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水泥膠砂時間不好脫模
㈠ 水泥膠砂強度的問題
糾正你個問題,並不是所有齡期的膠砂都要在試驗前15min內從水中取出,24h齡期(不用水中養護)或延遲至48h脫模的的試件,24h齡期的在試驗前20min內脫模,用濕布覆蓋(避免水分損失),24h以上齡期應在成型後20~24h之間脫模。
至於為什麼要在15min前取出而不是其他時間,應該是從試驗標准這方面來考慮的,其實在拌制膠砂這個過程就能想到,為什麼要停拌90s而不是其他的時間,沒有特殊的理由,就如同短跑先跑完50m的為第一名,而不是先跑完4000m的為第一名。
㈡ 水泥膠砂是什麼
膠砂法的全稱就是水泥膠砂干縮試驗方法,用以評價水泥力學性質。
國家標准規定,採用膠砂法來測定水泥的強度。水泥的強度是將水泥和標准砂按1:3混合,加入規定數量的水,按規定的方法製成試件,並按規定進行養護,分別測定其3d和28d的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根據測定結果確定水泥的強度等級。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水泥膠砂干縮試驗的膠砂組成、儀器設備、試驗步驟及結果計算等。
本標准適用於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
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道路硅酸鹽水泥及指定採用本標準的其他品種水 泥。
2 引用標准
下列標准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准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准出版時,
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准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准最新
版本的可能性。
GB 177-85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
GB 178-77水泥強度試驗用標准砂
GB/T 2419-94水泥膠砂流動度測定方法
GB3350.1-82水泥物理檢驗儀器 膠砂攪拌機
GB/T17671-1999 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
3 方法原理
本方法是採用兩端裝有球形釘頭的25mmX25mmX280mm的1∶2膠砂試體,在一定溫度,
一定濕度的空氣中養護後,用比長儀測量不同齡期試體的長度變化來確定水泥膠砂的干縮
性能。
4 儀器設備
4.1膠砂攪拌機
符合GB3350.l的規定
4.2流動度試驗用跳桌、截錐圓模、模套、圓拄搗捧、游標卡尺符合GB2419的規定。
4.3試模
試模為三聯模,由互相垂直的隔板、端板、底座以及定位用螺絲組成,結構如圖1所
示。各組件可以拆卸,組裝後每聯內壁尺寸為25mmX25ntmX280mm。端板有3個安置測量釘
頭的小孔,其位置應保證成型後試體的測量釘頭在試體的軸線上。
4.3.1測量釘頭用不銹鋼或銅製成,規格如圖2所示。成型試體時測量釘頭伸人試模端板
的深度為10±1mm。
4.3.2隔板和端板用45號鋼製成,表面粗糙度不大於6.3μm。
