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信息 » 雷軍為什麼打造小米摩托車

雷軍為什麼打造小米摩托車

發布時間: 2023-02-16 09:03:53

⑴ 小米為什麼要造車

2021年3月30日晚上,雷軍出席小米春季發布會,大膽宣布一個決策:「小米要造車了!」

不過在會上,雷軍並未透露造車的細節,比如小米為什麼要造車?造怎樣的車?是自建工廠還是找人代工?這些細節雷軍尚未透露。只是表態說小米不缺錢,虧得起,賬上還有1080億現金,造車首期投入100億資金。

那麼你知道小米為什麼要造車嗎?蔣老師對於小米造車,有3點看法:

世界上任何一家偉大的公司,之所以成功,無一例外都是抓住了風口,十年前,也就是在2011年,小米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機,用了3年時間,銷量做到了全國第一,全球前三,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把小米手機的成功,總結為七個字:「 專注、極致、口碑、快!

而雷軍則更簡單,濃縮成了四個字:「 順勢而為!

那麼造電動車,真的是 趨勢 嗎?

毋庸置疑,這就好比內燃機取代了蒸汽機,蘋果取代了諾基亞是一個道理。主要是因為 科技 的進步,會推動效率的革命,內燃機的效率是蒸汽機的一倍,且蒸汽機噪音大,所以內燃機的出現,極大提高了人們的生產效率。同樣的,智能手機取代傳統手機,其實也是因為效率,進入互聯網時代,隨著3G到4G再到5G的發展,人們對於接受信息的方式發生了變化,以前看電視、上網為主,現在變成了用手機接受資訊,從圖文時代再到短視頻時代,顯然傳統手機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所以傳統手機註定走向衰落。

那麼電動車相比燃油車,效率優勢在哪?

首先是電池技術的逐步成熟,從300公里的續航,再到600公里、900公里,甚至突破1000公里,未來五年,有望突破2000公里,如果達到了2000公里,再加上充電時間的壓縮,那麼電動車的優勢就更全面了,你想一下,一天24小時,16小時駕駛時間,每小時時速120公里計算,那麼一天里程就是1920公里,一旦充電樁像加油站一樣,在全國范圍內普及,那麼到那時,電動車的效率就全面領先燃油車了。

其次是無人駕駛技術的突破,通過在雷達技術、視覺計算、人工智慧等方面的突破,無人駕駛(自動駕駛)的優勢是在於,規避了人類駕駛過程中的失誤,所造成的的交通意外。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駕駛疲勞。

最後是擺脫對石油能源的依賴,這是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

所以,足以看出,電動車是一個長期趨勢,但造車過程也是十分復雜的,需要大量資金、技術、大數據作為基礎,而這些,小米恰恰都具備了。


效率優勢 是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小米的效率優勢,體現在四個方面:

1,管理效率

作為一家代表性的互聯網企業,小米的管理效率主要凸顯在個人效率和系統效率上面,把員工的所有行為數字化,這是小米管理效率的核心,每個人的工作進度,效果都可以用數字來評估,這樣員工的內驅動力就更強勁了。數字會驅使員工努力,用戶的反饋直接體現在員工的工作結果,讓員工直接對接用戶,這是小米效率革命的核心。

2,產品效率

小米之所以能在智能手機這片紅海市場殺出一條路來,主要是因為專注的效率,其他品牌都是花10億研發費用,投入到100款手機上面來做研發,這樣最大程度降低了市場風險,而小米成立之初,是將1億研發費用投入到一款產品裡面來,從而做到極致。大大提高了產品的研發效率。

3,渠道效率

小米手機在2016年進入低谷期,競爭對手OPPO和VIVO,在渠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優勢,門店迅速佔領了中國四五六線城市,而小米在面對競爭的時候,非常高效率地建立了自己的兩大渠道矩陣:小米之家和小米小店。

小米之家主要覆蓋一二三線城市,小米小店則是以個體經營為主,覆蓋四五六線城市,小米用了一年時間,就建立了60萬家小米小店,以此來對抗OV的10萬家線下門店。

同時,小米的渠道構建成了一張網,從線上到線下,渠道效率的優勢很快就凸顯出來,2017年小米開始從低谷逆襲,銷量很快就提升起來了。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手機品牌能夠從低谷走出來,而小米做到了。

