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信息 » 為什麼手機在中國變成社交型產品

為什麼手機在中國變成社交型產品

發布時間: 2022-11-20 22:40:55

⑴ 手機游戲成為一種社交模式了嗎

福建一所高校的2016級本科生陳艷從去年暑假開始接觸手游。「我放暑假回家,哥哥們經常在家裡組隊玩游戲,出於好奇心和無聊,開始融入到打手游圈子裡。」陳艷說。組隊玩游戲後,她和朋友見面的問候語就變成了「要不要組隊玩游戲」,平時也愛吐槽彼此游戲中的種種敗績,增加了不少共同話題。

沈陽一所高校的任嘉心透露自己手機中有近十款游戲,每當刷新了新的紀錄後,她都喜歡分享到社交平台之中。她調侃道,組團玩對游戲水平要求比較高,而自己比較「坑」,所以她更喜歡單機游戲,通過好友排行榜和大家比較,也是很好的溝通。

⑵ 我想問一下大家怎麼看待目前的手機行業,以及發展趨勢

我是一個線下做手機的小店住,在自己家鄉的小鎮上,加上電信代理商。從業也有5年有餘,感覺賣手機這個事兒,是越發的艱難了,越來越難賣,運營商業務也越來越難做。

手機行業已經過野蠻發展的時代!

首先,從廠商來看,目前剩下的全球性廠商就這么幾家,三星、華為、蘋果、榮耀、小米(包括紅米)oppo(包括旗下子品牌realme,關聯品牌一加)、VIVO(包括IQOO),其他的慢慢都變成others了。包括現在的這些全球品牌在未來也慢慢會有廠商退出 歷史 舞台,就像當年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等一樣。新的品牌或者廠商想要崛起,只有突破性創新或者說革命性的創新,才有可能崛起,比如電池革新方面,再比如柔性屏幕的再創新,這個只是我的一個個人觀點。

從銷售市場來說,現在已經是一片刀山火海,線下渠道,經銷商、代理商、零售商銷量低迷,庫存佔用周轉資金大,生存壓力大,線上銷量都被廠商的官方旗艦店和平台的自營旗艦店分去大部分銷量,其他小店也是難以生存。線下轉型從銷售型店鋪轉為服務型店鋪,增加體驗的屬性,服務做到極致,還是有市場。華為今年已經開始在鄉鎮發力,華為負責我們這邊的業務經理,來找我把我的店變成鄉鎮體驗店,說明渠道末端的服務需要支撐,這個機會也還不錯。

手機市場從原來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價格趨於透明,信息也更對稱。市場漸漸進入換機市場為主,趨向高端機,用時髦的話說就是消費升級了。如果還能抓住手機市場4G到5G換機的機會,可能還有一點兒機會,要不然真的太難了!而且越是難的時候,市場越是混亂,特別是價格,雖然廠家管控嚴格,但是串貨,少價現象更多,大家只有能賺錢,能走量就走了。所以綜上所述,手機行業,正在經歷洗牌的前夜,做得好的前景越來越好,最後只會留下頭部廠商兩三家。線下有實力的渠道商會繼續做大做強,向服務型轉型的會更多。都是個人的一些看法,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發,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也請大家多多指教,多多討論。

首先要糾正一下概念,手機是個中國特有的名詞,是手持計算機的統稱。在國際上手機是行動電話,而在iphone出現以後,傳統意義的手機已經快消亡了,現在的手機更准確講應該是移動互聯網終端(附帶行動電話的功能)

所以我理解你想知道的應該是移動互聯網終端的發展趨勢。

現在這個領域的趨勢是硬體規格上發展放緩,系統上ios、安卓、wp8為主(會偶有其他os攪局但基本不會有太大變化),各廠商更注重系統優化和工業設計

功能和內容趨於社交化、本地化、個性化

目前手機行業一個詞形容,慘不忍睹,套路五花八門,手機價格亂七八糟,特別是華為手機價格各平台非常大,同一款原封未激活手機有人少花千元+入手。

如果現在移動取消渠道合作商補貼,減少開卡傭金,大部分手機實體店就會改行,剩下的只有極少數手機實體店和手機維修店。

手機店怎麼能夠存活下來了,隨著手機價格透明化,也是現在手機行業需要面對的難題,不做,跨行生意不懂,繼續下去,利潤越來越低,競爭越來越激烈。

現在小視頻確實火,可是自己不會玩,沒有粉絲,請別人帶貨,這條路也難走,本來利潤低,也不現實,成功率也就非常低。

手機店也不是無路可走,我的想法是把現在店鋪轉讓,找一個相對競爭小的位置,減少日常開支,手機價格按網上最低價銷售,低價吸引的附近人群,線上也做,加大配件,維修上投入。實在不行,也只能回家種地啦。

