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病要很長時間
❶ 為什麼醫院看病的效率不怎麼高有可能提升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過那種很先進的大醫院,掛號預約都是在網上進行的,繳費也是只需要在機器上充值,甚至現在已經方便到直接把錢充到身份證裡面就可以了。取葯的時候拿著單子刷身份證就可以很快的取出來。
花了這么大時間,進入診室之後醫生真正的診斷時間只有五分鍾左右,你能說大夫的看病效率低嗎?在我看來其實是十分高效的,時間主要花費在排隊上。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也不是無法改善,只需要大家注意自己的素質,有秩序地排隊,聽工作人員的安排,效率就會快很多。
❷ 為什麼看病這么難到大醫院,要掛號,掛號要排隊,然後等叫號,等1小時多,醫生也不會給你檢查很詳細,
大醫院就是陵培這樣的啊
去的人多,而且有財政支持。雀汪喊
他根本都操心沒有人來看病。
所以在服務態度上頃野面就沒有那麼多講究了。
❸ 為啥醫生給別人看病時間長給我看時間短
因為醫生給病人看病的時間有長有短,不是固定不變的。尤其碰上那些病悶物埋情復雜,反復多家醫院長時間治療,患者描述又不太清楚的病人,時間會更長。螞頃給自己看病時間再長,一般患者都不會有意見,甚至螞螞於希望越長越好。但是,等待時間那是越短越好。
❹ 去醫院看病,醫生幾分鍾就結束了問診,他們真的看明白了嗎
你好,我是醫生,對醫院的看病的流程很熟悉,我來為你解答。
去醫院看病,特別是省級的三甲醫院,人山人海,門庭若市,都快趕上春運時候的火車站了,近年來不少的新聞報道看病難的情況,很多地方出現了一號難求的現象,黃牛黨乘機而入,導致天價的"掛號費"。很多地方的知名教授,掛號排到幾個月以後了。
不同的醫院,患者獲得的醫療資源不同,大的醫院教授、主任級別醫生很多,各種器材先進,而小的醫院,僅僅幾個住院醫師,導致大醫院擠破頭,小醫院沒人看病。
"望、聞、問、切"是每位醫生必備的寶典,既然你選擇了一位醫生,你就應該信任他。李醫生還是相信,我們中國不缺乏好醫生,但是缺乏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大多數醫生擁有良好的醫德,是希望患者能恢復 健康 的。所以當你踏進他診室那一刻起,他所對你的診斷和治療,是建立在道德和法律的基礎上的。現在的西醫醫生跟以前的老中醫略有不同,望,即是醫生對你的體格檢查,看皮膚、粘膜、咽喉、舌苔等情況;聞,指的是醫生用耳朵去聽,比如用聽診器聽肺部的啰音、聽心臟有無雜音等;問,指的是醫生詢問你的病情,包括起病的時間、疼痛、發熱、嘔吐等症狀和以前患病的情況;切,以前指老中醫的把脈,西醫沒有把脈的講法,西醫觸動脈是為了數脈搏。
李醫生已經簡單的講述了我國醫療的情況和醫生是怎樣給病人看病的情況,那麼回答這個問題就容易了。
醫生能執業,是經過國家機關的嚴格考核以後的,並且每年都會對醫生執業能力的考核,一旦考核不過,就會被停止執業。所以,李醫生認為,大多數醫生是有臨床經驗,有看病能力的。他們給病人看病,負有法律責任,所以給每位病人看病都是認真的。在我們國家,因為醫生少,人口多,如果給人看病慢了,那這個醫生可能會被投訴,因為他沒能按時完成給所有的病人看病。另外,醫生既然能給你看病,你就應該相信他的專業能力,他所問的每句話都是針對你的病情,有經驗的幾分鍾就能掌握你的病情。
李醫生是人,也會生病,我也曾經掛號去看其他的醫生,也是幾分鍾的問話,就了解我的病情了。
以上是李醫生的看法,大家有什麼不一樣的意見,我們評論區聊聊。可以關注李醫生告訴你,學習更多 健康 的小知識。
我是一名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大家去醫院看病,確實有這樣的感覺,醫生看病特別快,幾分鍾一個,特別是掛普通號,剛坐下來,還沒說兩句話,醫生就給你打斷了,然後告訴你怎麼辦,很快就完事了。