4,流量效率

互聯網的競爭,本質上是產品+流量的競爭,從社群流量紅利再到短視頻、網紅直播流量紅利,小米都抓住了,雷軍強大的個人品牌背書,再加上小米自建MCN,從線上到線下,再從線下到線上,小米的流量形成了閉環。這是其他品牌短時間內,很難超越的地方。

如今,小米的生態鏈已經非常成熟,但是要突破,始終缺少一個應用場景,在電動化、互聯網化、智能化的影響下, 汽車 顯然已經成為一個承載互聯網發展的新場景,這是兵家必爭之地,小米通過造車,可以將互聯網時代的先進成果植入進去,目前已經有很多巨頭玩家已經進入,包括以晶元和5G優勢為代表的華為,還有以自動駕駛技術和AI技術領先的網路,可以說, 汽車 +互聯網技術所形成的生態化反,還有許多值得大家期待的成果。而這些才是小米最看重的地方。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流量紅利開始見頂,小米的本質是經營用戶,而非經營產品,產品可以不賺錢,但是使用產品背後的用戶,可以為小米帶來其他的豐厚收入,而電動車的用戶群,無疑是一群有著 科技 理想的年輕人,他們有著新思潮,新的消費觀,能夠聚集這樣一批新用戶,才是小米商業模式的關鍵所在。

小米生態有了 汽車 這一環,便是如虎添翼,所向披靡!這也是雷軍的最後一戰,為夢而戰,為 科技 報國之戰,正如雷軍所說:「如今的小米,早已不是三五個人,七八條槍了,截止2020年底,小米賬上擁有1080億現金,我們虧得起!」

造車這條路是艱辛的,我們用過去40年時間,走了西方國家200年的路,而未來40年,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電動車領域,乃至整個 科技 創新領域,我們一定會走在世界之巔,這一次,我們只許勝不許敗!

⑵ 雷布斯很忙——小米造車的全部邏輯,就藏在雷軍的行程中

十一年前,雷軍帶著林斌、周光平、洪鋒等七人組成的初創團隊喝了碗小米粥,於是一家叫「小米」的公司在保福寺橋銀谷大廈悄然開張;時至今日,這個被雷軍稱之為「最後一次創業」的企業已經是一家年營收超2400億元(2020年)的存在。發展速度之快,令整個業界側目。

然而,奮斗不息的雷軍終於在51歲這年,打破了他本人立下的「將小米視為最後一次創業」的FLAG。

3月底,雷軍帶著小米集團1080億元現金儲備的底氣走上舞台,並決定將造車視為人生「真·最後一次創業」。他在那天晚上說道:這將是我人生中第四次創業,也是最後一次,我很清楚這個決定意味著什麼,我願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聲譽再次披掛上陣,為小米 汽車 而戰。

小米造車趕了時髦。如今外圍資本不斷湧入新勢力造車,造手機的蘋果、搞引擎的網路、釀酒的五糧液,搞金融的寶能、做地產的恆大……其領域跨度之大,令人瞠目結舌,這也再次印證了 汽車 行業的未來是充滿光明的,新能源 汽車 的未來是前景無限的。

毋庸置疑的是,無論是從國家政策層面還是實際能源發展狀況來看,新能源 汽車 都是大勢所趨,這也是為什麼各領域的英雄們不謀而合,將發展的矛頭指向造車。

而雷軍在大潮之下選擇吃著手機市場的「碗里肉」,惦記著造車行業的「鍋里食」,同樣是想借力上青雲,實現小米的造車夢,從而打造出更加完善的小米生態。

然而造車絕非易事。那雷軍為造車做著哪些准備呢?

取經,不斷地取經

「這些年來,在小米高管會上,我們也偶爾討論過幾次造車。直到今年1月15號,董事會要求我們認真研究一下電動車產業。講實話,一開始我心裡是不願意的。但樹欲靜而風不止,時代的大潮面前,我們將何去何從?」

在面對造車問題時,雷軍向大眾分享著自己的心路歷程。從不願意造車到主動投身大潮、擁抱時代,雷軍在小米決定造車與宣布造車之間的75天里,說干就干,參與了85次拜訪溝通,與200位 汽車 行業人士深度交流,並召開了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和2次正式董事會。

