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1的r角為什麼很奇怪
『壹』 小米11pro和小米12pro對比
小米11pro和小米12pro對比如下
1、外觀小米12Pro手感輕薄,設計加分,如果以顏值論輸贏,這一代的小米12系列確實比小米11系列能打太多了,個人覺得甚至沒有對比的必要。作為開年旗艦,小米12系列外觀風格大變,小米12Pro盡管不是像標准版那樣的小尺寸旗艦,但上手後的第一感覺依舊很驚喜。
2、小米12Pro左,小米11Pro右R角對比,小米12Pro採用中置打孔加雙微曲面設計,而小米11Pro則是採用左上打孔加雙微曲面,二者邊框都譽悉很窄,即便手機帶殼後,這里總會凸出一塊黑邊,相當不美觀,看起來和高端沾不上邊。
3、小米12ProR角小耳朵幾乎消失,相比較之下小米12Pro雖然沒有徹底拋棄這個小耳朵設計,但也做了一定程度的收窄,不細看的話邊框甚至還有一點等寬的感數虛埋覺,正面視覺要比小米11Pro和諧不少,在手感方面小米12Pro雖然不算輕量,但比小米11Pro輕了薯螞3到34g,厚度也略薄一些,握持感有了明顯的提升。
『貳』 小米11r角裂開
到手機維修店更羨芹換新的。小米兄兆畢11r角裂開,到手機維猜搏修店更換新的。小米11r是小米海外品牌POCOM5,配置基本相同,RedmiNote11R正面為6.58英寸LCD屏幕。
『叄』 沒有人吐槽小米11的外觀么那四個R角怎麼看怎麼難受!
||丑!丑!丑,關鍵就在於正面那四個R角真的難看,不知道怎麼設計的!
如果軟文里看不出來,建議現場實地看看。君不見外角類似直角邊過度,內屏角月牙型鑲嵌像是套了個黑邊頭套一樣么?
對於有強迫症和顏值控的我來說,肯定是一眼否決掉了。 其實拋開性能不說,小米10那端正的商務機氣息真的要好看太多!
二者對比來看,小米11屏幕比小米10大,但窄0.2mm,長1.7mm,顯得更薄更輕,手感舒適度有所提升。 上邊框明顯收窄,但可能是基於工藝原因,導致上邊框的兩個角弧度增加,違和感強烈,喚沒顏值不過關。這個問題看評論中還是有眼亮的同道中人的。
更多精彩,請點擊關注 晨陽投資
「國際道歉日」烏合晌陪麒麟發文要求莫里森道歉!
深度好文:美元經濟泡沫多大?未來破裂已經倒計時
歷經四次破產的特朗普如何起死回生的?
馬拉多納不明白為啥13億人還踢不好球?看看A股和謹納就知道了
投資牛來了!2020年A股投資者人均凈賺10萬?
『肆』 小米這幾代手機
1.小米9太薄,手感一般,電池太小,每天充電5次。
2.小米10略厚,整體尺寸大小還可以,畢竟現在手機越做越大了,散熱差,CPU由於高溫導致脫焊,便宜賣了。
3.小米11,屏幕R角設計不知哪位工程師審美陸腔宏出現問題,感覺很不適應,驍龍早冊888發燙嚴重,散熱差,CPU特別容易脫焊,導致無法連接WIFI等。
4.小米11Ultra,跟11差不多,整體顏值顏值可以,驍龍888發燙嚴重,後置攝像頭辨識度很高,但是這個部位最燙。
5.用過的所有小米手機中小米MIX2,手機大小尺寸,薄厚手感最好,電池也挺好,外觀也挺好看,溫控做圓伍的不錯。
『伍』 小米11pro r角會變么
會吧。
R是圓角,指的是內圓弧角或伏培者外圓弧角。簡單地理解的話,你可以認為把一個矩形的四角削成圓角,那麼這個缺爛唯圓角就可以叫做 R 角。簡歷差單地說,R 角就是圓弧,在機械加工零件中會經常看到這個概念。
『陸』 小米11前置攝像頭拍出的照片為什麼是斜的
可能是由於您的拍照角度問題。
正常情況下手機前置攝像頭照出來的照片應該和你的拍照角度相同。在水平垂直拍照情況下照出來的照片就是正的。若您的拍攝角度正常,那就是設置或者相機出現了錯誤。建議您去小米售後店檢查維修。
