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肺結核晚上會興奮
㈠ 我得了肺結核,應該注意什麼事項。
結核病也叫癆病,是青年人容易發生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15歲到35歲的青少年是結核病的發病高峰年齡。因此青年人更應該注意預防。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多數患者是通過呼吸道感染的。結核桿菌的潮濕陰暗的環境中可以生存幾個月。當患有活動期肺結構的病人吐痰後,結構菌就可隨幹了的痰跡飛散到四周,隨時都可以感染健康人。人體對結構病普遍容易感。除毛發外幾乎全身所有組織都可以感染結核病。如腸結核、骨結核、淋巴結核等。由於結核病主要是經呼吸道進行傳播,因此肺結核的感染率比其他器官高,占人體結構病的首位。患結核病後,病人可有低燒、盜汗、疲乏無力、乾咳或痰中帶血絲,顏面潮紅,身體消瘦等症。如不及時徹底的冶療,會使病情轉化為慢性,甚至引起中毒症狀,造成病人死亡。
結核菌屬於放線菌目分支桿菌科分支桿菌屬。該菌生長緩慢,人工培養最快要經2--4周才能在培養基表面看到菌落生長;抗結核治療後菌活力衰退,培養時需6--8周甚至20周後才出現菌落。塗片染色具有抗酸性,即對苯胺染料、特別是石炭酸復紅具有獨特親合力,一經染色,再用酸性酒精沖洗無法使之脫色,故又稱之為抗酸桿菌。結核菌分五個類型,即人型、牛型、鳥型、鼠型和冷血動物型。其中對人致病的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感染較少見,鳥型菌感染更少見。
◆1882年德國科學家科赫氏發現結核桿菌。 ◆1982年紀念科赫氏發現結核菌100周年時,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防癆和肺病聯合會共同倡議將3月24日作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結核病的傳染源主要是痰塗片陽性的肺結核排菌病人。 ◆肺結核病的主要全身症狀有疲乏,食慾不振,低熱,婦女月經不調,植物神經紊亂等,少數急性發展的肺結核可出現高熱等急性發病症狀。 ◆「不合理化療」:未堅持規律化療(即間斷及中斷化療);未完成規定療程(即提前終止治療);化療方案不合理。
被稱為「白色瘟疫」的結核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一直是醫學界關注的重點。1882年證實本病的病原體是結核菌,結束了數千年來人類對結核病認識的愚昧狀態。1895年發現X射線,並廣泛應用於醫學領域包括肺部疾病,成為診斷結核病的有力工具。1944年應用鏈黴素進行抗結核治療獲得成功,隨後異煙肼、利福平等有效抗結核葯相繼問世,使結核病的治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在普遍接種疫苗和應用抗結核葯物進行治療的情況下,結核病的蔓延曾一度得到控制,其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下降,人們甚至曾經預言,結核病肆虐人間的日子可能為期不遠了。但現在的實際情況並不象人們預想的那麼樂觀,結核病已經悄無聲息地重新在人群中蔓延,形成危險性很大的「管涌」,人類對結核病的防線可能會毀於一旦。為此,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93年向全球發出了警告。從目前情況看,結核病流行愈演愈烈,大有泛濫之勢。從1993年到1996年的4年間,全世界結核病感染人數每年以13%的速度遞增;據WHO1998年世界衛生報告,1997年因結核病死亡的人數達290萬,預計1998年將超過這一數字。在當今世界上每1秒鍾就有1人新感染結核病,WHO全球結核規劃(GTB)主任估計,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從現在起到2020年將有10億人成為結核病的新感染者,其中2億人為重症患者,7000萬人將死於結核病。