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藍鯨為什麼晚上覓食

藍鯨為什麼晚上覓食

發布時間: 2022-07-23 16:22:33

① 藍鯨怎樣進食

鯨魚的口的後部與外界相通,中間帶有可以充當過濾網的組織,進食的時候就是將魚蝦連同海水一起吸到嘴裡,然後將食物濾出來吃掉
背上的孔是呼吸用的,和肺相連,不進水的。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須鯨亞目。共有四個亞種。藍鯨被認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米,重達200噸。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與其他須鯨一樣,藍鯨主要以小型的甲殼類(例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也包括魷魚。通常藍鯨白天需要在超過100米深度的海域來覓食,在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藍鯨在晚秋開始交配,並一直持續到冬末
,雌鯨通常2-3年生產一次,在經過10-12個月的妊娠期後,一般會在冬初產下幼鯨。四大洋均有分布。

② 藍鯨的特點

1、大小

初生7米,成年24-27米;小藍鯨初生6米,成年21-22米。

2、體重

初生體重約2.5噸,成年100-120噸。

3、形態特徵

體型龐大、體色呈藍灰色、體表斑駁、背鰭小而矮鈍、位置偏後方、頭部寬而平、呈U字型,噴氣孔前衛巨大、尾干非常厚實、噴氣達9公尺、潛水時、可能展現尾鰭、體呈流線形、喉下有許多皺折、鯨須板中長、上頷側觀呈水平狀.

③ 藍鯨的習性

藍鯨的習性:
1、藍鯨白天需要在超過100米深度的海域來覓食,在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
2、藍鯨棲息的海灣大多由陸地的河水中沖入了極為豐富的有機質,使水質十分肥沃,促進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游生物,又引來了身體閃耀著鑽藍色光芒的大群磷蝦。藍鯨以浮游生物為食,主食就是磷蝦(krill)。藍鯨所吃的這類浮游生物因海洋區域不同而屬不同的物種。
3、藍鯨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用肺進行呼吸,大約每隔10-15分鍾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

④ 「藍鯨」的習性有哪些

1、藍鯨以浮游生物為食,主食磷蝦。

2、一頭藍鯨每天消耗2-5噸食物。攝食時游速2-6km/h,洄遊中5-33km,被追逐時最大20-48km。一般進行10-20次小潛水後接一次深潛水,淺潛水間隔12-20秒,深潛水可持續10-30分鍾。

3、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蝦是藍鯨的主要食物。而在南極,南極磷蝦是藍鯨的主要食物。藍鯨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蝦群,這意味著藍鯨白天需要在深水(超過100米)覓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

4、它潛水一般不超過100米,但有的個體可潛至500米深,潛水時間可持續10-20分鍾,隨後是連續8-15次噴氣。

5、藍鯨雖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用肺進行呼吸,肺的重量達1000多千克,能容納1000多公升的空氣。

6、雖然有人曾見到50-60隻藍鯨成群活動,但一般很少結成群體,大多數是孤獨的,或僅有2-3隻在一起活動。雙棲的藍鯨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潛水、覓食和呼吸,宛如鴛鴦,形影不離,身後常常留下一條寬寬的水道。3隻在一起的藍鯨,大多為雌獸和一隻幼仔鯨緊靠在一起,雄獸尾隨其後,相距大約3米左右。

7、藍鯨是世界上最大聲的動物,藍鯨在與夥伴聯絡時使用一種低頻率,震耳欲聾的聲音。這種聲音有時能超過180分貝,比你站在跑道上所聽到的噴氣式飛機起飛時發出的聲音還要大,有一種靈敏的儀器曾在80千米外探測到藍鯨的聲音。通過距離藍鯨1米參考壓力一毫帕的測量,估算藍鯨的聲音在源頭處可以達到155-188分貝。

⑤ 我想知道有關藍鯨的生活規律。

生活習性

藍鯨以浮游生物為食,主食磷蝦(krill)。一頭藍鯨每天消耗2~4t食物。 攝食時游速2~6km/h,洄遊中5~33km,被迫逐時最大20~48km。一般進行10~20次小潛水後接一次深潛水,淺潛水間隔12~20秒,深潛水可持續10~30分鍾。噴出霧柱狹而直,高6~12m。藍鯨大約10歲性成熟,北藍鯨於秋末冬初產仔和交配,南半球是在南方的冬季交尾,7月是高峰期。繁殖期南北半球相差半年。孕期10~11個月,仔鯨長6~7m,重約6噸。哺乳期半年,斷奶時長可達16m。對最高年齡的估計從30年到80~90年不等。鯨會通過叫來求偶.