作為一名醫生,我也不想這樣,我想跟患者坐下來暢談,把這個病的發病原因,發病機理,治療手段,預防辦法,平時要注意的事項,全部都給你詳細地講一遍。
但是,時間不允許我這么干,我出普通門診的時候,醫院不限號,一上午我可能要看50個患者,從早上八點開始,平均5分鍾一個,需要250分鍾,也就是4個多小時,這中間不一直在不停地講話,沒有停歇,喝水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
這樣算是看得快,那也要看到12點多,有時候甚至一點多。
看得快不算什麼?看得好嗎?這是很多患者關心的問題。
每天這么多患者,看病節奏這么快,醫生是在認真給我看病嗎?對於我們普外科來說,大部分的疾病是比較簡單的,基本上看一眼或者做一做體檢就能知道是什麼疾病,例如皮脂腺囊腫,脂肪瘤,淋巴結腫大,痔瘡,肛周膿腫,肛瘺,肛裂等等。
對於醫生來說,我們已經見過太多了類似的疾病,診斷起來並沒有太多的難度,所以誤診和漏診的概率很低。
但是,對於患者來說,我們確實做得不太夠,患者來看醫生,是希望得到一個綜合的,全面的信息,我為什麼會得這個病,我應該怎麼治療,要不要吃葯,應該吃什麼葯,要不要做手術,平時應該注意什麼等等。
患者希望得到全面的回答,然而對於醫生,我們很難全面細致地給你解釋,因為沒有時間做詳細的,系統的,全面的解釋。
所以,你來醫院看病,大部分情況,不是醫生沒有看明白,而是你沒有看明白,想要改變現狀,需要國家層面來解決,一時之間很難。我們醫生也想像西方國家那樣,一上午就看七八個患者,耐心的給你解釋病情。
其實作為一名工作多年的醫務工作者,韓一聲認為目前中國的患者就診情況確實不容樂觀,但是在目前的患者和醫生比例和醫療體系投入情況下,這種情況已經是比較樂觀的了。
一個專家,一上午工作4小時,看40-60個號,每個人也就是4-6分鍾,還要查體和寫病歷,其實跟患者溝通的時間也就3-4分鍾。不過對於一名工作15年以上的醫生來說,根據既往的臨床工作經驗,這個時間已經能夠抓住患者的疾病特點和問題所在了,再輔以充分的輔助檢查結果,可以得出一個大致的診斷,也就是初步診斷。如果想確診某一種疾病,還需要充分的臨床證據,這就是一個純粹的醫學問題了。
綜上所述,韓一聲認為,一名有經驗的中國西醫通過幾分鍾的問診是可以把一個患者看「明白」的,至少可以給患者一個主要的診斷和治療方案,對於常見病和多發病也能夠在輔助檢查的幫助下確診。當然,要想一步到位,通過一次門診就把所有的疾病、特別是有些疑難雜症都確診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
就事論事,咱們平心而論,雖然對現在的大醫院表示反感,厭惡,可惜如果生了大病還得去。
不去沒辦法,不去不行啊,除非不想活命了。
我身體素質不錯,一年難得生病,最多就小感冒,我都是去小診所看病,確實跟標題說的原因,幾分鍾就結束問診。
幾十年的行醫心得經驗,就跟一份技術原因,早就滾瓜爛熟。
去了之後先問你情況,一邊問一邊登記一邊開方子,非常嫻熟。
葯費也不費,撐死了五六十,吃個兩三天的葯就好。
確診是否換了抑鬱症,醫生先讓你驗血。
感冒了,先去驗個血。
身體哪哪兒不舒服,假裝望聞問切,不懂裝懂的走一走流程,一大堆單子,一大堆流程,走完就知道你得了啥病,為什麼大醫院看一些小病小災的總不好呢,人家是賺錢的,不是看病的。
剛去過醫院,症狀還沒說完,就開出一堆項目,有一個CT片子出了,報告沒出,只掃了一下,說沒事,開出一堆葯。過了一會,報告出了,立刻緊張,差點給整成新冠!
這樣的醫生碰的不少。
這幾天跟妻子去醫院,由於疫情,拖了一段時間,結果真的太失望,病情沒問完,檢查項目一堆,之後,檢查的片子都沒看完,葯又開了一堆。說我們不懂,我們認,可是,檢查的項目這么多,結果你得看完吧,你連檢查的結果都不看,那還讓我們做這么多檢查幹嘛?
