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為什麼要搞蘋果手機
『壹』 蘋果高通大戰原因是什麼
蘋果高吞吐量戰爭的原因是什麼?據北京時間1月19日消息,泄露的電子郵件顯示,蘋果和高吞吐量之間的法律戰爭源頭不是專利使用費,而是擔心代碼.
高吞吐量敢於「憤怒」蘋果的原因是高吞吐量掌握了大量的通信業專利,蘋果不能繞過高吞吐量.另一個原因是高吞吐量不生產移動通信業的其他產品和設備.
蘋果高吞吐量戰爭的原因是什麼
高吞吐量是開發驅動型公司.
高吞吐量在2G時代取得了CDMA網路制式的主導權,基本上取得了所有清弊配CDMA的核心專利,在3G時代,各種3G標准(IEEE以外的wimax)以CDMA為中心,在3G時代高吞吐量確立了移動通信領域的絕對霸主,3G時代被稱為高吞吐量時代.
3G時代高吞吐量的全球徵收「高吞吐量稅」,使通信業整體受苦,在4G的「高吞吐量化」下,實際上4G標准中高吞吐量的分量幾乎消失了,但由於兼容性問題,在4G時代,高吞吐量依然是通信業不可原諒的公司.
蘋果高吞吐量戰爭的原因是什麼
蘋果不願支付通信專利費也在業內很有名,各種拖欠專利費,經常被通信業巨頭指控,這也是常態.
高吞吐量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是因為其他移動通信業巨頭有自己的移動通信業產品和硬體設備,高吞吐量除了晶元什麼也不生產.
高吞吐量初期有自己的手機和設備,之後為了普及自己的CDMA技術和晶元,冷酷地賣給了其他公司.正因為如此,「諾基亞、愛立信、華為等」移動通信業的大公司也因為得不到高吞吐量的軟肋而答指必卜嫌須妥協.
高吞吐量被稱為軟肋的唯一地方是「反壟斷」調查,如果這個地方被FTC抓住,高吞吐量被判定壟斷的話,高吞吐量的專利費徵收後變得困難的可能性很高,也許會影響通信業整體的構造.
『貳』 為什麼高通要禁止蘋果在中國銷售手機
高通本周末已經向北京的一家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狀告蘋果使用高通的技術卻沒有付專利費,尋求法院禁止蘋果在中國製造和出售 iPhone。
高通指控蘋果侵犯了 3 項專利技術,這些專利覆蓋了蘋果目前應用於 iPhone 的電源管理和包括「Force Touch」觸摸屏技術,而並沒有支付相關專利費用。這是到目前為止高通針對蘋果採取的最大行動。
蘋果和高通的法律爭端是從年初開始的,此前蘋果曾在中國起訴高通壟斷並要求罰款 10 億元。4 月份開始蘋果已經停止向高通支付涉及每一台 iPhone 的晶元專利費。
如果高通此次真的勝訴,那麼這對於蘋果來說將是最沉重的打擊。不過對此蘋果公司聲明回應稱,一直願為專利付出公平合理的費用,但高通收費不合理。同時他們認為高通的訴訟會失敗。
『叄』 為什麼高通要禁止蘋果在中國銷售手機
這只不過是撕逼的一種方法而謹凱已。但是實際上蘋果手機不可能被禁售,甚至於對它帆晌含的銷量沒有任何影響。只不態笑過是高通為了讓蘋果讓步所使用的方法罷了。比如說今天是iPhone X預售的日子,iPhone8等其他設備也沒有因此受到過影響。普通消費者無需關心。讓他們狗咬狗去吧。
『肆』 蘋果手機憑借iOS不可一世,試問哪家公司有潛力能把他拉下神壇
