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為什麼選小米
Ⅰ 小米汽車即將出世!3.9萬擁有「米斯拉」
根據相關消息,代號為「Misra」的小米汽車已經開始量產。它擁有國內大型汽車製造企業的代工,而巴菲特認可的電池技術讓小米汽車更加強大。小米,一家以手機開發起家的公司,擁有自己的MIUI系統。這次與這家有著豐富小型車製造經驗的廠商合作,研發出適合中國人的中國版特斯拉。更吸引人的是,這款車的起步價才39999元!按照這個價格,也就是一輛Alto的價格,在MIUI系統的支持下,相信「Misra」會滲透到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對於那些不富裕的人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網傳小米汽車外觀圖小米孔眾汽車
Ⅱ 巴菲特選股最重要的三個標准
第一個標准:
公司具備合適的決策層。公司的好壞等都在公司頂部開始反映,巴菲特認為找到合適的公司和優秀的領導人至關重要,看看這家公司的薪酬,債務,還有過往的決策,看看是不是能夠降低投資的風險。
第二標准:
公司的長期前景。下一個重要的事情是公司能否保持足夠長的時間讓他們的產品有市場。巴菲特提出一個問題,「互聯網將改變我們使用產品的方式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這意味著產品未來的方向和我們投資的方向不一致。當你選擇了投資口香糖,僅僅是因為我們在相當長時間都習慣去咀嚼它。
第三個標准:
投資穩定的股票,第三個規則是,這家公司應該是穩定的,可以理解的,」巴菲特會看中公司過去十年的財務指標,,以確保其收益是連貫的,而且有著正確的趨勢。
第四個標准:
投資那些有內在吸引力的股票。最後,巴菲特預測公司的內在價值在未來是值得投資的。如果股票價格比公司內在價值低很多,他會考慮投資,今天的一美元在明天並不等於一美元。
拓展資料:
一、什麼是股票
1、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2、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3、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Ⅲ 雷軍的貪婪時刻:兩個月密集投8家晶元公司,小米極速「補」芯!
智東西(公眾號:dxcom)文 | 韋世瑋
2020年開篇不久,「投資公司」小米又開始有所行動了。
巴菲特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全球經濟陷入危機邊緣的時刻,雷軍的小米產業基金已經開啟貪婪模式。
從1月16日起,小米集團通過旗下的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在短短兩個多月內,先後投資了帝奧微電子、靈動微電子和翱捷 科技 等八家半導體公司。
這一波操作,距離2019年11月19日,小米第一次投資速通半導體才過了不到半年。至此,小米供應鏈投資版圖一隅,半導體布局已擴展至19家,覆蓋Wi-Fi晶元、射頻(RF)晶元、MCU感測器和FPGA等多個領域。
小米的造芯夢並未停止。
去年10月,智東西曾針對小米的供應鏈投資情況進行了調查報道,圍繞小米的生態鏈和供應鏈投資戰略,尤其是半導體領域進行了梳理。(《小米突圍戰:兩年投資12家供應鏈企業的布局與廝殺,雷軍還有多少底牌?》)
小米在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中透露,截止2019年6月30日,其共投資公司超過270家,總賬面價值28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0.8%。與此同時,截至8月20日,它已投資12家供應鏈公司,覆蓋半導體到智能製造領域。
其中,它所投資的8家半導體公司,不僅在短期內為自身的「AI+AIoT」雙引擎戰略提供了續航動力,同時也為它長期沖擊晶元研發市場,打通產業鏈「經脈」埋下了技術伏筆。
而這些,都是小米在澎湃S2晶元流產後,針對半導體領域所進行的產業鏈「自救」與新打法。
隨著小米在2020年以來的一系列投資動作,智東西決定再次聚焦小米的半導體投資規劃,在探究小米在半導體領域的布局與進展的同時,也從中摸清它隱藏在背後的戰略思路和變化。
與此同時,小米的產業鏈投資戰術是否真能開創出新的技術布局玩法?長路漫漫,小米的造芯之路又體現了雷軍的哪些野心和期待?
今年2月,在小米開年首個產品發布會上,在太空走了一遭的旗艦機小米10再次引起行業熱度,其中撐起產品性能的主角,也從高通驍龍855升級到了驍龍865。
驍龍865「光環」加持的背面,是小米澎湃S2「暗淡」的第三年。
「自研晶元」一詞,從2017年小米5C手機及其搭載的澎湃S1面世後,逐漸成為小米的又一軟肋,而這也是一個早已被行業講「爛」了的故事。
2018年,自小米旗下的半導體公司松果電子重組,成立南京大魚半導體後,小米的自研造芯路在外界看來似乎已經停止了步伐。
雖然在一年後,大魚半導體聯合平頭哥共同發布了名為U1的NB-IoT SoC晶元,面向物聯網領域,內置GPS和PA(功率放大器晶元),支持北斗NB-IoT R13,卻未在市場中掀起太大的浪花。回頭看,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松果電子的官網也早已落滿了灰,顯示無法訪問。
但與小米自研晶元進程緩慢相反的是,小米的半導體投資動作正逐漸加快。
2018年1月23日,小米旗下的紫米 科技 和雷軍合夥創建的順為資本,對從事集成電路(IC)研究和設計的半導體公司——南芯半導體進行了A輪投資,交易金額數千萬人民幣,打響小米踏足半導體投資戰場的第一槍。
隨後兩年裡,小米投資「引擎」不斷加速,相繼入股了雲英谷 科技 、樂鑫 科技 、芯原微電子等19家半導體公司,覆蓋顯示驅動晶元、MCU感測器、Wi-Fi晶元和射頻晶元等多個領域。其中,聚辰半導體、樂鑫 科技 和晶晨半導體3家公司,已成功在科創板上市。
而小米的這股沖勁兒也延續到了2020年,並在市場展現出更猛的勢頭。
自1月16日以來,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在兩個月內共投資了8家半導體公司,新增投資7家,遠遠超過以往頻率。
據公開信息統計, 這8家半導體公司分別為帝奧微電子、速通半導體、芯百特微電子、Fortior(峰岹 科技 )、昂瑞微電子、翱捷 科技 、靈動微電子和瀚昕微電子。