結核病對青少年的危害最大,據統計,在全世界結核病造成的青少年死亡比其它任何一種傳染病都多,甚至比艾滋病、瘧疾引起的死亡人數的總和還多,其中每年有近17萬兒童因結核病夭折。WHO對20多個結核病重災國家進行了比較分析,其最新報告指出,上述國家中有16個國家在結核病防治方面停滯不前,這些國家是俄羅斯、泰國、巴西、南非、伊朗、墨西哥、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阿富汗、衣索比亞、印度、緬甸、奈及利亞、巴基斯坦、蘇丹和烏干達,其患者人數佔全球患者總數的一半,而發病率還在不斷升高,使全球控制結核病的努力蒙上了一層陰影。
我國結核病感染人數也到達5億以上。西部、鄉村地區結核病感染率是城市人口的3-10倍。隨著民工潮和人員流動速度的增加,我國的結核病發病率飛快增長。
導致結核病卷土重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尋找各種流行因素的時候,不能不對結核菌的耐葯問題給予格外的關注。結核病經過正規治療(包括合理的葯物種類、劑量與療程)完全可以治癒,但不少患者不按規定用葯甚至過早停葯,導致結核菌變異,使其對1種或多種抗結核葯物產生耐葯性,據估計,目前全世界可能有5000萬結核患者對抗結核葯物有耐葯性。從公共衛生角度看,不完全不充分的抗結核治療和對其監督不力,比完全不治療後果更嚴重。這些人不但自己成為難治病例,還將耐葯菌傳播給他人,被耐葯菌感染的新患者用現在的葯物無法治癒。
北京傳染病醫院2000年的統計數字,有1/3就診病人已經產生耐葯菌株。
糖尿病等疾病使人體免疫能力下降,造成易感。老年人的體質下降也使他們成為結核病的易感人群。老年人感染結核病的可能性是兒童的30倍。
另外,結核與艾滋病共同形成了一種新的致死模式,從而加速著疾病進程。到本世紀末,約有15%的結核患者在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發病,因為艾滋病病毒可摧毀人體的免疫系統,使人體對結核菌的抵抗力降低,特別容易患結核病(發病的危險性比一般人群高30倍),全世界3000多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約1/3患有結核病。而對於艾滋病患者來說,結核病是其主要死因,在不少地區占其死亡總數的1/3,在非洲和亞洲佔40%。總之,結核病再度流行的形勢異常嚴峻,新的應戰迫在眉睫。WHO指出,只要結核還活躍在地球的一些地區,任何國家都難以高枕無憂;只要人們忽視結核病,結核病就會四處蔓延,人類則將自食其果。WHO呼籲所有國家、社會各界關注這一問題,迅速採取行動,以便盡快、全面地控制結核病的新流行。
結核病分5型,即:(1)Ⅰ型:原發型肺結核,包括原發綜合症及胸內淋巴結結核。多見於兒童。(2)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包括急性、亞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症狀大多較嚴重,受累臟器較多。(3)Ⅲ型:繼發型肺結核,包括成人肺結核的全部,即浸潤型肺結核、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乾酪性肺炎、結核球及結核空洞等。是肺結核中的主要類型。(4)Ⅳ型:結核性胸膜炎,又分乾性胸膜炎、滲出性胸膜炎及結核性膿胸3類。(5)Ⅴ型:肺外結核,指骨結核、腸結核、皮膚結核病、結核性腦膜炎等。
※新的結核病分類法取消了肺結核進展期、好轉期、穩定期的概念;突出了痰結核菌檢查的作用,指出痰結核菌檢查是確定傳染性以及診斷、治療的主要指標;要求在診斷結核病時註明初治與復治,以便於制定化療方案;非活動性結核病變如肺部鈣化灶不再列入結核病分類之中,新增加了Ⅴ型肺外結核。
