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晚上睡覺癃閉嚴重
❶ 頭痛,睜不開眼,尿失禁,嗜睡咋回事
半身不遂-癱瘓證中醫中葯(絕方)治療法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個具有高患病率、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的"四高"疾病,往往突然眩暈、天旋地轉;面部、肢體麻木、無力、嘴歪眼斜並流口水;說話突然困難或聽不懂語言並嗜睡;兩腿發軟甚至跌倒、出現難以忍受的局部頭痛;血壓居高不下;惡心、嘔吐等都是中風發生時的信號。嚴重時中風患者會突然失去知覺,有的還有麻木、視線模糊、出現雙重影像、精神錯亂及眩暈等症狀。
中風的最大特點是起病特別急,常常在做某事時犯病,或者早上起床時發現異常。老年人容易患病,有高血壓,糖尿病者更要注意。中風癱緩往往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而且患者得病後治療很不容易,往往是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效果仍難以令人滿意。因此,努力並積極採取預防措施至關重要。 盡快讓患者及時得到治療,一旦發現可疑的中風症狀,應及時與急救中心聯系。
中風是中醫學的一個病名,也就是急性腦血管病變。發病大多數比較急驟,故又稱「腦血管意外」。是指現代醫學的腦血管病變如腦血栓,腦栓塞, 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萎縮,腦積水,癲癇,等腦病所引起的腦部血液循環障礙.患者同側的手足癱瘓,即偏癱。嚴重的可昏迷,抽搐,死亡。西醫認為本病病位在腦.中醫認為似自然界之風性,因其風為百病之首,有發病急,變化快,善行而數變,無處不到的特點故古人稱其為中風,或曰卒中。
它相當於西醫學的急性腦血管意外,包括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栓、腦栓塞、腦梗塞、腦萎縮等都是腦血管病變 ,但是它們又有不同的發病機理和不同的臨床表現.中風造成人體的功能障礙由大腦損害的部位和范圍所決定。最常見的是運動的障礙如偏癱,病人一側身體和手腳不靈活、無力。甚至不能活動;或一側身體和手腳感覺麻木。日常生活中如衣、食、住、行以及個人清潔衛生等會有輕重不同的障礙。部分嚴重的病人,比如高齡老人、大腦病變范圍大或伴有其他心肺的嚴重疾病,常會神志不清,完全卧床,甚至大小便失禁,需要有專人的護理和照料。
腦出血是指腦血管破裂 ,是由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其次是血管畸形、先天性動脈瘤等引起。腦出血常常在活動或情緒激動時發病 ,一般有跌倒、昏迷和偏癱 ,甚至嘔吐等 ,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 ,有人可有面肌癱瘓、嘴歪及流口水等 ,根據出血部位不同表現各異。
腦血栓形成起病較緩慢 ,患者睡眠或休息時發生。部分病人症狀起初較輕 ,以後逐漸加重,昏迷較少見 ,可有偏癱,也可能有失語症 ,有的病人僅有頭或肢體麻木症狀。
腦栓塞則是血管其他部位的栓子如心臟病時的附壁血栓 ,主動脈、頸動脈等的血栓或動脈硬化斑塊脫落 ,骨折時脂肪栓子等經血液流到腦部引起栓塞症狀。起病非常急驟,常栓塞發生在大腦動脈 ,故常引起局限性癲癇,失語症及以右上肢為主的偏癱,很少有昏迷出現。
腦萎縮開始智能減退,記憶力下降。眼神不好、說話不清楚,耳鳴耳聾、幻覺幻聽。站立時頭暈、頭痛,失眠多夢,吞咽困難。腰膝酸軟,手腳發麻;慢慢的會反應遲鈍,走路不穩;嚴重的就偏癱、震顫等。
中醫認為中風普遍出現有「三偏」症狀?
