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為什麼晚上八點鍾天不黑

為什麼晚上八點鍾天不黑

發布時間: 2022-08-02 06:14:44

1. 西安為什麼8點多天還是亮的

看完這個就會明白了:
晝夜長短的計算 晝長=12—(12—日出時間)×2=(日落—12)×2

6月22日,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

公式計算見下
1.晨昏圈和晝夜交替

地球是個非透明的球體,陽光只能照亮它的一半。陽光照射的半球為晝半球,該半球處於白晝狀態;背著太陽的半球為夜半球,該半球處於黑夜狀態。隨著地球自轉,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在地表不斷地移動著。從夜半球到晝半球的晝夜界線為晨線;從晝半球到夜半球的晝夜界線為昏線。晨線和昏線都是半圓弧,二者構成地球上的一個大圓,叫做晨昏圈(如圖4-4)。由於地球的自轉,晨昏圈通過的地方,就是該地一天中的早晨或黃昏。晝半球和夜半球是不斷相互交替出現的,這種現象稱為晝夜交替。

2.晝夜長短的計量

晨昏圈一般都把地球的緯線分成兩部分,即兩個弧段。位於晝半球的那段緯線,稱為晝弧;位於夜半球的那段緯線,稱為夜弧。晝弧和夜弧的相對長度,決定著某緯線上各點的晝夜長短(如圖4-5)。若晝弧長於夜弧,則晝長夜短;若夜弧長於晝弧,則晝短夜長;若晝弧等於夜弧,則晝夜等長。

某地晝弧和夜弧的變化,即晝夜長短與哪些因素有關呢?一是當地的地理緯度,用表示;二是太陽赤緯,用δ表示。
如圖4-6所示,設某地緯度為,該日太陽赤緯為δ,圓弧ABCD即為太陽周日視運動的軌跡。當太陽處於A點時,太陽升出地平,也就是白晝的開始和黑夜的結束;當太陽處於B點時,即太陽上中天,當地此時是正午,白晝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半;當太陽處於C點時,太陽落入地平,也就是白晝的結束的黑夜的開始;當太陽處於D點時,即太陽下中天,當地此時為子夜。所以,晝長實際上就是,太陽自出地平(A點)經上中天(B點),到落地平(C點)的時間間隔,它等於做周日視運動的太陽由B點運移到C點所需時間的兩倍。而太陽由B點運行到C點所需的時間,就是太陽落地平時的時角。所以,晝長等於太陽落地平時的時角的兩倍。我們把太陽落地平時的時角,叫做半晝長。

通常選用T代表晝長,用t代表半晝長,則有T=2t。由下圖可見,t

密切。根據球面三角學的原理,得到:

cost=-tgδ·tg

這就是半晝長的計算公式。在計算時,按照習慣,δ和都以北半球為正號,南半球為負號。利用這個公式,可以計算出任何地點、任何日期的白晝和黑夜的長夜。

例如,在北緯40°,立秋(太陽赤緯是16°19′),半晝長為:t=7小時18分52秒,晝長則為:T=14小時37分44秒。

由上述公式可知,第一,在同一時間,即δ為一定值時,t則隨著而變化,即在一定時間內,晝夜長短隨緯度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是個固定的值,即對一定的地點來說,則t隨著δ的不同而變化,即在同一地點,晝夜長短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第二,如果使得t>6小時,則T>12小時,即晝長夜短,必須使cost<0,則有:

-tgδ·tg<0

要滿足這個條件,必使δ、為同號。因為,在北半球永遠是正值,若使北半球晝長夜短,必須是δ取正值,即在天球上太陽運行於天赤道以北,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在南半球永遠是負值,則其晝長夜短的條件是,δ取負值,即在天球上太陽運行於天赤道以南,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半球。第三,如果使得t<6小時,則T<12小時,即晝短夜長,必須使cost>0,則有:

-tgδ·tg>0

要滿足這個條件,必使δ、為異號。同理可得,在北半球晝短夜長的條件為δ必須取負值,則在天球上太陽運行於天赤道以南,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半球。在南半球晝短夜長的條件,則為δ必須取正值,此時在天球上太陽運行於天赤道以北,太陽的直射點在北半球。

