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為什麼聽覺感知時間最准確

為什麼聽覺感知時間最准確

發布時間: 2022-08-04 10:39:56

㈠ 為什麼感覺時間知覺最准確的事聽覺和觸覺

感覺與知覺
感覺
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
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從感覺開始的。通過感覺,我們不僅能夠了解客觀事物的各種屬性及身體內部的狀況和變化。
感覺是人腦與外部世界的直接聯系,割斷了這種聯系,大腦就無法反映客觀存在,意識也就無從產生。
主要感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痛覺、觸覺。
研究人員認為:
維持大腦覺醒狀態的中樞結構——網狀結構需要得到外界的刺激以維持一個激活的狀態。
當外界接觸被阻止時,大腦就即興創作,自己產生刺激。
感覺
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對刺激物的感覺能力。
不同的人對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同一個人對不同刺激的感受性也不盡相同。
人的感受系統只是對刺激作用連續過程中的一段發生反映,產生感覺。
從最小到最大的感覺量的全距確定了人的感覺系統的感受性的范圍。
感覺
感受性的大小用感覺閾限加以恆量。
感覺閾限:是人感到某個刺激的存在或刺激的變化的強度或強度變化所需的量的臨界值。
絕對感覺閾限:是指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強度。
絕對感覺閾限與感覺性成反比關系,絕對感覺閾限越低,即能引起感覺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絕對感受性就越高,即對刺激越敏感。
差別感覺閾限:能覺察的刺激物的最小差異量。
差別感覺閾限是被試辨別兩種刺激強度不同時所需要的最小差異值。如:100----3克
差別感覺閾限的大小來度量的,兩者成反比關系。差別感覺閾限越小,則差別感受性越大,反之,越小。
感覺----視覺
視覺的適宜刺激是光。
刺激來源:太陽、燈、蠟燭等;
人所能接受的光波只佔整個電磁波譜中的很小部分。波長在380—760毫微米的范圍,人可以看到的光稱為可見光波,它約占整個光波的1/70。
紫---紅

感覺----視覺
人所能接受的光波只佔整個電磁波譜中的很小部分。波長在380—760毫微米的范圍,人可以看到的光稱為可見光波,它約占整個光波的1/70。
感覺----視覺
適應:指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續作用下所發生的感受性的變化。適應既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如香水的味道)。
明適應:又稱光適應。由暗處到光亮處,特別是在強光下,最初一瞬間會感到光線刺眼發眩,幾乎看不清外界物體,幾秒鍾後逐漸看清物體。這種對光的感受性下降的變化現象稱為明適應。明適應的時間很短(1分鍾)。
眼睛在光適應時,一方面瞳孔相應縮小以減少落在視網膜上的光量;另一方面,由暗適應時棒體細胞的作用轉到錐體細胞發生作用。
感覺----視覺
暗適應
從亮處到暗處,人眼開始看不見周圍東西,經過一段時間後才逐漸分出物體,人眼這種感受性增高的過程叫暗適應。
暗適應所需要的時間較長,感受性的變化也較大。暗適應主要是棒體細胞的功能,但在暗視覺中錐體細胞和棒體細胞起作用的大小和階段不同。暗適應的頭一階段是錐體細胞與棒體細胞共同參與的,之後,只有棒體細胞繼續起作用。
暗適應包括兩種基本過程:瞳孔大小的變化及視網膜感光化學物質的變化。但是瞳孔的變化並不是暗適應的主要機制。暗適應的主要機制是視網膜的感光物質----視紫紅質的恢復。
感覺----視覺
色光混合
日常生活中,人們所看到的大多數色光都是由不同波長的光線混合而得到的。人眼對色光混合而產生的視覺現象有以下三個定律:
(1)互補律:每一種色光都有另一種同它相混合而產生白色或灰色的色光,這兩種光稱為互補色。
(2)間色律:混合兩種非互補色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混合色或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間色。
如紅與綠混合,根據混合的比例的不同,可以得到介於它們之間的橙、黃、黃橙等種種顏色。
取光譜上的紅、綠、藍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的波長混合可以產生各種顏色。