而在官宣造車後第三天,雷軍就牽頭組織了一場華夏同學會,這個和泰山會、江南會、中國企業傢俱樂部並稱「四大頂級富豪圈」的聚會現場,幾乎集齊了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半壁江山,李斌、理想、何小鵬、王傳福等悉數到場,怎麼看這都是一場關於小米造車的誓師大會。

這還沒完,隨後雷軍的行程更加密集,先後造訪相關車企和供應鏈企業。

4月初,雷軍拜訪王傳福,有人猜測小米造車是找比亞迪代工,有人猜測雷軍是要用比亞迪的電池電控,雖然未露出談話內容,但王傳福曾公開表示:確實在洽談相關項目;隨後,雷軍造訪寧德時代,面對兩家不同技術路線的電池廠家,如果雷軍此行是為了選電池的話,那麼,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鋰電池還是更安全的磷酸鐵電池,不知誰能入得了雷總的法眼。

接下來,重慶網友爆料並截圖,小米創始人雷軍到長安工廠參觀兩江工廠二廠區。消息爆出後,瞬間引爆重慶本地網路。從圖片看,雷總乘坐的魚化寨門口兩塊錢一趟的觀光車,是他此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話說回來,如果爆料屬實,長安也便成了小米合作意向車企之一,即便不屬實,重慶也可以藉此跟華為談判,撈點話語權。

五月,在小米一季度財報發出的第二天,雷軍就現身上汽通用五菱柳州生產基地,參觀五菱宏光MINIEV的生產車型,並洽談了合作事宜。

周知,在新能源 汽車 市場中,有兩類(或者說兩種)車型熱度持久,一是「特斯拉」,一種是「宏光MINIEV」,前者依靠品牌影響力和智能化先入為主,迅速佔領中國市場,後者則以親民的價格和市場把握力搶佔了銷量第一的位置。

據此雷軍接受訪問時透露,在車型定位上,小米本來已經確定好首款車型,但因為網友投票較高的車型是SUV和轎車,小米又將首款車型換成待定狀態;在定價上,雷軍表示價位大概在10萬 30萬之間,同樣出於米粉投票考慮,最受歡迎的依舊是10萬元以內的區間。

因此,此次探訪宏光MINIEV生產基地,多半是雷總學習五菱在新能源市場的經驗。如果未來能看到類似紅米手機,小米造車推出一款親民的低價微型電動車型,我們也不必太驚訝。

緊接著,雷軍從柳州飛往武漢。這個曾就讀於武漢大學的湖北人,在宣布造車後的足跡里沒有忘記湖北。盡管東風否認了雷軍到訪,但由於當天武漢市長程用文也出席了這場「非正式會談」,讓「小米 汽車 研發在北京,製造在武漢」的說法更加趨於事實。

隨後的6月8日,雷軍夜訪位於保定的長城 汽車 研發中心。其實早在3月就有報道稱,小米正在和長城 汽車 談判使用其工廠生產電動 汽車 。盡管該報道遭到了雙方否認,但長城 汽車 在互動平台回應稱,該報道並不屬實,但公司對與互聯網公司開展新的合作保持開放態度。

對於造車,小米是「門外漢」,因此,賭上全部聲譽的雷軍自然要更加主動,不能停歇。從比亞迪到寧德時代,從柳州到保定,誰又能肯定小米 汽車 是否會配備寧德時代的電池,比亞迪的電控,在武漢組裝,小米負責渠道。

雷軍馬不停蹄地到處取經,這一幕和他決定造手機前的四處奔波,如出一轍。

兩次創業,一種模式

早在決定親自做手機之前,雷軍就看中了智能手機的發展空間,所以想憑借自己的資金來投資一家手機企業。於是,魅族就成為了雷軍的選擇目標,他認為魅族是一家真正用心做手機的企業。

當然,關於雷軍和黃章,魅族和小米之間的恩怨情仇,那是後話。

彼時的雷軍就已是在互聯網行業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老炮,當金山殺毒軟體被周鴻禕的「免費」口號幹掉後,雷軍沉悶了很久,不過他也沒閑著,五年時間里,以投資的名義廣泛而認真地布局手機市場,從硬體到軟體,都能見到他投資過的痕跡,IT 桔子數據顯示,2016 年之前,雷軍就有過 40 多起投資。