3.晝夜長短的緯度變化

在同一日期,太陽赤緯可以看成是個常數,即δ是個固定值,則晝夜長短隨緯度的不同而改變,即隨著的變化而不同。現將其變化的特徵說明如下:

第一,在赤道上。因為=0°,則有cost=0,於是t=90°,即半晝長為6小時,晝長為12小時。這表明,在赤道上,終年晝夜等長,不隨季節的變化而改變。因為赤道是所有緯線中唯一的一個大圓,晨昏圈也是地球上的大圓,兩者相交,在任何時刻都互相等分,各成兩個180°的弧。因此,不論什麼季節,赤道上的晝弧和夜弧總是等長的,即赤道上終年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第二,在緯度=90°-δ的地方,則有:

cost=-tgδ·tg(90°-δ)

=-tgδ·ctgδ

=-1

因此,t=180°,即半晝長為12小時,晝長為24小時。該日當地24小時都是白晝。這種晝長持續24小時的現象,稱為極晝。

第三,在緯度=-(90°-δ)的地方,則有:
cost=-tgδ·tg[-(90°-δ)]
=tgδ·ctgδ
=1

因此,t=0°,即半晝長和晝長均為0,該日當地24小時都是黑夜。這種夜長持續24小時的現象,稱為極夜。

應該說明的是,一般情況下,極晝、極夜現象都是發生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現象,而不僅僅是某一條緯線上的現象。因為太陽赤緯的變化范圍為-23°26′~+23°26′,所以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緯度范圍為北緯66°34′至北極,和南緯66°34′至南極。我們把北緯66°34′和南緯66°34′的緯線分別稱為北極圈和南極圈。另外,雖然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范圍內,都有極晝、極夜現象,但是情況還是有所不同。在極圈上,一年內極晝、極夜現象的日數分別只有1天(24小時),隨著緯度的增高,極晝、極夜現象的日數將增多,在地球兩極,除二分日太陽在地平圈上周日視運動之外,一年皆處於極晝和極夜之中,即半年極晝,半年極夜。

由此可見,隨緯度的增加,晝夜長短的變化越來越大,即晝長年較差隨緯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上,晝夜終年等長,晝長年較差為0,到南北極圈上發展到了極端,最長晝達24小時,最短晝僅為0,晝長年較差達24小時。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極晝極夜的日數,隨緯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極地達到最大值。但是,不論在哪個緯度,當地的全年平均晝長和平均夜長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時。

4.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

在同一地點,緯度是個常數。因此,同一地點的晝夜長短,取決於太陽赤緯δ的變化情況,即晝夜長短隨季節的不同而改變。這種情況在中高緯地區更為明顯,中緯地區的人們總結出這樣的諺語:「長五月,短十月,不長不短二八月」。這里所說的月份是指我國的農歷而言。如前所述,這種情況在赤道上是不存在的,赤道上始終是晝夜等長。

現將晝夜長短的變化特徵說明如下:

大約在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分時,太陽赤緯δ=0°,因此tgδ=0,不論緯度如何變化,cost=0,即t=90°。也就是說,全球各地晝夜平分,各為12小時。從天球的角度來說,如圖4-7,該日太陽的周日視運動軌跡與天赤道重合,被地平圈等分。所以太陽在地平圈以上的運行時間與在地平圈以下的運行時間是相等的,各為12小時,如圖4-8所示地球上的情況。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晨昏圈與經圈重合,把所有的緯圈都等分為兩個180°的弧,所以各地晝夜等長。

春分之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北移,太陽赤緯在正值的范圍內逐漸增大,則t的量值在北半球逐漸增加,白晝延長,黑夜縮短, 極晝的范圍從北極逐漸向南擴大。南半球情況相反,晝在縮短,夜在延長,極夜的范圍從南極逐漸向北擴大。到了大約6月22日,即夏至日,這些情況達到了極端,太陽赤緯值極大,為23°26′,太陽直射點北移到北回歸線,在北半球有晝夜交替的任何緯度,t均達到最大,晝最長,夜最短;北半球極晝的范圍最大,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處於極晝。南半球情況相反,晝最短,夜最長;極夜的范圍最大,南極圈及其以南的廣大地區,均處於極夜。

