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信息 » 華為手機為什麼都是限時銷售

華為手機為什麼都是限時銷售

發布時間: 2023-02-10 13:56:49

㈠ 為什麼華為的很多機型都下架的這么快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主要是晶元的供貨量不足,以及5G手機相關配件無法得到供應導致華為手機無法持續供貨。

5g的手機無法產出是缺少高端的SAW濾波器。濾波器的主要作用是就是過濾掉不需要的信號頻段,以此來確保手機的信號不會受到干擾,而國內目前的濾波器是比國外起步晚了10多年,而且隨著華為遭受制裁,一同遭受技術制裁的還有國內濾波器的產業。

而晶元的原因是,國內晶元產出公司無法製作這么緊密的晶元,比如缺少精密的光刻機導致華為的麒麟晶元即使已經研發出來了,但是高級晶元製造公司都在國外,國內無法製作這么精密的晶元。

華為手機隸屬於華為消費者業務,作為華為三大核心業務之一,華為消費者業務始於2003年底,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在中國、俄羅斯、德國、瑞典、印度及美國等地設立了16個研發中心。2015年華為入選Brand 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榜百強,位列科技領域品牌排名第16位。

2018年7月31日,國市場分析機構國際數據公司發布的初步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華為的出貨量超過IPHONE,躍居全球第二位。2019年7月17日,在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官網(3C認證)上,有8款5G手機獲得了3C認證,其中包括華為Mate 20X 5G、華為Mate X 5G等四款手機。

㈡ 華為手機mate40已開始銷售了,但各地為什麼都沒有貨

早在10月22日晚間,Mate40系列舉行了一場面向海外市場的線上發布會,此後在國內的預售相當火爆。10月30日18點08分,華為Mate40 Pro、華為Mate40 Pro+、華為Mate40 RS保時捷設計率先在國內各大渠道開售,華為Mate40則將於12月21日開售。

10月30日晚間,天貓方面表示,華為Mate40系列首批貨上架20秒就宣告售罄_京東方面也表示,華為Mate40系列首銷僅11秒售罄。據悉,選擇一小時達購買華為Mate40系列新品的用戶數環比華為上一代旗艦機增長超600%。其他渠道也紛紛傳來捷報。不少網友表示「搶不到」,而買到的用戶紛紛第一時間傲嬌地曬單。

(2)華為手機為什麼都是限時銷售擴展閱讀

10月30日,華為新一代高端旗艦手機Mate40系列在國內正式發布,其中包括Mate40、Mate40 Pro、Mate40 Pro+、Mate40 RS 保時捷設計四款機型,起步價為4999元。

Mate40系列備受關注。因為受到美國制裁,這或將是華為最後一款搭載麒麟高端晶元的產品。Mate40系列搭載業界首款5納米5G系統集成晶元麒麟9000系列,將華為Mate系列高端手機的性能推向了新高度,堪稱迄今最強大的華為Mate手機。

㈢ 華為晶元斷供兩年:手機缺貨嚴重,去年舊機型都能漲價2000多元

來源 鳳凰WEEKLY 財經

作者 司雯雯

編輯 王畢強


「華為手機缺貨嚴重」。在美國晶元斷供兩周年後,已經成為部分事實。


守著專賣店和授權店,店主們處在龐大銷售網路的最末端,賣手機佔了大半營收,感受最直接。遇到客人咨詢型號,華為手機專賣店主李明只剩下一件事:


快速報出店內僅有的手機庫存,告知「除了這些,別的都沒有」。


現貨數量通常不超過5部,內存、顏色很難對得上客人需求。他勸對方抓緊購買,「型號能碰上一部就不錯了,哪還能挑顏色呢?」沒有更多解釋,「現在這情況,全國都是一樣」。大多數客人無法接受,很難做成生意。



缺貨時間久了,李明已經不願每次詳細講述理由。


距離2019年5月,華為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企向其出售相關技術與產品已有兩年,華為自研「麒麟」晶元受限無法生產,手機供貨量大幅削減,市場格局大變。為盡早止損自救,華為開始調整消費者業務策略,加重除手機外其他產品的銷售,以彌補手機銷量下降的影響。


華為的應對策略奏效了。2020年年報顯示,其消費者業務收入相較去年同期增長3.3%,其中,除手機外其他產品銷量漲幅為65%。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昆分析,2020年,由於晶元供應的原因,手機業務方面受到影響,但智能裝備和終端上的收入有所上升。


華為年報顯示,2020年其消費者業務收入同比增加3.3%。


但改變從系統上層逐漸向下傳達,末端往往最需要時間適應。經銷商們沒能跟緊品牌轉型的腳步,日子變得艱難。從2020年10月開始,李明店內分到的產品明顯減少,中低端機型斷貨數月,藍牙耳機、音箱等融合產品不好出手,分貨卻越來越多,積壓成了庫存。