因此,哪怕千元機起家的小米沒能在手機上賺錢,也可以從手機行業其他細分板塊(比如應用市場)賺得盆滿缽滿。從中也不難看出雷軍造手機的路子:不是因為賽道足夠大,而是有了背後多年的積累,打造出成功的生態,規模製勝。由此誕生出了所謂「小米模式」--提供高性價比的硬體產品,硬體本身可以不賺錢,但形成規模後可以通過互聯網業務賺錢。

現在輪到造車了,如果將來不在造車上賺錢,同一邏輯下,小米亦能在 汽車 行業的其它細分領域賺錢:小米手機能做到的,小米 汽車 也有機會。

根據36氪鯨准公布的數據,2013年之前,雷軍只投資過兩家和 汽車 有關的企業,一家是做鋰電池的珠海冠宇集團,一家是 汽車 電商車品匯,但在拜訪埃隆·馬斯克之後,雷軍帶著順為資本在七年時間里,先後投資了多家新能源 汽車 的相關企業,從車險到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從車用半導體,感測器晶元到人工智慧視覺,車載 娛樂 音頻,資金甚至超過30億。

而小米選擇造車,既是雷軍對 汽車 賭局定音之錘,也是他對偶像埃隆·馬斯克的正式宣戰。

目前電動車市場可以分為三類:互聯網造車、跨界玩家和傳統的企業廠商,小米是第二類。作為初闖陌生領域的小米,必然對產品、營銷、渠道等有著更高的要求,但同樣是雷布斯的傑作,小米手機的成功能復制到小米造車上嗎?

恐懼,是前進的原動力

打破自己「最後一次創業」的FLAG,毅然押上1080億元現金儲備,雷布斯造車是為什麼?歸根結底,乃是出於對企業未來前景的憂思。

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小米手機正逐漸顯出頹勢。

2011年,M1以高配置和相對低廉的售價,異軍突起;到了2013年,紅米系列更是以799元的極致低價,帶起一整高性價比智能手機的風潮。「性價比」三個字,可以說是小米崛起的根本。

小米的「成」,靠的正是「性價比」三個字,希望它千萬別敗在這三個字身上……

在最低的價格上做到最好的性能,以極致的性價比搶占市場,是小米賴以崛起和壯大的根本。為了證明自己的質優價廉,雷軍甚至公開承諾:小米手機的「硬體綜合凈利潤率永遠不超過5%」。

這話可是雷軍你自己說的……


做到了當年功能機時代「山寨機」般的低價,但卻在性能上不縮水打折,更有著極度重視用戶體驗的MIU。這些,都是小米品牌在短短時間內,發展壯大,成為世界性品牌的關鍵。

然而,在「性價比」的另一面,卻也隱含著「便宜貨」的意味,在小米品牌誕生10年以後,這儼然已經成了這個品牌欲罷不能的魔咒。甚至,在所有小米進軍的領域內:智能家電、飛行照相機等、智能玩具等等,都有著相似的問題。

無論手機還是電器、其他智能設備,高端品都有著更高的利潤率,能夠為品牌帶來更好的美譽度。近年來,雷軍並非沒有做過努力,然而自誕生以來塑造起的市場觀感,豈是那麼好打破的?

這種狀況最典型的惡果便是,華為在遭到美國實體清單制裁後,因晶元斷供而被迫讓出的高端手機市場份額,多被蘋果收入囊中。以2021年第二季財報為例,蘋果的大中華區營收同比激增達到87%之多。而包括小米在內的其他國內品牌,唯有乾瞪眼的份。

放眼國內乃至世界市場,在手機產業里能夠和蘋果的品牌力掰幾下手腕的品牌,可以說屈指可數,其中屬於中國的也唯有華為而已

既然在手機這個堪稱老本行的領域內,遲遲無法提升品牌形象,而全球范圍內智能手機的增長黃金期已經結束,那麼如何考慮為小米找一個新的發展機會,就成了雷軍這個掌舵人的當務之急。畢竟最近20年的 歷史 已經一再證明,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里,國際企業的生存競賽猶如逆水行舟,不去力爭上游的結果,只能是一潰千里。

鑒於 汽車 已成為我國當前最具增長潛力的大眾消費品,又恰逢 汽車 產業百年未有之劇變時代。基於對苦心創立企業前途的憂慮,精明如雷布斯這般,會將新的目標選擇 汽車 方向上,也就不足為奇了。

