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刷微信會上癮
1. 為什麼你總想刷微信還戒不掉
微信現在成為國內最大的社交軟體,基本有使猜鏈吵用智能手機的都會注冊微信,據微信官方數據統計使用微信的用戶日達7億。
很多人(包括我喚兆)每天一起床就會拿起手機打開微信,開始刷朋友圈,看到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在下方點個贊,作個評論。早上起床,工作的休息間歇,吃飯時間,上廁所時間,睡前都會打開微信刷朋友圈。「朋友圈」也漸漸成為了人們交流的一種方式。
時間長了你會發現越刷朋友圈越焦慮,越焦慮越刷朋友圈,這就像一個惡性循環,形成了一種壞習慣。
於穗侍是很多人會採取措施防止自己刷朋友圈無節制,例如關閉朋友圈,卸載微信(這個不大可能),把原來放微信的地方換一個地方,還有其他別的招數等等。
結果是所有的招都用遍了還是沒戒掉刷朋友圈的習慣,感覺人生無望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改掉刷朋友圈的習慣呢?
想要改掉刷朋友圈的習慣就得找出自己刷朋友圈的原因。
很多人其實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都是隨波逐流。現在什麼賺錢就做什麼,今年流行什麼顏色的衣服就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大咖說現在寫作是一個人必備的技能,我就學習寫作......
在現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更新是非常快的。可能你在猶豫自己適不適合寫作的時候,你一直不怎麼關注的寫作者突然就出書開課程了;你還沒有學完李海峰的DISC課程就有很多朋友跟你說他們在學習樂嘉的性格色彩學了。
很多信息像多如牛毛的糖果飛向你,而沒有清晰的目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你就會如臨大敵般不知該抓哪一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在信息的汪洋中就會迷茫,迷茫就會產生焦慮,產生焦慮就會亂成一套,而微信作為我們常用的社交軟體就會成為我們緩解焦慮的場所。
所以你頻繁的刷微信可能就是你缺乏目標,信息太多引起的焦慮造成的。
如何設立目標?請參考我寫的文章《如何制定一生的計劃》或者看《一生的計劃》這本書,這里不做多敘述。
互聯網的時代不僅是帶來大量的信息和變化,而且還帶動互動與交流。
現在很流行的一種身份就是斜杠青年。不管在線上的社群還是線下的交流會,人們往往都會用標簽來介紹自己,像我是運動愛好者,早餐達人,碼字者等等。
在這爭先恐後的學習中,一直默默無聞的人在一年內突然就像人生開了掛似的變成了在行行家,月入10萬,育兒專家,XX專欄作家,XX公司高管。這么優秀的人都這么努力,我要是還不努力還有活路嗎?
於是,給自己制定了詳細的計劃,每天學習英語,寫一篇短篇小說,運動30分鍾,學習得到專欄的5個專欄知識,每天閱讀一本書......
結果一天下來發現自己除了上班時間,睡眠時間,基本上都沒什麼時間學習了。制定的計劃也就能完成一兩個,想想自己熟悉的偶像比自己忙多了,可人家一天能學很多知識。想著想著,自己怎麼就這么挫呢,這點事都干不好,太沒用了。
高估自己的能力完不成自己的計劃任務會煩躁,煩躁也會讓自己刷微信。確實有些人是可以在一天完成很多事情的,他們也比你成長的快,可是我們不要跟別人比要跟自己比。
與其列了那麼多計劃,一個都完不成或者完成的質量都不高,不如我們慢慢來。先把自己最想完成的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做好了這件事情以後再做下一件,一個個擊破。慢慢來反而比較快。
慢慢來就是安慰自己焦慮的狀態,焦慮少了會發現自己刷微信的頻次少了,因為你刷微信的時候就會發現越刷越無聊,還不如找點事情做。
有些人天天在喊「我是重度拖延症患者」、「我已經到了拖延症晚期」,「我沒有辦法治療我的拖延症」。在做一件事情時,做著做著遇到困難了,不知道該怎麼辦,煩死了,於是就開始刷微信。刷著刷著就發現自己該做的事情沒有做,各種懊悔心塞各種自批。
通常會以為刷微信是一種放鬆的方式,我刷微信就是在放鬆大腦,在想這個問題怎麼解決了。可是不知這樣不但解決不了問題浪費時間,而且還會消耗你的能量,引起你的焦慮,問題還是問題,沒有解決。
怎麼辦?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放縱自己刷微信,想刷多久就刷多久,刷都你想吐為止。就像馬雲發現兒子有網癮,但是他沒有軟硬兼施地勸兒子不要上網,拿著錢跟兒子說,拿著這些錢去上網三天三夜。結果他兒子上了三天三夜發現上網真的太難受了,從此戒掉了網癮。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難事,方法對了問題就會解決。倘若你發現自己總是遇到困難就刷微信來逃避,那麼建議一天的計劃中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把最重要的事情先完成,最重要的事情太困難可以把它分解,就像一塊牛扒吃不了,切成小塊不就吃的了了嗎!
