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男生女生 » 美国人为什么喜欢培养孩子的演讲

美国人为什么喜欢培养孩子的演讲

发布时间: 2022-08-06 00:34:37

㈠ 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与中国有那些区别

前言:在中国,孩子摔一跤,家长都会很担心。而在国外,孩子摔一跤,家长就让孩子自己爬起来,让孩子觉得成长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由此可以看出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中国是不一样的。

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与中国有那些区别:

一.幼儿时期教育

  • 中国人:把爱用在没有原则性的过度的夸奖

  • 美国人:把爱用在合理范围内的夸张的鼓励

主要表现:

  • 中国人很多人养了“熊孩子”,还引以为豪

中国家长喜欢用的一个词”小大人儿”指那些年龄还非常小却情商高到爆表的孩子。这些孩子说话办事懂中国人的那些人情事理,出口成章的全是套路。家长们喜欢夸聪明的孩子为“小大人儿”。这个就是我所指的过度的夸。这类的小聪明,连智慧都算不上的东西很多时候是家庭里孩子所得到的耳濡目染。童心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不说,心机倒是在很小的时候被挖掘出来了。这类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走路碰到桌子椅子了,家长会拍被孩子撞到的桌子椅子说:坏桌子,坏椅子,奶奶帮你打他。再比如说,亲戚过年回家,孩子在亲戚未知的前提下把亲戚的手提电脑或者手机拿出来玩儿,很多家长不会郑重的严肃的批评孩子,反而会开玩笑的把这个事情说的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哎呀,孩子不懂事。甚至会加上一句:你看这么小就能在你的手机上打字了。

  • 美国人自信心的最好培养方式是学会体验失败

美国的家长很有意思。首先,不会送孩子去上那些提早开发智力的补习班。其次,会夸张的鼓励孩子。美国电影里经常会看到的桥段就是孩子画了一幅在成年人眼里看起来很抽象,很一般的画,但是美国的家长总会把自己对画的爱不释手夸张的表达到淋漓尽致。这些大人在表达时候所用的语言(单词),语气,语调,甚至他们夸张的眉毛,额头上的抬头纹都是那么饱满,这些细节给孩子的内心给予一种带有震撼力的肯定!而美国家长同时会让孩子去体验的,是挫败感。他们会鼓励孩子去参加竞技类的比赛,尤其是团体类的竞技性比赛。众所周知,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失败是美国孩子从小就体会到的滋味。以上两类案例,给孩子早期灌输自己在做事情上的自信心,帮助拓展激情。

二.九年义务教育

  • 中国人:学生被吩咐做事

  • 美国人:学生被启发引导创造做事

    主要表现:

  • 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潜移默化的适应了被动关系。进老师办公室老师坐着,学生站着;日记要交给老师们批阅。百家争鸣的盛世中国不是没有过,现在的网络平台同样给了年轻人们发声的机会,然而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搞的就是考试培训,也不给学生们在上学期间一个百家争鸣的机会。当然了,有些人选择不好好学习,出去当混混。有混成样儿的,但是更多的人混到最后不是匪气过重就是痞气太浓。

    我们又有多少人被启发过,想去做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讲?

  • 虽然美国的教育系统也有着自己的不足,但是美国的教育系统说到底不是做考试培训的,人家是做教育的。至少在这个文化里: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作业是各种天马行空,且需要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不比中国学生需要投入到作业中的要少。学生的特长会被学校得到认可,合理的去张扬个性是整个整个美国文化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中国家长一直所说的中国孩子数理化比同年龄的美国孩子优秀。

三.竞技体育

  • 中国人:属于班主任老师的体育课

  • 美国人:再小的学校,也要有自己的球队

主要表现:

  • 中国学校不鼓励竞技体育,家长不鼓励竞技体育,怕受伤,怕耽误学习。学校有个篮球场,但是不让学生打球是常有的事情。好不容易可以打球了,时间又被班主任老师霸占了。学生们也不出声,不抗议。

  • 美国的体育文化之所以那么浓厚,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国家有一个非常大的体育产业链。而是因为这个国家的人意识到体育不仅仅可以让人强身健体,更可以让人更好的做人。美国电影史上有数不清的体育电影经典桥段。而这些经典的桥段并不是捕捉运动员在某一个瞬间的英姿飒爽,而是那些关于人性的,团队的,反败为胜前的对话,煽动人心的台词。

    以下内容为延伸阅读:除了美国外,中国与别的国家的教育又有什么区别?