(關於小米造車原因的深層分析,可參見我司公眾號 汽車 公社的《不想當廚子的裁縫不是好司機,小米不願造車才有問題 | C次元》一文)

當然,車不是那麼好造的。

汽車 行業歷來有著「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美譽。一輛民用燃油車,通常集成了2萬個零部件,甚至車上一個總成的產業鏈長度都要超過整台手機。全球能存活至今日的傳統車企,無一不是積數十年發展之功,手握數以百計專利技術的巨頭。

有 汽車 分析師就曾算過一筆賬,按照自主品牌乘用車15萬輛產能設計,前期研發一款車型的費用大約3 4億元,再加上其它環節,一個乘用車項目正常運轉需要至少30億元。

新能源 汽車 時代以及 汽車 智能化的大潮,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產業的格局,催生了門口的野蠻人——造車新勢力的出現。但是和手機乃至家電產業相比, 汽車 產業無論從產業鏈/供應鏈長度、耐用/可靠性要求、銷售渠道等方面都有著天壤之別。

當然,小米也不是沒有其優勢。除了手握1030億現金這一「鈔能力」之外,雷布斯現在入局還有一個優勢——恰逢5G網路全面鋪開,車聯網正從概念向著現實落地,這就給了以人機交互界面設計見長,有著很強的軟體開發能力的小米一個難得的機會。

正因為懷著對前途的深刻憂慮,在這個正展示出前所未有變局的大時代,一家「為發燒而生」,立足於「做最適合中國人的手機系統」的消費電子產品提供商,不但在智能家電領域深耕不輟,現在正將未來的目光轉向了電動 汽車 ,這真是再正常不過了。

而為了避免「晚節不保」,為了八年前矽谷之行的震撼,為了打造更強的小米生態,51歲的雷軍選擇忙碌,從深圳到武漢,用步伐丈量小米與造車的距離,從五菱到長城,用態度探尋小米造車的邏輯。

⑶ 雷軍再談小米造車,稱小米首款車或於3年內推出,小米為何要造車

從表面上來看,小米想要造車應該是想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分一杯羹。

我們都知道新能源汽車領域被譽為未來幾十年之內最有發展潛力的幾大領域之一。

2、為祖國爭光

當然除了賺錢之外,不得不說小米還是很有愛國情懷的,在雷軍對於小米造車態度的發布會上,雷軍的一番非常感人的演說,讓在場的無數人熱淚盈眶,其實這裡面確實存在一定的煽動成分,但我們不得不說,雷軍對於愛國情懷方面肯定有很大一部分是真實的。

最後我覺得無論是何原因我們都應該支持小米這樣做下去,因為小米畢竟是國產企業,而且是非常接地氣的國產企業,對於這種企業如果我們不支持的話,那麼誰還會支持他們。

⑷ 再讀《順勢而為:雷軍傳》就會明白小米為什麼選擇現在造車

5年前 ,小米造車實際上已經開始在 內部討論 ,很多高管是 想做的 ,但被雷軍 否決 了。雷軍的保守是有了名的,在金山的時候,就因為 保守 屢屢錯失投資馬雲,馬化騰,張小龍,羅永浩等人的機會,後來離開金山自己做投資也是只投熟人,不熟不投,直到領悟了「 做人不是做 勞模 ,而是要 順勢而為 」的真理後,破釜沉舟,賭身家創建小米。

小米做成後,除了在小米生態內有選擇性地開疆擴土外,雷軍罕有大的舉動,直到 3月底突然決定 要進入電動車的賽道,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是「 車勢 」發生了變化嗎?

是的 ,也就是這兩年的時間,中國製造以 華為 ,比亞迪,寧德時代等國產廠商為代表的的「 造車勢力 」已經悄悄成長起來!

毫不誇張地講,未來中國大概率會成為 純電動車製造大國 ,而且還掌握 電動車三大件 【電池,電機,控制】所有的 核心技術 ,不會有任何一個地方會擔心 被人卡脖子 ,就是這么牛X!

將來純電動車的成功 不在於是 小米 還是 蔚來 ,理想,而是華為這幾家「造車勢力」,甚至即使特斯拉最後運營得很成功,把其他家都幹掉了,也會使用這幾家「造車勢力」的組件。

在這樣的 「大勢」 ,連PPT大師 賈躍亭 老師都要起死回生了,說實話,雷軍入局都 有點晚了 ,不過好在他決定 繼續 順勢而為 ,假以時日,加上小米的市場生態和海量粉絲,小米 汽車 大概率還是會成的~

下面讓我們回顧一下,從勤奮的勞模到順勢而為的雷軍是怎麼煉成的!