我們總是刷微信的習慣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種病,這不是病 , 存在就是合理的 。我認為刷微信就是一種心態問題,你缺乏目標,什麼都想要,遇到問題逃避都會引起焦慮,而不知不覺中焦慮又會讓你去刷微信,所以自己的心態要擺正,心態好了自然就少刷微信了。
2. 為什麼女生聊微信會上癮啊
女生聊高拆腔微信容易上癮御悄。
女人若是碰到一個與她談天說地,無話不說的異性,她就很容易對這個異性產生好感,因為女人大多都是感性,而男人理性成分會多一些,他只會把這種無話不說的女性當做紅顏知己,而不會喜歡上她。就因為這樣,女人往往會以朋友的名義默默地愛著那個陪她聊天的男性朋友。
聊天多了也就成為了習慣,習慣是很難改的,最後習慣變成了喜歡。是一種你一難過就會找他訴說的習慣,是一種你遇到有趣的事情就會找他分享的習慣,是一種你遇到什麼風吹草動的事就會想跟他說的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就感覺離不開他了,把這種戚衫習慣歸結為喜歡,當這種習慣沒了之後,就像是失戀了一樣。
所以說,女人總是容易喜歡上那個陪她聊天的男性,在此也提心各位男性朋友,如果你不喜歡一個女人,就不要頻繁的找她聊天。因為當她喜歡上你之後,你不喜歡她,對她來說,就是一種傷害。
3. 為何刷朋友圈會上癮哪些壓力在作怪
在如今這個社會,玩手機刷朋友圈是在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了。上班要刷,吃飯要刷,過馬路也要刷,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低頭族,越來越多的人患上「手機依賴症」。不喜歡玩手機,刷朋友圈的人可能就要問了,手機、朋友圈到底有什麼魔力,值得你如此入迷?這個問題能回答上來的人估計沒有幾個。想不通就不想了,好煩,我先刷會朋友圈在跟你聊。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何刷朋友圈會上癮,到底哪些因素在作祟。
虛擬的網路世界待的時間久了,回歸現實世界,會產生一種格格不入的突兀感。放下手機,抬起頭,多出去走走看看。
4. 一直用手機刷微信朋友圈是網路成癮
有可能哦,因為有些人就好像離不開手機似的,一離開手機就是沒有精神或者怎麼樣,就好像上癮了。
5. 為什麼手機微信會讓人上癮
手機微信帶了一下,你結婚了有好處,也有手機微信方便了,能不能溝通什麼現象裡面的距離說的人從以前的長途電話到你。腦或者手機為平台的視頻到微信算是隨便能夠是聊天這種轉變的,人人都跟我聯系什麼的,有前進感。
手機微信作為一個公共媒體,還有大量的信息方面的面子圖,香港文學管理史上各方面咨詢通過工作不好聽,好想你用戶進行推送,更能符胡檔喚合用戶的需求,更方便,更有效。
手機微信的好處的同時也一些其他的一些負面影響,長期辦成手機身體蠢禪保持一個姿勢,會使人的物或者腰部出現不適,影響身體的健康,對青少年的視力的影響也是不可小視的。同時在大量的信息的重置下,信息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導致一些大量不良的信息進行傳播,未上刷屏。操你質量不高的問題,成為一下朋友關系的一道紅燈,也有快餐式的信息獲取方式,加重了人們的閱讀量給人的文化生活帶來的不良一些成績和影響。
我以前的危害發生了減少了我們以前和家人陪伴的時褲凱間。有的人對我心裡比較掌握,走路看,吃飯看,上廁所看,這時候如果控制不好這個使用時間就會成為他的一種能力,不能過於沉迷,如果過於沉迷,將會造成流水線不正確,不所實施的人。雖然好也要節制,別上癮,能夠控制好自己才能夠。努力好大的優勢。
6. 我是怎麼戒掉微信上癮症的
前面一段時間,由於自己過度熱愛「學習」這件事,往自己頭腦中灌輸了很多的知識,沒有進行及時輸出,導致產生了嚴重的挫敗感。於是,我開始變得焦慮了。焦慮之後就是對於學習的抵抗,一周多的時間只要沒事情做就刷微信,直到眼睛刷到累。
人的潛意識是個很奇妙的物件。有一天在刷微信的時候,突然間就頭腦中一個聲音響起,問了我一句話:你為什麼要刷微信?可能由於自己過於無聊,居然思考起這個問題了。一邊刷,一邊想,我為什麼要刷微信。在紙上隨便寫寫畫畫,列出了下面的想法。
刷微信時,讓我感到很愉悅的內容是什麼呢?