4.3.3底座用HT20-40灰口鑄鐵加工,底座上表面粗糙度不大於6.3μm,底座非加工面
經塗漆無流痕。
4.4搗棒
搗捧包括方搗捧和缺口搗捧兩種,規格見圖3,均由金屬材料製成。方搗棒受壓面積
為23mm×23mm。缺口搗棒用於搗固測量釘頭兩側的膠砂。
4.5刮砂板
用不易銹蝕和不被水泥漿腐蝕的金屬材料製成,規格見圖4。
4.6水泥膠砂於縮養護濕度控制箱
4.6.1養護箱結構
用不易被葯品腐蝕的塑料製成,其最小單元能養護6條試體並自成密封系統,最小單
元的結構如圖所示。有效容積為340mmX220mmX200mm,有5根放置試體的蓖條,分為上、
下二部分,蓖條寬10mm,高15mm,相互間隔45mm,蓖條上部放皆試體的空間高為65mm,蓖
條下部用於放置控制單元濕度用的葯品盤,葯品盤由塑料製成,大小應能從單元下部自由
進出,容積約2.5L。
干縮養護濕度控制箱單元示意圖
4.7比長儀
由百分表、支架及校正桿組成,百分表分度值為0.0lmm,最大基長不小於300mm,量
程為10mm,校正桿中部用於接觸部分應套上絕熱層。
註:允許用其他形式的測長儀,但精度必須符合上述要求,在仲裁檢驗時,應以比長
儀為准。
5 試驗材料
5.1水泥試樣應事先通過0.9mm方孔篩,記錄篩余物,並充分拌勻。
5.2標准砂應符合GB178的規定。
5.3試驗用水應是潔凈的淡水。
6 試驗室溫度和濕度
6.1試體成型室溫度為17 ̄25℃,相對濕度大於50%。
6.2水泥試樣、拌和水、標准砂、儀器和用具的溫度應與試驗室一致。
6.3試體干縮養護溫度20±3℃,相對濕度(50±4%)。
7 膠砂組成
7.1灰砂比
膠砂中水泥與標准砂比例為1∶3。[1]
水泥膠砂的干縮性測定應成型3條試體,成型時應稱取水泥試樣450±2g,標准砂1350±5g。[1]
7.2膠砂用水量
膠砂水灰比通常為1∶2。[1] 膠砂的用水量,按製成膠砂流動度達到130 ̄140mm來確定。膠砂流動度的測定按GB24l9進行,但灰砂比和稱量應按本標准7.1要求。
8 試體成型
8.1試模的准備
成型前將試模擦凈,四周的模板與底座的接觸面上應塗黃干油,緊密裝配,防止漏
漿,內壁均勻刷一薄層機油。然後釘頭擦凈,在釘頭的圓頭端沾上少許黃干油,將釘頭嵌
入試模孔中,並在孔內左右轉動,使釘頭與孔准確配合。
8.2膠砂的制備
膠砂的制備按GB177進行,但灰砂比和稱量應按本標准7.1要求,膠砂用水量應按本
標准7·2要求。
8.3試體的成型
將已制備好的膠砂,分兩層裝入兩端已裝有釘頭的試模內。第一層膠砂裝入試模後,
先用小刀來回劃實,尤其是釘頭兩側,必要時可多劃幾次,再用刮砂板刮主多於試模高度
3/4的膠砂,然後用23mmX23mm方搗棒從釘頭內側開始,從一端向另一端順序地搗10次、
返回搗10次,共搗壓20次,再用缺口搗棒在釘頭兩側各搗壓2次,然後將餘下膠砂裝入模
內,同樣用小刀劃勻,刀劃之深度應透過第一層膠砂表面,再用23mmX23mm搗棒從一端開始
順序地搗壓12次,往返搗壓24次(每次搗壓時,先將搗捧接觸膠砂表面再用力搗壓。搗壓
應均勻穩定,不得沖壓),搗壓完畢,用小刀將試模邊緣的膠砂撥回試模內並用三棱刮刀
刮平,然後編號,放入溫度為20±3℃,相對濕度為90%以上的養護箱內養護。
9 試體養護、存放和測量
9.1試體自加水時算起,養護24±2h後脫模。然後將試體放入溫度20±2℃的水中養護。
如脫模有困難時,可延長脫模時間。所延長的時間應在試驗報告中註明,並從水養時間中
扣除。
9.2試體在水中養護2天後,由水中取出,用濕布擦去表面水分和釘頭上的污垢,用比長
儀測定初始讀數。比長儀使用前應用校正桿進行校準,確認其寄點無誤情況下才能用於試