感覺----視覺
(3)代替律:不同顏色混合可以產生感覺上相似的顏色,可以互相代替,而不受原來被混合顏色所具有的光譜成分的影響。
如,A=B,C=D, 則A+C=B+D;
再如,A+B=C,假設X+Y=B,則A+(X+Y)=C
需要注意的是色光的混合不同於顏色的混合,兩種混合的性質是不一樣的。前者是一種加色法,後者是一種減色法。
感覺----視覺

感覺----視覺
色覺缺失
色覺缺失包括色弱和色盲。據統計8%的男性和0.5%的女性有某種形式的色盲或色弱。
色弱是指對光譜中的紅色和綠色區的顏色感受性很低。
色盲是指喪失顏色的辨別能力。
感覺----視覺
色盲有部分色盲和全色盲之分。常見的部分色盲是紅綠色盲,紅綠色盲對紅光和綠光反應不敏感,不能區分紅光與黃光或綠光。
全色盲指喪失了對整個可見光譜上各種光的顏色視覺,而都把它們看成為灰白,即無彩色系列。全色盲極為罕見,主要是視網膜上缺少視錐細胞或視錐細胞功能喪失所致。
色盲常為先天的,也有後天的。先天色盲與遺傳因子有關,一般是隔代遺傳,目前尚無法醫治。
感覺----視覺
視敏度:指人的視覺器官分辨物體細節的能力(視力)。
辨別物體細節的尺寸越小,視敏度越高,反之視敏度就越小。
視敏度是由物體的視角決定,它等於視覺所能分辨的以角度為單位的視角的倒數。
a=A/D×57.3度,A為物體高度,D為物體離距離。

註:一般醫學上有E和C型兩種視力表,讓受測者在5米遠標准距離處分辨一個在5米處形成1分視角的視標開口,則其視力為1.0,並將其定為正常視力的標准。如果視力低於0.6則不允許開車,視力低於0.05者被診斷為盲人。
感覺----視覺
視覺後象
刺激停止作用於視覺感受器後,感覺現象並不立即消失而是保留片刻,從而產生後象。但這種暫存的後象在性質上與原刺激並不總是相同的。與原刺激性質相同的後象稱為正後象;與原刺激性質相反的後象叫負後象。。
顏色也存在後象現象,一般均為負後象。在顏色上與原顏色互補。
感覺----皮膚感覺
刺激物作用於皮膚引起的各種研究叫皮膚感覺,簡稱膚覺。它包括觸覺、冷覺、溫覺和痛覺。
膚覺感受器在皮膚上呈點狀分布。
1、觸壓覺
刺激物接觸到皮膚表面時的感覺為觸覺。當刺激加強,使皮膚引起明顯形變,就引了壓覺。
身體不同部位的觸壓覺感受性相差很大。一般以活動性高的感覺性高。額頭、眼皮、舌尖、指尖、眼皮等的感受性高,軀干、胸腹部感受性低。
早產嬰兒每天做45分鍾撫摸,成長得快,而且他們的智力發展也得到了促進。
感覺----皮膚感覺
2、溫度覺
溫度覺包括冷覺和熱覺。低於皮膚溫度即生理零度的溫度刺激作用於皮膚即產生冷覺,高於生理零度的溫度刺激作用於皮膚即產生熱覺。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溫和冷的刺激同時作用時會引起什麼感覺呢?
身體的不同部位,溫度覺的感受性不同。如用熱水洗臉時,手試水溫合適時,但到洗臉時會覺得燙。一般面部皮膚感受性高,下肢皮膚感受性低。
感覺----皮膚感覺
3、痛覺
痛覺有不同於其它感覺的特點,不論機械的、化學的、電的等刺激,只要達到一定的強度,即產生痛覺。
它沒有一定的適宜的刺激,也正是由於這一點才能對有機體起保護作用。
痛覺的感受性在身體上的各個部位各不相同,背部和面頰感受性最高,手的感受性較差。
在美國,有超過5千萬的人忍受慢性的、持續的疼痛的折磨。每年對疼痛的葯物治療和因疼痛而無法工作的損失大約70億美元。
感覺----嗅覺
嗅覺是由揮發性物質的分子作用於嗅覺器官的感受細胞而引起的一種感覺。作為嗅覺感受器的嗅細胞位於鼻腔上部兩側的粘膜中。
一般嗅覺的感受性很高,對不同刺激物嗅覺的感受性不同,環境條件如空氣的清潔度、濕度以及機體的狀況(如感冒)都對嗅覺感受性有較大影響。嗅覺的適應很快。