A看到別人去了一家新的書店,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書,喜悅的狀態;
B看到朋友努力工作,終於完成了自己的一個微夢想清單;
C看到朋友在曬健走的照片,一群青春的笑臉;
D看到朋友幫助其他人,自己也收獲很多,得到成長;
E看到朋友在學習新東西,而且已經對自己有所幫助;
從這些列舉的愉悅的事情來看,我發現了自己刷微信的根源所在,那就是因為「朋友圈」在過著我想要過的生活。我希望我可以經常和朋友一起參加運動,希望能夠在周末給自己一個安靜的下午坐在喜歡的地方靜靜的享受閱讀時光,希望自己可以有時間有金錢去學習想要學習的東西,希望自己可以更好地和朋友溝通相處。原來,我刷的不是微信,是我想要過的生活的樣子。因為自己現在過不到這種生活,所以才希望從微信朋友圈中去假想自己是照片中的主人公,把自己置身在照片中,從中體會到那種愉悅的感覺。明白了自己刷微信成癮的原因後,我就醒悟了。因為刷微信從來不會給我帶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只會讓我更加焦慮和煩躁。於是我開始改變自己的行為。
《習慣的力量》書中有說到「習慣迴路」。人的習慣是由暗示,慣常行為,獎賞組成的自動化的迴路。那麼我刷微信的習慣就是這樣子的迴路:
暗示:刷微信可以看到自己想過的生活的樣子,通過置身這些想像,可以讓自己的大腦感覺彷彿已經實現了一樣。
慣常行為;因為這個暗示,開始拿起手機不停的刷微信和朋友圈。
獎賞:看到朋友圈的照片和視頻,頭腦中自動感到滿足。(因為我的想像力太豐富了,按到圖片就可以聯沒租想到自己)
書中也有說到
那麼就很簡單了,我已經識別了自己朋友圈上癮症的習慣迴路,我就已經在改變自己這個習慣的路上成功了一半了,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改變自己的慣常行為。
那我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保持自己的頭腦中的暗示不變,也就是我希望看到自己想像中的生活,把自己置身於這個場景中。
第二步,就是改變慣常行為。朋友圈的圖片可以讓我有視覺滿足感,那麼我可以換其他的方式。我把朋友圈的圖片換成了自己的夢想畫板。也就是收集自己的夢想生活,做成2017年的夢想畫板,放在自己的書桌上,當我想要刷朋友圈的時候,我就可以看到桌面上的夢想畫板,夢想畫板的圖片給我帶來了同樣的視覺體驗。同時,我知道我離自己的夢想還很遠,於是默默的打開了自己的手帳和時間記錄本,開始自己的夢想前進學習。
最後,我同樣得到了獎賞,在看夢枯物兆想畫板的時候,內心特別滿足,而且夢想畫板比較大,更容易讓自己置身其中。
通過保持暗示和獎賞不變,改變自己的慣常行為,通過一周的試驗,我逐漸擺脫了朋友圈綜合征。同時我還發現,這個習慣改變的小技巧,可以用於很多方面,比如說治療自己的工作不專注症,不好的衛生習慣,剝指甲等等行為。
所以,以後當我想要改變自己的習慣的時候,就按照這個螞啟三步走,以後還會進行更多的嘗試,內化這個習慣改變流程,期待自己在夢想藍圖上面更進一步。
7. 你有「微癮」嗎佛子們該如何看待微信
微信,作為朋友圈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因其發布者和接受者都是圈子內自己比較「熟悉」的「有緣人」,且所發布的內容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生動活潑,圖文並茂,非常接地氣,所以很快得到了廣大公眾的青睞。微信對公眾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范圍之廣、程度之深,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微信的「魔力」似乎是無處不在。隨便走進一個公共場所,如地鐵、公交、機場、碼頭,凡是人多、在等待的地方,你會發現,絕大多數的人都在埋頭玩手機、刷微信,如此的忘我,以至周圍的人褲檔和事對他來說似乎是不存在的。每個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微觀世界」里,如同飢餓的嬰兒使勁地咂著奶頭。
