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信息 » 為什麼有人看soc只看手機

為什麼有人看soc只看手機

發布時間: 2023-02-09 19:47:35

㈠ 為什麼華為的晶元只有華為手機用

這個問題一定就會牽扯到華為的海思麒麟晶元(以下簡稱麒麟)和國外晶元了。

● 有人會說,麒麟不過是arm架構隨便改改,比不過國外晶元,其他廠商不用。

● 也有人會說,麒麟是華為的備胎,美國制裁才轉正,備胎就好不到哪裡去。

數智風認為:華為的麒麟晶元只用在華為手機上,有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華為的麒麟晶元確實是用ARM的架構來做設計的。開始之初也確實是備胎。但絕對不是隨便改改,而是經過精心研究,把ARM的架構吃透,根據功能需要重新設計。


其次,那既然是精心設計,為什麼沒有給其他廠商用呢?原因也很簡單,正是因為晶元源於ARM,還沒有高於ARM,並且在外的名聲都是備胎。華為只有在自己的產品上去實踐,讓大家真正的體驗到華為麒麟晶元的好處,才會慢慢樹立口碑,才會享譽全球。別的廠商才會有信心使用麒麟晶元。


最後,用於手機的麒麟只是華為海思晶元的一部分。海思晶元很早就用於華為的路由器、交換機。相當於華為已經在網路設備經過檢驗了很久。手機還在不斷迭代升級。正好趕上美國制裁華為,華為也是迫不得已就乾脆轉正了麒麟晶元。所以,現在自己的手機上使用。等將來麒麟晶元成熟了並有名譽了,各個手機廠家也會找華為,華為自然也會推給各個廠家。


麒麟晶元雖然現在性能、續航都已經非常不錯,SOC的基帶也做的不錯了。但是以下兩個方面和國際巨頭還存在比較大的差別:

①、在顯卡GPU方面,還不如市面上高通、三星、蘋果。

②、生態方面,華為HMS 也還未普及,HMS上的生態APP數量也還遠遠不夠。


所以,華為還需要繼續迭代更新自己的晶元,直到它可以全面對抗國際巨頭。到時候相信很多手機廠商就會主動找華為合作,用麒麟晶元。


補充一點:目前視頻監控領域,智能攝像機,海康已經在用海思晶元(雖然不是手機端的麒麟,但也證明了海思晶元的成功已經在擴大)。


麒麟晶元華為只用在自己手機上,只是因為晶元還不夠強大,名譽還不夠響亮。華為只有用自己手機來實踐。用自己的手機產品告訴全世界,華為的海思晶元是OK的。當晶元已經足夠抗衡國際巨頭了,我估計華為也就功成身退了,轉入高端的晶元研發,打造國產生態,不再角力成品終端設備。

這是企業階段性發展策略,為何只有自己手機用,有幾個原因。

一:這屬於自研技術,最好的技術和應用一定是先應用到自己的生態里,華為也好,還是蘋果也好,都是這樣的路徑。現在就給小米等品牌供貨,可能會阻斷自己的成長,為他人做嫁衣。

二:從產能角度看,也是受到華為沒有完全開放技術,所以在代工廠的選擇上,也是有限性,代工廠的產能也僅能滿足華為需求。

三:從技術成熟度和成本角度看,海思,麒麟等晶元上市沒幾年,還沒有大規模得到市場的驗證其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這就導致成本未必比高通低,所以華為在拿自己的手機作為練兵場,只有性能、安全等技術指標全部達到同類晶元同級水平後,包括成本降低,才可能給其它企業供貨。

首先我們要知道麒麟晶元是華為自主研發的一款CPU,只用在自己的手機上,並不對外銷售,那麼有些人可能會有疑問,目前CUP市場被國外壟斷,作為國產的cup。

美國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當國產手機買不到高通、聯發科等晶元時,或者萬一我國公民像薩德事件一樣集體抵制美貨時,華為再把自己的麒麟晶元拿出來賣,這個可能性還是有的。

其實如果華為麒麟晶元足夠強大,完全可以靠出售晶元給國產其它手機廠家,自己就靠晶元賺錢,但是目前的華為手機板塊應該還是主要以手機業務為主,所以必須牢牢控制自己的麒麟晶元,保持優勢,事實也證明有自主研發晶元的華為比國產其它廠商有明顯的優勢。