感覺----嗅覺
幾種氣味同時出現,產生氣味的混合,會產生幾種不同的情況,或產生新的氣味,或兩種氣味交替出現,或一種氣味掩蔽另一種氣味,或兩種氣味同時出現。
主要的七種氣味:樟腦氣味、麝香氣味、花香氣味、胡椒氣味、腐爛氣味、醚樣氣味和煙氣味。

感覺----味覺
味覺的適宜刺激是能溶於水的化學物質。其感受器是分布在舌表面、咽喉粘膜以及軟齶等處的味蕾。味覺常常和其它感覺相混合,如嗅覺和味覺混合。
現在一般認為,基本味覺只有酸、甜、苦、咸四種。它們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產生其它味覺。舌尖甜----舌中咸---舌兩側酸---舌後部苦。

內部感覺:運動、平衡和內臟感覺。
知覺
(一)定義
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各個部分和屬性的整體的反映。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對感覺信息整合後的反映。
知覺的產生以感覺為基礎,但並不是感覺的簡單總和,因為知覺除了以各種感覺為基礎外,還需要藉助於過去經驗或知識的幫助。
感覺是介於心理和重理之間的活動,它的產生主要來自於感覺器官的生理活動以及客觀刺激的物理特性,相同的客觀刺激會引起相同的感覺。而知覺則是以生理機制為基礎的純粹的心理活動,它的產生是在感覺的基礎上對物體的各種屬性加以綜合和解釋的心理活動過程,處處表現出人的主觀因素的參與。而且它是多種分析器協同活動的結果。
知覺-----基本特徵
1、知覺的整體性
知覺的整體性是指人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把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多種屬性整合為統一整體的組織加工的過程。知覺的整體性與知覺對象的特性及其各個部分之間的結構成分有密切關系。
知覺-----基本特徵
歸納起來有以下定律:
(1)接近律:空間位置相近的客體容易被知覺為一個整體。
(2)相似律:物理屬性相似的客體,如形狀、大小、顏色和亮度等方面的相似容易被人知覺為一個整體。

知覺-----基本特徵
(3)連續律:具有連續性或共同運動方向等特點的客體,容易被知覺為同一整體。
知覺-----基本特徵
知覺-----基本特徵
2、知覺選擇性
知覺選擇性是指人根據當前的需要,對外來刺激物有選擇地作為知覺對象進行組織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說,知覺使人能夠把注意集中在某些重要的刺激或刺激的重要方面,排除次要刺激干擾,從而更有效地感知外界事物,適應外界環境。
知覺-----基本特徵
3、知覺理解性
知覺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感知的事物加工處理,並用語詞加以概括賦予說明的組織加工的過程。知覺理解性主要受到個人的知識經驗、言語指導、實踐活動及個人興趣愛好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如一張設計科,專業人員既能知覺到圖紙上的每一個細節,又能理解整張圖的內容和意義;而非專業的人卻不能。
言語的提示加強了人對圖形的理解,從而減少了辨認圖形的不確定性。
定 勢
倒立的柴契爾夫人 把圖倒過來看,就知道其中暗藏玄機喔!我們習慣了人們正立的臉,當臉正立的時候,我們可以很輕易的察覺細微的差異,例如表情等變化。但當臉倒立時,變化就不太容易被發現,看柴契爾夫人的眼睛和嘴巴都倒過來了,在倒立的圖形中我們卻沒有發現,這是由於先前經驗會影響我們的知覺。(選自Margaret W. Matlin, Hugh J. Foley,1992,p.155)
知覺-----基本特徵
4、知覺的恆常性
知覺的恆常性是指人能在一定范圍內不隨知覺條件的改變而保持對客觀事物相對穩定性的組織加工的過程。
知覺的恆常性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人的知識經驗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大小恆常性:指人對物體的知覺大小不完全隨映象的變化而趨於保持物體實際大小的特性。
知覺-----基本特徵
(2)顏色恆常性:指人對客觀物體固有的顏色的知覺不完全隨感覺映象的變化而傾向於保持不變的知覺特性。如粉筆與煤塊。
(3)形狀恆常性:指人對客觀物體形狀變化而反映客體本身形狀不變的知覺特性。如長方形的門。
錯覺現象
錯覺是錯誤的知覺,是在特定條件下產生的對客觀事物歪曲的知覺。
錯覺的種類:
1、視錯覺
2、聽錯覺
3、嗅錯覺
4、時間錯覺
5、運動錯覺
6、形狀錯覺