小米11採用一億像素主攝,支持OIS光學防抖,搭配13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和500萬像素長焦微距鏡頭。手機前置鏡頭為2000萬像素,支持大廣角全景合影模式。
『柒』 小米11和小米11青春版區別
小米11青春版值得買,性價比較高。
小米11青春版作為現在小米所有在售手機裡面最輕巧便攜的一個型號,整體來說算是小米手機中目前最輕薄的在售機型,6.81mm的機身厚度搭配159克的機身重量,拿在手伏埋上完全沒有負擔。其次就是是多彩後蓋顏色。
小米11青春版的特點
小米11青春版的R角設計在小缺判螞米11家族中算得上和諧優美。眾所周知,除了青春版以外的小米11大家庭都用上了四曲面屏幕。四曲面的手感好是好,但代價是屏幕和機身的R角徹底脫鉤,看起來很不和諧。小米11青春版採用直屏設計,所以這方面好了很多。
作為一款以輕薄為核心的產品,性能和電池水平也還不錯。小米11青春版搭載的驍龍780G採用了5nm工藝,A78大核的設計。CPU大核性能接近驍龍888的中核,足以在日常使用中保持流暢,不過游戲性能就別想沖團了。4250毫安時的電池喂飽90Hz屏和驍龍780G綽綽有餘。
『捌』 小米10至尊紀念版對比小米11ultra
小米11Ultra和小米10至尊紀念版都屬於小米旗下的中高端手機,很多用戶想要連接這兩款手機的區別,那麼小米10至尊紀念版對比小米11ultra的詳細情況是怎樣的呢?
小米10至尊紀念版對比小米11ultra
性能方面
處理器方面,驍龍865vs驍龍888,這個實在差距不太大,甚至我認為對於非重度游戲用戶來說,驍龍865要更好。順帶一提,小米10u一直是最穩的『游戲手機』,沒錯你沒聽錯,在小白測評的資料庫里,小米10u玩游戲的幀率一直比888還要穩定。
屏幕方面
小米10u搭載的是國產最頂尖的華星光電屏幕,原生10bit+極高色准,使他完全達到了國際高端水平。但是,小米11ultra的屏幕是三星e4屏幕,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手機屏幕,同時擁有2k解析度和同樣的10bit。但個人認為相差不大,2k實際體驗沒有太大提升,還會更傷眼,徒增功耗。(下圖為小米11U)
攝影方面
如果對超廣角要求不高,小米10u和小米11u水平相差不大,甚至沒有差距。
小米10u是主攝ov48c 1/1.32英寸+imx586 1/1.5英寸 5x光學變焦+1/2.55英寸 2x人像鏡頭+128°超廣角。
小米11u是主攝三星gn2 1/1.12英寸+imx586 1/1.5英寸5x光學變焦+imx586 1/1.5英寸128°超廣角。
先說主攝,實際兩者相差不大,都是目前頂級水平,雖然從硬體上來說,gn2吊打ov48c,但是小米的優化貌似有問題,所以拉不開差距。
長焦都是imx586,沒什麼好說的,一樣的水平。然後是超廣角,小米11u的超廣角是手機界目前素質最高的,但10u的也不差,除了畫質差一點,但是在白平衡方面11U出了點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疫情造成的產能不足,小米11u去掉了在10Pro和10ultra上頗受好評的1/2.55英寸的人像鏡頭。要知道這顆人像鏡頭和iPhone12的主攝同樣的尺寸,素質非常好。用主攝裁切成2x,雖然說畫質差不多,但演算法虛化肯定不如原生虛化。不過11U在晚上拍照的亮度方面明顯更好。
實際體驗方面,可以參考科技美學的視頻,裡面和10ultra做了對比,可以看到,相差並不大,11U可以說是升級版,但是也差不了太多。
充電方面
小米10u擁有2021絕版的4500毫安(實際4800毫安)+120w有線充電+50w無線,而小米11u也只是5000毫安+67w有線+67w無線。由於小米11u是2k屏幕+功耗極高的驍龍888,所以5000毫安的實際續航好不了多少。
