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信息 » 小米為什麼有乳酸菌味

小米為什麼有乳酸菌味

發布時間: 2023-02-15 01:11:08

A. 味之酸 人之酸

五味當中,甜是絕無疑義的令人愉快的滋味,甜美、甜蜜、甘之如飴,都是好詞。咸則不可或缺,普通到幾乎被人遺忘。辣有點蹊蹺,嚴格說來辣不是味覺而是口腔的灼燒感,愛的人愛死,不愛的人碰都不能碰。既可以與苦味並列組成「辛苦」這樣的詞來表示艱難,又有「吃香的,喝辣的」之說。剩下的酸和苦就完全走向了負面,中文提到這兩個味道幾乎都是不怎麼開心的——盡管這二者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的美味。

1. 天然的酸

《尚書》:「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可見古人認為酸在烹調中的作用跟咸同樣重要,而酸味(Sour)主要來自梅子。說到梅子提供的酸,曹操是繞不過去的,他一個人就貢獻了兩個與青梅有關的典故。「望梅止渴」的計策得售,說明三國時期梅子仍然是重要的酸味來源,至少曹操手下的兵士對這種味道都不陌生。

「青梅煮酒論英雄」則值得解讀一番。這個故事裡面梅子處於次要地位,酒才是主角。不論中外,酒和醋幾乎是孿生兄弟,但由於釀造需要大量的糧食,最初的醋不是一般人能夠享用的。到了漢代,醋已經逐漸從帝王將相的餐桌走向平民百姓的廚房,不過「柴米油鹽醬醋茶」成為日常生活的基本必需品,那要到元朝了。漢丞相曹操當然喝得起酒,想必也吃得起醋,但他用青梅而不用醋來煮酒,說明梅子提供的除了酸還有醋無法替代的香味。這種做法流傳到了今天,即使找不到應季的青梅,我們還可以用話梅來煮黃酒。四川曾一度流行在冬天喝熱啤酒,放些話梅,加冰糖、紅棗、枸杞、姜和醪糟一起煮,別有風味。

熱啤酒是混搭,而有一種可愛的酸味植物則是跨界。英文叫Rhubarb,中文叫大黃,這種植物的莖長得像西芹,但是遍體通紅,只在春天上市。中葯裡面用它的根做通便的瀉葯,而西方則食用它紅色的莖,純酸。一是加大量的糖做餡料放在派(pie)裡面,再就是煮出色澤艷麗的湯汁放涼加糖,像酸梅湯一樣清涼。

有趣的是,今天在西餐中被大量用作酸味劑的檸檬(Lemon)和青檸檬(Lime)歷史雖然久遠到難以考證,並且在古羅馬時代就已經傳入歐洲,但直到15世紀才在歐洲大量種植,因此出現在餐桌上的時間並不太長。

2. 人造的酸

與天然的酸味相比,在古代歐洲的味蕾上留下更多記憶的是各種發酵出來的酸。

酸奶(Yogurt)跟檸檬一樣,歷史久遠到無法考證,可以確認的是這種食品已經存在了至少四五千年。其實很好理解,游牧民族把多餘的鮮奶儲存起來,一不小心發酵了。起初可能是捨不得扔掉,試試還不錯,就流傳下來了。

今天歐美市面上比較流行的酸奶主要有三大類。最常見的帶有甜味的是瑞士酸奶(Swiss Yogurt),一般包裝上不加說明的普通酸奶都是這種。濃淡適中,勺子舀上去不太厚,吃上去也不會覺得膩。這種酸奶在製作過程中一邊發酵一邊攪拌,最後還要加入糖和水果。而巴爾干酸奶(Balkan Yogurt)則採用完全不同的工藝,熱牛奶加入乳酸菌裝在較小的容器裡面,發酵過程中靜置不動,成品比瑞士酸奶來得粘稠,味道也更濃烈。更濃烈的是希臘酸奶(Greek Yogurt,又稱地中海式酸奶Mediterranean Yogurt),發酵之前先把牛奶裡面的水分濾掉一些,故而非常粘稠,味道醇厚。巴爾干酸奶和希臘酸奶通常不加糖在裡面,可以用來做菜,也可以在吃的時候調入蜂蜜、果醬等。歐美人的膳食結構中奶製品(Dairy)占相當大比例,出於健康的考慮,酸奶盒子上會標注用於製作酸奶的牛奶的脂肪含量(Milk Fat,簡稱M.F.),普通牛奶是3.25%,低脂的是1%或2%,還有全脫脂的0%。瑞士酸奶可以用各種脂肪含量的牛奶製作,而巴爾乾和希臘酸奶則需要不脫脂的牛奶。前兩年有一個牌子冒天下之大不韙,出了一種脂肪含量高達9%的酸奶,但是,我不騙你,那種豐腴滑爽的口感、馥郁濃厚的香醇,絕對不容錯過。