日前華為相關領導已經確認華為開發晶元只是為了實現自身產品的差異化,和降低自身產品的價格,暫時不會考慮向國產的小米、OPPO、vivo等國產手機廠商提供麒麟晶元。

總的來說,華為實力越來越強,將來也有可能超過其他廠商,技術成熟產能上去後,外賣麒麟也是肯定的事情,不過外賣晶元也是有好有壞,大家作為看客,拭目以待就好。

第一:麒麟晶元是華為/榮耀手機的核心競爭力

幾乎所有的安卓機都在使用高通的晶元,聯發科和三星的晶元很少見,華為的麒麟晶元在產品布局和單體差異化上做的特別棒,比如麒麟810/820/985/990,遍布低端、中端、中高端和高端晶元領域,每一個晶元都比同級的高通晶元有競爭力,如果提供晶元給其他廠商,那華為/榮耀手機將會損失一項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麒麟820/985/990都是集成5G基帶的晶元,跟高通晶元最大的差異化就是技術上的高低之分,如果驍龍865是集成5G基帶的晶元,我不認為它的性能可以超過麒麟990。

第二:麒麟晶元的成本問題。

麒麟晶元的飛速發展離不開巨額的研發成本,我認為同級的麒麟晶元成本不會低於驍龍晶元,甚至會更貴一些,假設華為開放麒麟晶元,把麒麟晶元售賣給其他廠商,如果價格沒有優勢,其他廠商也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合作夥伴(高通),這樣將會讓麒麟晶元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

比如同級別的驍龍晶元600元,麒麟晶元800元,友商選擇麒麟晶元的概率將會大大降低,除非麒麟晶元的價格跟驍龍差不多,不然麒麟晶元將會很尷尬,對自身的口碑會有影響。

第三:麒麟晶元的產能問題。

麒麟晶元的成品需要國外企業的支持,能保住如今的產能已經實屬不易,如果加大產量,容易重蹈覆轍(被卡脖子)。

華為受到的打壓太多,高處不勝寒正是如此,為了避免類似的事件發生,華為正在逐漸把核心供應鏈和代工廠轉回國內,做真正「中國製造」的手機,如今一切還不成熟,所以不能做太冒險的事。

由於華為的5G技術和晶元技術業界領先,並非泛泛之輩,受到的關注特別多,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所以很多舉動也都是無奈之舉,等到華為可以完全把控自己的產品了,公開晶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華為之所以花費巨資研發晶元,主要是擺脫海外的壟斷,並且和對手形成差異化的競爭。自從麒麟晶元推出之後,華為使用高通、聯發科的晶元就少了很多,基本都是在低端機型使用高通的處理器,高端手機全部改用自主研發的麒麟處理器,而且隨著麒麟處理器的不斷強大,供貨的慢慢完善,估計以後華為的手機會全部使用麒麟處理器,就像蘋果公司一樣,在處理器方面不依賴別人,實現自給自足。這也是從戰略安全形度考慮。

第一 產能不足,畢竟核心技術還受制於台積電;第二 性價比不一定比高通好;第三 ,這是華為核心競爭力的一環,暫時也不想與人分享。

華為作為一個通訊技術起家的公司,目前看來在晶元的規劃設計上面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尤其是麒麟處理器,從去年開始有了質的飛躍。最新晶元960已經能夠和驍龍821分庭抗禮,某些方面如通信能力和功耗控制上甚至更優,堪稱進步神速。華為和三星一樣即生產手機同時也在製造晶元,為什麼沒有像三星一樣給別的廠家供貨呢?其中的原因其實挺復雜的。下面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首先,最大的問題就是目前麒麟處理器的成本太高,導致麒麟處理器價格居高不下, 也就是性價比比較低,其他手機廠商實在不敢選擇麒麟處理器。如果不是華為自家使用,利用華為的整體質量和品牌推廣,根本就賣不出去。華為也有過用高通處理器的想法,但還是在自家的麒麟上面堅持了下來,從麒麟920開始初見起色,到後來抓住了驍龍810發熱嚴重的空擋機會,得到了大躍進似的發展才有了今天。但目前相比高通和聯發科,華為晶元的成本依然比較高,如果外售並沒有價格競爭力。

其次就是麒麟處理器供貨不足,產量上不來,就算有廠商享用麒麟處理器,華為也很難提供充足的貨源。華為如今的晶元技術雖然給力,但是並不是自己生產,有實力的代工廠商不外乎三星和台積電兩家,找三星代工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台積電。可是相對於台積電另外的大客戶聯發科與蘋果而言,華為還「太年輕」,所以台積電會將大多數的產能留給高通、蘋果和聯發科,這樣也導致了華為能夠從台積電那裡得到的產能只夠自己用而已。

其實,總的來說,要不要把自己的處理器外銷給其他廠商,這件事本身就有好有壞。賣貴了別人肯定不買,賣便宜了沖擊自己的銷量。更害怕別人直接把自己的高端晶元用在低端機上,沖擊自己的手機利潤。但其實外售晶元一定是華為的夢想,只是目前的條件還遠未成熟,為了擴大自身市場,以後華為必然會逐步外售晶元,大家拭目以待就好了。