外觀方面
小米10u的設計和小米11u都非常有辨識度,但小米11u的辨識度明顯更高,個人也認為比10u好看,但10u的亮銀更好看。另外,小米11u比小米10u重了10g,但都220g往上了,在乎這10g?還有就是正面了,小米11u因為是四曲面,為了防止太易碎,所以正面的r角做的很奇葩,這是我不能接受的,很醜。
其他方面
小米11u在背後擁有一塊副屏,雖然有些雞肋,但可玩性更高。小米11u的屏下指紋還帶有心率檢測功能,不過10u也可以通過手指緊貼攝像頭檢測心率。
總結
小米10u和小米11u相差並沒有太大,也是因為小米10u做的太完美,再加上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手機零件廠產能不足,所以創新少了點,可以理解。
本文以小米10至尊紀念版&&小米11ultra為例適用於MIUI 12系統
『玖』 小米11 Ultra的優缺點
【優點】屏幕顯示素質沒得說,通透細膩。而且支持高頻pwm調光,這點我想打滿分。
哈曼卡頓調教的這個雙揚聲器音質在手機領域目前數一數二。
拍照錄像都是頂級改慧水準。特別是錄像,非常非常虛漏贊,沒對手。
續航也很好,2k+120hz手機中幾乎沒對手。
67w有線無線快充都很頂。
做工用料都屬優秀,陶瓷背板手感很好,整機非常漂亮。
支持IP68。
支持紅外遙控。
【缺點】1、系統絲滑流暢的程度不亞於iOS,但小bug不少,更新12.5增強版固件後改善很大,差殲爛但仍然存在小bug,雖然不影響使用,但希望後續更新繼續修復完善吧。
2、很容易發熱,長時間拍照會燙手,雖然這是888的鍋,但還是要說。
3、拍照切換鏡頭割裂感明顯,各個鏡頭白平衡也有明顯差異,另外還是有點快門遲滯的問題。
4、正臉R角難看。
5、屏幕出廠校色不準,需要手動調教色溫。
【總評】2021年最值得買的安卓手機沒有之一。
『拾』 沖沖沖,小米11評測:真香完事的2K屏旗艦
小米11在12月28日發布,AG玻璃和素皮版分別重196和194g,8.06和8.56mm厚。驍龍888,6.81英寸3200*1400三星10bit A屏,120Hz高刷+480Hz觸控采樣,1500尼特亮度。1億像素HMX+13MP超廣+5MP長焦微距,哈曼卡頓雙揚,4600mAh電池+55W有線+50W無線。8+128版3999元,8+256版4299元,12+256版4699元。
3999元,就給你驍龍冊拿888和120Hz的2K屏,還附送環保「無價」的55W快充頭。讓我們這些忍了5年1080P A屏的機佬,完全抑制不住嘴角上揚。體驗了一個元旦假期之後,現在給大家匯報一下。
環保與外觀
小米用充電頭搞了一波先抑後揚的宣傳,雖有炒作之嫌,但既切實地嘲諷了「被環保金錢主義蒙蔽了雙眼」的蘋果,也算給國產廠商開了個好頭。
標准版和套裝版同價,套裝版註定更加難搶,不少用戶可能會因為沒貨而「被迫環保州簡搭」。 看首批發售,備貨也算充足,不至於買標准版「被迫環保」的機會都沒有。
以環保的名義,我們首次無聊地測量了包裝盒重量。小米11包裝盒,紙質部分145g;體積更小的iPhone 12 Pro Max包裝盒,反而165g。世人真的很難猜測,蘋果究竟是不是環保企業。
小米不環保地配送銀離子抑菌的硅膠殼和出廠貼膜。硅膠殼四角有凸起,偏薄,用料自然沒法和尊貴的小米10 Pro與小米10 Ultra原廠殼比。但無論是出廠送的,還是官方賣的碳纖維保護殼,害,都無法罩住高聳入雲的主攝。戴了殼攝像頭還是會磨到桌面,保護了個寂寞。建議買能包住攝像頭的第三方殼。
環保「無價」的55W氮化鎵充電器(單賣99元),充電頭體積咐輪很小,比傳統的20W頭大一點,101g重。型號MDY-12-EQ,最高20V 2.5A輸出,可以給筆記本充電。還是小米魔改的USB-A線,要保管好它,用其他家的普通線,充電頭就只能跑20幾W的QC3.0。