藍鯨是須鯨科目的其中一個物種,這個科的成員還包括大翅鯨、座頭鯨、塞鯨、布氏鯨與小須鯨。須鯨科被認為早在漸新世中期就和須鯨亞目的其他科分離。但是對於須鯨科的成員何時彼此分離演化還是未知的。藍鯨通常被歸類在須鯨屬的其中之一,雖然有學者將它歸類在另一個單型屬-藍鯨屬(Sibbals)中,但是這種分類方法並沒有被其他學者接受。 DNA序列分析顯示,藍鯨比其屬中的其他物種在種繫上更接近座頭鯨和灰鯨。如果進一步的測試可以證實這種關系的話,將有把須鯨重分類的必要。
藍鯨是鰮鯨屬七個物種中的一種。但是DNA測序分析表明,藍鯨比其屬中的其它物種在種繫上更接近駝背鯨和灰鯨。關於藍鯨/鰭鯨雜交的成年後代至少有11項文獻記載。目前也已知有藍鯨與大翅鯨之間的雜交種。阿倫遜和格爾伯格(1983年)認為藍鯨和鰭鯨的差別類似於人類和大猩猩的差別。普遍認為鰮鯨科早在漸新世中期就和須鯨亞目的其他科分離。但是不知何時這些科的成員彼此分離。
與藍鯨相關的動物種系樹一些權威把該物種分為三個亞種:B. m. musculus,包括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種群;B. m. intermedia,包括南大洋的種群;B. m. brevicauda (也稱侏儒藍鯨),包括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種群。更早的權威把把印度洋種群單獨列為一個亞種稱B. m. indica。但和其他三個亞種不同的是,最後一個亞類的名稱並未出現在瀕危物種紅色列表上。目前兩種分類方法仍舊受到一些科學家的置疑;遺傳分析卻表明只有兩種亞種。
藍鯨的物種名稱musculus來自於拉丁語,有「強健」的意思, 但也可以翻譯為「小老鼠」。林奈在1758年的開創性著作《自然系統》(Systema Naturae)中完成了該種類的命名,他可能知道這一點,然後幽默地使用了這個帶有諷刺意味的雙關語。藍鯨在赫爾曼·梅爾維爾的小說《白鯨記》中被稱為硫磺底(Sulphur-bottom),因為矽藻附著在藍鯨的皮膚上,使得它們的下側呈現橘棕色或淡黃色,因此其也稱為磺底鯨。其他常見的名稱還有西巴德鯨、塞巴氏須鯨(Sibbald's Rorqual,由羅伯特·西巴德所命名),大藍鯨(Great Blue Whale)與大北須鯨、巨北須鯨(Great Northern Rorqual) ,不過近幾十年來這些名稱漸漸被人們所遺忘。
目前權威專家將藍鯨分類成3或4個亞種:北藍鯨包括北太平洋與北大西洋的族群、生活在南極海的南藍鯨、在印度洋與南太平洋被發現的侏儒藍鯨與一個仍有疑問的亞種:大印度藍鯨,它們也是在印度洋被發現的,盡管之前這個亞種被懷疑可能就是侏儒藍鯨。
藍鯨亞種
南藍鯨

(B.m intermedia Burmeister,1871)南藍鯨分布於南半球;雌性長23~24米,雄性22米性成熟,身體成熟的體長分別為26~27米和24~25米;

北藍鯨

(B.m musculus Linnaeus,1958)北藍鯨分布於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北藍鯨雌性長21~23米,雄性20~21米性成熟,分別在25和24米長時身體成熟;

小藍鯨

(B.m brevicaukta Ichihara,1966)小藍鯨分布印度洋和東南大西洋的亞南極海域。小藍鯨雌性長19米,雄性略小於19米性成熟,雌雄長分別為22和21米時身體成熟。
體貌特徵藍鯨是須鯨中最大的一種,最長者是1904到1920年間捕於南極海域的一頭雌鯨,長33.58m,體重170噸。