中風的「三偏」症狀是指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三症同時出現的一組症狀,是內囊部位病變的主要體征,多見於出血性中風。(1)偏癱:是指患者半側隨意運動障礙。該束是從大腦皮層運動中樞中央前回的大腦錐體細胞發出的纖維,下行經過內囊到延髓下端交叉,到對側相應的脊髓前角細胞,再從前角細胞發出纖維支配骨骼肌。如內囊......中風「三偏」症狀是指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三症同時出現的一組症狀,是內囊部位病變的主要體征,多見於出血性中風。
(1)偏癱:是指半側隨意運動障礙。支配隨意運動的神經纖維叫錐體束。該束是從大腦皮層運動中樞中央前回的大腦錐體細胞發出的纖維,下行經過內囊到延髓下端交叉,到對側相應的脊髓前角細胞,再從前角細胞發出纖維支配骨骼肌。如內囊出血時,受損的錐體束是在交叉平面以上,故癱瘓發生在病變的對側,出現對側面、舌癱及肢體癱。
(2)偏身感覺障礙:指患者半側的痛覺、溫度覺和本體覺障礙。傳導痛溫覺的神經纖維從皮膚感受器到神經末梢到傳入脊髓後角,交叉到對側側索上行,經內囊後支到大腦皮層中央後回感覺中樞。感覺中樞對傳入的刺激進行綜合分析作出是熱、冷,還是痛刺激的判斷。如內囊部位受損,則中斷了對側偏身痛溫覺傳導,故痛溫覺障礙。傳導本體感覺的感受器受刺激後傳入脊髓後索上行至延髓楔束核和薄束核,再從該兩核發出的神經纖維交叉到對側上行經內囊到中央後回。若內囊受損,則中斷對側偏身本體感覺的傳導,出現位置覺喪失等本體感覺障礙。
(3)偏盲:一側視束和視放射的神經纖維,來自兩眼同側的視網膜的神經纖維,經內囊後支到矩狀裂視覺中樞,反映對側視野。如內囊受損、視放射受損,則對側視野偏盲。
中醫治療中風
在中醫學診斷上, 急性腦血管意外為中風也就是中醫學的經絡風邪外襲
(1)風中經絡型 :風邪外襲,入經絡.
症狀:半身不遂,口眼彎斜,肌膚不仁,發熱惡寒,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滑或弦。治療驅風活血通絡.
(2)肝陽上亢陽化風動型 :是人們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和俗稱。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無昏倒而突然出現半身不遂手足為主要症狀的一類疾病。既然中醫診斷中風也就給中醫醫生提示了一個治療原則:肝陽上亢,陽化風動治以平肝潛陽,平肝熄風,陰虛陽亢治以育陰潛陽等主要的治療原則。方中用天麻,勾藤,泰艽 ,龍骨,牡蠣。患者眩暈,疼痛,癱瘓西醫也認為是腦部血液循環障礙,中醫也認為是風夾痰,濕,熱,導致氣血瘀阻治療上應該化痰濕,清熱瀉火,要加強活血化瘀,用紅花丹參等活血化瘀的葯。痰濕,瘀血阻礙氣機,患者伴有胸悶,心慌,胸痛,下肢水腫等心血管疾病,治療要配合養心安神的遠志,茯神等,寬胸理氣。厚朴,鬱金等,利水消腫的車前子,檳榔等治療心血管疾病;影響胃失和降患者吞咽困難治療降逆和胃的代赭石,沉香等,患者說話口齒不清配合化痰開竅葯石菖蒲,遠志,冰片,僵蠶等
中風大致可能分為兩大類,即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在這里一般指的是腦動脈系統的缺血或出血。
因其發病大多數比較急驟,...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治癒後很多病人留有後遺症。因此,中風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大敵。早期正確治療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恢復到患者生活自理,並且延長患者的生命。