1、帝奧微電子
成立於2010年2月的帝奧微,是一家混合模擬半導體IC設計及製造公司,其創始人兼董事長鞠建宏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在正式創立帝奧微前,他曾在美國仙童半導體有著近十年的工作經驗,負責晶元的設計、技術、應用和市場等工作。
目前,帝奧微面向消費類電子、智能家居、LED照明、醫療電子及工業電子等領域,提供相應的晶元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包括LED照明元件、超低功耗及低噪音放大器、高效率電源管理電子元件,以及應用於各種模擬音頻/視頻的電子元件。
截至2019年7月1日,帝奧微已申請65項各類專利。其中,已授權發明專利15項、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7項。
據江蘇南通蘇通 科技 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公開信息,2019年6月30日,帝奧微已獲得科創板上市入軌。
而在2020年1月16日,帝奧微也迎來了小米的一筆戰略融資,其股東新增長江小米基金,持股17.23%,但關於交易金額尚未披露。
2、靈動微電子
靈動微電子是一家MCU晶元及解決方案提供商,成立於2011年3月,其董事長兼CEO吳忠潔博士畢業於東南大學,有著多家大型晶元設計公司工作經驗。
在產品方面,靈動微電子基於Arm Cortex-M0及Cortex-M3內核,研發了MM32系列MCU產品,主要為F/L/W/SPIN/P五大系列,分別針對通用高性能市場、超低功耗及安全應用、無線連接、電機及電源專用,以及OTP(One Time Programable)型MCU。
據了解,MM32系列MCU產品已廣泛應用於 汽車 電子、工業及電機控制、智慧家電及醫療、消費電子等市場。
實際上,早在2015年8月31日,靈動微電子就已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但該公司在2019年發布公告稱,其將於3月14日起終止股票掛牌,宣布退市。
緊隨著小米半導體產業鏈投資的擴大,小米也將投資的目光聚焦在靈動微電子的MCU技術優勢上。今年1月19日,靈動微電子獲得長江小米產業基金投資的戰略融資資金,注冊資本增至5668萬元,增幅19.88%。
與此同時,小米產業基金管理合夥人王曉波成為靈動微電子新任董事。
3、芯百特微電子
相比於小米投資的其他半導體公司,成立於2018年10月的芯百特則顯得尤為年輕。
據了解,該公司創始人兼CEO張海濤從清華大學微電子專業碩士畢業後,赴美求學獲得了加州大學微電子系博士學位,並在高通、TriQuint和RFaxis公司有著十餘年工作經驗。同時,他也曾帶領研發團隊負責蘋果iPhone5/6和德州儀器WiFi射頻終端項目。
芯百特主要利用高性能射頻晶元技術,進行無線通訊射頻器件的設計和研發,產品布局5G、Wi-Fi和IoT等領域,面向通訊設備、消費電子、 汽車 電子、醫療電子和智能設備等多個市場。
目前,該公司已研發出Wi-Fi 5前端模塊(FEM)、5G通訊功率放大器和射頻開關等產品,與小米、聯想、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等公司達成合作夥伴關系。
今年1月21日,芯百特也披露其第一筆股權融資情況,長江小米產業基金投資56.03萬人民幣,持股佔比4.33%,成為該公司第七大股東。
4、峰岹 科技 (Fortior)
成立於2010年5月的峰岹 科技 ,是一家較為低調的IC設計公司,主要研發電機驅動控制專用晶元。
據調查,創始人兼CEO畢磊在2012年曾入選國家中組部的第八批「千人計劃」,而CTO畢超在2015年同樣也入選了第十一批「千人計劃」,這是我國針對引進歸國人才方面,所實行的一項重要人才政策。
與此同時,畢超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導師、IEEE高級會員,並曾擔任新加坡 科技 局資深科學家,在電機技術領域有著豐富的研發經驗。
▲峰岹 科技 CTO畢超
目前,峰岹 科技 在中國和新加坡分別設立了兩大研發中心。
它通過多項三相、單相無霍爾直流無刷驅動等核心技術,研發了直流無刷電機驅動全系列產品,包括三相BLDC專用控制晶元、單相BLDC專用控制晶元、電機專用MCU系列等,廣泛應用於終端設備、無人機、消費電子、家電電和醫療設備等領域。
2014年4月,峰岹 科技 獲得了交易金額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而今年1月21日公開的戰略融資,則由小米長江產業基金、中興創投等機構投資,其中小米投資129.72萬人民幣,股權佔比1.87%。
5、昂瑞微電子
對剛剛搬了新家的昂瑞微來說,小米在2月20日投資的310.71萬人民幣,無疑是個喜上加喜的好消息,在此之前,昂瑞微已經七年未曾進行增資。據了解,這筆投資後小米股權佔比為6.98%,成為昂瑞微的第三大股東。
與此同時,這筆投資昂瑞微也將用於5G手機終端的射頻前端晶元,以及新一代物聯網SoC晶元的研發中。
昂瑞微成立於2012年7月,是我國重要的射頻/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研發廠商之一。
它通過長期積累的CMOS、SiGe、GaAs和GaN等射頻工藝,面向手機終端和物聯網領域,研發了2G/3G/4G/5G射頻前端晶元、藍牙低功耗(BLE)晶元、雙模藍牙晶元、低雜訊放大器等一系列射頻前端和無線連接晶元,量產晶元已超過200款。
據了解,昂瑞微研發的晶元已覆蓋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無人機和智能家居等消費領域,客戶包括三星電子、富士康、中興、TCL和聯想等在內的廠商。
6、速通半導體
與其他傳統晶元廠商相比,成立於2018年7月的速通半導體也較為年輕,是一家Wi-Fi 6晶元設計公司,但它卻是小米2020年半導體投資中唯一非新增投資的企業。
實際上,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在2019年11月19日就已入股速通半導體,成為該公司第六大股東,而這也是小米2019年在半導體領域的最後一筆投資。
基於速通半導體在Wi-Fi 6領域的晶元研發技術,小米決定加大砝碼,並於今年2月20日領投該公司的A輪融資,耀途資本跟投。至此,速通半導體的注冊資本從最初的1040萬人民幣增長至1300萬人民幣,增幅25%。