供貨短缺,同時也製造了抬價的機會。在深圳華強北電子批發市場(以下簡稱「華強北」),便宜是最大的優勢,手機的拿貨價通常較官方零售價低出數百元。不過,官方渠道缺貨的華為手機成了例外。


5月20日的一份報價單顯示,華為P、M高端系列機型價格普遍比官網零售價高500至1000元,熱門型號加價更甚。Mate40發布已逾半年,但如今想要買到其某熱門顏色,出價要多付1481元。對方還要交代,「想好了下手就要快,明天不一定是這個價,也不一定有貨」。


手機市場已經多年不見這種「炒機」景象:批發價漲過官方定價,發布半年的型號不跌反漲,有人甚至將二手機定價超過新機。


張鋒在華強北淘買手機,新機、二手機的生意都做。他最近在朋友圈出售一部二手華為Mate40Pro+,「九九新全原裝」,打算9700元出手,強調「特價」,但新機官網價是8999元。


「亂套了」。在官方銷售體系外,華為手機的價格走向打破了手機市場的常見規律,但又並非不可理解,「物以稀為貴嘛。」張鋒不太擔心熱門型號砸在手裡,只是提醒,「誰也不知道這股風能吹多久」。


漲價:華為手機普漲500元,批發價高過官網零售價


官方定價只能算做參考,在華強北等二級批發市場,價格是供需情況最直觀的反映機制,也是最靈活的調節方法。報價單通常每天更新,羅列出每個型號、每個顏色的價格。檔口老闆的提醒不光是為了促成生意,也是實話,「一天一個價,看好了就下手」。


華為手機是最近半年的熱門。報價單記錄了其價格一路上漲的過程:2020年8月,華為「麒麟」晶元臨近斷供,批發市場上手機貨源尚充足,但報價已開始小幅上漲,大部分機型進貨價調高200元,不過相較官網零售價仍便宜數百元。


超出在電子市場為客戶尋找貨品的「背包客」們的預期,報價接著上漲,直到突破了官網零售價,華為手機的部分機型在一年內漲價近2300元。這很不尋常,手機市場的共識是「上市時間越久,價格越低」,但2020年9月報價4480元的一款華為手機,在2021年5月的定價是6700元。作為參考,其官網零售價為4988元。


華強北電子批發商場報價單顯示,5月16日,一款華為手機官方定價6988元,拿貨價最高至6700元。


一名經銷商意外發現,有兩部華為手機被遺忘在倉庫200多天,如今反而賺得更多。這款機型當時的批發價是2500元,大半年過去,價格漲到了3200元不說,還極度缺貨,幾乎已經絕版。「漲得離譜」,做華為手機三年多,他從沒遇過這情況。


沿著批發分銷網路向下,價格一層層加碼。靠華強北等渠道商供貨的手機店主們還要給自己留下利潤,在《鳳凰WEEKLY 財經 》詢價時,一位經營華為、小米、OPPO等品牌的個體店主給出的一款華為手機的零售價格較華強北高出600元,比官網零售價高出1000元。


嫌貴?店主回復,「拿貨價就高,官網倒是原價,關鍵是搶不到。」在她公開的報價單上,華為品牌已三四個月沒有更新過價格,只能私下咨詢,她強調,「一切以咨詢報價為准,市場波動,漲跌無情。」


更重要的原因是,接連漲價下,華為手機幾乎已經沒有價格優勢,報價單上明碼標價只會「勸退」顧客。對銷售終端來說,價格抬得過高不一定是好事,只有把貨賣出去了,才能真的賺到錢。


一名個體手機店主減少了華為手機的備貨量,轉向其他品牌。他權衡再三,在以前,華為手機是他最主要的備貨選擇,原因是拿貨價低,加價空間大,「有利潤點」,店主們樂於向顧客推銷。現在情況不同了,從渠道進貨的價格上漲,熱門型號的批發價已經超過零售價,他再加價,進店的顧客轉身就走,線上咨詢的也說算了。



「手機又不是奢侈品,有很多選擇。華為溢價高了,顧客也接受不了,自然就買別的品牌了。」再有顧客上門,他改了話術,很少主動推銷華為手機,常說「沒必要花高價買華為,給您推薦一款更有性價比的手機」。不過,他補充,「除非遇到了華為的鐵桿粉絲。」


「背包客」張鋒很少有運氣遇到「鐵桿粉絲」。華為手機拿貨價漲至與零售價齊平時,他就基本放棄了采買華為新機。「賣不出去。」他賺錢的門路是,在檔口拿貨價的基礎上,再加80至200元,但顧客一聽報價,很少再有回應,甚至覺得「宰人」。如今拿貨價已經超過零售價,買賣更是難做。