好幾個原因:1產能,華為手機銷量太多,本身就可能不夠用;2差異化,特別是在某些部門,對信息安全要求高,產品自主可控;3底層硬體邏輯不一樣,給其他手機品牌,還需要進行培訓可能存在技術泄密等。

因為華為海思晶元只是華為內部使用,並沒有對外銷售。但未來這種模式可能會改變,現在的華為海思晶元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光5G手機晶元就有好多款,如:麒麟990集成5G基帶,麒麟985集成5G基帶,麒麟820集成5G基帶等中高端移動SOC。華為也對外透露未來可能會給其他友商供應晶元。

因為自研的麒麟晶元是華為手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都知道蘋果手機體驗好,一方面是因為A系列晶元本身性能強大,還有就是蘋果能根據自家IOS系統的特點因地制宜的拿自己的晶元來適配,所以華為擁有自主研發的麒麟,能夠最大限度的根據自家手機的特點進行優化定製,比如華為最新的P20擁有很強的拍照功能,離不開華為對麒麟970的ISP圖像感測器的優化,同時華為還能把自家成熟的基帶技術融入麒麟晶元,這些都是麒麟晶元和華為手機保持對競爭對手的優勢所在。

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總是最安全的,萬一高通和聯發科不給供貨晶元或者產能不足,很多手機廠商就得乾瞪眼,而華為嚴格控制住麒麟晶元就相對安全多了,同時也降低了對其他晶元廠商的依賴。

如果換個思維,華為打算出售麒麟970給友商使用,但是價格怎麼定呢?如果定的較高,保證利潤率,但是麒麟970的整體性能還是明顯不如高通驍龍845,如果定的較低,利潤得不到保障,再說還有價格更便宜的聯發科在那裡,很難競爭的過。

如果說其他手機廠商低價買進了麒麟970,那麼很可能會有不少搭載麒麟970的國產手機賣到1000多元,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到華為自家手機的銷量,畢竟華為現在搭載麒麟970的手機至少也在2000元以上,因為出售晶元而讓其他廠商拉低麒麟的定位,並影響自家手機銷售的事華為肯定不會干。

華為即使想敞開了供應,能否有足夠的產能也很難說,畢竟華為目前的手機已經在國內外全面鋪開,在國內更是數一數二,如果再開始對其他手機廠商供應晶元的話,恐怕很難滿足需求,至少也是一件很操心的事情,不如把這些精力投入到研發當中。

就在近日的華為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已經明確表示麒麟晶元不對外銷售,其實主要還是為了保持自身手機的競爭力,再直白點就是為了保持利潤。當然我們不排除未來的華為有可能會出售麒麟晶元,但我想那一天麒麟晶元應該有足夠的實力躋身於最強手機晶元之列。

㈡ 為什麼總有人鼓吹手機晶元性能過剩

手機晶元過剩與否是相對而言的,假如你只是用來聊微信、看新聞等一些日常操作,那麼現在的高端處理器性能肯定存在過剩的現象,但假如你用來玩手游或運行一些吃硬體的應用時,那麼永遠沒有性能過剩一說,越來越復雜的應用任務會催生著晶元的性能越來越高,甚至永無止境。

手機晶元性能過剩問題的分析

手機性能高低的表現為,在處理一定的任務時,硬體是全力以赴還是游刃有餘的在工作。就拿現在的大型手游來說,即使是強如驍龍855處理器都需要全力以赴的工作,才能保證更清晰的畫質和更流暢的運行,並且還需要進行有效的散熱才可以,在這一方面性能又怎麼會過剩呢?

當然很大一部分人並不玩 游戲 的,不過隨著各種應用的不斷升級,規模也會越來越大,任務程度更加復雜,所佔用的硬體資源也會越來越多,就好比現在的微信和幾年前相比已經增大了不少,拿幾年前的手機配置運行現在的軟體雖然可以使用,但絕對會很吃力。

總的來說,為了滿足越來越豐富的功能,手機系統和應用都會佔用到越來越多的硬體資源,性能的提高同樣也會促使更加復雜的任務產生,所以性能過剩只是相對而言的,這就好像人類的慾望一樣,有的人解決三餐溫飽就可以滿足,而有的人即使擁有再多都嫌不夠,手機性能的過剩與否和這是一樣的道理。

因為手機對於人們來說更多的還是一個通訊工具,只是這個通訊工具非常全能,既可以看新聞還可以看視頻,開車的時候可以做導航,發現美景可以拍照,無聊的時候還可以玩 游戲 和聽音樂,經過這么多年手機硬體的快速發展後,晶元的性能已經達到了一定地步,但是人們的使用需求卻變化不大,仍然是用手機在做之前那些事。

看看現在的麒麟和驍龍高端處理器,動輒8核以上的CPU,還分成小核與大核協同工作,雖說手機晶元和電腦晶元架構不一樣,但是主流電腦的核心數也就在4核左右,然而手機在幾千年就出現了大批8核以上的晶元,發展速度確實有些過頭了,畢竟APP開發者如果想對多核心處理器進行優化不是件容易的事。