肺結核的基本病理變化包括: 1、滲出型病變見於抵抗力低下或感染大量結核菌者,病灶含融合性軟結節或結核性肺炎,乾酪壞死很常見,如治療不及時可形成各種類型的肺結核病。 2、增生型病變(硬結節)見於感染結核菌少、抵抗力較強者,病灶可形成星狀結節,或玻璃化、鈣化,由膠原纖維包裹而趨於穩定。 3、粟粒結核見於免疫功能低下者(兒童和老年人多見),大量結核菌在體內播散,以波及中樞神經系統的結核性腦膜炎最嚴重。 4、乾酪液化及空洞形成宿主抵抗力低,潛伏菌活躍,頑固菌激活,乾酪病灶軟變液化,形成空洞。 5、包裹乾酪鈣化結節 X線普查中最易於發現的病
結核菌素反應:OT與PPD
OT:即舊結核菌素(舊結素),其活性成分是結核蛋白,含雜質較多,可能發生非特異性反應。 PPD:為結核桿菌的純蛋白衍化物,含雜質較少,但仍有可能發生非特異性反應。國際標准製品有PPD-S和PPD-RT23。結素反應測驗法:常用皮內注射法,尚有皮上劃痕法、多刺法、高壓噴射器注射法等。結素反應判斷法:結素可引起局部、病灶及全身性反應,結素實驗以局部反應為觀察指標。在健康人群中作普查,一般用5TU、72小時(局部反應48-96小時達高峰)的局部硬結直徑為依據,凡直徑小於或等於4毫米為無反應,5-10毫米為陽性反應(+),11-20毫米為中等陽性反應(++),大於20毫米或有水泡和組織壞死為強陽性反應(+++)。
結核病(TB)是一種發展緩慢、能導致長期健康不良及死亡的疾病。其病原體是結核桿菌,經空氣(呼吸道)傳播。結核菌通常以肺臟為侵襲目標,但也能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如腦、腎臟、骨骼、腸道等。初期感染通常持續數月,隨後大多數或所有細菌不是被消滅,就是被發炎區四周的一個纖維囊封閉包圍。在多數情況下,這種感染就到此為止(也有時候機體無法阻止感染進展)。然而,細菌雖然被封閉包圍,但並沒有被消滅,當機體抵抗力減弱時,細菌還會再度活躍起來。結核病的第二階段通常被稱為「癆病」,它最常影響的器官是肺。結核病初期常無明顯症狀,或者只是出現類似感冒的不適感。多數人也許永遠不會發覺自己曾罹患過結核病。如果結核菌感染進入第二階段,就可能有輕度發熱、夜汗、體重減輕、無名疲乏及其它症狀出現。肺結核病是最常見的結核病,會出現乾咳,以後可咯出帶血帶膿的痰液,有時發生氣促、胸痛等。如果其它器官受到累及,該器官受感染的症狀會逐漸變得明顯起來。 在極其罕見的情況下(通常是患者抵抗力異常低下),初期結核病擴散得極快,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危及生命。這種情形目前只發生於年齡非常小的或老年的患者,即使治療成功,受影響的器官也會遭到嚴重損害。 對結核病要提高警覺。如果體重減輕,感到全身不適,或是發熱、持續咳嗽,應該及時就診,作必要的檢查,如唾液采樣化驗、X光照像等。 結核病患者平時的注意事項包括:(1)定時、足量、按療程服用醫生處方的葯物,注意休息與營養; (2)在獲得成功治療之後,至少兩年之內接受定期險查,以確定結核病並未復發。
幼兒結核病
結核病以其生長的部位不同而名稱有異,最常見者為肺結核。如果病灶位於腸子就叫腸結核,病灶位於大腦就叫腦結核,基本上都是由結核細菌感染後所導致的。
結核病在國內已大幅降低,但卻是「不絕如縷」,因為較不常見,故醫事人員對此病的經驗逐漸退化,而兒童結核病的病情又與成人不盡相同,因此不易及早診斷,至今仍為醫療上容易發生的盲點之一。
兒童結核病的診斷非常不易,尤其如果侵犯到肺部以外的器官則更是,因為幼兒不論取血液、取痰液及做各種檢查項目皆不容易達成目的。
兒童結核病發病較快,進展迅速,而且兒童耐力有限極易發生並發症,若不及時治療可在短期內漫延至全身各器官而惡化。兒童有那些狀況時要想到結核病呢?
1.淺表淋巴結(即頸部、腋窩下、上大腿內側面)腫大,不痛。
2.持續二周不明發燒。
3.體弱瘦小,經常感冒咳嗽及肺炎。
4.乳幼兒不明原因的消化不良。
5.反復性腹痛。
6.皮膚反復慢性潰瘍。
7.急性感染病後又發燒持續不退。
8.無痛性的血尿。
結核菌素反應近期轉陽性反應。結核病是屬於慢性反應,小兒初次受感染至結核菌素反應測試顯示陽性,約需三~八周,一般為六周。
兒童結核病感染源多來自有密切接觸的家人、保母、或育嬰中心人員,故凡上述人員皆應定期接受身體檢查,若發現有結核病,尤其是開放性肺結核病,最好施行嚴格的隔離措施。國人隨地吐痰的惡習也必須杜絕!
