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為什麼在全球的市場份額
⑴ 小米手機銷量超蘋果躋身全球第二,市場份額多少
小米集團創始人兼CEO雷軍7月16日發出全員信,披露小米手機銷量正式超過蘋果。這次Canalys發布了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報告,小米市場份額17%,智能手機銷量超越了蘋果,晉升全球第二,同比高速增長了83%。
據悉,小米與蘋碼納果的全球前三之爭已持續多個季度。在2020年Q4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4340萬台,同比增長31.5%,首次超越蘋果並重返全球第三。隨後在2021年Q1,蘋果以15%的市場份額回升至全球第二,小米以14%的份額緊隨其後,其全球出貨量達到4940萬台,同比增長69.1%。
去年小米的研發投入近百億元
據介紹,去年小米的研發投答肢入近百億元,今年預計將超過130億元。小米也將進一步擴大研發團隊規模,今年將招募超過5000名工程師。最近小米剛披露了「青年工程師激勵計劃」獎勵了3904名優秀工程師,並面向122位技術專家、新十年創業者計遲舉沒劃首批入選者等進行長達十年的新激勵計劃。
目前,小米已在影像、快充、AI、物聯網平台等關鍵技術領域贏得了一系列長足發展,發布了澎湃C1機晶元,建立了在全球業界的一定領先優勢。
⑵ 2021 年 Q2 小米手機銷量超越蘋果,首次成為全球第二,意味著什麼
恭喜小米拿下Q2全球17%的市場份額,沖到新的巔峰,全球第二!
這距離去年Q3重回全球第三,還不到一年的時間。
這一年來,小米「豬突猛進」,一往無前!
市場銷量和份額一直在漲!
去年歐洲市場,除了一季度,全年市場份額基本都保持著百分之六七十的增長。
17%的全球市場份額,距離三星的19%也就差2%了。
而且這是實打實的市場份額,而不是出貨量等數據。
希望小米再鼓一鼓,沖一沖,爭取早日超越三星,整個全球市場份額第一回來!
國內市場也是,一季度線上份額接近40%,剛過去的618前三周的統計,國內市場份額增長到了近20%,同比再次大增。
Q2的全球成績無疑是非常亮眼的,超越蘋果銷量達到了第二,固然有蘋果主打精品效應每年只做四款的原因,但根本還是制定了適合的戰略和對應的實施辦法。
國際部目前的出貨量很大,根據上次財報顯示已經超過了50%,在歐洲也遍地開花了,這里當然少不了國外那些電信運營商的支持,不過更重要是其實是制定了符合當地市場的營銷,比如說國際部的廣告就拍得挺好,整體產品的配色和設計也會顯得更年輕一些,印度那邊也因地制宜做了不少本土化適配,在國際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國內則經歷了線下千店齊開和618的檢驗,保持了相當不錯的韌性。線下店鋪在鋪開下沉,在部分省份實現了縣級全覆蓋,並依然保持了不錯的增長速度,這些店鋪的體量是線下銷量增長的重要基石。618活動作為年中大促,承擔著年中盤點的任務,今年大家逐漸走出疫情的沖擊,能展現更好的消費力,配合降價也確實打出了非常不錯的銷量,以k40為例,僅在京東單一平台單品銷量就突破了70w,這是非常恐怖的成績,也側面證明了k40的產品力。
總而言之,全球第二這個數據確實讓人心潮澎湃,但其實也沒有太多意外,按部就班腳踏實地,目標就不會只是第二了。
在普遍缺芯,驍龍780g都能搞得跟定製一樣的時候,小米依舊取得這個成績,說明小米在上游供應鏈話語權已經不小了。
未來,在澎湃出來之前,小米還會繼續加強對供應鏈的掌控和管理。
但小米新10年仍有無數問題需要克服:
1.MIUI。MIUI已經從當年我買小米5S時候的最大亮點到如今小米高端化的絆腳石,確實不該,管理層面對軟體的不上心有很大的責任。MIUI13,必須要把曾經的那個小米手機最大亮點的MIUI還給米粉(穩定、流暢、省電)。假若MIUI13問題還得不到解決,那麼問題就會爆發出來,小米手機走向下坡路也不是沒有可能。
2.小米的高端份額仍需提升。本以為華為跌倒,同是國產的OVM能夠吃到不錯的高端份額,哪想到如今基本被蘋果拿走,真的心有不甘。小米的各種硬軟實力都需要不斷提升,不斷拿下更多的高端份額。
3.小米的生態不牢固。小米的智能家居生態雖是完整,但不完善,而辦公生態更是差勁。筆記本產品力一般,平板到現在還在咕咕咕,小米缺乏多設備聯動、多屏協作、一碰傳等等的體驗。舉個例子,前幾天去華為上海旗艦店體驗了華為智能設備的一碰傳(比如手機碰音箱),那是真的爽;但小愛同學作為智能音箱的龍頭,居然沒有這個功能,實在不該。
4.小米要加速下沉。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和小縣城,依然鮮有小米專賣店,農村更不用說了,想要進一步提高銷量,下沉市場必須重視。
5.澎湃。我認為雷軍最風光的時刻,便是發布澎湃S1的那一刻。晶元可以說是手機行業的至高之術。麒麟被美帝封殺,我十分痛惜和不甘。希望澎湃的手機Soc早日回歸,攀登技術高峰。
無論如何,再一次看到國產品牌躋身世界前列,代表中國 科技 、中國智造的一部分向世界證明自己,我都由衷感到高興和喜悅。 為中國有這樣的企業而感到高興。小米,未來可期!