除了進一步擴大工程研發團隊外,速通半導體還計劃將這筆投資用於Wi-Fi 6 SoC產品的研發和量產中。
據悉,該公司的核心研發團隊有著較為豐富的Wi-Fi 6標准化經驗,此前已在全球范圍內研發了超20款Wi-Fi、藍牙和蜂窩4G的無限SoC晶元組。
現階段,該公司亦正在加速下一代Wi-Fi 6晶元組的研發和量產工作,以進一步滿足市場對Wi-Fi 6晶元的強勁需求。
7、翱捷 科技
翱捷 科技 是一家主要研發移動終端設備、物聯網、導航以及其他消費類電子晶元的基帶晶元設計公司,成立於2015年,並在2017年8月獲得了阿里巴巴的和深創投投資的A輪融資,阿里巴巴為第一大股東,持股21.75%。
有著豐富的融資歷程的翱捷 科技 在今年2月24日,獲得了由長江小米產業基金、興證投資等機構的戰略投資入股,注冊資本亦從3.63億美元增長至3.75億美元。其中,小米的認繳出資額為519.17萬美元,佔比1.38%。
據了解,翱捷 科技 創始人兼董事長戴保家碩士畢業於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學,還擁有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創立翱捷 科技 前,他還曾擔任射頻晶元公司銳迪科的董事長兼CEO。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在2017年收購了Marvell公司的移動通信部門(MBU),成為我國為數不多擁有全網通技術的公司之一。
目前,翱捷 科技 的產品線已覆蓋2G/3G/4G/5G和IoT在內的多制式通訊標准,並成功研發了移動通信基帶晶元、Wi-Fi晶元、LoRa晶元和多模物聯網可穿戴晶元等多款通信晶元。
8、瀚昕微電子
成立於2017年3月的瀚昕微電子,是一家快充協議晶元公司,包括數模混合晶元、電源晶元等。目前,該公司已擁有LDO(low dropout regulator)、電壓檢測、鋰電池充電、快充介面識別和USB充電協議埠等多條業務產品線,廣泛覆蓋玩具、智能電表及快速充電等領域。
據了解,瀚昕微電子不僅與TCL、SK海力士在2017年達成了數千萬戰略投資合作,同時還是高通、華為和展訊等公司的快充協議供應商,快充協議晶元的累計出貨量已將近1億顆。
就在一周前的3月10日,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宣布新增對外投資,正式入股瀚昕微電子,認繳出資30.86萬人民幣,持股佔比9.92%,成為該公司的第四大股東。
與此同時,瀚昕微電子的注冊資本也從原來的277.78萬人民幣,增長至311.21萬人民幣,增幅12.04%。
不難看出,小米的半導體產業布局和雷軍慣用的「一手生態鏈,一手產業鏈」投資路徑相同,也將「雞蛋」放在了兩個籃子里,一個是自研晶元,一個是產業鏈投資。
但從實際情況看來,小米的自研造芯路走的並不順暢。
據了解,小米在2017年推出的澎湃S1是一顆64位處理器,採用28nm製程工藝和八核心設計,並包含了4顆2.2GHz主頻A53內核、4顆1.4GHz主頻A53內核,以及4核Mali-T860 GPU。
對於互聯網起家的小米來說,澎湃S1的誕生雖然已很不容易,但雷軍將小米半導體研發的第一槍打在了移動智能終端市場,那麼這顆晶元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在性能、工藝和功耗等方面卻仍顯疲軟。
隨著坊間傳言澎湃2晶元因無法突破功耗性能瓶頸,以及高管團隊無力承擔晶元研發和流片等環節巨額開銷,小米原本聲勢浩大的自研造芯計劃漸漸悄無聲息。
雖然隨著松果電子公司的重組,大魚半導體在2019年與平頭哥聯合推出了NB-IoT SoC晶元,但卻表現平平,未能真正刷新行業和市場對小米「造芯能力不足」的標簽。
那麼,雷軍磕磕絆絆的自研造芯夢該醒了嗎?目前看來,這個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在產業鏈投資領域熟能生巧的小米,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漸漸開辟出了一條具有「小米特色」的半導體供應鏈投資路,從側面彌補了自身半導體研發實力不足的短板。
據智東西梳理發現,在過去兩年小米投資的19家半導體公司中,其通過的投資主體除了雷軍合夥創建的順為資本外,還包括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簡稱長江小米產業基金)、江蘇紫米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紫米 科技 )、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武漢珞珈梧桐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和People Better。
而在小米徐徐鋪開的半導體投資版圖背後,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則發揮了最為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該基金成立於2017年,基金目標規模120億人民幣,主要用於支持小米以及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業務擴展。但與其他重點投資物聯網企業的基金不同,這一基金的對外投資則主要聚焦在半導體領域。
智東西發現,目前長江小米基金在企業工商信息查詢平台上公開的對外投資共24筆,覆蓋手機及智能硬體、電子產品核心器件、智能製造、工業自動化、新材料及新工藝等領域。
其中,該基金半數以上的投資落在了半導體領域,共計13家,已然成為小米投資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武器。
目前看來,「天使投資人」雷軍的半導體投資夢,正蓄足了力向前沖。
2020年,不僅是雷軍宣布啟動小米的「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後的第二年,同時也是小米造芯夢的第三年。
現階段,小米的半導體投資版圖已布局MCU、FPGA、RF、GaN和IP等多個領域,逐漸實現了從半導體材料、電子元器件到IC設計等全產業鏈覆蓋。