大小錯覺

繆勒—萊耶錯覺:箭形錯覺

㈡ 電大 心理學 影響時間知覺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時間知覺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時間知覺因素包括:
(1)感覺通道的特性。在判斷時間的精確性上,聽覺最好,觸覺次之,視覺最 差(1 分)。
(2)一定時間內發生事件的數量和性質。一定時間內,發生的事件越多,性質 越復雜或越生動,人們就傾向於把時間估計得越短。
(3)人們的興趣和動機。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對 厭惡的東西,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

㈢ 普通心理學,第四章知覺

五.知覺
(一)知覺概述
1)知覺的含義
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事物的各個屬性,各個部分的整體的總和的反映。
知覺過程包括:覺察,分辨,確認。
知覺和感覺的區別於聯系:
聯系:①知覺和感覺都是人腦對當前客觀事物的反映,即都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時,在人腦中產生的對當前客觀事物的反映。
②感覺是對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而知覺是對事物整體屬性的反映,沒有對事物個別屬性反映的感覺,也就沒有對事物整體屬性反映的知覺,感覺是知覺的基礎與有機組成部分,知覺是感覺的深入與發展。
區別:①感覺是介於生理和心理之間的活動,產生依賴於客觀事物的物理特性和感覺器官的生理活動。相同的刺激將產生相同的感覺。
知覺是建立在生理機制基礎上的純粹的生理活動,是在感覺的基礎上,對客觀事物的各種屬性進行整合與解釋的心理活動過程。處處表現出人主觀因素的參與。
②感覺是對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而知覺是對事物不同部分,不同屬性及其相互關系的整體的綜合的反映。
③從感覺和知覺的生理機制來看,感覺是單個分析器活動的結果,而知覺比感覺復雜,是多個分析器協同工作,對復雜刺激以及復雜刺激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綜合的結果。
2)知覺的組織原則
關於視野中的哪些成分容易結合為一個圖形的問題,心理學家經過大量的研究並提出了一些圖形的組織原則:
①鄰近性:空間上接近的部分,容易組成整體
②相似性:視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組成圖形
③對稱性:在視野中,對稱的部分容易組成圖形
④良好連續:具有良好連續的事物,容易組成圖形
⑤共同命運:當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運動或變化時,人們容易將其知覺為統一圖形
⑥封閉:視野中封閉的線段容易組成圖形
⑦線條朝向:視野中同朝向的線條容易組成圖形
⑧簡單性:視野中具有簡單結構的部分,容易組成圖形

