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為什麼成立新公司
Ⅰ 小米的創業機會從何而來
小米的創業機會從何而來?
雷軍將小米定義為以手機、智能硬體、IoT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傳聞已久的小米上市傳聞終於塵埃落定,小米已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在招股書中,小米董事長雷軍給投資者寫了一封公開信。
雷軍在信中把小米定義為以手機、智能硬體、IoT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其發展主要靠創新驅動。
技術方面,他談到了小米在手機技術、屏幕、晶元等前沿領域的探索;
模式方面,小米打造了「硬體新零售互聯網服務」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將硬體作為重要的用戶入口而非主要利潤來源,並承諾始終堅持硬體綜合凈利潤率不超過5%。
小米還通過投資圍繞手機業務構建了手機配件、智能硬體和消費產品三層產品矩陣,構建了「生態鏈」公司集群。
雷軍談了另一個創新:從「用戶參與的互聯網發展模式」到小米米粉的高效新零售創新。他自豪的是,小米是一家不可多得的擁有「粉絲文化」的高科技公司,粉絲文化孕育口碑,這是小米模式的基石。
雷軍在公開信中表示,遞交招股書是小米歷史上的重要節點。他表示,小米希望建立全球開放生態。目前,小米模式已經在全球多個國家證明了其快速復制的普遍性。「小米建立的全球商業生態,想像空間大,前景大。」
目前小米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廠商,打造了很多智能硬體產品,很多品類銷量第一。小米消費物聯網平台已連接超過1億台智能設備;同時,小米MIUI的月活躍用戶達到1.9億。
以下是雷軍公開信的原文:
你好!感謝大家對小米的關心和支持。當你打開這份文件時,你不僅會看到一家公司的全面開花和蓬勃發展,還會看到一個由勇氣和信任支撐的新的商業藍圖。
在這里,我想向大家解釋一下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要為之奮斗。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具體來說,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體和IoT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我們的使命是永遠做一個「打動人心、價格優惠」的好產品,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八年來的每一天,「與用戶交朋友,做用戶心中最酷的公司」的願景,驅動著我們努力創新,不斷追求極致的產品和效率,成就了一個不斷創造增長奇跡的小米。
2010年4月小米成立時,我和我的合作夥伴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做一款我們喜歡的、感覺夠酷的智能手機。在我們的八位聯合創始人中,六位是工程師,另外兩位是設計師,他們都是消費電子設備的狂熱「愛好者」。
「打動人心、價格厚道」八個字是密不可分的整體,遠超用戶期待的終極產品,「價格厚道」才能真正「打動人心」。創新的技術和頂級的設計是小米基因的追求。我們的工程師執著於探索從未嘗試過的技術和產品,反復雕琢每一個細節,立志生產出遠超用戶預期的每一款產品。我們相信,打破刻板印象的勇氣和精益求精的信念是贏得用戶始終贊賞和支持的關鍵。
不僅是技術,更是一種大膽創新的文化。從手機技術、屏幕、晶元的前沿探索,到幾年內獲得200多個全球設計大獎;從「鐵人三項」商業模式到「生態鏈」公司集群;從「用戶參與的互聯網發展模式」到小米米粉線上線下融合的高效新零售創新精神,在小米蓬勃發展,滲透到每一個角落,推動我們加快探索步伐。
目前我們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廠商,打造了很多智能硬體產品,其中很多品類銷量第一。我們還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消費Io
T平台,連接超過1億台智能設備。與此同時,我們還擁有1.9億MIUI月活躍用戶,並為他們提供一系列創新的互聯網服務。
真正讓我們更加自豪的並非是這些數字,而是中國智能手機和智能設備等一系列行業的面貌因為我們的出現而徹底改變。
我們推動了智能手機在中國的快速普及和品質提升,這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爆發打下堅實基礎。移動支付、電商、社交網路、短視頻等行業在中國的蓬勃發展都有賴於移動互聯網湧入了數以億計的龐大人口。中國這一全球最大市場中,移動互聯網行業的跨越式發展、成熟的背後,我們也被公認作出了不少貢獻。
優秀的公司賺的是利潤,卓越的公司贏的是人心。更讓我們自豪的是,我們是一家少見的擁有「粉絲文化」的高科技公司。被稱為「米粉」的熱情的用戶不但遍及全球、數量巨 大,而且非常忠誠於我們的品牌、並積極參與我們產品的開發和改進。
浴火重生,小米商業模式被充分驗證
作為一家年輕的互聯網公司,小米的發展並非一路坦途。2016年,我們的市場佔有率曾有過下滑。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早先幾年過於迅猛的發展背後還有很多基礎沒有夯實, 因此我們主動減速、積極補課。2017年,小米順利完成「創新+質量+交付」的三大補課任務, 迅速重回世界前列。
據我們了解,除了小米,還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銷量下滑之後能夠成功逆轉。
浴火重生,小米經歷了一家能夠長期穩定發展的公司所必需的修煉。我們的管理更加有序,我們的人才儲備更加充實,我們的技術積累更加深厚,我們的供應鏈能力和產能管理能力更加強大。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商業模式經歷了考驗,得到了充分驗證。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盡管硬體是我們重要的用戶入口,但我們並不期望它成為我們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