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晚上為什麼要賞月

晚上為什麼要賞月

發布時間: 2022-10-30 13:52:10

Ⅰ 中秋為什麼要賞月

賞月就是看月亮,為什麼賞月呢?因為傳說嫦娥偷吃了仙丹成為神仙,就住在月亮上面。所以有的人賞月可能是為了看嫦娥,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賞月可能是因為思念故鄉和親人。這種情緒在古代的詩歌詞曲中非常常見,比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賞月其實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一種寫照,當年人們通訊不發達,有情人將思念寄託於月亮。而現在賞月也變成了一種高雅的行為,也許對自然有理解的人,會在月亮里尋找到不同的答案。祝大家合家歡樂,幸福美滿!

Ⅱ 為什麼要中秋節賞月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在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對象。中秋節起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最初「祭月節」是定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不過由於這天在夏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2)晚上為什麼要賞月擴展閱讀: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

文字記載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俗。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追月也是中秋一習俗,所謂「追月」,即是過了農歷八月十五,興猶未盡,於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約親朋好友,繼續賞月,名為「追月」。據清人陳子厚《嶺南雜事鈔》序雲:「粵中好事者,於八月十六夜,集親朋治酒餚賞月,謂之追月。」

Ⅲ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為什麼中秋節要賞月

中秋節代表了中國人內心的一種深深情節,他們常用月亮去寄託對家的思念。中國人把圓月看做是團圓的象徵,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到中秋節,人們最大的希望就是合家團聚,賞月拜月,祈願幸福。

人們選擇一年中的「中秋」前後賞月還有歷史原因,早期月亮祭祀選擇在進行,那時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月亮上,能充分領略到平常習焉不察的月亮之美。而當時人士對月亮的認識開始趨於理性,不再是單純的崇拜,就漸漸把圓月當成了一種美麗的自然進行欣賞。所謂的「良辰美景」心態,便是如此。從歷代賞月詩歌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古神話話的痕跡,桂樹、白兔、嫦娥是常見的意象。

Ⅳ 為什麼要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

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Ⅳ 中秋節晚上為什麼要賞月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謂「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 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 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 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 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熱點內容
為什麼孩子一上學動作慢 發布:2025-10-20 08:58:17 瀏覽:1012
腎虛為什麼眼睛會難受 發布:2025-10-20 08:27:38 瀏覽:705
人類的眼睛為什麼是透明的 發布:2025-10-20 08:02:01 瀏覽:771
男生為什麼不忍心看女生生氣 發布:2025-10-20 07:52:04 瀏覽:112
蘋果咬了一口為什麼會變顏色 發布:2025-10-20 07:44:38 瀏覽:471
兩周的孩子晚上睡覺總哭為什麼 發布:2025-10-20 07:39:46 瀏覽:876
為什麼注冊微信時協議點不了 發布:2025-10-20 07:36:14 瀏覽:833
為什麼小米更換不了鎖屏壁紙 發布:2025-10-20 07:36:13 瀏覽:633
蘋果手機為什麼不能用陌陌app 發布:2025-10-20 07:31:12 瀏覽:434
小米手機同等配置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10-20 07:25:02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