雷軍在金山成名,大成是創立小米之後,屬於典型大器晚成!

用雷總自己的話說:

前半生相信人定勝天,40歲後,明白了要順勢而為,做那隻在風口上的豬。

雷軍從小學開始,就成績優秀,是典型的我們父母嘴裡經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

1987年,雷軍考入了武漢大學計算機系。

進入大學後,雷軍依然優秀,他僅用了兩年時間,修完了所有學分,甚至完成了大學的畢業設計。

大三的時候,計算機病毒橫掃全國,武漢大學機房也中標了,所有電腦全數癱瘓,雷軍於是開發「免疫九零」,獲得了湖北省大學生 科技 成果一等獎,作為商用軟體,3個月賣出去了1萬多套,賺了不少錢。

賺了錢的雷軍信心大增,在大四的開始創業,但當時他所做的一款核心產品被盜版了,對方規模大,價格又更低,使得雷軍的第一次創業經歷不得不在半年之後結束。

結束的正是時候,因為他很快就碰上了人生的第一個伯樂。

求伯君對於雷軍來說,那就是偶像,是大神,憑借一己之力,一年多時間,用匯編語言寫了wps第一個版本。不僅填補了我國計算機中文字處理的空白,還在沒有做廣告,僅憑著口碑最高時市場份額能達到90%,成了一個時代標志性人物!

在偶像的光環感召下,雷軍進入了金山。

1994年,珠海金山公司成立,雷軍牽頭在北京成立了金山開發部,負責WPS漢卡的技術支持,並召集了20多名頂尖程序高手迎戰微軟,金山傾盡所有投入研發了「盤古」,類似於Office,裡面有WPS、電子表和字典等。

但半年過後只賣出了2000套,「盤古」沒能開天闢地。

1996年,金山迎來艱難時刻,人員流失嚴重,200多人的公司,走得只剩下十幾個,雷軍也想走,被求伯君按住了。

痛定思痛,求伯君賣了別墅,帶領雷軍等剩下的十幾個員工沒日沒夜地重構wps,開發WPS97。歷時一年,金山新版WPS97面世,公開挑戰微軟,獲得巨大成功,並在1998年獲得聯想投資,求伯君提拔28歲的雷軍擔任金山總經理。

擔任金山總經理看似光鮮,但對雷軍來說,這才是苦難的開始,因為在完成一項不可能的任務,或許,在金山的經歷對於雷軍來說,唯一不幸的就是對手微軟太強大。

金山一直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沒有被擊垮已經是不易。

從1992年求伯君用一頓烤鴨把雷軍騙到金山後,到2007年金山上市,雷軍一呆就是16年,他決定走了。

在決定離開的中層溝通會上,他說了一句:我終於把債還完了。

總結金山的經歷,他覺得金山成功有自己的功勞,金山不那麼好,也有自己的責任。

在雷軍治下,金山在所屬細分領域都是在前面的,但上市的市值怎麼看都不是一流企業,同事很多離開金山的同事們都做的風生水起,彼時的雷軍在想,「我們這么努力,為什麼在互聯網浪潮里沒有成為主流?」

想了一年,終於明白:

在金山,自己相信的人定勝天,才是前半生痛苦不堪的原因,做人呢,要順勢而為,而未來在移動互聯網,那是風口所在。


黃章:雷軍的貴人


從金山離開後,雷軍主做投資,也沒想自己要在創業,畢竟做了這么多年企業心累。

想到移動互聯網是風口,最開始雷軍想投魅族。

雷軍確實想投,談了好久,很多事宜都在落地,但在因為管理理念的分歧(人事,也就是控制權),合作告吹,但雷軍有收獲,他知道了如何做手機,並且他意識到,未來的天下是智能互聯網手機的。

