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寶寶喝完奶過段時間會吐奶
『壹』 寶寶為什麼打奶嗝後會吐奶
吐奶和溢奶,其實都是指牛奶從寶寶嘴裡面流出來的現象,只是吐奶是胃中食物被強而有力地排空,而且量比較多;溢奶則是指食道或胃之內的容物不由自主地被逆流到口腔外的情況,可能只是小寶寶打了一個嗝,從而致使少量奶液從嘴角溢出而已。 一般來說,輕微吐奶和溢奶,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也不用採取特別的治療方式。有時...小寶寶感冒、生病,可能會出現比平時嚴重一點的吐奶情況。不過隨著寶寶的逐漸長大,這種情況將會有明顯地改善。但是,如果寶寶出現了嚴重的噴射性吐奶狀況,嚴重時奶液還會從鼻孔里流出來,這時,爸爸媽媽就必須特別注意了,應盡快帶寶寶去醫院進行檢查。 常見的吐奶?溢奶原因和改善方法 胃腸道逆流 一般情況下,嬰兒出現吐奶、溢奶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小寶寶的胃比較淺,並且食道下三分之一的環狀括約肌尚未發育完全。在餵食後,因為胃部脹大產生壓力,括約肌的收縮強度又不足以阻止胃部食物迴流,所以寶寶往往會出現吐奶、溢奶的現象。這種情況多發生於剛出生嬰兒。 改善方法 1 幫寶寶拍打嗝。 當寶寶喝完奶後,由於胃裡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氣,所以就會造成胃部壓力,出現溢奶、吐奶現象。因此爸爸媽媽應及時幫寶寶拍打嗝,把氣體排出。只要減少了胃裡的壓力,自然就能夠減輕吐奶、溢奶的情況和次數。如果幫寶寶拍打嗝有困難,那麼爸爸媽媽就應該將寶寶直立抱起,讓寶寶趴在自己的肩上至少30分鍾,然後將枕頭墊高,讓寶寶右側躺下,這樣可以有效地增加胃部排空速度。 2 改變奶粉的沖泡方式 在給寶寶平常喝的牛奶中添加谷類食物,或是將牛奶沖得稍微濃稠一些,這樣就不太容易發生逆流現象。不過,太稠的牛奶容易造成腸胃阻塞或導致腹瀉,這也會讓寶寶感到身體不舒服,所以爸爸媽媽也應當加以注意。 3 葯物治療 如果有嚴重的吐奶、溢奶現象,則應當請醫生開一些刺激腸胃蠕動的葯物,以改善溢奶情況。不過,通常把葯物治療作為最後的考慮,還是應當以其他的解決方法為主。 幽門狹窄 人的消化道從嘴巴、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到肛門,如果當中有某一段阻塞了,那麼從阻塞的那一段開始,就會慢慢累積食物,累積到一定分量,人體已無法承受,就會吐出來。幽門是指胃與十二指腸相連的部分,是胃下端的口兒,幽門狹窄症就是因為上述的原因而出現的。 幽門狹窄有這么幾個特徵: 第一、它比較常見於剛出生3個星期到2個月之間的小寶寶,通常在1個月時,症狀開始明顯。這種情況的寶寶往往是邊喂邊吐,可能每每吃個兩三餐就吐一次,吐完之後因飢餓又吵嚷著想要再吃,偏偏吃完後又會出現噴射狀的嘔吐,整個餵奶過程不知要吐多少回。 第二、因為牛奶無法順利進入消化道系統加以吸收,所以,小寶寶總呈現出一種乾乾扁扁、越來越瘦的樣子,嚴重了可能還會出現營養不良或黃疸等狀況。 治療方法 目前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盡早藉助腹部超音波診斷,並施行幽門整形根治手術。 幽門狹窄的患兒,他們幽門的厚度要比正常寶寶的厚一些,致使食物無法順利地通過,所以,必須用手術的方式來進行治療。手術時,只要將幽門過厚的肌肉劃一刀,壓力就會使空間膨出,然後食物就可以順利通過了。而且通常手術4~6個小時後,就可以給寶寶餵食了,所以爸爸媽媽不用太擔心手術的危險性。手術後,爸爸媽媽會慢慢地發現,小寶寶能順利地喝奶了,並且開始變得白胖起來。 感冒 寶寶感冒時,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時,包括呼吸道融合病毒、鼻病毒或是感冒病毒,由於咳嗽的緣故,會使得腹壓升高,也常常合並嘔吐的症狀。 