⑶ 雷軍回應小米銷量超蘋果躋身全球第二,你如何看待這個回應
根據cnalys發布的有關二零二零年第二季度的數據顯示,小米手機的銷量超過蘋果躋身全球第二,在這一消息上了熱搜之後,雷軍連續發微博表達自己的喜悅。雖然這一次並不是小米啟衫卜首次超過蘋果銷量,但這是小米首次創歷史新高達到全球第二的位置,所以雷軍如此高興也是能夠理解的。其實不只是小米,其他手機廠商在二零二零年第二季度的銷量也不落下風。小編認為這一方面得益於國內疫情形勢穩定和疫苗的推廣,刺激了大家的消費慾望,另一方面則是國產手機廠商開始在海外市場發力,吃掉了國外手機廠商的部分市場份額。
盡管目前的形勢看起來讓人十分欣慰,但是如果想塌差要超過三星,還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積淀,想要讓國產手機坐上全球第一的寶座,國產廠商還需要更加的努力。
⑷ 小米的銷量超蘋果躋身全球第二,小米手機為什麼這么受歡迎
小米手機的質量一向都是非常好,並且近年來小米手機一直在布吉,不定期地進行科技的研發,製造出更加質量好的手機出來。從以前有人嘲諷小米手機總是發燙,到現在小米手機的銷售量超蘋果躋身全球第二,所以說小米手機的進步是有原因的。正是因為小米手機的不斷進步系統的更新讓小米手機的功能更加完備,所以讓全世界的小用戶都非常喜歡小米手機。
這就是雷軍的銷售理論了,既肯把錢投資在銷售上,同時也肯把錢投資在產品的提升上。所以也正是因為有經濟能力的支持,讓小米公司不斷進行的進步和研發才獲得了如此巨大的進步,現在已經成為全球第二的銷量了。可以說宣傳和功能的到位,也讓小米手機走向了世界品牌的位置。虐待中國小米手機品牌,走向世界,也讓中國品牌亮眼世界。
⑸ 小米在國際市場上有什麼樣的影響力
引言:小米手機是我國著名的智能手機品牌之一,而且小米手機在消費者中的認可度還是很高的。它的創始人雷軍也受到很多人的喜歡,那麼小米手機在國際上有怎樣的影響力呢?