沒有店面,不壓庫存,「背包客」的生意說轉向就轉向。二手手機利潤大,張鋒的朋友圈裡,打出了「高價回收華為、榮耀高端產品」的廣告,各種成色、型號的二手手機信息開始刷屏。一部使用時間三個月左右的華為手機,打著「准新機」的標簽,他給的價格與華為官網定價僅相差200元。


缺貨:線下門店僅有5部現貨,有「黃牛」上門掃貨


批發市場價格飛漲時,華為授權門店成了購機最好的選擇。


根據華為官方的要求,線下門店售價須與官網定價一致,不能私自抬價,相較之下,原價成了「好價」。況且華為官網缺貨嚴重,據《鳳凰WEEKLY 財經 》觀察,5月,華為官網手機品類下共有3款機型,僅Mate30 RS保時捷及Mate40 RS保時捷兩款售價超萬元的機型有現貨,8款需限時限量搶購,其餘全部機型缺貨。在華為官方論壇「花粉俱樂部」中,許多「花粉」表示困惑和不滿。


有人選擇去線下門店碰碰運氣,萬一恰好有現貨呢?華為門店店主李明苦笑,概率不大。晶元供應受限,生產量不足,「海陸空都得缺貨」。他在某二線城市商場內經營店面,算是繁華地段,不愁銷路,但眼下愁的是「現貨一隻手能數得過來」。李明的店內只有四款M系列機型有貨,每款一部,也就只有一個顏色,全是大內存,5000元以下的手機一部也沒有。


有顧客咨詢某款機型什麼時候到貨,他不敢打包票。產品都是上游分發的,分到什麼是什麼。按最近的情形,他估計還是「擠牙膏」式地分貨。


另一名華為線下門店的店主抱怨,「有客源就是沒貨,上班都沒精神。」他記得,以前店內手機庫存大多是四五百部,如今很多機型缺貨,加上演示機才100部。有同行已覺得難以相信,「100部!為什麼能分到這么多?」


與門店的感受相同,華為手機出貨量確實大幅下降。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的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約為1490萬部,相較去年同期下降50%,排名國內第三。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相較去年同期下降50%。


不過,同樣是缺貨沒的賣,城市商圈和鄉鎮的華為店「待遇」不同。一名在鄉鎮經營華為門店的店主已經兩個多月沒有拿到過M或P系列的高端機型,能拿到的大多是售價3000元以下的機器。作為華為經銷體系的最末端,他的門店被劃為「專賣店」,區別於大多開在城市中的「體驗店」,按市場消費能力等評級分貨,高端機型多數供給了體驗店。


晶元數量有限,迫使華為為了維持其手機市場份額和影響力,採取了差異化的策略。在手機業務上,晶元被優先留給高端手機使用。2021年2月,華為發布新一代折疊屏旗艦機,搭載麒麟9000晶元。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發布會上表示,「我們准備了足夠大的產能,每周每月都在增加產能。」華為對保住高端手機市場的決心,顯然比對中低端市場投入的多。


但無論是高端系列還是中低端系列,目前的供貨量顯然都無法滿足需求。希望到華為門店碰上好運氣的不只是顧客。


批發市場里的華為手機價格飛漲,只要在線下門店原價買,轉手就能賺幾百、上千,「黃牛」們自然不會放過機會,一些經營綜合品牌的店主也發現,從門店購買比從渠道批發價格更低。


一名華為專賣店主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同行「掃貨」,對方開口就要1部手機,不挑剔顏色,店裡現貨數量不夠,對方也願意等,甚至還答應同時購買兩只手錶,但是拒絕拆封,不願現場激活。


聽到這句話,店主犯了嘀咕。他起初高興,覺得來了個「大單」,但按照品牌要求,線下門店購買的手機需要現場開機並激活,為的是防止「串貨」。在華為線下經銷體系內,不同地區分別設有代理商,區域內的貨源供本地經銷商銷售,各區域內禁止相互流通,以保障各地區市場穩定。要求消費者購買手機後現場激活,便是為了識別是否符合銷售要求。


考慮再三,該店主還是選擇沒做這單生意。華為對線下市場管理嚴格,他曾多次被提醒,如果門店銷售的手機出現異地激活等使用異常現象,可能會被判定為「串貨」,將會受到停止供貨等懲罰。