但不難發現,小米的造芯夢正在轉舵,從最初雷軍瞄準的移動終端晶元市場,慢慢朝著物聯網市場發展。
最直接的體現在於,小米的智能手機產品硬體依然採用高通晶元為主,而自己的半導體投資重點則布局在應用范圍更廣泛的AIoT領域。
例如,小米投資涉及智能家居領域的半導體公司超過8家,包括無錫好達、晶晨半導體、芯原微電子、安凱微電子和昂瑞微電子等。
這無疑是小米在2018年市場掀起的AIoT發展風口下,落的重要一步棋子。
據市場研究機構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報告數據,2018年我國的AIoT硬體市場規模已達到5000億元,而這一數據到2020年預計將突破萬億。
隨著2019年年初,雷軍宣布要在未來5年內投入100億人民幣在AIoT領域,小米的研發投入費用亦逐年上升。
今年2月13日,小米發布自願性公告公開了最新收入及研發費用。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發費用預期約為70億人民幣,並計劃加大在5G+AIoT領域的重點投入,進一步擴大公司在IoT方面的優勢。
與此同時,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發費用預計將超過100億人民幣,比雷軍在2019年承諾的5年內達到100億研發投入提前了4年。相比之下,2017年小米投入的研發費用僅為31.51億,占總營收2.75%。
從另一角度看,小米更傾向於走「投資雙贏」的造芯路。簡單地說,小米即是那些半導體公司的「金主」之一,同時也是它們的重要客戶。
以小米在2018年11月投資的晶晨半導體為例,該公司以研發多媒體智能終端應用處理器晶元為主,包括亞馬遜、谷歌、阿里巴巴、網路和小米在內的公司均為其客戶。其中,2018年晶晨半導體對小米的銷售金額約2.62億人民幣,占同期營收11.06%。
正是基於這一戰略關系,小米的AIoT業務在2019財年中亦拿下了不錯的成績。
據小米2019年Q3財報數據,截至2019年9月30日,小米IoT平台已連接的I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數達到213.2百萬台,同比增長62.0%。
除此之外,小米的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部分營收156億元,同比增長44.4%。其中,據奧維雲網統計數據,小米電視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以16.9%的市場佔有率穩居國內出貨量第一。
由此看來,小米正以不斷加速的半導體投資布局,彰顯它在AIoT與造芯浪潮下勃勃野心。
但小米的造芯路,光有野心是僅僅不夠的。在半導體投資版圖的背後,小米仍在忍受著「缺芯」和「缺技術」軟肋的刺痛。就目前看來,小米要真正站上行業制高點,成為如雷軍所說的一家「偉大的公司」,它依然缺少一顆「芯」。
回看小米造芯的輿論場,一面是行業對小米自研晶元的調侃和質疑,一面又是資本市場對小米戰略投資的好奇與期待。
現階段,就小米在半導體產業鏈的投資和具體發展情況而言,其造芯突圍仍是一場漫長持久戰。一方面,小米仍在等著松果電子的「東山再起」,並希望「新秀」大魚半導體能後來居上;另一面,雖然小米正不斷擴大半導體投資版圖,卻尚未真正撼動國內頭部玩家的市場地位。
不可否認,小米投資半導體公司雖有助於自身AIoT業務的豐富與擴展,但歸根結底,這些投資對小米自身晶元研發技術的加持力度如何?能否真正給小米帶來技術創新?我們還不得而知。
小米逐漸加速的半導體投資布局,在短期內能為自身的「AI+AIoT」雙引擎戰略提供發展動力,豐富和壯大自身的AIoT業務。但從長期來看,小米雷軍的造芯夢仍道阻且長。
Ⅳ 花400萬與股神巴菲特吃飯,如此昂貴的飯,後來得到 了什麼
有一家電商平台崛起得非常快,就是主打拚團購物的拼多多。不過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拼多多後面竟然隱藏著一個中國隱形富豪。他就是段永平。
段永平是拼多多的天使投資人,拼多多的成功在未來也一定會給他帶來豐厚的回報。段永平堪稱是中國股神,也是中國真正的隱形富豪。他的財富足以比肩馬雲、王健林這些大佬,甚至還超過他們,但是卻沒什麼人知道他。
段永平非常神秘,不過在坊間關於他的傳聞也還是不少,比如說他曾經花了400萬請股神巴菲特吃飯,這幾年他捐了2.35億給自己母校浙大。雖然自己非常低調,但是他的產品卻在中國家喻戶曉。
花400萬請巴菲特吃飯,捐2.35億給母校浙大,41歲提前退休移民美國,段永平是中國真正的隱形富豪。
Ⅳ 50歲之前,巴菲特為何只掙了一生中1%的錢
我們都知道巴菲特富可敵國,但實際上在50歲之前,他只掙到了一生中1%的錢,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他又是如何獲得後面99%的財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180萬天價租房
前一段時間,一則新聞刷爆朋友圈,某公司在北京建了一棟租賃房,只租不賣,呼應「租購同權」,結果租金一出來,嚇了所有人一跳:
「90平米的房子,租金180萬,10年,一次性付清。」
「180平米的房子,租金360萬,10年,一次性付清。」
如果是你,你會租房還是買房?這個問題,等你看完文章後再回答吧。
2
房產投資中的復利思維
講一人:吳曉波。吳曉波作為新秀流行財經作家。
1990年參加工作,做新華社的財經記者,那個時候的月薪是70元。
從1996年,吳曉波開始寫他的第一本書《農民創世紀》開始,「給自己下了一個命令,從今年開始,要每年寫一本書,每年買一套房。這個計劃,堅持了很多年。」
就這樣,吳曉波以非常驚人的毅力和魄力,每年寫一本書,拿來的稿費,每年買一套房。當然,那個時候房地產還未開始騰飛,買房並不是很難的事情。
1999年的時候,他還買下了千島湖上的一座小島,租賃期50年,當初花了50萬元,現在這座小島的估值已達數千萬元。
「我挺喜歡錢的。」吳曉波說。
如今吳曉波是中國稿酬最高的作家之一,在杭州市中心的西湖辦公,號稱「一個億也買不動」的獨立經濟作家。為什麼我要講吳曉波的故事,他具有典型性。
在有限的時間(20年),把有限的精力和財富,持續而反復地投入到某一領域(房地產),長期堅持(20年),最終財富的雪球越滾越大,實現財務自由。這是經濟學中典型的復利思維。愛因斯坦書說:「復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跡。」
3
復利思維:世界第八大奇跡