這個問題問得很深刻,我發表一下我的見解,不一定對,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手機行業一片火海

目前手機行業可以真的說是一片火海,早些年,眾多手機廠商都殺入到這個行業想分一杯羹,但事到如今,能夠活下來並且活的還算比較好的,國內只有華為、小米和OV,國外也就蘋果和三星了。

僅存的幾家大廠競爭也空前激烈,比完屏佔比比拍照,比完拍照比高刷新率屏幕,在沒有大的變革和創新下,各大手機廠商只能在這些方面下功夫。

為了繼續佔有市場,國內廠商生產的手機利潤普遍偏低,OV系列可能還好,但相比前幾年,利潤空間也大幅下滑,線下門店生存變得更加艱難。

盡管如此,各大廠商依然在不斷進行產品迭代。生怕自己僅有的市場被其他廠商侵蝕,可見這個行業競爭之慘烈。

還會有新的手機廠商異軍突起嗎?很難。

手機是一個高度集成化並且高度依賴供應鏈的行業,新加入的廠商很難有強大的供應鏈把控能力和話語權。而一旦因為供應鏈問題導致產品延期交貨,則很有可能出現發布即落後的情況。這對一家新加入的手機廠商是致命的打擊。

何況如今的手機市場份額被幾家大廠看看掌控,一家全新的手機廠商得到用戶的認可需要漫長的時間。手機行業又是一個十分燒錢的行業,想要站穩腳跟太艱難了。

未來前景

如果說,從有線電話到無線電話是一次技術革新,從功能機到智能機是一次技術革新,那令人十分遺憾的是,近十年來智能手機並沒有再一次大的的技術革新。不管是全面屏還是高刷新率屏幕,都選談不上技術革新,最多算是技術進步。

除非在未來幾年智能手機能有巨大的技術革新,否則這個行業很有可能逐漸走向夕陽。下一代計算平台可能很快就會到來,也許是全新的人工智慧產品,也許是更完善的VR產品,總之,長遠來看,手機行業的前景可能並不是那麼光明。

時代在發展,技術在進步,下一次通訊技術的飛躍,也許就要來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⑶ 曾在中國市場創造輝煌歷史的蘋果手機,為何近年來在中國開始走下坡路了

根據市場調查所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蘋果僅售賣了4480萬部,為列第三。而與第2名的華為差距已經逐漸拉大到近50%,華為的出貨量為6680萬部。在近幾年蘋果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正在走下坡路,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其他的手機廠商搶走了屬於蘋果的那份蛋糕,大部分都是中國的手機品牌,相比之下,中國的手機品牌近幾年在aI拍攝方面都不斷的去取得了突破,而蘋果在這幾年卻表現不佳,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蘋果的創新力不足。

在近年來,蘋果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他決定做出一定的改變,他將新出來的手機進行了大幅度的調價,通過這樣的操作,總算挽回了一部分的用戶。但是未來如何,具體還不能斷言,畢竟不可能一直靠著降價來維持業績,總會出現新的競爭對手,對蘋果造成新的打擊。蘋果需要的還是貼合消費者口味的創新和真心真意考慮消費者需求的一款手機了,也許到那時候蘋果就能力挽狂瀾,坐回寶座。

⑷ 手機雖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但越來越多的人有社交恐懼症是什麼原因

如今有很多年輕人已經離不開電子產品,這也都是因為手機可以給大家帶來心理上的安慰。大家也都覺得手機非常的方便,而且擁有一部手機就可以走遍中國。雖然說手機給大家帶來了便利,但是它也帶來了一定的壞處。這也導致了很多人有社交恐懼症,因為大家也都會選擇在網路上進行溝通。可能現實生活當中就會感覺到比較害怕,還會讓人的心裡出現一些問題。這也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很好的注意,畢竟手機也是有利有弊的。