一位好醫生患者看的多,經驗不斷積累,所以有時候一目瞭然,有時候寥寥數語就知病原。所以很快就診治下一個患者。但是經過痛苦折磨的患者,往往覺得醫生不負責任。
有一次我下班穿便衣乘電梯下樓,同行的有兩個患者。其中一個患者說。我掛號排隊了三個多小時,醫生只看了三分鍾,就打發我走了,真不負責任!
另外一個患者說:應該恭喜你,假如醫生在你身上不斷地花時間問這問那,摸這摸那,開的檢查單一沓,那就問題大了!
事實上確實是如此的,有豐富經驗的醫生,甚至一望便知什麼疾病,古人以神、聖、工、巧來形容名醫:望而知之者謂之神,聞而知之者謂之聖,問而知之者為之工,切而知之者謂之巧。
因此不以醫生看病的時間長短來衡量醫生的水平。當然也不排除某些醫生會敷衍了事。
作為一名醫生,同樣也是過病人或家屬。
我是一名肝膽外科醫生,對普通的肝膽疾病有一定的理解及掌握。而我的老師是一個從醫四十年的醫生,你覺著他對肝膽疾病的造詣有多深呢?且不說造詣,單說對肝膽疾病有多少了解呢?就拿對膽囊結石的診治來說,還有什麼難度嗎?你說醫生只說那麼幾句話,不浪費時間,但是你知道後邊還排著多少病人嗎?你知道門診的醫生都是半天不喝水不去廁所的嗎。我跟著我老師出過專家診,有這樣的例子:一個下面縣里的村子來的病人,病人花了小半天時間來的,能掛上專家號也不容易,我的老師問診查體,看過檢查報告,告訴患者及家屬,患者得了膽囊結石,因為目前有了腹痛等表現,建議行手術治療。我理解病人和家屬想要更深入的了解這個病,了解病人,但是現實真的不予許。一天看幾十個膽囊結石的病人的話都這么解答也受不了啊。但是你放心,醫生都是有把握的,因為看的明白所以才沒有那麼多的解釋。
就好比,如果你是一個賣豆腐的,一天幾十個顧客問你豆腐是用什麼做的啊,怎麼做的啊,怎麼做好吃啊。
的確有很多這樣的情況,醫生看一眼病人有時候就可以知道一個大概,患者和醫生交流一兩句以後就大致可以斷定患者的基本情況。但這些都是大多數,仍然有很多疾病,患者即便是描述了很久,而且醫生檢查了很久,住院也住了很久,依然檢查不出疾病的情況也很多。所以看病幾分鍾和是否能看明白並不成正相關。
一、很多疾病幾幾句話就可以確診
很多疾病幾句話就可以確診,不需要幾分鍾就可以結束問診。比如心內科常見的室上速,患者心電圖遞上來一看,甚至不說話就可以搞清楚病人什麼情況。再比如心肌梗塞,患者到醫院以後簡單的幾句描述,就只坐等心肌壞死標志物及心電圖出結果就可以了。當然我舉例子只是心內科的,其他科室也是如此。其實我覺得如果能幾句話就識別一個疾病來說,對於醫生和患者來說都是好事,畢竟疾病症狀典型,診斷比較簡單,鑒別診斷並不復雜。
二、很多疾病一直查不出來結果
我的同事是一個成人still病,一開始就是發燒,在我們醫院做檢查做了好多,就是查不出來結果,後來沒有辦法去了協和醫院,最後確診了成人still病。患者和愛人兩個人都是醫生,他們比誰都更清楚,此時他的治療遠沒有診斷清楚更有意義。但他的確診過程,卻用了2個月左右的時間。
三、時間長短和有沒有看明白不相干
很多人說,醫生就幾分鍾就把我打發走了,我個人覺得這幾分鍾並不意味著沒有看明白。還是那句話,該看明白的醫生一定會弄清楚和明白,看不明白的,醫生也不會輕易的就把你放走了。所以你要做的,僅僅是相信醫生足矣。
有的病真的幾分鍾就能查出來,有的病花好幾天都查不出來,每一種疾病都不一樣,同一種疾病每個人的表現也不一樣。
不到一分鍾也能診斷出的疾病:
我們心內科最常見最危重的一個疾病就是記性心肌梗死,絕大多數記性心肌梗死,根據一份心電圖和心絞痛的症狀,就可以在不足一分鍾內確診。一方面這種診斷比較准確,另一方面這時候分秒必爭,必須盡快診斷後,盡快搶救。
記得上周有一位患者,46歲,惡心嘔吐來的,做了一份心電圖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我建議患者馬上造影檢查,如果是血管堵塞,就必須馬上通開,可能需要支架治療。
家屬問,這不是惡心嘔吐嗎?怎麼又變成心肌梗死了?會不會誤診呀?
