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元宵為什麼晚上要去偷菜
『壹』 元宵節是不是有偷青這種說法
在元宵節晚上的「偷青」 簡單闡述下,偷青,就是在元宵節晚上,小孩結伴跑出去偷別人家地里的菜,不管什麼菜,然後拿回來煮了吃,大人們說,這樣一年都不會生病,而被偷了青的人家也不能罵,越罵越是祝福那「小偷」。 偷青,照道理說吧,是每種菜掰一片葉子什麼的,蒜苗蔥蔥一棵就夠了,圖的是喜氣,然而,話說小地方的孩子也有大志氣,他們不甘心作案這么娘娘腔,於是出行的時候,拿的是背篼,麻布口袋……白天,他們聯絡同夥,派人出門踩點,設計路線,裝備防滑黃膠鞋,手電筒,口袋,背篼等作案工具,伺機而動…… 根據多年的經驗,農民伯伯知道元宵節之夜,自己地里的心肝寶貝菜要遭受浩劫,所以在白天,他們也有要做的事情:教育自己家裡的孩子,偷菜可以,別吧那些娃娃領到自家地里去,同時也親自出門,挑上一扁擔糞,到自認為會被偷的菜地去,挨個澆……還有一些大人,同樣裝備膠鞋,手電筒,一根棍子,去蹲到自家地里守青,當然也有帶背篼口袋的,用於沒收被抓的小孩的菜(被沒收的菜不一定是自家的。) 大人,小孩,這兩個陣營的敵對勢力就這樣想成了,暗地裡都在做著准備。…………多少年來,勢均力敵。
『貳』 元宵節為什麼要偷青菜
舊時的廣東農村,一直流行著一種神秘而浪漫的習俗:偷青。在舊社會,未婚女子受禮教禁錮,是一年也不能走出家門幾回的。偷青正是源於人們嚮往自由思想的釋放。在廣西北海的鄉下至今仍保留著一種「偷青」的古老習俗,每逢農歷十二至十五日晚上,人們可以暫作一下「賊」,「偷」一點別人菜園里的蔬菜。據說,如果偷菜挨菜園主人詛咒得越刻毒就越「旺相」。另外,如果偷回的青苗,如有生菜則寓意「生財」,有蘿卜菜頭則寓意「彩頭」,有青蔥則寓意「人聰明」,有大蒜則寓意「好打算」。這種習俗的由來已不可考,民間傳說紛紜。有一種解釋是這樣說的,在舊社會,窮苦百姓熱盼在正月新春一年之始討個「生財」的「彩頭」,過上一個「好打算」的吉利日子,由此便漸漸形成了「偷青」的習俗。「偷」是不光彩的事兒,但這也能說明在舊社會老百姓追求幸福美滿的生活,對窮苦命運的抗爭精神。
『叄』 元宵節偷青是什麼回事
偷青節是一種民間習俗,從古一撒播至今,在民間每年的元宵節也叫偷青節,元宵節晚上青年男女會三五結伴,到別家菜地里偷蔬菜,偷蔬菜的人高興,被偷的人家也很高興,由於在這天晚上你家的蔬菜被偷得越多就表明你們家在村裡越受歡迎。
在客家人中的「偷青節」還撒播著:「偷青偷青 越罵越精」的說法,可是客家人的偷青節一般是在正月十四晚上進行。
偷青的對象一般都是田地里邊的農作物,但都是有涵義的,普遍體現在粵語上,偷到菜,粵語涵義財,偷到蔥,魚魚聰明,偷到蒜,涵義會管用,如此種種。
『肆』 為什麼元宵節這天要偷菜
這個我也搞不清楚!
我在海南省儋州市王五鎮 從我小時候開始就每年的元宵節晚上鎮上的男男女女都會去菜園里偷青! 也是約會的好地方哈哈! 絕對沒有人看到!
也就是偷菜!還有金瓜啊 黃瓜啊 荷包蛋反正菜園有什麼我們就偷什麼 !
有些人丟錢 10塊錢啊 20塊錢啊 1塊錢啊 不丟很正常 不過現在物價貴了!我們去偷也是放幾塊錢! 你的懸賞分我也不要!呵呵! 我今天也是沖著這個問題來的!我昨天剛去偷來!
