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相同的錯隔一段時間又犯
① 你為什麼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犯一次同樣的錯
客觀分析:
1. 前一次的錯誤所引發的疼痛感受還不夠深刻;感受不深刻意味著不會花更多的時間在回憶和思考痛苦上;(比如錯了一道題,並不讓你覺得影響成績很多;或者成績的高低並不引起你情緒的強烈波動。)
2. 類似的錯誤發生的次數還不夠多;沒有足夠多的類似錯誤就無法概括性地對錯誤進行比較、總結;沒有總結和思考就無法形成理論性的印象對下一次潛在的錯誤動機產生干預。(比如沒有注意到類似的錯誤發生了第二次或者第三次。)
引申分析:(分析錯誤的對立面及其他)
3. 對於成功的慾望/熱情還不夠強烈;不夠強烈就不會引發自身花更多時間在思考如何避免錯誤發生的原因上。(沒有希望獲得更高成績的慾望)
4. 沒有成功過,沒有感受過成功的滋味;從來沒有感受過成功的滋味就無法引起對成功的慾望。(比如從來都沒有獲得過好成績;自然不清楚獲得好成績是怎樣一回事)
5. 沒有好奇心。沒有成功過因而沒有嘗過成功的滋味很正常;但是人因好奇心追求想知道成功是什麼,故而引起對成功的探索。
6. 犬儒主義,自暴自棄,妒忌情緒。潛意識地添加負面信息, 比如告知自己「我不想成功;我不想停止錯誤;別人做的並不好」。
7. 對比的群體不夠優秀;無法引起自卑感。
建議:
1. 不斷地嘗試,直到碰到錯誤為止
2. 持續地發生錯誤,直到意識到該錯誤不該因為自身原因再一次發生
3. 探索最適合自己更正錯誤與改進的方法
4. 咨詢他人幫助分析你的錯誤,並探索改進方法
② 數學錯題做完一遍緊跟著再做一遍會的,但是過一段時間之後就不會啦。許多基礎的計算步驟也出現了問題。怎
症狀:緊跟著再做一遍會的,但是過一段時間就不會了.說明你對錯題究竟錯在哪兒還沒有完全理解.
建議:在看錯題時要區分是哪種錯誤.是計算錯誤還是理解偏差.如果是計算錯誤,做題思路是完全清晰的,那麼平時就要多練習計算,提高運算效率.尤其是解析幾何那塊,理解固然重要,但是計算更為重要.幾乎都是字母運算,一不留神就會出錯,絕對不能怕麻煩而不去運算;如果是理解偏差,在平時就要多注意聽課,需要更加註意理解知識的得出過程,這樣會對知識點有更深的理解.
比如三角函數的輔助角公式Asinx+Bcosx=根號(A^2+B^2)sin(x+φ).單純記憶時間長可能會忘記,如果能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則更容易記住公式:看到Asinx+Bcosx聯想到兩角和的正弦公式sin(x+y)=sinxcosy+cosxsiny的形式.所以我們需要將sinx和cosx前的系數A,B變換成cosy和siny.如何保證呢?即變換後系數的平方和為1.那麼我們就考慮能否在A,B中提出一個式子t ,使(A/t)^2+(B/t)^2=1呢?那麼就解得t=±根號(A^2+B^2).取正,那麼Asinx+Bcosx=根號(A^2+B^2)[A/根號(A^2+B^2)*sinx+B/根號(A^2+B^2)*cosx]=根號(A^2+B^2)sin(x+φ).其中sinφ=B/根號(A^2+B^2),cosφ=A/根號(A^2+B^2).這樣不僅能夠理解式子是如何來的,同時還聯想到兩角和的正弦公式,將知識點串聯了起來.
如果是理解偏差,在聽老師評講錯題時,一定要著重弄明白自己哪裡搞錯了,糾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同時結果相應知識點進行鞏固.此處一定要注意方法,不要過於拘泥計算.
最後,上中學尤其是高中,一定的題量是決不可少的.即使你可能不太清楚某個公式是如何得出來的,但是通過不斷的練習,你一直在運用這個公式,你自然會將這個公式牢記.在不斷的練習中,你能夠提升你的運算速度和技巧.同時,你在遇到和你之前錯題類似的題目時,你可以不斷鞏固你所形成的正確觀念,不斷強化,才能保證不犯錯誤.