體態特徵

雌大於雄,南藍鯨大於北藍鯨。上面觀,吻寬而平。背鰭小,高約0.4m,位體後1/4處。鰭肢較小,其長占體長的15%。尾鰭寬為體長的1/3至1/4,後緣直線形。蜇溝55~88條,最長者達於臍。每側須板270~395枚。體背深蒼灰藍,腹面稍淡,口部和須黑色。
藍鯨和其他種類的鯨不同,其他種類顯得矮壯,而藍鯨則身體長椎狀,看起來像被拉長。頭平呈U型,從上嘴唇到背部氣孔有明顯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鯨須板密集,大約300個鯨須板(大概1米長)懸於上顎,深入口中約半米。60-90個凹槽(稱為腹褶)沿喉部平行於身體。這些皺褶用於大量吞食後排出海水(參見「捕食」一節)。
藍鯨背鰭小,只有在下潛過程中短暫可見。背鰭的形狀因個體而不同;有些僅有一個剛好可見的隆起,而其他的鰭則非常醒目,為鐮型。背鰭大概位於身體長度的四分之三處。當要浮出水面呼吸時,藍鯨將肩部和氣孔區域升出水面,升出水面的程度比其他的大型鯨類(如鰭鯨和鯧鯨)要大得多。這經常可作為識別海洋物種的有用線索。 當呼吸時,如果風平浪靜,藍鯨噴出的一道壯觀的垂直水柱(可達12米,一般為9米)在幾千米外都可以看到。藍鯨的肺容量為5,000升。
藍鯨的鰭肢長3-4米。上方為灰色,窄邊白色。下方全白。頭部和尾鰭一般為灰色。但是背部,有時還有鰭肢通常是雜色的。雜色的程度因個體而有明顯不同。有些可能全身都是灰色,而其他的則是深藍,灰色和深藍色相當程度的混合在一起(grey-blue)。
藍鯨和其他鯨交互時沖刺速度可達50km/h(30mph),但通常的游速為20km/h(12mph)。當進食時,速度降到5km/h(3 mph)。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藍鯨當下潛時會抬起他們的尾鰭,其他的大部分藍鯨則不會。
藍鯨是地球上目前的最大的動物,一頭成年藍鯨能長到曾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恐龍—長臂龍體重的2倍多,非洲公
象體大小比較藍鯨是曾在地球上生活過的最大動物。來自恐龍時代所知的最大的生物是中生代的阿根廷龍,阿根廷龍估計有90噸(100短噸)。最大的藍鯨有多重還不確定。大部分的數據取自20世紀上半葉南極海域捕殺的藍鯨,數據由並不精通標准動物測量方法的捕鯨人測得。有記載的最長的鯨為兩頭雌性,分別為33.6米(110英尺3英寸)和33.3米(109英尺3英寸)。但是這些測量的可靠性存在爭議。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實驗室(NMML)的科學家測量到的最長的鯨長度為29.9米(98英尺),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輛雙層公共汽車一樣長。
藍鯨的頭非常大,舌頭上能站50個人。它的心臟和小汽車一樣大。嬰兒可以爬過它的動脈,剛生下的藍鯨幼崽比一頭成年象還要重。在其生命的頭七個月,幼鯨每天要喝400升(100美國加侖)母乳。幼鯨的生長速度很快,體重每24小時增加90公斤(200磅)。
由於藍鯨巨大的體積,我們不能直接稱它的體重。大部分被捕殺的藍鯨都不是整頭上稱的,捕鯨人在稱重之前將其切成合適的大小。因為血液和其它體液喪失,這種方式低估了藍鯨的體重。即使這樣,有記載27米(88英尺6英寸)長的鯨重達150-170噸(160-190短噸)。NMML的科學家相信30米(98英尺)長的鯨估計會超過180噸(200短噸)。目前NMML科學家精確測量過的最大的藍鯨重達177噸(197短噸)。
雌大於雄,南藍鯨大於北藍鯨。上面觀,吻寬而平。背鰭小,高約0.4m,位體後1/4處。鰭肢較小,其長占體長的15%。尾鰭寬為體長的1/3至1/4,後緣直線形。蜇溝55~88條,最長者達於臍。每側須板270~395枚。體背深蒼灰藍,腹面稍淡,口部和須黑色。
藍鯨和其他種類的鯨不同,其他種類顯得矮壯,而藍鯨則身體長椎狀,看起來像被拉長。頭平呈U型,從上嘴唇到背部氣孔有明顯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鯨須板密集,大約300個鯨須板(大概1米長)懸於上顎,深入口中約半米。60-90個凹槽(稱為腹褶)沿喉部平行於身體。這些皺褶用於大量吞食後排出海水(參見「捕食」一節)。
藍鯨背鰭小,只有在下潛過程中短暫可見。背鰭的形狀因個體而不同;有些僅有一個剛好可見的隆起,而其他的鰭則非常醒目,為鐮型。背鰭大概位於身體長度的四分之三處。當要浮出水面呼吸時,藍鯨將肩部和氣孔區域升出水面,升出水面的程度比其他的大型鯨類(如鰭鯨和鯧鯨)要大得多。這經常可作為識別海洋物種的有用線索。 當呼吸時,如果風平浪靜,藍鯨噴出的一道壯觀的垂直水柱(可達12米,一般為9米)在幾千米外都可以看到。藍鯨的肺容量為5,000升。
藍鯨的鰭肢長3-4米。上方為灰色,窄邊白色。下方全白。頭部和尾鰭一般為灰色。但是背部,有時還有鰭肢通常是雜色的。雜色的程度因個體而有明顯不同。有些可能全身都是灰色,而其他的則是深藍,灰色和黑色相當程度的混合在一起。
藍鯨和其他鯨交互時沖刺速度可達50km/h(30mph),但通常的游速為20km/h(12mph)。當進食時,速度降到5km/h(3 mph)。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藍鯨當下潛時會抬起他們的尾鰭,其他的大部分藍鯨則不會。

生活習性

藍鯨以浮游生物為食,主食磷蝦(krill)。一頭藍鯨每天消耗2~4t食物。 攝食時游速2~6km/h,洄遊中5~33km,被迫逐時最大20~48km。一般進行10~20次小潛水後接一次深潛水,淺潛水間隔12~20秒,深潛水可持續10~30分鍾。噴出霧柱狹而直,高6~12m。藍鯨大約10歲性成熟,北藍鯨於秋末冬初產仔和交配,南半球是在南方的冬季交尾,7月是高峰期。繁殖期南北半球相差半年。孕期10~11個月,仔鯨長6~7m,重約6噸。哺乳期半年,斷奶時長可達16m。對最高年齡的估計從30年到80~90年不等。鯨會通過叫來求偶.

