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為什麼公雞有一段時間很瘦弱

為什麼公雞有一段時間很瘦弱

發布時間: 2022-05-26 09:17:58

① 有50隻公雞,一半是這樣。精神萎靡、厭食、瘦弱、漸漸死亡。

雞瘟 給點葯吃

② 本地公雞吃食少還消瘦但是精神不錯是什麼原因啊

可能得病了,找個獸醫查查

③ 養的公雞快四個月了,個頭還不錯,就是有點瘦,怎麼辦

養的公雞快四個月了,
個頭還不錯,
就是有點瘦,
用不著著急,
喂一些好一點的飼料營養豐富一點的,
就會胖起來的。

④ 養雞為什麼不長肉,還越來越瘦自家

作為養殖收益的養雞朋友,雞群的採食、飼料轉化吸收率這些因素十分重要,如果出現雞糞便過料的現象,就意味著營養物質流失,料肉比降低。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雞過料是怎麼回事,雞過料的真正原因。

一、營養性因素
1. 黴菌毒素。有很多養殖戶為了降低成本,購買低質量飼料,或發現飼料發生霉變,也沒有在飼料中添加脫霉劑,黴菌毒素不僅導致雞糞便過料,還可能導致雞腹瀉拉稀,更嚴重可能患腸毒綜合征。
2. 飼料更換。飼料更換過於頻繁,或更換飼料時沒有過渡導致雞過料。
3. 飼料營養不均。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過高,或含鹽量過高、缺乏維生素物質等缺乏,導致雞群吃下去的飼料無法全部消化,一部分隨糞便排出形成過料糞。

二、疾病因素
1. 腸道菌群紊亂、腸炎。因為某些原因所導致的雞腸道菌群不穩定,容易被梭菌感染請按,引發壞死性腸炎,破壞雞群正常的腸道消化功能。
2. 寄生蟲病。球蟲、線蟲、絛蟲等寄生在雞體內,導致雞小腸炎症,降低飼料轉化率,出現過料。
3. 細菌性、病毒性疾病。細菌性疾病如大腸桿菌,病毒性疾病如流感、新城疫等病也會引起。
4. 雞腺肌胃炎。雞患腺肌胃炎時,腸粘膜嚴重脫落,飼料轉化率低,導致雞消化不良,拉飼料糞便。

三、管理不善
對雞舍內溫濕度、通風的控制不合理,飲水、飼料質量低,雞舍內墊料更換不及時等因素都可能引起雞過料。
四、應激
溫度過高時對雞群造成熱應激,大量水分隨糞便排出,導致糞便不成型,環境變化較大,雞群無法適應,消化功能紊亂,腹瀉過料。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已經對雞過料是怎麼回事有了詳細的了解,對於營養因素和管理、應激因素導致的雞過料,需要養殖戶多多注意,做好管理工作,對於腺肌胃炎引起的雞過料,可以使用腺胃炎葯「胃得樂」進行防治,有效解決雞腺肌胃炎---點

⑤ 雞越來越瘦慢慢死亡是怎麼回事

家養的雞越來越瘦慢慢死亡,究竟是怎麼回事?

家養的雞越來越瘦慢慢死亡,究竟是怎麼回事,發生消瘦病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環境衛生條件差、飲水遭受污染、飼料被黴菌感染所引起的。病情嚴重時,往往能造成雞的死亡了。發病初期,病雞一般食慾減退,並迅速消瘦。當病情進一步加重時,病雞呼吸急促、發喘、直至死亡了。

對於雞來說,每天傍晚不用驅趕它,它都會自己回到雞籠里。那時候農村地區,有很多黃鼠狼,農村人稱為「黃皮」,一到傍晚就喜歡潛入院子里。偷家養的牲畜,經常偷很多的雞走,農民大多都很討厭黃鼠狼。因此為了安全起見,很多農民叔叔都會製作好雞舍了,雞特別需要注意衛生,這樣就不會出問題了。

⑥ 雞越來越瘦是什麼病

雞越養越瘦,說明雞的營養不良,或雞體內有大量的寄生蟲。
1、攝入的飼料不能滿足雞活動和生產所需,而導致消耗體重,這樣雞就會越養越瘦;
2、雞體內的寄生蟲消耗了大量的營養物質,並導致雞的一些器官功能減退或喪失,使雞體重減輕瘦弱。
針對上述兩種情況,要加強飼養管理,驅蟲健胃,雞會慢慢的好起來。

