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時間分上下午統稱為什麼

時間分上下午統稱為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6-09 04:22:38

⑴ 時間怎麼表達 就是上午下午晚上分別怎麼說 要簡稱

AM是上午時間,PM是下午時間。中午沒有縮寫。

1、AM(ante meridiem的縮寫)通常出現在12小時制式時間中,指一天中的午前(12點之前,即0:00:00~11:59:59)。

2、PM,拉丁語post meridiem的縮寫,意為午後,用於十二小時制。所謂「午後」,即每天的12:00:00~23:59:59時段。

時辰劃分

凌晨:3:00--6:00;

早晨:6:00---8:00;

上午:8:00--11:00;

中午:11:00--13:00;

下午:13:00--17:00;

傍晚:17:00--19:00;

晚上:19:00--23:00;

深夜:23:00--3:00。

⑵ 早晨、上午、下午、傍晚、晚上、深夜、凌晨是怎麼區分的,分別是幾點到幾幾點

早晨一般是指5-8點人們起床的時間
上午是指8-12點工作時間
中午是指12-14點午休時間
下午是指14-17(或18)點下午虹作時間
傍晚是指晚飯後至19點這段時間
晚上是指19-22(或23)點晚上娛樂時間
深夜是指22(或23)-次日2(或3)點
凌晨是指2(或3)-5點之間

⑶ 一天24小時各個時間段分別是幾點到幾點稱為什麼,比如中午是11點到13點之間,我要全的

古代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子時23~1點,丑時1~3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辰時7~9點,巳時9~11點,午時11~13點,未時13~15點,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亥時21~23點。

(3)時間分上下午統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時間來歷:

古代勞動人民最初描述時間主要參照顯而易見的天象、動物生物鍾和日常作息,比如雞鳴、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後來逐漸改用授時設備讀數來描述,後來也逐漸給這些授時設備讀數配上了五行。

比如,給甲乙兩字配上木(4:48-9:36)、給丙丁兩字配上火(9:36-14:24)、給戊己兩字配上給土(14:24-19:12)、給庚辛兩字配上金(19:12-24:00)、給壬癸兩個字配上水(0:00-4:48)。這些附會並無實際意義。

⑷ 請問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古代(明朝或清朝)都怎樣叫的

一般地說,早晨可稱旦、早、朝、晨,晚上時稱夕、暮、晚。中午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參考資料如下:
按照時辰計算
1、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2、二十四時辰制。
宋以後把二十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3、十時辰制。
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
4、五時辰制。
其名稱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鋪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參閱《淮南子.天文訓》。
5、百刻制。
即把晝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產生與漏刻的使用有關。可能起源於商代。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幾經反復,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
時辰———十二地支紀一晝24小時為十二時辰:
前半夜11時至1時為「子時」,午夜1時至3時為「丑時」,後半夜3時至5時為「寅時」,早上5時至7時為「卯時」,上午7時至9時為「辰時」,9時至11時為「巳時」,11時至下午1時為「午時」,中午1時至3時為「未時」,晚上7時至9時為「戌時」,9時至11時為「亥時」。每個時辰各占兩個鍾頭。可見「從巳時直殺到未時」相當於現在的「從上午9時直殺到下午3時」。
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
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鍾,所以每更里的每點只佔24分鍾。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五更三點」相當於現在的早晨5時又72分鍾,即6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現在的午夜1時又96分鍾,即2時36分。
刻———古代用漏壺計時。
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鍾。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鍾。

⑸ 古時下午稱什麼上午稱什麼

在古代上午叫日升,中午叫日中,下午叫日仄。

古代勞動人民最初描述時間主要參照顯而易見的天象、動物生物鍾和日常作息,比如雞鳴、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後來逐漸改用授時設備讀數來描述,後來也逐漸給這些授時設備讀數配上了五行。

比如,給甲乙兩字配上木(4:48-9:36)、給丙丁兩字配上火(9:36-14:24)、給戊己兩字配上給土(14:24-19:12)、給庚辛兩字配上金(19:12-24:00)、給壬癸兩個字配上水(0:00-4:48)。這些附會並無實際意義。

(5)時間分上下午統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古代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1、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2、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

3、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

4、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時至07時)。

5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6、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 時至11時)。

7、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

8、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昳。(13時至15時)。

9、申時:晡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時至17時)。

10、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時至19時)。

11、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

12、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時至23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時辰

