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為什麼不高飢餓營銷了
㈠ 雷軍的小米怎麼不玩飢餓營銷了
其實還是一直在玩這一套的,只是由於市場被其他品牌如華為、OV搶了很多,所以飢餓營銷耍猴那一套沒那麼多人買賬了而已。
㈡ 為什麼現在小米要結束飢餓營銷模式
現在手機都差不多,你在飢餓銷售沒有手機的話,哪裡還賣得樣起手機來啊?同小米配置價格差不多的一大堆。
㈢ 小米飢餓營銷作用弱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在我看來所謂飢餓營銷最開始是小米的無奈之舉,小米創立之初國內手機市場是中華酷聯的天下,基本上四家躺著就把錢掙了。小米出來以後攪動了這攤死水,但是初創公司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現金流,如果大量備貨萬一銷量不佳很容易把公司拖垮掉,所以採用這種小批量生產,看市場反應再決定鋪貨量的方式。後來雖然小米發展不錯但依然堅持性價比的路線,這就意味著低利潤率下不得不控製成本,舉個例子,比如本來1999的售價硬體成本就佔了1700-1800,那加上研發,人力等成本可能賣一台只賺了幾十塊錢,如果大規模鋪貨萬一遇冷可能虧損很大。其次就是等到出貨量達到一定量,硬體成本下降,才迎來真正的利潤期。外部原因就是華為的崛起,華為通過愛國營銷成功塑造了自己民族驕傲的形象,國內的科技咨詢板塊提到華為就是無腦的吹噓,彷彿華為已經是全球科技領域的制高點,其中真真假假不得而知,但在普通人看來就會對華為產生比較深的印象。小米在國內市場算是成於性價比,敗於營銷
㈣ 如何看待雷軍所說的,小米從未故意「飢餓營銷」
估計在小米初創的時候,大家可能還會一致的小米缺貨事件辯解幾句,但是從米1到現在小米已經走過了10個年頭,現在斷貨的狀況不但沒有緩解,並且連臨時取消搶購都出來了,讓任何說法都缺乏說服力。小米真的一直玩著“飢餓營銷”的把戲嗎?不過仔細想想小米的現狀,還要玩這種噱頭真的有點說不通了。
3.小米的缺貨另有原因
歸根結底其實就是一句話,盡管小米雖然已經十歲了,但是底子依舊很薄,沒法實現大量備貨。這個原因其實雷軍在很多場合都講過,小米手機利潤一直保持著比較低的狀態,無法負擔起大量備貨導致的資金壓力。
小米在發售手機除了在剛開始會准備好一定量的現貨,其餘時候基本上現做現賣;只要有一款手機成為爆款,短時間內小米也沒法找到其他生產線的話,那就只能斷貨啦。這也是小米商城一周一搶的原因之一,起碼能撐個幾分鍾;要是一天一搶,那估計搶購就變成秒殺了。
一旦大量備貨導致資金難以周轉的話,小米就只能轉讓公司的股票來維持日常運營,否則小米只能選擇破產。從現在來看公司更傾向於繼續採用現做現賣的戰略,這樣好處就是不會積壓,資金周轉比較快;但是這畢竟不是一個長久的辦法,每一次斷貨都會打擊一次消費者信心,十分不利於公司以後的發展。
至於王騰事件,小米官方曝光了後續的聊天記錄,這個人說的大概意思小米故意不備那麼多貨,因為缺貨會導致線下哄搶提價,這樣可以保證小米每款手機的在前一兩個月的銷量。
我個人跟傾向於這是個人意見,畢竟小米9的價格和配置都在那,確實有自身的優勢;況且小米並沒有多少溢價空間,這樣故意缺貨不止沒法提升多少價格,還會影響到小米的口碑。再說這樣一直斷貨肯定會對手機銷量造成影響,畢竟一款新手機發售後前一兩個月熱度最高銷售最好,錯過這段時間等到友商發布新機的時候,銷量只會越來越差。
不過小米真不打算改變現有情況嗎?在2018年小米給了雷軍99億的股權分紅,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小米財報不太好看。既然能拿出這么一大筆錢獎勵創始人,真的不如提高下產能保證小米不斷貨,畢竟取悅消費者才是小米未來發展的根本。
㈤ 小米手機早期被人認為在做飢餓營銷但現在新款基本上不出現斷貨新聞這是為什麼
現在已經沒必要去做這種飢餓營銷了,因為大家都不買這種手機的,所以現在即使斷貨也沒關系
㈥ 小米手機為什麼要否認飢餓營銷
並非是什麼「飢餓營銷」是產能、市場預期的問題,雷老闆雖然號稱身價百億,但他能動用的資金能超過3個億就已經匪夷所思了,基本上不太具備大規模生產他搞出的這個配置的手機,慢慢熬唄,雷老闆有錢賠的起,頭腦發熱的有時間等得起,我這樣喜歡看熱鬧的有的是閑情逸致冷嘲熱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