體測量(零點是一個基準數,不一定是零)。測完初始讀數後應用校正桿重新檢查零點加
零點變動超過±1格,則整批試體應重新測定。接著將試體移入干縮養護濕度控制箱的蓖
條上養護,試體之間應留有間隙,同一批出水試體可以放在一個養護單元里,最多可以放
置二組同時出水的試體,葯品盤上枝每組0.5kg放置控制相對濕度的葯品。葯品一般可使
用硫氰酸鉀固體,也可使用其他能控制規定相對濕度的鹽,但不能用對人體與環境有害的
物質。關緊單元門閂使其密閉勻外部隔絕。箱體周圍環境溫度控制在20±3℃。此時葯品
應能使單元內相對濕度為(50±4%)。
干縮試體也可放在能滿足規定相對濕度和溫度的條件下養護,但應在試驗報告中作特
別說明,在結果有矛盾時以干縮養護濕度控制箱養護的結果為准。
9.3從試體放入箱中時算起在放置4d、11d.18d、25d時,(即從成型時算起為7d、14d、
21d、28d時),分別取出測量長度。
註:測量齡期可以根據不同品種水泥干縮率隨齡期變化的曲線圖作必要的增減和變動
9.4試體長度測量應在17 ̄25℃的試驗室里進行,比長儀應在試驗室溫度下恆溫後才能使
用。
9.5測量時試體在比長儀中的上、下位置,所有齡期都應相同。讀數時應左右旋轉試體,
使試體釘頭和比長儀正確接觸,指針擺動不得大於2小格。讀數應記錄至0.005mm。
測量結束後,應用校正桿校準零點,當零點變動超過±1格,整批試體應重新測量。
10 結果計算及處理
10.1水泥膠砂試體各齡期干縮率St(%)按式(1)計算,計算至0.001%。
L0-Lt
St=──── ×100 ……… (1)
250
式中:L0──初始測量讀數,mm;
Lt──某齡期的測量讀數,mm;
250──試體有效長度,mm。
10.2結果處理
以三條試體的於縮率的平均值作為試樣的干縮結果,如有一條干縮率超過中間值15%
時取中間值作為試樣的干縮結果;當有兩條試體超過中間值15%時應重新做試驗。
㈢ 為什麼傳統水泥砂漿貼磚越來越容易掉磚
如果大家觀察過牆面瓷磚的話,就會發現以前在外牆上粘貼的瓷磚是容易脫落的。但是現階段出現越來越多的內牆的瓷磚也出現了脫落的問題。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內牆瓷磚出現越來越多的脫落呢?家居雜壇以下面的問題為例來給大家解答導致內牆瓷磚脫落的原因以及預防的措施。
使用傳統的水泥砂漿來粘貼牆磚,大家一定要根據我們粘貼瓷磚的類型選擇材料。個人給出的觀點就是一些高吸水率的瓷磚是可以選用傳統水泥砂漿的。但是對於一些低吸水率或者是尺寸特別大的瓷磚,不建議大家選擇水泥砂漿。所以說,目前室內牆磚掉磚的原因,很多的情況都是由於選擇材料不當造成的。當然了,我們也不能夠忽視牆面基層的處理以及瓷磚粘貼時的一些輔助的方法。因為我們必須把所有的保證粘貼牢固的措施都用好,才能保證瓷磚粘貼的牢固。
㈣ 水泥膠砂強度快速養護時間是多少
水泥膠砂強度快速養護時間:1、試體成型後,立即連同試模放入常溫養護箱預養4h±15min。
2、將帶模試體放入濕熱養護箱內的試體架上,蓋好箱蓋。從室溫開始加熱,在1.5h±10min內等速升溫至55℃,並在55℃±2℃下恆溫18h±10min後停止加熱。
3、打開箱蓋,取出試體,在實驗室中冷卻50min±10min後脫模。
4、每次試驗從試體養護到脫模的總體時間相差,不宜超過±30min。
㈤ P.042.5的水泥膠砂28天強度持續在55Mpa到61Mpa,可能的原因是什麼!!!怎麼會這么高操作誤差會這么大
題目不清楚:1.你用的熟料是同一廠家的么?熟料的化學分析結果有變化么?(最好能告知熟料的礦物組成分析結果)
2.生產用的混合材變化沒有?礦渣等高活性混合材用量如何?
