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腳底艾灸時間長為什麼睡不著覺

腳底艾灸時間長為什麼睡不著覺

發布時間: 2025-02-20 23:00:35

⑴ 艾灸腳底的好處有哪些

腳底是有很多穴位的,穴位按摩是中醫中的一種治病養生的方法,不少人現在在沒事的時候為了放鬆會做腳底按摩,其實還有的人會現在艾灸腳底,腳底確實是可以艾灸的,具有很好的養生的效果,那艾灸腳底的好處有哪些?艾灸腳上哪些穴位以及穴位的功效?
1、艾灸腳底的好處
腳掌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溫度較低,且與上呼吸道有密切的神經聯系,所以腳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體溫下降和抵抗力減弱,導致感冒等多種疾病。
艾灸是非常天然的保健方法,那麼艾灸腳底的作用是什麼呢?
1、調和陰陽、平衡臟腑
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
2、溫通經絡、驅散寒邪
艾葉性溫加之點燃熏灸,使熱力深達肌層,溫氣行血。艾灸具有溫通經絡,散寒除濕、調理氣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艾灸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4、溫陽補虛、補中益氣
5、扶正陽氣、回陽救逆
6、防病保健、強身益壽。
8、其他各種亞健康狀況的改善關系
2、艾灸腳上哪些穴位
(1)湧泉穴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蹺足的姿勢,湧泉穴位於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湧泉穴的主治疾病為: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症、腎臟病等。
(2)大敦穴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大敦穴位於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
大敦穴的主治疾病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來亦被視為鎮靜及恢復神智的要穴。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3)太沖穴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
太沖穴的主治病症為:肝臟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
(4)行間穴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行間穴位於足背側,大拇趾、二趾合縫後方赤白肉分界處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邊緣。
行間穴的主治病徵為:宿醉不適、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臟疾病、腹氣上逆、肋間神經痛、月經過多、粘膜炎等。
(5)太白穴
取穴時,可採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勢,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
太白穴的主治病症為:胃痛、腹脹、吐瀉、痢疾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6)昆侖穴
昆侖穴位於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或足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昆侖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腰痛、高血壓、眼疾、怕冷症、腹氣上逆、腸結石、下痢等。
(7)太溪穴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勢,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為:腎臟病、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女性生理不順、關節炎、精力不濟、手腳無力、風濕痛等。
(8)里內庭穴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蹺足的姿勢,里內庭穴位於腳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腳趾彎曲時趾尖碰到處。約第二趾趾根下約三厘米處。
里內庭穴的主治症狀為:食物中毒、蕁麻疹等。
3、艾灸治痛經的方法
1.按艾卷溫和灸法操作施灸,每次選用3個穴,每穴施灸20分鍾左右,連續治療4天,疼痛嚴重者,加灸腎俞穴,4次為一個療程,治療間隔4天,一般在月經來潮前兩天施灸。
2.每次取4-5個穴位,將艾條點燃,在穴位上往復迴旋熏烤,艾條距皮膚2-3厘米,每穴可灸15到30分鍾,每日或隔日一次。
3.在穴位上放3厘米厚的蒜片,中穿數孔,蒜片上放艾炷灸,每次每穴灸3-10壯,感到皮膚灼痛時即更換艾炷。
4.在穴位上放2厘米厚的薑片,中穿數孔,薑片上放艾炷,每次選3-5血,每穴灸3-10狀,每日或隔日一次,7-10天為一療程。

⑵ 腳底能艾灸嗎

一般情況下腳底是能艾灸的,但是注意艾灸的時間不要太長,艾灸通常是將艾條點燃後,利用熱量對身體穴位或者皮膚進行熏蒸,使葯物從皮膚滲透到皮下組織,起到預防緩解疾病的作用。
艾灸腳底能夠刺激腳底的穴位,對身體有很好的作用,能夠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改善心臟功能,並且還具有排毒養顏,美容護膚的功效,此外還能夠緩解身體疲勞,需要注意但是如果長時間艾灸,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身體不適,容易造成皮膚損傷等。

⑶ 晚上8點做艾炙,會影響到睡眠嘛

醫生:原則上晚7點以後不要做艾灸了

武漢晚報訊(記者劉璇 通訊員譙玲玲)武漢一位女孩艾灸上癮,一個月下來嚴重失眠。前日,她和朋友到武漢市第一醫院夜間門診做艾灸,卻被醫生拒絕,這才得知自己失眠的禍首正是艾灸。

推拿科學科帶頭人張喜平介紹,艾灸講究因時制宜。上午11點至下午3點,人體陽氣最盛,艾灸效果最好。晚上9點至11點絕對不可以艾灸,因為人體到了晚上氣血內斂、陽氣內收,適宜睡眠,如果此時再去艾灸,氣血外溢、血管擴張容易使中樞神經興奮從而睡不著。

「原則上晚7點以後我會勸病友不要做艾灸了,即便是要灸,也會嚴格遵守『灸下不灸上』的原則,局限在灸腰部以下的穴位,比如灸腳底的湧泉穴。」張喜平說,不只是艾灸,其他保健方式如按摩等,但凡晚上使用時都要用輕柔溫和的手法,不可強行刺激。

熱點內容
為什麼藍貓會有藍眼睛 發布:2025-05-23 07:46:59 瀏覽:703
為什麼淘寶淘氣值低不能助力 發布:2025-05-23 07:39:30 瀏覽:556
為什麼電位器的阻尼不一樣 發布:2025-05-23 07:38:48 瀏覽:604
為什麼閑魚全新未拆的手機便宜 發布:2025-05-23 07:38:12 瀏覽:701
為什麼switch不能玩手機游戲 發布:2025-05-23 07:30:56 瀏覽:829
蘋果為什麼續費不了愛奇藝會員 發布:2025-05-23 07:26:03 瀏覽:808
菜籽油時間長了為什麼渾濁 發布:2025-05-23 07:23:22 瀏覽:954
為什麼淘寶快遞不送到家 發布:2025-05-23 07:21:07 瀏覽:509
同批次的奶粉味道不一樣是為什麼 發布:2025-05-23 07:19:42 瀏覽:916
為什麼男人喜歡陰部緊 發布:2025-05-23 07:13:12 瀏覽: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