我回答:我不能百分百保證是心肌梗死,但有部分心肌梗死就是惡心嘔吐,並沒有典型的心絞痛,但目前心電圖提示心肌梗死,我為了安全起見,必須先做造影,因為如果是心肌梗死,我們就沒有耽誤時間,如果不是心肌梗死,我們做這個檢查也不為過。但如果在這耽誤,等心肌酶出來,估計又得耽誤一個小時,這期間心肌持續在壞死,以後會心衰,這期間隨時會死亡。
後家屬半信半疑的答應了,造影顯示果然一個血管完全堵塞,開通血管,植入支架後,患者病情平穩。出了手術室,家屬一直說謝謝醫生謝謝醫生,真是太厲害了!
其實對於心內科醫生來說,對於心肌梗死要有高度警惕,典型的心肌梗死誰也看得出,可是不典型心肌梗死,一定不能輕易放掉。
大部分心肌梗死,我們都能瞬間診斷,甚至不需要幾分鍾,也不能等更長時間,因為時間就是生病。
但確實有很多疾病並不是那麼容易診斷,對於心內科醫生來說,最難診斷的就是暈厥!
就是一個人突然暈倒,後又蘇醒了,到醫院後,別說幾分鍾,有時候幾天也搞不清楚,有時候即使住院10天,最後也查不出原因。
心源性暈厥,比如心跳太快,心跳太慢,嚴重的心肌缺血等等是最常見的暈厥。心跳問題導致的暈厥,必須在發作暈厥的時候有心電圖監護,也就是暈厥的人入院後嗎,持續帶著監護,這期間如果發生了暈厥,心電監護正好也抓住了心律失常的性質,如果是慢就裝起搏器,如果是快就用葯或裝起搏器等等。
腦血管引起的,常見的比如大面積腦梗死,腦出血,這種比較容易檢查,做個CT就能查出來;再比如癲癇,也相對比較容易查。
除了心源性和腦源性暈厥,還有比如迷走性暈厥,血管性暈厥,咳嗽性暈厥,電解質紊亂,血糖異常,內分泌等等原因。
但是有將近一半的暈厥,即使做了上述所有的檢查,都正常,這就是我說的即使住院10天,也可能查不出來什麼病。
但是請大家放心,醫生都想給患者最短時間內確診,不管是所謂的好醫生還是所謂的壞醫生,最愚蠢的解釋就是,醫生越快確診,家屬也會感謝醫生。
至於是幾秒鍾就能確診,還是十幾分鍾,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才能確診,把握一個原則:要給患者解決問題,要把患者放在心上,別拖拖拉拉,別不當回事就行。
但家屬也需要理解,很多疾病確實並不是很容易確診,人類就是這么渺小,不要罵醫生,因為醫生首先是人,您如果對這個醫院或對這里的醫生,不夠信任,那您完全有權利選擇任何一家您信任的地方,當然也包括火星。
醫生要盡力,盡心;家屬要理解,配合;建立我們的信任感,目的只有一個:為患者解決問題,為患者解除病痛!
【心血管王醫生版權】
分幾種情況:
一是病情很明顯,病人的臨床表現很典型,一眼就看出來了,比如嚴重的甲亢、腦卒中,為了不耽誤時間,趕快先開化驗單或者CT,收住院先期處理,住院部醫生會完善其他資料的問診。
二是病情嚴重,診斷一時搞不清,但是大概搞清了應收哪個科了,盡快收進病房由專科醫生詳詢病情並做進一步診療。
三是病情不太嚴重,但卻復雜,需要住院,此時門診排隊病人多,怕別的病人等太久,就先定個科室收進去住院再說,只要收進去住院了,絕大多數情況不會耽誤病情,因為住在病房裡就有足夠時間來問病情做檢查。
四是醫生沒責任心,或者實在沒有專業訓練,草草了事,把病人推走,這樣就很不好了!