建議先看看生產原料的變化情況,先找比較直觀的原因,再來看看人為,設備因數。綜合看看熟料強度和水泥3天強度。
一般強度試驗結果偏高原因:削模不規范;養護溫度偏高;成型加水量偏少;振動台振幅偏高,時間偏長;膠砂攪拌時間偏長;壓力機原因等等。
我們一般發現可疑數據會先找這些原因,還要與其他比較好的實驗室作對比樣。
你們是混凝土公司?抗折異常嗎?抗折正常的話,先檢查壓力機,一個個排除。
㈥ 水泥膠砂前期強度高後期低是什麼原因
水泥膠砂前期強度高後期低的原因是:
主要是水泥早期水化快,因此強度增長快、強度高;後期水化等反應越來越少,強度增長越來越小。
水泥膠砂指的是:用水泥和國家規定的標准砂做成的用於測試水泥強度(也就是水泥標號)的試件拌和物。如果是水泥和一般砂子的拌和物,則叫水泥砂漿(多用於橋涵工程),如果摻入石灰等摻合料,則稱為水泥混合砂漿(多用於房建工程)。
㈦ 脫模後水泥膠砂強度試件養護條件和注意事項
膠砂組成:每鍋膠砂材料組成為水泥:標准砂:水=450g:1350g:225ml
膠砂制備:先將水 倒入攪拌鍋內,再加入水泥,然後將攪拌鍋固定在機座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立即開動機器,先低速攪拌30s,在第二個30s開始的同時均勻的將砂子通過加砂漏斗加至到鍋中,再高速攪拌30s。停拌90s後,再高速攪拌60s。注意在最後一分鍾攪拌時,要將鍋壁上粘附的膠砂刮入鍋內。
膠砂試件成型:先把試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動台上,用小勺從攪拌鍋中將膠砂分兩層裝入試模。裝第一層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頂部,將料層播平,隨後振實60次。再裝入第二層膠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實60次後,去掉套模,從振實台上卸下試模,用一金屬直尺以近似垂直的角度在試模頂的一端,沿試模長度方向以割鋸動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動,一次將試模上多餘的膠砂颳去,並用直尺將試件表面抹平。
試樣養護:對試模做標記,帶模放置在養護室或養護箱中養護,直到規定脫模時間(大多為24h)脫模。脫模時先在試件上進行編號,注意進行兩個齡期以上的試驗時,應將一個試模中的三根試件分別編在二個以上的齡期內。隨後將試件水平5mm,需要時要及時補充水量,但不允許養護期間全部換水。
強度試驗:養護至規定齡期時,從養護環境中取出待測試件,進行強度測定。首先進行抗折試驗。將抗折試驗機調至平衡,試件的一個側面放在試驗機的支撐圓柱上,加緊固定好試件。接通開關,抗折機以50±10N/S的速率均勻施加荷載。
㈧ 水泥膠砂試塊脫模後有蜂窩嗎會直接影響強度嗎
有蜂窩麻面很正常,對強度的影響不大,做了這么多年的水泥膠砂撥料器我就沒用過,做的時候水和水泥還有標准砂都加夠就行,關鍵是養護,放到標養室或養護箱養護一天再拆模,只要你按規范做,你說的強度偏低可能就是水泥的問題了
㈨ 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中的規定脫模時間是怎麼定的
從成型加水開始算起,成型後放入標準的養護箱內養護20~24小時內脫模,規定中明確不可以超過24小時
㈩ 水泥膠砂試塊在脫模時斷裂的原因
膠砂比例不當的緣故。
膠砂組成:每鍋膠砂材料組成為水泥:標准砂:水=450g:1350g:225ml
膠砂制備:先將水 倒入攪拌鍋內,再加入水泥,然後將攪拌鍋固定在機座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立即開動機器,先低速攪拌30s,在第二個30s開始的同時均勻的將砂子通過加砂漏斗加至到鍋中,再高速攪拌30s。停拌90s後,再高速攪拌60s。注意在最後一分鍾攪拌時,要將鍋壁上粘附的膠砂刮入鍋內。
膠砂試件成型:先把試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動台上,用小勺從攪拌鍋中將膠砂分兩層裝入試模。裝第一層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頂部,將料層播平,隨後振實60次。再裝入第二層膠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實60次後,去掉套模,從振實台上卸下試模,用一金屬直尺以近似垂直的角度在試模頂的一端,沿試模長度方向以割鋸動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動,一次將試模上多餘的膠砂颳去,並用直尺將試件表面抹平。
試樣養護:對試模做標記,帶模放置在養護室或養護箱中養護,直到規定脫模時間(大多為24h)脫模。脫模時先在試件上進行編號,注意進行兩個齡期以上的試驗時,應將一個試模中的三根試件分別編在二個以上的齡期內。隨後將試件水平5mm,需要時要及時補充水量,但不允許養護期間全部換水。
強度試驗:養護至規定齡期時,從養護環境中取出待測試件,進行強度測定。首先進行抗折試驗。將抗折試驗機調至平衡,試件的一個側面放在試驗機的支撐圓柱上,加緊固定好試件。接通開關,抗折機以50±10N/S的速率均勻施加荷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