三、希望小米手機堅持自己的創新
其實小米手機在自己的前幾款手機的設計以及它的功能上都有很多的獨創性,甚至連蘋果手機都無法超越。所以小編也希望小米手機除了不斷的佔有市場份額以外,也希望它能夠在手機平台上做出更多的創新。
⑹ 小米出貨量世界第二背後的榮耀與隱憂
據IDC最新發布的2021 Q2全球智能手機市佔率統計顯示, 小米手機銷量超越了蘋果,晉升全球第二 。小米Q2出貨量5310萬台手機,增長86.6%,市佔率16.9%。世界媒體也紛紛以「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機單季的供貨量方面首次躍居份額第2位」為題進行了報道。
手機市場份額前五
面對這份成績單,小米自然喜出望外。但在這種喜悅和榮耀的背後,小米還有很多的問題要直面。
01
沒有 科技 含量加持的走量
在這么多年的摸爬滾打之後, 小米已經完成了從最早的草根品牌的定位,向成熟品牌的邁進和轉型 。小米所取得的成績,也說明了這一點。但出貨量並不意味著創收能力的突飛猛進。
最近小米也入選2021《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338位。較去年上升84位,成為互聯網相關企業中進步最快的世界500強企業。這是小米連續三年上榜。
但是對榜單稍加比較,就會發現三星電子排名第15;在盈利方面,蘋果以574億美元的利潤位居榜首。在手機軟體領域,谷歌和蘋果所控制的移動操作系統安卓(Android)和iOS的市場佔比分別高達81.5%和18.4%,幾乎控制了整個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市場。
因為晶元出貨面臨的普遍短缺,晶元企業的上升也很快。此情此景,就不得不提 小米自研晶元的失利和敗北 。在晶元方面,小米的戰略眼光是到位的沖老。澎湃S1,發布於2017年,是一款28nm製造、8核Cortex-A53的手機晶元,應用於小米5C這款手機上。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款晶元的失敗是必然的,28nm的工藝相較其他同級晶元劣勢明顯,最關鍵的是它的基帶晶元,別說全網通了,連雙網通都很勉強,LTE也只做到Cat.4。
手機最核心的軟硬體方面,小米都不佔自研的優勢 。雖然三星也是安卓陣營,但是三星不單自己做手機,更重要的是占據了上游的供應鏈,在晶元等方面保有絕對優勢。
雖然從出貨量的維度來講, 小米取得了全球第二的成績,但整體的綜合表現都並不出色 。華為手機剛剛開完發布會,面對封鎖坦誠供應不足。小米整體出貨量的上升,某種程度上是 因為華為份額的下降,小米擠佔了這部分空間 。
但也正是這一點, 小米的這種受益模式註定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如果說去年,小米是華為銷量對沖最大的受益者,那麼到了今年,華為手機業務還剩多少市場份額關繫到小米是游晌否還能繼續享受這種銷量對沖而保持去年高速增長的勢頭。
手機出貨量
根據浦銀國際研究的報告,今年小米將繼續受益於華為手機銷量的對沖。其中歐洲市場將拿下30-35%華為手機的市場空間;其次是中國市場,小米將拿下約30%華為手機的神判鋒市場空間,而 從全球看,小米將會獲得27%左右華為手機的市場空間 。但向小米一邊倒的局面將被更加均衡所替代,後知後覺的OV將分別拿下華為手機22%和20%左右的空間。
02
小米占據高端市場了嗎?
雷軍曾表示,「經過五年(始於2016年)的艱苦卓絕的補課,我們產品能力已實現了巨大的提升,並在高端市場打開局面並站穩了腳跟。」
但問題是,小米真的占據高端市場了嗎?安卓手機陣營的高端品牌,從最初占據技術領先優勢的三星,輪替到依靠單點突破實現整體性能和品牌提升的華為,這是大致的品牌交替曲線。但到 目前為止,還很難說小米占據了高端品牌的市場 。雷軍的這一番表達,更像是自嗨。
小米手機的性能和性價比,經過這么多年的打磨,肯定是經過了市場檢驗的。但品牌,是另一種需要經營的無形資產,但最核心部分還是根植於產品的創新能力。以華為為例,將相機拍照鎖定為重要的爆破點,發布會則經過周密計算選在歐洲,高舉高打,和國貨崛起同頻,收割了一大批中高端用戶。
相比較之下, 小米則在營銷和品牌方面,一直都顯得很保守 。如果說在小米成長的早期,這種狀態是可以被理解的。但在小米已經取得今天的成績的情況下,小米的四平八穩則顯示了自身的核心局限——小米整體還是被當作一家製造業企業,所以整體的估值不高。
小米手機