春季及麻疹流行後,結核腦膜炎病例會增加,六個月到五歲的小孩更需要注意。因此,為人父母者要提高警覺,以期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結核病的基本病變
結核菌侵入人體後引起炎症反應,結核菌與人體抵抗力之間的較量互有消長,可使病變過程十分復雜,但其基本病變主要有滲出、變質和增生三種性質。
(一)滲出為主的病變表現為充血、水腫和白細胞浸潤。早期滲出性病灶中有中性粒細胞,以後逐漸為單核細胞(吞噬細胞)所代替。在大單核細胞內常可見到吞入的結核菌。滲出性病變往往出現在結核炎症的早期或病灶發生惡化時,有時亦見於漿膜結核。病情好轉時,滲出性病變可以完全消散吸收。
(二)增生為主的病變開始時可有一短暫的滲出階段。當大單核細胞吞噬並消化了結核菌後,菌的磷脂成分使大單核細胞形態變大而扁平,類似上皮細胞。稱為「類上皮細胞」。類上皮細胞相聚成團,中央可有多核巨細胞(Langhan細胞)出現。它們能將結核菌抗原的信息傳遞給淋巴細胞,在其外圍常有較多的淋巴細胞聚集,形成典型的結核結節,為結核病特徵性的病變,「結核」由此得名。結核結節中不易找到結核菌。增生為主的病變往往發生在菌量較少、人體細胞介導免疫占優勢的情況下。
(三)變質為主的病變常發生在滲出或增生性病變的基礎上。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或菌量過多,變態反應過於強烈時,上述滲出性病變和結核結節連同原有的組織結構一起壞死。這是一種徹底的組織凝固性壞死。巨體標本的壞死區呈灰白略帶黃色,質松而脆,狀似乾酪,故名乾酪樣壞死。鏡檢可見一片凝固的、染成伊紅色的、無結構的壞死組織。
上述三種病變可同時存在於一個肺部病灶中,但往往有一種病變是主要的。例如滲出性病變和增生性病變的中央常可出現少量乾酪樣壞死;而變質為主的病變,常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滲出和結核結節的形成。
二、結核病變的轉歸
乾酪樣壞死病灶中結核菌大量繁殖可引起液化,有人認為是中性粒細胞和大單核細胞浸潤的結果。液化的乾酪樣壞死物部分被吸收,部分由支氣管排出後形成空洞,亦可在肺內造成支氣管播散。當人體免疫力增強和在抗結核葯物治療下,病灶可以逐漸癒合。滲出性病灶可以通過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吞噬作用而吸收消散,甚至不留瘢痕。病灶在癒合過程中常伴有纖維組織增生,形成條索狀瘢痕。乾酪樣病灶也可由於失水、收縮和鈣鹽沉著,形成鈣化灶而癒合。
三、結核病灶的播散
人體初次感染結核菌時,結核菌被細胞吞噬,經淋巴管被帶到肺門淋巴結,少量結核菌常可進入血循環向全身播散,但並不一定伴有明顯的臨床症狀(隱性菌血症)。壞死病灶侵蝕血管,大量結核菌進入血循環,可引起包括肺在內的全身粟粒性結核,如腦、骨、腎結核等。肺內結核菌也可沿支氣管播散到其他肺葉。當大量痰結核菌被吸入消化道,也可引起腸結核、腹膜結核等。肺結核可局部進展擴大,直接蔓延到胸膜引結核性胸膜炎。