用黃章後來的話說,他教會了雷軍做手機,粉絲營銷,飢餓營銷,沒有他,雷軍懂個屁手機。

用屁字,看出黃章的不甘和幽怨,但筆者想說的是,以雷軍多年做產品的經驗和人脈資源,如果不找黃章,真心想要做手機,也一樣能做起來。


打敗李開復,挖了林斌


廣東人林斌小米的初創合夥人,為了挖到他,雷軍不惜出讓小米股份13.32%,這是小米核心高管僅次於雷軍的。

在這之前,李開復跟林斌早就認識,老相識,本來是要挖林斌到創新工場的,但是半路讓雷軍勾走了。

林斌早在1995年就加入微軟公司,2000 年的時候,李開復創辦微軟亞洲研究院,就邀請林斌回國,林斌欣然同意,干到2003年後轉入微軟亞洲工程院。

後來李開復2006年去了谷歌,又成功挖角。

2009 年,李開復創立創新工場,又想挖林斌,本來都說好了,結果被雷軍截胡。

雷軍能打敗李開復的原因,筆者覺得是因為雷軍給了林斌一個夢想(當然股份也很重要,股份代表自己就是老闆,不是打工者),他點燃了一個男人的野心,為了表達誠意,林斌賣了谷歌和微軟的股票,不拿工資進入小米開干。

不得不說,雷軍馭人也有一套。


小米十年


2010年,小米成立,雷軍開始在小范圍內搗鼓手機。

2011年初,雷軍跑遍各大手機工廠,逢人就問,能不能用2000塊做一款最高性能雙核手機,所有人都搖搖頭。雷軍知道,機會來了。

同年8月,1999元的小米手機問世,預售6小時,賣了40萬台。

小米隨即成了一種信仰和現象,研究小米的爆款思維成了所有產品經理的任務。

記得曾經看過劉強東視頻評價小米,如是說:

雷軍是個瘋子,就個破手機都能一百多億。

那時小米首次突破百億,而彼時的京東在東哥苦心經營下,2014年才超過一千多億,還年年虧損,所以說這話的時候,明顯感覺出,東哥羨慕嫉妒恨~

小米這十年,雖說離世界第一手機貌似越來越遠,當時吹下的牛逼很有可能實現不了,但小米為中國手機行業掃平了山寨機,釋放行業潛力,這個 歷史 性的巨大貢獻,配上最年輕的世界500強企業的身份相得益彰。


那年雷軍拒絕了馬化騰


當年互聯網危機開始彌漫的時候,馬化騰的騰訊融不到資金,打算賣掉QQ的時候也找到雷軍,要以100萬人民幣的價格出售給雷軍。

但雷軍覺得QQ太簡單,自己完全可以編個程序自己做,沒必要花大價錢買,而且跟馬化騰又不熟,就又錯過了騰訊。


馬雲也被拒了


馬雲的故事有點不可考,因為當事人雷軍在微博上曾否認過,但筆者分析後認為未必如此。

阿里巴巴建立不久之後,最後的50萬創業資金所剩無幾,當時馬雲為了生存,找了所有的互聯網大佬,包括搜狐張朝陽,以當時金山和雷軍的江湖地位,馬雲不找雷軍的可能性不大,只不過他極有可能沒機會見到雷軍本人就被金山的人否定了,因為當時找雷軍融資的人太多了,得排隊...

目前看到最多的一個雷軍和金山同事當時評價馬雲的版本如下:

下屬對雷軍說:「這人獐頭鼠目的,滿嘴跑火車,是不是做傳銷的?「

雷軍也覺得:」他說自己的項目這么大,怎麼看都覺得是騙子!」

後來,馬雲的雲鋒基金投資了小米 科技 。


雷軍錯過張小龍


1998年9月,30歲的雷軍看上了30歲的張小龍做的 FoxMail,想買下來。

雷軍立即撥通了張小龍廣州的電話,

雷軍:「你現在哪裡上班?」

張小龍:「廣州一家系統集成公司。」

雷軍:「FoxMail 是你自己做的?」

張小龍:「是。」 …

雷軍:「有沒有可能賣給金山?」

張小龍:「15萬元,怎麼樣?」

買賣基本算是定下來了,雙方約定好張小龍再到珠海金山談一次具體細節。

不巧雷軍有事走不開,

2年之後,博大互聯網路公司花1200萬元收購了 FoxMail,張小龍加盟博大。

2005年3月,騰訊收購 Foxmail,張小龍加盟騰訊。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張小龍用非凡的成就證明了,