沉浸在微信中的人認為,微友之間信息的實時交流和分享,以及相互點贊,遠比坐在自己身邊的人更有吸引力、更值得關注;在互相點贊中,彼此之間都獲得了巨大的自我滿足感,人活在世上,需要被關注、被點贊。微信讓他們感覺到,他是活著的,而且活得有熱度、有意義,他和朋友們其實離得很近,可以時刻在一起、處處在一起,因而不再覺得孤立無援。
《無量壽經》裡面講,「人在愛欲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生命說到底是孤獨的。因為害怕孤獨,所以人人都在向外求樂,向外求依靠,向外尋求共鳴,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引起更多外在力量的認同和肯定。
能得到他人的共鳴乃至點贊,對孤獨的個體來說,是一種精神的支持和慰藉,因為他的我執、我愛、我慢之心得到了滿足。在人人只關注個體利益的商業氛圍里,微信為孤獨的個體尋找精神共鳴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台。
微信的這種奇妙功能,使我想起了一個故事:在一次礦難中,有兩個人分別被埋在相鄰的兩個坑洞中,因為太絕望、太恐懼,其中一人無意中用磚頭敲擊著坑壁,結果發現隔壁那邊也有人在敲擊坑壁作為回應。這一發現,令這位礦工非常高興,他的內心對死亡的恐懼一下子減輕了許多。於是他們倆每隔一兩個小時,就用磚頭敲擊坑壁,向對方傳遞著問候,直到最後被救出。微信對人心靈的慰藉功能,在某種程度上,跟這個有點相似。我們是否可以說,微信就是孤獨寂寞的個體互相敲擊坑壁、尋求精神共鳴的游戲?
從生命的孤獨本質這個意義上講,微信不攔虧僅僅是一個實時的通信和交往工具,同時還具備了某種類似於「宗教」的成份,它既可以為人們提供一種暫時排遣孤獨和無聊的娛樂平台,同時也可以讓自己蒼白、孤寂的生命源源不斷地得到外來信息的 *** 、澆灌和認同。這也是一種精神食糧,謂之「思食」。對於一個精神生活不能自足的人來說,這種食糧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人們有理由相信,如果沒有微信,孤獨和空虛的生活可能會讓更多的人發瘋。但問題也存在著相反的一面,那就是:有了微信,發瘋的人可能會更多。因為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對微信產生病態的依賴,我們姑且稱之為「微癮」,其麻醉作用如同鴉片。
不難發現,那些感染了「微癮」的人,每隔幾分鍾就要刷一刷微信,不刷一下就會心裡憋得慌,焦慮不安。他們通過不斷刷微信的方式,一方面來打發自己內心的空虛和寂寞,另一方面也可以逃避來自自我的壓力,即無須獨立地去面對和支撐那個精神生活極其空虛和不自足的自我。
面對生命的孤獨本質,普通人只知道順著業力和習氣,向外尋求支持。只有那些尋求終極解脫的智者,才肯直面孤獨,並且試圖通過改變自己的認知方式,開發內心的寶藏,從心求樂,以己為依靠,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個體生命的自覺、自主、自足和自在。
對智者而言,生命的自我支持和自我拯救,首先是從內心實現的,而不是把希望寄託在外在的因緣,因為他很清楚,外在的因緣都是生滅無常的,是無法為生命提供恆久堅實之精神依託的。從普通人與智者的這一差別而言,微信對人的安慰和支持,就顯得非常有限。
這好比一個正在走向刑場的死囚,開始時,他會覺得是他一個人在走向死亡,所以非常恐懼。中途,他突然發現,跟在他身邊還有很多其他的人,包括自己的朋友,也在走向刑場。當他意識到這一點時,他對死亡的恐懼一下子消解了很多。微信可以幫助死囚緩解一下獨自面對死亡胡衡亂的恐懼,但是,它無法免除死囚最終被絞死的結局。