各式各樣的腌菜也是發酵出來的酸味食品。最常見的是用黃瓜做的Pickle,還有用捲心菜(Cabbage)做成的德士酸菜Sauerkraut。酸爽適口,最合適在吃肉的時候充當解膩的角色。漢堡熱狗常會夾上pickle,而如果在德國館子吃大名鼎鼎的咸豬手(Smoked Pork Hock)則一定要跟Sauerkraut。

3. 醋的酸

當然,人造的最酸的東西還得說是醋。

在從梅子中獲取酸味的時代,人們把梅子搗碎取汁製成「漿」,後來發現粟米也就是小米也可以用來製作酸「漿」,這就已經有點發酵的意思在裡面了。再後來,往粟米裡面有意識地加入曲來主動引導發酵,做出來的應該說就是早期的醋了。最早的醋稱為「酢」,隋唐以後才改稱「醋」,日文中現在還用「酢」字。

關於醋的起源,中國有兩個傳說。一說是竹林七賢的劉伶整天醉酒,號稱「死便埋我」,他老婆看不下去,在他的酒裡面加入「鹽梅辛辣之物」想讓他覺得難以下咽少喝點。另外一個說法是杜康釀酒,酒糟扔了覺得可惜,繼續發酵二十一天就成了醋,所以「醋」字是一個酷似酒壇子的「酉」加上「二十一日」拼成的「昔」。劉伶老婆的做法除了後世在喜宴上整新郎新娘用得比較多,要說用這方法造醋,不太靠譜。而杜康的故事,不管是不是二十一天,原理是對的,醋就是乙醇經過醋酸菌發酵形成的。

最早的醋可能出現在公元前5000年的古巴比倫,用蜜棗釀酒和醋。巴比倫差不多是現在伊拉克的位置,他們的蜜棗(Date)的確好吃。有考古證據支持的最早的醋出現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

正如中國普遍使用糧食釀造酒,中國的醋也是糧食做的。而在歐洲,水果是酒和醋的原料。最負盛名的是義大利的Balsamic Vinegar。這種醋嚴格來說必須使用一種叫做Trebbiano的白葡萄製作,在獲得原產地保護(Protected Destination of Origin)的義大利Modena和Reggio Emilia地區,窖藏的時間要達到12~25年才能上市,價格自然不菲。普通人吃得起的Balsamic Vinegar不會窖藏那麼多年,但也經歷了時間的錘煉,自然香醇可口,除了酸,還有絲絲隱藏的甜和果味。這樣的醋,略加些橄欖油(Olive Oil)就是上好的沙拉調料(Salad Dressing)。義大利館子餐前奉送的麵包不用黃油佐食,而是蘸這個油醋組合。

北美流行的英式小吃炸魚薯條(Fish and Chips)照例也蘸醋吃,講究用麥芽醋(Malt Vinegar,又稱Alegar)。這是一種用大麥(Barley)製成麥芽(Malt)再發酵而成的醋。

大麥醋中國也有,《本草綱目》裡面就有記載,只是不知道跟malt vinegar是否類似。《本草綱目》成書時,中國的醋已經品種繁多,有米醋、糯米醋、糟糠醋等等。至於醋的優劣,中國古代的判斷標準是越酸越好,顏色越深越好。今天人們的口味變化很大,很多標准當然已經不一樣了。