2011年,小米1橫空出世,並開啟了互聯網手機的時代。現在智能手機行業都快進入衰退期了,小米拿出什麼革命性或者有實質創新的產品了嗎? 十年過去,所謂的創新,都談不上實質上的創新,嚴重依賴於高通的晶元和安卓的開源代碼 。根據財報數據,2020年小米手機毛利率為8.7%。作為對比,蘋果公司的每一款手機毛利率均超過50%。
進入5G時代以來,各大手機廠商紛紛啟動高端化戰略,試圖在高端市場分一杯羹。去年年底,小米就攜小米11Ultra系列大張旗鼓地沖擊高端手機市場。但就在今年618期間,該系列手機便開啟了史無前例的優惠,已有電商渠道公布了超過1100元的優惠幅度,即便是其他的渠道也優惠超過了700元,基本上算是給這台所謂的高端旗艦畫上了「句號」。
而在全球市場, 小米的整體策略依然是利用低價搶奪市場份額,甚至為此出現了個別機型現負營業率的情況 。瑞銀對小米出貨量較大的紅米Redmi K30 5G進行的拆解分析表明,其128GB的平均售價為2299元人民幣 (350美元)。加上製造、貨運/物流和保修成本,預估產品毛利率為9%,與公司平均水平相當。但是考慮到運營支出/銷售,估計營業利潤率約為-1.7%。
利潤率
高端機攻略也拖累了小米集團的凈利率 。2020年小米對外投放廣告開支55億元,主要是為了推廣高端機型。廣告開支的增加,讓小米2020年凈利率為5.28%,相比2019年的5.58%略有降低。如今,榮耀從華為獨立出來,已擺脫了晶元的困境,並明確宣布定位高端,硬體配置將超越華為的Mate、P系列。 在榮耀的反撲之下,小米的高端機戰略能否站穩,還有待觀察 。
03
小米 汽車 的掣肘
2020年2月,雷軍宣布造車之後,小米集團股價一度漲幅超過12%,當天收盤市值增長500億港元。這說明市場很看好小米造車。對於造車,雷軍直言,他和小米已經做過充分調研,並且首期投資便為100億元,未來十年預計將投入100億美元。雖然較之國內不少造車新勢力起步階段的缺錢卡脖子,但仍有不少人質疑, 起步略晚的小米造車,首期100億元的投入能夠支撐其走高端、做智能化研發、攻克新造車核心技術嗎 ?
更何況,100億元對於如今的造車領域來說已經不算多了,一直被詬病吝嗇研發投入的蔚來在2020年的支出便高達24.9億元,今年更是預計超過50億元,這還不算蔚來在過去三年投向工廠硬體、三電系統開發、換電站以及市場體系服務體系等的支出。要知道,過去三年蔚來凈虧損高達376億元,而且這些虧損的錢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壁壘。在這個馬太效應明顯的賽道,後入者小米如何形成差異化優勢,生產出有小米特色「殺手鐧」的成型車,將考驗雷軍的智慧。
造車可能會讓小米躋身萬億市值俱樂部,也可能會因為巨大的資金投入將小米拖入深淵 。小米雖然外表家大業大,但因為整體的市盈率不高,所以造就了小米在品牌經營方面也極其講究性價比。
但在競爭高度激烈的 汽車 市場, 小米很難復制性價比奇跡 。現在的電動車市場呈現兩頭開花的局面,以特斯拉、比亞迪和蔚小理為代表的20萬以上的高端化路線,和以五菱宏光MINIEV為首的10萬以內的低端化路線。三年後,小米 汽車 量產後將切入哪個市場呢,保持性價比勢必就不會往高端上走,往低端,以五菱積累了十多年的品牌、市場優勢就連特斯拉也很難在銷量上討到便宜,更何況小米。況且,加上自動駕駛等核心組件,要維持性價比的品牌形象,只能往競爭最為激烈的10萬-20萬區間去靠,這意味著 小米迎頭相撞的不僅僅是未來可能下探至這一區間的特斯拉,更是一群對電動車分外眼紅的燃油車企 。
小米 汽車
在沒有完全革命性續航突破比如半小時充1000公里之前,和完爆其他對手的產品力, 小米 汽車 這個「新來的」可能會慘遭蹂躪 。造車已經到了一個涇渭分明的階段,新能源和自動駕駛,雖然在物理基礎上有重疊,但是這兩條路已經不是同一個層面上的不同方向,而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進化方向。也就是說,新能源本身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標配,自動駕駛才是真正角逐的方向。
而小米現在入局,就意味著先要追平新能源 汽車 業態的平均水平,還要追趕自動駕駛。迄今為止,作為手機行業頂流的Apple雖然屢屢傳出造車的消息,但真正落地的產品依然虛無縹緲,蘋果的戰略布局不可謂不早,供應鏈整合能力也不可謂不強,但在產品兌現上的遲疑,就說明這件事並不簡單。伴隨著特斯拉在價格方面即將洞穿20萬以內的趨勢愈加明顯,小米要保持性價比的慣性無異於難上加難。