中風大致可能分為兩大類,即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在這里一般指的是腦動脈系統的缺血或出血。
缺血性中風佔中風病人總數的60%—70%,主要包括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前者是由於動脈狹窄而最終閉塞所致,管腔內既沒有血栓也沒有栓子,這種情況也叫腦梗塞。而腦栓塞則是指血栓通過狹窄的動脈管腔時堵塞管腔,造成局部血流中斷,以致該動脈供應的腦組織發生缺血性損傷。此外,還有一些病人腦血管沒有真正堵塞,只是暫時缺血,也可以造成一過性腦損害的症狀,稱之為短暫性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
出血性中風佔中風病人的30%—40%,根據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為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俗稱「腦溢血」,是由於腦內動脈破裂,血液溢出到腦組織內。蛛網膜下腔出血則是腦表面或腦底部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進入容有腦脊液的蛛網膜下腔和腦池中。
不淪是缺血性中風還是出血性中風,都會造成不同范圍、不同程度的腦組織損害,因而產生多種多樣的精神症狀,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治癒後很多病人留有後遺症。因此,預防中風的發生是根本之道,家庭康復治療是中風病人愈後功能恢復和保存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保證。
●中風一般出現的性危險訊號
約70%以上的中風患者在發生中風之前,常有下列先兆症狀:
*頭暈:突然頭暈,特別是眩暈;
*頭痛:原有頭痛突然加重或持續不易緩解,尤其是頭痛為跳痛或後頭脹痛者。
*耳鳴:突然出現一側或雙側耳鳴,可以伴有重聽或眩暈。
*麻木:一側肢體、面部或,周的陣陣麻木。
*運動障礙:一側肢體突發無力或不靈活,走路不穩、易跌跤,或一側口角無力、流口水。
*語言障礙:說話吐字不清,嘴和舌頭不靈活。
*視覺障礙:單眼或雙眼陣陣視物不清,甚至暫時看不清。
*意識障礙:突然出現昏沉、嗜睡,或者近來常有暈倒的現象。
*精神障礙:突然出現記憶障礙、性格改變或精神失常,*抽搐: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局部或全身抽搐。
以上這些症狀有些反映廠血壓的突然變化,有些因腦血液循環障礙而引起,或者實際上已經代表了小小風的發生,所以應當引起高度重視。當然,這些症狀可以是中風的先兆,也可以是其他疾病的表現。但是,如果是有中風危險性因素或中風體質的人出現這些症狀,就要充分考慮中風先兆的可能。
中風半身不遂
上下肢偏左或偏右不能運動,禰為(半身不遂)亦稱(偏枯)中風證狀之一.多數由於猝然仆倒,昏不知人事,同時偏半手足不用,清醒後成為後遣證.也有但覺手足麻木,逐漸數日形成的,
中風原因有風,火,痰,氣等,因而又分(火中)(痰中)(氣中)並據證候的輕重深淺分為中絡,中經,中腑,中臟,從半身不遂來說,它的原恩有多種,但皆屬於經絡為病,故常伴見口眼喎斜,語言寒澀,宜養血祛風,通經活絡,先用大泰艽湯和大,小活絡丹,若久不治俞速用人參再造固本丸,日服兩次各服一顆,針灸治療,取曲池,陽陵泉為主.配合肩髃,天井穴,外關,環跳,風市及手,足三里等穴,葯水加恙片艾灸相同穴位、氣功發氣同疔相同穴位.效果神速.但一般醫者難以實現.只有強家才明白這全套醫疔方法,但多數醫者不練學內家功.