如圖4-9,從天球的角度來講,夏至日太陽周日視運動軌跡與天赤道向北偏離最遠,不被地平圈等分,太陽在地平圈以上運行時間長於在地平圈以下的運行時間,兩者相差最多,晝最長,夜最短。由圖4-10所示,夏至日地球上的情況,此時太陽直射點移到北回歸線上,晨昏圈通過北緯66°34′和南緯66°34′,北半球晝弧達到最長,夜弧減至最短,北極圈以北完全處於晝半球;南半球晝弧最短,夜弧最長,南極圈以南完全處於夜半球。

夏至之後,太陽赤緯δ逐漸減小,太陽直射點自北回歸線開始南移。雖然北半球仍是晝長於夜,但是晝夜長短之差逐漸變小, 北半球極晝的范圍逐漸縮小;南半球晝漸延長,夜漸縮短,極夜的范圍逐漸縮小。到了大約9月23日,即秋分日,太陽赤緯δ=0°,太陽直射點又移到了赤道上,晝夜狀況與春分日完全相同,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秋分之後,太陽在天赤道以南運行,太陽赤緯δ<0°,太陽直射點移到了南半球。在北半球,t逐漸減小,晝漸短,夜漸長,北極附近出現極夜現象,其范圍逐漸擴大;在南半球,晝漸長,夜漸短,南極附近出現極晝現象,其范圍也逐漸擴大。這種情況可一直持續到大約12月23日,即冬至日。此時,太陽赤緯達到最小值,即δ=23°26′,太陽直射點移到了最南的緯度,即南回歸線上。這時,北半球有晝夜交替的任何緯度上,t均達到最小,晝最短,夜最長,極夜的范圍也最大,北極圈以北地區均處於極夜。南半球相反,晝最長,夜最短,極晝的范圍最大,南極圈以南地區均處於極晝。

如圖4-11所示,冬至日北緯的情況。該日太陽周日視運動軌跡與天赤道向南偏離最遠,太陽在地平圈以上運行時間短於在地平圈以下運行時間,兩者相差最多,晝最短,夜最長。由圖4-12可見,冬至日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晨昏圈通過北緯66°34′和南緯66°34′,北半球晝弧最短,夜弧最長,北極圈以北完全處於極夜狀態。南半球晝弧最長,夜弧最短,南極圈以南完全處於極晝狀態。

冬至以後,太陽赤緯δ逐漸增大,太陽直射點逐漸北移,到春分時,太陽赤緯δ又變為0°,太陽直射點又回到了赤道,全球又出現了晝夜平分的現象。

如此循環返復,晝夜長短就是這樣以回歸年為周期隨著季節有規律地變化著。

由此可見,造成晝夜長短變化的直接原因是,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周期性的移動,而這種移動是因為太陽赤緯(δ)在-23°26′~+23°26′之間,呈周期性地變化,也就是太陽的回歸運動造成的。

5.影響晝夜長短的其它因素

上述關於晝夜長短的緯度分布和季節變化,是一種理論上的結論,它是在「理想狀況下」的產物,即地球是個正球體、太陽光線是平行光、地表沒有大氣對於太陽光的折射作用,並且地表各地點無海拔高度的差異,晝長以太陽中心升落地平的時間來計算等。事實上,晝夜長短還受許多其它因素的影響。其中,以下兩個因素是必須考慮的:

第一,太陽的視半徑。在天球上,太陽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圓面,它的視半徑大約是16′。所以,實際上日出時,視太陽中心並未在東方地平圈上,日沒時,視太陽中心也並未在西方地平圈上,都是位於地平以下16′。因此,實際上以太陽邊緣出地平和落地平而得到的晝長,要比以視太陽中心為參考點而計算的晝長要長一些。