❺ 急急急急~~~醫院規定,門診大夫給每一位病人看病需多長時間
您好!你是醫院工作的醫生吧,我查閱了許多資料,未發現我們國家對此項情況提出硬性規定,關於這項要求醫院雖然不會招到上述,但是我國醫院招病人投訴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其中就有治病高昂的費用,還有治病時間及醫療環境
其中有份報道資料顯示
等看病時間過長是焦點
對目前在廣州看病就醫,受訪者表示「一般」的居多,但總體認可度較高(滿意、比較滿意及一般的總和),81.0%的受訪患者認為近兩年來醫療服務「有改進」。調查發現,受訪者對「醫院環境」和「醫療設備」的評價也很高,不滿意度低於一成。但「輪候看病時間」、「投訴處理」、「等候掛號時間」、「計價、收費、取葯方便程度」等方面,受訪市民的不滿意度均在三成以上。
但在我收集資料當中,發現瑞士看病有相關時間規定
瑞士看病有個時間規定。醫生對每個病人看病都要達到一定時間,不同科室時間不同,一般在15—20分鍾。在此期間,病人可以向醫生提問,醫生也可以詳細了解病人情況。
所以中國在這方面還是做得不夠完善,也要向西方學習,為大千老百姓的生命服務到位!這才是我們追求現代化的卓越生活品質!!!
以上篇幅乃個人收集與總結,希望能給您幫助,謝謝
❻ 如何理解「就診時間」的長短
「 我心裡不平衡 」,曾經有個患者這么跟我們說,這句話與疾病本身無關,而是因為前面一個患者看病看了差不多半個譽殲小時,而她只用了5分鍾,在同樣的掛號費下,後者肯定會覺得不值。但是其實從醫生的角度,我不得不說,這樣的對比沒有意義。
首先我們要理解到底是什麼決定了就診時間。
1.病情材料的准備。 很多患者來看病,病歷資料都不帶,尤其是初診患者,醫生要充分了解他的情況也無從下手。擾虛派比如有的患者連自己吃過的葯,檢查結果的描述等都模稜兩可,醫生只能猜,說了一堆相關的名詞,患者才說好像是這個。不僅效率沒辦法提高,而且也會影響到用葯的准確性。對於沒有帶資料的復診患者,醫生得重新一遍認識他的疾病,這種情況同樣要花掉很多的時間。所以說就診前把相關資料准備好是提高就診效率和效果很重要的一環,尤其適用於重症患者和慢性病患者。
2.疾病情況本身。 同樣主要為咳嗽症狀,有的患者可能只是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引起的,有的患者可能是老慢支急性發作,還有的患者可能是間質性肺炎,這些不同類型的疾病用葯考慮的方面肯定不一樣,老年患者在治療新感的同時還得兼顧他的基礎病,思考用葯的時間肯定就會有所不同,所以從這個角度考慮,看病時間長也未必見得是好事。
3.患者的表達能力。 A說自己月經連續兩個月都錯後8天,月經量少,顏色偏暗有血塊。醫生一聽就知道她的需求是調月經,再問問相關問題,葯單就基本確定還能有的放失;B說自己最近咳嗽了1個多月,看了好多醫生,那個醫生說我是過敏,另一個醫生又說是支氣管炎。。。醫生忍不住打斷她問她症狀,她才開始說咳嗽有痰。。。然後又開始說自己以前身體很好很少感冒。。。她的描述中附帶了那麼多的無效信息,醫生還需要從中抽絲剝繭,花費的時間自然就會更多。所以前面那個患者看了半個小時,也許有20分鍾都是在她的混亂描述中度過的。
其次我們要理解就診時間長短的意義。
就診時間是寶貴的,但也並不是越長越好,最重要的還是效率。這個效率並不能簡單的理解為速度,因為看病這件事情本身是有目的的,他的目的就是有療效。希望藉助就診這個行為讓醫生幫忙解決不舒服的地方,讓身體保持一個健康狀態,這才是就診的目的。所以簡單地對比時間是沒有意義的。無論時間的長短,醫生清晰地把握患者的病情,並根據病情准確地開葯,把握住這兩點就足夠了。因為把握了這兩點,療效一般不會太差,這樣才是利益最大化的結果。再者,現在很多專家對於就診時間都有限制,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就診時間才應該被議論,而不是簡單對比時間的長短。
總地看來,因為這事情心裡不平衡是沒意義的,因為這並不符合我們利益最大化的現實要求。而作為患者,我認為就診前要稍作準備,把有意義的資料准備好,把自己的不舒服進行一個排列,然後把自己疑問的點羅列一下,爭取就診時能把心中的疑緩賀問解除。在准備充分的情況下,相信你的時間會被最有效地利用,而且當你再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你不再覺得心裡不平衡,而是覺得那個人是愚蠢的,他因為在「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里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