其實就要求不高的用戶而言,如今千元級別的手機晶元就足以滿足需求了,甚至有時候和中高端手機用起來也沒什麼區別,除非你熱衷於大型手游,高端手機晶元確實能達到更高的幀速和畫質,但是不玩 游戲 的話,恐怕90%以上的使用場景你都難以感覺出2000元手機和5000元手機的差距。

所以說手機廠商們一方面在挖掘更高端的手機應用,比如虛擬現實VR和AR技術,4K顯示屏等等,這些都會對手機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不至於讓現在的手機晶元出現過剩問題;另一方面各品牌手機也在發掘除了性能以外的產品特色,比如更好的攝像頭,更快充電速度等等,因為這些相比枯燥的手機性能而言更能體現出進步。

文/小伊評 科技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手機處理器的性能確實過剩了。

9月16號,蘋果發布了世界上首款基於5nm工藝打造的移動處理器——A14 Bionic,作為業界第一款採用全新工藝打造的CPU,A14卻並未帶來多麼顛覆的性能革新,相比於採用7nm EUV工藝的A13處理器, A13的CPU性能提升僅為16%,GPU的提升甚至只有8.3% (根據發布會上蘋果公布對比A12處理器的提升幅度推算得出),這應該是自A系列處理器問世以來CPU和GPU性能提升幅度最小的一代,與之相對的,蘋果卻加大了對於NPU的重視程度,從A13的8核心NPU直接升級為16核心的NPU,AI性能提升巨大。

削弱CPU和GPU的提升幅度,增強NPU的性能提升,作為手機行業的風向標的蘋果這波操作已經在向外界透露出了一個信息—— 單純提高手機晶元性能的意義並不大 如何在有限的性能提升的情況下做到最佳的用戶體驗才是王道。

至於原因其實也很好理解。

大家可以仔細思考一下,推動PC行業CPU和GPU性能不斷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什麼?沒錯,就是 游戲 ,准確點說是大型的單機 游戲 ——光線追蹤,更加真實和豐富的細節,2K,4K甚至8K的解析度等等無不對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這個驅動力對於手機這個載體來說卻並不適用。

首先是因為手機的屏幕尺寸的限制註定了一款 游戲 的畫面哪怕做的再好,再絢麗都無法帶給消費者那種耳目一新的臨場感和代入感(你會盯著手機屏幕去看風景么),這就是為什麼電影行業在電視大行其道的今天依舊不會被取代的原因之一,電視哪怕再大都不會有巨幕電影那樣的沉浸感,手機也是一樣的,那些對於 游戲 畫面要求比較高的消費者一定不會在手機上浪費時間,電腦或者 游戲 機+電視才是他最終的歸宿。

其次,手機作為一款移動設備,是不可能無時無刻連接電源的,而且電池容量也不可能無限的做大,這就對手機處理器的功耗框定了一個嚴格的范圍,如果一款 游戲 的畫面過於精良,對於處理器的負載過高的話,其註定不會被絕大多數消費者所認可。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手機 游戲 未來的發展方向依舊會以具備普適性的網路 游戲 為主要的發展方向,那麼既然是以網路 游戲 作為發展方向, 游戲 公司為了兼顧低配的手機,其 游戲 需求配置自然不可能定的太高。在這種情況下,手機處理器的性能提升就缺乏了內在的驅動力。說到這,大家可以仔細思考以下,目前可有一款熱門的 游戲 能夠真正榨乾手機的性能么?真的很少,滿打滿算也就只有一款《崩壞》了,至於像《光明山脈》《方舟進化》這樣的 游戲 ,說白了大家都是上去跑個分而已,真正好好去玩的有幾個呢?

而且大家不要忘了,並不是所有手機用戶都玩 游戲 的。

如果一個用戶使用手機只是為了聊微信,看微博,打電話,看B站的話,一款旗艦手機和一款中端手機帶給他的體驗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什麼?你說旗艦手機打開軟體的速度會更快?拜託,那零點幾秒的差別對於使用者而言只要不刻意的去對比基本上就感受不出來。

至於手機的其他功能,譬如手機拍照,成像,雙揚聲器,電話通信等等和手機處理器的性能之間的關系並不是那麼的緊密,旗艦處理器也許可以帶來更加出色的體驗,但也僅僅只是錦上添花而不是必需品。

所以,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旗艦處理器的性能其實是浪費的,他們很難有真正發揮作用的機會,只不過配備旗艦晶元是一款高端手機的必備條件罷了,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被動的去接受了這個現實罷了。

我就是其中一個「鼓吹」手機晶元性能過剩的用戶。我不能接受的:不是處理器性能過甚,而是手機商家會一個勁的發布新的旗艦處理器,然後告訴我們:快來使用新處理器,那些老處理器已經過時了!

