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寫的時間簡史被稱為什麼
1. 《時間簡史》寫的是什麼
《時間簡史》是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創作的科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88年。
全書共十二章,講述了關於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識,包括:我們的宇宙圖像、空間和時間、膨脹的宇宙、不確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等內容,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遙遠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質等知識,並對宇宙的起源、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命題進行了闡述。
在該書里,霍金探究了已有宇宙理論中存在的未解決的沖突,並指出了把量子力學、熱動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統一起來存在的問題,該書的定位是讓那些對宇宙學有興趣的普通讀者了解他的理論和其中的數學原理。
該書自1988年首版以來,已被翻譯成40種文字,累計銷售量突破2500萬冊,成為一本暢銷全世界的科學著作。
(1)霍金寫的時間簡史被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在發表《最初的宇宙》不久之後,霍金決定寫一本將對大眾極具吸引力的宇宙學著作。這本書就是《時間簡史》。
可惜這本書一直拖延到1985年才完稿,因為霍金在訪問歐洲原子能研究機構在瑞士日內瓦的量子物理實驗室的時候,不幸染上了肺炎。由於病得很嚴重,霍金被送進劍橋大學的阿登布魯克醫院進行了氣管切開手術。
這次手術雖然挽救了霍金的生命,但他再也不能使用他的嗓音了。霍金採用一個連在輪椅上的,可用手操控的小型電腦語音合成器來「說話」。
這對霍金來說很不方便,但是,對於之前根本聽不清他說話的聽眾來說,這樣反倒容易理解了。在使用這個語音合成器之前,只有他身邊最親密的人能聽懂他說的話。霍金的《時間簡史》最終發表於1988年。
2. 史蒂芬·霍金被稱為「宇宙之王」,他撰寫的《時間簡史》在全世界擁有無數的讀者。更因為
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
3. 霍金的時間簡史簡介
在這部書中,霍金帶領讀者遨遊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系、黑洞、誇克、「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並對宇宙是什麼樣的、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問題做了闡述,使讀者初步了解狹義相對論以及時間、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學的奧妙。
《時間簡史》的主要內容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時間起始點——宇宙大爆炸奇點。宇宙是不斷膨脹著的,它在最初應該收縮為一點,這一時刻被稱為宇宙大爆炸時刻。宇宙在這一點的密度無窮大,這一點即為數學上所稱的奇點。
2.時間終結——黑洞。恆星由於引力作用會不斷收縮,會形成一個「黑洞」。黑洞表面引力很強,時間會在此終止。
3.上帝是如何啟動宇宙的?——宇宙的起源和命運。一種是以人擇原理來解釋的叫做紊亂邊界條件的宇宙起源;另一種解釋稱為「暴漲模型」,它認為宇宙在開始的一瞬間是以加速度膨脹,在遠小於1秒的時間里宇宙的半徑增大了100萬億億億倍。
4.物理學的統一——終極理論。人類在尋求建立一個適用於宇宙中每一事件的、完整的、協調的統一理論,在這理論中不需要選取特定的常數去符合事實。
(3)霍金寫的時間簡史被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時間簡史》是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創作的科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88年。
全書共十二章,講述了關於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識,包括:我們的宇宙圖像、空間和時間、膨脹的宇宙、不確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等內容,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遙遠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質等知識,並對宇宙的起源、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命題進行了闡述。
在該書里,霍金探究了已有宇宙理論中存在的未解決的沖突,並指出了把量子力學、熱動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統一起來存在的問題,該書的定位是讓那些對宇宙學有興趣的普通讀者了解他的理論和其中的數學原理。
該書自1988年首版以來,已被翻譯成40種文字,累計銷售量突破2500萬冊,成為一本暢銷全世界的科學著作。
在發表《最初的宇宙》不久之後,霍金決定寫一本將對大眾極具吸引力的宇宙學著作。這本書就是《時間簡史》。可惜這本書一直拖延到1985年才完稿,因為霍金在訪問歐洲原子能研究機構在瑞士日內瓦的量子物理實驗室的時候,不幸染上了肺炎。
由於病得很嚴重,霍金被送進劍橋大學的阿登布魯克醫院進行了氣管切開手術。這次手術雖然挽救了霍金的生命,但他再也不能使用他的嗓音了。霍金採用一個連在輪椅上的,可用手操控的小型電腦語音合成器來「說話」。
這對霍金來說很不方便,但是,對於之前根本聽不清他說話的聽眾來說,這樣反倒容易理解了。在使用這個語音合成器之前,只有他身邊最親密的人能聽懂他說的話。霍金的《時間簡史》最終發表於1988年。
《時間簡史》是一部講述宇宙奧秘的科普讀物。霍金對「時間簡史」的解釋是「從大爆炸到黑洞」,意思是假定時間(和空間)是由宇宙大爆炸開始,演化到黑洞結束。
《時間簡史》一書著重解答人類最古老的命題:時間是有始有終的嗎?宇宙是怎樣誕生的?它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