典型肺結核起病緩漸,病程經過較長,有低熱、乏力、食慾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但多數患者病灶輕微,常無明顯症狀,經X線健康檢查始被發現;有些患者以突然咯血才被發現,但在病程中可追溯到輕微的毒性症狀。少數患者急劇發病,有高度毒性症狀和明顯的呼吸道症狀,經X絲檢查,往往是急性粟粒型肺結核或乾酪性肺炎。此外,臨床上還可看到一些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長期的慢性支氣管炎的症狀掩蓋了肺結核。另有一些未被發現的重症肺結核,因繼發感染而有高熱,甚至發展到敗血症或呼吸衰竭方始就診。這些說明肺結核的臨床表現多式多樣,尤其在結核病疫情得到控制、發病率低的地區,必須經常注意它的不典型表現。
㈡ 肺結核的早期症狀有哪些該怎麼預防
您好
早期症狀:1、長期咳嗽或者痰里帶血
經常止不住的咳嗽或是乾咳,尤其是早晨的時候比較容易乾咳。有的時候會咳血,在早期咳出的血並不是很多,咳血時胸部會有疼痛感。
2、發熱或者體溫波動較大
經常出現低熱的情況,尤以晚上較嚴重,有時清晨醒來就會恢復正常體溫,而且大部分時候患者自身感覺不到。體溫波動比較大,下午或者晚上體溫較低,中午體溫較高。
3、日漸疲乏、消瘦
開始感覺到很乏力,早上和上午容易犯困,晚上卻很興奮。工作感覺到很吃力,需要休息才能慢慢恢復。食慾降低,身體也慢慢地消瘦下去,體重明顯下降。
4、胸悶、容易盜汗
常常沒有理由的胸悶、胸痛,咳嗽時胸部會有刺痛感,有的時候還會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晚上睡覺容易盜汗,感覺口乾,嚴重的還會浸濕衣服。
預防結核病的發生,應做到以下幾點:
1、生活有常,即生活方式合理化和規律化,慎起居,避風寒,戒煙酒,遠房事,勞逸適度。
2、飲食有節,富營養,忌辛辣。
3、經常呼吸新鮮空氣。4、經常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㈢ 肺結核的早期症狀
肺結核的早期患者一般有發熱的症狀,尤其是下午或晚上出現低熱,大約為38°C以下。肺結核早期還會出現盜汗,一般患者第二天早上起床後會全身出汗;呼吸道會出現咳嗽的症狀。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一種疾病。疲勞易乏力以清晨及下午明顯,但晚上可興奮,有時煩躁失眠。體重減輕又找不出別的原因。胃納減退,食而無味。慢性咳嗽或伴有咳痰,早晨乾咳。胸痛、胸悶可伴有發熱。你可以到正規醫院做胸透,並化驗痰液來確診,平時要注意休息,不要太勞累,經常吃一些化痰的食物,梨等。要盡早到醫院做確診,千萬不要自己在家盲目亂猜,以免延誤病情。
㈣ 肺結合有什麼症狀
任何疾病都強調早期診斷以便得到及時治療。一般情況下肺結核常會出現一些症狀,在了解肺結核的早期症狀之前,先來了解一下肺結核的常見起病方式,大致有以下四種:
1、慢性起病。主要為疲勞乏力、低熱、消瘦等症狀,容易被人忽視,以為是工作過度勞累等引起。
2、急性起病。有中度發熱或高熱,咳嗽,咳少量痰,容易當作感冒或流行性感冒,但按感冒治療兩周以上仍未見效。
3、以咯血起病。咯血量不等或痰血,咯血常引起病人注意,作胸透或胸片檢查,進一步作痰結核菌檢查而發現患肺結核。
4、有病側胸痛、發熱、氣急等自覺症狀
.