繁殖情況

藍鯨大都在冬季繁殖。母鯨懷胎一年後才生小鯨。剛產下的幼鯨體長就有7.5米左右,重約6噸,經過24小時的餵奶,它的體重就能增加100公斤左右,平均每分鍾增加約75克。幼鯨經過7個月的哺乳後,體重可達到23噸左右,體長約16米,並開始學著張嘴吞食各種浮游生物。小藍鯨要5歲才算成年。

捕食特徵

磷蝦是藍鯨的主要食物,藍鯨所吃的這類浮游生物因海洋區域不同而屬不同的物種。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蝦, Thysanoessa raschii, Thysanoessa inermis和Thysanoessa longicaudata是藍鯨的主要食物。在北太平洋Euphausia pacficia, Thysanoessa inermis, Thysanoessa longipes, Thysanoessa spinifera和Nyctiphanes symplex是主要食物;而在南極,南極磷蝦, Euphausia crystallorophias 和 Euphausia vallentni是藍鯨的主要食物。 藍鯨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蝦群,這意味著藍鯨白天需要在深水(超過100米)覓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覓食過程中藍鯨的潛水時間為一般為10分鍾。潛水20分鍾並不稀奇,最長的潛水時間記錄是36分鍾(西爾斯,1998年)。藍鯨捕食的過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蝦,同時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後擠壓腹腔和舌頭,將海水經鯨須板擠出。當口中海水排出干凈後,藍鯨吞下剩下的不能穿過鯨須板的磷蝦。

生命周期

藍鯨在秋後開始交配,一直持續到冬末。我們對交配行為和繁殖地還一無所知。雌性2-3年產一次崽,經過10-12個月妊娠期後一般在冬初產崽。幼鯨重約2噸半,長約7米。約6個月後幼鯨斷奶,此時幼鯨的長度已經翻了一倍。藍鯨一般8-10歲性成熟,此時雄鯨長度至少20米(南半球更長)。雌性相對體型更大,約5歲性成熟,此時長約21米。
科學家估計藍鯨的壽命至少到80歲;但是由於個體記錄無法回溯到捕鯨時代,所以要確定鯨的確切壽命還要經過很多年。單一個體最長記錄的研究是34年,在東北太平洋(西爾斯1998年報告)。藍鯨的天敵是逆戟鯨。Calambokidis等人(1990年)調查發現25%的成年藍鯨都有逆戟鯨攻擊留下的傷痕。但是攻擊造成的死亡率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數據。
藍鯨擱淺並不多見,由於其特殊的群體結構,因此從來沒聽過藍鯨群體擱淺。但是當擱淺確實發生時,會倍受關注。1920年一頭藍鯨在蘇格蘭外赫布里底群島路易斯島海灘擱淺,它的頭部被捕鯨人射中,但魚叉沒有爆炸。和其他動物一樣,藍鯨本能地不惜一切代價堅持呼吸,擱淺可以讓它不至於溺死,路易斯島上兩根立在大道邊的鯨骨頭吸引了大量遊客。

藍鯨發聲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聲的動物。卡明斯和湯普森(1971年)及理查德森等人(1995年)表示,通過距離藍鯨1米參考壓力一毫帕的測量,估算藍鯨的聲音在源頭處可以達到155-188分貝。即使考慮到水和空氣的不同的阻抗,不同的標准參考壓力,空氣中的等價聲音范圍仍有89-122分貝。作為比較,風鑽的聲音大約100分貝。但人類可能無法體會到藍鯨是聲音最大的動物。所有的藍鯨種群發聲的基頻在10-40赫茲,而人類能夠察覺的最低頻率是20赫茲。藍鯨的聲音持續時間為10-30秒鍾。有記錄斯里蘭卡海岸外藍鯨的聲音重復唱4個音符的「歌」,每次持續兩分鍾,使人想起駝背鯨之歌。研究者認為,因為這種現象沒在其它種群中看到,它可能為B. m. brevicauda(侏儒)亞種獨有。 科學家並不知道藍鯨為什麼要發聲,理查德森等人(1995年)提出了下面幾個原因:
1.保持個體間的距離
2.同類和個體識別
3.環境信息傳遞(例如覓食,警告,求偶)
4.保持群體聯系 (例如雌性和雄性間的交流)
5.地貌特徵定位
6.食物定位
(從2002年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生物意見書論文改編)
藍鯨歌聲為何越發深沉
上世紀60年代,一些科學家認為將大量擴音器放入世界上的海洋記錄藍鯨的歌聲將是一個非常酷的做法。40年之後,一些已對藍鯨歌唱研究了40年之久的人得出了一個奇怪的發現,世界上每一頭藍鯨的歌聲每一年均變得越發深沉。但對於其中的原因,他們並不清楚。
盡管語言或者所在地存在差異,每一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每一年的說話速度均變得越發緩慢,越來越像詹姆斯·厄爾·瓊斯。這種變緩幅度很小,每年只減少不到一個赫茲,但整個趨勢卻較為穩定並且具有持續性。
從全球氣候變暖到噪音污染不斷加劇,人們認為很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這種現象。但全球變暖對海洋造成的影響並不能解釋通,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海水酸性和密度的變化上,藍鯨發出的聲音並不會因此發生較大變化。
相比之下,噪音污染可能是一個更有說服力的解釋。讀者不妨想像一下,在人頭攢動的酒吧,我們只能提高聲調才能引起服務生的注意。假設藍鯨無法接受高音調的叫聲,這也並不意味著生活在這顆被詛咒的星球上每一個海洋的每一頭藍鯨同時以同樣的方式改變它們的行為,並且是在長達40年內。

