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按時間狀況分為什麼
A. 按反映的時間狀況不同,總量指標可分為( )
總量指標按反映的時間狀態不同,可分為【時點指標】和【時期指標】。
總量指標是用來反映社會經濟現象在一定條件下的總規模、總水平或工作總量的統計指標。總量指標用絕對數表示,也就是用一個絕對數來反映特定現象在一定時間上的總量狀況,它是一種最基本的統計指標。
時期指標是反映現象在一定時期內發展過程的總量指標。時點指標是反映現象在某一時點(瞬間)上所處狀況的總量指標。
⑴時期指標無重復計算,可以累加, 說明較長時期內現象發生的總量,如年產值是月產值的累計數,表示年內各月產值的總和;而時點指標有重復計算,除在空間上或計算過程中可相加外,一般相加無實際意義,如月末人口數之和不等於年末人口數。
⑵時期指標數值的大小與時期長短有直接關系。在一般情況下時期越長數值越大,如年產值必定大於年內某月產值,但有些現象如利潤等若出現負數,則可能出現時期越長數值越小的情況;時點指標數值與時點間隔長短沒有直接關系,如年末設備台數並不一定比年內某月月末設備台數多。
⑶時期指標的數值一般通過連續登記取得; 時點指標的數值則通過間斷登記取得。
B. 統計指標的種類有哪些
統計指標的分類
1. 統計指標按照其反映的內容或其數值表現形式,可以分為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三種。
總量指標是反映現象總體規模的統計指標,通常以絕對數的形式來表現,因此又稱為絕對數,例如土地面積、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等。總量指標按其反映的時間狀況不同又可以分為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時期指標又稱時期數,它反映的是現象在一段時期內的總量,如產品產量、能源生產總量、財政收入、商品零售額等。時期數通常可以累積,從而得到更長時期內的總量。時點指標又稱時點數,它反映的是現象在某一時刻上的總量,如年末人口數,科技機構數,公司員工數,股票價格等。時點數通常不能累積,各時點數累計後沒有實際意義。
相對指標又稱相對數,是兩個絕對數之比,如經濟增長率、物價指數、全社會固定資產增長率等。相對數的表現形式通常為比例和比率兩種。
平均指標又稱平均數或均值,它反映的是現象在某一空間或時間上的平均數量狀況,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利潤等。
2. 統計指標按其所反映總體現象的數量特性的性質不同可分為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
(1)數量指標:數量指標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總規模水平和工作總量的統計指標,一般用絕對數表示。如職工人數、工業總產值、工資總額等。
(2)質量指標:質量指標是反映總體相對水平或平均水平的統計指標,一般用相對數或平均數表示。如計劃完成程度、平均工資等。
由於統計指標反映一定社會經濟范疇的內容,因此,統計指標的確定,一方面必須和經濟理論對范疇所作的一般概括相符合,要以經濟理論為指導,設置科學的統計指標;另一方面,統計指標又必須是對社會經濟范疇的進一步具體化,才能確切地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關系。如政治經濟學對勞動生產率這個經濟范疇作了一般的概括說明,即勞動生產率是表明單位勞動時間所創造的使用價值。但勞動生產率作為一個統計指標時,就必須明確規定其勞動時間是指工人的勞動時間,還是企業全體職工道德勞動時間,即確定是工人勞動生產率還是全員勞動生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