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為什麼茶廠都是晚上製作茶

為什麼茶廠都是晚上製作茶

發布時間: 2022-06-01 08:28:55

① 茶葉的暴利到底有多大

茶葉暴利的爭論一直存在,但是誰也不願買這個賬:種茶的說我只比種糧食強那麼一點點,搞不好都老本貼進去,哪來的暴利?做茶的說可憐我就掙個辛苦錢,一年忙一季,晝夜不得眠,掙得不夠一年花。賣茶的吆喝更厲害了,我一月房租那麼多,還養著一個人,一斤不賣也得花一樣多的錢,哪來那多暴利啊?

如今的錢不好賺啊!整個茶葉鏈,從種茶,到做茶,再到賣茶,都在叫屈,都沒掙錢,也都沒暴利。那麼,一斤茶葉憑什麼賣幾千幾萬元?成本都知道,最貴也就三五百元,了不起800元到頂。明前、雨前茶就不說了,成本高,鮮葉都得五六百。可是隨後的夏茶秋茶,還有掃地茶,大部分成本不到百元。

更有那山民茶農自產自銷的,基本都成本價賣了。但是最終到消費者手上,並沒見到價格多大變化,還是幾百上千。當然也有很多的所謂自產自銷,網上推賣,99元一斤,99元4斤,難道這些也是暴利嗎?茶葉的世界真是看不懂。很多人的疑慮就此產生:99元4斤送茶具還免快遞費,尚且有證據說是暴利,那幾百上千萬元一斤的當然更是暴利。可是暴利究竟在哪裡?本文試圖揭開一角,供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參閱。


(八百年前這里的茶葉就名聞遐邇)

三、普洱茶之外的茶葉有沒有暴利所有人都認定茶葉暴利,絕不是空穴來風,一定是有事實依據,還一定很確鑿。前面說到的普洱茶風波,幾塊的茶餅炒到幾萬。但是資本過後一地雞毛,受傷割肉的自認倒霉。經過十來年的恢復,普洱茶在逐步回歸本來面目。本來嘛,即便普洱老茶痴也至今不認可那麼高的價格。

但是暴利現象在茶葉行業依然存在,主要三個方面:

第一,精細深加工。說是加工,其實是分揀篩選,把從茶廠買來的毛茶按等級標准,重新篩選,包裝。這個環節產生暴利的關鍵點在於:茶廠毛茶價格最低,茶廠幾乎沒什麼利潤,譬如豫南各縣茶葉生產基本還都是小農經濟模式,只能出產毛茶,質量再好,也賣不出好價,當然也是茶商壓價的主要原因。但是,茶葉的質量在那裡,只是外形不好看而已。這樣的茶葉等於是泥糊的美玉,只要按著茶葉的分級標准,重新分揀篩選,就遠遠不是買進的價格,構成主要的暴利部分。

第二,我們的茶葉生產執行的是《GB/T18797-2012茶葉感官評審室基本條件》。標准很標准,但是一般百姓不好掌握,或者說根本無法了解。俗話說得好,黃金有價玉無價,還說寶玉有價茶無價。除非老茶客,茶葉價格基本市場說了算,同樣品質,行情到了一萬就是一萬買賣,行情一百就是一百買賣。

至於什麼級別的茶葉,外觀好分辨,品質難鑒別。譬如明前毛尖,除了冬天,春夏秋都能隨時采來茶葉芽尖,做出來外觀一樣,起碼外行看不出來。所以就給各種商業炒作留下機會,成為最適合炒作的商品。這就構成了茶葉暴利的另一大機會。

第三,掃地茶。最多見的是滿屏叫賣的地板價茶葉,99元買多少。這類茶葉根本不可能像打出的圖片那樣,圖片是優質毛尖,幾千元一斤的。實際上都是過期茶、機器採茶挑剔掉的葉子,還有茶樹修剪掉的掃地葉子做的茶,好點的是機器採的夏葉。本來應該扔掉的垃圾葉子,放到炒茶機器里過一道,成了茶葉,成本也就幾塊錢,賣到幾十塊,就成了不起眼的暴利茶。