手機有利有弊

有很多的年輕人都會選擇在網路上進行溝通和交流,他們現實生活當中也都會感覺到非常的恐懼。所以說手機也是給大家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這也就希望人們能夠很好的控制玩手機的現象。雖然說手機當中的一些東西非常樂趣,但是他給人們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作用。

⑸ iPhone為什麼在中國這么流行蘋果手機有什麼優缺點

首先iPhone知名度比較高,走的是高端路線,受到精英人士的青睞,蘋果在中國積累了許多忠實粉絲,已經對蘋果的系統習慣了,不願意換安卓了,而且蘋果的手機科技實力和創新都不錯,尤其是ios系統注重隱私性,也圈了一大波粉絲,但是它的缺點是信號比較差,不送充電器耳機配件。

溫馨小提醒: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我對關於蘋果手機的相關問題回答了,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⑹ 智能手機的未來走向

手機已經是大部分人日常生活工作社交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國產的手機在市場的份額也是越來越高,伴隨了榮米OV以及被晶元限制的華為為主的國產手機的快速發展,手機領域的發展競爭已是一片紅海。針對全球每年手機新機銷量幾億部,任何一個小的問題來到這個行業時,都會被放大到幾億倍,細思極恐。作為一個普通的用戶,對於手機科技,行業發展我沒有太多的見解。鑒於我的一些認知與思考簡談未來我們與手機相處。

1.手機硬體——做越來越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手機

目前手機的外形基本是長方體的形狀,主要是便於攜帶,握持。智能手機的主要硬體的構成基本是一致的,沒有太大的變化,主要也是一代代的更新,迭代,換材料,換工藝等。硬體主要有屏幕,晶元,存儲,感測器,攝像頭,中框,電池,震動馬達,揚聲器,SIM卡槽,充電介面,電池蓋,散熱石墨片,充電頭,數據傳輸線,耳機,手機保護套等。部件很多,子部件就更加的多。但我只想說說幾個大部件。

A.首先從屏幕說起。

目前智能手機使用的高端屏幕基本都是來自三星顯示,部分來自BOE 跟TCL華星,天馬,維信諾等國產品牌。

不過也必須的承認韓國日本的顯示行業比中國領先不少,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從行業的角度來說,主要是對於設備,工藝,良率成本的管控還存在一些差距。

隨便說一下,屏幕的工藝在某些方面跟晶元的工藝存在很多類似的地方,只是屏幕的線路尺寸比晶元大的多,傳輸的電路是微米的寬度,而集成晶元的現在已經到了5nm製程工藝。

越是精密的線路,對於工藝的要求就越高,曝光刻蝕,封裝等難度越發接近其技術天花板,自然而然就導致其成本居高不下,甚至成為美帝科技打壓中國的一道「利器」。

目前華為的困難點也就在於此。所以,作為國產手機的屏幕以及晶元,未來希望看到更多的國產化替代。當然這也是國家重點希望快速突破的領域。

對於一個普通用戶來說,我更加希望在國產化的同時,加入更多思考的元素創新在裡面,不僅能突破國外的技術,並且能夠高於國外的技術。其實屏幕是手機最為基礎的信息載體,因為大部分的信息都是通過視覺豁達,當然也有一些通過電話,語音傳達。因而長時間看手機對於眼睛傷害是目前大家普遍公認的問題點。也越來越多的技術在發展用於保護人類的眼睛,像低藍光,護眼模式等等。

當眾多手機廠商都在追隨屏幕的解析度,刷新率,採集率,峰值亮度,對比度,色域,色彩的飽和真實,柔性折疊,耐刮擦耐磨損,耐跌落等參數的進階時(當然這些技術的進步發展也是很重要的,不可否認),對於眼睛的保護,損傷率,對於屏幕的抗菌性,對於屏幕材料的環保,可回收性,生產工藝的低碳排放等技術與生態的和諧,人類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希望越來越多的資本,技術,企業,國家參與其中,為未來打造一個符合人類長遠發展利益的和諧的生態。

如果不重視這些問題,過度的透支人類的環境,留給後代的只有更多災難痛苦,更多的後代在為我們的一是歡瀟進行長久的買單。雨果曾說「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全球每年幾億部的智能手機,任何一個小問題都會是被放大幾億倍,憂從中來。

B.再來看看電池跟電池蓋(背蓋)