蘋果公司的兩大「利器」讓它在業界「劍指天下」、不可一世!這兩把利器就是蘋果A14系列晶元和iOS系統。那麼問題來了,蘋果公司的這兩大利器這么強,現在哪家手機廠商能把它拉下神壇?可以這么說,目前全球還沒有哪家 科技 公司有這樣的實力,包括三星和華為。
晶元級型納別的對比:蘋果A系列晶元和三星獵戶座、華為海思麒麟晶元有什麼區別?蘋果A系列晶元的集成度是比三星獵戶座、華為麒麟晶元都低的,不僅晶元體積比較大,基帶晶元也是外掛的。為什麼這樣呢?其實就是因為蘋果公司的高層不想對某一零部件製造商依賴性太強。iPhone7系列之前它用的是高通的基帶晶元,說實話,高通的基帶晶元性能很好,信號也穩定,但是後來蘋果公司高管發現,蘋洞神果A系列晶元對高通的基帶依賴性太強了,就引入英特爾基帶,兩者混用,最後直接收購英特爾基帶部門和團隊自己做。但是,最後發現基帶研發並不好做,性能差、信號不穩定,今年的iPhone12系列只能又繼續使用回高通的X55基帶晶元了。
蘋果A系列晶元體積大、集成度低,並不意味著它的性能就低。每一年的A系列晶元的跑分,在所有晶元研發團隊中,性能參數和跑分都是最高的,其實跑分跟系統也有很大關系,蘋果手機的iOS系統與安卓系統的不一樣的,下面會有介紹。
在晶元內部構造方面,CPU、GPU、NPU、ISP、DSP等都是蘋果公司自研的;除了基帶晶元之外。另外,蘋果A系列晶元的CPU、GPU、NPU內核已經實現了魔改,自主率更高。
而華為麒麟晶元的內核還是ARM公版架構;三星獵戶座的IP性能大核已經實現了魔改,叫貓鼬架構,功耗小核還在使用公版核心,這就是華為麒麟、三星獵戶座晶元比不上蘋果A系列晶元技術優勢的原因之一。
操作系統的對比現在,華為手機、三星手機都是使用谷歌的安卓系統,安卓系統基於Linux進行開發的開源系統,而蘋果公司的iOS系統是基於Unix開發的閉源系統,開源系統和閉源系統又什麼不一樣呢?
可見,Linux系統雖然兼容性好、可窗體管理系統,但是門檻低、對硬體要求低,可能會引起軟硬體混亂開發使用的情況;而Unix雖然沒有窗體管理系統,但是對硬體要求高、軟體應用管理嚴格,所以軟硬體環境比較好、流暢性高。
安卓與iOS系統哪個好?安卓具有的窗體管理系統,其實就是多後台運行,很多人比較喜歡多後台運行的系統,但是隨著這幾年手機廠商們為了提升系統流暢性、省電等體驗,對後台管理也變得越來越嚴格,安卓手機殺後台特別嚴重,跟iOS系統的偽後台運行差別變小。
華為的鴻蒙系統怎麼樣?華為的鴻蒙系統已經出到2.0版本,主要還是物聯網的發展方向,目前還無法再移動端使用,現在的系統生態也還在不斷地發展、優化。由於華為也是基於Linux系統研發的,它的系統特徵性跟安卓差不多,但是它是我們國內 科技 公司開發的,安全可控,我們還是要支持它的發展。
當前最有潛力的必須是華為了!如果公平競爭,華為手機要不了幾年就能超過蘋果,看回答有人說晶元靠進口,蘋果的晶元難道是他自己生產的?基帶不是他的,RAM、ROM不是他的,屏幕不是他的、手機結構件不是他的、最後的組裝不是他的!
說到底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雖然有犬普出來吠了吠,但是這個趨勢他阻擋不了!
你們趕緊培養娃,把他們培養成高材生,成為華為或者其他中國公司的天才少年,將來這個國家的某個公司就有希望了!
但是目前來看還是華為,在綜合創新上蘋果也就那樣吧,不是說小看蘋果,只是他的創新能力其實也就那樣,別高估別人也別貶低自己!
蘋果手機憑借iOS不可一世,試問哪家公司有潛力能把他拉下神壇?