檢查發現胸膜炎,如胸腔積液則胸痛緩解。
常見結核的早期症狀有以下幾種:
1、疲勞易乏力以清晨及下午明顯,但晚上可興奮,有時煩躁失眠。
2、體重減輕又找不出別的原因。
3、胃納減退,食而無味。
4、慢性咳嗽或伴有咳痰,早晨乾咳。
5、出現痰中帶血或咯血。
6、午後潮熱,下午或晚上低熱,後半夜退盡,像潮水那樣有漲有落。
7、夜間盜汗並伴疲勞感,有時反復出現。
8、胸痛、胸悶可伴有發熱,有可能患胸膜炎。
9、婦女出現月經不調如經量減少、延遲或閉經;男性病人尤其青年人易遺精。
有以上症狀者宜及時去醫療單位檢查,如作胸透、胸片、痰找結核菌、結核菌素試驗等,以便及早發現肺結核或肺外結核。但有的肺病人症狀不明顯,在體格檢查或在檢查其它疾病時發現已患肺結核。還應注意的是肺結核病人可發生肺外過敏表現,如眼的泡疹性角膜炎結節性紅斑、結核過敏性關節炎等,容易誤診。
以上種種症狀雖是肺結核的常見症狀,但並不能單憑這些症狀就說是結核病,而是不能忽視這些症狀,應及早檢查,明確是否患有肺結核。
㈤ 肺結核的症狀
肺結核可表現為:1、結核中毒症狀,表現為午後低熱、盜汗、消瘦、乏力、貧血等。2、呼吸道症狀,主要是乾咳或咳少量白痰,嚴重者可痰中帶血或大量咳血。3、輔助檢查可見痰結核菌檢查陽性,血沉增快,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胸片可見肺結核的特徵性改變
㈥ 結核病早期症狀有哪些
一、肺結核前期主要症狀表現
感覺乏力
早上起床會比較累,下午也有明顯的無力症狀,但是到了晚上就很興奮,失眠。
2.體重下降
沒有其他原因的情況下身體慢慢變得很消瘦導致體重下降
3.長期咳嗽或者咳痰
清晨會出現乾咳,早期並不會很明顯,但是隨著病情的嚴重,咳嗽會加速,痰中帶血絲或者血痰,嚴重的會出現呼吸困難。
4.汗量增多,盜汗
在入睡時或者睡醒時全身出汗,也就是盜汗,嚴重的被子會濕透,而且患者感覺極度的疲勞和虛弱。
5.出現體溫的撥動
中午或者勞累過後體溫會升高,下午或者晚上會出現低溫,甚至低熱現象,這個就是肺部出現疾病的症狀。
6.胸悶或者胸痛
前期主要是間接性隱痛,隨著病情的進展會越來越加重。
7.女性月經不調或者停經男性遺精
女性在無婦科疾病或者懷孕的情況下,出現月經不調或者停經,男性經常毫無徵兆的出現遺精
二、我們改如何預防呢?
1、生活有規律。避免長期過勞和精神緊張,飲食均衡。
2、加強體育鍛煉,因為增強體質、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3、預防與結核病有關的相關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矽肺、胃腸道疾病、腫瘤、器官移植、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等。
4、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①戒煙。吸煙數量越大,患結核病機會越多。吸煙引起的咳嗽、咯痰還容易掩蓋肺結核症狀,影響肺結核的及時發現和治療。
②限酒。大量飲酒可導致營養不良和抵抗力下降,同時酒可損傷肝臟,一旦患結核病,可增加抗結核葯對肝臟的毒性而影響治療。
③避免長期熬夜。
5、對高發人群進行預防性治療。預防性治療的重點對象是新發現的排菌肺結核病人家庭內受感染的兒童,特別是5歲以下兒童和結核菌素試驗反應≥15mm或有水皰的成員。
6、禁止隨地吐痰,對菌陽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圍的東西要加以消毒和適當處理,紫外線照射消毒,煮沸消毒,暴曬,5%-10%來蘇浸泡,20%漂白粉溶液消毒等。
㈦ 肺結核的症狀是什麼現象啊