『伍』 元宵節偷菜是哪裡的習俗
對於各地的偷菜習俗都各不一,主要有以下:
- 貴州省少數名族的偷菜節也是在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
在台灣省未婚的女性如果在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
湖南省的偷菜節又叫「偷青節」,是在每年正月十四晚或正月十五進行;
最廣為流傳的就是重慶四川地區,每到正月十五的那天,人們都會在白天悄悄去菜地踩點。
『陸』 在中國古代,大姑娘家都會在元宵夜裡出去偷菜,那是為什麼
其實叫「偷菜日」,也叫「偷青」。
苗族群眾的這一節日可能源於漢族人元宵節時偷菜求子和偷菜求婿。類似的習俗舊時在中秋節那天最為盛行。不論是正月十五,還是八月十五都是月圓之日;人們傳說月圓之夜月老會為未婚男女牽線搭橋;侗族群眾還認為月圓時(特別是中秋之夜),月宮的仙女要降臨人間,把天上的甘露灑到瓜果蔬菜上,人們在這天夜裡吃菜,自然 偷菜
就會粘上喜氣。另外,中國人還把月圓當作圓滿的跡象,月圓之夜許願就會靈驗。養蠶是姑娘們的大事,在這一天能多吃點「月亮菜」,自然當年所養的蠶也理應豐收。流行於貴州省黃平一帶苗族的偷菜節也是在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日這天,姑娘們便成群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為偷菜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所他的菜僅限白菜,數量夠大家吃一頓即可。偷菜不怕被發現,被份的人家並不責怪。大家把愉來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據說誰吃得最多,誰能早得意中人,同時所養的蠶最壯,吐出的絲也最好最多。 在台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里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 郴州的偷菜節又叫「偷青節」,是在每年一月一日進行,它最早流行於湘南南部農村,是當地的一種傳統習俗。每當新年到來這天,人們悄悄潛入別人家的菜園里偷菜,然後將偷的菜煮了一起吃,在嘻嘻哈哈的笑聲中迎來嶄新的一年。雖然是「偷」別人的東西,但是人們總是樂此不疲,被偷的人家也不會惱火,在發現自己的菜園被「偷」後反而會很高興,說明自己家的菜長得好,新的一年一定會豐收,會更加富有,在新的一年裡會事事順利。去「偷」的人也是為了沾點別人的福氣,期盼新的一年有個好運氣,所以偷青的人只是象徵性地拔點青菜,並不會破壞別人家的菜園。老人們都說元旦偷了青的人這一年就會事事順利、心想事成。[1]
『柒』 在元宵節那晚,合川有偷青(現實版偷菜)的習俗嗎
是有這種偷青的習俗,准確說是每逢農歷正月十二至十五日晚上到別家地里去「偷菜」,這里的偷菜不是指拉著車大面積的偷地里的菜,而是象徵性的拿一些,圖個吉利。
在中國南方民間流傳一種「偷青」習俗,農村尤為流行,即元宵節夜裡結伴到地里偷別人家的蔬菜,以此祈盼新年好彩頭。
「偷生菜寓意『生財』,偷蔥寓意『聰明』,偷西芹寓意『勤快』。這個習俗本意帶著一點祝福期盼的味道,但是如過有人不太遵守規則,多次進菜地大量偷菜,利用這個偷青的習俗,破壞莊稼人的勞動成果,就破壞了原有的節日氣氛。
即便是雅緻有趣的傳統習俗,如果一旦發生質變,那麼其也會自然而然地向著令人討厭的惡俗方向發展。傳統的習俗,應該得到文明的進行,才能不會被破壞
『捌』 除了鬧花燈外,元宵節的傳統習俗還有哪些
每年過年,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大抵會停下手裡的活計,團圓的團圓,拜年的拜年,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好不熱鬧。
有人說,大年初一應該是最熱鬧的一天,但是許多人將正月十五的元宵節,過得比春節還熱鬧。