③ 人為什麼總是犯同樣的錯誤
我們經常會遭遇這樣的情況:在某個問題上犯了錯誤,被指出提醒了,自己也意識到了,但到下一次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而這種情況總是反復發生,對這種情況我們通常會冠之—-不長腦子。
但是我們在錯誤發生時的確意識到了,但為什麼就改不了呢,到下一次又記不得了?歸根究底就是沒有用心。有些人被點出一次就記住了,再出現這種情況時會自覺地意識到出現同樣額情況了應該小心避免,但是有些人雖然也意識到面臨的是同樣的問題,但千小心萬小心依然出現了錯誤,可謂是越小心會害怕越出錯。
之前領導讓寫文章時對格式提出了要求,我記下了,但在真正寫作時好像就不記得了,領導;又再次指出,我也很是自責,意識到自己竟再次犯了同樣的錯誤,惡狠狠地告訴自己下次一定不能再犯,果真下一次算是順利過關,但是好景不長,在時隔幾次之後,同樣的格式問題再次出現,領導便頗為生氣。自己也很生氣,為什麼就是不能長點心呢?自己智商沒有問題,但既然不是簡單地智商問題,那問題出在哪,又應如何去克服呢?
經過反復思考,我覺得這種問題還是自己態度的問題:
首先,我覺得對於工作還算不上得心應手,對工作沒有把握,沒有把握便在潛意識里產生了不確定,這種不確定會影響判斷力,降低注意力,越是想提高注意力,越有了更強烈的壓力,更加無法正常發揮。所以只有提高工作能力,對工作內容有了深入透徹的了解,才能從根源上避免錯誤的重復發生。
其次,對待重復犯錯的問題,在工作中我們不妨借鑒中學時期的錯題本,將做錯的題目完整的整理到本子上,在錯題旁邊寫上正確的做法,以及錯題之所以出錯的原因,註明這是因為對哪個知識點沒有真正掌握所致。工作中也可以使用同樣的方法,將出錯的內容已經上級提點的內容都記錄下來,有空的時候多次翻看,重復記憶,在下次再次出現同樣情況時便可以有效地避免。
再次,因為重復犯錯誤受到批評已經發生,自憐自艾於事無補,自暴自棄也毫無益處,能做的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好好彌補自己的過失,爭取下次不犯。而且,出現了錯誤能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知不足而後勇,要勤於反思,在一點一滴中積累,一點一滴中進步,沒有誰使用不犯錯的,犯錯是令我們難堪,但也是讓我們完善自我的開端。但是即使在這樣令人充滿挫敗感的時刻,我們也需要珍惜和愛自己。
擺正心態,努力提升,不要太過在意別人的眼光,哪怕自己慢一些。努力不是給別人看的,最終的受益者絕對是自己。
�0�m���
④ 孩子會做的題目經常會做錯,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孩子其實足夠勤奮也夠聰明,但就是在寫作業或者是做題的時候粗心,明明會做的題卻總是因為粗心寫錯。
孩子自己也很苦惱,細想起來很多小錯誤看起來是因為自己粗心,按照道理是不應該在這個水平上出錯的,在老師和家長的眼中不可思議甚至是難以理解,有的人認為這是因為孩子太自信,態度不夠認真嚴謹,學習的壓力不夠大,沒有緊張感導致的。
或者是因為太緊張了,學習能力不夠導致的,如果對所學的知識一切瞭然於心的話,不管是考試還是日常作業,都不應該出現錯誤。
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但是並沒有說中要害,為什麼孩子會在做題的時候在本不應該出錯的題上寫錯。
這個問題從兩個方面來看:
第一就是孩子主觀上想做作對,沒有人是故意犯錯。
第二就是按照道理來說這道題可以做對,但卻出錯了。
孩子粗心只會讓家長和老師覺得可惜,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如果只從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上來解決,未必能有多大的效果。
有的孩子是因為習慣不好導致了粗心,不認真審題,不檢查結果,做題喜歡跳步驟,會的就不寫直接跳過去寫下一步,甚至是書寫習慣不好也會造成粗心的結果。
家長首先就要重視粗心的問題,然後引導孩子讓他們知道粗心不是小事,需要找到方法去改正。
家長不要總是用粗心就概括了孩子所有的問題,更不能用這個做借口批評孩子,這樣容易讓孩子造成給自己貼標簽,把一切的原因都歸結到粗心上,考試的時候就會更容易省略步驟或者是不認真審題上。
要多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說能夠認真讀題,能夠仔細按部就班的解題等,多培養他們好的做題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讓孩子合理安排時間,做題的時候就認真做題,這樣才不會因為一心想著玩而匆匆忙忙就開始寫,專時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