法,自古有之,商鞅立法,中外聞名。文化傳承即為感情紐帶,這個紐帶可以促使青年律師不僅僅只把律師當作一個謀生的職業,還能讓青年律師對律師行業產生情感共鳴、歸屬感、熱愛度。後說對內,行業應通過微觀調控保障管理制度科學、健全,保證律師的穩定,適當限制律師的隨機流動性。
三、良性發展因素分析:新商機和宏觀調控
1.生產力轉型帶來的新商機
目前,國內乃至全球都在推廣生產力轉型。所謂生產力轉型就是將生產方式由原來的粗放型轉化為集約型。粗放型正如上個世紀的中國製造,不需要多麼高深技藝的,增加投資、擴大廠房、大量的普工手工作業就可以實現產量增加,收入提高。而集約型指的是在生產規模不變的基礎上,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進機器設備、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來增加產量。在轉型的過程中,跟不上生產力發展腳步的,被淘汰了。這讓很多企業家、老闆都不看好轉型後的新環境,但是生產力轉型這一必然社會現象早已經被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反復驗證。科技已經成為當今集約型生產方式的第一生產力。與科技大發展如影隨行的正是知識產權法律維權。知識產權已經滲透生活,到處都彰顯著律師行業的法律作用——知識產權維護。更重要的是,生產轉型帶來新的商機不僅僅局限在知識維權,生產轉型的社會大舞台上,舉國大小企業的改制整合,都需要律師行業的保駕護航。
2.宏觀調控的利好政策
雖然目前國內的城市之間的生產力水平有差距,但是從大的宏觀角度來看,國家的經濟還是極大的發展了,相較於20年前,行動電話、汽車都堪稱奢侈品的時代,國民生產力、購買力結結實實的提高了不止一個台階。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法律制度就會跟著健全。最明顯宏觀調控的體現就是現在全國都在大力建設的公共法律服務。就拿廣東省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建設的力度舉例來說,廣東省的公共法律服務可謂武裝到牙齒,從政府到村居,都配有自己的專業法律顧問團隊。2016年7月15日,廣省律協授予了經市律協推薦及省律協黨務理事會審議通過的廣東德疆律師事務所等5家律所「參與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這些鼓勵「將法律普及到村甚至是社區的務實措施」,極大促進了業內律師的熱情。法律服務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高大上,它通過宏觀的利好調控,走進了千家萬戶,走進了每一座村,每一條巷。這難道不是律師行業發展的大突破嗎?
四、律師行業發展未來走向:多元服務形式逼人亦喜人
目前,我國律師行業發展中雖存弊端,但是隨著國家生產形式的多元化發展,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再加上宏觀的利好調控,律師行業的走向一定是:與時俱進,專業創新,規范精緻,發展蓬勃。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海外版》(2016年03月31日第01版)
[2]《中國律師網-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網站》
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