第二,地球大氣的折射作用。地球周圍存在著一層很厚的大氣,由於大氣的折射作用,當視太陽中心位於地平圈上時,實際上,太陽中心卻位於地平線以下34′。

綜合上述兩種影響,可得,當我們看到太陽的上邊緣與地平線相切時,即日出和日沒的瞬間,太陽的中心實際上位於地平線以下50′處(如圖4-13)。

因此,實際上地球上的晨昏圈並非一個大圓,無論在什麼季節,晨昏圈都不會以地心為圓心,晝半球向四周擴大了50′,夜半球相對縮小50′。晝長在全球加長,夜長則縮短。赤道上終年晝夜等長的現象也就不存在了。南北兩極極晝的范圍都有所擴大,極夜的范圍均有所縮小,極晝的日期多於極夜的日期。又由於地球公轉速度的不等,當北半球處於夏半年時,地球公轉速度較慢,處於冬半年時,公轉速度較快;南半球正相反。所以,北半球的極晝日期多於南半球,極夜日期少於南半球。

現將各緯度的最長晝和最短晝以及極區各緯度的極晝和極夜長短,列成表4-2和表4-3可見其與理論計算的差別。

另外,晝夜長短還受局部性的因素影響。例如,地勢的高低,站在高山上,能早些見到日出,較晚見到日沒,所以高山上的白晝長於同緯度的平地。

2. 為什麼容縣夏天晚上8點還沒有天黑

春分已過,現在已經是夏季,夏季我們北半球晝長夜短

3. 為什麼雲南晚上8點了,天還這么亮

其實北方的夏天天亮的更早黑的更晚,夏天的時候越靠北邊天亮的越早啊,北極圈不是都沒晚上的啊!!還有你說晚上天黑的晚可能也是雲南經度的問題,按時區來說雲南比北京時間是要晚2個小時的!

4. 最奇怪的一個城市,晚上10點了天怎麼還沒黑

我國地大物博,在特定的時節里還能夠感受到不同的季節溫度。甚至也有不同的風俗文化。這也是為什麼有這么多人都喜歡旅遊的緣故。中國說大卻不是世界上最大的,說小也不小,但是它卻是最適合中國的,不然也形成不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就有這樣一個地方,夏天的時候,其他地方的夜幕已經降臨,但是這個地方的人們卻覺得是最熱鬧的時候。


吃這里的水果長大的而新疆妹子也是十分的好看的,深邃的眼眸和筆挺的鼻子給人一種混血兒的感覺。這里的美女不僅長得好看,還是多才多藝的,跳舞和樂器也是樣樣精通,動人的歌喉也讓人們記住了這個盛產美女的地方。更不要說這里出了炙手可熱的當紅小花旦迪麗熱巴和古力娜扎呢!

5. 為什麼夏天晚上七點半差不多八點天才黑,而第二天五點天就亮了

新疆跟北京經度差別在30度左右,而地球上每差15度就是一個時區,就相差一個小時,新疆用的是北京時間,而地理位置上卻相差兩個時區,所以天黑或者天亮比北京要晚兩個小時左右

6. 為什麼在加拿大多倫多晚上九點多,天還不黑呢

呵呵,這個是因為地球這個球體不是豎直運動的,地軸是斜的,所以地球是打斜轉動的,所以南極北極都會發生極晝極夜的現象。(當南極極晝的時候,北極就會極夜,這是立冬的時候。當南極是極夜的時候,北極就會極晝,這是現在夏至的時候。當然也有相互等晝等夜的時候,這是春分和秋分的時候)
如果是現在的話,太陽照向北回歸線,然後照到北極圈。也就是說,北半球向著太陽,所以,會有點極晝的現象,但不可能完全極晝,因為和北極還有一點距離。如果到了冬天,12月左右的時候,那麼就會很早天黑的,這就是極夜的現象,明白了嗎?
如果不明白的話,再補充,我會詳細解答的,這是高一的地理知識

7. 夜晚天空為什麼不是完全漆黑一片光源是什麼

有件事想來挺有意思的:當您在晚上看天空的時候,它漆黑一片,只有星星和月亮在這一黑色的背景上發出點點亮光。但為什麼在白天的時候,天空不再是一片漆黑、只有太陽發出一點亮光呢?為什麼在白天時天空是亮藍色的,並且星星都消失了呢?