對於蘋果手機來說並不是單單靠iOS系統取勝,最主要的是他的硬體也是領先整個手機行業,尤其是處理器這塊距今為止沒有哪一款處理器性能可以超過蘋果家的A系列處理器,哪怕就是手機處理器扛把子的高通除了專利比蘋果多一點外在處理器性能這塊依然不如蘋果,就高通最強的驍龍865以及華為的麒麟990,聯發科天璣1000這些在對比A13處理器的時候還是有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差距,所以想要超過蘋果不卜顫沒光是要在系統上面超越,還要在硬體上面超越,可大家看看目前為止真的還沒有一個廠家可以同時做到。
如果非要說後期有潛力超越iOS系統的那麼應該只有安卓系統了,前期的安卓系統由於開放源代碼,在應用許可權這塊一直沒有很好的控制,導致前期安卓系統給人一種永久了就會卡的感覺,但是自從安卓10.0 版本後已經有非常大的改善,運行也越來越流暢在加上不同廠家對其進行深度優化,已經完全改變了過去的卡慢的狀況,大家看看這幾年的安卓手機是不是比以前流暢多了,所以如果將來最有潛力趕上蘋果iOS系統的應該只有安卓,但是拉下神壇估計不太可能,必定當你在不斷優化的時候iOS同樣也在進步,所以想要徹底將蘋果拉下神壇除非你有特牛的突破,否則就別輕易談超越。
至於國產系統這塊就更沒辦法和iOS對比了,我上面說了目前國產機基本上清一色使用的是安卓系統,本質上就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系統,全部都是在安卓系統的基礎上進行定製,如果這要說有可能後期會趕上iOS系統的那麼應該只有華為的鴻蒙系統,不過對於鴻蒙系統來說目前都只是停留在理論上面,具體還要等後期鴻蒙系統正式發布後再能給出最終結論,不過總體來說總比沒有系統要強的多,說實話現在的過產手機如果不想辦法突破系統和處理器研發生產這塊遲早都會被人卡脖子,現在的華為已經被米國禁止台積電為華為生產麒麟晶元了,後期會不會還有其他損招都未知,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國產機應該都團結起來研發自己的系統,生產自己的處理器,不然將永遠受制於人。
谷歌安卓操作系統,為什麼現在能夠成為iOS操作系統的最大競爭對手?
谷歌和蘋果這兩家公司其實都是以「互聯網業務」為主的 科技 公司 。它們都是為了獲取更多的 用戶流量 ,也就是說iOS操作系統擁有的功能安卓操作系統現在基本上都有。
從個人對蘋果iOS操作系統的長期體驗和安卓手機的不斷使用來講,iOS操作系統確實一直很優秀,而谷歌安卓這幾年也確實在不斷進步。那谷歌安卓操作系統現在到底在哪些方面有重大進步?我們可以一起來看下。
一、谷歌應用商店越來越豐富,比獲取收益較高的蘋果APP Store發展潛力更大。在蘋果iOS操作系統中進行APP下載時,很多人會選擇它的 APP Store(或蘋果應用服務) 。蘋果iOS曾依靠它曾擊敗了 3G 時代的 諾基亞 ,也為iOS的APP應用 程序開發者們 提供了更客觀的收益服務。
而谷歌安卓在早期的發展過程中,它的應用商店並沒有像蘋果的APP Store那樣把相應的服務建設的很完善,而是讓用戶在下載APP時必須進 谷歌瀏覽器 ,這主要是由於谷歌早期把精力放在了瀏覽器的 搜索 功能上。直到後來谷歌公司發現智能手機的用戶變得越來越多後,才開始把用戶流量的核心服務轉移到手機端,而且對安卓操作系統應用商店的服務數量進行了不斷的增加。
比如,谷歌現在已經把一些優秀的 AI演算法 應用在了 Google Play 對應的 GMS 服務中,比如 手機AI拍攝 、 實景3D導航 、 AR 游戲 等,這都是蘋果目前涉足較淺薄的領域。