更主要的是,現在手機商家喜歡用跑分定輸贏,比如安兔兔跑分。驍龍855剛出那會,手機廠商的發布會,一窩蜂的將跑分作為宣傳的重點,似乎沒有跑到40分,都不好意思的說。

這種宣傳,會讓我們消費者有這樣的誤區:處理器跑分越高,手機性能越好。更為關鍵的是:它們會進行對比,什麼CPU性能提升45%,GPU性能提升20%等。

於是,普通消費者怎麼知道處理器好壞呢?在我們想法中已經慢慢形成,處理器跑分越高就越強。這種想法的危險地方是,我們過度的寬大處理器性能,而忽略系統的優化。

這一點,我比較欣賞iPhone的A處理器,在老款的iPhone手機中,即使A7,A8這樣的處理器依然能夠流暢運行,能夠 游戲 等等。

我們不反對處理器的進步,我們反對的是過度宣傳處理器性能。要知道即使現在低端的處理器,也能流暢運行。

對於非專業人士,只針對那些僅玩玩QQ微信,王者榮耀這種低配置要求App的用戶而言,確實過剩了

晶元性能是不會過剩,更快更節能是永遠的發展方向。19年,主流中高端soc主要是710 ,712 660 675等,這些soc在工藝製成上略有不同,但是實際體驗上其實差不多。為什麼前年的660和今年的712體驗差不多呢?難得是二者性能真的相差不大嗎?其實不然,二者的差距完全可以通過跑分體現出來,或者發燒友們通過具體的參數也能評出優劣。但是一般消費者卻做不到。主要原因有幾點:

一、理論和實際差距。處理能力提升百分之40,聽上去好像厲害,其實也就是原來處理需要0.5秒,現在用0.3秒。考慮到內存或者快閃記憶體還有屏幕觸控反應時間以及系統優化,實際差距更小。而目前來看,soc的歷代升級性能提升40%的很少很少。

二、軟體適配,安卓機軟體適配永遠都是被動的。什麼意思呢?譬如:新出了mix4,然後你需要裝個淘寶app,事實上這款app不會提前給你的mix4做優化。直到app運行發現很多bug然後反饋回去,才給你推送更新,修復bug。soc性能越好,小bug一般用戶越感知不到。但是app商不會主動給你的某款手機做優化,這也是安卓機體驗不如iOS的原因。

三、投機取巧。典型就是OPPO帶頭的專屬 游戲 優化,先說明,這種行為並不壞,分你怎麼理解。王者榮耀要求的配置並不高,但是過去你會發現即便是835運行起來也有時候不太流暢,原因很簡單,就是我說的第二條,廠商不會主動給你適配。但是,你給錢求人家就另當別論了。最了解app的自然是app開發商了。財大氣粗的手機大廠分分拿錢把主流 游戲 app優化了個遍。所以,835 845和660的體驗差距就沒多少了。不過,蜜月期一過就不一樣了。最典型的就是625和很多早期660機型,明顯玩 游戲 不給力。因為廠商砸錢優化必然是砸在新發售機型上,老機子型,你還是丟一旁換新機吧,手機廠商們當然也是這么想的。

四、軟體開發的滯後性。不管是 游戲 還是軟體,你開發的目標當然是盡可能適應更多的機型,如果開發一塊只有旗艦款才能有足夠性能運行的機子,那他的用戶量天然的就少了,不會有這樣的傻子。因此,世面上幾乎所有的app都是以保證大部分機型都能流暢運行而開發的。

那麼,說了這么多,是不是更強的就沒必要?如果,你是年年換新機的「有錢人」,那我沒話說。但是,如果你是希望買一款用個兩年甚至跟多還像盡可能的有個好體驗的話,買旗艦soc還是有必要的。優點如下:

一、只有最旗艦的soc才能保證性能的充足,660這樣的soc在未來一年裡淪為最底層是必然。最典型的就是redmi已經下放660到千元機了。

二、看不見的性能差距。譬如:ai技術還沒多少實用性的東西,但是同樣支持的660和855 ai性能差距天壤之別。soc可不僅是cpu gpu這么簡單。除此之外,中高端和旗艦soc差距大了去。不然,為啥三年835從來不會下放到中低端。表面的跑分712已經追上835了。但是用835對很多手機廠商來說不劃算。

三、用不落後,前年米6採用的是835,至今流暢,當然。攝像頭規格 電池容量縮減 硬體層面的自然老化是必然。但是,這款手機的短板永遠都不會是soc。那麼,同期的660 625機型如何呢?我想不用多說了吧。