首先要認識到的是,太陽是一種極強的光源——它比月亮要亮得多。其次,大氣層中的氮原子和氧原子對透過它們的太陽光會產生一定的作用。

有一種稱為瑞利散射的物理現象,會使光線在透過直徑相當於該光線波長(顏色)的十分之一的顆粒時發生散射。陽光是由各種不同顏色的光線組成的,但是由於大氣層中一些元素的存在,使得藍色比其他顏色的散射度要高得多。

因此,當您在晴朗的天氣里看天空時,您會看到太陽像一個明亮的圓盤。整個天空的藍色是大氣層中所有散射藍色光的原子的顏色(由於紅色光、黃色光、綠色光和其他顏色光的散射度非常低,所以您所看到的天空是藍色的)。

下面是一些相關鏈接:

光的原理
太陽探秘
恆星探秘
The Physics Classroom:Blue Skies and Red Sunsets
Blue Sky and Rayleigh Scattering
Weather World 2010:Sunsets

8. 為什麼有的地區到了晚上8點天都不黑呢

時差問題,後見到太陽。這個和地理有關系

9. 突然有一天晚上八點天為什麼還亮

這是因為經緯度的原因,會導致有的地方晚上八點天還在亮著。
比如說北方的夏天天亮的更早黑的更晚,夏天的時候越靠北邊天亮的越早啊,北極圈不是都沒晚上的。
還有你說晚上天黑的晚可能也是當地經度的問題,按時區來說可能比北京時間是要晚幾個小時的。

10. 為什麼夜晚天空的顏色不是黑的

可能現在城市污染太嚴重了,加上燈又多,光線照進大氣,產生的變化吧。


天空之所以是藍顏色的,是因為太陽光是七種光組成。七種光中頻率較高的是綠、青、藍、紫,光頻較高的最容易被空氣分子與空氣中的塵埃散射,所以陽光通過大氣層時其中的綠、青、藍、紫四種光大部分被散射。

太陽光譜中紫色比例本身就比較小,再加上紫色光和紫外線大部分被臭氧層吸收,剩下的以青藍色為主,所以天空就會呈現出美麗的蔚藍色了。

天空的顏色(也就是大氣層的顏色)實際上是光譜中藍色周圍的合成顏色,我們稱之為「蔚藍」。如果沒有大氣層我們看見的太陽就是在漆黑的太空背景中一個非常耀眼的大火球,空間站的宇航員就能看到這樣的景象。

因為太陽是一顆色溫約為5000K的恆星,其光偏向黃色部分,所以我們透過大氣層看太陽往往是黃顏色的。藍色光與黃色光混合後是白光(沒通過大氣層的太陽光)。

陰雨天的天空是灰白色的,因為雲層較厚對陽光的主要表現是反射,這時光線就比晴天弱,天空就比晴天顯得暗一些,當再次陽光透過較厚雲層後,由於雲層中含水量較大,還有較多的塵埃,陽光經反射後就主要表現塵埃與小水滴或小冰晶的顏色,所以陰雨天的天空看上去是灰白色的。



熱點內容
保利芳園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483
硬的東西吃下去胃會痛為什麼 發布:2025-05-18 03:35:03 瀏覽:87
為什麼喝酒很長時間後會吐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660
抖音直播的tb為什麼那麼便宜 發布:2025-05-18 03:34:19 瀏覽:90
為什麼說用電腦交作業更方便 發布:2025-05-18 03:29:31 瀏覽:940
為什麼軟體都用不了網 發布:2025-05-18 03:25:47 瀏覽:576
父子之間為什麼搞不好關系呢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716
手機為什麼不能代替對講機 發布:2025-05-18 02:56:09 瀏覽:137
為什麼小米門鎖開門時故障 發布:2025-05-18 02:44:22 瀏覽:564
為什麼微信聽語音手機會關機 發布:2025-05-18 02:37:55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