不知道你家裡是不是已經有一對舊手機,充電器,數據線。智能手機發展十年左右,隨著4G 5G的大力發展,現在平均兩年換一次手機,所以按照現在的這種趨勢,每兩年你家裡基本就會多出一個不用的手機,且每個家庭成員基本是人手一個,不用多少年,你家就會有成堆的手機。作為手機中環境因素最大的電池,更是讓人擔憂。當然現在有些廠商也在以舊換新,回收一些舊的手機,但不清楚回收的手機,重復利用率有多高。

至少對於電池,非常的鼓勵回收處理,甚至再利用。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廢舊的電池不僅存在安全隱患(至少心裡上會有這種認知),而且自己沒有辦法拆卸,沒有辦法應用到新的手機上去。

因為未來是不是可以定相應的標准,要買新機必須有舊機的回收才有資格買,手機廠商必須對舊手機進行回收,按照環保的方式進行拆解在利用。在自願,引導,強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管控維護。

當然肯定有人會說,這樣手機廠商怎麼賺錢,誰還願意做這個行業,誰還願意去推動領域的發展。對於這樣的疑惑大可放心,羊毛出在羊身上,一切消費者要為後代的環境負責,就要承擔其中帶來的成本。總不能以犧牲環境,帶來長久隱患為前提,只為讓自己享受科技帶來的方便快捷。現在你是「朱門酒肉臭」,後代確是「路有凍死骨」。不知道這樣的局面是你想看到嗎?

對密封的電池蓋也是,如果能抗菌,易回收的電池蓋,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光彩絢麗,凸顯技術先進,設計高端大氣,這才是有手機有未來感的發展。

手機硬體還有很多,但我希望他們不僅是冷冰冰的材料工藝的加工,為達成人類物慾的感官刺激,希望科技發展的同時,能更加的關注資源的再利用,環保,人類健康的科技與生態的可持續化。相信這也是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的一條明路。

2.手機軟體——做越來越有愛的手機

據調查現在人均日使用手機的時長達到了5小時,甚至比有些人的睡眠時間還長。有些手機的深度用戶甚至高達十幾個小時。為什麼手機能夠讓大家如此的「沉迷」,讓手機像「電子毒品」一樣"迫害"用戶。這可能最大原因在於軟體載體。

通過手機軟體載體,你可以瘋狂的聊天社交,網購,玩游戲,看電影,聽音樂,極大的便捷了你的生活工作娛樂。同樣是不可否認,手機軟體是硬體的血液,給手機硬體注入了靈魂,促進了整個個人終端智能的發展。

現在的衣食住行確實沒有辦法離開手機,出行公交地鐵,刷手機,買菜購物也大多是採用手機支付。隨著軟體的發展,越來越智能,但是對於一些老年人卻在無形中設置了一道屏障。疫情期間,這個問題更加的突出。主要是老年人對於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學習使用的能力遠遠的不如年輕人,甚至不如孩子。這就導致高度依賴手機的人們的場景中,老人產生了各種不便。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詳細的分析該問題:

軟體的發展的同時,也應該加大對於弱勢群體的關注,真正做一個有溫度的手機,軟體的血液靈魂的起點就要考慮這些情況。比如老人,比如留守兒童,比如農村困難地區,比如兒童青少年的玩手機游戲的問題等等,在軟體的演算法設計時,多一分思考,多一度溫度,多一份愛,做有溫度的手機。

對於未來手機軟體的發展,希望對於工程師,產品經理,對於功能定位,服務群體可以增加一些人性化的功能與選擇,未來的手機發展不僅能方便生活工作娛樂的方方面面,也能越來越人性化,更有溫度。

以上是我對於手機軟硬體的一些思考,也算是拋磚引玉,希望你對於手機行業的發展的想法思考可以留言分享給大家。以上!