肺結核是一慢性傳染性疾病。起始時因症狀輕微患者自覺無不適,一般不引起注意。只有在病情發展進展時才出現症狀,有的人抵抗力很差,感染結核菌的菌量大,毒力強,那麼症狀會非常明顯。全身不適,發熱,乏力,易疲勞,心煩意亂,食慾差,時間長了體重還會下降,女同志有時還會使月經不正常。 1、發熱。發熱是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現的常見症狀之一。肺結核病也不例外。但肺結核病的發熱,還是有其特點的:⑴長期低熱,一般午後和傍晚出現,所謂低熱,也就是在38℃以下,清晨可以恢復到正常體溫,而且很多病人可以全然不知道自己在發熱,有的病人可以出現厭倦和不適;⑵體溫可以不穩定,在工作時可以自覺發熱和疲勞,稍作休息體溫還不能恢復正常;⑶在病情惡化進展時,發熱明顯,尤其在肺部有其他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可以發生高熱,有時可在39℃~40℃,身體抵抗力極度低下時結核菌可能全身播散,這時會發生持續的寒戰、高熱現象;⑷女同志在月經前後可以通過血流發熱,而患了肺結核時,在月經干凈以後發熱也不立即恢復正常。 2、盜汗。所謂盜汗,即病人在入睡或睡醒時全身出汗,一般發生在體質虛弱的孩子(有時正常的小孩也可能有此現象)。肺部病變較重的患者盜汗現象就較多出現,嚴重的時候衣服被子都可以濕透,而且患者自覺竭度疲勞和虛弱。 以上我們談的是全身症狀,即所謂感染結核以後的全身中毒症狀。下面,我們談談肺結核的局部症狀。 1、咳嗽。是肺結核的最多見的局部症狀。早期咳嗽可以很輕,常呈單聲咳,也就是我們俗話說半聲咳,無痰乾咳,影響工作生活的程度不明顯。當病變進展時,咳嗽可以加重;伴發支氣管內膜結核時,咳嗽可以加劇,有時可發生嗆咳,對久病不愈的病人,如發生支氣管移位,氣管因病灶粘連被牽拉,或被周圍淋巴結壓迫使支氣管變形時,可以因通氣不暢而發生刺激性咳嗽,這種咳嗽猶如吃嗆食物而發生的嗆咳,甚至呼吸困難。 2、咳痰。起病初期咳痰不明顯,或者有少量的白色粘液痰,但在病變擴大甚至肺部有空洞時痰量就會增加。在有其他致病菌感染時,痰量也會增多,且可出現黃膿痰,而且還可伴隨全身症狀出現發熱寒戰等現象。 3、胸痛。胸痛也是肺結核病的主要局部症狀,但一般必須病變波及胸膜尤其是波及壁層胸膜,時可以出現胸痛。壁層胸膜即前面胸廓與肺臟的結核圖2、3中所示即為壁層胸膜。有時出現不定部位的隱痛,這是由於神經反射作用所致,在肺呼吸運動時不受影響。如果部位固定有刺痛,並隨呼吸及咳嗽時加重,這就說明炎症刺激胸膜所致,有的病人常感覺肩部或上腹部痛,這很可能是炎症刺激了橫膈膜通過神經反射所致。 4、咯血。我們經常發現好多病人事先並不知道他患有肺結核,平時有些咳嗽也不在乎,發熱也不覺得,但咳嗽時發現痰中有血絲,血塊,甚至滿口血,才到醫院看醫生,經檢查發現肺部已經有較多的病灶,甚至個別的還有了空洞。出現咯血的病人大約占整個病患者的1/3多一些,咯血,不是任何病人都可以出現的,血是從血管里出來的,所以,必定要病變影響到血管壁的通透性或直接損傷血管時,才會出現,出血量的多少就要視損傷血管的程度而定了。我們認為肺部病灶的多少,並不與出血的多少成正比例關系。有的病人病灶很小但是損傷了血管,那麼,就可以出血。相反,病灶很多,但不損傷血管可以出血不多或者不出血,當然病灶多,損傷血管的機會就多,出血機會就多。 5、其他。肺臟的結構前面已經較詳細的介紹過了,正因為肺的代償功能很大,儲備的潛能很大,所以輕度的病變不會引起肺呼吸功能的障礙。肺是我們人體與自然環境進行氧交換的主要器官,而氧交換主要靠肺組織中的肺泡組織來完成,肺結核病變首先是從肺泡開始,當病變廣泛,大量肺泡組織被破壞氧交換受阻時,機體缺氧就會發生呼吸困難,甚至全身處於缺氧狀態,嘴唇紫紺(舌尖發紫可以先出現),長期慢性缺氧,會使手指末節指骨呈鼓錘樣改變,我們稱謂杵狀指。由於全身缺氧機體所有器官組織功能都將會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如:消化系統缺氧就會發生消化不良,營養不良,腦缺氧就會發生嗜睡甚至昏迷,心臟缺氧就會發生心絞痛等等。 