很多人說手機的soc就像 汽車 的發動機,排量大隻會費油,動力夠就行。但是,我想很多人都希望, 汽車 猛踩油門的一瞬間把別人遠遠摔在後面。那種快感體驗了一次,怕是永遠的忘不了。

在很多時候所謂的手機晶元性能過剩並不是說技術上追求速度更快能耗更低的晶元沒有必要,而是很多消費者頻繁購買採用速度更快能耗更低晶元的手機這件事沒有必要。

幾年前的手機很多屏幕解析度之低令人發指,每個像素都像是個大果粒;王者榮耀的大火和普及和處理器的飛速發展直接相關;手機高清視頻拍攝、流暢播放都需要更快更強的晶元;很多人應該都有多年前被安卓後台程序搞到幾乎死機的經歷。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和晶元升級息息相關。

真正的問題在於,如果你的手機只是用來上上網,發發朋友圈,就沒要非要上5G;如果你不怎麼玩大型手游和編輯高清視頻,那麼什麼華為旗艦、蘋果新款都不應該在你的考慮之內。

讓手機晶元性能過剩的並不是追逐更高性能的技術研發者,而是鼓吹消費主義的商家和陷入消費主義的我們。

說手機性能過剩的那些用戶肯定都是聊個微信,看看在線視頻,偶爾拍幾張清晰度不高的圖片。就像諾基亞時代的手機一樣。

科技 類的產品到後來肯定是越來越好,各方面的標准肯定是越來越高,性能方面,肯定是一代比一代強。這是趨勢他只會往前走,永遠都不會倒退。可能只是會走的慢一點而已。走的慢的都是在擠牙膏。



現在我們普通用戶使用手機的需求無非就是,聊聊微信,看看新聞,在線看一個視頻,偶爾拍幾張照片。這種日常普通的需求。配合使用現階段的手機,配置處理器,來使用的話,性能肯定是綽綽有餘的。但不是所有的用戶都是這樣的一個操作。



有一些用戶喜歡玩一些大型的網路 游戲 ,或者對配置要求比較高的單機 游戲 ,這個時候對性能配置就高很多了。那如果說你性能跟不上的話,反應速度就會慢,出現卡頓,顯示畫面就會掉幀,畫面不清晰。而且每一代的軟體 游戲 更新過後,對配置的需求就會有進一步的提高。打個比方說,你使用16年的手機聊微信,你可能到了19年20年的時候,你會發現你使用的微信,就會顯得速度比較慢。因為每一年的微信都在更新,但是你的手機硬體配置沒有更新,所以軟體對硬體的要求就會一步一步的提高。



還有一種場景,現在的手機對拍照的需求,也是越來越高了,要求這個拍出來的照片清晰度越來越好。這個就對手機的處理器的演算法要求很高。只有高性能的處理器,在拍照錄影方面的要求,可玩性就會越來越多。所以完全不存在手機性能過剩的這一種說法。說這種話的用戶肯定都是用老人機。

其實「性能過剩」這種說法在前幾年就有了,這種說法不僅在手機圈有,在PC圈也很常見,那為什麼總有人鼓吹手機晶元性能過剩呢?


根本原因是手機廠家說的性能提升消費者沒有感知到

其實在幾年前就有人有這種說法,認為現在的硬體完全夠用了,沒必要過於堆性能,還不如把心思放在其他地方上。

通常說性能過剩的人都是對手機沒有重度使用的用戶,這部分人平時就是聊聊微信,看看小視頻抖音之類的,或者就是瀏覽一下網頁,根本就沒有高性能的需求。所以這部分人看著每年新發布的晶元又漲價了,心裡自然不開心。總有種我手機還能用,你卻變著法的要我換手機的心裡,心裡自然很不爽。


對於這部分人來說,確實有性能過剩的嫌疑,因為這部分人的需求就那麼點,再多了也沒用。就說這華為海思麒麟820,其性能都可以跟麒麟970過招了,但話又說回來,麒麟820的手機真沒比麒麟970的手機貴到哪裡去。

性能過剩只不過是部分消費者的一廂情願罷了

我記得前兩年很多人都說「性能過剩」,但這兩年為何這種聲音還少了呢?我記得是前兩年某一年王者榮耀更新新賽季,更新包一下來到3點幾G,一更新完這個 游戲 ,好多手機都吃不消,吐槽騰迅負優化。


但說到底這一次是騰迅的更新步子邁大了,所以大家的感知變強了而已。要是像之前那樣按部就班的更新,可能大家就會感覺手機性能駕馭這些 游戲 還綽綽有餘。毫不客氣的說,只要軟體廠家想,每一次更新多加一點功能,那手機性能就不怎麼夠,完全沒有過剩的說法。看看吃雞 游戲 ,每次更新包多大,升級一下畫質,現在還有高刷新率,性能蹭蹭蹭往上漲,所以永遠不要迷信手機性能過剩,那隻是軟體廠家還沒發力而已。