世界第二,只是出貨量的排名,對這一點,要保持足夠的清醒。 隨著競爭的升級,技術實力儲備的短板,會暴露的越加明顯,追趕也會變得越來越吃力 。小米和雷軍沒必要再去盤點自己過往的選擇和夢想了,重要的是看清當下,解決問題。
⑺ 小米手機全球市場份額首超蘋果!位居全球第二
小米CEO雷軍在7月16日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則消息:「Canalys發布了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報告,小米市場份額佔17%,銷量超越了蘋果,位居全球第二。」這對於小米來說,是小米發展史上一次重大的里程碑,這對於我們的國產智能手機也具有深刻影響。
與此同時,我們的OPPO和VIVO也分別位居於第四和第五。由此可見我們的國產手機也在不斷地發展進步。而小米為何能在短時間內擁有如此大的成就呢? Canalys方面表示小米的高速增長離不開海外市場的支持與發展,其中拉丁美洲增長300%,非洲市場增長150%,西歐市場增長50%。由此可見,小米不僅在國內廣泛全面地向大眾市場提供各種各類產品,對於海外市場,小米也緊緊地抓住了機會,這才讓小米又更上一層樓。
⑻ 躍居全球第二的小米,卻邁不過vivo走向國內第一
基於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對 科技 產品的熱愛氛圍,我國歷來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前,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了全球智能手機跟蹤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市場出貨量為3.13億台,其另一份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大陸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7810萬台,也就是說,我國為全球市場貢獻了24.9%的份額,約佔全球市場的四分之一。
充滿消費活力的市場,必然引來行業巨頭們的垂涎,在華米OV領銜的國產智能手機廠商展開激烈廝殺之外,蘋果布局國內市場多年,不僅在產品創新走耐談山向與國內品牌保持同頻,也在定價策略實施調控。今年,在iPhone 12面臨 科技 含量不足的指摘之後,蘋果價格調整的頻次明顯高於往年,甚至罕見地加入到618的價格戰當中。而三星雖因三星Note7的爆炸事件和近幾年陸續關閉位於天津、惠州等國內的代工廠,將產能重點轉向東南亞的戰略失策,逐步掉隊成為「Others」,但這並不妨礙其對中國市場的收復野心,除了在各個價格段覆蓋層面上疊加「性價比」優勢以外,據悉,下半年三星在產品營銷方面會更加重視,試圖強化中國區的品牌影響力,加速中國區業務布局。
在全球市場5G換機潮契機和華為全球市場失守的雙重影響下,市場格局瞬息萬變,手機廠商的每一份成績單隨時都有改寫的可能,因此手機廠商的反應與行動都必須要快、准、狠。
在第二季度的數據中,我們看到在眾多手機廠商中,vivo先下一城。
數據分析結構Canalys的報告顯示,2021年Q2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7490萬部,其中vivo以1820萬部排名第一,所佔份額高達24%。OPPO、小米、蘋果、榮耀分別以1600萬部、1260萬部、790萬部、690萬部的成績緊隨其後。
較之同樣實力不俗的小米、OPPO、蘋果,vivo能夠獨占鰲頭的原因,筆者作以大概分析:
深挖線下市場是vivo立足我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核心要義,來自網易 科技 的數據表明,截侍凳至2015年,vivo線下門店已達到25萬家。從2015年至今,國內手機市場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vivo穩居前列,其線下門店數量還在持續追加。
產品方面,vivo擁有NEX、X、S、Y四大系列,NEX系列主推前沿技術、X系列主打全面影像、S系列主攻自拍與外觀設計、Y系列則強調長續航,清晰劃分每一系列的同時vivo還精準把控產品對應的價位段,實現從1000至6000+價位段的全面覆蓋。
優秀的產品從不畏懼市場的考驗,以最新發布vivo S10系列作為研究個例,我們不難發現,在這個手機外觀頻頻「撞臉」的微創新時代,能夠跳脫出行業傳統思維,將目光投向更具技術難度的光致變色技術,通過更新奇的體驗來觸達年輕用戶,vivo的勇氣彌足珍貴。