種群和捕鯨

藍鯨不容易捕殺和保存。藍鯨的速度和力量意味著它們通常不是早期捕鯨人的目標,他們選擇捕殺抹香鯨和露脊鯨。當這兩種鯨數量減少後,捕鯨人選擇捕殺須鯨的數量增加,包括藍鯨。1864年,挪威人斯文德·福因用專門設計捕捉大型鯨魚的魚叉裝配了他的輪船。雖然最初很麻煩,但這種方法很快流行起來,19世紀末,北大西洋的藍鯨數量開始減少。
由於藍鯨的皮下有一層厚厚的脂肪,可以做肥皂,鞋油等。因此藍鯨遭到了捕鯨人的大量捕殺。
藍鯨的捕殺量在世界范圍內快速增長,到1925年,美國,英國和日本跟隨挪威,加入了捕殺藍鯨的行列,他們用「捕鯨船」捕殺後將藍鯨升到巨大的「工廠船」進行處理。1930年,41艘船共宰殺了28,325頭藍鯨。二戰末期,藍鯨種群已接近滅亡,1946年首次引入了國際鯨魚交易配額限制。這些配額是無效的,因為約定並沒有考慮到不同物種的區別。數量稀有的物種可以和數量較多的品種進行相等程度的捕殺。由於人類的捕殺和海洋環境的污染,1960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開始禁止捕殺藍鯨,此時已有350,000頭藍鯨被殺,全世界的種群數量已經減少到不到100年前的1%。目前,世界只生存著不到50頭的藍鯨。

鯨的種類
須鯨: 黑露脊鯨 | 南露脊鯨 | 北極露脊鯨 | 小露脊鯨 | 露脊鯨 | 灰鯨 | 藍鯨 | 小須鯨 | 座頭鯨 | 長須鯨 | 鰮鯨 | 布氏鯨 | 小布氏鯨 | 塞鯨
齒鯨: 白暨豚 | 印度河豚 | 恆河豚 | 亞馬孫河豚 | 馬德拉河豚 | 拉普拉塔河豚 | 真海豚 | 短喙真海豚 | 長喙真海豚 | 寬吻海豚 | 亞馬孫白海豚 | 虎鯨 | 海豚 | 中華白海豚 | 巨頭鯨 | 大吻領航鯨 | 長肢領航鯨 | 短肢領航鯨 | 瓜頭鯨 | 北極虎鯨 | 偽虎鯨 | 侏虎鯨 | 江豚 | 白暨豚 | 白鯨 | 布氏長喙鯨 | 抹香鯨 | 小抹香鯨 | 倭抹香鯨

⑥ 藍鯨的生活習性

鯨是海洋哺乳動物,胎生,幼仔哺乳,用肺呼吸。但它既不同於海豹等海洋哺乳動物,也不同於企鵝等用肺呼吸的海鳥,它終生在水中生活,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和海鳥則一段時間在水裡,一段時間在陸上生活。這種特殊的習性可能與其起源有關。

善於游泳,長於潛水是鯨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的共同習性之一。鯨和海豹都是優秀的潛水員。須鯨類的游泳速度一般為每小時30公里,受驚時每小時為40公里,鰮鯨的速度最快,每小時約55公里,比萬噸巨輪還要快。抹香鯨游泳速度較慢,一般為每小時10公里,最快時為25公里。鯨潛水的時間和深度也很驚人,它可潛入200~300米的深海,歷時2小時之久。與海豹相比,鯨的潛水深度比不上可潛入600米的威德爾海豹,但鯨的深潛時間比海豹長得多,威德爾海豹長潛時間為70分鍾,僅是鯨的一半。這種深潛與長潛的差別,可能與軀體大小不同有關,鯨是龐然大物,下潛和上浮時的動作顯然沒有軀體纖細結實的威德爾海豹靈活。鯨的肺活量大,它的肺可容納15000升氣體,下潛時貯存大量氧氣,上浮時呼出大量二氧化碳,這是它能長潛的奧秘之一。此外,鯨和海豹的腦袋都很小,不到體重的1/1000,這可能是它們能夠長潛和深潛的共同有利條件。