注意問題 此時餵食應特別小心。感冒咳嗽會致使呼吸頻率加快,進而導致吐奶、溢奶現象,所以要注意呼吸和餵奶吞咽時的協調,並盡量「少量多餐」。 吐奶、溢奶容易造成的並發症 鹼中毒 人的胃裡有許多胃酸,寶寶如果一直吐奶、溢奶,就會把胃酸也吐了出來,這樣就無法使食物順利地進入消化道,從而吸收不好,長不大,進而導致鹼中毒。 電解質不平衡 寶寶吐奶、溢奶會導致電解質失衡,在電解質不平衡,鈉、鉀、氯不平衡的情況下,寶寶容易出現抽筋現象。 體重下降 如果寶寶總是吐奶、溢奶,致使食物一直無法順利提供體內所需的熱量,那麼就會造成寶寶的體重下降、精神疲憊等情況。 ●奶粉小常識 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了一種「低溢奶」型的奶粉,它比一般的牛奶要粘稠一點,可以減少溢奶的情況。不過,爸爸媽媽還是應當先確認一下寶寶的身體狀況,在詢問了小兒科醫生之後,再決定是否為寶寶更換奶粉的種類。
『貳』 寶寶吃完奶不久總是吐奶是怎麼回事
樓上的,太完美了!
『叄』 寶寶吃完奶過了三小時還吐奶怎麼回事
小嬰兒吃奶後有時吐幾口奶,這在醫學上稱為溢奶,俗稱「漾奶」,屬於一般生理現象,並不是病態。 小嬰兒溢奶與其消化道解剖、生理特點和餵奶方法有關: (1)兒童和成人的胃一般呈垂直位,小嬰兒的胃呈水平狀,胃底平直。當胃內有氣體存在時,由於氣體輕,上升到胃上部便會從胃內溢出,同時帶出一些奶,這便是溢奶。 ... (2)嬰兒食道入胃部的口叫賁門,由於此處發育不如幽門(出口)完善,也就是胃的出口緊,入口松,這也是造成容易溢奶的另一個原因。 (3)嬰兒胃容量小,胃的肌肉和神經發育不成熟,肌肉張力較低,均易造成小兒溢奶。 (4)喂養不當,餵奶前哭鬧、吸空奶頭、吮手指,餵奶時奶未充滿奶頭部分,造成大量氣體被吞入,也容易引起溢奶。所以喂完奶後應將孩子抱起來輕拍背部,待打嗝後再將小兒右側卧位入睡,這樣嘔吐機會就會減少。其次,餵奶前應換好乾凈尿布,切忌餵奶後立即給小兒換尿布,因為在翻動小兒體位時易造成嘔吐。
『肆』 寶寶一直吐奶是怎麼回事該怎麼辦
1、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勢 一旦嘔吐物進入氣管會導致窒息。因此在讓寶寶躺下時,最好將浴巾墊在寶寶身體下面並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寶寶躺著時發生吐奶,可以把寶寶臉側向一邊。 2、吐奶後,要多注意觀察寶寶的狀況 在寶寶躺著時要把他頭部墊高,或者索性把寶寶豎著抱起來。吐奶後,寶寶的臉色可能會不好,但只要稍後能...恢復過來就沒有問題。另外,根據情況可以適當給他補充些水分。 3、補充水分要在嘔吐後30分鍾進行 寶寶吐奶後,如果馬上給他補充水分,可能會再次引起嘔吐。因此,最好在吐後30分鍾左右用勺先一點點地試著給寶寶喂些白水。 4、吐奶後,每次餵奶數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 在寶寶精神恢復過來,又想吃奶的時候,可以再給寶寶喂些奶。但每次餵奶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左右,不過餵奶次數可以增加。在寶寶持續嘔吐期間,只能給寶寶餵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輔食。
『伍』 寶寶吐奶是怎麼回事