傳統思想認為,宇宙在空間上是無邊無際的,在時間上也是無始無終的。但霍金則認為,宇宙有自己的歷史起點,它大約誕生於150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以一個「點」存在,不佔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後來,這個「點」發生了大爆炸,時間和空間由此開始,物質逐漸形成。
宇宙起初的溫度極高,隨著時間的推進,它的空間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低,其中蘊含的能量與物質不斷發生復雜的反應,最終形成星系。宇宙的空間一直持續不斷地擴大,膨脹,直至今日。
大約在距今50億年前,太陽形成。大約在距今46億年前,地球形成,並成為了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之一。宇宙繼續膨脹,將來也會膨脹,可能在膨脹到一定程度後,宇宙會逐漸收縮,最終又收縮成一個不佔有空間的「點」。這也代表著時間的結束。
然而宇宙究竟會不會收縮為一個「點」,還沒有人能夠給出確切的答案。宇宙在大爆炸發生之前到底是什麼樣,或者說發生大爆炸的原因是什麼,無人知道,且將會是個永恆的謎。這就是霍金的大爆炸宇宙的理論基礎。
霍金在該書中用自己全新的物理理論回答了有關宇宙的基本問題。在具體寫作時,他放棄了所有數學的理論公式,將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首次用簡明、易懂的語言介紹給一般讀者,致力於讓更多的人去了解自己生存的宇宙,該書因此成為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範本。
4. 史蒂芬霍金為什麼被稱為"宇宙之王".
2001年,霍金出了一部作品《果殼中的宇宙》,以相對簡化的手法及圖解為讀者講述了宇宙的起源。「即使我身處果殼之中,我仍以為自己是宇宙之王」,從此便稱霍金為「宇宙之王」。黑洞理論使量子論和熱力學在「霍金輻射」中得到完美統一,而他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無邊界設想的量子宇宙論,解決了困擾科學界幾百年的「第一推動」問題。
(4)霍金寫的時間簡史被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果殼中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是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作品。獲得安萬特科學圖書獎(該獎項是世界最知名的科普圖書獎之一)。 《果殼中的宇宙》是一本圖文並茂的科普著作,主題是宇宙學,涉及廣義相對論、量子論、黑洞、暴脹、時間旅行、弦論、超引力等諸多前沿概念。
史蒂芬·霍金的前一本宇宙學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在全世界大受歡迎,銷量超過千萬冊。但有不少人評論說,這本書的內容過於艱深,許多讀者都沒有讀完。與之相比,《果殼中的宇宙》大量使用圖形來解釋宇宙學概念,給讀者一種直觀印象。史蒂芬·霍金因疾病被困於輪椅上,只能靠語音合成器講話,卻思考著宇宙學最前沿的問題。
在《果殼中的宇宙》這部新作中,霍金把讀者帶到理論物理的最前沿,真理在那裡甚至比幻想更令人眼花繚亂。他利用通俗的語言解釋制約著宇宙的原理。
5. 霍金寫的時間簡史在全世界擁有無數的讀者。因此人們稱他為()、()、()。
宇宙之王
人稱宇宙之王的霍金
6. 霍金《時間簡史》的內容簡介
《時間簡史》全書共十二章,講述了關於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識,包括:我們的宇宙圖像、空間和時間、膨脹的宇宙、不確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等內容,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遙遠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質等知識,並對宇宙的起源、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命題進行了闡述。
在該書里,霍金探究了已有宇宙理論中存在的未解決的沖突,並指出了把量子力學、熱動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統一起來存在的問題,該書的定位是讓那些對宇宙學有興趣的普通讀者了解他的理論和其中的數學原理。
(6)霍金寫的時間簡史被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在發表《最初的宇宙》不久之後,霍金決定寫一本將對大眾極具吸引力的宇宙學著作。這本書就是《時間簡史》。可惜這本書一直拖延到1985年才完稿,因為霍金在訪問歐洲原子能研究機構在瑞士日內瓦的量子物理實驗室的時候,不幸染上了肺炎。由於病得很嚴重,霍金被送進劍橋大學的阿登布魯克醫院進行了氣管切開手術。
這次手術雖然挽救了霍金的生命,但他再也不能使用他的嗓音了。霍金採用一個連在輪椅上的,可用手操控的小型電腦語音合成器來「說話」。這對霍金來說很不方便,但是,對於之前根本聽不清他說話的聽眾來說,這樣反倒容易理解了。在使用這個語音合成器之前,只有他身邊最親密的人能聽懂他說的話。霍金的《時間簡史》最終發表於1988年。
參考資料:網路-時間簡史
7. 霍金被人們稱做什麼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大學學習後期,開始患「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運動神經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殘疾的種種困難,於1965年進入劍橋大學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任研究員。這個時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問題上,創立了宇宙之始是「無限密度的一點」的著名理論。1969年起任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科學傑出成就研究員。1972-1975年先後在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學部進行研究工作,1975-1977年任重力物理學高級講師,1977-1979年任教授,1979年起任盧卡斯講座數學教授。其間,1974年當選為皇家學會最年輕的會員。1974-1975年為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費爾柴爾德講座功勛學者。1978年獲世界理論物理研究的最高獎愛因斯坦獎。霍金的成名始於對黑洞的研究成果。在愛因斯坦之後融合了20世紀另一個偉大理論——量子理論,他認為,宇宙是有限的,但無法找到邊際,這如同地球表面有限但無法找到邊際一樣;時間也是有開始的,大約始於150億到200億年前。1988年獲沃爾夫物理學獎。