⑺ 手機是用來干什麼呢

手機是可以在較廣范圍內使用的攜帶型電話終端,全稱為行動電話或無線電話,最初只是一種通訊工具,早期在中國有「大哥大」的俗稱。

手機分為智能手機(Smart phone)和非智能手機(Feature phone),一般智能手機的性能比非智能手機要好,但是非智能手機比智能手機性能穩定,大多數非智能手機和智能手機使用英國ARM公司架構的CPU。

(7)為什麼手機在中國變成社交型產品擴展閱讀:

用途

商務

商務手機,顧名思義,就是以商務人士或就職於國家機關單位的人士作為目標用戶群的手機產品。由於功能強大,商務手機倍受歡迎。業內專家指出:「一部好的商務手機,應該幫助用戶既能實現快速而順暢的溝通,又能高效地完成商務活動。」


影像

雖然影像手機是手機的一種,但主要是主打影像功能的手機。世界上第一支相機手機,是由日本的夏普公司在2000年11月所製造的J-SH04。這支相機手機不出所料的使用了CMOS影像感光模組﹙簡稱CMOS﹚,原因是CMOS能夠比當時數碼相機所用的CCD影像感光模組更為省電。讓手機的電池不因為加入了相機的使用而快速用盡。


學習應用

學習手機是在手機的基礎上增加學習功能,以手機為輔,「學習」為主;學習手機,主要是適用於初中、高中、大學以及留學生使用的專用手機。所擁有的功能必需是集教材、實用教科書學習為一體的全能化教學工具,以「教學」為目標。對學習有著明顯的輔助效果;可以隨身攜帶,隨時進入到學習狀態,這就是作為學習手機所應有的價值。

⑻ 手機受歡迎的原因

一是隨著中國信息化建設的快速推進,信息消費蓬勃興起,百姓對智能手機需求日趨旺盛,成為市場熱點;

二是國產品牌智能手機企業苦練內功,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積極推出符合國情、適應市場需求的智能手機產品;

三是電信運營商通過大規模定製和集團采購、話費補貼、合約購機等方式拓展市場,有力地推動了智能手機的普及;

四是以即時通信、音視頻、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移動支付等為代表的移動智能應用和服務快速興起,帶動智能手機市場不斷增長。

(8)為什麼手機在中國變成社交型產品擴展閱讀:

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預計,2013至2015年是我國智能手機換代高峰期。三年累計銷售額將達到2萬億元,我國智能手機市場銷量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時,國內智能手機企業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產品利潤率仍與國際知名企業存在較大差距。中國智能手機產業發展前景光明,但仍任重道遠。

⑼ 從需求出發去把握大眾的需求——以社交產品為例

如果問產品經理,他們工作的基礎是什麼,想必一定是滿足用戶需求。那麼要怎麼把握用戶需求呢?

常用的方法是對用戶進行調研,從用戶的角度去理解去把握需求。於是我就突發奇想,能不能從需求的角度出發去把握大眾的需求呢?正好我也接到了一個任務,要我談談大眾為什麼需要社交產品,然後我就開始了嘗試。

大眾為什麼需要社交產品呢?最直接的答案就是社交產品滿足了他們的社交需求。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會有其他的問題,社交需求是什麼?社交需求都有哪些?怎麼去理解把握這些社交需求?

一般而言,人的需求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基於動物本能的天性需求,一種為經過社會化過程而構建出來的社會性需求。社交的需求也逃脫不了這樣的分布規律。下面就從這兩個角度來對社交需求結合社交產品進行分析,以求更好的把握社交產品的發展規律。

一、社交是人類的天性

在眾多人類學家的眼中,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地球上的主宰,除卻使用工具之外,就是有著一種分工協作的能力,這一能力的基礎就是建立在人的社交天性之上。《人類簡史》的作者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認為,人類通過相互「講故事」來構建出一個穩定的社會網路,使人們的分工成為了可能,同樣也是基於人類的社交天性。

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社會呈現出個體化發展趨勢。直接導致社交中的身體不在場,因此社交成本逐漸加大。所幸,網路的發展使得社交場所的再構建,是建立在互聯網上的社交產品的發展有了可能。

早期的社交產品的出現,主要就是為了解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社交天性需求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在此發展起來的是以通信(電報/電話機/對講機/手機)為代表的社交產品。落實到早期中國的互聯網社交產品則是以QQ、飛信等,主要的功能點體現在對用戶即時通訊的需求上,以滿足用戶身體不在場的社交需求為主要目的。

