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為什麼守夜
1. 除夕為什麼要守夜不睡覺
守夜也叫熬年,指農歷大年三十的守歲。是中國民間的一種習俗。相傳,在大年三十晚上,人們為了躲避年獸,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守夜坐等天亮。
(1)晚上為什麼守夜擴展閱讀:
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也有的俗戶人家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喧嘩笑鬧之聲匯成了除夕歡樂的高潮。 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普天下人都盼望著新年零點的到來。
2. 為什麼人死掉了晚上的時候需要人守夜,並不許貓接近
守夜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守靈。不讓貓靠近是因為傳說貓可以通靈,如果讓貓靠近,可能會讓貓傷害到離世的親人,或者是說會覺得這個時候的貓比較嚇人。
守靈是一種民間的習俗,守在靈床,靈柩或靈位旁。守靈也稱為守夜。古人認為人死後三天內要回家探望,因此子女守候在靈堂內,等他的靈魂歸來。每夜都有親友伴守,直到遺體大殮入棺為止。演變到現在,守靈便是親人們聚在一起,悼念死者,抒發緬懷之情。
然後,它是活著的人對去世的親人的一種紀念。因為活著的人認為,他的親人雖然死了,但是靈魂還留在人間,沒有去陰間(陰間就是我們中國的天堂,人死了以後都會去那裡。)。
靈魂也很留戀他那些活著的親人哪,它也不願意一個人孤零零地去陰間那麼遠的地方,所以它會在去陰間之前,回到原來的家裡看一看。活著的人害怕靈魂在回家的路上迷路,所以會點一盞燈,放在去世的人的屍體旁邊(接下來解釋古代的人會把去世的親人的屍體放在家裡的客廳里,而不是殯儀館的停屍房;還有古代人點油燈,而不是電燈的問題)。
活著的人害怕燈熄滅了,而使去世的親人找不到家,於是他們就徹夜坐在停放屍體的房間,保證那盞指路燈是一直燃燒的。故曰「守靈」。
而且不讓貓進來還因為貓是一種雜食動物,它們會吃死人的屍體,是一種看著可能很可愛小巧,但是幾乎什麼都吃的動物,必須要保護好遺體,貓一定要禁止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