四、茶葉暴利原因補充說明茶葉價格,並沒有什麼奧秘,本應透明。譬如明前毛尖,40000個嫩芽做一斤,賣到幾千就正常,如果加工過程很繁瑣,作出的茶葉更好看,味道更香,賣到上萬的價格還是正常。但是用一般茶區的茶葉冒充名氣地區的茶葉,用普通品種茶葉冒充名貴品種茶葉,用夏茶冒充春茶,就有暴利,就是暴利。

再說茶葉價格。我們的市場存在的是三級價格制。譬如同樣的茶樹:茶農自采自做自銷的,頭道毛尖賣到200就知足,畢竟自己的茶樹,栽一年收多年,管理基本不算錢,還又習慣自己出的勞動力不算錢,下來一斤賣個200元。即便跟風漲價,最多再加100元,賣到300元就很高興了。這一級最便宜,差別在炒茶技術。茶廠要計算成本產出利潤,會賣到600-800元。

如果是老客戶茶商,還會降到500或更低些,略有利潤就行。這一級的性價比高,差別在毛茶,級別不分。茶商把茶葉分揀分級,一般分揀出最差的茶葉,也會賣到購進價,精品級的價格就不說了,都倍數。這個行業,買進加50%利潤率賣的市場慣例不大存在,起碼很少見。但也不能說都會獲得暴利,虧本的也很多,就看你怎麼做了。

② 茶葉怎麼作

茶葉製作過程介紹

1.選菁

影響凍頂茶品質的好壞,主要取決於茶菁原料品質及製造技術,缺一不可,故選菁時必需注意以下四點:

一、選擇優良品種: 目前本省適合製造凍頂茶之優良品種有青心烏龍、台茶12號、台茶13號,其中 台茶12號,即一般所稱的「金萱」、台茶13號又稱「翠玉」。
二、良好的栽培管理: 欲得優良茶菁,必須茶園管理合理,耕種與施肥必須適當。因為茶園管理良好 ,茶菁發育才會整齊平均,若茶芽生長老嫩不一(俗稱公孫菜),則在製造過程中,萎凋程度不易控制,成茶品質難達理想。
三、把握茶菁採摘時機與方法: 製造凍頂茶所用的茶菁、以頂芽開面後(對口葉)二、三日,其下二、三葉葉片尚未硬化時採摘最為理想。茶菁採摘時以長至五葉,留下二葉,采一心二、三葉最為理想,上午十時至下午二時採摘尤佳(俗稱午時菜),不過在同株茶樹中,萌芽時間難望一致,在春茶時期,雨水甚多,天候不穩,大體上來說頂芽開面達半數以上時,即需俟機採摘,以防茶菁過於粗老,影響品質。一般來說,製造凍頂茶之茶菁要葉質柔軟、葉肉肥厚、色呈淡綠為佳,採摘時機控制更是不得馬虎,採得茶菁過老(晚采俗稱飽菜),成品茶形過大、滋味淡薄,採得茶菁過早(早彩俗稱幼菜),則色澤深綠近黑,茶湯缺少香氣,品質難得上乘。
四、採得茶菁要妥善處理: 茶菁一離開茶樹,立即發生變化,其變化進行的快慢與好壞是隨著天候的不同,以及采後處理方法的適當與否而決定,因凍頂茶製造過程中,茶菁需經日光萎凋及室內萎凋處理,使之部分發酵生成凍頂茶特有的香味,因此茶菁處理是否得當,顯然是制茶成敗關鍵所在。

③ 普洱茶的生茶怎麼變成熟茶呢自然發酵需要多久人工發酵只能在茶廠做嗎成都有沒有代做的呢

普洱茶生茶變熟茶只能通過陳化了.如果想讓它自然發陳化的話,要10年左右吧.人要發酵確實只能在茶碭做的.我們各人沒有那種環境條件.成都要是有的話,也是各大茶館,不過那裡不見得給你弄的.

要想把你的生茶變熟茶,只能讓它慢慢陳化了.很好的保存的.