我不想探討如何進行房產投資,但我想講講復利思維,那什麼是復利思維呢?為什麼說吳曉波是普通人利用復利思維實現財務自由的典型?先問一個問題:
假設一張0.04m的普通紙張足夠大,將其對折,再對折,如此重復對折64次,大概會有多高。很多人想,一張紙才多厚呀?薄薄的一層,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對折64次,撐死了也就幾層樓那麼高,10米?20米?這已經算是極限了。
而事實是,如果你算一下的話,一張薄薄的紙,對折64次,其高度166020696萬公里,這個長度是什麼概念?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才38.4萬公里。這就是復利思維的力量。
如果你還不能相信的話,再看一個問題:一片池塘出現了一小塊浮萍,它每天增長一倍,預計10天就能長滿整個池塘,請問,多少天能長滿一半水面?答案是第九天。也就是說,你第九天看的時候,才覆蓋池塘的一半,但只需一天時間,就覆蓋全部了,聽起來魔幻,但事實如此。
當5000萬美金時,你只是個千萬富翁,可是只要翻一番,一天之內,你就會變成億萬富翁。這就是復利的力量。所謂復利思維,其本質就是: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反過來加強A,不斷循環。
4
時間就會為你帶來奇跡
正如一張紙的對折,每一次都是把之前的結果翻倍;正如滾雪球,雪球粘上的雪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大,而越來越大的雪球又能夠粘上越來越多的雪,如此不斷重復,雪球會大到不可想像。
正如財富的積累,當你有了盈餘資金,即使不多,只要能產生盈餘,哪怕很低的盈餘(例如回報率5%),不斷重復,利滾利,長時間下來,也會是一筆很大的資金。
經濟學家用一個公式表達復利效應:(1+r)n
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代表時間。
當r為正時,例如你每天堅持看半個小時書,也許一天兩天,你和別人的差別無法顯現出來,但三四十年之後,異是你想像不到的;
再例如你每天堅持跑步半小時,也許一天兩天,你的身體並沒有變得多麼強壯,三四十年之後,和你同齡的人,有的人也許已經不在了,有的人疲弱不堪,但你還是能一餐吃三碗飯,一口氣上六樓不用喘。
只要r為正,即你在做正確的事,時間就會為你帶來奇跡。
5
財富復利
在財富積累領域理解復利思維,最好的例子是巴菲特,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曾經是世界首富,即使是現在,依然是全球富豪榜前十位的人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他50歲之後獲得的。也就是說,50歲之前,他也許就和我們一樣,是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50之後,進入財富爆炸期。
關於財富積累,巴菲特在其2006年《致股東信》中,舉了一個例子:
從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瓊斯指數從65.73 點漲到了11497.12 點,足足增長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觀?那它的年復合增長是多少?答案是並不讓人欽佩,才僅僅只是5.3%。
這個增長率意味著,你有一萬塊錢,每年才新增530塊錢,不用巴菲特,每個普通人都能做到這個增長,但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巴菲特,因為只有他能持續數十年地堅持。
有什麼財富秘訣嗎?沒有,就是很簡單的復利思維的運用,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認真做。如此而已。
6
真正的智者追求財富穩步增長
既然按照復利思維的效應,掙錢很容易,為什麼還有很多人掙不到錢?這里有個很大的誤解,很多人認為復利的核心在於回報率,但其實復利真正的核心在於時間,即使年5%的回報率,100年後,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
問題是:有多少人,能持續做到100年每年5%的回報率。——不是能力上能否做到,而是沒有這個耐心。要麼覺得回報率太低,不屑去做;要麼覺得回報率太低,摁不住蠢蠢欲動的瘋狂舉動。這就是富人和窮人最根本的區別。
大多數人總想著一夜暴富,用最短的時間追求最快速的財富積累,追求過高的回報率。高回報率意味著高風險率,被騙、虧空、債台高壘,壓死了一個又一個普通人;真正的智者追求財富穩步增長,平衡好回報率和時間,「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價值投資理論」等等,說的就是這樣。
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要找到足夠濕的雪,和足夠長的坡。」90年代的股票,10年的房地產,17年的比特幣和消費升級,這個時代不缺機遇,只要你用心,有耐心,未必會成為首富 ,但實現普通人的資產增值保值還是不難的。
一夜暴富總是很難的,但慢慢掙錢相對容易很多。只可惜,這個世界絕大部分人,都喜歡做難的事情,而不做容易做的事情。希望你不要這樣。
巴菲特的財富增長
7
復利知識
復利思維可以用來思考人生,而不僅僅是財富積累。李笑來當了7年的新東方英語老師,堅持每天雷打不動看2個小時書,2016年12月份,他在得道上線了一個專欄,分享自己學到的知識。你知道這個專欄最後賣了多少份?105866份,營業額2000多萬,不到5個月的時間。
去年,電視劇《歡樂頌2》大火,安迪作為職業精英的形象深入人心,她最突出的一個特徵就是,每天都要看2小時書,不管再晚,必須至少看2個小時。歡樂頌5個女主角裡面,也就安迪有看書的鏡頭。日積月累幾十年,同樣的年齡,無論是在氣質、認知格局和收入方面,安迪都都比樊勝美高出太多。
也許你會覺得,安迪是虛擬的,李笑來離自己太遠。
那來說說雷海為吧,一個外賣小哥,在今年的中國詩詞大會上擊敗北大碩士,成為年度冠軍。范雨素,一個普通的家政保姆,去年,一篇《我是范雨素》火爆網路,兩家出版社連夜打電話找她出書。用常人的眼光外賣小哥擊敗北大碩士,家政保姆成為火熱作家,某種程度上算成功了吧。
人們一定會認為,他們背後付出的辛酸,是常人無法想像的。真的他們背後付出了很多辛酸嗎?