就拿手機 拍攝解鎖 的功能來講,蘋果iOS操作系統的人臉識別功能一直需要依賴手機前置攝像頭相關的 3D感測元件 ,從而驗證手機用戶3D面部實際數據。而這些3D感測元件在使用成本上就比較貴,很難在普通手機上進行使用。
為了讓更多普通智能手機都能擁有人臉識別功能,谷歌安卓操作系統在2020年6月26日正式對 AR Core 功能加入了 Depth API 服務。此服務通過 動態深度演算法 ,可以讓手機以普通的 廣角鏡頭 實現3D圖形的建模和人臉3D數據的驗證,直接讓人臉識別功能不再更多的依賴其價格高昂的光學元件。
二.安卓手機很多功能開始全場景使用,其「多任務管理」比蘋果iOS更有優勢。所謂的 手機功能全場景使用 ,是指 手機端的系統功能和APP軟體,能夠在其它設備(如平板電腦、電視機等)上進行繼續使用,操作可以無縫切換 。
我們使用iPhone的 iMovie 軟體來進行視頻剪輯時其編輯功能選項並不多。為了能夠剪輯出更加優質的視頻內容,蘋果手機端的iMovie軟體導出的視頻可以繼續在電腦端進行更加 精細化的操作 ,特別是在 視頻時間線 上的截取和插入。
這就是蘋果iMovie軟體的全場景使用需求,通過視頻剪輯功能讓iMovie軟體能夠在 手機、平板電腦、Mac電腦 等多個設備上面都能進行不同程度的剪輯。
光有全場景使用條件並不夠,讓智能手機擁有多任務管理的能力才能更出色 。 這里的「多任務管理」,就是你可以在屏幕中開啟多個窗口,並根據窗口的大小來進行不同程度的操作 。
現在的智能手機,到底可不可以實現多任務管理呢?
完全可以,比如 2020年 全新升級的 小米MIUI12 。小米為了讓2020年的旗艦機型能夠有更好的體驗,在手機新的系統版本 MIUI12 中加入了「 小窗模式 」,我覺得這是它對谷歌安卓底層的 分屏 功能進行了更實用的優化設計,讓打開的 2 個APP中一個以 懸浮窗 形式進行展現,實現手機的多任務管理。
雖然蘋果手機在 iOS14 版本也加入了同樣功能的「 畫中畫 」,但是也很快被華為的 EMUI10.1 版本給超越了。
在華為安卓手機的 EMUI10.1 版本中, 分屏 多任務管理可以使用「 側邊導航欄 」添加APP之後才能進行開啟,分屏狀態下其實手機已經打開了 2 個APP應用界面,然後再打開通知欄的 懸浮框 ,就變成了開啟 3 個APP應用界面。
我們把華為手機繼續升級為 EMUI11 之後,會發現華為手機在以前除了支持多任務管理,它也能實現 全場景使用需求 。比如它的「 多屏協同 」功能,現在我們可以在華為的電腦端開啟多個手機應用窗口界面。此功能這是告訴大家: 即便手機不能開啟多個界面窗口,也可以在電腦端實現更多手機界面的打開 。
從上面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谷歌安卓操作系統在實現多任務管理功能時,也同樣滿足了用戶全場景的使用需求,這也是蘋果iOS操作系統現在需要升級的地方。
結語:蘋果iOS操作系統的優越性讓iPhone每年的新款銷量基本上保持在前列,而作為眾多安卓手機廠商支持的谷歌安卓操作系統也在不斷進步。從AI演算法精準服務、全場景多設備的使用和多任務管理等各個方面,谷歌安卓操作系統正在不斷縮小與蘋果iOS之間的差距,這也谷歌安卓能夠成為蘋果iOS最大競爭對手的原因之一。
當然,蘋果在iOS操作系統不斷升級的過程中也在吸取安卓操作系統的優點,讓手機用戶能夠擁有更實用的功能。
只能請張維為給蘋果立規矩了
暫時沒有!國內最有實力的華為連晶元都靠進口還談什麼把蘋果手機拉下來!國內進步蘋果每年發布新手機它也在絞盡腦汁在刨新進步!買蘋果手機或者買國產手機與愛國不沾邊!