  1.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日本

    在日本,家长觉得只有让孩子穿少一点才能增强孩子皮肤温度的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御寒的能力,提高孩子的抵抗力。而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锻炼不是很重视,在大部分父母心里,只要给孩子良好的照顾,让孩子吃饱了,穿暖了,就可以了。这也让儿童医院总是人满为患,其实孩子的体弱多病,都是父母“轻锻炼”引起的。而在日本,家长对孩子的身体锻炼特别重视,因此日本的孩子生病的机率很小。

  2.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韩国

    在韩国,家长让孩子单独睡觉。他们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单独睡觉。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如果苦恼,他们会安慰孩子,告诉孩子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睡觉了,这样他们就会安心抱着玩具自己睡觉。而在中国,家长不放心孩子自己睡觉,怕出什么事或者晚上蹬被子着凉生病。其实,从卫生角度来说,让孩子单独睡觉是最科学的,因为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睡觉,呼出的浊气会让孩子吸入,对孩子的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3.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法国

在法国,家长会给孩子宽松的环境和自由的时间。他们觉得给孩子安排一系列的补课,学习,会让孩子失去生活的乐趣,体验到的只是学习的压力,这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法国,有很多孩子娱乐的场所,例如旱冰场,自行车练习场,秋千,跷跷板等,孩子可以通过这些娱乐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并能够很好的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最重视的就是学习。所以中国的孩子学习压力非常大,因为只要考试成绩不好,就会受到父母的责备。在这方面,很多孩子长的很瘦小,并不是营养不够,是因为缺少锻炼。中国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方面比国外的孩子还要差,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可以借鉴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全方面的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㈡ 为什么外国人十分看重演讲能力,把演讲水平看成领导能力,办事能力中极为重要的指标呢

从小培养的,老外通常相信沟通是人际关系的桥梁,没有演讲水平,如何让沟通大众呢。
外教给我们上课是在省教育学院,印象中最深的是外教对“讲”的重视,上课设定讨论主题,人人都得讲,课课都要讲,要是你坚持蚌口不开,你就没有可能得到所需要的学分,为了讲得像个样子,大家课后只得老老实实地去扩大词汇量、增加阅读量,如此这般练习数月,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讲得有模有式了。
美藉教师是把他们自幼熏陶的那一套教育方式搬到我们中国来了。美国人的教学方法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讲”,一节课人人概莫能外地上去讲几分钟,教师上课不用大包大揽,而是退到一旁,对学生所讲的做一些记录。美国人甚至于从幼儿园开始,就要练习到台上去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想法,或者向别人展示和讲解自己的玩具或物品,还会煞有其事地要求大家提问,小朋友也不客气,五花八门的问题都会提出来,教师在旁边佐以各种夸张的表情与手势为孩子打气鼓劲,小孩子因此获得了极大的信心和勇气。及至升入小学、中学,门门功课还得讲,更有演讲必修课,但是到了这一境,大家对于演讲不再陌生害怕,都习以为常且有了一种驾轻就熟之感。
一开始不少教育界人士还多少怀疑美国人的这种教学方式,认定是没有效果的胡闹,在教学改革探索了这么些年后,终于发现这种教学方式的独特价值,因为它显然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当我们因为学生学习不够主动、积极而大伤脑筋的时候,我们发现美国教育中对演讲的重视却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无论是当堂的议论,还是事先布置的讨论,学生完全沉浸在主题任务当中,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他们毫无意识的情况下体现于他们热烈的讨论与演讲过程,给学生印象之深刻显然比硬性要求他们做多少作业都强。
其实,把话说清楚不是一件容易事,你得知道讨论的要点何在,为了讲清楚,你要积极思考,动用你的常识与知识储备,你得调查,你得阅读,还要组织好语言逻辑。这种过程有时也是自学的过程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表述一个问题,还透露出学生对于问题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信息,教学的成效也容易为教师所把握。
讲话的技能无疑也是伴人一生的技能。在现实生活中,多少人由中学或大学毕业了,却十分惧怕在公共场合讲话,看似信心缺乏所致,其实缘于演讲方面的训练太少,归根结底,是学校教育并未教会学生实用的技能,而耗了许多时间做过的大量习题,毕业后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学会讲话,有益于学生的社会适应,学习演讲之术,还有利于自我展示,且有利于就业。
美国人看重这种方式的学习,还在于他们明智地意识到,个人的发言往往不能全面地阐述清楚问题,把每个学生从不同侧面得出的结论汇总起来,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而全面的认识,这种发散性思维训练与教育,远比追求唯一答案的教育模式更具优势。
以演讲为主的教学方式对今天的课改同样有借鉴意义,课改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并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美国人以演讲为主旨的教学方法淋漓尽致地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并实质上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的课改应该也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精髓。