肺結核的臨床表現 肺結核初期或病變輕微者常無症狀或症狀輕微,易被病人等所忽 略,而一般症狀,與許多其它呼吸道感染相比,除了比較遷延外,一般很少特徵性。 (一). 全身症狀 1. 發熱:見於病情進展期,表現午後低熱(可能經過一天體力活動,破壞組織產物吸收入血增多所致) 重症病人有不規則高熱甚至稽留――消耗熱,發熱常常代表結核病的活動性。 2. 盜汗 入睡或醒時,全身出汗,內衣盡濕。 3. 疲倦乏力、精神萎靡、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心跳加快(與體溫一致)月經失調。 (二) 局部症狀 1. 咳嗽、咳痰 隨著病情進展,咳嗽加重,痰量也增多。痰(粘液痰――粘液痰內混有黃白色膿性小塊) 2. 咯血 痰中帶血――炎性病灶,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 中量咯血――小血管損傷; 大量咯血――空洞型A破裂。 3. 胸痛 部位不定,往往為隱痛,若為針刺樣疼痛並隨呼吸運動而增劇時則表示該部胸膜受累。肺尖胸膜受累,胸痛可放射至肩部。我們呼吸科為綜合病房,不是傳染科,因此不收具有傳染性的結核,多數病人為結核性胸膜炎,因此胸痛比較典型。 4. 呼吸困難 肺的代償機能極大,輕度或中度病變不致引起呼吸困難。 近來我國60歲以上老人肺結核患者有遞增趨勢,以血行播散型和慢纖空多見,重慶市青年結核抬頭,以胸膜炎多見。許多疾病和因素對肺結核有不利的影響,糖尿病為其中之一,結核菌在血糖及酮體增高的情況下,易於繁殖。糖尿病合並肺結核,若尿糖未被控制,病灶進展迅速,常呈乾酪壞死和支氣管擴散。妊娠對肺結核起不良影響,活動性肺結核,要人工流產。在抗結核葯物的充分保護下,分娩時不致引起病灶復發。
記得採納啊
㈧ 肺結核早期症狀表現<怎麼治療效果好>
常見結核的早期症狀有以下幾種:
1、疲勞易乏力以清晨及下午明顯,但晚上可興奮,有時煩躁失眠。
2、體重減輕又找不出別的原因。
3、胃納減退,食而無味。
4、慢性咳嗽或伴有咳痰,早晨乾咳。
5、出現痰中帶血或咯血。
6、午後潮熱,下午或晚上低熱,後半夜退盡,像潮水那樣有漲有落。
一、抗結核化葯物治療(簡稱化療)。
(一)化療原則。合理化療是指對活動性結核堅持早期、聯用、適量、規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葯物的原則。
(二)化療方法。
1.「常規」化療與短程化療以往常規使用異煙肼、鏈黴素和對氨水酸鈉12-18個月治療
中葯治療:
一般來說西葯副作用大 ,易復發。且不能從根本上治癒肺結核。<何.氏.肺.癆.方>增強機體的免疫力,防止病情癌變惡化,從而保護肺部機體正常活動,盡快恢復健康。
㈨ 肺結核有哪些早期症狀你有哪些了解
結合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肺結核的患者平時經常會咳嗽並且咳嗽會非常的劇烈。肺結核的早期一般都是有一些症狀的患者也能夠及時的發現,如果沒有及時治療的話,很可能就會因為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而發展成更加嚴重的肺部疾病。
二、結語
所以小夥伴們平時一定要預防肺結核,生活要保持規律,不要讓自己太過於勞累或者精神緊張,平時的飲食一定要均衡,進行適當的鍛煉來增加身體的抵抗力,預防肺結核。
㈩ 晚上總是興奮體溫高與肺結核有關系嗎
一般情況下夜晚的體溫較白天體溫低,因為這時肌體的活動減少,所以產熱也少,體溫會略低。 女性的體溫有周期性的變化。一般在排卵期體溫會升高半度左右,會維持3、5天,是正常的。 睡前的神經興奮也會造成體溫的升高,是正常的。 還有就是甲狀腺機能亢進,但伴隨其他症狀,比如體溫升高,消瘦,突眼等。 建議多注意觀察,不要搞的太緊張。如果沒有其他症狀和身體不適的話,我想是正常的,不必過於擔心。相反則要搞清楚原因,要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