⑦ 公雞有一條腿變瘦了一瘸一拐的

雞出現腿軟癱瘓走路一瘸一拐,卧地不起,並且有拉黃白色的糞便,關節腫,腹部龍骨消瘦這幾種情況,都是由於大腸桿菌引發的滑液囊支原體感染。
雞滑液囊支原體感染,又稱滑液支原體感染、病原為滑液囊支原體,是雞和火雞的一種急慢性傳染病,該病病程長,病雞表現為精神差,羽毛粗亂,消瘦。
別名:滑液支原體感染、滑液囊霉形體感染、滑膜囊霉形體感染、傳染性滑液囊炎、傳染性滑膜炎症狀表現:精神差、羽毛粗亂、消瘦、喜卧、死亡率低、關節腫大、滑液囊和腱鞘發炎症狀明顯。

⑧ 走地公雞不長肉怎麼辦

走地攻擊他不長肉的話,很有可能他每天的運動量太大了,這時候你就可以增加他的攝入飲食量。同時減少它的運動量,把它圈在一個地方。

⑨ 雞有什麼病,分別有什麼症狀,怎樣治

一、傳染性支氣管炎
1雛雞。無前驅症狀,全群幾乎同時突然發病。最初表現為呼吸道症狀,流鼻涕、流淚、顏面腫脹、咳嗽、噴嚏、伸頸張口喘氣.夜間聽到明顯嘶啞的叫聲。隨著病情發展而症狀加重,病雞縮頭閉目、垂翅擠堆、食慾不振、飲欲增加,如治療不及時,有零星死亡現象。
2產蛋雞。分呼吸器官型和腎病變型兩種。呼吸器官型表現為輕微的呼吸困難、咳嗽和氣管噦音,有「呼嚕」聲。病雞精神不振、減食、拉黃色稀糞,症狀不很嚴重,有極少數死亡。發病第2天產蛋開始下降,l-2周下降到最低點.嚴重者產蛋率下降50%,並產軟蛋和畸形蛋。蛋清變稀並與蛋黃分離,種蛋的孵化率也降低。腎病變型多發於20—50日齡的幼雞。在感染腎病變型的傳染性支氣管炎毒株時,由於腎臟功能遭受損害,病雞除有呼吸道症狀外,還可引起腎炎和腸炎。腎病變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的病程一般比呼吸器官型稍長12~20天,死亡率也高20%一30%。
二、大腸桿菌病
病雞精神萎靡不振,採食減少或不食,離群呆立或蹲伏不動,冠髯呈青紫色,眼虹膜呈灰白色,視力減退或失明,羽毛松亂,肛門周圍羽毛粘有糞便,排綠色或黃白色稀糞,蹲伏、不能站立、不願走動或跛行,關節和肝腫大,腸道黏膜出血、潰瘍,心包發炎、腹腔積有腹水和卵黃。
三、雞白痢
很多養殖朋友過完春節會進雞苗,此時一定要預防雛雞白痢,患病雛雞大部分於7日內死亡,同群感染的雛雞則在2—3周內死亡。病雛常常成堆擁擠在一起。翅膀下垂,精神萎靡,嗜睡。排出白色糞便,常粘在尾部羽毛上,有時阻塞肛門。排便困難,腹部膨大。雛雞感染白痢時會引起卵黃吸收不良,影響產蛋率。
春季雞群常見病的綜合預防:
改善雞群的飼養環境,飼槽和用具要定期洗刷,保持清潔衛生。飼料要優質新鮮,用濕料喂雞時,料置食槽時間過長容易發生酸敗,要引起注意。保持環境清潔衛生,勤掃雞糞,勤換墊料,按時消毒。加強幼雞飼養環境的改善,因為幼雞的抵抗力不如成年雞,所以幼雞的衛生環境狀況不能忽視。適時光照。
做好免疫工作,有病及早治療,具體治療方法
1、傳染性支氣管炎:抗病毒葯呼獨康配合呼吸道葯萬呼寧,如有黃白便再配合大腸桿菌葯桿立克,兌水飲用4天
2、大腸桿菌病:大腸桿菌葯桿立克。
3、雛雞白痢:雛雞白痢用葯腸桿寧,治療兼預防