嬰兒為什麼會吐奶 經歷過嬰兒哺喂的人都知道,嬰兒吃完奶後很容易吐奶,有時一不小心嬰兒枕頭上或抱他的人身上就給吐了一大灘,有時甚至是已開始發酵的酸臭奶液,仔細觀察嬰兒,好像並沒有什麼病症。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原來頭三個月內的嬰兒的胃容量很小,胃部肌肉也很薄弱,支配胃部的神經調節功能發育不夠成熟,加上胃上端的門戶賁門部位的閉鎖能力還較弱,所以嬰兒吃飽奶後,常常會向口裡回奶,這實際是溢奶而不是吐奶,雖然看起來像吐奶。 嬰兒在吸吮母乳時,往往會同時吸進許多空氣,哺乳結束後,隨著嬰兒身體的移動或被翻動(如給他洗澡或替換尿布時),他胃中的空氣會上升從氣管里跑出來,由於胃部的肌肉控制力較弱,奶會隨著空氣一起出來,就出現了吐奶現象。這種現象是嬰兒早期的正常現象,不是病症,對嬰兒的營養和生長發育不會有什麼影響,所以父母不必太擔憂。 知道了原因,就可以知道,這種現象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母親在哺喂時讓嬰兒的頭部稍高,在哺喂後把嬰兒貼胸豎起來抱一會兒,輕輕拍拍嬰兒的後背,使他胃中的空氣跑出來,然後盡量在半個小時內不要翻動嬰兒或給他洗澡,就可以避免吐奶。 嬰兒三四個月後,隨著胃肌肉功能和神經調節功能的逐步加強,溢奶現象會自行消失。 喂養牛奶的嬰兒會更容易吐奶,這是因為奶瓶橡膠乳頭開口如較大會更易使嬰兒吸入空氣;另外奶瓶中往往會存有一定的空氣,嬰兒吸奶時不可避免地會吸進比母乳喂養時還多的空氣,吃完奶後嬰兒身體稍翻動就會出現吐奶,尤其是早產兒,由於胃部括約肌發育還不完全,對上涌的乳液控制能力較弱,吐奶會更厲害。 怎樣幫助吐奶的寶寶 盡管很多媽媽都知道新生兒由於生理原因才容易導致吐奶,但一看到自家寶寶吐奶時,還是緊張得不知所措。這里,我們將向你詳細介紹有關導致嬰兒吐奶的具體原因、吐奶時我們可以做哪些護理,以及有哪些辦法可以預防孩子吐奶。 新生兒發生吐奶,不僅僅是因為吃奶後改變抱姿引起的,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嬰兒生理上的特點。首先,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嬰兒的胃部構造以及他們吃奶方式上的特點 新生兒容易吐奶的原因在於他們的胃部和喉部還沒有發育成熟 新生兒的胃部,從正面看是橫躺著的,呈不穩定狀態,同時賁門部位(胃部入口)還比較松。也就是說,大人吃飯時,當食物進入胃部後,賁門會通過收縮來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於嬰兒的胃賁門部位還不能很好地進行收縮,從而導致進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與大人相比,新生兒的喉頭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們含乳頭的方式比較笨拙,從而導致吃奶時空氣容易與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當孩子打嗝或身體晃動時,吃進去的奶也就比較容易被吐出來了。 吃奶瓶的寶寶 如何避免孩子吐奶?吐奶後又該如何護理呢? 奶嘴孔如果過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從而導致空氣與奶汁被一起吸了進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過大,孩子吸吮時就容易被嗆著而引起劇烈的咳嗽。所以,在選擇奶嘴時,我們要考慮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 註:如果每次吃奶後孩子都要吐奶的話,就需要我們對每次餵奶的數量以及間隔進行適當的調整了。也就是說,餵奶最好做到少而勤,並且每次餵奶後最好能幫助孩子拍嗝。 防止吐奶的最好辦法就是幫助孩子拍嗝 孩子在3-4個月大之後,不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賁門的收縮功能也已發育成熟,所以吐奶的次數也就會明顯減少了。而在此之前,每次餵奶後我們最好還是要幫助孩子拍嗝。 