⑹ 上午中午下午時間區分是什麼

1、上午指早晨6點以後至正午十二點的一段時間,一般也指清晨至正午十二點的一段時間。

2、中午,又名正午,國外名為中午,指二十四小時制的12:00或十二小時制的中午12時左右,為一天的正中。太陽在子午線上方時。

3、下午與上午相對,從正午十二點到十八點的一段時間,一般指從正午十二點後到日落的一段時間。

時間的其他劃分:

1、子時:(23時至01時)。

2、丑時:(01時至03時)。

3、寅時:(03時至05時)。

4、卯時:(05時至07時)。

5、辰時:(07時至09時)。

6、巳時:(09 時至11時)。

7、午時:(11時至13時)。

8、未時:(13時至15時)。

9、申時:(15時至17時)。

10、酉時:(17時至19時)。

11、戌時:(19時至21時)。

12、亥時:(21時至23時)。

⑺ 上午 中午 下午 這個時間段是怎麼劃分的

1、早上,07:00至09:00,指日出至日出後兩小時的時刻(一般為辰時),中國古代的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辰時即為現代二十四小時制的07:00至09:00。

2、上午,指半夜12時以後至中午11時59分的一段時間,也指早上9:00至11:00這段時間。

3、中午,中國古代的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午時即為現代二十四小時制的11:00至13:00。

4、下午,與上午相對,從正午十二點到十八點的一段時間,一般指從正午十二點後到日落的一段時間。

5、早晨,指從天將亮到八﹑九點鍾的一段時間。而中國古代的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辰時即為現代二十四小時制的07:00至09:00。

古代時辰劃分:

1、中國傳統計時單位。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起算,半夜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中午十一點到一點是午時。

宋 蘇軾 《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今來所創置鈐轄司前一閘,雖每遇潮上,閉得一兩時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閘者,自須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閉閘。" 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晝短夜長,差了三個時辰了。"曹禺《王昭君》第二幕:"半個時辰前,他陪伴天子酣宴。"

2、泛指時刻或時間。 金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沒一個時辰兒不掛念,沒一個夜兒不夢見。"《西遊記》第四九回:"這等干,只是忒費事,耽擱了時辰了。"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二三章:"這就叫:不是不報,時辰不到。"

⑻ 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深夜怎麼區分這些時間段

凌晨 líng chén
從零時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時間;天快亮的時候。
早晨:指從天將亮到八﹑九點鍾的一段時間。
而中國古代的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辰時即為現代二十四小時制的07:00至09:00。早晨為一天之始,往往被視為充滿朝氣的時刻,因此中國古語亦說「一日之計在於晨」。
上午一般指是早上八點到十二點這段時間,英語簡寫為AM。
中午,又名正午,指二十四小時制的12:00或十二小時制的中午12時,為一天的正中。

而中國古代的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午時即為現代二十四小時制的11:00至13:00或十二小時制的上午11時至下午1時。

下午指中午到傍晚的過渡時間,從14點到日落前.
傍晚:日落以後天黑以前的時候。
黃昏:1、指日落以後到天還沒有完全黑的這段時間。2、靠近晚上的時分。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夜晚:天黑以後到黎明前.

⑼ 早上,上午;中午;下午;傍晚;分別是指是指哪一時間段

一般將天亮到上班前這段時間統稱早上 上午泛指上班時間的前半段,即自上班到午休,一般是8點或9點到中午11點 中午,11點到下午一點下午,上班的後半段,下午1點到5點

熱點內容
女人為什麼可以不要男的 發布:2024-04-28 14:18:53 瀏覽:985
京東的東西為什麼要貴一點 發布:2024-04-28 14:03:22 瀏覽:530
為什麼喜歡絕版東西 發布:2024-04-28 13:54:56 瀏覽:26
為什麼oppo手機不能下微麥圈 發布:2024-04-28 13:21:39 瀏覽:777
淘寶上賣的椰子鞋為什麼這么便宜 發布:2024-04-28 12:50:02 瀏覽:65
為什麼胯下運球老不好 發布:2024-04-28 12:19:13 瀏覽:648
為什麼晚上不會瞌睡 發布:2024-04-28 12:11:31 瀏覽:257
為什麼合肥的燃氣單號微信查不到 發布:2024-04-28 11:48:13 瀏覽:501
微信買東西為什麼用的是銀行的錢 發布:2024-04-28 11:11:21 瀏覽:808
爸爸為什麼不回微信 發布:2024-04-28 10:43:16 瀏覽: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