華為早遲可以反殺並秒殺蘋果的,愛中華,買華為。我愛我的祖國我用交了關稅的蘋果。
技術領域完全可以盜版或者竊取,但軟體裡面也許有三樣東西很難復制,靈魂,基因與習慣。
目前來看沒有
沒有
『伍』 高通為什麼把蘋果告了不讓蘋果繼續在中國賣呢
高通公司10日深夜宣布,中國福州中級人民法院授予了高通針對蘋果公司四家中國子公司提出的兩個訴中臨時禁令,要求他們立即停止針對高通兩項專利的、包括在中國進口、銷售和許諾銷售未經授權的產品的侵權行為。
相關產品包括iPhone 6S、iPhone 6S Plus、iPhone 7、iPhone 7 Plus、iPhone 8、iPhone 8 Plus和iPhone X。共計7款。
高通公司稱,該案所涉專利使消費者能夠調整和重設照片的大小和外觀、以及在手機上瀏覽、尋找和退出應用時通過觸摸屏對應用進行管理。
高通公司執行副總裁、總法律顧問唐•羅森博格表示:「蘋果公司一直從我們的知識產權中獲益,但卻拒絕為此向我們支付費用。」
蘋果公司則回應,「試圖禁售我們的產品是高通公司的又一絕望舉措,該公司的違法行為正受到世界各地監管者的調查。」
首先要知道高通到底是何方神仙,敢和蘋果叫板?要知道蘋果公司的市值放眼全球都數一數二,為什麼高通說禁售iPhone就禁售。
實際上,高通在手機行業幾乎無人不知。高通是美國一家晶元廠商,在CDMA2000 、WCDMA 和 4G LTE方面,高通積累了大量的專利。換句話說,在2G、3G甚至4G時代,要想繞過高通做手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高通和一些大的手機或晶元企業都有合作,基本是達成專利授權許可。高通一般先按照銷售晶元數量收取晶元費,再按照手機整體價格的一定比例收取專利授權費,一般是5%。因為專利的事情,高通全球范圍內也曾多次受到反壟斷調查。
此前蘋果公司和高通公司是有合作的,但現在兩家巨頭公司的矛盾正在擴大。
雙方在2017年因「專利授權費」正式反目。2017年1月,蘋果就起訴高通涉嫌壟斷,拒絕退還承諾的10億美元專利授權費,同年二季度開始拒絕向高通支付專利使用費。高通否認了蘋果的指控,並在各國起訴蘋果侵犯其專利。
據媒體報道,蘋果高通專利戰已擴展至全球范圍內的6個國家、16個司法管轄區,訴訟數量已有50餘起,多數還在審理之中,且不僅限於3G、4G等通信領域的標准必要專利,也涉及軟體方面的專利。
近日,有外媒報道,蘋果計劃將iPhone採用5G網路的時間推遲到2020年,主要是受累於晶元技術限制,蘋果因與傳統的合作夥伴高通產生專利糾紛,轉而投向5G技術實力相對較弱英特爾公司進行合作。但英特爾工藝晶元要慢一些。
『陸』 高通專利主要指哪些
高通蘋果專利大戰中,主要圍繞的是蘋果手機使用的晶元基帶的專利。
在2011年,高通開握銷戚始成為蘋果手機基帶晶元的獨家供應商,並在以後的五年中都是蘋果手機基帶晶元的唯一供應商。
然而在2016年,蘋果公司開始在新出的iPhone7的部分手機上採用英特爾基帶,蘋果公司與高通的關系開始產生了間隙。
蘋果公司與高通的專利戰爭是從2017年正式開始的。2017年1月份,蘋果段陵公司就起訴高通涉嫌壟斷,拒絕退還給高通之前承諾的10億美元專利授權費,之後又開始拒絕支付向高通支付專利使用費。高通否認蘋果公司的指控,並在各國起訴蘋果侵犯其專利。
針對基帶晶元的專利戰爭還在持續,只有發展自己的實力斗沖,把專利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機才是最大的贏家。
『柒』 蘋果手機用高通的什麼技術
蘋果手機使用了高通的『674專利技術。
