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飢餓為什麼會耳膜下陷
㈠ 為什麼長時間飢餓的人不能吃太飽
因為會撐死。
長時間的飢餓會讓人體處於非常虛弱的狀態,腸胃消化功能基本喪失。而在得到食物後,因為人體極度缺乏營養和熱量,大腦便會發出指令,盡一切力量獲取食物。於是在一頓狼吞虎咽之後才發現腸胃根本無法消化了。所以,人會被撐死。
正確的做法是少食多餐。最初可以少量多次的喝熱牛奶。過1-2天之後,就可以少量的吃麵包和米粥一類的流質食品。大概一個星期之後就可以恢復正常的飲食。
㈡ 人為什麼會感到飢餓
人每天都要吃東西。吃是人的一種本能,餓了就要吃食物。飢腸轆轆的滋味實在令人難受,人會感到肚子空空,胃一陣陣痙攣,還會感到眼發花、頭發昏,四肢無力。這是文學作品中常有的描述,也是生活中許多人曾親身體驗過的經歷。那麼飢餓感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有人因病切除了胃,卻照樣有飢餓感?
從生理上講,飢餓是來自整個身體的,飢餓感是體內的熱量正在減少、不足的綜合信號。人體內儲存的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是相當少的,半天時間就會消耗光,此時必須補充食物,攝入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來維持體能。如果長時間不補充食物而又在不斷消耗體能的話,人體內的血糖濃度就會下降。大腦對血糖的變化十分敏感,這時就會發出攝食的信號。在人的中樞神經中,有兩根奇特的神經,一般稱為「飽神經」和「餓神經」。在正常情況下,它們總是非常微妙地平衡著人或動物的進食和停止進食的行為。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如果把一隻老鼠的餓神經切除,那麼它再也不會進食,它將面對豐盛的食物而活活餓死;相反,如果將老鼠的飽神經切除,這只老鼠就會不停地吃,成為名副其實的「饕饕之徒」,它的體重會以正常老鼠的5~10倍的速度增長,最後變成過度肥胖的怪物,趴在籠子里動彈不得。
人的食慾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後天的感受和體驗的結果。嬰兒只有飽和餓的感覺,並不像成人那樣受到食慾和各種美味佳餚的影響。美味可口的食物使人在身體並不需要食物的時候也大量攝入,結果造成營養過剩,這樣很容易引起肥胖。過度的飲食也會擾亂正常的飲食神經機制。因此,為了您身體的健康,應尊重飽神經和餓神經向您發出的信號,既不要因貪吃而飲食過度,也不要為身體苗條而盲目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