幫助孩子拍嗝的方法: 豎著抱起孩子,輕輕拍打後背 豎著抱起孩子後輕輕拍打後背5分鍾以上,是幫助孩子拍嗝的基本方法。如果孩子還是不能打嗝的話,也可以試試用手掌按摩孩子的後背。 支起孩子的下巴,讓孩子坐起來 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然後再輕拍後背的方法也可以。因為孩子坐著的時候,胃部入口是朝上的,因此打嗝也就比較容易了。 打不出嗝的時候 吸入胃中的空氣,有時會夾在前後吸入的奶汁中,此時如果將孩子上身直立起來,將有利於胃中空氣的排出。因此,媽媽可以將孩子豎著抱起來,或者可以給孩子墊高後背使上身保持傾斜30分鍾左右。 如果孩子吐奶了 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勢 一旦嘔吐物進入氣管會導致窒息。因此在讓孩子躺下時,最好將浴巾墊在孩子身體下面並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孩子躺著時發生吐奶,我們可以把孩子臉側向一邊。 吐奶後,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狀況 在孩子躺著時要把孩子頭部墊高,或者索性把孩子豎著抱起來。吐奶後,孩子的臉色可能會不好,但只要稍後能恢復過來就沒有問題。另外,根據情況可以適當地給孩子補充些水分。 補充水分要在嘔吐後30分鍾進行 孩子吐奶後,如果馬上給孩子補充水分,可能會再次引起嘔吐。因此,最好在吐後30分鍾左右用勺先一點點地試著給孩子喂些白水。 吐奶後,每次餵奶數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 在寶寶精神恢復過來,又想吃奶的時候,我們可以再給寶寶喂些奶。但每次餵奶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左右,不過餵奶次數可以增加。在寶寶持續嘔吐期間,我們只能給寶寶餵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輔食。 母乳喂養的寶寶 吐奶在新生兒是正常現象,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後頭幾個月基本上每天都要吐幾次奶。西爾斯醫生勸告新手媽媽們說,這倒不是醫療問題,而更是衣服問題,而且它並不困擾孩子,反而只是大人覺得這是件麻煩事,因為要收拾洗涮。所以餵奶時最好穿花一點兒,別穿深顏色,以免被吐奶染臟了,看著太明顯。 新生兒的賁門很松,胃裡的內容比較容易返回來。有時是因為他吃得太多,身體以嘔吐的方式來扔掉多餘的奶;有時是因為他吃奶時吞咽進空氣,沒有打出嗝來,胃一旦收縮,就會漾奶。待到孩子長大一些,賁門長結實一些,自己會坐立會打嗝時,吐奶現象就會自然消失。 防止的手段有幾條: 一、是注意不要讓寶寶吃的太急,如果奶脹、噴射出來,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 二、是餵奶中以及吃飽後注意拍嗝; 三、是餵奶後最好讓寶寶豎立20到30分鍾,也別急著忽悠寶寶玩兒。
『陸』 嬰兒吃完奶後過一會兒吐奶是怎麼回事
你好。嬰兒在四個月之前,容易發生吐奶現象。這是因為嬰兒胃部的生理位置相對水平狀態,當嬰兒體位改變,吮吸了氣體,家長餵奶姿勢不對等,都可以出現嘔吐。但是這種嘔吐多見於生理性的,嬰兒的體重增長,食慾好,各方面也沒有異常。 解決吐奶的辦法: 1.抱起寶寶餵奶,家長手臂呈45度,墊高寶寶的頭部,讓乳汁較快從...食管進入賁門。 2.喂完奶,家長豎著抱起寶寶。面對家長,靠在家長的肩部。家長的手掌彎曲,呈空心狀。自下而上輕拍寶寶的後背,直至打嗝。再豎著抱20分鍾,再放平寶寶。寶寶的臉側向一邊,防止寶寶突然吐奶嗆入氣管或流入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