元宵節和春節一樣,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和我們國家其它傳統節日一樣,元宵節也有許多代代相傳的古老習俗。
你呢?你家鄉的元宵節有什麼不一樣或者被漸漸遺忘的習俗?你們的湯圓又是什麼樣的呢?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玖』 偷青的風俗
1、 舊時的廣東農村,一直流行著一種神秘而浪漫的習俗:偷青。在舊社會,未婚女子受禮教禁錮,是一年也不能走出家門幾回的。偷青正是源於人們嚮往自由思想的釋放。
在廣西北海的鄉下至今仍保留著一種「偷青」的古老習俗,每逢農歷十二至十五日晚上,人們可以暫作一下「賊」,「偷」一點別人菜園里的蔬菜。據說,如果偷菜挨菜園主人詛咒得越刻毒就越「旺相」。
另外,如果偷回的青苗,如有生菜則寓意「生財」,有蘿卜菜頭則寓意「彩頭」,有青蔥則寓意「人聰明」,有大蒜則寓意「好打算「。
這種習俗的由來已不可考,民間傳說紛紜。有一種解釋是這樣說的,在舊社會,窮苦百姓熱盼在正月新春一年之始討個「生財」的「彩頭」,過上一個「好打算」的吉利日子,由此便漸漸形成了「偷青」的習俗。
「偷」是不光彩的事兒,但這也能說明在舊社會老百姓追求幸福美滿的生活,對窮苦命運的抗爭精神。
2、春節是中國農村最重要的節日。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延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的,這一天既是中國「情人節」,也是嶺南農村的開耕日,過了這天,一年的忙碌又將開始了。
3、正因為如此,正月十五這一晚,青年男女們是可以自由狂歡的,他們以鄰朋為伴,邀請心儀的姑娘,常常在月光下故意「偷」人家的青菜,來表達自己的癲狂,俗稱偷青。
4、 「偷」來的青卻又有一定的規矩:一是不得攜帶進屋;二是不得存放過夜,需當晚野炊。篝火下,青年男女們歡聚暢談,互表衷情,別有一番風味,許多姻緣由此而成。
5、 偷青的另一風俗便是在偷青菜時一旦被人發現,將給對方帶來來年好運,因此各方往往均樂在其中。在父輩的默許下,偷青在嶺南漸成習俗,迅速傳遍了湘、桂、贛等地。
(9)過元宵為什麼晚上要去偷菜擴展閱讀:
偷青是一種鬧元宵習俗,即元宵節當晚,三五好友結伴去菜地,偷生菜寓意生財,偷蔥寓意聰明,此舉意在討個好彩頭。然而,有一些年輕人藉此跑到菜農地里瘋狂偷菜,有的甚至裝了滿滿一車,走時還不忘發個朋友圈。此舉給菜農造成了重大損失。
偷青作為元宵節的一種民間習俗,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已逐漸為人們
淡忘。近些年來,很少會有人去偷青。可現在,偷青竟然以一種野蠻粗暴的偷菜形式重回大眾視野,不能不令人驚訝。偷青變成實打實地偷菜,本質上就是在以民俗之名行野蠻之事,既玷污了民俗,又糟蹋了文明,更讓菜農無端遭受損失,令人咋舌。
即使這些年輕人不明晰偷青民俗的真正寓意,也不該連最基本的法律常識都沒有。一大包一大包偷,一車一車裝,這不僅不合常理,也確屬板上釘釘的盜竊行為了。這些偷菜的年輕人之所以會做出如此匪夷所思之事,不僅在於對民俗的認識有誤區,還在於誤把民俗當成他們逾矩的保護傘。
以偷青為幌子來跟風湊熱鬧的年輕人,圖的是自己的瀟灑玩樂,行為本身已與民俗無關。如此偷青,不僅不能為自己討個好彩頭,且會落個眾人唾棄的名聲,甚至還會受到律法的懲處。
『拾』 為什麼農歷十五有鬧元宵偷青的習俗
偷青,即正月十五到別家地里去偷菜。
民國以前鄉下人正月十五會打著燈籠走上山坡去「偷青(情)」。相傳這可以偷來一年的好運,偷來桃花的運姑娘的情。小夥子喜歡誰家的姑娘,就去她家的菜地偷幾把她家的菜,這樣,姑娘就知道有小夥子愛上她了。小夥子回家把摘上幾把青青的豌豆苗尖交到媽媽手裡,告訴媽媽這是誰家的,媽媽也會知道兒子喜歡上誰了。不動聲色的媽媽煮上一鍋清香的陽春面,讓兒子飽飽的吃下,期待兒子好運長青,叫的媒人去姑娘家提親的時候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