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瘤為什麼早上顱壓高晚上低
Ⅰ 腦瘤的早期症狀是怎樣的
腦瘤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主要取決於腫瘤的部位、性質和生長速度,以及顱腦解剖與生理的特殊性。發病過程多為緩慢進展,早期症狀往往不明顯,但隨著病情發展,症狀逐漸增多且加重。急性發病時,患者可能在數小時內迅速惡化,甚至出現癱瘓、昏迷等嚴重症狀,常見於腫瘤囊性變、瘤出血(瘤卒中)、惡性腫瘤或轉移瘤並發急性彌漫性腦水腫,或因瘤體阻塞腦脊液循環通路,導致顱內壓急劇增高,引發腦疝危象。
顱內壓增高是最常見的症狀,佔比高達85%。其主要原因是腫瘤的佔位作用、腦脊液循環通路梗阻、腫瘤壓迫腦組織或血管導致腦代謝障礙、顱內靜脈迴流障礙、腫瘤卒中與變性,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如攝入水分過多、嘔吐、劇烈咳嗽或用力、腰椎穿刺不當等。
頭痛是顱內壓增高最常見的症狀,90%的腦腫瘤患者都有頭痛經歷。頭痛性質多為搏動性脹痛或鈍痛,呈陣發性或持續性發作,時輕時重,通常清晨或起床後出現,白天逐漸緩解,嚴重時可伴有惡心、嘔吐,嘔吐後頭痛可減輕。頭痛的部位與腫瘤位置有關,如腦膜瘤常引起相應部位頭痛,垂體腺瘤多為兩顳側或額部頭痛,幕下腫瘤頭痛常位於枕頸及眶額部,腦室內腫瘤引起的頭痛可能因腫瘤位置移動、頭位變化而加劇。
惡心、嘔吐也是腦瘤常見的首發症狀,多伴頭痛、頭昏,常發生在清晨空腹時,表現為與飲食無關的惡心或噴射性嘔吐,且常在劇烈頭痛、頭昏之後發生,頭位變動可誘發或加重。兒童顱後窩腫瘤出現嘔吐較早而頻繁,易誤診為胃腸道疾病,而成人嘔吐出現較晚。惡心、嘔吐是因顱內壓增高或腫瘤直接影響迷走神經核(嘔吐中樞)所致。
視乳頭水腫與視力障礙與腦腫瘤的部位、性質、病程緩急有關。顱後窩腫瘤出現較早且嚴重,大腦半球腫瘤較顱後窩者出現較晚而相對要輕,惡性腫瘤一般出現較早,發展迅速並較嚴重。長期顱內壓增高可導致失明,眼球外展麻痹亦常為顱內壓增高的徵象,可出現斜視和復視。
精神症狀因大腦皮質受損引起,表現為淡漠、遲鈍、思維與記憶力減退、性格與行為改變,進而發展為嗜睡、朦朧或意識不清。惡性腫瘤患者的精神障礙較明顯,額葉腫瘤常引起精神症狀,或表現欣快、易激動及痴獃等。
癲癇是腦瘤的另一常見症狀,約佔20%~30%,其中半數病人是首發症狀。
生命體征變化則取決於顱內壓增高的程度。顱內壓呈緩慢增高時,生命體征多無明顯變化。顱內壓顯著增高或急劇增高可表現為緩脈,常慢至50次/分鍾左右,伴有呼吸深慢,血壓代償性升高。這些已屬腦疝前期或已有腦疝的表現。如繼續惡化,則出現脈搏細速,呼吸不規則,呈抽泣或潮式樣呼吸,血壓降低以致周身循環衰竭,最後呼吸停止。下丘腦及腦室內腫瘤或惡性腫瘤,可出現體溫波動,體溫常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