記者問雷海為:「你每天的作息時間是怎樣的啊?哪有時間看詩詞呢?」雷海為答:「不管工作和生活多麼忙碌,時間擠一擠還是有的。送外賣其實有很多碎片化的時間,這些時間用來背詩詞是比較合適的。
比如在商家等餐的時候、在路上等紅燈的時候。這些時間都可以拿來背詩,下午兩點半到四點半這段時間,我回到住處換過電瓶,吃過午飯,有那麼一個多鍾頭的時間。這個時間相對充足,就可以坐下來好好讀幾首詩詞。」
你看,等餐、等紅燈、回到住處,電瓶休息的時候,背個把小時詩詞。辛苦嗎?好像也沒有到挑燈夜戰的地步;辛酸嗎?和你等紅燈、坐地鐵看手機,其實是一樣的。
正是這日積月累的一個小時閱讀,一個外賣小哥擊敗了一名北大碩士。這就是復利的力量。董卿說「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時刻給你回報。」所謂知識復利,就是:新知識不斷成為下一次思考素材的積累,從而讓知識能夠不斷以「復利」速度快速迭代。
8
健康復利
連續40年沒有生病,連基本的感冒都沒有,做到這樣,難嗎?我一開始以為,難。
如果讓我做到連續1年不生病,可能還可以。但連續40年不生病,連基本的感冒都沒有。難,真的很難。
後來,我看到了張全通的故事,一個76歲的老人,和其它年逾古稀的老人不一樣,張全通首先看起來就不想70多歲的,一身肌肉,雖然不是渾身大塊頭,但皮膚沒有鬆弛,身體贅肉很少。更重要的是,張全通對記者說:「我從30歲之後,就從來沒生過病,連基本的感冒都沒有。」怎麼做到的呢?
每天堅持慢跑2公里,游泳半個小時,即使是冬天也不例外。「只要海水沒有結冰,再冷我都不怕,別人穿著棉襖,我只穿一條泳褲,到海里就跳下去。」從31歲開始,整整堅持了46年。
這樣的堅持帶來的回報就是:他的身體素質和樣貌,看起來比同齡人要年輕20歲。健康也是有復利的,你今天多鍛煉20分鍾,身體就能得到一分的鍛煉,反過來就能促進你明天的工作和鍛煉。
其實要身體健康真的不難,一日三餐正常吃,別熬夜,作息規律,每天堅持慢跑和鍛煉半小時,難嗎?不難,有點心都能做到。一直堅持,身體就會給你回報。
9
人脈復利
人脈也是一個復利模型。尤其是在社交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職場上有一個說法,叫做「情感銀行」。今天,你損害了一個朋友的利益,即是從「情感銀行」中取了錢;今天,你和朋友合作共贏,即是往「情感銀行」中存了錢。
「情感銀行」其實就是你的人脈資源,一個人「情感銀行」中的存儲越多,意味著人脈資源越豐富。但人脈復利講的是,你是每天在往「情感銀行」中存錢,還是每天在從「情感銀行」中取錢。
簡單來說,一個天天需要麻煩同事的人,和一個天天能給同事帶來幫助的人,在公司同事群中留下的形象一定是不一樣的。人際關系大師斯蒂芬·傑姆提出「微笑原則」,每天早上上班,對每一個同事微笑,一年後,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你的微笑所傳遞之人,又會把對你的好印象擴散出去,並在行為上反饋給你,例如,在與你共事時更加積極,對你的工作更加包容,等等。這些反饋會促使你更喜歡微笑待人。人脈復利的最終回報是,你將會在人群中擁有自己的形象,以至於每當有人提起你,立刻會有人附和說:「他可真不錯啊!」
10
復利效應的「臨界點」
《道德經》裡面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從復利思維來看,人生很多難題,其實都不難。為什麼很多人依然熬不過去。因為他們沒有熬過那個臨界點。復利效應中,有一個「臨界點」,一旦事情邁過這個「臨界點」,就會飛速向前發展。前面的例子中,池塘中的浮萍每天增加一倍,從0到覆蓋一半,花了9天,而從覆蓋一半到覆蓋全部池塘,僅僅只花了一天。這就是「臨界點」。
巴菲特的財富積累可以看出來,從0增長到100萬美元,很難,也許需要幾十年時間,但過了100萬美元這個「臨界點」,從100萬美元增長到200萬美元、500萬美元,就變得容易很多。
馬雲有一句話,可以很形象地描述復利思維的「臨界點」:「今天很痛苦,明天很痛苦,後天很美好。但絕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
你也許可以堅持一天兩天一年兩年每天看書,你也許可以堅持一天兩天一年兩年每天鍛煉,但看不到效果,也許你就放棄了:「唉,沒什麼用。」其實不是看書鍛煉沒什麼用,是還沒有到達那個「臨界點」。
很多人都知道復利思維,「臨界點」在存在區分這個世界的平庸者和偉大者。
11
復利效應的破壞效果驚人
以上,講的是復利效應的正面效果,一旦人生進入負循環,復利效應的破壞效果一樣可怕。
每一次雪崩,都是每一朵雪花施加的重量。一個事物一朝崩潰,一定是此前無數次的重復錯誤行為。每天堅持鍛煉半小時,你健康指數在數十年後比同齡人會優秀很多很多;那麼,如果每天都熬夜半小時呢?也許幾年之後,就不在人世間了。
假設一個人的水平是1,如果每天毫無進步,那麼一年後,這個人的水平還是1。如果每天進步1%,例如每天看書,鍛煉等等,1年後,這個人的水平是:(1+1%)365=37.38;
反過來,如果這個人每天退步1%,例如堅持玩手機、刷微博,每天熬夜半小時,身體透支1%,1年後,這個人的水平是:(1-1%)365=0.025。
37.38和0.025,差距一目瞭然。當然,這只是純理論和數字的推導。但這些推導依然有意義,它們會警告每一個人:即使你每天只錯那麼一點點,一年,或者十年之後,你的人生軌跡,也許再也無法改變,你會徹底淪喪。
所以,每天努力一點點,用投資大師芒格的話來說:「確保你每天睡覺之前,都比你醒來時聰明一點點。」剩下的,交給時間,你的人生會進入正循環軌道。
12
復利思維背後是復利品質?