據悉,光致變色技術主要依靠新型光分子開關實現,而光分子開關早期多用於顯微鏡光存儲器件、生物靶向劑,在經歷不斷實驗、多次推倒重來之後,vivo才將昌中其運用到vivo S10的綺光煥彩款版本之中,將手機置於紫外線光照射下,克萊因藍便會顯現出來,達到光致變色的設計初衷。
受到vivo的影響,已經有多家智能手機廠商開始探尋將多樣化的變色技術運用於智能手機後蓋。其中代表者是華為P50 Pro典藏版,每當電話鈴聲響起,電致變色工藝的後蓋都會同步變色,巧妙來電提醒的同時還多了炫酷感,還有OPPO Reno6 Pro+柯南限定版,這款產品加入了情侶互動屬性,「咚、咚」敲擊兩下,便能通過電致變色傳遞愛的信號。
(OPPO Reno6 Pro+柯南限定版)
毋庸置疑,搶先布局與技術研發組成拉動vivo快速奔跑的兩架馬車,令其在面對蘋果、小米、OPPO等強敵圍堵時,得以突破重圍,笑到最後。
而面向同樣充滿機遇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小米的反應動作最為迅速。
7月16日,雷軍在《致小米同學的公開信》中透露:小米已經進入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境外市場的營收貢獻佔比已達一半,目前在十多個國家市場份額第一。
再往前翻,3月末舉辦的小米11 Pro/Ultra發布會上,小米決定通過7種語言,超過50個國家,92家平台同時直播,向全球消費者傳遞小米的聲音,品牌全球化的野心不言而喻。
小米強大信心的來源,主要是實現了五項全球首發——小米11 Ultra全球首發三星GN2感測器、小米11 Ultra全球首發超級快充硅氧負極電池、小米11 Ultra全球首發全相變散熱技術、小米MIX Fold全球首發液態鏡頭、小米11青春版全球首發驍龍780G晶元。
強大技術實力支撐之下,小米的市場收割效應立見。Canalys統計的2021年Q2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數據顯示,小米以17%的份額首次位居第二,將蘋果擠到第三。
縱觀小米旗下最新產品,弱化性價比標簽,強化高端形象是關鍵詞。定位最高端的小米MIX Fold已經上探9999-12999元價格區間,與華為Mate X2、三星Galaxy Z Fold2三足鼎立,在往常由三星、蘋果、華為領銜的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中,小米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不過,小米能夠躋身全球第二,子品牌Redmi功不可沒。對比小米的高端化,Redmi親民許多,旗下K系列、Note系列、數字系列分別定位旗艦/次旗艦、千元機、百元機。
Redmi的強勢之處在於「極致性價比」。在Redmi的品牌價值體系中,同樣的價位做到配置領先,進而在競爭中與對手拉開身位。在618促銷和大學生購機的時間檔,子品牌的價格優勢得以凸顯。
其次,Redmi巧妙地避開了「全面」二字,其將對應價位段消費者感知最強烈的體驗無限放大,其他體驗稍做減法,以求獲得消費者認同。事實證明,在三星因為越南疫情而將東南亞市場留出空白後,Redmi進一步幫助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攻城略地,於第二季度登上全球第二寶座。
按理來說,國內市場作為小米的大本營,在全球第二的佳績下,國內第一是手到擒來。畢竟此前華為便是在國內市場第一的基礎上,成功躋身全球第二。然而,小米前面還有vivo和OPPO兩座大山。
深究原因,發現線下市場對於小米影響極大。截至2021年初,小米之家線下門店才達到7000家,雖然彼時千店同開風頭無兩,後續還喊出要將「1萬家小米授權店開到鄉鎮人的家門口」,但是這樣的數據在vivo面前幾乎沒有存在感。
早在2015年,vivo線下零售店已經達到25萬家。同時Counterpoint Research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線上銷量占整體比重僅為33%,然而線下市場銷量佔比高達67%,可見vivo針對線下市場的完善布局收獲巨大。而小米沒能拿下國內市場第一的主要原因,其中之一便是線下市場布局上的後知後覺。