「噴泉式」呼吸方式,是鯨特有的生活習性。鯨在水下生活期間,緊閉鼻孔,露出水面呼吸時,鼻孔張開,憑借肺部的壓力和肌肉的收縮,噴出一股白花花的水柱,並伴隨一陣汽笛般的叫聲。所噴水柱的高度和形狀是鑒別不同鯨種的標志。據此,有經驗的捕鯨者,可以迅速地判斷鯨的種類及其大小和距離的遠近。如藍鯨的噴水柱垂直向上,強勁有力,上粗下細,頂部鬆散,如同禮花,射程高達10米以上。其他須鯨類噴水柱的高度一般為8~10米。抹香鯨的噴水柱向左前方偏轉,噴射力弱,粗短而鬆散,高度僅3~4米。關於水柱的成因和成分,日前仍有爭論,有人認為是肺中噴出的廢物,也有人認為是肺中的水汽和激起的海水相結合的產物。

南大洋的鯨主要以磷蝦為食,也吞食一些橈足類等甲殼類浮游動物。濾食性須鯨,從亞熱帶和溫帶遷促到南極,在南極水域飽食美餐,尋偶交配。在此期間,有些種群能積累全身脂肪量的50%。須鯨在亞熱帶很少吃東西,在南極積累的脂肪用來提供它一年中其他時間所需要的能量。齒鯨類的襪香鯨是以食烏賊和魚類為主。

鯨的胃口很大,一頭藍鯨一天能吃8~10噸磷蝦。藍鯨口腔的容積達5立方米,張口時大量的磷蝦和海水一起涌進,閉口時,把海水從唇須縫中擠出,濾出的磷蝦一口吞下。

多數鯨類成群的習性不很顯著,唯獨抹香鯨有組織小家庭的習慣,其成員往往是雌鯨、幼仔和雄鯨各一頭,但其周圍也常有成年的雄鯨伴隨,伺機而動,爭奪妻妾。抹香鯨往往是一夫多妻。

鯨很多是在南極之外繁殖,一般每年一次,每胎產一仔。懷孕期一般為9~12個月,藍鯨為12個月,抹香鯨的懷孕期長達16個月。仔鯨的生長速度很快。藍鯨的受精卵的重量不到1毫克,小到肉眼難以辨別。幼仔出生時體長則達7~8米,體重約2~3噸,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嬰兒。幼仔的哺育期為7個月,每天的哺育量為 400~500公斤。雌鯨的乳汁營養豐富,脂肪的含量達40%~50%,和海豹相似,是鮮牛奶脂肪含量的10~15倍。因此,仔鯨生長快,膘肥體胖。仔鯨在哺育期每小時可增加體重4公斤,一晝夜竟增長80~100公斤。仔鯨在斷奶後,生長速度大減。藍鯨的性成熟為4~5年,其壽命最長可達100年。須鯨的壽命一般為40~50年,最長可達100年之久。

遷徒生活是鯨的共同習性,像魚類的回遊,候鳥的遷徙一樣,不過時間、季節和地點各不相同罷了。遷徙是鯨的一種本能,也是生存所迫,比如須鯨在其他海域進食很少,主要在南極海域進食,所以它必須返回南極海域。南大洋的鯨多數是從亞熱帶和溫帶遷徙來的,在每年的11月左右到達南極海域,在那裡逗留100來天,於翌年二三月踏上回程。須鯨在南極海域逗留的時間最長,通常為120天以上。有的縞臂鯨可在南極海域越冬,並在亞南極區繁殖。其他多數鯨種在南極地區或在遷徙的途中尋偶、交配,在溫帶和亞熱帶繁殖後代。在南極海域很難看到正在哺乳的仔鯨。

⑦ 藍鯨是如何進食的藍鯨吃什麼呢

藍鯨是鯨魚的一種,為鰮鯨科鰮鯨屬海洋哺乳動物,共有四個亞種,被認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米,重達200噸,四大洋均有分布,以南極海域數量為最多,主要是水溫5~20℃的溫帶和寒帶冷水域。
以下是吃東西的方式
當這種鯨靠近海底一大攤的蝦時,就張大嘴吞食大量的水,裝進可以伸長的、折疊的肚子。當嘴閉合時,鯨舌就卷食那些鯨齒片過濾的水。如藍鯨一次可以吞食25000公升的水。須鯨張大嘴巴把魚蝦和水一同吞進嘴,再經過濾板把水濾出,再把魚蝦吞進肚子。

⑧ 藍鯨有什麼生活習性

生活習性
藍鯨以浮游生物為食,主食磷蝦(krill)。一頭藍鯨每天消耗2~4t食物。 藍鯨
攝食時游速2~6km/h,洄遊中5~33km,被迫逐時最大20~48km。一般進行10~20次小潛水後接一次深潛水,淺潛水間隔12~20秒,深潛水可持續10~30分鍾。噴出霧柱狹而直,高6~12m。藍鯨大約10歲性成熟,北藍鯨於秋末冬初產仔和交配,南半球是在南方的冬季交尾,7月是高峰期。繁殖期南北半球相差半年。孕期10~11個月,仔鯨長6~7m,重約6噸。哺乳期半年,斷奶時長可達16m。對最高年齡的估計從30年到80~90年不等。鯨會通過叫來求偶.