大泰艽湯
泰艽12g 恙活9g 獨活9g 防豐9g 白芷9g 當歸12g
白芍10 川芎10g 白術25g 茯苓30g 黃芩9g 石膏12g
甘草10g 生地18g 細辛6g
大活絡丹
草鳥30g 天麻35g 全蠍25g 麻王18g 首鳥60g 牛黃3g
冰片18g 松脂20g 血竭48g 龜板45g 貫仲45g 炙草38g
恙活45g 肉桂30g 蒮香30g 鳥葯30g 黃連30g 熟地90g
木香30g 沉香45g 細辛25g 赤芍38g 丁香35g 僵蠶38g
乳香30g 沒葯35g 南星25g 附子28g 黃芩30g 茯苓90g
香付45g 玄參68g 白術120g 人參68g 防豐35g 葛根38g
當歸68g 地龍38g 犀角30g 麝香16g 大黃25g 青皮30g
虎骨60g 豆蔻45g
白花蛇60g 鳥梢蛇60g 威靈仙45g 兩頭尖30g 骨碎補15g
安息香25g
(製法:用高速密封機打成粉未,經微波爐焗適度後,用蜂密調製成3g一丸,早晚各服兩丸,用開水調30度純米酒淡送服)
人參再造固本丸
人參68g 當歸90g 川芎68g 三七120g 牛七38g 馬胎65g
黃連38g 羌活68g 膽星18g 防豐30g 玄參90g 蒮香38g
白芷45g 茯苓120g 麻王6g 天麻45g 草薢40g 姜黃38g
肉桂28g 白蔻25g 草蔻25g 首鳥120g 琥珀30g 黃芪68g
大黃30g 熟地120g 蘄蛇38g 全蠍30g 葛根45g 沉香30g
細辛30g 赤芍38g 青皮38g 白術120g 僵蠶38g 丁香30g
沒葯25g 乳香25g 硃砂25g 香附30g 龜板38g 紅花35g
犀角20g 厚朴30g 地龍38g 松香20g 木香30g 冰片20g
牛黃3.8g 血竭30g 虎骨60g
穿山甲60g 安息香20g 威靈仙68g 天竺黃45g 白附子45g
紅風根藤68g 雄鼠糞18g骨碎補60g 桑寄山68g
(製法:用高速密封機打成粉未,經微波爐焗適度後,用蜂密調製成3g一丸,早晚各服兩丸,用開水調30度純米酒淡送服)
中風癱瘓證奇方
中風癱證保酒(神方):
當歸15克 天麻15克 淮山15克 續斷15克 靈仙15克
防黨15克 杜仲15克 木瓜15克 苡仁15克 虎骨15克
川烏15克 川七12克 全膠12克 松節12克 穿山12克
川貝12克 巴戟15克 防己 9克 恙活 9克 川芎 9克
蒼術 9克 獨活 9克 茄根 9克 白付 9克 蠶沙 9克
北辛 9克 不太 9克 南星 9克 半夏9克 五加皮9克
麻王 9克 白芷 9克 杞子 9克 甘炸 9克 桂枝 9克
沉香 9克 碎補9克 防豐9克 黑棗30克 白花蛇20克
邊桂6克 洋參 6克 紅花 6克 泰艽 6克 白茯 18克
黑豆 市斤合, 46味。純米酒60度12市斤沉酒長飲。
下肢癱瘓
兩下肢重著無力,難於行動,或兼麻木、竄痛、但上肢一般正常、稱為截癱,屬(風痱)一類,風痱為(中風)里的一個證候、本屬四肢不能自主地隨意調節,但主要是下肢不能活動、故張景岳說:風痱四肢不收。痿廢麻木,行走及掌握不利.甚至不能步行.用地黃飲子溫養下焦水火.
地黃飲子湯
熟地60g 山萸28g 石斛18g 麥冬18g 蓯蓉18g 五味子12g
菖蒲10g 遠志9g 茯苓28g 附子14g 肉桂9g 巴戟18g
此證西醫診斷(脊髓炎和脊髓癆)其主要證亦在下肢,表現為癱瘓軟弱,輊者行立不正,如踩棉花,重則根本不能活動.肌內麻木不知痛癢.或有蟻行感,筋骨竄痛難受、寒冷不溫,伴見小便癃閉或小便淋瀝、大便滑泄,不能自禁,陽萎,性慾冷談,腰腹緊束,腰背酸痛,頭暈耳嗚,舌質談或尖紅生刺、舌苔白膩,脈家弦緊或沉細無力等.皆屬肝腎精血虧損,尢其腎陰賢陽俱虛,因而筋骨失其濡養.兼見化氣不及,虛風上擾等一系列的虛象,也用地黃飲子湯.正因為本無不足,所以用經通絡和利尿澀湯之品.往往不起作用.