存茶五要:恆溫、恆濕、不見光、無雜味、喜熱鬧。上上品之陳年普洱茶,除茶材與製作講究外,更要有和緩的後發酵存藏。故前三要皆為此。存茶者皆知,適當的溫度與濕度對茶的重要性,但卻常忽略了穩定的溫度與濕度更有助於和緩的後發酵,光線當然也不能被輕忽,與前二要理同。

你要是急著喝只好再去買熟茶了.

④ 關於中國十大名茶的問題

中國十大名茶

中國茶葉歷史悠久,各種各樣的茶類品種,萬紫千紅,竟相爭艷,猶如春天的百花園,使萬里山河分外妖嬈。中國名茶就是在浩如煙海諸多花色品種茶葉中的珍品。同時,中國名茶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名茶,有傳統名茶和歷史名茶之分。

盡管現在人們對名茶的概念尚不十分統一,但綜合各方面情況,名茶必須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特點:其一,名茶之所以有名,關鍵在於有獨特的風格,主要表現在茶葉的色、香、味、形四個方面。杭州的西湖龍井茶向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於世,也有一些名茶往往以其一二個特色而聞名。

如岳陽的君山銀針,芽頭肥實,茸毫披露,色澤鮮亮,沖泡時芽尖直挺豎立,雀舌含珠,數起數落,堪為奇觀。其二,名茶要有商品的屬性。名茶作為一種商品必須在流通領域中顯示出來。因兒名茶要有一定產量,質量要求高,在流通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其三,名茶需被社會承認。名茶不是哪個人封的,而是通過人們多年的品評得到社會承認的。歷史名茶,或載於史冊,或得到發掘,就是現代恢復生產的歷史名茶或現代創制的名茶,也需得到社會的承認或國家的認定。由於我國名茶種類繁多,在此僅對不同茶種的有代表性的少量名茶作一概述

中國十大名茶——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西湖群山產茶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在唐代時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龍井茶,大約還是近百年的事。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採茶作歌》。

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龍井茶區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嶺之上。這里傍湖依山,氣候溫和,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結構疏鬆、上質肥沃,茶樹根深葉茂,常年瑩綠。從垂柳吐芽,至層林盡染,茶芽不斷萌發,清明前所採茶芽,稱為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七八萬芽頭,屬龍井茶之極品。龍井茶的外形和內質是和其加工手法密切相聯的。

過去,都採用七星柴灶炒制龍井茶,掌火十分講究,素有「七分灶火,三分炒」之說法。現在,一般採用電鍋,既清潔衛生,又容易控制鍋溫,保證茶葉質量。炒制時,分「青鍋」、「燴禍」兩個工序,炒制手法很復雜,一般有抖、帶、甩、挺、拓、扣、抓、壓、磨、擠等十大手法,炒制時,依鮮葉質量高低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時地改換手法,因勢利炒而成。

中國十大名茶——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茶產於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黃山。黃山是我國景色奇絕的自然風景區。那裡常年雲霧彌漫,雲多時能籠罩全山區,山峰露出雲上,像是若干島嶼,故稱雲海。黃山的松或倒懸,或愜卧,樹形奇特。黃山的岩峰都是由奇、險、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

雲、松、石的統一,構成了神秘莫測的黃山風景區,這也給黃山毛峰茶蒙上了種種神秘的色彩。黃山毛峰茶園就分布在雲谷寺、松谷庵、吊橋庵、慈光閣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圍,在高山的山塢深谷中,坡度達30一50度。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上層深厚,空氣濕度大,日照時間短。在這特殊條件下,茶樹天天沉浸在雲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壯,柔軟細嫩,葉片肥厚,經久耐泡,香氣馥郁,滋味醇甜,成為茶中的上品。