㈢ 怎么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

先鼓励孩子学会在陌生人甚至是很多陌生人面前大声讲话,培养其胆量 让孩子学会自己说话,而不是家长教其说话,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让孩子多多阅读书籍,增长见识的书籍,扩大其知识面 多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经常带孩子出去参观游览,培养孩子的兴趣 如果真的能做到这几点,宝贝肯定能出类拔萃了! 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多多与其沟通交谈,如果孩子不爱说话,可能是比较内向,那就带孩子多多参加户外活动吧,肯定会有帮助的,不要让孩子长期沉浸在自己设想的世界里,让他多多和同龄的小朋友们玩耍

㈣ 为什么美国人热爱演讲

美国的政治活动需要人民的选票,如果人民不投票,就不能执行。为了宣传,获得人民的支持,就爱演讲。

㈤ 美国总统的演讲能力为什么那么强

美国人的教育从小久重视演讲,口才。
能到总统这一级就更不用说了
美国总统 一般之前都是 国会议员
在国会要推动法案要靠极好的口才打动别人!
更何况到了总统竞选时,几千场的讲演 几十场的辩论,有坚实的基础
不过 根本还是美国人本身较重视演讲!

㈥ 美国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引言 : 现在社会中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其溺爱,宠的无法无天,以致孩子长大的时候变得蛮不讲理,不懂礼貌,在社会上吃亏等,家长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所以孩子们只能受罪,教育孩子这方面美国属实做的不错。

三、结语

中国的环境跟美国的环境不同,从而在教育方法上也是不一样的,美国孩子的竞争没有那么强,而中国因为人口众多,孩子们的竞争力非常的强,所以大多数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都比较高,如果孩子不努力的话就会被淘汰,所以父母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中国父母可以借鉴一下美国的教育方式,当我们在教育孩子出现了一定出现了问题时,不妨尝试换一种方式。

㈦ 为什么西方人无纸演讲能力强

因为西方更注重培养人才的演讲能力。
美国是演讲教育做得比较出色的国家,他们的演讲教育始于小学阶段。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㈧ 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