哪怕只有幾部手機現貨,店鋪還可以撐一撐,要是被罰停止供貨,就真的要關門了。他還不願放棄自己在華為門店上的投入。


找路:手錶、音箱「補位」,門店叫苦


眼看華為手機在其他渠道大幅漲價,一些門店店主也試圖沾點甜頭。要求顧客購買「碎屏險」是常見手段,據華為官網,一年「碎屏服務寶」定價699元,可提供免費更換一次華為屏幕組件服務。也有經營者直接開價,提出店內沒有現貨,需要調貨,條件是加價200元或500元。從「花粉俱樂部」討論來看,許多顧客都難以接受。


缺貨嚴重的經銷商日子難過。一些店主開始考慮放棄華為手機,轉向其他手機廠商。一名經營華為專賣店的店主在2021年初已經接觸過其他品牌,對方給出的條件還算讓他滿意,最重要的是能夠保障相對充足的手機貨源。但3月,華為短暫地增加了手機品類的供貨量,他分到的產品從往常的四五部增至十二部,轉店的計劃就此暫時擱置。


這或許是華為穩住經銷商的策略之一。供貨增加的時間點微妙,3月是手機品牌密集發布新機的時段,各家廠商均有新機面市。


但「寬綽」的日子沒過多久,供貨量很快收縮。從銷售終端表現來看,華為更長期的解決方案是加大對生態鏈的建設。在華為消費者業務中,手機只作為「1+8+N」戰略中的「1」,此外還有音箱、耳機等8種智能終端,以及包括照明、安防等多場景的泛IoT硬體。


耳機、音箱等融合產品被推向門店,作為對手機缺貨的補充。品牌態度堅持,一名華為專賣店主回憶,2020年10月開始,分貨時,手機貨源開始搭載融合產品,「這是個硬性條件,不要是不行的。」他記得,起初搭載比例是1:1,一部手機配一個融合產品,後來比例逐漸升高,拿貨6部手機需要同時進十多件融合產品,包括台燈、體脂秤、背包等。


為激發經銷商對融合產品的銷售熱情,華為還開出了新的條件。一名華為授權店員工感覺到了變化,賣出一部七八千元的華為手機,店員能拿到約50元的提成,而融合產品雖然較手機單價低,但提成更高。她沒有透露具體比例,只是強調,「要想掙到錢,就得在賣融合產品上下功夫。」


在華為消費者業務板塊,最新舉行的發布會是5月19日的「全場景智慧生活新品發布會」,發布的新品包括筆記本、無線耳機、顯示器等近十款產品。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朋友圈轉發發布會消息並表示,「美國四輪制裁讓我們消費者業務舉步維艱。求生存、謀發展,這是我們還能夠做的產品。」「因為制裁限制,很多產品沒法生產了而導致嚴重缺貨,實在是對不住消費者的厚愛與期盼。」


據媒體報道,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朋友圈表示,「因為制裁限制,很多產品沒法生產了而導致嚴重缺貨,實在是對不住消費者的厚愛與期盼。」


華為加大對「1+8+N」戰略的實施力度,一些華為門店的經營者卻顯得信心不足。華為的手錶、音箱等融合產品不像手機有認知度、影響力,銷售時吃力許多,大多時候進店就成了「死貨」,只能積壓庫存。


有門店試圖在銷售手機時「配貨」,要求顧客必須同時購買一款耳機或者手錶,但往往被拒絕,「手機又不是奢侈品,還得配貨?」為盡快出手,店主們通常選擇打折出售,且多是較大折扣。499元的背包,300元也能賣,總比砸在手裡好。


經銷商、批發商們圍著華為手機忙碌,已經習慣了華為手機缺貨的事實和一系列的影響。但正在「衰落」的華為手機,還能攪動多大風浪?他們也難以判斷,只能在風浪中努力騰挪,並希望自己踩准時機。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受訪者姓名均為化名)

熱點內容
工資沒變為什麼社保基數不一樣 發布:2025-07-04 22:10:25 瀏覽:181
嘴巴一直咬東西為什麼會疼 發布:2025-07-04 22:06:49 瀏覽:675
孫海洋為什麼晚上去接孫卓 發布:2025-07-04 21:56:40 瀏覽:570
朋友晚上睡覺磨牙是為什麼 發布:2025-07-04 21:46:28 瀏覽:175
小米手機為什麼語言通話聲音小 發布:2025-07-04 21:43:10 瀏覽:263
為什麼輸液要上午一次晚上一次 發布:2025-07-04 21:42:10 瀏覽:446
為什麼濕疹要晚上塗葯 發布:2025-07-04 21:36:30 瀏覽:919
看見別人四隻眼睛是為什麼 發布:2025-07-04 21:36:22 瀏覽:102
為什麼前臂連同手背長體毛不好 發布:2025-07-04 21:33:26 瀏覽:342
為什麼帶方眼鏡看東西是凸的 發布:2025-07-04 21:28:06 瀏覽: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