黃山毛峰茶起源於清代光緒年間,而黃山茶葉在300年前就相當著名了。黃山茶的採制相當精細,認清明到立夏為採摘期,採回來的芽頭和鮮葉還要進行選剔,剔去其中較老的葉、莖,使芽勻齊一致。在製作方面,要根據芽葉質量,控制殺青溫度,不致產生紅梗、紅葉和殺青不勻不透的現象;火溫要先高後低,逐漸下降,葉片著溫均勻,理化變化一致。每當制茶季節,臨近茶廠就聞到陣陣清香。黃山毛峰的品質特徵是:外形細扁稍捲曲,狀如雀舌披銀毫,湯色清澈帶杏黃,香氣持久似白蘭。

中國十大名茶——洞庭碧螺春:

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產於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相傳,洞庭東山的碧螺春峰,石壁長出幾株野茶。當地的老百姓每年茶季持筐採摘,以作自飲。有一年,茶樹長得特別茂盛,人們爭相採摘,竹筐裝不下,只好放在懷中,茶受到懷中熱氣熏蒸,奇異香氣忽發,採茶人驚呼:「嚇煞人香」,此茶由此得名。有一次,清朝康熙皇帝游覽太湖,巡撫宋公進「嚇煞人香」茶,康熙品嘗後覺香味俱佳,但覺名稱不雅,遂題名「碧螺春」。

太湖遼闊,碧水盪漾,煙波浩渺。洞庭山位於太湖之濱,東山是猶如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西山是相隔幾公里、屹立湖中的島嶼,西山氣候溫和,冬暖夏涼,空氣清新,雲霧彌漫,是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的環境,加之採摘精細,做工考究,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品質特點。碧螺春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沖泡後,味鮮生津,清香芬芳,湯綠水澈,葉底細勻嫩。尤其是高級碧螺春,可以先沖水後放茶,茶葉依然徐徐下沉,展葉放香,這是茶葉芽頭壯實的表現,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擬的。因此,民間有這樣的說法:碧螺春是「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一嫩(指芽葉)三鮮(指色、香、味)自古少」。

碧螺春茶從春分開采,至穀雨結束,採摘的茶葉為一芽一葉,對採摘下來的芽葉還要進行揀剔,去除魚葉、老葉和過長的莖梗。一般是清晨採摘,中午前後揀剔質量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目前大多仍採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藝過程是:殺青——炒揉——搓團焙乾。三個工序在同一鍋內一氣呵成。炒制特點是炒揉並舉,關鍵在提毫,即搓團焙乾工序。

洞庭碧螺春茶風格獨具,馳名中外,常用之招待外賓或作高級禮品,它不僅暢銷於國內市場,還外銷至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國。

中國十大名茶——安溪鐵觀音:

屬青茶類,是我國著名烏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茶產於福建省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據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干清雍正年問(1725一1735年)。安溪縣境內多山,氣候溫暖,雨量充足,茶樹生長茂盛,茶樹品種繁多,奼紫嫣紅,冠絕全國。

安溪鐵觀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品質以春茶為最佳。採茶日之氣候以晴天有北風天氣為好,所採制茶的品質最好。因此,當地採茶多在晴天上午10時至下午3時前進行。鐵觀音的製作工序與一般烏龍茶的製法基本相同,但搖青轉數較多,涼青時間較短。一般在傍晚前曬青,通宵搖青、涼青,次日晨完成發酵,再經炒揉烘焙,歷時一晝夜。其製作工序分為曬青、搖青、涼青、殺青、切揉、初烘、包揉、復烘、烘乾9道工序。

品質優異的安溪鐵觀音茶條索肥壯緊結,質重如鐵,芙蓉沙綠明顯,青蒂綠,紅點明,甜花香高,甜醇厚鮮爽,具有獨特的品味,回味香甜濃郁,沖泡7次仍有餘香;湯色金黃,葉底肥厚柔軟,艷亮均勻,葉緣紅點,青心紅鑲邊。歷次參加國內外博覽會都獨占魁首,多次獲獎,享有盛譽。

中國十大名茶——君山銀針:

我國著名黃茶之一。君山茶,始干唐代,清代納入貢茶。君山,為湖南嶽陽縣洞庭湖中島嶼。島上土壤肥沃,多為砂質土壤,年平均溫度16~17度,年降雨量為134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較大。春夏季湖水蒸發,雲霧彌漫,島上樹木叢生,自然環境適宜茶樹生長,山地遍布茶園。