繁殖情況
藍鯨大都在冬季繁殖。母鯨懷胎一年後才生小鯨。剛產下的幼鯨體長就有7.5米左右,重約6噸,經過24小時的餵奶,它的體重就能增加100公斤左右,平均每分鍾增加約75克。幼鯨經過7個月的哺乳後,體重可達到23噸左右,體長約16米,並開始學著張嘴吞食各種浮游生物。小藍鯨要5歲才算成年。
捕食
磷蝦是藍鯨的主要食物,藍鯨所吃的這類浮游生物因海洋區域不同而屬不同的物種。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蝦, Thysanoessa raschii, Thysanoessa inermis和Thysanoessa longicaudata是藍鯨的主要食物。在北太平洋Euphausia pacficia, Thysanoessa inermis, Thysanoessa longipes, Thysanoessa spinifera和Nyctiphanes symplex是主要食物;而在南極,南極磷蝦, Euphausia crystallorophias 和 Euphausia vallentni是藍鯨的主要食物。 藍鯨
藍鯨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蝦群,這意味著藍鯨白天需要在深水(超過100米)覓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覓食過程中藍鯨的潛水時間為一般為10分鍾。潛水20分鍾並不稀奇,最長的潛水時間記錄是36分鍾(西爾斯,1998年)。藍鯨捕食的過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蝦,同時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後擠壓腹腔和舌頭,將海水經鯨須板擠出。當口中海水排出干凈後,藍鯨吞下剩下的不能穿過鯨須板的磷蝦。
生命周期
藍鯨在秋後開始交配,一直持續到冬末。我們對交配行為和繁殖地還一無所知。雌性2-3年產一次崽,經過10-12個月妊娠期後一般在冬初產崽。幼鯨重約2噸半,長約7米。約6個月後幼鯨斷奶,此時幼鯨的長度已經翻了一倍。藍鯨一般8-10歲性成熟,此時雄鯨長度至少20米(南半球更長)。雌性相對體型更大,約5歲性成熟,此時長約21米。 科學家估計藍鯨的壽命至少到80歲;但是由於個體記錄無法回溯到捕鯨時代,所以要確定鯨的確切壽命還要經過很多年。單一個體最長記錄的研究是34年,在東北太平洋(西爾斯1998年報告)。藍鯨的天敵是逆戟鯨。Calambokidis等人(1990年)調查發現25%的成年藍鯨都有逆戟鯨攻擊留下的傷痕。但是攻擊造成的死亡率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數據。 藍鯨擱淺並不多見,由於其特殊的群體結構,因此從來沒聽過藍鯨群體擱淺。但是當擱淺確實發生時,會倍受關注。1920年一頭藍鯨在蘇格蘭外赫布里底群島路易斯島海灘擱淺,它的頭部被捕鯨人射中,但魚叉沒有爆炸。和其他動物一樣,藍鯨本能地不惜一切代價堅持呼吸,擱淺可以讓它不至於溺死,路易斯島上兩根立在大道邊的鯨骨頭吸引了大量遊客。
發聲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聲的動物。卡明斯和湯普森(1971年)及理查德森等人(1995年)表示,通過距離藍鯨1米參考壓力一毫帕的測量,估算藍鯨的聲音在源頭處可以達到155-188分貝。即使考慮到水和空氣的不同的阻抗,不同的標准參考壓力,空氣中的等價聲音范圍仍有89-122分貝。作為比較,風鑽的聲音大約100分貝。但人類可能無法體會到藍鯨是聲音最大的動物。所有的藍鯨種群發聲的基頻在10-40赫茲,而人類能夠察覺的最低頻率是20赫茲。藍鯨的聲音持續時間為10-30秒鍾。有記錄斯里蘭卡海岸外藍鯨的聲音重復唱4個音符的「歌」,每次持續兩分鍾,使人想起駝背鯨之歌。研究者認為,因為這種現象沒在其它種群中看到,它可能為B. m. brevicauda(侏儒)亞種獨有。 藍鯨
科學家並不知道藍鯨為什麼要發聲,理查德森等人(1995年)提出了下面幾個原因: 1.保持個體間的距離 2.同類和個體識別 3.環境信息傳遞(例如覓食,警告,求偶) 4.保持群體聯系 (例如雌性和雄性間的交流) 5.地貌特徵定位 6.食物定位 (從2002年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生物意見書論文改編)

⑨ 藍鯨有什麼生活習性

藍鯨以浮游生物為食,主食磷蝦(krill)。一頭藍鯨每天消耗2~4t食物。攝食時游速2~6km/h,洄遊中5~33km,被迫逐時最大20~48km。一般進行10~20次小潛水後接一次深潛水,淺潛水間隔12~20秒,深潛水可持續10~30分種。噴出霧柱狹而直,高6~12m。藍鯨大約10歲性成熟,北藍鯨於秋末冬初產仔和交配,南半球是在南方的冬季交尾,7月是高峰期。繁殖期南北半球相差半年。孕期10~11個月,仔鯨長6~7m,重約6噸。哺乳期半年,斷奶時長可達16m。對最高年齡的估計從30年到80~90年不等。