(二)知覺的特性
1)知覺的理解性:在知覺過程中,人們並不是被動的將知覺對象的特徵登記下來,而以過去知識經驗為依據,力求對其做出某種解釋,使其具有一定的意義。
2)知覺的整體性:依據個體自己的知識經驗,將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事物的多種屬性整合為統一整體的過程。
整體優先:整體水平的加工先於局部水平的加工
3)知覺的選擇性:根據當前的需要,將客觀事物有選擇的作為知覺對象,進行加工的過程。
P.S.什麼是知覺,知覺的對象與背景的關系怎樣?(見課後習題整理筆記)
4)知覺恆常性:指知覺映像在一定范圍內,並不隨知覺條件的改變而保持相對穩定的特性的過程。
條件:知覺恆常性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其中視覺線索有重要作用。
分類:①形狀恆常性、大小恆常性、明度恆常性、顏色恆常性。
其中:大小知覺恆常性:大小距離不變假設:α=A/D α:視網膜中視像的大小;A:物體的大小;D:物體與眼睛的距離。(S=I*D其中S:知覺中物體大小;I:視網膜上的視像;D:知覺中物體的距離;)
②顏色恆常性:指人不因光照條件是物體表面的顏色改變而對其顏色知覺保持不變的心理傾向;例如:我們用不太飽和的黃光照射藍色色盤,我們看到的不是灰色,而是飽和度較小的藍色;正如室內的傢具在不同燈光照下,他的顏色相對保持不變一樣;
③明度恆常性:在照明條件改變時,物體的相對明度或視亮度保持不變。例如,白牆在陽光和月色下看,都是白色的;而煤塊在陽光和月色下看,都是黑色的。可見,我們看到的物體明度或視亮度並不取決於照明的條件,而是取決於物體表面的反射系數。
④性狀恆常性:(很簡單)
(三)空間知覺
1)形狀知覺:形狀知覺是視覺、觸覺、動覺協同活動的結果。
主觀輪廓(錯覺輪廓):當客觀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變化時,人們在一片同質的視野中也能看到輪廓。
(視覺系統對原始特徵:如點,線條,角度,朝向,運動等的檢測是自動的,無需意識的努力。對圖形的原始特徵的分析,是由視覺系統的特徵監測器來完成的。普心,北師大P142)
圖形識別要求人們對符合特徵進行加工,這種加工有序列搜索的特點。
眼動有兩類:微動à維持視覺映像,避免局部適應。
跳動à搜索、轉移、調正。
2)大小知覺
大小——距離不變假設:我們知覺的物體的大小與物體在網膜上投影的大小有關系,人們在知覺物體時,似乎不自覺的解決了大小與距離的關系,即:物體的大小=網膜投影的大小*物體與眼睛的距離。S=I*D其中S:知覺中物體大小;I:視網膜上的視像;D:知覺中物體的距離;
鄰近物體的大小能對對象物體起到對比作用,使我們知覺到的物體大小不相同,比如:被小圓包圍的中圓,看上去比大圓包圍的中圓要大。(見錯覺)
體態變化與大小知覺,當觀察者仰視或俯視時,知覺大小都縮小了。
3)深度知覺
肌肉線索(生理線索):生理上的變化引起的線索有調節和輻合兩種調節:水晶體的形狀由於距離的變化而變化
輻合:眼睛隨著距離的改變而將視軸匯聚在被注視的物體上,是一種雙眼機能。
單眼線索:用一隻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線索,包括:對象重疊(遮擋)、線條透視、空氣透視、相對高度、紋理梯度(結構級差)、運動視差(飛機降落時的感覺)與運動透視(火車上近出物體移動快,方向相反;遠處物體移動慢,方向相同;)
雙眼線索:雙眼視差,當物體的視像落在兩眼網膜的對應部位時,人們看到單一物體;
當視像落在非對應部位而差別不大時,人們將看到深度與距離;
兩眼視差進一步加大,人們將看到雙像。(當距離超過1300m,兩眼視軸平行,對距離判斷失效)
人們知覺物體距離與深度,主要依賴雙眼視差。
4)方位知覺
方位知覺:人對物體空間關系位置和對自己在空間所處位置的知覺
①視覺的方向定位——人靠視覺信息確定客體及自身的位置關系,判斷上下左右前後。當人用眼睛環視周圍環境時,物體就在視網膜上形成了不同的投影。物體在視網膜上投影的相對位置不同提供了空間方位的信號。
②聽覺的方位定向——人利用聽分析器知覺聲源的方向,以及在其他信息作用下與經驗相聯系來知覺聲音的距離。同視覺一樣,聽覺也分為單耳線索和雙耳線索。(註:具體規律參考實心「音籠實驗」)
聽覺定向的幾個規律:(1)對來自人體左右兩側的聲音容易分辨,從不相互混淆;
(2)頭部中切面上的聲音容易混淆;
(3)如果以兩耳連線的中點為頂點做一圓錐,那麼從這圓錐上個點發出的聲音容易混淆,入誤前為後,誤上為下等。
雙耳線索:時間差,強度差,周相差來判斷聲源方向;
單耳線索:單耳線索雖然不能判斷聲源的方向,但是能判斷聲源的遠近;