4. 人的酸

有段時間網上流行父母捉弄自家小孩的視頻,給檸檬吃,把小孩的表情拍下來。很顯然,酸不是一種天然就令人喜歡的味道。英文詞典裡面對這種味道的解釋是尖利(Sharp)、令人不快(Unpleasant)。這倒是跟中文一致,都不認為酸是人人喜歡的味道。

英文和中文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中文有許多從酸味引申出來的詞彙,而英文很少。我把這些統稱為「人的酸」,包括描述心理情感的「心酸」、「酸楚」,表達世事艱難的「辛酸」,刻畫人物形象的「尖酸」、「窮酸」,等等。中文裡面最要緊的「酸」還是「吃醋」造成的「酸溜溜」。除了「吃醋」的不雅,在某些方言中「醋」還和「錯」諧音,醋的「酸」和「散」諧音,因此北方許多地區尤其中原一帶方言把醋叫做「忌諱」——家裡醬油沒了得上街「打醬油」,買醋則是「打忌諱」。

人之酸最有意思的是「腰酸背痛」。這其實倒是可以從生物化學中找到解釋,因為肌糖元會分解成乳酸。英文沒有這么「科學」,這種痛感在英文中叫做Sore,跟酸味Sour拼寫非常接近,讀音一樣,以至於常常有人搞錯。錯了吧,旁的人還不好意思糾正,不然落得個「你怎麼那麼酸」。

獨門菜譜之國內顏值版|地中海式烤雞卷餅

一說烤串,許多人腦子里立馬浮現出一手抓一把、一把一百串、邊「擼」邊喝啤酒的夏日景象。其實這話得分怎麼說。正宗的新疆羊肉串有大串小串之分,以百串論的那是小串,肉比紙薄;而大串講究的是用半米長手指頭粗細的沙地紅柳木做簽子,那上面串的肉得是大號麻將牌的尺寸,不用爐子,也沒有那麼大的爐子,在地上埋坑點火。大塊的肉不只是為了凸顯粗曠豪邁,更重要的是肉裡面的水分不易流失,可以得到鮮嫩多汁的口感。希臘烤串(Souvlaki)與之異曲同工,一串就是一頓正餐,配以沙拉、醬料,用皮塔(Pita)薄餅卷而食之。

原料:

雞胸肉一斤,這大概是四根串的量

橄欖油適量,用普通的菜油也可以替代

鹽、胡椒適量

香料適量,一般用迷迭香(Rosemary)、羅勒(Basil)、百里香(Thyme),這幾樣國內電商都能買到

檸檬一個

希臘酸奶250ml裝2~4盒,隨個人口味增減

生菜隨意,切絲

希臘式皮塔薄餅國內不易買得,可以用普通的半發面薄餅代替,半尺左右的直徑,薄一點的,不加油烙制的

做法:

1. 雞肉切麻將大小的塊,不要問我麻將什麼尺寸,反正這一斤雞肉大概穿4~5串

2. 用油、鹽、胡椒、香料碼勻,腌制2小時

3. 烤箱預熱到最大火,烤10分鍾左右,中間翻面。用平底鍋煎也可以,加少量油,中火10分鍾左右。

4. 雞肉串、生菜裝盤,盤子邊上放一塊檸檬和一大勺酸奶。

5. 薄餅烤熱另裝盤上。

6. 吃的時候把檸檬汁擠在雞肉上,把肉從串上取下來,裹著薄餅裡面,加生菜、酸奶,卷食。

獨門菜譜之海外混搭版|白灼蝦配果醋橄欖油

白灼蝦是廣東菜。不只蝦可以白灼,別的食材也可以。這個「灼」字有點費解。查遍古今字典,「灼」只有兩個意思,一是炙、燒,二是由此引申出來的光明、明亮,所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而白灼的烹調方法實際上類似汆,蝦跳進滾開的白水裡面打個轉就起來,並不是直接放在火上灼燒。用「灼」字,也許是表示水溫高入水時間短,靠高溫把蝦肉「灼」熟而不是煮熟。

粵菜用來配合海鮮的常常不是醋而是芥末,至於白灼蝦,傳統蘸料的做法類似上海菜裡面白斬雞的醬料,以蔥姜炒制醬油為主。而在中國的多數地方,華北以至江南,吃海鮮則是非有「忌諱」不可。這里做的白灼蝦是一個保守派的混搭料理,因為以醋配蝦可以說是中餐再正常不過的搭配,以義大利果醋配廣式白灼蝦則是一個簡單的延展。