繁殖情況:

藍鯨在冬季繁殖。母鯨懷胎一年後才生小鯨。剛產下的幼鯨體長就有7.5米左右,重約6噸,經過24小時的餵奶,它的體重就能增加100公斤左右,平均每分鍾增加約75克。幼鯨經過7個月的哺乳後,體重可達到23噸左右,體長約16米,並開始學這張嘴吞食各種浮游生物。小藍鯨要5歲才算成年。

捕食:

藍鯨只捕食磷蝦,藍鯨所吃的這類浮游生物因海洋區域不同而屬不同的物種。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蝦, Thysanoessa raschii, Thysanoessa inermis和Thysanoessa longicaudata是藍鯨的主要食物。在北太平洋Euphausia pacficia, Thysanoessa inermis, Thysanoessa longipes, Thysanoessa spinifera和Nyctiphanes symplex是主要食物;而在南極,南極磷蝦, Euphausia crystallorophias 和 Euphausia vallentni是藍鯨的主要食物。

藍鯨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蝦群,這意味著藍鯨白天需要在深水(超過100米)覓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覓食過程中藍鯨的潛水時間為一般為10分鍾。潛水20分鍾並不稀奇,最長的潛水時間記錄是36分鍾(西爾斯,1998年)。藍鯨捕食的過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蝦,同時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後擠壓腹腔和舌頭,將海水經鯨須板擠出。當口中海水排出干凈後,藍鯨吞下剩下的不能穿過鯨須板的磷蝦

⑩ 藍鯨的特點和習性

藍鯨棲息的海灣大多由陸地的河水中沖入了極為豐富的有機質,使水質十分肥沃,促進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游生物,又引來了身體閃耀著鑽藍色光芒的大群磷蝦。藍鯨的胃分成四個,第一胃為食道部分膨大而變成的,所以胃口極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蝦約200萬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於2000千克,就會有飢餓的感覺。磷蝦是全世界數量最多的動物,廣泛分布於南北極海區,正是由於如此豐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裡沒有支持體重的限制,所以藍鯨才能發育得這樣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時間張開大口游弋於稠密的浮游生物叢中,嘴巴上的兩排板狀的須像篩子一樣,肚子里還有很多像手風琴的風箱一樣的褶皺,能擴大又能縮小,這樣它就可以將海水和磷蝦一齊吞下,然後嘴巴一閉,使海水從須縫里排出,濾下小蝦小魚,吞而食之。藍鯨的食物還有其他蝦類、小魚、水母、硅藻,以及各種浮游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藍鯨,體型比生活於南極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認為這與其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著密切的關系。[5]
藍鯨以浮游生物為食,主食磷蝦(krill)。一頭藍鯨每天消耗2-5噸食物。攝食時游速2-6千米/小時,洄遊中5-33千米/小時,被追逐時最大20-48千米/小時。一般進行10-20次小潛水後接一次深潛水,淺潛水間隔12-20秒,深潛水可持續10-30分鍾。噴出霧柱狹而直,高6-12m。磷蝦是藍鯨的主要食物,藍鯨所吃的這類浮游生物因海洋區域不同而屬不同的物種。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蝦是藍鯨的主要食物。而在南極,南極磷蝦是藍鯨的主要食物。藍鯨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蝦群,這意味著藍鯨白天需要在深水(超過100米)覓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覓食過程中藍鯨的潛水時間為一般為10分鍾。潛水20分鍾並不稀奇,最長的潛水時間記錄是36分鍾(西爾斯,1998年)。藍鯨捕食的過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蝦,同時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後擠壓腹腔和舌頭,將海水經鯨須板擠出。當口中海水排出干凈後,藍鯨吞下剩下的不能穿過鯨須板的磷蝦。

熱點內容
貓為什麼晚上睡覺容易醒 發布:2025-05-21 08:09:12 瀏覽:676
為什麼新買的手機後台運行時間短 發布:2025-05-21 08:07:05 瀏覽:537
蘋果為什麼安裝完軟體但不顯示 發布:2025-05-21 08:06:08 瀏覽:840
為什麼吃了蘋果上火 發布:2025-05-21 08:01:48 瀏覽:1001
今天搶到的全品券為什麼找不到 發布:2025-05-21 07:51:00 瀏覽:704
小米分期的額度為什麼那麼高 發布:2025-05-21 07:42:44 瀏覽:898
為什麼手機老是彈出框 發布:2025-05-21 07:36:23 瀏覽:388
女人為什麼要學習歷史 發布:2025-05-21 07:30:30 瀏覽:139
為什麼睡醒了眼睛還是很疼 發布:2025-05-21 07:28:09 瀏覽:841
一個人求你別刪除他的微信為什麼 發布:2025-05-21 07:27:34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