二、社交是人類的社會性

伴隨著互聯網發展而成長的新一代社會成員(80後、90後)的話語權逐漸增大,互聯網便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對當下的互聯網社會而言,他們是主要的一個群體。一方面體現為對下一代的影響,另一方面體現為對上一代的文化反哺。他們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中國進入了小康社會,物質生活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對生命的束縛與威脅。第二,知識水平提升,對精神生活的追求逐漸加大。第三,互聯網技術遵循著摩爾定律快速發展,為多樣化的需求提供了實現的可能性。第四,個體化的發展到了再嵌入的階段,需要通過社交來尋求一種歸屬感。

在這樣的語境下,大眾對社交的社會性需求逐漸放大。社會性社交需求來源大體有兩個方面:第一種可以按照馬斯洛需求理論的解釋路徑:基本需求構建出來之後,自然而然就衍生出了更加高級的需求。第二種為情景的影響或者是一種場景的需求。比如說與其他個體(同輩群體)的比較,特定的工作環境的影響等等。在這基礎之上,社交的社會性需求主要呈現為自我展現和群體歸屬。

自我展現主要體現為個體對自身的印象管理,是個體對自身形象的再建構。對於中國互聯網行業來說,代表的社交產品有:校內網(人人網)、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間等。在這個層面的需求上,大眾想要重新構建出一種新的形象作為現實生活中的延續,或者是表達一種對未來生活的展望。因此,就衍生出了「曬」的行為熱潮。

群體歸屬則是與個體化的社會再嵌入息息相關的,主要體現為以共同興趣或者共同目的為基礎社交需求。代表的社交產品為各種垂直細分的社交產品,如基於人脈的脈脈、陌生人社交的陌陌、匿名社交的無秘、游戲社交的YY、基於工作的釘釘等。在這個層面上,大眾想尋找一種歸屬感,或者完成一種特定的目的。也就給社交產品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

三、從需求的迭代來把握產品的脈搏

對於社交產品而言,從對人類天性的滿足到社會性需求的井噴,是一個充滿機遇的過程。中間經歷個各種產品的生生死死。最讓人惋惜莫過於米聊的功虧一簣,關於米聊的話題,之前布棉老師在BAT之痛中的騰訊之痛已經提到,這里就不做贅述。最讓人感到振奮的是陌陌的成功突圍。陌陌作為一種以陌生人社交為切入點的產品怎麼成功的呢?一是對人類社交需求的精準把握。同時,又將社交的需求與人類的另一種根本需求聯繫到一起,也是對把握用戶需求的啟發。

對於產品而言,對需求的把握是重中之重。需求的把握是不是有跡可循呢?上面的一些不成熟的文字就是我試圖對用戶需求的發展規律進行的一番嘗試。目前為止,我得出的成果有以下幾點:第一,需求基於人性。需求是由人而發,體現的是人自身展現出來尚未滿足的慾望。第二,需求不斷迭代。文中對這個方面已經有所交代,需求隨著用戶的轉變而轉變。第三,需求可以聯結。支付寶9.0中的社交化轉型、網易雲音樂的社交氛圍、小紅書構建出來的社交電商等都是在產品上聯結社交需求的嘗試,且在部分產品中業已獲得了成功。第四,需求可以構建。喬布斯可謂是構建需求的一把好手。蘋果產品的雖然滿足了用戶的需求,但是很多需求都是喬布斯的蘋果公司一手創造出來的。同樣,福特也說過:如果你問你的顧客需要什麼,他們會說需要一輛更快的馬車。第五,需求可以把握如果需求無法把握,產品的成功就真的是靠概率了。

熱點內容
為什麼要對男人很好 發布:2025-09-04 21:44:52 瀏覽:490
為什麼都是晚上便便 發布:2025-09-04 21:40:41 瀏覽:96
為什麼我電腦用不了虞姬 發布:2025-09-04 21:40:30 瀏覽:279
為什麼湖南移動微信不能充值 發布:2025-09-04 21:34:15 瀏覽:685
為什麼找不到風吹 發布:2025-09-04 21:03:12 瀏覽:307
男人為什麼對善良賢惠的情人動心 發布:2025-09-04 20:19:22 瀏覽:16
晚上照鏡子為什麼白天很醜 發布:2025-09-04 20:08:26 瀏覽:731
為什麼泰迪會藏東西 發布:2025-09-04 20:07:43 瀏覽:566
淘寶天天領錢為什麼我的號不可以 發布:2025-09-04 19:59:47 瀏覽:535
為什麼淘寶拍視頻沒聲音 發布:2025-09-04 19:29:21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