1985年霍金喪失語言能力,表達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電腦聲音合成器。他用僅能活動的幾個手指操縱一個特製的滑鼠器在電腦屏幕上選擇字母、單詞來造句,然後通過電腦播放聲音,通常製造一個句子要5、6分鍾,為了合成一個小時的錄音演講要准備10天。1988年寫成科普著作《時間簡史》,至1995年10月該書發行量已超過2500萬冊,譯成幾十種語言,中譯本也已出版。
1990年與結婚25年之久的妻子簡·懷爾德離婚。1995年9月16日,與他的護士伊萊恩·梅森結婚。
史蒂芬·霍金教授是當代享有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當今的愛因斯坦。他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論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1989年獲得英國爵士榮譽稱號。他是英國皇家學會學員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研究領域:
理論物理學:70年代霍金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教授是現代科普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寫的《時間簡史》,這是一篇優秀的天文科普小說。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 40種語言。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時間簡史續編》 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在三年工作量並不巨大的學習之後,他獲得了一等自然科學榮譽學位,之後進入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當時牛津大學還沒有宇宙學這個專業。盡管他希望能夠跟當時在劍橋的弗雷德·霍伊爾(Fred Hoyle)身邊做研究,但是他的導師卻是丹尼斯·西艾瑪(Dens Scama)。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他成為一名研究員,後來成為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Gonvlle and Caius College)的教授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辯論。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斯蒂芬.霍金,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現年60歲,出生於伽利略逝世周年紀念日,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他因患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2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教授是現代科普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寫的《時間簡史》,這是一篇優秀的天文科普小說。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 40種語言。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本書一出版 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時間簡史》對我們這些喜用言語表達甚於方程表達的讀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書。她長於一個對人類思想有接觸貢獻者之手,這是一本對知識無限追求之作,是對時空本質之謎不懈探討之作。
《時間簡史續編》 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
《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MRMY.NET收集]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辯論。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未來的魅力》本書以斯蒂芬·霍金預測宇宙今後十億年前景開頭,以唐·庫比特最後的審判的領悟為結尾,介紹了預言的發展歷程,及我們今天預測未來的方法。該書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還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問題,讀來饒有趣味。
作品:
1、《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A Brief History of Time: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 (1988年)
2、《時間簡史續篇》
3、《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
4、《時空本性》
5、《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2001年10月)
獎項:
1、 1989年獲得英國爵士榮譽稱號
2、 是英國皇家學會學員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3、 倫敦皇家天文學會的埃丁頓勛章
4、 梵蒂岡教皇科學學會十一世勛章