其它協助治療中風癱證奇方
中風應急臨治法
中風中痰不省人事
香油一杯 生薑汁半盞 灌下,痰去立愈。
中風口噤遍身冷不知人事
獨活四兩 好酒一斤,煎至半斤服。
中風身直不得屈伸及復
槐皮(黃白者)30g(切細)酒半斤,煎三兩,稍稍服之。
牛黃丸
中風不語,半身不遂,語言謇澀,涎痰壅盛,卒然昏倒,牙關緊閉,怔忡健忘,眩 冒煩悶及小兒驚風、發搐等症。
牛黃12g 犀角60g 防風20g 阿膠60g 白芍45g 肉桂30g
炙草18g 麥冬45g 黃芩45g 神曲45g 白蘞21g 山葯45g
人參45g 川芎45g 白術45g 麝香30 柴胡25g 蒲黃45g
當歸45g 杏仁45g 桔梗45g
大黃豆10g 白茯苓45g 炮乾薑9g 大棗肉38g羚羊角30g 鎊龍腦30g
共為細末,蜜丸重3g。
健虎丸
專治中風。左癱右瘓,手足不能轉動,舌強語澀。
黃耆45g 人參360g 白術60g 當歸45g 白芍60g
生地60g 熟地60g 獨活30g 羌活30g 黃柏90
龜板45g 牛膝45g 杜仲60g 麥冬60g 故紙45g
知母60g 遠志30g 棗仁30g 沉香15g 木香30g 防風30g
薏苡仁30g 白茯神60g 石菖蒲60虎脛骨60g 枸杞子45g 五味子15g
川附子 用童便浸四日,浸透麵包煨熟,去皮臍,竹刀切四片,以甘草、防風同煮熟,曬 干同用, 上方共未粉調配為凡每3g為一丸,日服三次每次服二丸.
虎骨丸
專治風毒走注,疼痛不定,少得睡卧。
雞血藤60g 牛大力45g 虎骨60g 肉桂45g
蒼耳子15g 五加皮30g 骨碎補90g 天麻30g
然銅18g 防風 28g 沒葯38g 龜板45g
赤芍60g 當歸45g 虎骨38g 血蠍12g
白附子68g 檳榔25g 羌活30g 牛膝30g
以上共為細末,研極勻,蒸餅為丸,桐子大。每服二錢,白湯下,不拘時服。
除風葯酒方
專治左癱右瘓,口眼歪斜,四肢麻痹,筋骨疼痛。
何首鳥60g 馬胎60g 防風30g 秦艽 120 白術60g
牛膝60g 虎脛骨60g 鱉 甲60g 當歸90g 制川鳥25g
蒼耳子120g 甘枸杞150g 油松節60g 茄根68g 杜仲90g
白花蛇120g 羌活60g
上方可用純米酒12市斤,糯米酒6市斤,生絹盛葯入壇內,煮三炷香,隨量飲。
怎樣預防中風病復發?
1、心情舒暢是預防中風病第一大因素。因大部分中風病發病均有情緒波動的誘因。
2、勿受寒涼:東北的秋冬季是中風的好發季節
3、注意飲食:飲食要清淡,量少,少吃,最好不吃高脂食物。少吃咸,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尤其要養成生吃蔬菜的好習慣,避免使用鋁製品飲具及炊具,不吃含鋁(明礬含鋁)的油條,不吃或少吃味精。
4、起居有節:生活要有規律逐漸使機體形成一個非常有規律的生物鍾,定時起床、吃飯、睡覺、排便鍛煉。
5、戒煙戒酒:除不主動吸煙喝酒外,還要注意避免被動吸煙和節日酗酒。
6、桅頂血壓:血壓的高低波動對大腦的影響很大,有高血壓病史的中風病人一定要控制血壓,鐵別是低壓。高血壓患者一定要終生服葯。
7、注意二遍:大便不能乾燥腹瀉,小便不能尿少。如果有腹瀉馬上補液,血液濃縮促成腦梗死。要養成良好的有意識的注意喝水及時補充水分。人們已經習慣了口渴了才喝水,這是錯誤的,對中風病人更是不利。因為患中風病的老年人神經敏感性減退了,當感覺口渴時,則表示人體內的水分已經失去了平衡。提示細胞內已經脫水。久而久之會導致血液濃縮,誘發中風病,尿量減少是體內缺水的一個容易發現的指標,一旦發現尿少,應馬上多喝水。
8、控制血糖:積極治療糖尿病,嚴格控制血糖,長期的高血糖對機體會產生極其嚴重的損害並容易誘發中風。