充電頭的包裝很簡單,把它放手機包裝盒或獨立出來,兩種方案的物料成本貌似沒有太大區別。但獨立包裝要額外的人工和配送成本,就未必真·環保了。如果是體積巨大的120W快充頭,那反而是獨立包裝會省點材料(小米10 Ultra包裝為裝下120W頭,就做得非常長)。
不同角度看,藍色版的後蓋會在亮黃、深藍、淺藍之間過度變化,花里胡哨,I like it。
比小米10/10 Pro更加高聳入雲的主攝,「三段階梯」,每個攝像頭高一層。比後蓋高這么多,非常考驗第三方手機殼廠商。
小米社區上,網友的「修正版」的小米11,該版本修正了「原版機身和攝像頭模組R角對不上的bug」。有一說一,個人更喜歡這個版本。
光面中框,金屬材質,按鍵區域往後蓋延伸。中框只有1.8mm,略顯「鋒利」,戴殼則剛好。
上小米11,下小米10
上下頂邊削平,頂部額外開孔,帶哈曼卡頓信仰標
彎曲區域很小的上邊框,以及細長的聽筒開槽
系統默認的最小寬度從392dp變成411dp,這是高分屏的自信(翻譯就是,元素更小,同屏顯示的內容更多)。小米11屏幕圓角很大,導致通知欄變寬。但設置頁面里,仍能比小米10 Pro多看一行內容。
小米11的上下中框削平,上邊框明顯收窄,下邊框也稍窄。側邊的微曲面,入侵屏幕的部分比小米10更小,正面整體造型更加硬朗。
小米11彷彿是在雙曲屏的基礎上直接壓彎了上下邊框,導致頂部兩角的圓弧和屏幕圓弧無法對齊,彷如兩個角腫起來,略顯奇怪。
「四向曲屏」全都是邊緣小部分彎曲。頂邊和底邊的彎曲部分,剛好停在顯示區域邊緣,不會影響屏幕觀感。
小米11的外觀總結 :
屏幕:S21 Ultra出來前,業界最頂的AMOLED屏幕
有一說一,小米11的最大賣點,就是這塊雷總宣稱「可能是手機行業最貴的屏幕」(Galaxy Z Fold 2直呼懵逼):
小米11首次開機的引導,2K屏的身份象徵
「無2K不A屏」這句老話,預計很快會被重新搬出來,專門用來譴責沒有2K的A屏手機。
配合解析度提升,小米11系統從前代的392dp變成411dp(元素/文字更小,同屏顯示的內容更多)。以前要手動點開放大的圖片,現在靠近點就能看清,算半個效率工具。
515 ppi,持平2015年的小米Note頂配版,Pentile排列打折後也有420 ppi。「5年了,你知道我們這5年是怎麼過來的嗎?」。2K、120Hz和類DC調光,可以同開(PWM頻率480Hz), 一塊好屏幕能滿足的所有願望,它全都給你了。
雖然現版本固件的感知不強,但動態補償、超解析度增強等功能應有盡有。
ADB檢測的觸控采樣率
小米11的480Hz觸控采樣,觸控晶元來自意法半導體,系統日常操作240Hz, 游戲 加速模式時飆到480Hz(對續航無感,可把常用app塞進「 游戲 加速」列表裡),比較好地平衡和功耗。
屏幕全白手動最高亮度503尼特,全白激發亮度900尼特(局部亮度超過1500尼特),刷新了手機AMOLED屏幕的亮度紀錄。此等亮度,無懼夏天赤道正午陽光。
自適應模式sRGB色域覆蓋
自適應模式sRGB色准
小米11有出廠調色,官標deltaE 0.41,是頂級A屏的傳統藝能。出廠默認的自適應模式,色溫7070K左右,伽瑪值2.25,覆蓋94.9%的DCI-P3色域,128.2%的sRGB色域,兩個色域中的平均色偏分別是5和5.7,肉眼看就是艷且討好眼球。但色准這么頂屏幕,用自適應模式有點浪費,建議開高級模式里的原色模式。
可能很多人會懵逼,為什麼三星Galaxy S21/S21+都沒2K屏了,為什麼小米還會有這么好的屏幕呢?仔細一想,三星旗艦在大陸已經沒什麼銷量了,而只在大陸發售的小米11又不會到海外搶Galaxy S21系列的生意。三星賣這些頂級屏幕,橫豎都不虧,這波是在大氣層,「老千層餅」了。
性能:驍龍888首秀
作為2021年安卓旗艦的御用SoC,高通驍龍888用的是三星5nm LPE工藝,上一年的驍龍865用的是台積電的7nm N7P工藝:
