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大米小麥沒有小米大麥
㈠ 為什麼小米沒有成為主食而大米卻是,為什麼大麥與小麥也是這樣,為什麼
大米(稻米)和大麥(麵粉)或者其它穀物類(包括玉米,高粱)成為人類的主食,完全是大自然的傑作。
道理很簡單,人類可以活著(生存)主要是靠氨基酸(氨基酸來自於蛋白質),而上述幾種,它們的氨基酸組合幾乎接近於完美, 而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途徑就是從食物中獲得完美組合的氨基酸。
蛋白質的基本結構由20種氨基酸組成,其中,大麥的麵粉的氨基酸種類組合就正好達到了20種,稻米達到了16種,其它的逐漸減少。
因此,人類最初是以麵食為主要食物來源,而稻米是後來才被列入主食的行列。
但是,雖然人類需要完美組合的氨基酸,但是如果攝入10種氨基酸就可以保持生命的生存和延續。
這十種氨基酸叫做「必須氨基酸」。
(一) 賴氨酸:促進大腦發育,是肝及膽的組成成分,能促進脂肪代謝,調節松果腺、乳腺、黃體及卵巢,防止細胞退還;
(二) 色氨酸:促進胃液及胰液的產生;
(三) 苯丙氨酸:參與消除腎及膀胱功能的損耗;
(四) 蛋氨酸;參與組成血紅蛋白、組織與血清,有促進脾臟、胰臟及淋巴的功能;
(五) 蘇氨酸:有轉變某些氨基酸達到平衡的功能;
(六) 異亮氨酸:參與胸腺、脾臟及腦下腺的調節以及代謝;腦下腺屬總司令部作用於(1) 甲狀腺(2)性腺;
(七) 亮氨酸:作用平衡異亮氨酸;
(八) 纈氨酸:作用於黃體、乳腺及卵巢。
(九) 組氨酸:作用於代謝的調節;
(十)精氨酸:促進傷口癒合,精子蛋白成分。
植物性食品和動物性食品中 都不能完全提供這十種必須氨基酸,換句話說,也就是植物性食品和動物性食品的氨基酸不完全, 只能作為人類食物鏈的一種補充。
因此,人類不能單靠植物性食品(比如,各種蔬菜)或者動物性食品(比如,各種肉類)生存。
我們人類是離不開主食的。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減肥而不吃主食,結果造成各種悲劇,人類選擇的食物種類是必須的,否則違背這個客觀條件,也就打破了生存的條件,結果就是損失健康,甚至喪失生命。
㈡ 為什麼小米沒有成為主食而大米卻是,為什麼大麥與小麥也是這樣,為什麼
完全是產量的原因造成的,隨著人類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口迅速增長,對糧食的需求不斷增加,所以選用產量大,勞動生產效率高的品種就為必然。
㈢ 為什麼北方普遍種植小麥而不是大麥,南方普遍種植大米而不是小米
「民以食為天」,說起主食,人們的第一反應應當就是米飯或者是麵食,這種餐桌上的傳統食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人們補充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
首先是因為大麥的生存條件要求較高,不容易大面積種植和存活,就註定了大麥不可能成為人們的主食,其次大麥的口感比較粗糙,在古代也被認為是邊遠地區下等人的食物,中國古代貴族們最開始甚至都不吃「麥」,一直到小麥的口感得到改善,加上麵食的普及和風靡。
而大麥無論是口感還是作為主食含有的營養和能量,都不足以支撐人們生存,古時候因為長期食用大麥作物而生病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現在大麥常常被用作制酒的原料,而不是作為食物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