自己是這二十年來最頂尖的產品經理。


雷軍錯過羅永浩


老羅剛開始也沒想搞手機,他先去的小米,想做營銷方面的工作,混個營銷總監當當,雷軍沒同意。這個期間呢,就認識了小米的工程師,他就問你們最開始幾個人搞手機,那哥們說就7個吧。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老羅就想7個人,我還是有能力找到的。

然後就有了錘子 科技 。

錯失老羅,我覺得是兩人共同的損失。

老羅的人生走了彎路,雷軍錯失了一員營銷大將。

一方面,老羅用自己拙劣的創業經歷表明,自己壓根不是當領袖的人,對管理企業壓根不在行,直到錘子被賣掉,他都沒解決供應鏈的問題。

但事實證明,當老羅沒有供應鏈的後顧之憂,開始做直播賣手機的時候,還是挺猛的,比如8月7日跟蘇寧一塊賣了2億。

想想看,如果當年,老羅+雷軍,說不定...

⑸ 小米為什麼要造車

想要全面發展。

消息人士透露,小米很有可能啟動雙總部的模式,北京是研發中心總部,而湖北東風是合作造車。從小米本身來說,無論是雷軍作為湖北人,還是湖北的意願,都急迫希望小米造車能與湖北東風聯姻。

而作為小米手機的大本營,由於北京市政府的介入,小米造車才考慮了北京。而雙總部的模式,既能滿足湖北方面的訴求,也能滿足北京方面的訴求,或許雙總部是小米最終的結局。

當雷軍宣布造車之時,包括北京、上海、合肥、西安以及武漢都紛紛對其進行示愛。對於任何一個城市來說,一方面是希望能夠站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風口,另一方面則是小米已成為一個標志性企業,市場對其寄予厚望。

買車需要注意的事項如下:

1、確認購買能力:

確定購買能力,買車後不影響家庭整體的生活質量,一般根據的家庭的近三年的平均的收入情況,一般情況拿出三年家庭的20%,但是不超過家庭固定資產值的10%。

2、關注點:

對於家庭用車最重要的是安全,其次是經濟適用,因為汽車的安全承載著一家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重中之重。

3、現場確認:

根據以上兩步基本確定要買的幾款車型,親自去4s店現場確認,包括試駕、詢價、貸款情況、維修保養等相關情況。

⑹ 雷軍表示小米汽車預計2024年量產,為什麼小米會開啟造車項目

雷軍表示小米汽車預計在2024年實現量產,小米之所以會開啟造車項目,主要還是因為造車比較賺錢,而且小米創始人雷軍也希望小米變得更加的多元化。小米在家居方面做的是比較好的,而想要擁有一個完整的家,車肯定是必不可少的。雷軍希望小米的車成為年輕人的第1輛車,因此他就准備投資汽車企業,讓更多的年輕人不再為車價而煩惱。所以小米會開啟造車的項目是大勢所趨,畢竟也有這方面的技術人才和能力。小米在年輕人裡面還是比較受歡迎的,而且小米一般都是主打性價比的,小米汽車問世了之後想必價格也不會非常的高,所以也能夠吸引不少年輕人去購買。因此雷軍如果能夠將小米汽車盡快的產出,那麼對於整個小米來說都是一件跨時代的事情,而且越早的產出電動汽車就能夠越早地搶占市場。

熱點內容
孫海洋為什麼晚上去接孫卓 發布:2025-07-04 21:56:40 瀏覽:569
朋友晚上睡覺磨牙是為什麼 發布:2025-07-04 21:46:28 瀏覽:175
小米手機為什麼語言通話聲音小 發布:2025-07-04 21:43:10 瀏覽:263
為什麼輸液要上午一次晚上一次 發布:2025-07-04 21:42:10 瀏覽:446
為什麼濕疹要晚上塗葯 發布:2025-07-04 21:36:30 瀏覽:919
看見別人四隻眼睛是為什麼 發布:2025-07-04 21:36:22 瀏覽:102
為什麼前臂連同手背長體毛不好 發布:2025-07-04 21:33:26 瀏覽:342
為什麼帶方眼鏡看東西是凸的 發布:2025-07-04 21:28:06 瀏覽:268
為什麼女孩子總是讓別人感嘆 發布:2025-07-04 21:20:17 瀏覽:927
為什麼自來水泡茶顏色重 發布:2025-07-04 21:11:18 瀏覽: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