9、不亂用葯:應在醫生知道下用葯,不要輕易相信各種商業廣告和所謂「補葯」,盡量減少服用葯物的種類,以減輕肝腎負擔。
楊大夫
❷ 一年四季中醫有哪些養生規律
一年四季中,一有哪些養生規律?簡單總結如下幾條
第一條,在春季穿衣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這是對農民公眾而言,而養生對於人的身體而言,在春季也是一個首要的季節,所以在春天,雨冷乍寒的季節里,要提倡春捂秋凍,在春天不能過早的減衣服,這樣的話,因為體內的毛孔還沒有充分的散開,人體對春天變化溫差大的影響不太適應,所以還要防寒,早晨很冷,晚上也很冷遇見寒氣,會進入體內
第二條,在春季,在春季飲食,尤其是在初春冬天的寒冷,還沒完全退去,在這個季節建議多吃一些辛甘發散食品,比如韭菜,大蒜,山葯,大棗,羊肉,牛肉,蘿卜白菜洋蔥,盡量少吃一些酸味的食品,乳酸奶,山楂
第三條,在春季里,由於陽光明媚,要保持良好的心情,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避免憂愁寡斷,鬱郁寡歡,有良好的健康心理
第四條,在夏季,在炎熱的夏季,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神情氣爽,從而養心養神
第五條,在夏季飲食,由於夏天非常的炎熱,容易內燥外干,飲食應以清爽淡口味,多吃一些鮮藕絲,瓜黃瓜,西紅柿,薏仁,蓮子,赤小豆,綠豆,苦瓜,西瓜,山竹,多喝一些大米粥,在夏季應該少吃油膩的,生冷的食物,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葯方
第六條,在夏季,由於酷熱難忍,人體的毛孔都向外敞開,排出大量的汗液,所以早晚睡覺的時候不宜在室外乘涼,過久不易吹空調太長,避免寒氣入內。
第七條,在夏季,中醫推薦,冬病夏治三伏貼,在夏天採用艾灸,等方法治療涼濕寒病。堅持艾灸能夠驅寒,增強體內的免疫力
第八條,在秋季,秋季容易使人燥熱,在秋天最好多食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綠百合蜂蜜牛奶,梨,蓮子,菠蘿,香蕉汁么等清潤補肺之食品,也可以適當的用一些中草葯,比如麥冬川貝杏仁百合,放到粥里可以起到益氣滋陰,宣肺化痰的保健作用
第九條,在秋季,正處於金秋時節,秋高氣爽,涼爽的季節讓人們格外感覺舒適,自然選擇一些戶外的運動建議,早睡早起做適量的有氧運動,另外,在秋季還建議不要過早的穿,穿的過厚,因為體內的毛孔還是敞開的,沒有封閉,如果過早的穿厚衣服,會使人容易上火,也對抗寒能力不利
第十條,在冬季飲食,講究冬令進補,意思是在冬季,數一個收藏之際,是進補的好時機,以保證體內有足夠的能力抵抗抗寒,選用溫補的食物進行調養,如牛羊肉,雞肉,韭菜,海魚,冬瓜,白菜,蘿卜,豆芽,核桃等溫熱食品,少吃生冷寒性食物,以免傷及到陽氣。
第1十一條,在冬季里,適當運動,有句諺語叫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就是冬天要適量的運動,而且運動的時候一定等太陽出來,帶著太陽出去做適當的有氧運動,這樣的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夠提高免疫力,增加抗寒能力,減少疾病,通過適當的運動,還能增加食慾。
總之,為了使人有一個更好的身體,使我們的體內有更強的免疫力,一年四季都要注意保養,都要遵守大自然的規律,結合著大自然時令,然後科學的進食,科學的運動,保持樂觀的心態,舒暢的心情,順從大自然的周而復始,使人們有一個健康的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