所以,微信對個體生命所提供的精神安慰和支持,是暫時的、虛假的,它的功能猶如 *** 。微信可以幫助個體暫時減輕、忘記或逃避生命的孤獨和痛苦,但是,它無法根除生命的孤獨和痛苦。不僅如此,因為麻醉的作用,它還會誤導無數的人錯過自我拯救的機會,錯過開發自己生命深處本有的快樂、光明、寧靜和自足、常樂我凈之機會。
於是,就會出現這樣一種情形:對微信的依賴程度越深,個體的內心反而會變得更加蒼白、更加孤獨、更加煩躁,最後形成一種互相增上的惡性循環,不能自拔。
盡管人們已經發現「微癮」會給人的身心帶來極大的不適乃至傷害,如頸椎越來越酸痛,眼睛越來越干澀,臉色越來越暗淡無華,記憶力越來越差,而且對身邊的人越來越沒有熱情和耐心,自控能力越來越差,生活越來越懶惰,甚至逃避責任和義務,等等。但是,人們似乎並不在意「微癮」的這些負作用,其原因就在這里。
當人們沉浸在「微觀世界」中的時候,他們會有一種錯覺,覺得自己很快樂,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知識,因此不需要讀書,也沒有時間讀書,不需要思考,不必為現在和未來而焦慮,因為他們已經脫離了現實。
正是在這種自我陶醉中,很多人的生命被微信掏空了,成了一個「空心人」:大好的時光不知不覺地流逝了,旺盛的精力不知不覺地被消磨殆盡,最後得到的,除了一大堆可供談資、炫耀的知識碎片之外,再就是更大的空虛和無聊、更強烈的依賴,以及對周圍人更加不耐煩。
有人說,微信具有不可思議的魔力,它能讓身邊親近的人離自己遠些,而讓遙遠的陌生人離自己近些;讓真實的世界看起來更虛幻,而讓虛幻的世界看起來更真實;讓他人看自己越來越清楚,而讓自己看自己越來越糊塗;讓虛擬的空間變得越來越豐富,而讓自己的內心變得越來越貧乏。真是一語中的!
應該說,微信作為一種工具,本身並不是壞事,關鍵是使用微信的人精神上能不能自主、自足。如果內心不能自主,同時又不能自足,需要不斷地向外求樂、向外尋找依靠,需要不斷地用外來的信息來 *** 和滋養自己的心靈,在這種情況下,沉溺於微信,必定會成為微信的犧牲品。
判斷一個人對微信是不是上癮,方法很簡單,只要反省一下,這一天當中,我是不是老惦記著刷微信?隔一段時間沒有刷微信,我心裡是不是覺得憋得慌,是不是覺得空落落的、沒有依靠?如果是,就說明你已經染上了「微癮」。
微信的負面作用,對世間人是這樣,對學佛的人同樣如此。一個學佛的人,一旦染上了微癮,他的功夫是很難成片的。更可惜的是,如今有不少學佛的人,染上了微癮而不自知,天天掛在微信上,還美其名曰是在弘法、是在度眾生。
古人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危者,不安也。在這個微信籠罩一切的時代,我們不妨把這句話改成「人心惟微,道心惟危」,意思是,一個人,當他心心念念惦記著微信的時候,正是他的道心變得危脆不安的時候。因為天天掛在微信上,他的心就會不斷地接受各種雜亂信息的熏習,內心會越發不安寧、不清凈。所以,修行人要慎用微信、善用微信,萬不可上癮。
我常想,微信對人的吸引力如此巨大,一個學佛的人,如果能夠把對微信的飢渴變成對修行和解脫的意樂,把刷微信的頻率換成對佛號和話頭等功夫的提起,那該有多好啊。
一個人,當他坐在地鐵里,或者在等人的時候,面對空閑時間,如果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拿起手機來玩,而是選擇端身正坐,閉目養神,或觀照呼吸,或默持佛號,或參究話頭,那我敢說,這個人必定不是普通人。
8. 為什麼上微信會上癮
看樣子微信是個美女吧,一般長的丑的上一次就不想上了,只有美女有這個魅力。
9. 微信成癮的原因
微信成癮的原因是,微信聊天很方便,大多數中老年畝帆人喜迅亮雹愛用微信,購物付款也很好,還可以在朋友圈發表心情,關注到朋友的動向,鍵昌這都是成癮的原因
10. 玩微信會上癮嗎
會,網路是病毒,請遠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