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君山銀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高,芽壯多毫,條真勻齊,著淡黃色茸毫。沖泡後,芽豎懸湯中沖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觀。

君山銀針茶於清明前三四天開采,以春茶首輪嫩芽製作,且須選肥壯、多毫、長25~30毫米的嫩芽,經揀選後,以大小勻齊的壯芽製作銀針。製作工序分殺青、攤涼、初烘、復攤涼、初包、復烘、再包、焙乾等8道工序。

中國十大名茶——雲南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雲南大葉茶基礎上培育出的一個新茶種。普洱茶亦稱滇青茶,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用攸樂、萍登、倚幫等11個縣的茶葉,在普洱縣加工成而得名。

普洱茶的產區,氣候溫暖,雨量充足,濕度較大,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茶樹分為喬木或喬木形態的高大茶樹,芽葉極其肥壯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葉品質優異。採摘期從3月開始,可以連續采至11月。在生產習慣上,劃分為春、夏、秋茶三期。採茶的標准為二三葉。其製作方法為亞發酵青茶製法,經殺青、初揉、初堆發酵、復揉、再堆發酵、初干、再揉、烘乾8道工序。

在古代,普洱茶是作為葯用的。其品質特點是:香氣高銳持久,帶有雲南大葉茶種特性的獨特香型,滋味濃強富於刺激性;耐泡,經五六次沖泡仍持有香味,湯橙黃濃厚,芽壯葉厚,葉色黃綠間有紅斑紅莖葉,條形粗壯結實,白毫密布。

普洱茶有散茶與型茶兩種。運銷港、澳地區及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

中國十大名茶——廬山雲霧:

中國著名綠茶之一。巍峨峻奇的廬山,自古就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稱。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山從平地起,飛峙江湖邊,北臨長江,甫對鄱陽湖,主峰高聳入雲,海拔1543米。

山峰多斷崖陡壁,峽谷深幽,縱橫交錯,雲霧漫山間,變幻莫測,春夏之交,常見白雲繞山。有時淡雲飄渺似薄紗籠罩山峰,有時一陣雲流順陡峭山峰直瀉千米,傾注深谷,這一壯麗景觀即著稱之廬山「瀑布雲」。蘊雲蓄霧,給廬山平添了許多神奇的景色,且以雲霧作為茶葉之命名。

據載,廬山種茶始於晉朝。唐朝時,文人雅士一度雲集廬山,廬山茶葉生產有所發展。相傳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在廬山香爐峰下結茅為屋,開辟園圃種茶種葯。宋朝時,廬山茶被列為「貢茶」。廬山雲霧茶色澤翠綠,香如幽蘭,昧濃醇鮮爽,芽葉肥嫩顯白亮。

廬山雲霧茶不僅具有理想的生長環境以及優良的茶樹品種,還具有精湛的採制技術。在清明前後,隨海拔增高,鮮葉開采朔相應延遲到「五一」節前後,以一芽一葉為標准。採回茶片後,薄攤於陰涼通風處,保持鮮葉純凈。然後,經過殺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製成成品。

由於廬山雲霧茶品質優良,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現在,除暢銷國內市場外,還銷往日本、德國、韓國、美國、英國等國,尤其是隨著廬山旅遊業的發展,廬山雲霧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凡到廬山的中外遊客,都買些廬山雲霧茶,以便饋贈親友。1959年,朱德同志到廬山品嘗此茶時,欣然作詩稱頌:「廬山雲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延年益壽法。」

中國十大名茶——凍頂烏龍:

凍頂茶,被譽為台灣茶中之聖。產於台灣省南投鹿谷鄉。它的鮮葉,采自青心烏龍品種的茶樹上,故又名〔凍頂烏龍〕。凍頂為山名,烏龍為品種名。但按其發酵程度,屬於輕度半發酵茶,製法則與包種茶相似,應歸屬於包種茶類。