蘋果公司被認定侵犯的 『674專利能夠改善處理器電路中的能耗管理,以降低移動設備功耗並延長其電池續航。高通指控蘋果公司設計的A10、A11和A12應用處理器電路侵犯了該項專利,這些應用處理器廣泛應用於蘋果公司設備,包括從iPhone 7到最新發布型號的多款iPhone。
截止至於2019年9月,中國和德國的專利法院已做出裁決,裁定蘋果公司侵犯了其它的高通非標准必要專利,並針對侵權的設備頒發了禁令。好缺
(7)高通為什麼要搞蘋果手機擴展閱讀
蘋果高通專利技術案的起始:
蘋果與高通本是一對生意上的好夥伴。讓他們之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的導火索,是高通2017年年初扣住了本應返還給蘋果的10億美元專利授權費。
高通之所以這么做,則是因為蘋果在部分產品中採用高通死敵英特爾的晶元,同時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起的對高通壟斷調查案中,提交了不利於高通的證詞。高通遂以蘋果違約為由,拒絕返還10億美元的專利授權費給答謹蘋果。
蘋果一怒之下將高通告上了法庭,要求索賠。同時宣布拒絕向高通繼續支付專利費。高通反訴蘋果專利侵權,要求在美國、德國和中國等地禁售蘋果產品。蘋果當時否認了高通的指控,並稱高通的相關專利技術是無效的。雙方互不相讓,導致兩方紛紛走上法庭。
『捌』 蘋果為什麼不用高通的晶元了。是高通不讓蘋果用的還是蘋果不想用了
專利費唄,高通壟斷了4G、5G的絕大多數專利,蘋果要做手機就必須繳納高額的專利費
所以蘋果在XS以後就開始使用英特爾的基帶晶元,就是為了打破高通的壟斷,減低專利費成本
別和我說什麼華為,華為僅僅在5G信道短碼上做出了一點點成績(還是靠國內廠商給臉才拿到了這么多選票),對於整個5G標准來說仍舊是高通壟斷
『玖』 高通打造晶元給很多手機廠商,卻自己不打造手機,這是為什麼
文/小伊評 科技
高通不造手機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以目前高通的商業模式,做手機不僅不會掙錢而且會損害到自身既有的盈利模式。完全是一個雙輸的局面,高通為什麼要這么做?
高通在21世紀之前,其實是生產手機的,世界上第一台支持CDMA網路的手機就來自於 高通自己,型號為pdQ, 沒錯就是下面這款,這個Qualcomm的標志大家應該都挺熟悉吧?
不過,當年高通做手機業務的目的根本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推廣自己的CMDA業務,而且高通的手機業務一直都沒有掙錢,完全就是賠錢的買賣。隨後在2000年的時候高通就把自己旗下的手機業務賣給了日本京瓷公司。
然而隨著2G時代的到來,高通所主導的CDMA技術,憑借其優良的通信特性成為了香餑餑,一舉成為了國際上通信行業彎配標准。
在那個時代,高通在通信技術領域的沉澱是無人可以比擬的,幾乎可以這么說,在2G和3G時代,沒有任何一家做通信業務的企業能夠繞開高通的專利,而高通稅實際上也就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憑借在專利方面的絕對的優勢,高通成為了一家躺著都可以賺錢的公司。
而高通的腳步也不限於此,在2007年,也就是蘋果剛剛發布初代iPhone的時候,高通同時公布了旗下第一款驍龍晶元——Snapdragon S1。憑借自己在通信技術方面的優勢,一舉擊敗了包括英偉達,德州儀器以及英特爾等傳統老牌晶元企業,成為了移動晶元企業的新星,也就成就了現在的高通。
看到這,可能有小夥伴會有疑問,高通在通信和晶元兩端的表現如此強勢,在手機行業可謂是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什麼不選擇生產手機呢?