丈夫说:“我告诉孩子,如果他们想考上大学,这将是他们的责任,自己为它付出。”他一直觉得,这是孩子的人生,不是他的责任。
这可能有一点苛刻,但很多美国家庭的父母都认同这种教育理念。
在美国,有人调查过,有38%的年轻人,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财务支持,而年龄19岁至22岁的年轻人只有35%得到学费资助。当然也不排除不少美国父母是没有足够的钱支付孩子学费。
而有些父母则是坚持不支付孩子的大学学费,即使是有足够资金。他们认为如果孩子没有付出,不会真正了解教育价值,或是金钱的价值。
03
我认识的一个老美朋友就说:“我上大学时,一直在打零工,同时还有奖学金,再加上借用学生贷款,我的费用就够了。我觉得,这种方式让我更负责任,更加努力应付学业,因为我知道无法不及格了,我会负担不起,等我的孩子出生之后,我也会这样教育他,让他学会独立。
美国的家长认为,父母应该只在适当的时间为孩子做出贡献,但是,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教育负上责任,孩子要做兼职的工作,为自己作出贡献,家长支持他的努力。这是对他好,也对家庭和社会都有好处。
04
其实,这是美国家长对孩子的一贯作风:不给钱,不骂人。自己需要什么,去努力,去创造,不干涉,经常让孩子有一些小的目标,一个一个去奋斗,去实现。如:买玩具、出去旅游,在家里或者勤工俭学什么的。自己挣的钱自己支配。而美国孩子从小就比较有经济头脑,大概也与此有关。比如我的博文:一个6岁美国孩子赚钱的生意经 里就讲过,我认识的一个美国孩子,才13岁,很成熟老练。那次他参加我们的聚会,在位置上座定后,跟每个人打招呼,然后拿出资料,介绍他发明的飞机燃料之内的东东,讲话时很得体大方自信,像在正式演讲一样。原来他从6岁开始,就开始自己的生意,还有俱乐部,经常搞活动,赚了不少钱。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离开时和我们每个人握手道别,连坐角落里的都没有漏掉,绕道过去。
05
美国父母可能不像中国父母那样对孩子安排得无微不至,他们更侧重是让孩子健康乐观,能独立生存,有健康人格性格、意志“鼓励创新”。他们不会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更不会一意孤行地替孩子安排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顺着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努力培养孩子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以及能独立生存于社会的能力。说白了,美国父母不是孩子的靠山,而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我不能说美国的教育都好,都成功,但是,他们教育孩子的那种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
06
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些看似残忍的教育方式,让美国的小孩,从小就有超强的适应能力,长大之后,懂得如何照顾自己,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相比之下,中国的父母就显得过于“温情”了。
我想说,造成这种不同家庭教育的观念的根源,其实是子女的归属问题:即孩子是属于他们自己还是属于父母。
07
在中国,孩子就像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是属于父母的,一切得听父母的;在美国,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他们有自己的喜好、选择、隐私、交际圈。所以父母不能打孩子,因为父母不是孩子的主宰,孩子的问题不是父母说了就算。
由此而来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父母对子女的责任。
在中国父母对子女照顾是无限的,从小到大,家长会帮孩子把的一切都料理好,生活、学习,包括经济上的。会想方设法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买房子、养儿育女等。当父母在做这一切的时候,做的心甘情愿,牺牲非常大。
08
在美国,父母不会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来,反而孩子还必须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如摆餐桌、洗自己的衣服、剪草坪等。很多孩子吃喝玩乐、学习的费用,都是自己打工挣(在学校、在社会)来的,也可以在家里干活,父母给记工钱。
这看似很“狠心”,其实却是让孩子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道理的最佳办法。而且自己努力得来的,才会更懂得珍惜。自己攒钱上大学,恐怕连逃课都舍不得了吧?

热点内容
保利芳园为什么便宜 发布:2025-05-18 04:11:20 浏览:483
硬的东西吃下去胃会痛为什么 发布:2025-05-18 03:35:03 浏览:87
为什么喝酒很长时间后会吐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660
抖音直播的tb为什么那么便宜 发布:2025-05-18 03:34:19 浏览:91
为什么说用电脑交作业更方便 发布:2025-05-18 03:29:31 浏览:940
为什么软件都用不了网 发布:2025-05-18 03:25:47 浏览:576
父子之间为什么搞不好关系呢 发布:2025-05-18 03:23:43 浏览:716
手机为什么不能代替对讲机 发布:2025-05-18 02:56:09 浏览:137
为什么小米门锁开门时故障 发布:2025-05-18 02:44:22 浏览:565
为什么微信听语音手机会关机 发布:2025-05-18 02:37:55 浏览:576