原料:

老虎蝦數量隨意,以其它種類的蝦代之亦可

蔥姜少量

黃油少量,煮蝦時放在水裡增加香味用,不必多

白葡萄酒少量,也是提香用的

Balsamic果醋少量

橄欖油少量

做法:

1. 燒水,水裡加蔥姜同煮,煮開後加入黃油再一起煮一兩分鍾,煮到黃油全化香氣四溢

2. 蝦投入沸水中,保持水沸騰,時刻關注蝦的狀態,變紅就好,寧可不熟不能過,如果不確定可以撈出來看一下,不夠再趕快放回水裡

3. 蝦變紅以後迅速滴幾滴白葡萄酒到水裡,然後關火

4. 蝦撈出來擺盤

5. 跟盤上一個小碟子,放入Balsamic果醋和橄欖油

B. 小米粥酸了能發面嗎

小米粥酸了可以發面,放1/3玉米面、2/3小麥粉發面至微酸,用食用鹼中和做雜糧饅頭,營養豐富吃了。

有一種傳統食物--酸粥,一起來看看,

首先,需要有酸漿,就是用於發酵小米的一種比較粘稠的液體,它的作用類似酒麴、醋曲,酸漿是經過幾百年一種流傳下來的種曲。把小米淘好後,放入漿米罐子裡面,倒入開水,水晾到不燙時候加入酸漿,根據季節、溫度的不同發酵5-20個小時就可以做了。

做的時候放點土豆,就上自家腌制的酸菜,就成了我們這里家家戶戶都離不開的美食了。

根據自己的口還可以放辣椒、胡麻鹽(胡麻加鹽磨碎)等佐料。

還有一種吃法叫酸撈飯,用的原材料除了小米和土豆外,還有糜米(外觀與小米相似,比小米略大),發酵好後把土豆、小米、糜米一並下入鍋中,米熟用笊籬撈起,吃的時候米里加湯,就著酸菜或者紅腌菜,是夏天消暑、解渴的一道美食。

經過發酵的小米,裡面含有大量的乳酸菌和其他有益成分,類似發酵後的酸奶,有很好的的開胃、助消化作用,還有很好的美容作用,自古偏關、河曲一帶多美女,就是和吃酸粥的習慣有關。吃酸粥成為偏關人記憶深處最難抹除的一筆,成了鄉愁中最重要的一縷,久居他鄉的偏關人多年後回到家鄉,必定要到小攤上吃一碗酸粥。我見過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一輩子背井離鄉,回到家鄉的酸粥小攤上,嘴裡噙著一口酸米眼裡噙著老淚,這一口酸粥是遠離他鄉最為牽掛的記憶。

C. 剛熬好的小米粥為什麼吃著酸還有一些沒煮的米還能吃嗎

超市買了包深山綠色小米煮粥吃起來酸酸的味道應該不是米壞了吧。有個網友說是乳酸菌煮出來的原故一

熱點內容
為什麼半夜起來眼睛有點發紅 發布:2025-07-04 08:03:24 瀏覽:310
帶避孕套時間長了為什麼會干 發布:2025-07-04 07:57:26 瀏覽:1001
為什麼有一條一條的顏色 發布:2025-07-04 07:52:45 瀏覽:428
孕婦為什麼前期就開始睡不好了 發布:2025-07-04 07:31:44 瀏覽:248
為什麼每天的時間都一樣 發布:2025-07-04 07:29:17 瀏覽:913
為什麼搜索微信號顯示找不到相關賬號或內容 發布:2025-07-04 07:25:46 瀏覽:732
為什麼晚上放屁呢白天怎麼不放屁 發布:2025-07-04 07:25:01 瀏覽:348
蘋果手機為什麼調鬧鍾時間不對 發布:2025-07-04 07:18:59 瀏覽:743
大姨媽之後為什麼會流褐色的東西 發布:2025-07-04 07:17:30 瀏覽:999
練完為什麼第一時間吃蛋白質 發布:2025-07-04 07:14:35 瀏覽: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