文山包種和凍頂烏龍,系為姊妹茶。凍頂茶品質優異,在台灣茶市場上居於領先地位。其上選品外觀色澤呈墨綠鮮艷,並帶有青蛙皮般的灰白點,條索緊結彎曲,乾茶具有強烈的芳香;沖泡後,湯色略呈柳橙黃色,有明顯清香,近似桂花香,湯味醇厚甘潤,喉韻回甘強。葉底邊緣有紅邊,葉中部呈淡綠色。

中國十大名茶——祁紅:

在紅遍全球的紅中,祁紅獨樹一幟,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著稱,博得國際市場的經久稱機,奉為茶之佼佼者。祁紅,是祁門紅茶的簡稱。為工夫紅茶中的珍品,一九一五年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牌獎章,創制一百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優異的品質風格,蜚聲中外。祁紅生產條件極為優越,真是天時、地利、人勤、種良、得天獨厚,所以祁門一帶大都以茶為業,上下千年,始終不敗。祁紅工夫一直保持著很高的聲譽,芬芳常在。

祁紅向高香著稱,具有獨特的清鮮持久的香味,被國內外茶師稱為砂糖香或蘋困香,並蘊藏有蘭花香,清高而長,獨樹一幟,國際市場上稱之為〔祁門香〕。英國人最喜愛祁紅,全國上下都以能品嘗到祁紅為口福,。皇家貴族也以祁紅作為時髦的飲品,用茶向皇後祝壽,贊美茶為〔群芳最〕。

中國十大名茶——蘇州茉莉花茶:

我國茉莉花茶中的佳品。蘇州茉莉花茶,約於清代雍正年問已開始發展,距今已有250年的產銷歷史。據史料記載,蘇州在宋代時已栽種茉莉花,並以它作為制茶的原料。1860年時,蘇州茉莉花茶已盛銷於東北、華北一帶。

蘇州茉莉花茶以所用茶胚、配花量、窨次、產花季節的不同而有濃淡,其香氣依花期有別,頭花所窨者香氣較淡,「優花」窨者香氣最濃。蘇州茉莉花茶主要茶胚為烘青,也有殺茶、尖茶、大方,特高者還有以龍井、碧螺春、毛峰窨制的高級花茶。與同類花茶相比屬清香類型,香氣清芬鮮靈,茶味醇和含香,湯色黃綠澄明。

從解放初期始,蘇州茉莉花茶開始出口,外銷香港、東南亞、歐洲、非洲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⑤ 茶農採的茶是自己加工還是送到一茶廠

這個要看個人吧,有的茶農會自己加工,有的不會。
茶農自己做茶是有優勢的,它表現在制茶時間上。茶葉從茶園中被採摘下來,若是拿到市場賣,那麼茶葉還得經過一段閑置時間,並不是說采一籃就拿一籃去賣。茶農早上開始采,到傍晚結束,中間這段時間,茶葉會擱置在家裡頭,堆積著。
等晚些時間茶農就將一天的收獲拿去市場售賣,如果采晚了,錯過售賣時間,又或者茶葉拿到市場賣,沒有遇到合適的價格結果沒賣掉,那麼茶葉就得在茶農家裡躺一個晚上,明天再去市場。

⑥ 茶廠的普洱茶和農家自製的普洱茶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茶廠因為實力比較雄厚,他們在茶山與茶青的問題上,優勢比較大。
其二:茶廠的制茶設備比較先進,所制的茶在質量方面有保障,
其三:茶廠的茶一般都經過了權威部門的認證
其四:農家自製茶,可能由於條件有限,可能在衛生等方面相比廠家要欠缺
其五:他們的區別在於茶本身的質量和價格方面,但都是可以喝的
其六:農家茶也有一些好茶,既然是好茶自是有收藏價值
註:以上回答,本人不是中傷農家自製茶!