⑩ 怎樣養好公雞

一、肉用種公雞的發育特點
1.體重增長
在4周齡時體重應達到標准或超出標准100~150克,光照時間必須調整到能使飼料採食完全。6周齡時體重應達到1000克以上,甚至達到1200克。在7~15周齡有條件的可以小心嘗試把體重拉回到標准,使體重平穩增長,有可能在13~15周齡使體重逐漸拉回到標准或比標准高50~100克。在16~26周,無論此時體重大小必須保持周增重達標,因為此時睾丸開始迅速增長。
2. 骨架發育與脛骨長度
適當的骨架大小與脛骨長度對種公雞的交配非常重要,同時也會影響種公雞產蛋期的體況。大約85%的骨骼在前八周完成發育,95%的骨骼在前十二周完成發育,不要錯過種公雞骨架發育的最好階段,因為脛骨越長受精率越高。
3. 睾丸發育
種公雞睾丸大小和重量與精子、精液的數量和質量有直接聯系,公雞睾丸的發育與育成期體重增長與飼養管理有很大的關系,產蛋期公雞睾丸大小與功能的保持和體重控制及其體況有關,公雞睾丸發育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階段:
①在2~15周齡,睾丸重量的增加有限,但是精原細胞數量的增加非常快,精原細胞不但提供將來精子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而且其數量多少對睾丸產生精子的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在11~12周齡,睾丸開始發育後突然增大,而後停止發育,這期間盡可能避免妨礙種公雞生長發育的各種應激發生,否則會影響睾丸的發育。
②15周齡以後種公雞睾丸重量的增加開始加快,睾丸重量在加光刺激3周後增加更加明顯,重的可達到22克,這期間體重增長不足、體重下降或者將超重的種公雞體重拉回標准,對睾丸的發育影響非常大。
③在25~35周齡,睾丸重量和精液數量最高。35周齡成熟良好的種公雞,睾丸重量大約在45克,輸精管發育良好,並且睾丸上有良好的血管分布和健康的色澤。此期容易失重,應注意觀察和觸摸雞只,保持適當的增重和避免各種應激。
④在35周齡以後,睾丸開始自然萎縮,血管分布明顯減少,睾丸顏色蒼白,輸精管顏色和大小變差。精液數量與質量也逐步下降,受精率也隨之逐步下降。保持公雞良好的體重、增重和體況能延緩高峰後受精率的下降速度。
二、管理措施
體重增長
進雞前准備公母分開飼養,種公雞欄放在雞舍前面,有條件的最好把公雞單獨放在1棟雞舍內飼養。種公雞應小欄飼養,每欄雞數在500隻以下,且最好手工准確加料。使用產蛋期相同的料線,料線高度要合適,18周齡後每隻種公雞料位為20厘米。種公雞最好地面平養,但密度不超過3.5隻/米2。
2. 早期管理
首先要使用高質量的顆粒破碎料,粗蛋白含量達21%;其次最遲在15日齡開始每日限飼,拉長骨骼生長時間,使脛骨充分生長,尤其是平養時。如果不及時限飼,種公雞會不長毛和骨骼,只長肉。此外,要控制體重使之達標或稍超標,確保各階段周增重達標,生長曲線平滑。
3. 及時分群
優良種公雞的均勻度應在90%以上,分群時應達到性成熟,對斷喙不好、體重太輕、骨架小且過肥、瞎眼、趾有問題以及體形不好的種公雞,應淘汰。一般在22日齡前分群,這時限飼強度不大,雞群均勻度好,以後如果沒有料位不當、喂料不勻、串欄等問題,就不用再分群了。
4. 斷喙要整齊
斷喙一般垂直切掉上喙的1/3,上下喙必須齊,否則會影響交配和浪費飼料。斷喙時要選熟練工人操作,並設專人檢查斷喙情況。
5. 密度適宜
密度與飼喂面積會直接影響公雞質量、均勻度和受精率。密度過大會造成飼喂面積不足,受精率低下。育成期密度一般為3~3.5隻/米2,料位在5周齡、6~10周齡、11~15周齡、16~64周齡分別為5厘米、10厘米、15厘米、18厘米。種公雞發育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密度過大造成墊料潮濕、均勻度低下、睾丸發育不好等。
6. 公母混群