(四)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
1)時間知覺(額葉在時間知覺中起重要作用)
時間知覺是對客觀物質現象連續性和順序性的反應;時間知覺包括,對時間的分辨,對時間的確認,對持續時間的估計,對時間的預測
影響時間知覺的因素:
(1)感覺通道的性質:聽覺的時間知覺最好,觸覺次之,視覺最差;
(2)一定時間內事情發生的越多,性質越復雜,傾向於把時間知覺的越短;
(3)興趣與態度:人們面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會覺得時間過得快;對厭惡、無所謂的事情,覺得時間過得慢;
與空間知覺相比,時間知覺有兩個不同點:
(1)時間知覺並非有固定的刺激引起;
(2)時間知覺沒有提供線索的感覺器官;
時間知覺的依據:
(1)外在標尺:自然界周期性變化和其他客觀的自然現象;
(2)內在標尺:人體內部有節律的生理過程,如,心跳,呼吸;
藉助計時工具;
2)運動知覺
運動知覺:包括真動知覺和似動知覺;
(1)真動知覺:是指物體以一定的速度或加速度從一處向另一處做連續的位移時,而產生知覺;
網像運動系統:當一個運動著的物體移動過網膜時,它將依次刺激視網膜上一系列的感受器,並使相鄰感受器受到連續的激發,從而提供物體運動的信息;
頭眼運動系統:人們不僅接受來自網膜映像流的視覺信息,還接收來自中樞動作指令的非視覺信息,這兩種信息匯合在一起,共同決定人們對物體運動的知覺;
(2)似動知覺:在一定時間和空間條件下,將靜止的物體知覺為運動或將沒有連續位移的物體知覺為連續運動的現象;
①動景運動:指當兩個物體以一定的時間間隔和空間間隔相繼呈現時,人們知覺到原來兩個靜止的物體連續運動的現象;
②誘導運動:由於物體自身的運動,從而引起周圍靜止物體運動的現象;
③自主運動:注視黑暗中一個靜止的光點,注視片刻後會覺得光點在來回移動的現象;
④運動後效(瀑布效應):注視朝著一個方向運動的物體片刻後,再回頭看靜止的物體,覺得物體朝相反方向運動的現象;

(五)知覺的信息加工
1)自下而上的加工(數據驅動):指知覺依賴於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刺激物的特性進行的加工;
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驅動):指知覺依賴於已經存在於人們頭腦中的信息進行的加工;
知覺中,已有的非感覺信息越多,所需的感覺信息就越少,從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就越占優勢;反之,非感覺信息越少,就只能更多依賴感覺信息,從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優勢。
2)模式識別理論:
①模板說
在人的長時記憶中,儲存著各式各樣的過去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復本。這些袖珍副本即稱作模板,它們與外部的模式有一對一的對應關系;當一個刺激作用於人的感官時,刺激信息得到編碼並與已儲存的各種模板進行比較,然後作出決定,看哪一個模板與刺激有最佳匹配,就把這個刺激確認為與那個模板相同。這樣模式就得到識別了。
②原型說
在記憶中儲存的不是與外部模式有一對一關系的模板,而是原型。在識別過程中,即外部刺激與原型相比較,不需要嚴格的准確匹配,只需近似即可。
③特徵說
特徵說認為,模式可分解為特徵。在模式識別過程中,首先要對刺激的特徵進行分析,抽取刺激的有關特徵,然後將這些抽取的特徵加以合並,再與長時記憶中的各種刺激的特徵進行比較,一旦獲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識別了。

(六)錯覺
1)錯覺的含義:是在特定條件下,對事物必然產生的具有固定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覺;
2)錯覺的種類:大小錯覺:
性狀方向錯覺:「根愛馮拉」
3)錯覺產生的原因:眼動理論:周圍輪廓改變了眼動方向和范圍,造成取樣誤差。
(傳出准備性假說):由神經中樞給眼肌發出不適當運動指令造成的。
神經抑製作用理論:視網膜側抑制過程改變了由兩個彼此接近的輪廓所刺激的細胞活動,是神經興奮分布的中心發生變化。
深度加工和常性誤用理論:將知覺恆常性誤用於錯覺,並強調深度線索在錯覺中的作用(認知加工觀點)