很多人非常看重回報率,甚至要求今天努力了,明天就要求看到回報,在財富投資方面,別說年回報率5%,10%都未必接受得了。
於是為了追求高回報率,借錢,貸款,挪用治病基金,但高回報率同時意味著高風險率,一朝虧空,滿盤皆輸。
真正的智者,追求穩健增長,更看重長期性的時間,而不是短時間的回報率。所以,那些能真正利用復利思維規劃自己人生的人,都有著簡單但常人卻難以做到的品質:
① 堅持
很多事情,都是堅持到後面有了臨界點,才會爆發出效果,胡煒煒做了10年的汽車記者,才創辦了摩拜;
papi醬在網上發布了幾千條視頻,才開始火起來。
復利思維作為人生的第一策略,要求你具有的第一品質就是:耐心,堅持。只要方向是對的,不要焦慮和不安,多給自己一些時間。
② 不要透支
熬夜加班掙錢,犧牲健康去獲取財富,無論什麼樣的理由,都是不可取的。
背叛自己的朋友獲得利益,同樣不明智,透支自己的人脈,你失去的絕對不僅僅是一個朋友。復利思維作為人生策略的另一個要求是:不要透支,無論健康、人脈、財富、智力,都不要去透支。你需要有大局觀,能沉得住氣,對自己能把控,每天透支一點點,十年後,你就廢了。
③ 目標感
猶如吳曉波一般堅定而強烈的目標感,一年一本書,一年買一套房,大家都唱衰房地產的時候,他堅持隨著經濟的發展,靠近市中心城市的土地,會越來越值錢。
目標感,決定你能否在一個方向持續走下去,做任何決策時都務必要知道,變更方向是有成本的,尤其是當你已經在一個方向努力很長時間,此時變換方向,成本非常大。彷彿掘進的人,已經掘進了100米,沒看到水,要換個地方重新來,這就意味著他之前的努力白做了。
很多人大學選擇專業的時候,瞎選,4年之後找工作和專業毫無關系,是不是同樣意味著荒廢了好幾年時間呢?所以,目標感愈強烈,復利思維對你人生的影響會越大。
④ 別盲目相信勤奮的力量
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勤奮使人進步」、「勞動光榮。」這讓中國人對勤奮有種莫名的依賴感。無論什麼問題,只要努力、勤奮,就一定可以成功。
小米創始人雷軍說:「很多人用勤奮在麻痹自己,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自己在戰略上的懶惰。」為什麼需要掩蓋?因為絕大部分人沒有思考戰略的能力,那些天天泡在圖書館自習的同學,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嗎?那些天天加班熬夜的同學,你真的知道這份工作的本質是什麼嗎?你們到底是在工作,還是想借勤奮之名給自己營造一種充實感?財經作家歐盛說:「別盲目相信勤奮的力量,熬夜加班和你躺在床上睡大覺,很多時候沒有多大區別。」
很多時候,人生需要的不是勤奮,恰恰相反,是需要你拒絕勤奮,拒絕挑燈夜讀和鑿壁偷光,拒絕透支自己的身體和意志力,給自己的生活留下自由的,甚至懶散的空間,只有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活樂趣的增加,才會增加人們對於生活的希望。你始終要記得,復利的人生,更看重有生活質量的人生,因為只有這樣的人生,才能走得長遠。
作家馬里奧·普佐說「偉大的人不是生下來就偉大,而是在成長過程中顯示其偉大。」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閱讀的人,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鍛煉的人,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每天出門精裝打扮的人,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每天認識一個陌生人的人,所有他們做的事情,都不偉大,都很平凡,都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但因其堅持,時間讓他們變得偉大。
希望你看到這里能明白:當你付出時,回報率不是最重要的,想一想你要怎麼做能堅持一輩子,才是最重要的。時間是一位偉大的作者,它帶來的回報一定超過你的想像。
Ⅵ 巴菲特的投資特點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思想是一個嚴密的系統,包含五個要點,缺一不可:優質行業、優秀企業、合理價格、長期持有、適當分散。缺少其中一個要點,都有可能導致投資的最終失敗。
1、優質行業。巴菲特認為首先要選擇自己能理解的行業,這也是他不太喜歡投資高科技行業的理由;其次是要選擇穩定性強的行業,如資本性投資需求小、負債少而穩定增長的行業。巴菲特很少投資新興行業,在他看來新興行業可能意味著不穩定。行業特點決定了投資回報,有些行業無論怎麼努力也難以做大,有些行業一直衰退不能投資,所以行業選擇是第一位的。
2、優秀企業。巴菲特指的是有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對此他有許多精闢的論述,比如經濟護城河理論、消費獨占概念和消費壟斷型企業理論、低成本結構的企業、能幹並以股東利益為先的管理層等。他還提出了優秀企業應該在財務桿杠不太大和沒有重大資產變動的情況下,凈資產收益率長期保持在15%以上。