①混群前種公雞選擇。體重在平均體重范圍(±150克)內,淘汰過大、過小公雞;胸肌飽滿,脛骨長度達標,腳和趾平直,冠、臉與肉髯紅色,背直,喙整齊,眼睛明亮等。不要把未成熟公雞混群,因未發育公雞受早熟母雞壓制,會造成終生發育不良。混群時應逐只挑選。
②混群時間。加光後一周混群,一般在23~24周齡(等母雞性成熟再混群)。均勻度不好可分次混群,23周先混5%,24周再混2%,25周將剩餘的公雞混入。
③混群後,每周稱重2次,根據體重及時調整料量(100~160克/只·天不等)。不應只看手冊,結合觸摸胸肌來定料量,一旦摸到胸肌發軟就應加料。
④公母比例控制。剛混群時種公雞佔8.5%左右就夠了,不好的公雞應及時淘汰,到最後種公雞比例6.5%就足夠了。
7. 產蛋期的管理
①公雞喂料系統應具有簡單、喂料量准確、分布均勻、高度適宜、不傷害雞冠、能做到公母分飼等優點。
②架板高度要合適。若架板高度超過45厘米,45周齡後必須有爬梯;若架板高度超過60厘米,則需全期設置爬梯,否則種公雞上去後,就不想下地面交配了,會嚴重影響受精率。反之架板過低,產蛋箱高度不夠,雞只在下面扎堆,墊料容易霉變,並影響工人撿蛋。
③注重種公雞的日常檢查。
一是檢查公母雞是否互相偷吃飼料
良好的喂料系統是防止偷料的關鍵,經常檢查防棲柵,防止公母雞互相偷吃飼料。每周還應檢查公雞鼻簽是否正常,發現沒有的應及時補穿鼻簽。
二是稱重時檢查種公雞豐滿度
種公雞豐滿度評分:每周選15隻公雞,分5個等級,1級=太瘦,衰弱;2級=瘦但健康工作;3級=完美的,部分龍骨露出;4級=輕微過肥;5級=圓胸過肥。根據種公雞豐滿度,及時加減料。
三是避免種公雞失重
種公雞失重的影響:當剛開始失重時,精子質量與數量受到影響;當輕微失重時,精子質量降低;如果在5周內失重100克以上,精子質量、數量均降低;如果5周內失重大於500克,精子生產停止甚至有時是不可逆的。30周齡後最危險的情況就是公雞失重,如發現公雞失重後可每天每隻加料4~5克,超重後可減4~5克料。正常情況料量為130~135克,如母雞偷吃公雞料,料量最多可達160克。
四是觀察公雞臉色
混群後每周觀察公雞臉部變化,如發現臉色變白,證明營養攝取不足,性激素分泌開始下降。同時檢查胸肌變化,如肌肉變軟或消瘦證明營養攝取不足。五是檢查肛門顏色和脛骨血斑。受精率高的公雞肛門寬大、開闊、紅潤,脛骨布滿血斑。
④及時淘汰種公雞。將活力減退、藏在料線下、胸肌豐滿度差、性未成熟、超重、肛門周圍顏色淡、臉色蒼白、腿趾不好、過度交配等不良的種公雞及時淘汰掉。
8. 種公雞替換
種公雞替換的優點有:增強新老公雞交配活力、增加精子質量、提高受精率。一般建議雞舍之間進行種公雞調換。如果雞舍之間調換25%~30%種公雞,可以在4~8周內提高受精率4%~5%。雞舍之間調換種公雞,還可以減少由於外來公雞進入造成的疾病問題。在受精率下降之前(40周齡)、種公雞在雞舍分布均勻、公母雞混合均勻、種公雞體況良好的情況下,內部調換公雞效果更佳。

熱點內容
手機看一會屏就發熱為什麼 發布:2025-05-10 07:39:23 瀏覽:315
為什麼小米8我的沒有屏閃 發布:2025-05-10 07:38:48 瀏覽:204
已婚喪偶的女人為什麼當小三成癮 發布:2025-05-10 07:38:39 瀏覽:325
為什麼錄取時間沒到卻被錄取了 發布:2025-05-10 07:36:40 瀏覽:471
想知道你手機為什麼這么安靜嗎 發布:2025-05-10 07:35:07 瀏覽:895
為什麼找不到手機錄音機 發布:2025-05-10 07:29:09 瀏覽:399
五環為什麼不是五個顏色了 發布:2025-05-10 07:24:23 瀏覽:491
為什麼都是移動號網路信號不一樣 發布:2025-05-10 07:18:27 瀏覽:740
視頻畫布顏色為什麼換不了 發布:2025-05-10 07:12:54 瀏覽:447
為什麼有人從qq轉向微信 發布:2025-05-10 07:08:38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