AI性能從15TOPS提升到26TOPS,終於集成5G基帶X60。驍龍888的配套晶元FastConnect 6900,也帶來了WiFi 6增強版,後者支持4096 QAM和160MHz,是真正的「戰未來」配置。
手機上的AI部分,現在最主要用途是提升相機表現(此外還有語音識別、轉換、手寫識別等)。一定程度上說,蘋果、華為、高通這幾年這么重視AI性能,很大部分都得歸結於手機的攝像頭軍備競賽。
使用驍龍865(小米10 Ultra)、麒麟9000(華為Mate40 Pro)、天璣1000+(OPPO Reno5 Pro)、A13(iPhone 11 Pro Max)、A14(iPhone 12 Pro Max)作為對手。
CPU性能測試
GPU圖形性能測試
內存測試(因為該測試的穩定性一般,結果僅供參考)
小米11的滿血3200MHz LPDDR5,內存延遲和三元組合 多核測試的表現非常搶眼。
快閃記憶體讀寫性能測試(我們手上這台是海力士UFS 3.1快閃記憶體)
自從高通在CPU部分開始用「1+3+4」結構,連續3代產品的主頻都維持一致,都是2.84GHz+2.42GHz+1.8GHz。如果說是巧合,估計也沒人會信。大核和小核的頻率過於保守,導致單核性能明顯更強的驍龍888,多核成績只能和麒麟9000「五五開」,且沒能和前代拉開很大差距。
ARM官方之前也給大家透過風,A78主要任務應該是「提升能效比、節省晶元面積」,單核性能輸出都交給X1構架。後者的晶元面積是A78的2.3倍,宣稱峰值性能是A77的1.3倍,提升最大的是機器學習性能(2倍)。
3顆A78省出來的晶元面積,估計還不夠X1吃。驍龍888是「百億晶體管」,從宣發看,應該不會多於麒麟9000的153億。而A14,就算沒有基帶集成,晶體管數目也高達118億。
從晶元面積和實際性能看,2.84GHz的X1,「性價比」不高。畢竟麒麟9000的超高頻A77也突破1000分了。2021下半年的驍龍888+,X1可以飆到多少頻率,還剩下多少牙膏,得看三星5nm LPE工藝提升和手機廠商的後期優化了。
GPU部分,宣稱是史上最大的提升,性能提升35%,能效比提升20%(不嚴謹地同時計算,峰值功耗會提升12.5%左右)。Adreno 660的頻率高達840MHz,對比驍龍865的Adreno 650(587MHz,驍龍865+是670MHz),頻率提升43%。從官方給出的數據就知道,這么高的頻率下,驍龍888的GPU能效會低於驍龍865。
遺憾地宣布:拋開功耗和散熱,單論絕對性能,安卓平台依然無法威脅蘋果A14的自研GPU(但在蘋果改進「環保散熱」之前,最佳 游戲 手機仍在安卓陣營這邊)。
功耗與發熱
驍龍888空載與單烤GPU測試
X1大核在不同單烤測試的功耗
驍龍888這個840MHz超高頻的Adreno 660,扣除空載功率(我們這顆驍龍888體質不太好),單烤GPU功率可以跑到9W,738MHz時7W,676MHz時6.1W左右。而ARM這顆超大核X1,也不是省油的燈。即便只是2.84GHz,不同測試下的單核功耗2.1W到3.1W之間。
最後說明一下,GPU GFLOPS功耗測試受到的變數較多,而且不同驍龍888之間、不同系統版本之間,體質/調度都各不相同,權當參考。
室溫25.8度,10分鍾 娛樂 兔循環跑分。正面最高溫49.6度,背面最高溫49.5度
室溫25度,刺激戰場60fps 20分鍾。正面最高溫48.8度,背面最高溫48.1度
三星5nm LPE+高頻的Adreno 660,確實是熱情如火。倒是小米11的散熱表現不錯,而且調控非常積極。26度室溫,10分鍾GPU烤機也能維持7.5W的功耗,GPU末段也能維持608到676MHz。