5、 霍普金斯獎
6、 美國丹尼歐海涅曼獎
7、 馬克斯韋獎
8、 英國皇家學會的休斯勛章
9、 1978年獲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
10、與彭羅斯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11、1988年霍金的書《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獲沃爾夫基金獎
簡介
1942年 1月8日生於劍橋
1950年 舉家遷往聖奧爾本斯
1959年 入牛津大學
1962年 牛津畢業,去劍橋讀研究生
1963年 被診斷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
1965年 獲劍橋博士學位,與珍妮.懷爾德(簡·瓦爾德)結婚
1967年 長子羅伯特出生
1970年 女兒露西出生/開始使用輪椅
1973年 首部著作《空時的大型結構》出版
1974年 宣布發現黑洞輻射,成為皇家學會會員
1977年 被任命為劍橋大學引力物理學教授
1979年 次子蒂莫西出生/被任命為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廣義相對論評述:紀念愛因斯坦百年誕辰》出版
1981年 參加梵蒂岡宇宙學大會,宣布無邊界構想/《超時空和超引力》出版/被授予大英帝國高級騎士
1985年 在瑞士病倒/實行氣管造口手術從而失去語言能力,使用帶造音器的計算機1988年 《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出版/獲沃爾夫基金獎
1989年 被授予大英帝國榮譽爵士
1990年 與妻子離異
1991年 《時間簡史》同名電影上映
1993年 《「黑洞與嬰兒宇宙」及其他論文》出版
2001年10月又一部力作《果殼中的宇宙》出版發行
8. 簡述霍金所著的《時間簡史》
內容簡介
史蒂芬·霍金那本暢銷世界的《時間簡史》已成為科學著述的里程碑。這不僅歸因於作者迷人的表達方式,還歸因於他討論的令人敬畏的主題:空間和時間的本性,上帝在創生中的作用,宇宙的歷史和將來。但是,在它問世後的歲月里,有些讀者一直不斷地向霍金教授訴說,該書某些最重要的概念理解起來非常困難。
這就是寫作《時間簡史(普及版)》的緣起和理由:作者希望讀者更容易接受它的內容——同時還納入最新的科學觀測和發現。
雖然本書在篇幅上的確是「更簡明」些,但它實際上卻擴大了原書偉大的論題。刪除了純粹技術性的概念,諸如混沌的邊界條件的數學等等。相反,包括相對論、彎曲空間以及量子論的課題,它們雖然具有無窮的趣味,但卻由於散布於原書而很難理解,現在則各自分章論述。
在重新組織本書之際,作者得以擴展特別有興趣的領域並收入最新的進展,從弦論的最新發展,到尋求物理學中各種力的完備統一理論令人神往的進展。如同本書早先的版本——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尋找時間和空間核心可望而不可及的秘密這一未競之業中,《時間簡史(普及版)》將引導世界各地的普通讀者。 顯示全部信息
作者簡介
史蒂芬.霍金是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他還為普通讀者撰寫過文集《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霍金講演錄)和(果殼中的宇宙)。
列納德,蒙洛迪諾是位物理學家;他是這個新版的合作者,在加州理工學院任過教,曾為《星際航行:下一代》寫過劇本。他著有《歐幾里得的窗口》和《費恩曼的彩虹》,並是「愛因斯坦小學生系列書」的合著者。
吳忠超在霍金教授指導下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他和杜欣欣合作,撰寫《在時間中沉醉》並編著《無中生有》。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第1章 思索宇宙
第2章 宇宙演化的圖象
第3章 科學理論的本性
第4章 牛頓之宇宙
第5章 相對論
第6章 彎曲空間
第7章 膨脹的宇宙
第8章 大爆炸、黑洞和宇宙的演化
第9章 量子引力
第10章 蟲洞和時間旅行
第11章 自然的力和物理學統一
第12章 結論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時間簡史》這是一本包含了非常多文字的書,連作者自己都說,這是一本很長很長的書,長到幾乎要把整個時間都包含進去,然而,時間又是根本沒有始終的,它不可能被任何空間所包含,所以,時間的無始無終也就成了書的作者霍金教授在整本書結束的時候要表達的終極意圖。《時間簡史》這本書可以說是一部寫給普通人看的物理學著作,用最簡單的語言闡述最深奧的宇宙原理,同時,它也是一本當代青年不可不讀的經典名著。《時間簡史》這本書可以說是一部寫給普通人看的物理學著作,用最簡單的語言闡述最深奧的宇宙原理,同時,它也是一本當代青年不可不讀的經典名著。
《時間簡史》這是一本包含了非常多文字的書,連作者自己都說,這是一本很長很長的書,長到幾乎要把整個時間都包含進去,然而,時間又是根本沒有始終的,它不可能被任何空間所包含,所以,時間的無始無終也就成了書的作者霍金教授在整本書結束的時候要表達的終極意圖。
很多人都說,這本《時間簡史》是一本科普類書籍,它用非常客觀的視角來闡述時間在何處開始,在何處終結,宇宙的無限性和有限性依據何在。霍金教授在撰寫整本書的時候,把自己放置在了外層空間的一個奇異領域,用一種置身其外的態度對遙遠星系,黑洞,誇克,大統一理論,「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地探討。
這種探討自然是為人類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提供了一系列的啟發,不過這應該不是霍金教授最想要達到的目的。
《時間簡史》是一本具有非常高科學價值的教材,同時,它也是一本融入了人作為人類永恆的不斷去追求真理的書,如果時間終結了,那時尚,文化,藝術,甚至悲歡喜樂都會去哪呢?總要有人去思考和追尋吧。
9. 霍金的稱號是什麼
霍金的稱號有:「宇宙之王」、「科學天才」、「科學巨匠」、「生活強者」、「自由勛章」
霍金所獲榮譽:
1.1989年獲得英國爵士榮譽稱號。
2.英國皇家學會學員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3.倫敦皇家天文學會的埃丁頓勛章。
4.梵蒂岡教皇科學學會十一世勛章。
5.霍普金斯獎。
(9)霍金寫的時間簡史被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1963年,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