㈣ 時間知覺的時間知覺與其它心理活動關系

心理學家發現,用計時器測量出的時間與估計的時間不完全一致。人的時間知覺與活動內容、情緒、動機、態度有關。內容豐富而有趣的情境,使人覺得時間過得很快,而內容貧乏枯燥的事物,使人覺得時間過得很慢;積極的情緒使人覺得時間短,消極的情緒使人覺得時間長;期待的態度會使人覺得時間過得慢。一般來說,對持續時間越注意,就越覺得時間長;對於預期性的估計要比追溯性的估計時間顯得長些。一些實驗還表明,時間知覺明顯地依賴於刺激的物理性質和情境。例如,對較強的刺激覺得比不太強的刺激時間長,對分段的持續時間覺得比空白的持續時間長。例如,對一個斷續的音響,在一給定的時間里聽到的斷續的次數越多,人們就越覺得這段時間長。對較長的時間間隔,往往估計不足;而對較短的時間間隔,則估計偏高。有關的材料還表明,時間知覺與刺激的編碼有關,刺激編碼越簡單,知覺到的持續時間也就越短。相等的時間間隔(40或80毫秒),空白間隔比填充音節的間隔顯得短。
到20世紀80年代為止,還沒有材料證明大腦存在著專門的計算時間的中樞。在皮層不同部位受到損害的情況下都可以見到時間知覺的破壞。在判斷時間間隔正確性方面,各感官是不同的。聽覺和觸覺對時間間隔的估計最准確。聽覺辨認時間間隔的最高限度是0.01秒,觸覺辨認的最高限度是0.025秒,視覺辨認的最高限度則是0.1~0.05秒。

㈤ 在判斷時間的精確度方面,為什麼聽覺最好 觸覺次之 視覺最差

看PPT圖片展示估計時間,聽音樂估計時間,後者的預估時間精確度要比前者高。

㈥ 影響時間知覺准確性的因素有哪些

1)感覺通道的性質。在判斷時間的精確性方面,聽覺最好,觸覺其次,視覺較差。
(2)一定時間內事件發生的數量和性質。在一定時間內,事件發生的數量越多,性質越復雜,人們傾向於把時間估計得較短;而事件的數量少,性質簡單,人們傾向於把時間估計得較長。
(3)人的態度和興趣。人們對感興趣的東西,會覺得時間過得快。

㈦ 為什麼到了晚上,人的聽覺比視覺更加靈敏

人到了晚上聽覺比視覺更加靈敏的原因是因為在黑夜當中人的視覺其實是受限制的,所以當我們處於黑暗的環境當中,我們的視覺神經系統會受到影響。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一旦聽到什麼風吹草動就會變得非常敏感,這正是因為兩個神經系統產生的反差讓我們覺得自己的聽覺更加靈敏。其實我們在黑夜當中聽力的敏感程度和我們在白天是一樣的,只不過因為我們的視力受到阻礙,所以我們更相信我們自己的聽覺,所以才會導致我們覺得自己在黑夜當中聽力比在白天更加靈敏。

而且我們都知道一般盲人的聽力會比普通人的聽力要好上很多,這也是因為他們天生就沒有視覺。所以他們只能依靠他們的耳朵,正所謂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窗就會給你打開另一扇門,他們聽覺靈敏也正是因為他們只能依靠他們的聽覺去判斷物體的遠近或者方位,所以這也是天生或者後天鍛煉出來的一種技能。


㈧ 估計時間最准確的是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哪一個

估計時間准確度上,聽覺最高,視覺最低,觸覺居中。

熱點內容
毛巾掃到眼睛為什麼那麼疼 發布:2025-05-17 18:11:54 瀏覽:803
為什麼拿晚上會掉 發布:2025-05-17 18:11:52 瀏覽:138
為什麼在淘寶有20塊錢的馬犬買 發布:2025-05-17 18:10:33 瀏覽:47
為什麼手機里的視頻會有廣告 發布:2025-05-17 18:10:26 瀏覽:17
今天什麼日子為什麼淘寶首頁黑白 發布:2025-05-17 18:08:22 瀏覽:380
為什麼新的卡綁定不了微信 發布:2025-05-17 17:56:59 瀏覽:937
頭一直咚咚響眼睛模糊那是為什麼 發布:2025-05-17 17:52:33 瀏覽:852
為什麼眼睛會出現光暈 發布:2025-05-17 17:51:49 瀏覽:726
為什麼女生生氣會生氣這么久 發布:2025-05-17 17:25:54 瀏覽:380
手機信號不好為什麼打電話說通話中 發布:2025-05-17 17:19:04 瀏覽: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