首先,站在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來看,如果高通選擇涉足手機市場,很可能會面臨雙輸的局面。大家可以看一下高通的財報。高通的業務主要可以分為兩大塊——QCT業務(也就是半導體業務)以及QTL業務(專利授權業務),在2021年Q3季度的財報中,高通的QCT業務的營收達到了64.722億美,而QTL業務只有14.89億美元。
從這份營收報告上大家可以看出,QCT也就是半導體業務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而QCT業務中目前還是以手機晶元為主(占據約60%以上的份額)。
那麼大家思考一下,如果現在高通選擇進入手機行業,會出現什麼情況?很簡單,其他手機廠商會逐漸削弱對高通驍龍晶元的依賴,轉而擁抱聯發科。為什麼,因為高通的身份已經從之前的上游供應商變成了同行業的競爭對手。
從競爭對手的手裡購買自家產品的核心零部件,這聽上去就比較魔幻。 因為誰都不想把自己的命脈交給一個競爭對手的手裡。而高通自己也很明白,既當裁判又當選手是犯了大忌諱的。
所以,如果高通選擇進入手機市場,他的QCT業務的營收肯定會受到巨大影響,很有可能會讓原本被打壓的聯發科一飛沖天。
另外一方面,高通想要把手機業務做起來也並非是那麼簡單的,雖然他在通信技術和晶元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在系統方面卻實實在在的是一個短板,如果高通要造手機,目前只能選擇安卓系統,而做安卓機也就意味著——" 利潤稀薄 ",強如三星都沒能在高端市場和蘋果手機五五開,高通又有什麼實力能夠保證自己的手機業務異軍突起呢?谷歌挺牛吧,自己做手機了,結果呢?谷歌埋液指pixel系列手機一直都不溫埋清不火,半死不活。
而如果做中端機或者廉價手機,以高通的體量以及企業氛圍來看,他根本做不過國產手機,經營成本就在那擺著,做貼牌,也不行,高通有諾基亞知名度高么?諾基亞貼牌機現在怎麼樣大家心裡也有數。所以,如果高通現階段做手機,結局只有一個——" 一敗塗地 "。艾文·雅各布斯老爺子估計就真坐不住了。
不過,未來高通自己入局做手機的概率還是存在的,因為目前手機行業的大趨勢就是需要手機廠商擁有自主的晶元體系,各個手機巨頭們也都是在這么准備的,所以,如果到了未來某一天,高通發現手機晶元賣不出去了,那就很有可能會重操舊業,開始入局手機市場,畢竟智能手機可是物聯網時代的一個入口,重要性是很高的,未來怎麼樣,確實不好預測。
至於在2007年的時候,高通為什麼不做手機,個人認為還是其企業戰略和思想所致,高通一直做的都是一個TOB的角色,高通的七位創始人也都是技術人員出身,做C端產品並不是他們所擅長的,而且他們在操作系統領域的沉澱確實有限,所以就沒有涉足手機業務。
這些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發展,它晶元的表現可以看看採用它晶元的機型通過魯大師的跑分數據。
『拾』 蘋果手機是美國的高通是美國的,他們兩打官司根在中國銷售蘋果手機有什麼關系呢
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高通和拿吵握蘋果這種跨國公司在利益競爭的時候不會考慮很多美國的國家利益,而是以公司利益為主,消慶畢竟這種企業的碰孝規模甚至高於很多國家的GDP。關鍵還是知識產權爭端,這種競爭對美國科技進步的促進作用非常大,誰輸誰贏反而沒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