小米11,驍龍888,《刺激戰場》被限制在60fps,畫質選項全部拉爆,測試20分鍾無壓力,平均幀率59.9幀,但正反面溫度都已經突破48度。
《原神》 60fps,拉爆所有設定,驍龍888也得當場跪下,10分鍾 游戲 平均幀率看著有51.5幀,但中途的波動非常大。《原神》其實主要是吃CPU的 游戲 ,但無奈X1也是熱情如火,6分鍾後過熱降頻影響成績。
小米11首發驍龍888,風光無限,但也承擔著早期調教的技術壓力和風險。高通驍龍888切換成三星的5nm LPE工藝、新出的X1超大核、高頻GPU,都是驍龍888熱情如火的可能原因。GPU絕對性能提升35%,性能達到"PC級"的同時,功耗也是「PC級」了(酷睿M系列直呼內行)。
相機:小米10的彗差修正的強化版
對比小米10,小米11的相機變動不大(要背刺小米10 Pro和小米10 Ultra,也得等小米11 Pro),但完全沒有湊數攝像頭:
近距離平面,彗差測試對比
近距離平面拍攝,左上角放大
冷知識:
日間場景1
日間場景2,主攝
日間場景2,超廣角
燈光場景1,主攝
燈光場景1,超廣角
燈光場景2,主攝
燈光場景2,超廣角
弱光場景,主攝
長焦微距
小米11的拍照體驗,和最新開發版的小米10 Pro分別不大,快門響應較快,和普通手機接近。真·1億像素時,後台還是得等2秒轉圈(不影響取景)。主要弱點是對焦預判邏輯和弱光對焦成功率:
長焦微距,小米10 Pro屏幕,中央放大
1億像素在很多人心目中依然是「方向錯了」的代表,但無阻S5KHMX是好感測器的事實:
續航&充電&外放&其他
小米11搭載4500mAh電池,經過了30分鍾中型 游戲 (NBA 2K15)、30分鍾本地視頻播放、各30分鍾的wifi和5G沖浪,共2個小時的續航測試後,剩餘電量78%。
受2K 120Hz屏幕拖累續航,但也不至於太差,甚至遠好於預期。這點電量付出不虧,2K 120Hz值得維持常開。
小米11有線充電曲線
小米11無線充電曲線
小米11的充電峰值功率不高,但勝在輸出穩定:
充電頭還是爆改做針腳映射的A口,私有PPS協議,需原裝線配合才能兼容PD快充。小米11現版本固件,對第三方快充頭的兼容性一般,部分第三方PPS快充頭可以上3.6A 30W左右。
小米11充電節點表
小米11充電節點圖
小米11的有線充電速度略慢於小米10 Pro(4500mAh),但前15分鍾的速度比65W的一加8T還快。而無線充電的速度,比友商的44W(4350mAh電池)還快。無線充電體驗甚佳,這個無線充電板相當值得買。interesting的是,小米11(無線充電底座無需墊塊)明顯比小米10 Ultra薄,所以底座卡位寬松,放上去會有稍微往前滑一點。
熱男路由器的160MHz 5G WiFi
FastConnect 6900(晶元是高通的WCN6851)還帶來WiFi 6增強版的特性,小米11有現役手機最猛的WiFi速度,2.4G+5G或2.4G+6G雙頻並發,可以達到3.6Gbps(450MB/s),前代雙頻並發也「才」1.7Gbps。
疊加160MHz帶寬和4096 QAM,5G WiFi單頻就能跑2.8Gbps(350MB/s)以上,隨手一個支持160MHz的WiFi 6路由,單頻也可以2.4Gbps(300MB/s),內網NAS用戶狂喜。這么high快的WiFi速度,從來不是給寬頻用的,它主要是為了提升內網投屏(MIUI+等手機、電腦多屏協同)、內網傳輸(NAS等)的速度和體驗。
總結
小米11發布的那個夜晚,是米10傷心夜。發布會上有兩個主題:環保和背刺。首先諷刺的,是不送充電器,還連數據線介面都換掉的蘋果,把環保主義強行套在用戶頭上的蘋果。此外,小米11背刺了上一代所有1080P A屏的旗艦。
小米11一句話總結:2K屏感知明顯,小米6純種繼承人,牛逼真香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