我一直倡導硬體和軟體是相輔相成的,即使硬體稍微多一點,軟體沒有跟上來也是暫時的。現在5G一來,數據交換和處理能力大幅度提升,這時候性能過剩的說法就沒有了。所以想要把手機性能榨乾還是很容易的,加功能,加特效,加畫質,加速度。 科技 發展就是如此,所以不要迷信性能過剩的說法。

但是為什麼一邊是這個說法,一邊手機硬體廠商每年花大力氣不斷的更新換代,推出新的硬體呢?歸根結底, 手機晶元性能過剩是一個相對的話題,這個相對表現在用戶的相對與時間的相對兩個方面。

手機的用戶群體廣大,小到剛上學的小學生,大到退休的老人。這么大的用戶群體,他們用手機的場景和需求又各不相同。可能年輕人喜歡用手機打 游戲 的居多,比如崩壞3,刺激戰場這類手游是極其受歡迎的;而中年人和老年人用手機主要是用來做聯系工具,最多用手機刷個新聞。

那麼問題來了,在這樣兩個用戶群體中對手機晶元的性能的要求就出現了分化。可以說,只要不打大型的3D 游戲 和使用耗性能的應用(比如AR,VR),2000塊的手機與5000塊的手機根本區分不出晶元性能。那麼不玩3D 游戲 ,不用耗性能應用的那些用戶自然就發出了手機晶元性能過剩這樣的說法。

還記得當年在小米1,小米2的發布會上,雷軍發出了「小米,為發燒而生」的情景。當時小米使用的驍龍800和810那可是手機晶元中的旗艦,性能在當時真的是機中翹楚。那麼,設想一下,把小米1和2拿到現在來使用,會是一番怎樣的情景?恐怕裝幾個社交應用,新聞應用,就會卡頓的不能愉快使用吧。因為現在市面上app對手機晶元的性能要求是與時俱進的。想要app功能更加豐富,界面更加好看,啟動更加快捷,硬體的提升是必須的。雖然在當下感受不到,但是把它放到長遠來看,它絕對是一個逐漸躍升的過程。這也直接說明了為什麼硬體廠商每年不惜餘力的推出自家的晶元產品。

但是反過來說,現在手機晶元更新換代的速度已經縮短至不足一年,剛出的旗艦晶元手機才到手10個月,下一代旗艦晶元又發布了。這樣快的更迭速度,在前面說的這個長遠過程中間隔太短,用戶根本都體會不到性能有多大的改進。所以,這時又會有手機晶元性能過剩的說法出現。至少從這個維度來說,是合情合理的。


所以,對於個人用戶來說,大多不必理會手機晶元性能是否過剩的說法。最關鍵的是要清楚自己的使用需求定位在哪兒,使用時間大概多長,挑選性能適合自己的手機就好。

㈢ 為什麼有的人買蘋果手機從不看硬體配置,買安卓手機卻那麼在乎配置呢

買蘋果手機不看配置,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蘋果手機在橫向對比同時期的安卓手機時,它的硬體性能就是最強的。比如iPhone 11 Pro的A13處理器和同期的三星Note 10的高通驍龍855 Plus處理器相比,優勢就不止一點半點。即使是三星S20的高通驍龍865處理器,相比蘋果A13在刨去5G功能之外,也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


至於很多網友買二手的蘋果手機也不看配置,甚至有人在2020年還打算買二手的iPhone 8、iPhone 7,這就見仁見智了。很多網友可能早幾年的時候用過一段時間安卓手機,但是四五年前的安卓手機如果配置一般,系統就會很卡,尤其是當年“高價低配”的安卓手機大行其道,很多網友都被坑過,對安卓手機有一種天然的不信任感。所以這部分用戶寧可賣兩三年前的二手蘋果手機,也不願意買最新的安卓手機。這都屬於個人的選擇,也沒有什麼好討論的。

㈣ 電腦cpu和手機cpu的差距有多大

電腦cpu和手機cpu的差距有多大?客觀地說,電腦CPU與手機CPU沒有什麼可比性,因為它們是運行在不同的平台上,這就好比拿2個不同的行業進行對比一樣,沒有什麼實質性。當然,如果硬要進行對比,也是可以擠出一些東西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CPU

三、電腦CPU在性能上遠超手機CPU。

由於採用的架構不同,集成度的不同,電腦CPU在運算能力上比手機CPU要強N個級別。現在的手機CPU和電腦CPU,在工藝製程上差不多,都在採用7納米的工藝製程,體積大小相同時,兩款CPU內部晶體管相差不大。但是,電腦CPU的體積都比手機CPU的體積大得多,內部沒有集成其它模塊,比較專心;而手機CPU體積較小,且裡面集成了很多的其它模塊,比較花心,真正的cpu模塊並不大(如上圖標紅處就是麒麟990晶元soc的cpu模塊),所以,在整體運算能力上遠遠落後於電腦CPU。