3、合理價格。有些投資者可能認為只要是優秀企業,任何價格都可以買進,這樣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以合理或便宜價格買入優秀企業的股票,才能稱得上是一筆好的投資。巴菲特最著名的論述是「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他常常能在金融危機一片恐慌或重大利空導致股票遭遇拋售時果斷買進。
4、長期持有。巴菲特的名言是「如果你不想持有一隻股票10年,那你就不要持有它一分鍾」。或許是因為有耐心的價值投資者太少,市場上充斥著太多的短期投機者,因此,長期持有被認為是巴菲特投資策略中最有效的一部分。但長期持有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前提條件下,投資者千萬不要以為什麼股票都值得長期持有。巴菲特還有一句名言:「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是劣質企業的敵人。」
5、適當分散。也是適當集中,組合中股票數量保持合理。巴菲特反對過度分散,反對持有40隻以上的股票,這樣容易造成對每個股票都不甚了解。但他也不贊成只買一個行業或一隻股票。在資產管理實踐中,他從來沒有這樣做過。適當分散,指投資組合中保持合理的股票數量,且都比較優秀,這樣能夠大大降低風險。
Ⅶ 小米估值100億美元是怎麼算的 RT市值是不是每股價格乘以股數那都沒上市呢,這個怎麼估計的
估值,不是市值!下面給你知乎的答案:
小米自己公布的數據是2013年上半年收入132.7億,同比增長140%。2012年全年收入126億,2013年預計收入能達到280億。根據這兩組數據可以計算出,2013年下半年公司預計的收入增速是108%,比上半年已經有所放緩。
雷軍公開場合說小米2015年的目標是1000億銷售收入,要達到這一目標,2013、2014兩年的收入增速(CAGR)要達到89%。這個收入增速能不能實現?有難度,但並非不可能。姑且按照小米自己給出的業績預期來算吧。
然後來看利潤率情況,也就是bottom line。
小米沒有明確給出自己的利潤率水平,業內人士有估計,雷軍也零碎地提到過,2012年估計大概在10%-15%之間。隨著小米出貨量的增加,存在一定的規模效應,利潤率會逐漸改善;但紅米,以及小米2A,小米青春版等低價機的推出,也可能會降低其利潤率。霧里看花的外界人士,不妨假設其利潤率是15%吧。
接下來看估值。
有了top line和bottom line,估值就比較好說了。100億美元的估值,大概610億人民幣,小米2013年的收入是280億,按15%的利潤率算是42億人民幣的利潤,可以算出對應2013年的Forward PE是14.5倍。14.5倍的市盈率,未來兩年預期89%的收入增速,PEG才0.16,怎麼看都是非常便宜的估值了。
明確一下,小米雖然正在努力通過MIUI、游戲中心、小米商店等互聯網或軟體服務盈利,但起碼目前,它主要的利潤來源還是賣硬體。這無可厚非,即便強如蘋果, 來自itunes的利潤也僅佔小頭,大部分利潤來自硬體。
問題是,對互聯網公司的估值和對硬體公司的估值是不一樣的,Apple的估值是10倍,Google的估值是30倍,這就是區別。
硬體公司存在固有的成長瓶頸。比如蘋果,經歷了早幾年的高速增長後,近幾個季度它的增長幾乎已經停滯。很多人覺得這是庫克能力不濟不懂創新,其實未必。手機的換機周期大概是1.5-2年,一個蘋果手機的用戶兩年後很大可能會再換一款蘋果手機,只要能把公司的產品做好,減少用戶的流失率,蘋果就能保持一個非常穩定的、但不會增長的銷量。要增長,該怎麼辦呢?答案是擴大用戶群,擴大蘋果產品在用戶當中的滲透率。早在喬幫主去世前,蘋果手機所能滲透到的用戶群已經到達一個天花板了,高端用戶已經滲透得差不多,低端用戶買不起,三星的崛起又在搶高端用戶的市場。手機時代蘋果的處境和其在PC時代很像,有一批堅定的果粉,但面向的用戶群過於小眾,增長乏力。《矽谷傳奇》這部電影里有一個非常經典的片段,喬布斯快被董事會踢出蘋果時,微軟開放的windows+獨立PC廠商模式已經超越蘋果封閉的Macintosh模式;喬布斯對比爾蓋茨說:」Macintosh是一個藝術品。「比爾蓋茨回了一句:」But people don't care.」
回到小米上來,早期小米的目前用戶群體是發燒友及發燒友身邊的人,過去的歷史已經證明這個目標用戶群選得非常成功。但小米需要繼續長大,光有發燒友這個團體已經不夠了。學生(小米青春版)和三四線城市低端用戶(紅米)是小米後來選定的新目標用戶群體,這兩個群體非常大,尤其是後者,可以給小米足夠大的成長空間,QQ空間短短30分鍾100萬的預約量十分亮眼。要知道,這相當於小米2013年上半年整體銷量的七分之一。不光發燒友會口口相傳,三四線城市的屌絲們也會口口相傳,後者的數量要比前者更為龐大,且在手機上的消費能力並不比前者弱多少。紅米的成功給了小米一個更大的故事,小米的目前用戶群體被大大拓寬了,未來的成長空間也大大提升了。所以我們能看到,紅米發完之後沒幾天,新一輪融資也確定了,一筆令人咋舌的100億美金估值。
能做成1000億生意的公司,肯定是很值錢的。2013年,網路是收入大約可以到300億,騰訊可以到450億,阿里可以到500億,奇虎360隻有40億,而小米有280億;前4家公司現在的估值分別是488億美金、840億美金、800-1000億美金和92億美金。怎麼看,小米100億美金的估值都不貴,一級市場的投資人不是二級市場的散戶,人確實不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