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冬夏日出時間不一樣
① 為什麼日出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各地晝變長,日出時間提前,日落時間推後;南半球各地晝變短,日出時間推後,日落時間提前。
日出的時間會隨季節及各地方緯度的不同而改變。傳統上認為在北半球,冬至時日出的時間最晚,然而事實上日出最晚的時間該是1月初。同一道理,日出最早的時間並非在夏至時,而是在6月中旬。即使在赤道地區,日出及日落的時間在全年裡亦會有少量的變更。
事實上,對於地球上除赤道與兩極及其附近的絕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日出最早的一天都在夏至之前,日落最晚的一天都在夏至之後,日落最早的一天都在冬至之前,日出最晚的一天都在冬至之後。
(1)為什麼冬夏日出時間不一樣擴展閱讀:
地球每時每刻都圍繞著太陽自西向東公轉。根據運動的相對性,我們從地球上也能觀測到太陽陸橡在一年當中圍繞天球黃道自西向東旋轉一圈。由於地球自轉軸的傾斜角,使得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大圓對地球的天球赤道是傾斜的,當太陽在兩個分點時,穿越赤道時會有一個角度的,所以平行於赤道的速度分量小於年平均速度。
當太陽在至點時,它的運動方向是完全平行於赤道的,所以運行速度高於年平均速度。這會導早敗旁致在春分、秋分前後,一天當中的白晝時段逐漸提前;夏至、冬至前後,一天當中的白晝時段逐漸推遲。
因為太陽光會受到地球大氣層的影響而產生折射,所以當太陽仍未升上地平線時,人們已看到日出的景色,這是每天日出時產生的錯覺。中國古枯飢代天文學家曾記錄名為「天再旦」的罕見天文現象,意思是同一天接連出現兩次日出的情況。
由於清晨五點到七點的日全食所引起的天文奇觀,第一次日出時,天色又逐漸暗去,接著又迎接第二次日出。
② 日出日落時間與什麼有關
日出日落時間的變化與多個因素相關。首先是地理位置的影響,包括經度和緯度。在同一緯度帶上,東經地點的日出日落時間會比西經地點早。例如,2017年1月1日,北京在東經116.5度,日出時間為7:36,日落時間為17:00;而烏魯木齊在東經87度,日出時間為9:43,日落時間為18:45。緯度的變化則體現在季節性晝長的差異上。在冬季,高緯度地區晝短夜長,夏季則相反。以北京和廣州為例,盡管北京的經度與北京相近,但由於廣州的緯度更高,導致其日出時間更早,日落時間更晚。
季節也是影響日出日落時間的重要因素。在同一地區,夏季晝長夜短,冬季則相反。北京的日出日落時間變化顯示,冬至日的日出時間為7:32,日落時間為16:53,而夏至日的日出時間為4:46,日落時間為19:46。
對於中國國內各地區的比較,冬季時,西南地區日落較晚,東南地區日出較早,東北地區日落較早,西北地區日出較晚;夏季時則相反。
需要指出的是,日出日落時間還受到大氣散射和視角效應的影響。例如,春秋分時,由於散射作用,晝長會略長於夜長。緯度越高,太陽落下的傾斜角度越小,散射效應越明顯。此外,散射還導致日出前後的曙暮光現象,即天亮時間早於日出,日落時間晚於天黑。
關於日出日落時間之間正午的時間關系,有一個常見的誤解,即認為日出日落時間之間正好相差12小時。實際上,由於經度和季節的影響,這個時間並不準確。北京的經度大約為116.5度,相對於東經120度的東八區標准時間,日出日落時間會晚約14分鍾。而且,北京的日出日落時間並非固定不變,而是隨著地球公轉軌道的橢圓形狀而有所擺動。立冬和立春時,盡管晝長幾乎相等,但日出日落時間相差約30分鍾左右。
③ 為什麼夏天日出時間早
跟距地域不同,太陽升起和落下叢雀段的時間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夏天南極太陽升起的時間比較晚,落下的時間比較早。
春季太陽早上八點升起,下午六點落下。
夏季太陽早上六點升起,下午七點落下。
秋季太陽早上七點升起,下午六點落下。
冬季太陽旱上九點升起,下午五點落下。
日出的時間轉移:
日出的時間會隨季節及各地方緯度的不同而改變。傳統上認為在北半球,冬至時日出的時間最晚,然而事實上日出最晚的時間該是1月初。同一道理,日出最早的時間並非在夏至時,而是在6月初。即使在赤道地區,日出及日落的時間在全年裡亦會有少量的變更。
而這些變化可以用日行跡表達。日出及日落的時間可以藉由跟蹤太陽的軌跡而計算得到,但所計算出來的時間會比真實感覺的有些微不同,所歲則計算出來的日照時間會比真實感覺到的長,而所計算出來滲譽的黑夜的時間則比真實感覺到的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