從上面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電腦CPU和手機CPU有著非常大的不同,各有各的優勢。術業有專攻,這並不只針對我們職業而言,對於電腦CPU和手機CPU來說,也是非常貼切的。

㈤ 手機帶soc好還是不帶SOC 好

每個手機都有soc,也就是處理器
SoC稱為系統級晶元,也有稱片上系統,意指它是一個產品,是一個有專用目標的集成電路,其中包含完整系統並有嵌入軟體的全部內容。同時它又是一種技術,用以實現從確定系統功能開始,到軟/硬體劃分,並完成設計的整個過程

㈥ 為什麼很多人看手機只拿處理器說話,其他什麼都不管了

有很多手機用戶根本就不懂手機配置,所以他們會把手機的處理器性能當成手機的性能來看待,這個想法其實非常幼稚。

在我們選購手機的時候,如果一款手機的處理器非常好的話,處理器確實可以給這款手機加分,但這並非意味著處理器可以完全決定手機質量的好壞。特別是對於那些功能型手機來說,不同的手機的配置特點各不相同。有些手機會更加關注拍照功能和成像功能,有些手機會更加關注用戶的游戲體驗,所以用戶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配置適合自己的手機。

以我個人來看,每個用戶都要充分評估自己的實際使用需求,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才能判斷什麼樣的手機適合自己,同時也能判斷什麼樣的手機最具有性價比,我們不能簡單根據手機的處理器來評價一切。

㈦ 手機拍照跟SOC關系大嗎

在不加外掛isp情況下,基本上soc好壞就是拍照好壞最好的區分。但是不同soc帶的isp不同,所以看isp

㈧ 中國急缺的soc是手機的么

中國急缺的soc是晶元,長期看,只要產品達到大量生產的階段,ASP價格方面勢緩,尤其對中低端手機SoC市場的影響是必然。

㈨ 為什麼大部分人買手機都先看處理器

大部分人購買手機都是要看手機的配置的,手機中重要的就是處理器了,處理器的好壞決定了手機的性能的。
有些喜歡拍照的人,可能會更重視手機拍照性能的吧。

㈩ 手機晶元為什麼非要做成soc,而不是CPU和GPU,ISP分開的形式

高集成度是未來晶元行業的必然方向,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手機晶元要做成SoC的原因。現在手機的SoC包括了CPU、GPU、ISP、音效卡、基帶、內存控制器等一系列晶元。事實上,現在桌面級CPU中也集成了眾多的其他晶元,包括內存控制器、集成顯卡;GPU也以HBM顯存作為發展趨勢。做一說做成高集成度的SoC是整個晶元行業的趨勢,而不是手機晶元這一塊。

其次,手機在向著越來越輕薄的方向發展,所以手機內部的空間是非常重要,高集成度的晶元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機內部空間的使用率,降低手機的設計難度;同時也縮短了手機的開發時間,有利於產品更快上市。

從晶元設計者來說,提高手機晶元的集成度也有利於產品的成本控制以及提高競爭力。因為在SoC的內部可操作空間和晶元之間的貸款都可以有SoC廠商控制,如果採用單獨晶元設計的話,前期的晶圓開發成本就會非常高,只能依賴高集成度以及大量出貨來維持相對低廉的成本。

前面有答主提到了製程工藝的問題,實際上,製程工藝的作用確實是可以提高縮小晶圓的實際面積,但是隨著晶元的集成度越高,晶元的面積並不會有明顯下降,現在很多廠商的晶元並不會有明顯縮小面積的行為,而是注重晶體管數量,用晶體管的規模換取性能。

熱點內容
手機用熱風吹後為什麼後蓋會彎曲 發布:2025-07-05 05:39:17 瀏覽:711
為什麼一到冬天摸東西導電 發布:2025-07-05 05:39:11 瀏覽:350
閑魚代充點券為什麼時間真的久 發布:2025-07-05 05:37:17 瀏覽:424
為什麼抖音賣貨很便宜 發布:2025-07-05 05:22:32 瀏覽:32
為什麼有一段時間不瘦了 發布:2025-07-05 04:54:19 瀏覽:339
為什麼5s升級後微信不能視頻了 發布:2025-07-05 04:40:27 瀏覽:824
為什麼手機安裝不了快播 發布:2025-07-05 04:13:47 瀏覽:717
為什麼微信申訴不用兩個好友驗證 發布:2025-07-05 04:03:15 瀏覽:512
為什麼蘋果6s連不上4g 發布:2025-07-05 03:54:09 瀏覽:381
郭襄為什麼一輩子找不到楊過 發布:2025-07-05 03:54:02 瀏覽: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