⑦ 茶葉是怎麼做出來的

1、首先,在天未亮的時候,到茶葉田裡去採茶。只採取其中鮮嫩的部位。

⑧ 為什麼茶商放出來的茶就是比家裡的茶好喝

根據儲存地點和不同的氣候條件,遵循茶葉改造的條件,不同地區的儲存將形成自各自特色的茶品。茶商存茶的訣竅的就在於更多的管理都比家庭更專業。


倉庫管理到位,前面提到過茶倉需要專業人員管理,很多朋友以為茶存放在倉庫就不用動了,但不是這樣的?茶葉需要定期進行換堆,簡單理解就是讓底層的茶葉放上去,上下更替(這是針對大堆存放的);新茶需要通風透氣,應該單堆存放,需要擺在溫度更高的上層,有些已經放得差不了,就需要轉移下去····所以這是門學問,家庭倉很難做到這樣的管理。

⑨ 茶葉製作工廠有什麼危害

一般來說,茶廠出來的煙霧 只要是在殺青,烘乾工序出來的,
如果茶廠是用木柴當燃料的話,無污染;如果是煙煤的話,有一點污染。

另外做茶葉經常是夜裡在加班的,噪音污染倒是一大問題,你最好能到廠里反應一下,是否讓茶廠安排好加工時間,特別是大噪音機械的使用時間。

另:貌似茶廠辦在居民區的話 本身就不大合理吧。

⑩ 一年中採茶最好的時候

我國大部分茶區,季節分界明顯,一般每年3-5月份採摘和製作的茶葉,稱為春茶。一般6-7月份採制的茶為夏茶,因夏季氣溫高,有利於茶多酚的合成與積累,茶葉苦澀味較重,適於做成品紅茶。

一般每年8-9月份採制的茶葉為秋茶,因秋高氣爽,有利於茶葉芳香物質的合成與積累,所以秋茶具有季節性高香,有些茶的品質也不錯。但夏茶因防蟲害噴施農葯而致農葯殘留量較高;而通過春、夏兩次採摘後的秋茶,相對較粗老,且一些營養成分含量明顯降低。故從茶的品質及農葯殘留量方面來看,一般夏、秋茶均不如春茶。

③雙手采:這是提高採茶工效的先進手采方法,比單手采效力提高50-100%,一般每人每天少的可采20-25kg,多的可達35-40kg,但茶樹必須具有理想的樹冠,採摘面平整,發芽整齊。

邊茶的採收因原料粗大,多用工具進行采割,各地所用工具有月形小鐵刮刀、鐮刀或採摘鋏等,工具要求刀刃鋒利,采割要迅速,避免將枝條割裂而影響下輪新梢萌發。

機采:在機采前數日用手采掉一批達到標準的鮮葉,這樣機采鮮葉質量基本可以滿足加工中、低級條茶的要求,工效比手工提高10倍以上。茶園連續機采三、四年後,芽葉逐步變小,密度增加,葉片變薄。

在採摘的過程中,為防止鮮葉變質,應注意:

①採摘時要使芽葉完整,在手中不可緊捏,放置茶籃中不可緊壓,以免芽葉破碎、葉溫增高;

②採下的鮮葉要放置在陰涼處,並及時收青,運往茶廠每天至少中午、傍晚各收送一次;

③運青的容器應干凈、透氣、無異味;

④運送鮮葉過程中,容堆放時不可重壓。

熱點內容
抖音為什麼發作品時間短 發布:2025-05-15 23:32:41 瀏覽:197
蘋果全屏播放為什麼看不到字幕 發布:2025-05-15 23:21:14 瀏覽:650
為什麼蘋果耳機沒有單聲道 發布:2025-05-15 23:10:47 瀏覽:586
為什麼坐時間長了腳後跟麻 發布:2025-05-15 23:05:55 瀏覽:756
羊眼睛為什麼是條線 發布:2025-05-15 23:05:52 瀏覽:122
為什麼微信永久封號不能登陸 發布:2025-05-15 23:03:11 瀏覽:700
為什麼覺得黃色的東西惡心 發布:2025-05-15 23:02:39 瀏覽:699
為什麼大蒜很便宜 發布:2025-05-15 22:53:26 瀏覽:484
為什麼起床眼睛凹陷 發布:2025-05-15 22:48:12 瀏覽:293
為什麼有些軟體不會彈出提醒 發布:2025-05-15 22:32:28 瀏覽: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