其次,品控是繞不開的話題,近期小米11主板被燒、WiFi失靈頻現,近兩千名小米11系列手機用戶氣憤之下抱團維權,以求妥善解決產品問題的同時引發小米對品控的高度重視。歸根結底來看,品控體現的是自有工廠的規模與實力,小米近年才開始建設自有工廠,高需求與產能不對等,高壓之下品控問題暴露無遺。較之小米,vivo從發展早期便將自有工廠作為後續茁壯成長的基石,產能有保障、檢驗高標准護航之下,vivo旗下產品一直以高質量活躍於智能手機市場。
而且除了「外患」,小米還有「內憂」。曾經引以為傲的MIUI系統優勢不再,BUG多、卡頓、臃腫成為新標簽,以往一片和諧的雷軍微博評論區,已經成為問題反饋區,用戶們憤怒地控訴著MIUI的種種問題。對於一門心思沖擊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更高份額的小米來說,無疑是後院起火。
可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第一都是小米的傷心之處,能夠拿下全球市場第二,卻做不到國內市場第一,實在有些尷尬。
⑼ 小米為什麼可以進世界 500 強
這是一個大的方向,但是歸根結底,與小米一步一步穩扎穩打,有著必然的關聯。
1、注重研發作為一家互聯網企業,研發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而小米在研發上面的投入,始終是在業界排名非常靠前的。2019年研發投入75億,2020年研發投入預計100億。在這種巨額的投入之下, 我們看到了領先業界的一些先進技術。從最早的小米MIX開創了全面屏時代,到其後的包括超高像素相機、高功率無線充電等等,都在技術上面做到了超前。而且,小米布局高端,Redmi在中低端發力,也讓小米整體的布局更加完整。
2、小米手機+5G+AIoT從小米手機+AIoT,再到小米手機+5G+AIoT,小米依靠著研發,在AI智能和5G方面,走到了行業的前列。根據相關的數據,截至2019年,小米的AI賦能IoT平台,連接數量達到了驚人的2.35億台!小米電視,更是多年取得了銷量第一的業績,全年的國內出貨量,更是達到了1000萬台!簡單總結,依靠著核心技術和良心定價,小米在全生態的智能硬體,都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3、經營盈利穩定健康正是在高額研發,精準布局以及對5G的搶先,小米在整體市場萎靡的情況下,依然在盈利方面有著佳績。根據官方的權威數據,小米集團2019年總營收達人民幣2058億元,同比增17.7%。經調凈利潤115億元,同比增34.8%。持續健康的盈利,也讓小米一直被業界看好。
⑽ 2022年Q2全球手機市場份額:三星、蘋果、小米前三 華為無緣前五
#打卡挑戰局#
據Canalys 發布的新數據顯示,2022 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 9%,手機出貨量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下降。
①三星,市場份額21%
②蘋果,市場份額17%
③小米,市場份額14%
④如山OPPO,市場份額10%
⑤vivo,市場份額9%
三星就厲害了,三星目前在國內已經退出了市場,為何渣高中還能在全球保持銷量第一?雖然三星曾經也是國內手機市場的皎佼者,但由於他的不關心,歧視,手機安全性能問題等等,各種原因。目前在國內已經沒有市場了。其實三星企業,之所以能夠這么強大,就是因為他有完整的工業體系。手機上,他在處理器,屏幕,都是世界一流水平。自身實力非常強悍。況且安卓旗艦上,華為遭受打壓,很多份額被其他三星手機佔去。
2022年上半年季度,不能說因為疫情那些的原因吧,只能說2022年上半年發布的手機旗艦,基本都是擺爛,每年的創新改進確實有限,老用戶逐漸也不再熱衷於換新,所以智能手機這個市場每年都在縮水。價格水漲船高,安卓旗念者艦普遍看標蘋果價格,年輕人實力有限,沒有這么大的經濟實力。所以下跌我覺得很正常。
但是可憐了我們的華為企業,平白無故在全球化競爭中遭受美國打壓。在手機銷量排行榜沖刺全球第一的過程中,慘淡落下帷幕。最後只能苟且,只為活下去。相信華為經過歷經三年之久的打壓,將會變成一隻鳳凰——涅槃重生。贏得屬於自己的榮耀地位。
好在華為能夠處理過來,不至於一蹶不振。華為的主要利潤就不全是來自手機業務, 更多的是來自於技術服務。因為華為是5G網路專利最多的企業。專利費那些也能夠賺一筆。雖然華為目前的處境非常的困難,但是相信華為能夠創造新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